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十四五”专项规划发布解读(第四场)》新闻发布会

浏览:195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内容,今天,举行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政策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4场。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三个部门分别发布。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孙杰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希泮同志;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于浩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孙杰同志发布介绍《青岛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情况,有请孙主任。

    

孙杰: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代表市发改委,介绍一下现代服务业“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规划已经顺利编制完成并且通过市政府审议,将于近日正式印发。编制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架天线、接地气、借外脑,积极了解上情、下情和外情,确保规划“站得高、看得远”;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直面痛点,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力争规划“谋得实、行得通”。

下面分两个层面介绍一下规划的具体情况。

第一个方面,为什么要编这个规划?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相继被赋予经略海洋、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上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国之重任”,“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广为认可,这为我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同时,我市还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这也为服务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带来了新支撑。国家战略汇聚青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必须加压奋进、乘势而上,努力提升服务能级,争取在更高水平开放和区域协同中体现青岛担当。

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结构呈现出服务业主导的发展趋势。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数字经济时代,服务业内涵更加丰富、分工更加细化、业态更加多样、模式更加创新,跨领域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已经成为支撑发展的新引擎、价值创造的新源泉和国际竞争的新战场。“十三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62.4%,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关乎全局,其增长的速度和转型的进度将极大影响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三是破解发展短板的关键之举。“十三五”时期,我市服务业总体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但从更高层面审视,距离建成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还存在很大差距,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强,创新发展的活力不足,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辐射带动的作用不大,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等等。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制约明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布局、找准破解路径,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效克服。

第二个方面,规划主要包含什么内容?

《规划》分为4大板块9个章节,主要体现为“1294”规划体系,即“建设1个中心、提升2大功能、突破9大产业、开展4项行动”。

(一)建设1个中心。即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叫响“青岛服务”品牌,全面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围绕一个中心建设,突出五个维度的目标:一是质量效益迈向新台阶,争取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左右;二是创新融合跃上新水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5%左右;三是集聚发展呈现新格局,市级及以上服务业集聚区数量达到50家以上,同时还要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四是品质服务实现新提升;五是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二)提升2大功能。即提升核心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

围绕提升核心服务功能,着力发展“流动经济”“流量经济”。主要通过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国际海洋科技服务中心、创建面向日韩的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示范区等服务业重大平台,增强全球要素链接能力。

围绕提升辐射带动功能,着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主要通过打造中国北方总部经济高地、建设多式联运组织中心、胶东经济圈时尚消费中心,增强区域协同服务能力。

(三)突破9大产业。重点构建“5+4”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一方面,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建设功能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5大产业。一是现代物流,以打造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争取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二是现代金融,以打造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中心为目标,争取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三是信息服务,以建设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高地为目标,争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四是商务服务,以打造国际高端商务会展平台为目标,争取规上商务服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五是科技服务,以建设国际海洋科技服务中心为目标,争取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15%。

另一方面,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打造品质卓越的生活性服务业中心。重点发展精品旅游、现代商贸、文化创意、医养健康4大产业。一是精品旅游,以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争取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二是现代商贸,以建设国际时尚购物之都为目标,争取2025年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达到650亿元左右。三是文化创意,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影视文化名城为目标,争取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四是医养健康,着力建设医养健康产业新高地。

(四)开展4项行动。一是强化创新引领,重点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升企业系统化、持续化创新能力,培育高端化、专业化人才。二是推动融合发展,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入融合、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同时推动服务业内部相互融合,铺设新赛道,孕育新物种,培养新生态。三是深化改革开放,重点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促进服务业领域要素市场化配置,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四是提升承载能力。按照“完善提升一批、培育认定一批、规划储备一批”的原则,打造层次清晰、有序衔接的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梯队。

下一步,围绕规划实施,我们还将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抓好监测分析,抓好监督落实,抓好监管引导,围绕重点目标、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实现清单化台账制度管理,确保规划尽可能落地落实,努力将蓝图变成现实!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孙局长的发布,下面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希泮同志发布介绍《青岛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情况,有请。

    

王希泮: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十分感谢大家一如既往地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日,《青岛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规划》的相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绿色动力”。“十四五”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巩固提升“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在更高层次更深维度加快推进美丽青岛建设的关键期、窗口期、攻坚期。对标建设美丽青岛的新的历史使命,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实施12个专项课题研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邀请高层次专家进行指导,与国家、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相关领域专项规划进行充分衔接。完成了社会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二、主要内容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科学谋划了重点任务、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对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开启美丽青岛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围绕全面构建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全面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建设“天蓝、地绿、海碧、水清、土净”的美丽青岛。

基本原则: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二是以人为本,生态惠民;三是协同治理,改善质量;四是改革创新,共治共享。

主要目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稳步提升,环境安全有效保障,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规划》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5大类24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预期性指标11项。

第二部分是重点任务。《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10项重点任务。一是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推动结构调整;二是坚持低碳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三是坚持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四是坚持“三水统筹”,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五是坚持陆海共治,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六是坚持系统防治,加强土壤、地下水、农村环境保护;七是坚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八是坚持风险防控,筑牢环境安全底线;九是坚持多元共治,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十是坚持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从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调度评估5个方面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三、突出特点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主要突出“四大理念”谋划重点任务。

一是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为着力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推动结构调整,着力筑牢绿色发展根基,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坚持低碳发展,开展二氧化碳达峰行动,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坚持全民行动,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二是突出改善环境质量核心要求。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全过程。在大气方面,坚持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污染管控和其他涉气污染物治理,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在水方面,坚持“三水统筹”,加强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强化污染防治,完善生态用水保障,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在海洋方面,坚持陆海共治,强化陆岸海协同治理、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在土壤、地下水、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坚持系统防治,协同防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推进土壤安全利用,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完善土壤污染防控监管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

三是突出防控环境风险安全底线思维。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强化环境社会风险防范与化解。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控,治理影响群众生活的噪声、异味等环境问题。

四是突出发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牵引作用。坚持多元共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规划》近期将正式印发实施,届时请登录青岛市政府网站、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网站查询具体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局长。接下来,请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浩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划》情况,有请于局长。

    

于浩: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对我市对外开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青岛市“十四五”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划》有关内容。

一、背景情况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是青岛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开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打造开放创新新高地、开创开放共赢新局面、构建开放安全新体系,青岛市商务局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商务部、省“十四五”商务规划为依据,编制了本规划,主要阐明未来五年青岛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将成为引领全市开放工作创新转型、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研究制定开放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主要内容

第一个方面,“十四五”期间对外开放发展的基本原则

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坚持”:坚持开放引领、坚持合作共享、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协同发展。

第二个方面,未来对外开放发展的主要目标

展望2035年,青岛市要建成山东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成为国家纵深开放重要战略支点和新发展格局关键枢纽。具体到“十四五”期间,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把青岛打造成为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战略支点,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世界知名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主要目标是:

一是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合作新平台基本建成,全市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30%,双向投资合作年均增长25%,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10%。

二是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高质量发展,片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到2025年,片区外贸进出口突破310亿美元,年均增速15%左右,跨境电商等新消费模式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三是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基本建成,全市货物进出口额年均增长7%,服务进出口额年均增长8%,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19%,“十四五”末,跨境电商年进出口额达到800亿元规模,年均增长70%以上。

四是国际双向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350亿美元,过亿元项目引进内资累计达到1.2万亿元,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实现1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累计实现150亿美元。

五是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现明显成效。

六是国际经济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

第三个方面,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共七项任务56条具体措施。

一是高质量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五条具体措施:一是建设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中心。二是建设便利繁荣的现代贸易中心。三是建设互利共赢的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四是建设包容开放的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五是建设互惠共享的海洋合作中心。

二是高水平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八条具体措施:一是打造制度创新高地。二是建设国际贸易创新中心。三是打造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四是构建现代金融开放体系。五是发展高质量海洋经济。六是加快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七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八是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

三是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十一条具体措施:一是推进优进优出计划。二是实施产业贸易融合计划。三是推进外贸新业态提升计划。四是实施贸易数字化计划。五是推进投资贸易联动计划。六是实施贸易畅通计划。七是实施国际营销体系建设计划。八是实施新型国际贸易发展计划。九是培育服务贸易发展新高地。十是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十一是提升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水平。

四是加强双向投资合作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十三条具体措施:一是突出重点产业领域项目招引。二是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三是拓宽外商投资开放领域。四是提升利用外资综合效益。五是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六是全面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数字化招商。七是构建产业招商体系。八是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九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十是高质量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十一是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 十二是促进对外劳务合作有序发展。十三是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和境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五是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六条具体措施:一是构建开发区开放新格局,培育创新创业新生态。二是构建高能级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三是打造国际合作园区,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四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成效。五是建立多方评价制度,提高高质量发展水平。六是促进各类开放平台整合提升。

六是拓展开放合作“朋友圈”。九条具体措施:一是完善国际合作平台机制。二是强化区域协同开放。三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四是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五是深化与东盟全方位深度合作。六是拓展与西亚非洲经贸合作。七是深化与上合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八是推进对欧经贸合作。九是提升对港澳台经贸合作。

七是优化开放发展环境。四条具体措施:一是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二是优化公正高效法治环境。三是建设开放安全发展环境。四是提升智慧活力人才环境。

“十四五”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将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抓住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借鉴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发展成功经验,努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与胶东经济圈、沿黄流域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构建面向欧亚、对接日韩、辐射亚太、拓展拉非的全球开放新格局。

欢迎大家继续对我市对外开放工作提出更多宝贵建议和意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于局长。刚才,3位发布人分别就各自领域的专项规划进行了发布。下面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从刚才发布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占比越来越高,但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对制造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想问一下,这次服务业规划中如何处理或者考虑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关系?

    

孙杰: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精准。

服务业和制造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我们编制的是服务业发展规划,但发改委作为经济综合部门,也需要统筹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逻辑。《规划》当中虽然聚焦服务业,但是也和制造业的关系做了一个内部的衔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从指标方面尽可能“统”起来,有进有退有所取舍,大家知道《规划》体系,大家知道过去十几年,特别是几个五年规划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个指标一直会提,不光服务业规划会提,整个“十四五”规划也会提。我印象当中“十二五”规划当中每年服务业占比要提高1%,到了“十三五”规划从2015年的52.8%要提高到2020年的57%,实际上我们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达到了61.4%,到今年上半年这个数据到了62.4%,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共是100%,占了61%、62%,农业3%,建筑业5%,剩给制造业的可能就不到30%,所以这次《规划》当中不再提这个指标,客观给制造业占比留出空间,现在目前制造业占比只有25%左右,全口径可能不到30%,所以统筹两个指标的关系也是客观上为制造业的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这是第一个考虑。

第二,从产业布局来看,我们提出要跟上去,关键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划里面提到九大产业5+4,5是生产性服务业,金融、物流、科技、信息、商务,这五个产业共同特点就是全都是和制造业服务的,面向制造的服务业,都是做好配套、支撑、保障的,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点,也体现了我们对制造业的客观上的侧面的助力,这是一点。第二从指标来看,大家看《规划》当中提到在质量效益方面,我们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以前的53.7%增加到55%左右,这个指标其实也是凸显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视,间接体现了对制造业的重视。三是从委里面的工作来看,近期我们提出了一个生产性服务业的能力提升行动,重点提升相关的服务保障能力,这几个方面合起来我们以抓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向高端化、专业化提升功能来间接提高服务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这是第二个考虑。

第三个考虑,从融合的路径上、从发展的路径上,我们提出要融进去,规划里面是1294产业体系,特别是四大行动第四个行动是融合行动,最关键就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在内部就是两业融合,2019年国家发改委联合15个部委出台了两业融合的实施意见,从2019年开始,国家搞了两批试点,这两批试点青岛都在里面,而且我们数量在全国是领先的,我们现在有两个区域试点,一个是城阳区,另外是胶州技术开发区,还有五个企业试点,包括海尔、青啤、中车、青特、特锐德,2+5是七个区域和企业,在全国同类城市当中属于比较多的。

通过两业融合,通过提升服务制造业的能力,同时把制造业的高附加值的服务环节剥离出来,加大发展的力度,来实现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目前来看,两业融合的试点工作推进比较顺利,下一步我们也是着力出台一批政策、打造一批平台、扶持一批企业、培育一批典型,争取把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以上是几个基本的考虑,谢谢。

    

主持人:谢谢,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领导好,我是大众网的记者。请问王局长,“十四五”期间,我市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谢谢。

 

王希泮:谢谢您,刚刚我介绍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十大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您提问的这个事,坚持多元共治,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是一个重要任务之一。从多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过程当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要从制度、体制、机制入手来助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基于这个考虑,这项措施其实是管总的,而且是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始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您提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从统筹协调、法规制度、市场激励、环境监管、科技支撑五个方面做一个介绍。

一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这个很重要,从顶层设计上我们加强了党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全面领导,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议事等各项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实现总书记指出的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红线。强化部门协作联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以责任清单来倒逼责任落实,实现生态保护责任属地负责、部门有责。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应急管理等部门(单位)并联工作机制,推行行政处罚、刑事司法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有效衔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长效机制,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全面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人人有责、部门有责。

二是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全面实现排污许可制。加快构建涵盖“三同时”、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环境统计、环境监察、环境税征收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依托排污许可证实施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监管和考核。实施一批重点区域流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减排工程,着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统筹考虑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应。健全环境治理信用制度。以企业信用评价为抓手,强化企业环境监管、环境信用评价和管理、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各项制度间的无缝衔接,形成企业监管制度链条。

三是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规范环境治理市场。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动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推行环保管家和环境顾问等服务模式。以生态环保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一批专业化骨干企业,扶持一批专特优精中小企业。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积极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市场。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全面落实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积极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推行“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执法监管新模式。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全面掌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全市主要海湾全覆盖。加强重点污染源执法监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和量值溯源体系,加强对排污单位和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开展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核查专项行动,我们今年已经开展了专项行动,打击数据造假,确保所有的监测数据“真、准、全”。

五是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加快环境科技的成果应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推动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小流域生态修复、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方面转化应用一批先进技术。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系列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数据资源的获取和整合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数据、行业部门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的融合和资源整合提升。

总的来说,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事,涉及到的部门很多,我们现在正在加快努力,争取超前预期的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谢谢!

 

记者:局长您好,我是鲁网的记者。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目前我市面临什么困难、机遇和挑战?对外开放工作下一步如何进行?谢谢。

    

于浩:感谢您的提问。

首先在机遇方面,“十四五”期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一次会 搞活一座城”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的重大责任,为青岛的发展带来诸多政策红利。同时,国家赋予的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青岛市实施的双招双引攻势和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攻势的加快实施,为青岛汇聚全球要素资源、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当前,全球疫情下,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给我市对外开放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有待加强,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不明显,开放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仍面临一些矛盾和困难。

具体来看:在外贸创新发展上,新市场新业态支撑作用不够,外贸转型升级难度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自主品牌出口比重不高,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业态发展贡献水平有待提高。在精准招商引资上,使用外资质量有待提升,资源要素约束与现有闲置资源的错配现象比较突出。在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上,自贸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等开放高地引领示范效应不突出,同位竞争特色优势不鲜明,经济园区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市对外开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主要的工作:

一是打好外贸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组织好进博会、广交会、线上展会继续拓展多元化市场,着力深化西海岸新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三项试点政策”,不断扩大跨境电商B2B(9710、9810)规模,研究用好RCEP带来的政策机遇,出台我市落实RCEP先期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扩大对RCEP成员国家的双向贸易规模。

二是打好“双招双引”攻坚战。在促进项目落地、提高落地率的同时,加大线上招商签约和服务力度,精准招引重点领域项目,扩大重点国别跨国公司的吸引。提升各级园区载体功能,引进有实力的园区运营开发商招商运营。优化完善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双招双引”重点项目调度平台功能,拓展服务能级,实现与税务、海关、发改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线上线下联动招商。

三是打好“两区”和功能区发展攻坚战。突出落实省、市上合示范区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已出台的政策措施、推动双向贸易突破发展,争取保税船供油资质政策,推动保税船用燃料油、油品的进出口业务,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等先行先试,争创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试点任务实施和制度创新,围绕国家试点制度的创新,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深化日韩地方经济合作四个重点,探索形成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并复制推广,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发展,引导开发区创新发展,落实综合保税区“一区一策”的实施方案。

总的来说,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谢谢。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的朋友们,请会后联系发布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的联系电话:85913585;市生态环境局的联系电话:82879563;市商务局的联系电话:85918163。

媒体朋友们,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涉及面广、门类众多、目标明晰、内容详实。请媒体朋友们采取多形式、多角度、深入浅出地宣传好、解读好,为我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做好传播造势和舆论引导工作。

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媒体记者朋友们,谢谢!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内容,今天,举行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政策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4场。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三个部门分别发布。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孙杰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希泮同志;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于浩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孙杰同志发布介绍《青岛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情况,有请孙主任。

    

孙杰: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代表市发改委,介绍一下现代服务业“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规划已经顺利编制完成并且通过市政府审议,将于近日正式印发。编制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架天线、接地气、借外脑,积极了解上情、下情和外情,确保规划“站得高、看得远”;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直面痛点,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力争规划“谋得实、行得通”。

下面分两个层面介绍一下规划的具体情况。

第一个方面,为什么要编这个规划?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相继被赋予经略海洋、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上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国之重任”,“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广为认可,这为我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同时,我市还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这也为服务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带来了新支撑。国家战略汇聚青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必须加压奋进、乘势而上,努力提升服务能级,争取在更高水平开放和区域协同中体现青岛担当。

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结构呈现出服务业主导的发展趋势。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数字经济时代,服务业内涵更加丰富、分工更加细化、业态更加多样、模式更加创新,跨领域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已经成为支撑发展的新引擎、价值创造的新源泉和国际竞争的新战场。“十三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62.4%,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关乎全局,其增长的速度和转型的进度将极大影响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三是破解发展短板的关键之举。“十三五”时期,我市服务业总体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但从更高层面审视,距离建成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还存在很大差距,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强,创新发展的活力不足,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辐射带动的作用不大,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等等。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制约明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布局、找准破解路径,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效克服。

第二个方面,规划主要包含什么内容?

《规划》分为4大板块9个章节,主要体现为“1294”规划体系,即“建设1个中心、提升2大功能、突破9大产业、开展4项行动”。

(一)建设1个中心。即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叫响“青岛服务”品牌,全面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围绕一个中心建设,突出五个维度的目标:一是质量效益迈向新台阶,争取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左右;二是创新融合跃上新水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5%左右;三是集聚发展呈现新格局,市级及以上服务业集聚区数量达到50家以上,同时还要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四是品质服务实现新提升;五是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二)提升2大功能。即提升核心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

围绕提升核心服务功能,着力发展“流动经济”“流量经济”。主要通过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国际海洋科技服务中心、创建面向日韩的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示范区等服务业重大平台,增强全球要素链接能力。

围绕提升辐射带动功能,着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主要通过打造中国北方总部经济高地、建设多式联运组织中心、胶东经济圈时尚消费中心,增强区域协同服务能力。

(三)突破9大产业。重点构建“5+4”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一方面,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建设功能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5大产业。一是现代物流,以打造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争取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二是现代金融,以打造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中心为目标,争取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三是信息服务,以建设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高地为目标,争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四是商务服务,以打造国际高端商务会展平台为目标,争取规上商务服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五是科技服务,以建设国际海洋科技服务中心为目标,争取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15%。

另一方面,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打造品质卓越的生活性服务业中心。重点发展精品旅游、现代商贸、文化创意、医养健康4大产业。一是精品旅游,以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争取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二是现代商贸,以建设国际时尚购物之都为目标,争取2025年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达到650亿元左右。三是文化创意,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影视文化名城为目标,争取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四是医养健康,着力建设医养健康产业新高地。

(四)开展4项行动。一是强化创新引领,重点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升企业系统化、持续化创新能力,培育高端化、专业化人才。二是推动融合发展,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入融合、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同时推动服务业内部相互融合,铺设新赛道,孕育新物种,培养新生态。三是深化改革开放,重点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促进服务业领域要素市场化配置,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四是提升承载能力。按照“完善提升一批、培育认定一批、规划储备一批”的原则,打造层次清晰、有序衔接的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梯队。

下一步,围绕规划实施,我们还将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抓好监测分析,抓好监督落实,抓好监管引导,围绕重点目标、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实现清单化台账制度管理,确保规划尽可能落地落实,努力将蓝图变成现实!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孙局长的发布,下面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希泮同志发布介绍《青岛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情况,有请。

    

王希泮: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十分感谢大家一如既往地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日,《青岛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规划》的相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绿色动力”。“十四五”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巩固提升“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在更高层次更深维度加快推进美丽青岛建设的关键期、窗口期、攻坚期。对标建设美丽青岛的新的历史使命,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实施12个专项课题研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邀请高层次专家进行指导,与国家、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相关领域专项规划进行充分衔接。完成了社会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二、主要内容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科学谋划了重点任务、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对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开启美丽青岛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围绕全面构建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全面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建设“天蓝、地绿、海碧、水清、土净”的美丽青岛。

基本原则: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二是以人为本,生态惠民;三是协同治理,改善质量;四是改革创新,共治共享。

主要目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稳步提升,环境安全有效保障,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规划》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5大类24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预期性指标11项。

第二部分是重点任务。《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10项重点任务。一是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推动结构调整;二是坚持低碳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三是坚持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四是坚持“三水统筹”,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五是坚持陆海共治,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六是坚持系统防治,加强土壤、地下水、农村环境保护;七是坚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八是坚持风险防控,筑牢环境安全底线;九是坚持多元共治,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十是坚持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从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调度评估5个方面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三、突出特点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主要突出“四大理念”谋划重点任务。

一是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为着力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推动结构调整,着力筑牢绿色发展根基,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坚持低碳发展,开展二氧化碳达峰行动,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坚持全民行动,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二是突出改善环境质量核心要求。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全过程。在大气方面,坚持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污染管控和其他涉气污染物治理,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在水方面,坚持“三水统筹”,加强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强化污染防治,完善生态用水保障,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在海洋方面,坚持陆海共治,强化陆岸海协同治理、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在土壤、地下水、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坚持系统防治,协同防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推进土壤安全利用,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完善土壤污染防控监管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

三是突出防控环境风险安全底线思维。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强化环境社会风险防范与化解。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控,治理影响群众生活的噪声、异味等环境问题。

四是突出发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牵引作用。坚持多元共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规划》近期将正式印发实施,届时请登录青岛市政府网站、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网站查询具体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局长。接下来,请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浩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划》情况,有请于局长。

    

于浩: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对我市对外开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青岛市“十四五”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划》有关内容。

一、背景情况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是青岛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开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打造开放创新新高地、开创开放共赢新局面、构建开放安全新体系,青岛市商务局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商务部、省“十四五”商务规划为依据,编制了本规划,主要阐明未来五年青岛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将成为引领全市开放工作创新转型、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研究制定开放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主要内容

第一个方面,“十四五”期间对外开放发展的基本原则

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坚持”:坚持开放引领、坚持合作共享、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协同发展。

第二个方面,未来对外开放发展的主要目标

展望2035年,青岛市要建成山东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成为国家纵深开放重要战略支点和新发展格局关键枢纽。具体到“十四五”期间,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把青岛打造成为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战略支点,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世界知名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主要目标是:

一是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合作新平台基本建成,全市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30%,双向投资合作年均增长25%,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10%。

二是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高质量发展,片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到2025年,片区外贸进出口突破310亿美元,年均增速15%左右,跨境电商等新消费模式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三是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基本建成,全市货物进出口额年均增长7%,服务进出口额年均增长8%,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19%,“十四五”末,跨境电商年进出口额达到800亿元规模,年均增长70%以上。

四是国际双向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350亿美元,过亿元项目引进内资累计达到1.2万亿元,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实现1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累计实现150亿美元。

五是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现明显成效。

六是国际经济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

第三个方面,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共七项任务56条具体措施。

一是高质量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五条具体措施:一是建设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中心。二是建设便利繁荣的现代贸易中心。三是建设互利共赢的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四是建设包容开放的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五是建设互惠共享的海洋合作中心。

二是高水平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八条具体措施:一是打造制度创新高地。二是建设国际贸易创新中心。三是打造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四是构建现代金融开放体系。五是发展高质量海洋经济。六是加快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七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八是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

三是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十一条具体措施:一是推进优进优出计划。二是实施产业贸易融合计划。三是推进外贸新业态提升计划。四是实施贸易数字化计划。五是推进投资贸易联动计划。六是实施贸易畅通计划。七是实施国际营销体系建设计划。八是实施新型国际贸易发展计划。九是培育服务贸易发展新高地。十是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十一是提升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水平。

四是加强双向投资合作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十三条具体措施:一是突出重点产业领域项目招引。二是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三是拓宽外商投资开放领域。四是提升利用外资综合效益。五是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六是全面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数字化招商。七是构建产业招商体系。八是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九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十是高质量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十一是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 十二是促进对外劳务合作有序发展。十三是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和境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五是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六条具体措施:一是构建开发区开放新格局,培育创新创业新生态。二是构建高能级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三是打造国际合作园区,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四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成效。五是建立多方评价制度,提高高质量发展水平。六是促进各类开放平台整合提升。

六是拓展开放合作“朋友圈”。九条具体措施:一是完善国际合作平台机制。二是强化区域协同开放。三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四是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五是深化与东盟全方位深度合作。六是拓展与西亚非洲经贸合作。七是深化与上合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八是推进对欧经贸合作。九是提升对港澳台经贸合作。

七是优化开放发展环境。四条具体措施:一是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二是优化公正高效法治环境。三是建设开放安全发展环境。四是提升智慧活力人才环境。

“十四五”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将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抓住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借鉴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发展成功经验,努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与胶东经济圈、沿黄流域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构建面向欧亚、对接日韩、辐射亚太、拓展拉非的全球开放新格局。

欢迎大家继续对我市对外开放工作提出更多宝贵建议和意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于局长。刚才,3位发布人分别就各自领域的专项规划进行了发布。下面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从刚才发布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占比越来越高,但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对制造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想问一下,这次服务业规划中如何处理或者考虑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关系?

    

孙杰: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精准。

服务业和制造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我们编制的是服务业发展规划,但发改委作为经济综合部门,也需要统筹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逻辑。《规划》当中虽然聚焦服务业,但是也和制造业的关系做了一个内部的衔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从指标方面尽可能“统”起来,有进有退有所取舍,大家知道《规划》体系,大家知道过去十几年,特别是几个五年规划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个指标一直会提,不光服务业规划会提,整个“十四五”规划也会提。我印象当中“十二五”规划当中每年服务业占比要提高1%,到了“十三五”规划从2015年的52.8%要提高到2020年的57%,实际上我们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达到了61.4%,到今年上半年这个数据到了62.4%,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共是100%,占了61%、62%,农业3%,建筑业5%,剩给制造业的可能就不到30%,所以这次《规划》当中不再提这个指标,客观给制造业占比留出空间,现在目前制造业占比只有25%左右,全口径可能不到30%,所以统筹两个指标的关系也是客观上为制造业的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这是第一个考虑。

第二,从产业布局来看,我们提出要跟上去,关键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划里面提到九大产业5+4,5是生产性服务业,金融、物流、科技、信息、商务,这五个产业共同特点就是全都是和制造业服务的,面向制造的服务业,都是做好配套、支撑、保障的,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点,也体现了我们对制造业的客观上的侧面的助力,这是一点。第二从指标来看,大家看《规划》当中提到在质量效益方面,我们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以前的53.7%增加到55%左右,这个指标其实也是凸显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视,间接体现了对制造业的重视。三是从委里面的工作来看,近期我们提出了一个生产性服务业的能力提升行动,重点提升相关的服务保障能力,这几个方面合起来我们以抓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向高端化、专业化提升功能来间接提高服务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这是第二个考虑。

第三个考虑,从融合的路径上、从发展的路径上,我们提出要融进去,规划里面是1294产业体系,特别是四大行动第四个行动是融合行动,最关键就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在内部就是两业融合,2019年国家发改委联合15个部委出台了两业融合的实施意见,从2019年开始,国家搞了两批试点,这两批试点青岛都在里面,而且我们数量在全国是领先的,我们现在有两个区域试点,一个是城阳区,另外是胶州技术开发区,还有五个企业试点,包括海尔、青啤、中车、青特、特锐德,2+5是七个区域和企业,在全国同类城市当中属于比较多的。

通过两业融合,通过提升服务制造业的能力,同时把制造业的高附加值的服务环节剥离出来,加大发展的力度,来实现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目前来看,两业融合的试点工作推进比较顺利,下一步我们也是着力出台一批政策、打造一批平台、扶持一批企业、培育一批典型,争取把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以上是几个基本的考虑,谢谢。

    

主持人:谢谢,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领导好,我是大众网的记者。请问王局长,“十四五”期间,我市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谢谢。

 

王希泮:谢谢您,刚刚我介绍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十大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您提问的这个事,坚持多元共治,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是一个重要任务之一。从多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过程当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要从制度、体制、机制入手来助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基于这个考虑,这项措施其实是管总的,而且是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始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您提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从统筹协调、法规制度、市场激励、环境监管、科技支撑五个方面做一个介绍。

一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这个很重要,从顶层设计上我们加强了党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全面领导,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议事等各项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实现总书记指出的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红线。强化部门协作联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以责任清单来倒逼责任落实,实现生态保护责任属地负责、部门有责。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应急管理等部门(单位)并联工作机制,推行行政处罚、刑事司法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有效衔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长效机制,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全面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人人有责、部门有责。

二是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全面实现排污许可制。加快构建涵盖“三同时”、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环境统计、环境监察、环境税征收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依托排污许可证实施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监管和考核。实施一批重点区域流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减排工程,着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统筹考虑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应。健全环境治理信用制度。以企业信用评价为抓手,强化企业环境监管、环境信用评价和管理、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各项制度间的无缝衔接,形成企业监管制度链条。

三是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规范环境治理市场。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动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推行环保管家和环境顾问等服务模式。以生态环保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一批专业化骨干企业,扶持一批专特优精中小企业。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积极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市场。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全面落实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积极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推行“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执法监管新模式。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全面掌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全市主要海湾全覆盖。加强重点污染源执法监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和量值溯源体系,加强对排污单位和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开展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核查专项行动,我们今年已经开展了专项行动,打击数据造假,确保所有的监测数据“真、准、全”。

五是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加快环境科技的成果应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推动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小流域生态修复、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方面转化应用一批先进技术。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系列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数据资源的获取和整合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数据、行业部门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的融合和资源整合提升。

总的来说,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事,涉及到的部门很多,我们现在正在加快努力,争取超前预期的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谢谢!

 

记者:局长您好,我是鲁网的记者。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目前我市面临什么困难、机遇和挑战?对外开放工作下一步如何进行?谢谢。

    

于浩:感谢您的提问。

首先在机遇方面,“十四五”期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一次会 搞活一座城”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的重大责任,为青岛的发展带来诸多政策红利。同时,国家赋予的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青岛市实施的双招双引攻势和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攻势的加快实施,为青岛汇聚全球要素资源、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当前,全球疫情下,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给我市对外开放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有待加强,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不明显,开放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仍面临一些矛盾和困难。

具体来看:在外贸创新发展上,新市场新业态支撑作用不够,外贸转型升级难度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自主品牌出口比重不高,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业态发展贡献水平有待提高。在精准招商引资上,使用外资质量有待提升,资源要素约束与现有闲置资源的错配现象比较突出。在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上,自贸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等开放高地引领示范效应不突出,同位竞争特色优势不鲜明,经济园区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市对外开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主要的工作:

一是打好外贸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组织好进博会、广交会、线上展会继续拓展多元化市场,着力深化西海岸新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三项试点政策”,不断扩大跨境电商B2B(9710、9810)规模,研究用好RCEP带来的政策机遇,出台我市落实RCEP先期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扩大对RCEP成员国家的双向贸易规模。

二是打好“双招双引”攻坚战。在促进项目落地、提高落地率的同时,加大线上招商签约和服务力度,精准招引重点领域项目,扩大重点国别跨国公司的吸引。提升各级园区载体功能,引进有实力的园区运营开发商招商运营。优化完善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双招双引”重点项目调度平台功能,拓展服务能级,实现与税务、海关、发改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线上线下联动招商。

三是打好“两区”和功能区发展攻坚战。突出落实省、市上合示范区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已出台的政策措施、推动双向贸易突破发展,争取保税船供油资质政策,推动保税船用燃料油、油品的进出口业务,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等先行先试,争创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试点任务实施和制度创新,围绕国家试点制度的创新,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深化日韩地方经济合作四个重点,探索形成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并复制推广,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发展,引导开发区创新发展,落实综合保税区“一区一策”的实施方案。

总的来说,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谢谢。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的朋友们,请会后联系发布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的联系电话:85913585;市生态环境局的联系电话:82879563;市商务局的联系电话:85918163。

媒体朋友们,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涉及面广、门类众多、目标明晰、内容详实。请媒体朋友们采取多形式、多角度、深入浅出地宣传好、解读好,为我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做好传播造势和舆论引导工作。

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媒体记者朋友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