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前三季度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42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2021年前三季度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介绍。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疫情等阶段性冲击影响,紧紧围绕推动“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今天召开发布会。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伟女士,
请刘局长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刘伟局长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有请!
刘伟: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前三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巩固并推动经济全面复苏回升。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就业基本稳定,民生继续改善。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前三季度,我市生产总值为10310.36亿元,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4.73亿元,同比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573.13亿元,同比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402.50亿元,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6.5%。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两年平均增长4.4%。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43.0万吨,同比增长7.2%,单产达到418.8公斤/亩,同比增长2.2%;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主要秋粮作物长势较好,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在生猪生产显著恢复的基础上,产能持续扩大。前三季度,生猪出栏193.4万头,同比增长44.2%。渔业稳步增长。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68.2万吨,同比增长4.6%,比上半年加快4.3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持续恢复,高技术制造业引领突出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8.0%。多数行业和产品保持增长。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20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分产品看,319种工业主要产品中有242种产品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超七成。工业升级态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凸显。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20.9%、28.0%。
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0.6%,两年平均增长17.0%,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三、服务业发展提速,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31.8亿元,同比增长42.8%,两年平均增长2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支撑作用显著,1-8月份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6%,两年平均增长31.0%,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0.2%。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26.0%、26.2%和53.4%。在电商促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带动下,线上交易拉动快递业务量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快递业务量完成5.49亿件,同比增长38.9%,两年平均增长33.1%。
四、投资增长势头良好,"四新"投资稳步增强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7%,两年平均增长58.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6%,两年平均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两年平均增长2.5%。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力。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23.8%,拉动投资增长7.3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6.7%。"四新"经济投资稳步增强。前三季度,"四新"经济在建项目3610个,同比增加450个。"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4.2%,比上半年提升1.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50.8%,提升0.9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恢复态势延续,线上消费趋势强劲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0.3亿元,同比增长18.0%,两年平均增长7.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40.2亿元,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60.0亿元,同比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7.0%。有零售的23个商品类别中,限额以上单位有16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10.0%。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金银珠宝类、可穿戴智能设备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7.6%和48.2%。新业态、新消费、新产品、新场景蓬勃发展,线上消费趋势强劲。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业网上零售额快速上升,同比增长26.2%,对批零业增长贡献率达38.9%。
六、外贸进出口韧性较足,传统新兴市场全面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225.9亿元,同比增长36.6%,两年平均增长20.6%,占全省进出口总值比重29.4%。其中,出口3515.2亿元,增长29.4%;进口2710.7亿元,增长47.2%。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前三季度,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4142亿元,同比增长40.4%,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7.0%,占比提升1.8个百分点。传统新兴市场实现全面增长。传统方面,对前三大贸易市场东盟、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53.7%、21.8%和35.7%。新兴方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分别增长47.5%和42.6%。
七、财政收入质量提升,金融运行健康平稳
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5.3亿元,同比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长6.9%。财政收入质量提升。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2.4%。比上半年提升2.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平稳,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2.7%,比上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卫生健康、教育支出分别增长33.7%、14.9%。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9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各项贷款余额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信贷结构优化,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不减。前三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853.5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69.8%。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1066.6亿元,同比多增87.9亿元。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7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87.8%,两年平均增长3.2%。民营经济吸纳就业27.29万人,占就业总量的88.8%。创业带动就业潜力释放。前三季度,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4.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48.4%,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26.9%。
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分类别看,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4%,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价格上涨2.0%。
九、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43元,同比增长9.4%,两年平均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00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3元,同比增长11.6%。从收入来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5%、11.2%、7.8%、7.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03,比上年同期缩小0.06个百分点。
总的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持续恢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但是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挑战增多。下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增举措、补短板、强优势,不断夯实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详细的发布介绍,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媒体朋友们就刘局长刚刚发布的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青岛日报: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从刚刚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是6.3%,比上半年增速回落了0.4个百分点,请问支撑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来评价青岛经济运行现在呈现的这些特点?谢谢!
刘伟局长:谢谢这位记者媒体朋友。您提的这个问题确实点到了三季度经济运行的特点,刚才发布的一系列数据当中,我们也能够梳理出三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下面就这位朋友的提问,简单地给大家再梳理一下。
今年三季度两年平均增速是6.3%,比上半年来看回落了0.4个百分点。我们在新闻发布稿当中应该也能看到,整个经济恢复,包括国家和省的经济恢复,都呈现了一个今年以来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前高后低”的特点。呈现这种特点是青岛在整个宏观环境经济大背景下的一个同步反应,跟宏观经济的发展、跟国家和全省的经济发展,走势是一样的,都有前高后低的因素。
那么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总体来看,宏观来看,主要是受疫情反复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经济的不稳定和波动,这是从影响因素来看。
再一个就是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的、非经济的原因,整个世界经济在三季度对全年的经济增速,有关权威媒体也下调了经济发展的全年增速,这种下调的依据也是根据三季度的表现来的。
还有一些影响因素,当然我们青岛没有,但是我们可能也会感受到一些这方面的变化,包括三季度以来,国内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还有就是经济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等等方面的调整期,从质量保证的发展来看,也会放慢一些经济发展的速度。
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去年我们前三季度来看,一季度是下降的,二季度恢复到持平,三季度恢复到百分之二点几的增长,也就是说我们的基数在不断提高。这样总体来看,从宏观的横向来看,还是从纵向的对比来看,我们的速度略微比上半年放缓了一些,也是正常的表现。
那么对于三季度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总体来看,三季度经济呈现总体稳步增长,我们说还是源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是保和稳的政策落实得好。再一个就是市场主体的适应性强。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感受一下。
第一,从生产供给的带动力量来看,支撑比较强劲。农业方面,无论是从农林牧渔的总体看,还是从种植业来看,特别是种植业的表现比较突出,不管是粮食单产、总产都是创历史新高,而且全年的粮食生产,秋粮目前来看比较好,也有望获得丰收。社会的基础需求从粮食来看保障有力。还有跟菜篮子有关系的是生猪,在米袋子有保证的情况下,生猪恢复供应量的增加,价格的下跌,也使居民们菜篮子的压力在下降,保障供给体现的有效性非常明显,这是在农业方面。工业方面,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而且青岛市两年平均增速8%也是高于全国全省的两年平均增速,工业增长面也在扩大,这是在工业的表现。服务业方面,服务业是实现经济支撑的有力贡献的产业,到三季度,它仍然是支撑经济保持10.7增速的有力支撑,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8%,这个速度非常高,特别是反映整个交通的人流、物流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达到70.2%。这是第一个方面,从供给的角度来说。
第二,从内外循环的新格局来看,青岛内外需求的韧性表现的非常好,非常积极。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前三季度我们实现了同比增长18%的速度,这是在消费上。再看投资,投资的增速达到10.9%,我记得二季度的增速跟全国比是略低的,现在是高于全国全省了,这是在投资方面,特别是民间投资的活力比较大、比较突出。从外需来看,全市外贸进出口已经连续保持了今年以来的30%以上的高速增长,前九个月全是高速增长,今年三季度达到36.6%,特别是对新兴国家的出口表现的非常积极。
第三,民生保障有成效。民生保障有成效,对投资和消费潜力的再一轮循环,实现良性循环,发挥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我们在新闻发布里边也看到了,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达到9.4%,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比也在缩小。第二个方面是价格温和上涨,特别是居民的消费品价格,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质量的消费品价格,下降得比较快,而且是呈负增长的表现,这有利于鼓励和促进居民消费的实现和消费潜力的释放。再一个方面就是民生保障的持续加强,从市财政的角度来看,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同比增长12.7%,比上半年提高,而且支出增长比较快的都是跟民生关系比较密切的,包括卫生、健康、教育等等这些支出。
从总体看,青岛经济三季度的发展,从生产、供给,以及国内、国外的循环等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对经济发展有效的支撑和再循环的有效支撑。
我市经济从去年2季度开始持续恢复,刚才也说了,今年的经济增速表现为“前高后低”的特点,我们两年平均的增速6.3%,我看了看跟疫情之前,2019年各个季度的增速分别是6.9%、6.4%、6.4%,到2019年全年是6.5%,基本上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发展水平。相信我们在四季度,在一些消极因素减弱和年底有利积极因素增加的前提下,我们四季度的表现应该还会更好一些。
我就说这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局长,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
青岛新闻综合广播: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新闻综合广播的记者。刚才您提到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稳步恢复,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请问在哪些方面表现特别明显?谢谢!
刘伟局长:谢谢您的提问。下面跟大家简单解读一下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方面的一些表现。
我们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速度慢下来的同时,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侧重于质量改善,侧重于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加大改革,加大新旧动能转换。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调整和焦灼,刚才也谈到增速回调的问题。我们的质量到底有没有改善?速度是略微调整放慢了,那么质量改善有没有一些比较明显的表现呢?我们说是有的,而且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从结构上来看。从结构来看有三个方面的关注点,我们叫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第一个方面就是产业结构,从前三季度来看,一二三产的占比分别为3.2:34.7:62.1,这种结构调整在向着经济发展的后工业发展阶段迈进,特别是工业产业结构向高端迈进的步伐比较突出。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质量的提升表现。从服务业来看,转型升级也非常明显,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还有就是在服务业当中沉浸在服务业大门类当中的一些小的先进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也达到了非常快的增速,这是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个方面就是投资结构,以制造业为着力点助推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显现,制造业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8.0%,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3.8%,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66.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成效更为突出,从上半年起始终保持90%以上投资增速,强势拉动全市投资增长。那么当下的投资结构,也就是未来的产出结构,当下投资结构的这种优化,也预示着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做好了铺垫。第三个方面就是消费结构,服务型消费持续升级,也就是说从消费来看,商品和服务来比较的话,服务消费占比在不断提升,品质在不断提升,青岛市全体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了8.7%,在8.7%的平均增速下,交通通讯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分别增长10.1%和11.7%,这是反映我们百姓生活消费结构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再从商品来看,吃的比重在下降,用于娱乐性的、发展性的商品消费在提升,金银珠宝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等增速都非常高,分别增长67.6%和48.2%。这是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三个方面,从产业结构看,从投资结构看,从消费结构看它的优化表现。
第二,我们说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让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的质量效益是逐步提升的。也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从企业端来看,我们看看工业,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了76.6%,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这是近年以来同期比较好的水平。表现比较亮眼的就是产销率,生产了产品以后能够卖出去,快速地卖出去,加速资金循环,提升投入产出比。从产销来看,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产销率达到100.5%,这也是近年来少有的,而且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下降。利润的表现也非常好,工业的出口交货值达到了23.8%的增速,出口交货值的增速快也与全市进出口的发展增势是同步的、同趋势的,工业生产有力地连接了生产与消费,支撑了双循环的发展。二是从服务业来看,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7.2%,比上月提高2.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它一直是往高走的,盈利能力继续向好。三是从市财力来看,财政收入质量提升,前三季度税收占比比上半年提升了2.4个百分点。税收好一方面反映了这个企业好,也为税收收进来形成财政收入之后保障民生,支持六稳六保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新兴动能持续增强。新兴动能持续增强有两个方面的视角。一个是看新动能,我们先看项目,我们看"四新"经济项目,“四新”经济的在建项目目前为止达到3610个,同比增加450个,这个增幅也是很大的,这是从项目来看。那么从投资额的增速来看,增长了14.2%,比上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而且它占到全市投资比重过半,50.8%了。刚才分析投资结构的时候我们也说了,新兴经济投资的加大也预示着未来新兴经济的产出有了基本的起点、良好的起点,这是一个视角,这是从“四新”经济来看。第二个,我们还可以看创新投入,我们看一下研发支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同比增加了29.5%,这个速度也是高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是服务业当中的一个主要行业,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加了53.4%。再一个表现创新投入的结果就是网上的销售,前三季度青岛实现了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2%,高于全国全省,比他们快,这些都表现为我市的新动能,无论是从投资、生产、消费这几个角度,表现了新旧动能的转换和力量的增强。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畅通经济循环,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巩固已取得的经济的恢复和质量的提升,确保全年经济目标任务的完成。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局长的精彩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儿,会后如有深度采访需求,可以联系市统计局,电话是85912232。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蓝睛、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再次感谢刘局长,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参会报道,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2021年前三季度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介绍。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疫情等阶段性冲击影响,紧紧围绕推动“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今天召开发布会。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伟女士,
请刘局长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刘伟局长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有请!
刘伟: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前三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巩固并推动经济全面复苏回升。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就业基本稳定,民生继续改善。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前三季度,我市生产总值为10310.36亿元,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4.73亿元,同比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573.13亿元,同比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402.50亿元,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6.5%。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两年平均增长4.4%。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43.0万吨,同比增长7.2%,单产达到418.8公斤/亩,同比增长2.2%;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主要秋粮作物长势较好,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在生猪生产显著恢复的基础上,产能持续扩大。前三季度,生猪出栏193.4万头,同比增长44.2%。渔业稳步增长。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68.2万吨,同比增长4.6%,比上半年加快4.3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持续恢复,高技术制造业引领突出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8.0%。多数行业和产品保持增长。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20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分产品看,319种工业主要产品中有242种产品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超七成。工业升级态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凸显。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20.9%、28.0%。
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0.6%,两年平均增长17.0%,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三、服务业发展提速,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31.8亿元,同比增长42.8%,两年平均增长2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支撑作用显著,1-8月份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6%,两年平均增长31.0%,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0.2%。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26.0%、26.2%和53.4%。在电商促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带动下,线上交易拉动快递业务量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快递业务量完成5.49亿件,同比增长38.9%,两年平均增长33.1%。
四、投资增长势头良好,"四新"投资稳步增强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7%,两年平均增长58.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6%,两年平均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两年平均增长2.5%。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力。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23.8%,拉动投资增长7.3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6.7%。"四新"经济投资稳步增强。前三季度,"四新"经济在建项目3610个,同比增加450个。"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4.2%,比上半年提升1.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50.8%,提升0.9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恢复态势延续,线上消费趋势强劲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0.3亿元,同比增长18.0%,两年平均增长7.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40.2亿元,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60.0亿元,同比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7.0%。有零售的23个商品类别中,限额以上单位有16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10.0%。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金银珠宝类、可穿戴智能设备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7.6%和48.2%。新业态、新消费、新产品、新场景蓬勃发展,线上消费趋势强劲。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业网上零售额快速上升,同比增长26.2%,对批零业增长贡献率达38.9%。
六、外贸进出口韧性较足,传统新兴市场全面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225.9亿元,同比增长36.6%,两年平均增长20.6%,占全省进出口总值比重29.4%。其中,出口3515.2亿元,增长29.4%;进口2710.7亿元,增长47.2%。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前三季度,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4142亿元,同比增长40.4%,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7.0%,占比提升1.8个百分点。传统新兴市场实现全面增长。传统方面,对前三大贸易市场东盟、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53.7%、21.8%和35.7%。新兴方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分别增长47.5%和42.6%。
七、财政收入质量提升,金融运行健康平稳
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5.3亿元,同比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长6.9%。财政收入质量提升。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2.4%。比上半年提升2.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平稳,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2.7%,比上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卫生健康、教育支出分别增长33.7%、14.9%。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9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各项贷款余额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信贷结构优化,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不减。前三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853.5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69.8%。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1066.6亿元,同比多增87.9亿元。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7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87.8%,两年平均增长3.2%。民营经济吸纳就业27.29万人,占就业总量的88.8%。创业带动就业潜力释放。前三季度,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4.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48.4%,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26.9%。
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分类别看,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4%,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价格上涨2.0%。
九、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43元,同比增长9.4%,两年平均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00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3元,同比增长11.6%。从收入来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5%、11.2%、7.8%、7.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03,比上年同期缩小0.06个百分点。
总的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持续恢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但是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挑战增多。下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增举措、补短板、强优势,不断夯实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详细的发布介绍,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媒体朋友们就刘局长刚刚发布的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青岛日报: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从刚刚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是6.3%,比上半年增速回落了0.4个百分点,请问支撑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来评价青岛经济运行现在呈现的这些特点?谢谢!
刘伟局长:谢谢这位记者媒体朋友。您提的这个问题确实点到了三季度经济运行的特点,刚才发布的一系列数据当中,我们也能够梳理出三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下面就这位朋友的提问,简单地给大家再梳理一下。
今年三季度两年平均增速是6.3%,比上半年来看回落了0.4个百分点。我们在新闻发布稿当中应该也能看到,整个经济恢复,包括国家和省的经济恢复,都呈现了一个今年以来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前高后低”的特点。呈现这种特点是青岛在整个宏观环境经济大背景下的一个同步反应,跟宏观经济的发展、跟国家和全省的经济发展,走势是一样的,都有前高后低的因素。
那么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总体来看,宏观来看,主要是受疫情反复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经济的不稳定和波动,这是从影响因素来看。
再一个就是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的、非经济的原因,整个世界经济在三季度对全年的经济增速,有关权威媒体也下调了经济发展的全年增速,这种下调的依据也是根据三季度的表现来的。
还有一些影响因素,当然我们青岛没有,但是我们可能也会感受到一些这方面的变化,包括三季度以来,国内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还有就是经济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等等方面的调整期,从质量保证的发展来看,也会放慢一些经济发展的速度。
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去年我们前三季度来看,一季度是下降的,二季度恢复到持平,三季度恢复到百分之二点几的增长,也就是说我们的基数在不断提高。这样总体来看,从宏观的横向来看,还是从纵向的对比来看,我们的速度略微比上半年放缓了一些,也是正常的表现。
那么对于三季度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总体来看,三季度经济呈现总体稳步增长,我们说还是源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是保和稳的政策落实得好。再一个就是市场主体的适应性强。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感受一下。
第一,从生产供给的带动力量来看,支撑比较强劲。农业方面,无论是从农林牧渔的总体看,还是从种植业来看,特别是种植业的表现比较突出,不管是粮食单产、总产都是创历史新高,而且全年的粮食生产,秋粮目前来看比较好,也有望获得丰收。社会的基础需求从粮食来看保障有力。还有跟菜篮子有关系的是生猪,在米袋子有保证的情况下,生猪恢复供应量的增加,价格的下跌,也使居民们菜篮子的压力在下降,保障供给体现的有效性非常明显,这是在农业方面。工业方面,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而且青岛市两年平均增速8%也是高于全国全省的两年平均增速,工业增长面也在扩大,这是在工业的表现。服务业方面,服务业是实现经济支撑的有力贡献的产业,到三季度,它仍然是支撑经济保持10.7增速的有力支撑,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8%,这个速度非常高,特别是反映整个交通的人流、物流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达到70.2%。这是第一个方面,从供给的角度来说。
第二,从内外循环的新格局来看,青岛内外需求的韧性表现的非常好,非常积极。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前三季度我们实现了同比增长18%的速度,这是在消费上。再看投资,投资的增速达到10.9%,我记得二季度的增速跟全国比是略低的,现在是高于全国全省了,这是在投资方面,特别是民间投资的活力比较大、比较突出。从外需来看,全市外贸进出口已经连续保持了今年以来的30%以上的高速增长,前九个月全是高速增长,今年三季度达到36.6%,特别是对新兴国家的出口表现的非常积极。
第三,民生保障有成效。民生保障有成效,对投资和消费潜力的再一轮循环,实现良性循环,发挥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我们在新闻发布里边也看到了,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达到9.4%,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比也在缩小。第二个方面是价格温和上涨,特别是居民的消费品价格,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质量的消费品价格,下降得比较快,而且是呈负增长的表现,这有利于鼓励和促进居民消费的实现和消费潜力的释放。再一个方面就是民生保障的持续加强,从市财政的角度来看,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同比增长12.7%,比上半年提高,而且支出增长比较快的都是跟民生关系比较密切的,包括卫生、健康、教育等等这些支出。
从总体看,青岛经济三季度的发展,从生产、供给,以及国内、国外的循环等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对经济发展有效的支撑和再循环的有效支撑。
我市经济从去年2季度开始持续恢复,刚才也说了,今年的经济增速表现为“前高后低”的特点,我们两年平均的增速6.3%,我看了看跟疫情之前,2019年各个季度的增速分别是6.9%、6.4%、6.4%,到2019年全年是6.5%,基本上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发展水平。相信我们在四季度,在一些消极因素减弱和年底有利积极因素增加的前提下,我们四季度的表现应该还会更好一些。
我就说这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局长,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
青岛新闻综合广播: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新闻综合广播的记者。刚才您提到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稳步恢复,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请问在哪些方面表现特别明显?谢谢!
刘伟局长:谢谢您的提问。下面跟大家简单解读一下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方面的一些表现。
我们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速度慢下来的同时,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侧重于质量改善,侧重于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加大改革,加大新旧动能转换。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调整和焦灼,刚才也谈到增速回调的问题。我们的质量到底有没有改善?速度是略微调整放慢了,那么质量改善有没有一些比较明显的表现呢?我们说是有的,而且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从结构上来看。从结构来看有三个方面的关注点,我们叫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第一个方面就是产业结构,从前三季度来看,一二三产的占比分别为3.2:34.7:62.1,这种结构调整在向着经济发展的后工业发展阶段迈进,特别是工业产业结构向高端迈进的步伐比较突出。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质量的提升表现。从服务业来看,转型升级也非常明显,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还有就是在服务业当中沉浸在服务业大门类当中的一些小的先进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也达到了非常快的增速,这是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个方面就是投资结构,以制造业为着力点助推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显现,制造业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8.0%,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3.8%,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66.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成效更为突出,从上半年起始终保持90%以上投资增速,强势拉动全市投资增长。那么当下的投资结构,也就是未来的产出结构,当下投资结构的这种优化,也预示着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做好了铺垫。第三个方面就是消费结构,服务型消费持续升级,也就是说从消费来看,商品和服务来比较的话,服务消费占比在不断提升,品质在不断提升,青岛市全体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了8.7%,在8.7%的平均增速下,交通通讯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分别增长10.1%和11.7%,这是反映我们百姓生活消费结构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再从商品来看,吃的比重在下降,用于娱乐性的、发展性的商品消费在提升,金银珠宝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等增速都非常高,分别增长67.6%和48.2%。这是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三个方面,从产业结构看,从投资结构看,从消费结构看它的优化表现。
第二,我们说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让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的质量效益是逐步提升的。也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从企业端来看,我们看看工业,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了76.6%,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这是近年以来同期比较好的水平。表现比较亮眼的就是产销率,生产了产品以后能够卖出去,快速地卖出去,加速资金循环,提升投入产出比。从产销来看,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产销率达到100.5%,这也是近年来少有的,而且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下降。利润的表现也非常好,工业的出口交货值达到了23.8%的增速,出口交货值的增速快也与全市进出口的发展增势是同步的、同趋势的,工业生产有力地连接了生产与消费,支撑了双循环的发展。二是从服务业来看,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7.2%,比上月提高2.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它一直是往高走的,盈利能力继续向好。三是从市财力来看,财政收入质量提升,前三季度税收占比比上半年提升了2.4个百分点。税收好一方面反映了这个企业好,也为税收收进来形成财政收入之后保障民生,支持六稳六保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新兴动能持续增强。新兴动能持续增强有两个方面的视角。一个是看新动能,我们先看项目,我们看"四新"经济项目,“四新”经济的在建项目目前为止达到3610个,同比增加450个,这个增幅也是很大的,这是从项目来看。那么从投资额的增速来看,增长了14.2%,比上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而且它占到全市投资比重过半,50.8%了。刚才分析投资结构的时候我们也说了,新兴经济投资的加大也预示着未来新兴经济的产出有了基本的起点、良好的起点,这是一个视角,这是从“四新”经济来看。第二个,我们还可以看创新投入,我们看一下研发支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同比增加了29.5%,这个速度也是高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是服务业当中的一个主要行业,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加了53.4%。再一个表现创新投入的结果就是网上的销售,前三季度青岛实现了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2%,高于全国全省,比他们快,这些都表现为我市的新动能,无论是从投资、生产、消费这几个角度,表现了新旧动能的转换和力量的增强。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畅通经济循环,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巩固已取得的经济的恢复和质量的提升,确保全年经济目标任务的完成。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局长的精彩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儿,会后如有深度采访需求,可以联系市统计局,电话是85912232。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蓝睛、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再次感谢刘局长,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参会报道,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