《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浏览:114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青岛市人民政府三方,按照“共同推进、分级实施、成果共享”原则,合作开展的青岛市城市地质试点调查,目前,已完成全部预定任务。项目是国内首个陆海统筹城市地质调查,填补了多项地质调查服务的空白。

  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邢丽霞女士;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吴能友先生;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刘龙江先生;

  欢迎以上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邢丽霞主任介绍总体情况,有请。

  邢丽霞:各位新闻界朋友:

  大家好!为深入贯彻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发挥地质工作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新优势,2017年9月,原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部署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2018年2月,青岛市、成都市、西安市、南昌市、郑州市等城市被确定为全国新一轮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城市。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青岛市人民政府三方按照“共同推进、分级实施、成果共享”原则,采取“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的方式,合作开展青岛市城市地质试点调查。

  主持人:感谢邢主任。下面请刘龙江副局长介绍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情况。

  刘龙江:2019年11月,市政府印发实施《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全面启动青岛市本级调查工作。在合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完成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全部预定任务。2021年10月,项目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联合验收,由卢耀如、王成善、郝芳等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团队一致认为,项目成果为优秀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首次从地质角度实施陆海统筹,进一步填补了青岛市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综合地质信息平台应用服务的空白,后期相关成果将进一步为我市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地下空间拓展、重大项目选址、城乡安全与韧性提升、污染防治攻坚和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等提供科学的地质基础支撑,有效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

  一、试点调查主要成果及工作亮点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着眼首创“陆海统筹海湾生态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和“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和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示范”工作目标,部署开展了“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生态”等多要素地质综合调查,重点建立了“1115+”的城市地质管理与服务体系,即:“一个模型(城市三维地质模型)”、“一张监测网(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一个服务平台(综合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开展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建立陆海一体监测预警网和建设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等五项任务”+多项应用服务,创新建立了“多网融合、陆海统筹、标准示范、应用导向”的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青岛模式”,为全国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典范。

  (一)建立了“三级联动”的工作模式

  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充分发挥中央资金示范引领作用,完成了青岛市重点区域2568平方公里不同比例尺的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公益性调查,开展了前海沿线地下交通规划线路、第二条海底隧道规划建设区、陆海统筹海岸带地质、地下水应急后备水源地等专题调查,编制完成《青岛市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和《支撑服务国家(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地质环境图集》等2册,起草地学建议报告10余份,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决策服务。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通过胶州湾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指导构建了“海-地-天”一体化综合调查技术模式,完成了胶州湾海岸带多学科、多要素、全覆盖调查,实现了陆海统筹地质资料的相互连通和系统集成。

  我市作为试点主体,“发挥主要作用、承揽主要任务、提供主要成果”,系统查明了我市地质条件、地质资源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交了以“一模、一网、一平台”为主体框架的城市地质管理与服务应用成果,建立了“三级联动”的城市地质调查“青岛模式”,打造了“滨海基岩型城市”“陆海统筹”地质调查示范样板。

  (二)开展了多要素多门类的综合地质调查

  一是完成全域补充地质调查11295平方公里、重点区域1:1万工程地质调查196平方公里、典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专项调查15平方公里、河流流域生态系统专项调查1800平方公里、大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陆海一体自然资源与地质环境问题调查556.4平方公里、矿泉水资源专项调查205平方公里、地热资源调查170平方公里,以及红岛湾新区海水入侵、胶州湾东岸地质构造探测等关键地质问题调查,实现了地质条件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有机衔接,可以在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安排重要生态修复保护项目、设置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等方面,既能有效避开不良地质结构影响,又能为科学布局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二是建立了全市域11295平方公里、重点调查区1200平方公里、示范区196平方公里、精品区10平方公里,“4个尺度”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地下空间三维可视化,可以让市民朋友更加直接地了解我市地下空间,是什么样的地质结构、有什么样的地质资源。

  三是构建了陆海一体地质环境监测网,建成136处地质灾害、海水入侵、地质资源等方面自动化监测点位,实现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数据共享,可以让各级政府部门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管理政策和改进措施。

  四是建设运行“一个中心、两大系统”为主体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实现了基础地质信息化服务功能,可以让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社会公众等不同对象,获取不同的基础地质应用服务。

  (三)取得了四个层次的城市地质调查综合成果

  一是全市域多要素地质调查的基础成果,为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三区三线”划定提供了支撑服务。

  二是重点区和示范区地质调查的区域成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支撑服务。

  三是多门类地质调查的专题成果,为重大工程规划论证、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提供了支撑服务。

  四是“一模、一网、一平台”的城市地质信息化成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信息平台服务为城市建设规划、运行、管理和安全发展等中心工作提供基础支撑,突出了“边调查、边汇交、边应用”。

  (四)取得了六个方面的城市地质调查认识成果

  一是从地质角度摸清青岛市全域山水林田海岛湾等自然资源家底,编制了《青岛市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二是进一步查明了青岛市主城区、高新区、蓝色硅谷、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上合示范区等5个重点规划区工程地质结构,建立了4个尺度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支撑服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助力“透视山东”“透明青岛”建设。

  三是在沧口断裂的空间分布、性质等方面取得新认识,为我市第二条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规划论证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四是圈定地下水水源地3处、矿泉水富水地段2处、潜力区2处,实施探采结合井28口,有效缓解了即墨区、平度市季节性供水紧张状况。

  五是首次从地质角度实施陆海统筹,基本查明海岸带环境与地质灾害问题,构建陆海一体地质环境监测网,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提供了地质环境解决方案。

  六是完成地质大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实现多网融合,有效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五)探索建立了工作机制和实现了技术创新

  探索建立了职能部门之间开展资料收集、实现成果共享的工作协调机制。完成了《青岛市工程勘察岩石层层序划分标准》《滨海基岩城市陆海一体三维地质模型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实现了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术、陆海一体三维地质建模、滨海基岩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多项科技创新与技术方法进步。

  二、成果推广应用前景

  (一)基础性成果将有效应用于多圈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总报告和多个专题报告,可为青岛市空间、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摸底与评价,以及青岛市地质大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地质数据支撑,同时可为高校、科研机构、地勘单位开展多圈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二)理论性成果将为滨海基岩城市地下空间调查提供范例,推动城市地质调查技术创新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在基岩复杂地质条件(地质结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滨海基岩城市陆海一体三维地质建模、滨海基岩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方法等方面,实现多项城市地质调查技术创新,可为滨海基岩型城市开展地下空间调查提供范例。

  (三)应用性成果将有效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

  青岛市城市地质市调查所有应用性成果将依托“地质信息辅助决策系统”和“地质大数据中心系统”,向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地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基础地质信息服务,为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选址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自然灾害防治、海岸带资源和水土资源开发保护、农林水利和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基础资料支撑。

  (四)科普性成果将有效服务于多样本群体

  目前,社会公众可以访问“青岛市地质信息公共服务系统”(网址:http://120.221.72.102:7080/dzy/dzy/index.html),获得地质信息、三维模型、综合地质、地质科普和地质全景等基础性资料;我局也将通过视频、画册、文章、图书、模型、线下讲座等形式,做好城市地质调查相关科普性成果宣传推广,有效服务社会公众、在校学生和地质爱好者等不同对象,为增进全民对地质资源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的了解,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介绍完毕。

  主持人:感谢刘副局长的介绍。下面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大家就发布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记者:您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请问城市地质调查是什么?青岛市作为新一轮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城市之一,与其他城市的调查相比,有哪些特色?谢谢。

  邢丽霞: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大家知道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3.89%,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人口、资源等要素在城市的集聚效应的增大,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相应的城市病也越来越多,城市的治理问题就越发紧迫。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了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提高城市的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17年政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我们认为通过城市地质调查可以综合评估城市的资源环境禀赋,为城市安全提供防灾减灾的技术支撑,我们要应对城市出现的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地面塌陷、洪涝地震等突出问题,就要通过研究地质背景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效应,要研究人地相协调的关系,为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以及增强城市的韧性提供决策依据。

  也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明确要求,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试点,以城市的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生态等要素为调查对象,查明城市的三维地质结构,摸清城市资源家底,探明环境灾害的隐患,建立城市的地质信息平台。

  提出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议,为城市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智慧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决策支撑,为此,2018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分三批部署了典型城市地质调查的试点,青岛市被确定为城市地质调查的试点,主要是基于青岛的城市定位和地质特性,一是海湾型城市可以实现陆海统筹,二是滨海基岩型城市可以实现推广应用。在项目启动之时,我们就提出了首创“陆海统筹海湾生态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和“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和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示范”的目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构建陆海一体的“透明青岛”。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建立了“三级联动”的城市地质调查“青岛模式”。项目开展之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分别与山东省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启动之后,按照“共同推进、分级实施、成果共享”原则,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中央资金实施示范引领,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通过地质调查项目给予大力支持,青岛市作为试点主体,发挥主要作用、承揽主要任务、提供主要成果,共同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

  二是打造了陆海统筹海湾生态城市和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示范样板。

  首先,通过陆海统筹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首次实现陆海自然资源全要素摸底与评价,建立陆海一体地质环境监测网,为优化青岛市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保障城市安全提供了地质解决方案。

  其次,构建了“海-天-地”一体化综合调查技术模式,完成了多学科、多要素、全覆盖调查,实现了多项科技创新与技术方法进步。总结出一套适合滨海基岩型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的技术体系,首创基岩海湾型城市海陆一体化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编制完成了《青岛市工程勘察岩石层层序划分标准》《滨海基岩城市陆海一体三维地质模型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实现了陆海空间坐标基准、地层层序的“两统一”,构建了陆海一体的“透明青岛”三维地质模型,为同类滨海城市开展地质调查提供了工作经验和技术方案。

  三是建立了职能部门之间地质资料和成果共享的工作协调机制。项目运行过程中,积极对接用户需求,做到“边调查、边服务”,及时向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即墨区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组提交阶段性成果,确保地质调查成果及时转化应用,有效支撑分级分类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城市重点规划区建设和重大工程规划论证等。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感谢邢主任的介绍,接下来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我是中国自然资源报的记者,能否介绍一下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如何支撑服务于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谢谢。

  吴能友: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青岛市特殊的“山、海、湾”地理特征,决定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独特性。当前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呈现出规模化和功能多样化的态势,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对城市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关键的地质影响因素的识别是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的基础,针对这一特点,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支撑服务。

  一是基于大量钻孔、物探、地质剖面等调查资料,构建了青岛市“全市域、重点区、示范区、精品区”等4个尺度的三维地质模型,不同尺度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多种比例尺实现不同深度的地质实物点三维立体表达,直观形象的勾勒出地形地貌特征、突出滨海基岩型城市的地质成因特点,目前在表达基本地质特点的同时,服务于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估、方案可行性研究、造价评估等,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利用等提供了地质参考。

  二是基于城市规划区地下已有空间、断裂带、含水层以及生态保护区、地表水体等分布特征,估算出城市规划区浅层(0~15米)、次浅层(15~30米)、次深层(30~60米)地下空间资源量,为地下空间资源规划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青岛市城市规划区岩土体的结构呈现出单层或者是上软下硬的双层结构,城市规划区地壳稳定性较好,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条件整体优越,适宜地下空间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当然局部开发利用仍需要关注特殊地质环境条件的约束。

  三是摸清了青岛市主城区、高新区、蓝色硅谷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上合示范区等5个重点调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要防范的地质问题、需要统筹的地质资源,提出防范与保护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并提出具体的分层利用建议,支撑服务城区工程建设及地下空间安全利用。

  四是系统梳理、整合项目调查成果,编制完成《青岛市地下资源协同开发地学建议》、《青岛市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地学建议》等支撑服务报告,与三维地质模型一并纳入青岛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有力支撑了《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制定,为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辅助决策。

  总的来说,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基于城市重点规划区最新的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相关数据,协同考虑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要素与地下多种资源,结合不同尺度的三维地质模型估算地下空间资源量,提出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的分区分层利用的建议,为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就回答到这里。

  主持人:感谢吴所长的介绍,接下来请媒体朋友继续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半岛网的记者。8月16日赵豪志市长在数字青岛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以应用为导向,加快完善城市云脑功能,全面推进平台对接,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请问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如何融入数字青岛建设工作,实现与其他平台的对接,为数字青岛建设提供地质专业支撑?谢谢。

  刘龙江: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立项之初,就着眼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按照“多网融合、陆海统筹、标准示范、应用导向”的原则部署开展各项调查任务,充分考虑应用平台框架和数据更新融合,已提前预留端口系统在设计、开发和集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采用开放接口设计,确保代码重用,设计重用和分析重用,同时数据服务也采用了通用开放的数据模式,便于业务系统升级,也可以实现与城市云脑等其他平台和系统的互联互通,将为数字青岛建设提供科学的地质信息数据支撑。

  目前,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相关成果资料,依托“地质信息辅助决策系统”、“地质大数据中心系统”和“青岛市地质信息公共服务系统”,有效整合了相关基础地质和三维地质模型等数据,面向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城市地质资料共享、辅助决策支撑和地质科普信息服务。

  根据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情况,定义了数据的服务接口规范,适用于地质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有助于解决海量多元异构数据可复用性、高效可适性,共享和互操作等难题,对于推动我市城市地质调查大数据的应用和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开放八大数据标准通用服务接口,主要有1:20万地质图服务、断裂服务、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图服务、地质热源分布图服务、地下水资源量和质量分区服务、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服务,表层土壤营养元素分布服务、工程地质岩土类服务、数字青岛建设其他平台,可通过政务金宏网申请接入调用,满足对城市地质资料和对接共享要求,支持主流专业的GIS软件和开发相应功能模块解释数据服务。

  数字青岛建设中应急、环保、海洋等其他系统,通过在线浏览、接口服务等方式,可以随时调用系统提供的地质信息,实现了城市云脑等其他平台的数字融入和互联互通,成为数字青岛的重要地质专业支撑。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请联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系电话:83893234。

  今天发布的内容专业性很强,也很令人兴奋。我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不仅从地质角度,实现了青岛市自然资源摸底和评价,同时也建立了“青岛模式”,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业界工作典范。请媒体朋友们报道好发布内容,同时也呼吁全社会保护好我们的自然资源,希望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更科学、更可持续。

  今天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陆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青岛市人民政府三方,按照“共同推进、分级实施、成果共享”原则,合作开展的青岛市城市地质试点调查,目前,已完成全部预定任务。项目是国内首个陆海统筹城市地质调查,填补了多项地质调查服务的空白。

  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邢丽霞女士;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吴能友先生;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刘龙江先生;

  欢迎以上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邢丽霞主任介绍总体情况,有请。

  邢丽霞:各位新闻界朋友:

  大家好!为深入贯彻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发挥地质工作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新优势,2017年9月,原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部署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2018年2月,青岛市、成都市、西安市、南昌市、郑州市等城市被确定为全国新一轮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城市。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青岛市人民政府三方按照“共同推进、分级实施、成果共享”原则,采取“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的方式,合作开展青岛市城市地质试点调查。

  主持人:感谢邢主任。下面请刘龙江副局长介绍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情况。

  刘龙江:2019年11月,市政府印发实施《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全面启动青岛市本级调查工作。在合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完成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全部预定任务。2021年10月,项目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联合验收,由卢耀如、王成善、郝芳等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团队一致认为,项目成果为优秀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首次从地质角度实施陆海统筹,进一步填补了青岛市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综合地质信息平台应用服务的空白,后期相关成果将进一步为我市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地下空间拓展、重大项目选址、城乡安全与韧性提升、污染防治攻坚和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等提供科学的地质基础支撑,有效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

  一、试点调查主要成果及工作亮点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着眼首创“陆海统筹海湾生态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和“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和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示范”工作目标,部署开展了“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生态”等多要素地质综合调查,重点建立了“1115+”的城市地质管理与服务体系,即:“一个模型(城市三维地质模型)”、“一张监测网(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一个服务平台(综合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开展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建立陆海一体监测预警网和建设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等五项任务”+多项应用服务,创新建立了“多网融合、陆海统筹、标准示范、应用导向”的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青岛模式”,为全国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典范。

  (一)建立了“三级联动”的工作模式

  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充分发挥中央资金示范引领作用,完成了青岛市重点区域2568平方公里不同比例尺的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公益性调查,开展了前海沿线地下交通规划线路、第二条海底隧道规划建设区、陆海统筹海岸带地质、地下水应急后备水源地等专题调查,编制完成《青岛市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和《支撑服务国家(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地质环境图集》等2册,起草地学建议报告10余份,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决策服务。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通过胶州湾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指导构建了“海-地-天”一体化综合调查技术模式,完成了胶州湾海岸带多学科、多要素、全覆盖调查,实现了陆海统筹地质资料的相互连通和系统集成。

  我市作为试点主体,“发挥主要作用、承揽主要任务、提供主要成果”,系统查明了我市地质条件、地质资源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交了以“一模、一网、一平台”为主体框架的城市地质管理与服务应用成果,建立了“三级联动”的城市地质调查“青岛模式”,打造了“滨海基岩型城市”“陆海统筹”地质调查示范样板。

  (二)开展了多要素多门类的综合地质调查

  一是完成全域补充地质调查11295平方公里、重点区域1:1万工程地质调查196平方公里、典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专项调查15平方公里、河流流域生态系统专项调查1800平方公里、大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陆海一体自然资源与地质环境问题调查556.4平方公里、矿泉水资源专项调查205平方公里、地热资源调查170平方公里,以及红岛湾新区海水入侵、胶州湾东岸地质构造探测等关键地质问题调查,实现了地质条件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有机衔接,可以在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安排重要生态修复保护项目、设置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等方面,既能有效避开不良地质结构影响,又能为科学布局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二是建立了全市域11295平方公里、重点调查区1200平方公里、示范区196平方公里、精品区10平方公里,“4个尺度”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地下空间三维可视化,可以让市民朋友更加直接地了解我市地下空间,是什么样的地质结构、有什么样的地质资源。

  三是构建了陆海一体地质环境监测网,建成136处地质灾害、海水入侵、地质资源等方面自动化监测点位,实现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数据共享,可以让各级政府部门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管理政策和改进措施。

  四是建设运行“一个中心、两大系统”为主体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实现了基础地质信息化服务功能,可以让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社会公众等不同对象,获取不同的基础地质应用服务。

  (三)取得了四个层次的城市地质调查综合成果

  一是全市域多要素地质调查的基础成果,为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三区三线”划定提供了支撑服务。

  二是重点区和示范区地质调查的区域成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支撑服务。

  三是多门类地质调查的专题成果,为重大工程规划论证、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提供了支撑服务。

  四是“一模、一网、一平台”的城市地质信息化成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信息平台服务为城市建设规划、运行、管理和安全发展等中心工作提供基础支撑,突出了“边调查、边汇交、边应用”。

  (四)取得了六个方面的城市地质调查认识成果

  一是从地质角度摸清青岛市全域山水林田海岛湾等自然资源家底,编制了《青岛市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二是进一步查明了青岛市主城区、高新区、蓝色硅谷、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上合示范区等5个重点规划区工程地质结构,建立了4个尺度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支撑服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助力“透视山东”“透明青岛”建设。

  三是在沧口断裂的空间分布、性质等方面取得新认识,为我市第二条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规划论证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四是圈定地下水水源地3处、矿泉水富水地段2处、潜力区2处,实施探采结合井28口,有效缓解了即墨区、平度市季节性供水紧张状况。

  五是首次从地质角度实施陆海统筹,基本查明海岸带环境与地质灾害问题,构建陆海一体地质环境监测网,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提供了地质环境解决方案。

  六是完成地质大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实现多网融合,有效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五)探索建立了工作机制和实现了技术创新

  探索建立了职能部门之间开展资料收集、实现成果共享的工作协调机制。完成了《青岛市工程勘察岩石层层序划分标准》《滨海基岩城市陆海一体三维地质模型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实现了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术、陆海一体三维地质建模、滨海基岩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多项科技创新与技术方法进步。

  二、成果推广应用前景

  (一)基础性成果将有效应用于多圈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总报告和多个专题报告,可为青岛市空间、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摸底与评价,以及青岛市地质大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地质数据支撑,同时可为高校、科研机构、地勘单位开展多圈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二)理论性成果将为滨海基岩城市地下空间调查提供范例,推动城市地质调查技术创新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在基岩复杂地质条件(地质结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滨海基岩城市陆海一体三维地质建模、滨海基岩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方法等方面,实现多项城市地质调查技术创新,可为滨海基岩型城市开展地下空间调查提供范例。

  (三)应用性成果将有效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

  青岛市城市地质市调查所有应用性成果将依托“地质信息辅助决策系统”和“地质大数据中心系统”,向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地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基础地质信息服务,为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选址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自然灾害防治、海岸带资源和水土资源开发保护、农林水利和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基础资料支撑。

  (四)科普性成果将有效服务于多样本群体

  目前,社会公众可以访问“青岛市地质信息公共服务系统”(网址:http://120.221.72.102:7080/dzy/dzy/index.html),获得地质信息、三维模型、综合地质、地质科普和地质全景等基础性资料;我局也将通过视频、画册、文章、图书、模型、线下讲座等形式,做好城市地质调查相关科普性成果宣传推广,有效服务社会公众、在校学生和地质爱好者等不同对象,为增进全民对地质资源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的了解,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介绍完毕。

  主持人:感谢刘副局长的介绍。下面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大家就发布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记者:您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请问城市地质调查是什么?青岛市作为新一轮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城市之一,与其他城市的调查相比,有哪些特色?谢谢。

  邢丽霞: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大家知道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3.89%,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人口、资源等要素在城市的集聚效应的增大,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相应的城市病也越来越多,城市的治理问题就越发紧迫。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了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提高城市的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17年政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我们认为通过城市地质调查可以综合评估城市的资源环境禀赋,为城市安全提供防灾减灾的技术支撑,我们要应对城市出现的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地面塌陷、洪涝地震等突出问题,就要通过研究地质背景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效应,要研究人地相协调的关系,为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以及增强城市的韧性提供决策依据。

  也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明确要求,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试点,以城市的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生态等要素为调查对象,查明城市的三维地质结构,摸清城市资源家底,探明环境灾害的隐患,建立城市的地质信息平台。

  提出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议,为城市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智慧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决策支撑,为此,2018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分三批部署了典型城市地质调查的试点,青岛市被确定为城市地质调查的试点,主要是基于青岛的城市定位和地质特性,一是海湾型城市可以实现陆海统筹,二是滨海基岩型城市可以实现推广应用。在项目启动之时,我们就提出了首创“陆海统筹海湾生态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和“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和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示范”的目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构建陆海一体的“透明青岛”。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建立了“三级联动”的城市地质调查“青岛模式”。项目开展之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分别与山东省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启动之后,按照“共同推进、分级实施、成果共享”原则,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中央资金实施示范引领,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通过地质调查项目给予大力支持,青岛市作为试点主体,发挥主要作用、承揽主要任务、提供主要成果,共同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

  二是打造了陆海统筹海湾生态城市和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示范样板。

  首先,通过陆海统筹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首次实现陆海自然资源全要素摸底与评价,建立陆海一体地质环境监测网,为优化青岛市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保障城市安全提供了地质解决方案。

  其次,构建了“海-天-地”一体化综合调查技术模式,完成了多学科、多要素、全覆盖调查,实现了多项科技创新与技术方法进步。总结出一套适合滨海基岩型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的技术体系,首创基岩海湾型城市海陆一体化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编制完成了《青岛市工程勘察岩石层层序划分标准》《滨海基岩城市陆海一体三维地质模型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实现了陆海空间坐标基准、地层层序的“两统一”,构建了陆海一体的“透明青岛”三维地质模型,为同类滨海城市开展地质调查提供了工作经验和技术方案。

  三是建立了职能部门之间地质资料和成果共享的工作协调机制。项目运行过程中,积极对接用户需求,做到“边调查、边服务”,及时向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即墨区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组提交阶段性成果,确保地质调查成果及时转化应用,有效支撑分级分类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城市重点规划区建设和重大工程规划论证等。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感谢邢主任的介绍,接下来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我是中国自然资源报的记者,能否介绍一下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如何支撑服务于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谢谢。

  吴能友: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青岛市特殊的“山、海、湾”地理特征,决定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独特性。当前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呈现出规模化和功能多样化的态势,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对城市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关键的地质影响因素的识别是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的基础,针对这一特点,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支撑服务。

  一是基于大量钻孔、物探、地质剖面等调查资料,构建了青岛市“全市域、重点区、示范区、精品区”等4个尺度的三维地质模型,不同尺度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多种比例尺实现不同深度的地质实物点三维立体表达,直观形象的勾勒出地形地貌特征、突出滨海基岩型城市的地质成因特点,目前在表达基本地质特点的同时,服务于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估、方案可行性研究、造价评估等,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利用等提供了地质参考。

  二是基于城市规划区地下已有空间、断裂带、含水层以及生态保护区、地表水体等分布特征,估算出城市规划区浅层(0~15米)、次浅层(15~30米)、次深层(30~60米)地下空间资源量,为地下空间资源规划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青岛市城市规划区岩土体的结构呈现出单层或者是上软下硬的双层结构,城市规划区地壳稳定性较好,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条件整体优越,适宜地下空间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当然局部开发利用仍需要关注特殊地质环境条件的约束。

  三是摸清了青岛市主城区、高新区、蓝色硅谷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上合示范区等5个重点调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要防范的地质问题、需要统筹的地质资源,提出防范与保护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并提出具体的分层利用建议,支撑服务城区工程建设及地下空间安全利用。

  四是系统梳理、整合项目调查成果,编制完成《青岛市地下资源协同开发地学建议》、《青岛市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地学建议》等支撑服务报告,与三维地质模型一并纳入青岛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有力支撑了《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制定,为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辅助决策。

  总的来说,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基于城市重点规划区最新的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相关数据,协同考虑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要素与地下多种资源,结合不同尺度的三维地质模型估算地下空间资源量,提出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的分区分层利用的建议,为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就回答到这里。

  主持人:感谢吴所长的介绍,接下来请媒体朋友继续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半岛网的记者。8月16日赵豪志市长在数字青岛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以应用为导向,加快完善城市云脑功能,全面推进平台对接,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请问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如何融入数字青岛建设工作,实现与其他平台的对接,为数字青岛建设提供地质专业支撑?谢谢。

  刘龙江: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立项之初,就着眼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按照“多网融合、陆海统筹、标准示范、应用导向”的原则部署开展各项调查任务,充分考虑应用平台框架和数据更新融合,已提前预留端口系统在设计、开发和集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采用开放接口设计,确保代码重用,设计重用和分析重用,同时数据服务也采用了通用开放的数据模式,便于业务系统升级,也可以实现与城市云脑等其他平台和系统的互联互通,将为数字青岛建设提供科学的地质信息数据支撑。

  目前,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相关成果资料,依托“地质信息辅助决策系统”、“地质大数据中心系统”和“青岛市地质信息公共服务系统”,有效整合了相关基础地质和三维地质模型等数据,面向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城市地质资料共享、辅助决策支撑和地质科普信息服务。

  根据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情况,定义了数据的服务接口规范,适用于地质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有助于解决海量多元异构数据可复用性、高效可适性,共享和互操作等难题,对于推动我市城市地质调查大数据的应用和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开放八大数据标准通用服务接口,主要有1:20万地质图服务、断裂服务、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图服务、地质热源分布图服务、地下水资源量和质量分区服务、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服务,表层土壤营养元素分布服务、工程地质岩土类服务、数字青岛建设其他平台,可通过政务金宏网申请接入调用,满足对城市地质资料和对接共享要求,支持主流专业的GIS软件和开发相应功能模块解释数据服务。

  数字青岛建设中应急、环保、海洋等其他系统,通过在线浏览、接口服务等方式,可以随时调用系统提供的地质信息,实现了城市云脑等其他平台的数字融入和互联互通,成为数字青岛的重要地质专业支撑。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请联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系电话:83893234。

  今天发布的内容专业性很强,也很令人兴奋。我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不仅从地质角度,实现了青岛市自然资源摸底和评价,同时也建立了“青岛模式”,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业界工作典范。请媒体朋友们报道好发布内容,同时也呼吁全社会保护好我们的自然资源,希望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更科学、更可持续。

  今天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陆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