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第7场)》新闻发布会

浏览:185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发布会的第7场。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分别发布。

出席发布会的发布人是: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传华同志;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永昌同志;

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戚永战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来到发布现场发布信息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传华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的有关情况,有请。

    

刘传华: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长期以来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下《青岛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

《规划》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政策改革创新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努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推进新时代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规划》提出,到2025年,围绕青岛市六个“率先走在前列”目标,聚力民生保障和人才发展,着力提升高质量就业创业城市发展品质,率先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引领人才协同开放和制度创新改革,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功能高地,打造民生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样板。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围绕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全面推进创业城市建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生态、深化企事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和质量、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开放协同发展等八方面,设置了34项重点任务举措、22项规划指标。

一是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定位方面,提出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劳动者技能素质持续提升,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任务举措方面,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建设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等6项重点任务。

二是全面推进创业城市建设。目标定位方面,提出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统筹推进创业城市建设,构建起全国领先的创业政策体系、平台体系、服务体系,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城市创业活跃度显著提升。任务举措方面,提出统筹推进创业城市建设、构建创业资源集聚平台、打造优质高效创业服务生态等3项重点任务。

三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定位方面,提出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公平性、统一性显著增强。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金安全平稳运行。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各项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任务举措方面,提出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健全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提升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等5项重点任务。

四是构建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生态。目标定位方面,提出人才发展与城市战略及产业布局同步推进、深度融合,人才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发展生态更加优越,人才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人才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人才集聚效应充分释放。任务举措方面,提出加快促进人才集聚、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营造一流人才服务环境等5项重点任务。

五是深化企事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标定位方面,提出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更加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更加完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工资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基本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更加完善。任务举措方面,提出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和指导,规范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秩序,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等3项重点任务。

六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目标定位方面,提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劳动关系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有效提升,根治欠薪成果更加巩固,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任务举措方面,提出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制机制、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等4项重点任务。

七是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和质量。目标定位方面,提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数字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享有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显著增强,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推动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新格局,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955万人。任务举措方面,提出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全方位构建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4项重点任务。

八是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开放协同发展。目标定位方面,提出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助力胶东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开放、协同和创新发展。任务举措方面,提出打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对外开放新高地、促进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系统性推进综合改革、加强表彰奖励工作等4项重点任务。

为确保规划纲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统一,《规划》提出七大专项行动、28项重点工程。

行动一:“促进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行动”,包括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融合发展机制、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家庭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计划等6个项目。

行动二:“创业城市建设行动”,包括创业总部、青岛创投学院等4个项目。

行动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建设工程等3个项目。

行动四:“促进人才集聚行动”,包括工业互联网人才集聚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6个项目。

行动五:“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包括和谐劳动关系典型引领计划、电子劳动合同应用推广工程等3个项目。

行动六:“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包括12333扩容升级工程等3个项目。

行动七:“促进开放协同发展行动”,包括万名海归聚青计划、胶东经济圈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联盟等3个项目。

汇报完毕。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发布。下面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昌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情况,有请。

 

张永昌: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我们编制了《青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立足“十四五”、展望2035,明确了主题主线、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下面,我简要介绍下《青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情况。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提出明确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注重”、“四个对接”。

三个注重:一是注重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为重要遵循,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二是注重采纳专家智库意见。成立了专家咨询小组,开展了14个规划课题研究。三是注重听取群众声音。坚持开门编规划,以网为媒、问计于民,召开座谈会、调研会、咨询会等30余次,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征集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4091条,把群众意见建议纳入规划。

四个对接:一是对接国家和省、市“十四五”建议、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实现与各级各类规划紧密衔接融合。二是对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支持。三是对接外地先进经验,借鉴吸收浙江促进共同富裕、成都乡村“巴蜀文化”、苏杭宜居宜业宜游等发展理念。四是对接各区市发展实际。

二、规划思路及创新点

《规划》的主要思路及创新点可以概括为“13345”。

“1”就是一条主线。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外延是实现生产设施化、服务社会化、产业融合化、生活便利化、环境绿色化、治理高效化、农民技能化、乡风文明化。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贯穿规划全过程和各领域。

“3”就是三个定位。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定位,提出了打造“山海共融、齐鲁田韵、青岛品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3”就是“三个走在前列”目标。一是农业高质高效走在全国前列,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700万亩、300万吨左右,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到72%。二是乡村宜居宜业走在全省前列,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三是农民富裕富足走在全省前列,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到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4”就是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一化”向“三化”转变。以前我们都是编制农业发展规划,今年是建国以来首次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实现了由编农业发展规划向编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规划转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二是实现了由推动农业“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以稳产保供为首要任务,重点强调稳定粮食和生猪产能,丰富“菜篮子”产品,保产量、保质量、保多样,满足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三是实现了由农业农村发展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畅通城乡要素循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四是实现了从侧重抓发展效益向强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变。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径,实施农村“三节三治”行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乡村,让乡村成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志、美丽青岛的底色。

“5”就是五个创新。一是在谋篇布局上突出“双融合”。全面优化“一轴三片、四区多点”农业生态产业布局,加快构建“新市镇新村”布局,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二是在产业振兴上发展“六大农业”。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园区农业、数字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做大做强外向型农业,培育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三是在乡村建设上突出“七个重点”。加快补齐农村基础建设短板,建设绿色低碳乡村,推动农民住房建设改造提升,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品质。健全农村卫生防疫体系,健全农村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实施健康乡村行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四是在创新驱动上深化“五项改革”。持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施村集体收入倍增计划,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农村支持保护制度和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五是在规划落地上突出“项目化、工程化”,按照市委的要求,谋划了16项重点工程、65个重点项目,明确责任单位,确保规划任务落地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锚定重点目标、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圆满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朋友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发布完毕。

    

主持人:感谢张局长。下面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戚永战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有关情况,有请。

    

戚永战: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感谢长期以来对青岛海洋发展事业的关心和支持,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经过了社会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全部程序之后,已报请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在我把相关的主要内容通报一下。

一、坚持新发展思路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部署安排,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从海洋科技创新,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力争到2025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影响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二、锚定新发展目标

根据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总体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规划》深入分析青岛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和机遇,充分发挥我市海洋综合优势,将“十四五”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发展目标设定在7%左右,海洋经济规模继续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

《规划》明确了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海洋经济开放再上新台阶、海洋可持续发展潜力持续提高和居民来自海洋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等六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共提出了11项主要指标,涵盖经济、产业、科技、开放、生态、民生6个方面。

三、明晰新发展路径

一是坚持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突出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形成“双核引领、湾区联动、集聚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布局。强化西海岸新区、蓝谷核心区的“双核”作用,促进胶州湾东岸、胶州湾西岸、胶州湾北岸、崂山湾-鳌山湾西岸等湾区联动,强化海洋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发展,促进胶东经济圈海洋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按照“3+X”的思路,重点发展海工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它潜力产业,发挥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建立健全“企业+研究院”前端、中端、后端对接机制,推进一批支撑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深远海开发技术研发和装备集成建造水平,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三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加快港口资源融合,加快建设枢纽港和贸易港,进一步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日韩跨境电商零售交易分拨中心、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特色商品进口体验交易中心,打造沿黄流域、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四是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际院士港等,实施海洋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完善海洋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海洋高技术产业示范等机制。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形成深海资源全链条服务支撑能力。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培育海洋拔尖创新人才。

五是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参与海洋命运共同体和蓝色伙伴关系建设,搭建海洋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拓展海洋运输和贸易往来,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示范区。

六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不断优化沿海人居环境和景观。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助力双碳目标。

下一步,我们会根据省上相关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后正式印发该《规划》。我局将充分发挥市委海洋办统筹协调职能,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完善财税保障,聚焦“十四五”期间海洋领域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落实工作方案,着力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力争我市海洋经济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戚局长。刚才,3位发布人就各自所在领域的专项规划进行了发布解读。下面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相较于“十三五”,“十四五”就业目标主要有哪些调整变化?面临形势如何?有什么现实意义?谢谢。

    

刘传华:感谢《中国报道》对青岛就业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就业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一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奋斗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50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实际“十三五”时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97万人左右,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人力资源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全市就业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进一步将目标任务提高到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以上(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比“十三五”时期多了25万人,在工作中努力确保在保居民就业任务基础上,实现城乡就业稳中有增、稳中提质。

展望“十四五”,总的来说,就业压力不小,但信心更足。

压力方面,受疫情反复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城镇新增长劳动力仍然处于高位,仅2021届在青高校毕业生就超过1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总量依然维持在高位运行。与此同时,伴随着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日新月异,人力资源市场“人岗不匹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一方面是就业难,一方面是招工难,就业结构性矛盾在“十四五”时期还会持续存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危机中孕育着新机。首先,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刚刚公布的1-9月份,前三季度可以看到,青岛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的经济面,为我们就业工作拓展了新的需求空间。其次,我市近年来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催生了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新业态,吸纳就业潜力不断释放。此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力,加快推进创业城市建设,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业态,将有效扩大就业渠道,带动更多就业。所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十四五”期间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任务,推动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更加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围绕促进城镇新增就业,更好发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作用,多措并举,努力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一是拓渠道促就业。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知识技术型就业岗位。同时,拓展灵活就业岗位信息发布渠道,开展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扩大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机会。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通过市场化对人力资源的配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跨区域协同、校企联动联合等形式,联合开展专业化、小型化、多样化的招聘服务活动,努力扩大就业增量。二是以创业促就业。加快创业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创业服务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全力打造“产业、资金、人才、技术+优质高效服务环境”的“4+1”创业发展生态,多渠道促进创业资源要素集聚,以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三是保用工促就业。完善中小微企业用工保障制度,深化与重点企业联络机制,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分行业、分群体、分类型举办特色招聘活动,多渠道促进企业充分用工。同时,主动对接缺工规模较大的重点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结合双循环、结合一些项目的落地布局,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设立一批劳务合作基地、劳务合作站,扩大人力资源供给。四是搭平台促就业。进一步加大青年就业实习见习实践组织力度,依托青年实习实训服务平台,促进用人单位、大学生见习实习岗位精准对接、高效匹配。工作中定期举办“春风行动”、招聘大集等活动,推广网格化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拓展“青岛市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分级分类管理、精准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进一步兜牢织密就业底线。

我们相信,随着“十四五”规划就业目标任务的高效推进,这将有助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端牢就业“饭碗”,进一步提升劳动者幸福感、获得感、尊严感,这将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各位领导、主持人,下午好,我是《农民日报》的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央、省委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那么能不能请张局长再具体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青岛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谢谢。

 

张永昌: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感谢您的提问!

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期间,青岛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稳产能、优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抓好防灾减灾,不断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切实保障供给安全,在具体的工作上,我们重点抓好五方面:

一是稳定农业综合产能,确保产能有提升、品质有提高,我们将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和优结构综合施策,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建设的质量和标准,到2025年新建90万亩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430万亩。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建设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业优势区,规划100万亩菜、果、茶优势农业区,高端畜牧发展区、现代渔业发展区“四区”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量不下降,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有新增强,畜牧养殖良种化、生态化、品牌化,渔业发展向深蓝纵深转型,同时将进一步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营养、健康,到202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计划稳定在300万吨左右,蔬菜、果品总产量分别稳定在600万吨和100万吨以上,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地产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8.5%以上。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确保供种数量和质量“双安全”。通过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市场净化五大行动,进一步提升农业良种种源的自主供给能力。在保护利用和研发方面,重点是加强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加大种业创新研发中公益性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在供给安全上,一方面加快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种子产业园和种苗繁育基地,另一方面强化种业管理,建立覆盖生产、加工、流通的质量可追溯系统,确保生产用种“量”“质”两手硬、双安全。

三是重点加强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围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优质供给,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强化农业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入实施农业领域的机械换人、数字赋能,以推广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到2025年,我们将发布农业主推技术100项,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农作为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畜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

四是着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减损能力,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和农业丰收。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强防疫队伍和能力建设,凝聚联防联控的防控合力,做好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科学指导农民开展防灾减灾减损和灾后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到2025年,重大病虫害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

五是强化政策落实,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坚实支撑。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财政补贴和价格保护机制。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落实农民种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范围。从今年秋种开始,我们在全市实行重要粮食作物的全成本保险,发挥农业保险灾后减损作用。

汇报完毕,感谢记者朋友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记者:感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自然资源保》的记者。请问一下戚局长,我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下一步我们针对这项工作将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戚永战:感谢您的提问,现代海洋产业原则上说就是陆地上的产业基本上在海洋中都能找到他的影子,这是比较宽泛的概念。

我们在“十四五”期间,主要划了几个方向,船舶和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水淡化、水产品加工和贸易等领域,重点推进海洋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

一是从传统产业的角度,激发同产业发展的新动能,这一个方面主要促进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的传统的产业转型发展,包括高标准建设蓝色粮仓、打造良种繁育基地、打造深远海绿色养殖基地,实施资源养护,开展远洋渔业以及出口加工、冷链物流等现代渔业产业链。在船舶方面主要还是提高船舶的附加值,做高技术船舶,传播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下一步它的发展方向就是集装箱船、采油船等高技术船舶的发展方向。港口方面主要还是加快港口向枢纽港、贸易港的转型发展,建设一流的港口。

二是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工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包括积极布局海上风电、海上能源岛的建设等等,围绕这些产业培育和引进一些功能性总部,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合作发展联盟,培育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服务业方面是提质增效,服务业包括刚才说的港口,但是多滨海旅游、海洋文化、海洋信息服务、海洋金融等这些产业的目标是提升海洋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质增效,拓展优质服务产品的供给,在这些产业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谋划发展深远海未来产业,主要是围绕深海油气开发、海底矿产,目前看海底矿物蕴含巨大的价值,不完全统计大概4000万亿,相当于40个中国的GDP,我们围绕这个方面在海底矿产、天然气水合物、深海基因,这些领域我们进行技术储备和装备储备,为下一步深远海的商业化奠定发展的基础。

当然在布局产业的同时,我们也考虑统筹全市的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西海岸和蓝谷的双核引领作用,这两个区分别是我们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这两个区的基础之上,在既有的船舶海工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园区的基础上实施领军企业+产业集群+特色园区+专班推进的形式,来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体系,为下一步海洋产业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

谢谢。

        

主持人:感谢戚局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发布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系电话:85912559;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66999629;市海洋发展局,联系电话:85887270。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陆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参会报道,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发布会的第7场。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分别发布。

出席发布会的发布人是: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传华同志;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永昌同志;

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戚永战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来到发布现场发布信息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传华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的有关情况,有请。

    

刘传华: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长期以来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下《青岛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

《规划》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政策改革创新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努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推进新时代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规划》提出,到2025年,围绕青岛市六个“率先走在前列”目标,聚力民生保障和人才发展,着力提升高质量就业创业城市发展品质,率先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引领人才协同开放和制度创新改革,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功能高地,打造民生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样板。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围绕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全面推进创业城市建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生态、深化企事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和质量、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开放协同发展等八方面,设置了34项重点任务举措、22项规划指标。

一是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定位方面,提出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劳动者技能素质持续提升,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任务举措方面,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建设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等6项重点任务。

二是全面推进创业城市建设。目标定位方面,提出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统筹推进创业城市建设,构建起全国领先的创业政策体系、平台体系、服务体系,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城市创业活跃度显著提升。任务举措方面,提出统筹推进创业城市建设、构建创业资源集聚平台、打造优质高效创业服务生态等3项重点任务。

三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定位方面,提出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公平性、统一性显著增强。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金安全平稳运行。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各项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任务举措方面,提出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健全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提升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等5项重点任务。

四是构建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生态。目标定位方面,提出人才发展与城市战略及产业布局同步推进、深度融合,人才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发展生态更加优越,人才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人才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人才集聚效应充分释放。任务举措方面,提出加快促进人才集聚、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营造一流人才服务环境等5项重点任务。

五是深化企事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标定位方面,提出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更加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更加完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工资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基本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更加完善。任务举措方面,提出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和指导,规范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秩序,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等3项重点任务。

六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目标定位方面,提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劳动关系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有效提升,根治欠薪成果更加巩固,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任务举措方面,提出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制机制、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等4项重点任务。

七是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和质量。目标定位方面,提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数字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享有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显著增强,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推动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新格局,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955万人。任务举措方面,提出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全方位构建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4项重点任务。

八是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开放协同发展。目标定位方面,提出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助力胶东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开放、协同和创新发展。任务举措方面,提出打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对外开放新高地、促进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系统性推进综合改革、加强表彰奖励工作等4项重点任务。

为确保规划纲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统一,《规划》提出七大专项行动、28项重点工程。

行动一:“促进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行动”,包括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融合发展机制、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家庭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计划等6个项目。

行动二:“创业城市建设行动”,包括创业总部、青岛创投学院等4个项目。

行动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建设工程等3个项目。

行动四:“促进人才集聚行动”,包括工业互联网人才集聚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6个项目。

行动五:“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包括和谐劳动关系典型引领计划、电子劳动合同应用推广工程等3个项目。

行动六:“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包括12333扩容升级工程等3个项目。

行动七:“促进开放协同发展行动”,包括万名海归聚青计划、胶东经济圈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联盟等3个项目。

汇报完毕。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发布。下面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昌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情况,有请。

 

张永昌: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我们编制了《青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立足“十四五”、展望2035,明确了主题主线、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下面,我简要介绍下《青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情况。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提出明确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注重”、“四个对接”。

三个注重:一是注重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为重要遵循,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二是注重采纳专家智库意见。成立了专家咨询小组,开展了14个规划课题研究。三是注重听取群众声音。坚持开门编规划,以网为媒、问计于民,召开座谈会、调研会、咨询会等30余次,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征集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4091条,把群众意见建议纳入规划。

四个对接:一是对接国家和省、市“十四五”建议、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实现与各级各类规划紧密衔接融合。二是对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支持。三是对接外地先进经验,借鉴吸收浙江促进共同富裕、成都乡村“巴蜀文化”、苏杭宜居宜业宜游等发展理念。四是对接各区市发展实际。

二、规划思路及创新点

《规划》的主要思路及创新点可以概括为“13345”。

“1”就是一条主线。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外延是实现生产设施化、服务社会化、产业融合化、生活便利化、环境绿色化、治理高效化、农民技能化、乡风文明化。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贯穿规划全过程和各领域。

“3”就是三个定位。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定位,提出了打造“山海共融、齐鲁田韵、青岛品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3”就是“三个走在前列”目标。一是农业高质高效走在全国前列,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700万亩、300万吨左右,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到72%。二是乡村宜居宜业走在全省前列,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三是农民富裕富足走在全省前列,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到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4”就是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一化”向“三化”转变。以前我们都是编制农业发展规划,今年是建国以来首次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实现了由编农业发展规划向编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规划转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二是实现了由推动农业“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以稳产保供为首要任务,重点强调稳定粮食和生猪产能,丰富“菜篮子”产品,保产量、保质量、保多样,满足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三是实现了由农业农村发展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畅通城乡要素循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四是实现了从侧重抓发展效益向强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变。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径,实施农村“三节三治”行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乡村,让乡村成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志、美丽青岛的底色。

“5”就是五个创新。一是在谋篇布局上突出“双融合”。全面优化“一轴三片、四区多点”农业生态产业布局,加快构建“新市镇新村”布局,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二是在产业振兴上发展“六大农业”。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园区农业、数字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做大做强外向型农业,培育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三是在乡村建设上突出“七个重点”。加快补齐农村基础建设短板,建设绿色低碳乡村,推动农民住房建设改造提升,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品质。健全农村卫生防疫体系,健全农村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实施健康乡村行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四是在创新驱动上深化“五项改革”。持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施村集体收入倍增计划,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农村支持保护制度和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五是在规划落地上突出“项目化、工程化”,按照市委的要求,谋划了16项重点工程、65个重点项目,明确责任单位,确保规划任务落地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锚定重点目标、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圆满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朋友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发布完毕。

    

主持人:感谢张局长。下面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戚永战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有关情况,有请。

    

戚永战: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感谢长期以来对青岛海洋发展事业的关心和支持,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经过了社会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全部程序之后,已报请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在我把相关的主要内容通报一下。

一、坚持新发展思路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部署安排,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从海洋科技创新,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力争到2025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影响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二、锚定新发展目标

根据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总体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规划》深入分析青岛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和机遇,充分发挥我市海洋综合优势,将“十四五”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发展目标设定在7%左右,海洋经济规模继续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

《规划》明确了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海洋经济开放再上新台阶、海洋可持续发展潜力持续提高和居民来自海洋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等六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共提出了11项主要指标,涵盖经济、产业、科技、开放、生态、民生6个方面。

三、明晰新发展路径

一是坚持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突出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形成“双核引领、湾区联动、集聚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布局。强化西海岸新区、蓝谷核心区的“双核”作用,促进胶州湾东岸、胶州湾西岸、胶州湾北岸、崂山湾-鳌山湾西岸等湾区联动,强化海洋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发展,促进胶东经济圈海洋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按照“3+X”的思路,重点发展海工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它潜力产业,发挥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建立健全“企业+研究院”前端、中端、后端对接机制,推进一批支撑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深远海开发技术研发和装备集成建造水平,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三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加快港口资源融合,加快建设枢纽港和贸易港,进一步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日韩跨境电商零售交易分拨中心、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特色商品进口体验交易中心,打造沿黄流域、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四是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际院士港等,实施海洋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完善海洋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海洋高技术产业示范等机制。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形成深海资源全链条服务支撑能力。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培育海洋拔尖创新人才。

五是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参与海洋命运共同体和蓝色伙伴关系建设,搭建海洋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拓展海洋运输和贸易往来,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示范区。

六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不断优化沿海人居环境和景观。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助力双碳目标。

下一步,我们会根据省上相关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后正式印发该《规划》。我局将充分发挥市委海洋办统筹协调职能,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完善财税保障,聚焦“十四五”期间海洋领域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落实工作方案,着力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力争我市海洋经济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戚局长。刚才,3位发布人就各自所在领域的专项规划进行了发布解读。下面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相较于“十三五”,“十四五”就业目标主要有哪些调整变化?面临形势如何?有什么现实意义?谢谢。

    

刘传华:感谢《中国报道》对青岛就业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就业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一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奋斗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50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实际“十三五”时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97万人左右,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人力资源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全市就业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进一步将目标任务提高到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以上(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比“十三五”时期多了25万人,在工作中努力确保在保居民就业任务基础上,实现城乡就业稳中有增、稳中提质。

展望“十四五”,总的来说,就业压力不小,但信心更足。

压力方面,受疫情反复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城镇新增长劳动力仍然处于高位,仅2021届在青高校毕业生就超过1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总量依然维持在高位运行。与此同时,伴随着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日新月异,人力资源市场“人岗不匹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一方面是就业难,一方面是招工难,就业结构性矛盾在“十四五”时期还会持续存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危机中孕育着新机。首先,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刚刚公布的1-9月份,前三季度可以看到,青岛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的经济面,为我们就业工作拓展了新的需求空间。其次,我市近年来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催生了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新业态,吸纳就业潜力不断释放。此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力,加快推进创业城市建设,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业态,将有效扩大就业渠道,带动更多就业。所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十四五”期间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任务,推动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更加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围绕促进城镇新增就业,更好发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作用,多措并举,努力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一是拓渠道促就业。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知识技术型就业岗位。同时,拓展灵活就业岗位信息发布渠道,开展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扩大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机会。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通过市场化对人力资源的配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跨区域协同、校企联动联合等形式,联合开展专业化、小型化、多样化的招聘服务活动,努力扩大就业增量。二是以创业促就业。加快创业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创业服务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全力打造“产业、资金、人才、技术+优质高效服务环境”的“4+1”创业发展生态,多渠道促进创业资源要素集聚,以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三是保用工促就业。完善中小微企业用工保障制度,深化与重点企业联络机制,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分行业、分群体、分类型举办特色招聘活动,多渠道促进企业充分用工。同时,主动对接缺工规模较大的重点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结合双循环、结合一些项目的落地布局,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设立一批劳务合作基地、劳务合作站,扩大人力资源供给。四是搭平台促就业。进一步加大青年就业实习见习实践组织力度,依托青年实习实训服务平台,促进用人单位、大学生见习实习岗位精准对接、高效匹配。工作中定期举办“春风行动”、招聘大集等活动,推广网格化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拓展“青岛市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分级分类管理、精准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进一步兜牢织密就业底线。

我们相信,随着“十四五”规划就业目标任务的高效推进,这将有助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端牢就业“饭碗”,进一步提升劳动者幸福感、获得感、尊严感,这将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各位领导、主持人,下午好,我是《农民日报》的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央、省委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那么能不能请张局长再具体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青岛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谢谢。

 

张永昌: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感谢您的提问!

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期间,青岛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稳产能、优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抓好防灾减灾,不断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切实保障供给安全,在具体的工作上,我们重点抓好五方面:

一是稳定农业综合产能,确保产能有提升、品质有提高,我们将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和优结构综合施策,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建设的质量和标准,到2025年新建90万亩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430万亩。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建设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业优势区,规划100万亩菜、果、茶优势农业区,高端畜牧发展区、现代渔业发展区“四区”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量不下降,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有新增强,畜牧养殖良种化、生态化、品牌化,渔业发展向深蓝纵深转型,同时将进一步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营养、健康,到202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计划稳定在300万吨左右,蔬菜、果品总产量分别稳定在600万吨和100万吨以上,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地产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8.5%以上。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确保供种数量和质量“双安全”。通过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市场净化五大行动,进一步提升农业良种种源的自主供给能力。在保护利用和研发方面,重点是加强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加大种业创新研发中公益性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在供给安全上,一方面加快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种子产业园和种苗繁育基地,另一方面强化种业管理,建立覆盖生产、加工、流通的质量可追溯系统,确保生产用种“量”“质”两手硬、双安全。

三是重点加强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围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优质供给,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强化农业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入实施农业领域的机械换人、数字赋能,以推广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到2025年,我们将发布农业主推技术100项,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农作为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畜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

四是着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减损能力,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和农业丰收。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强防疫队伍和能力建设,凝聚联防联控的防控合力,做好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科学指导农民开展防灾减灾减损和灾后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到2025年,重大病虫害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

五是强化政策落实,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坚实支撑。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财政补贴和价格保护机制。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落实农民种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范围。从今年秋种开始,我们在全市实行重要粮食作物的全成本保险,发挥农业保险灾后减损作用。

汇报完毕,感谢记者朋友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记者:感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自然资源保》的记者。请问一下戚局长,我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下一步我们针对这项工作将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戚永战:感谢您的提问,现代海洋产业原则上说就是陆地上的产业基本上在海洋中都能找到他的影子,这是比较宽泛的概念。

我们在“十四五”期间,主要划了几个方向,船舶和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水淡化、水产品加工和贸易等领域,重点推进海洋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

一是从传统产业的角度,激发同产业发展的新动能,这一个方面主要促进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的传统的产业转型发展,包括高标准建设蓝色粮仓、打造良种繁育基地、打造深远海绿色养殖基地,实施资源养护,开展远洋渔业以及出口加工、冷链物流等现代渔业产业链。在船舶方面主要还是提高船舶的附加值,做高技术船舶,传播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下一步它的发展方向就是集装箱船、采油船等高技术船舶的发展方向。港口方面主要还是加快港口向枢纽港、贸易港的转型发展,建设一流的港口。

二是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工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包括积极布局海上风电、海上能源岛的建设等等,围绕这些产业培育和引进一些功能性总部,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合作发展联盟,培育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服务业方面是提质增效,服务业包括刚才说的港口,但是多滨海旅游、海洋文化、海洋信息服务、海洋金融等这些产业的目标是提升海洋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质增效,拓展优质服务产品的供给,在这些产业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谋划发展深远海未来产业,主要是围绕深海油气开发、海底矿产,目前看海底矿物蕴含巨大的价值,不完全统计大概4000万亿,相当于40个中国的GDP,我们围绕这个方面在海底矿产、天然气水合物、深海基因,这些领域我们进行技术储备和装备储备,为下一步深远海的商业化奠定发展的基础。

当然在布局产业的同时,我们也考虑统筹全市的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西海岸和蓝谷的双核引领作用,这两个区分别是我们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这两个区的基础之上,在既有的船舶海工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园区的基础上实施领军企业+产业集群+特色园区+专班推进的形式,来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体系,为下一步海洋产业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

谢谢。

        

主持人:感谢戚局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发布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系电话:85912559;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66999629;市海洋发展局,联系电话:85887270。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陆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参会报道,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