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十四五”专项规划发布解读》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浏览:66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已陆续印发。为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专项规划内容,市政府新闻办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将陆续组织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政策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此次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由市委改革办、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四个部门分别发布。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是:

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 尉黎勇同志;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 郭健同志;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二级巡视员 蔡全记同志;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锦玲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尉黎勇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全面深化改革规划》情况,有请。

    

尉黎勇:现在我发布“十四五”时期青岛改革专项规划有关情况。

“十四五”时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时期,“十四五”时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按照市委部署,《青岛市“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规划》(以下简称《改革规划》),于去年年初着手开展谋划、研究、论证等工作,形成了系列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起草完成,并于今年1月份经青岛市委深改为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改革规划》共分四个部分、30条,约两万五千字。规划全面梳理回顾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总结提炼了经验和启示,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从五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的重点改革任务作了部署安排。

总的看,“十三五”时期,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深入、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形成了一套具有青岛鲜明特色的改革打法。比如,我们发起15个攻势,将15个攻势作为15组改革,形成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崭新局面;比如,我们通过学深圳、赶深圳,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让市场逻辑、资本力量的意识和思维,化为城市发展的自觉;比如,我们扎实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在倾听民声、用好民意中汇集了民智、赢得了民心;比如,我们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大批量选派干部到深圳体悟实训、上海专业实训,全面激发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等等。“十三五”时期的改革成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必须提高改革站位,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政治保证。二是必须把握好时与势,坚持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的内在逻辑,不断创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使青岛始终站在我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三是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注重发挥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营造让企业家舒服舒心的发展环境。四是必须瞄准民生福祉,不断深化重大民生领域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家园感、归属感。五是必须把握“打铁”和“自身硬”的关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切实搞活“关键的人”,为全市发展提供强大组织保证。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我们将按照中央改革部署和省委改革要求,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以落实“十四五”时期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紧盯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在更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中创出青岛特色,不断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注入强大动能。重点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叠加,是青岛改革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十四五”时期,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推进改革,找准战略定位,率先探索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体制机制,着力建立和完善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客厅”等体制机制,推进“双招双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外贸体制机制,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是用足用好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围绕打造一流发展生态创新体制机制。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是对投资者、创业者最大的感召。青岛作为一座青春之岛、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城市中的“独角兽”。“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积极推进创业城市建设,用改革的“冲击钻”打破制约创业创新的阻碍,加快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在青岛加快集聚、互动耦合,推动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高水平经济体制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构建高水平经济体制必须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十四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不动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突出创业城市主题,把城市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来,推动资源要素更加自由化、便利化流动,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广泛凝聚“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社会共识,加快民生领域改革,创新城市现代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全体市民群众心气顺、心气高,让城市更加方便、温馨。

五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新党建统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身硬”是为了“打好铁”。“十四五”时期,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理念,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打造“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媒体朋友们,“众人拾柴火焰高”。“十四五”时期,青岛改革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真诚希望社会各界朋友与我们多沟通、多交流、多互动,关注改革、建言改革、支持改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凝聚起推动改革的磅礴伟力,切实把《改革规划》的蓝图落到实处,努力让全市人民有更多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的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尉主任。请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郭健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情况,有请。

    

郭健: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界长期以来对全市商贸流通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给各位介绍一下《青岛市“十四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一、背景情况

“十四五”是青岛围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科学创新发展理念,把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等创新要素作为经济产业转型、促进改革创新、引领新型消费、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突破期。《青岛市“十四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涵盖了商贸流通中的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现代供应链、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服务贸易、“菜篮子”市场保障、绿色经济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服务、城乡物流配送等领域,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青岛市商贸流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未来五年全市商贸流通发展实现突破的重要指导,研究制定商贸流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主要内容

(一)“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市商贸流通行业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系统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繁荣市场、保障民生、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消费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03.5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八位、计划单列市第二位。全市各类商业网点总数达到39万处,基本形成以19处商业中心、59条商业街为载体,164处大中型零售商业设施、750处各类交易市场、2128家品牌便利连锁店、2.8万个连锁网点为支撑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

(二)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立足民生,实施质量构建战略。坚持对外开放,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坚持协调发展,实施空间优化战略。对标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积极推进消费场景塑造和空间提升、消费供给和品牌建设、消费热点和服务消费培育、消费平台和消费载体打造,不断提升消费贡献度、消费创新度、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消费满意度,加快建设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面向东北亚、特色鲜明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优质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地、区域特色国际消费目的地、国际消费时尚创新引领地。到2025年,形成业态创新、产业融合、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量、绿色开放的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成为打造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青岛创新发展的新要素、青岛城市魅力的新亮点。“十四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餐饮业营业额、住宿业营业额分别保持9% 、8% 、9%、5%以上的增速。商贸业增加值、税收、就业贡献稳步提高。

(三)确定了“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任务

主要是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商贸流通空间布局。依托青岛市现有商业空间布局基础,结合自然海湾,建设特色消费湾区,形成一条滨海消费带。初步形成以市南、市北、崂山、李沧为主的消费活力提升区,以西海岸新区为主的消费新兴发展区,以城阳、即墨、胶州为主的消费战略发展区,以平度、莱西为主的环胶州湾商业消费集中区域外围的国际商贸功能区,带动和引领全市商贸业发展,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空间支撑。

二是构建数字商贸发展新格局。通过数字赋能、数据驱动、数据增值实现数字商贸、科技商贸、智慧商贸、绿色商贸等业态创新发展,加强商贸流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青岛进入全国商贸流通数字化先进城市行列。

三是建设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按照“培育新模式、应用新技术、优化软环境、打通骨干网、畅通微循环”的思路,以创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为抓手,健全现代高效开放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四是积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抢抓新业态、新零售、新动能战略机遇期,加快完善促消费新体制机制,挖潜庞大内需市场,创新供给、提升品质、健全体系,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消费,满足个性消费,进一步发挥流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加快形成以国内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五是激发商贸市场主体新活力。通过提升改革牵引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

六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线,以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创新内外贸经营模式,开拓内外贸营销渠道,完善商品市场对外贸易功能,扩大进口商品内销规模,促进内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稳健发展。

七是提升流通安全保障能力。围绕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商贸流通安全保障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为引领,持续改善消费环境,努力提升“菜篮子”工程及生活必需品的保障水平。

八是健全现代流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规划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引导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共同推进规划落实,确保规划发展目标的顺利进行和科学实现。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郭局长。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二级巡视员蔡全记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情况,有请。

    

蔡全记: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我市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开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的有力支撑。为持续培育新动能,拓宽旅游发展空间,加快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编制了《青岛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规划》编制情况

2020年9月,我局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一是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及国家、省市决策部署,系统梳理建设旅游强国的相关理论和同类城市的先进经验。先后赴各区市、文化旅游企业调研30余次,组织行业专家、市场主体召开座谈会3次,吸纳各类意见建议100余项,为《规划》编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突出抓好规划衔接。紧紧围绕全市“十四五”规划、全国和全省“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青岛实际谋划未来五年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并与生态环境、综合交通、海洋发展等相关专项规划充分衔接,确保内容上下贯通,措施可行有效。三是全面征求意见建议。坚持“开门编规划”原则,面向各区市、市直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收到各类意见建议90余项,对规划文本修改完善7轮次,并通过了专家评审,按照市“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经分管市领导审阅同意后,于6月30日正式发布。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紧扣“十四五”期间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以下6项重点内容。

一是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聚焦“大融合”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大消费”实现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内外双循环,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发展布局,提升服务品质,着力对各环节要素“赋能、赋美、赋魂”,全面释放旅游业发展潜力。

二是发展定位。坚持“城市即旅游”理念,着力打造要素齐全、设施完善、产品多元、环境优美、气质时尚,兼具齐鲁传统文化底蕴、胶东海洋文化特质、近现代欧陆风情特色的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和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高地、旅游消费大都市和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三是空间布局。围绕新时期国家、省、市战略部署,把握旅游市场消费需求转变形势,依托青岛“山、海、湾、城、河、文”六大特色资源禀赋,重点构筑“三山三湾三城,一带一轴一圈”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山海城相融、东西互济、南北协调、陆海联动、城乡统筹、多极多点支撑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是产业培育。把握数字化产业发展及我省五位一体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有利时机,加强多元化信息建设,推动旅游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通过“文化+”“旅游+”“互联网+”“科技+”等方式,加快推动要素升级,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重点培育康养、旅居、研学、工业、红色、博物馆、婚恋、自驾、体育九大旅游新业态,形成科学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五是品牌形象。以“活力之城·时尚青岛”为城市旅游品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品牌创建和宣传推广工作。通过组建营销联盟、创新营销渠道、加强国际营销等方式,持续提升宣传推介质量,强化科技手段赋能,打造现代化营销服务平台,提升精准营销能力。

六是服务提升。重点加强旅游集散系统、旅游导视系统、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升级。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从“引、留、育、用”四方面改进人才管理机制,持续加强导游监管,实现人力资源良性循环。强化市场秩序整治,普及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市场监管机制,畅通旅游投诉反馈渠道,提高危机预防、控制、解决和恢复的能力。

三、《规划》核心举措

一是空间布局。依托崂山、珠山、大泽山三大山系,建立山林山地旅游支撑体系;依托胶州湾、鳌山湾、灵山湾三大湾群,打造海岸旅游核心区;结合城区发展定位,打造中部时尚消费、东部康养度假、西部休闲娱乐三大主题城区;沿即墨丁字湾至西海岸琅琊台一线,打造滨海度假旅游带;沿大沽河流域打造生态休闲乡村旅游轴带;依托胶东半岛城市群,打造区域一体化旅游生态圈。

二是重点工程。重点推动“一山、一台、一港、一区”的“四个一”工程。“一山”即:依托崂山打造国际知名山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一台”即:依托琅琊台打造“东方琅琊”地标景区;“一港”即:依托百年海港打造集港口经济、文化交流、海上旅游于一体的国际邮轮母港;“一区”即:依托老城区打造一批独具青岛特色的文旅消费集聚区。

三是破解难题。通过科学布局线路、提升设施品质、打造特色产品等方式破解海上旅游难题;通过深挖文旅资源、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培育新业态等方式破解冬季旅游难题;通过培育特色项目,建设主题街区等方式破解夜间旅游难题。

未来的五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蔡局长。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锦玲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情况,有请。

    

王锦玲: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媒体对青岛金融业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十四五”时期是青岛金融业迈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期。《青岛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对我市金融业未来五年发展做出全面谋划部署。下面我从规划编制的总体考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三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总体考虑

在《规划》制订过程中,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贯穿全篇,坚持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增强区域金融辐射能力。二是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第一原则和发展要务,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三是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统筹金融创新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二、主要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2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5%左右,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超过33000亿元和33500亿元,金融机构总数超过31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00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元。青岛金融产业规模和服务能级显著提升,财富管理与创投风投“两个高地”优势突出,航运金融、贸易金融、海洋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金融业态蓬勃发展,中国北方资本强市地位更加牢固,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到2035年青岛要实现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远景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为实现目标,《规划》提出八项重点任务,分别包括:引导生产要素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拓展航运贸易金融,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优化创投风投生态,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深化金融改革,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建设金融科技中心;增强区域金融辐射能力,加快胶东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优化开放布局,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一)服务实体经济层面

《规划》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和宗旨,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作为“十四五”时期最重要的任务详细阐述。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角度引导生产要素配置,发挥信贷资金、资本市场、保险保障等金融要素作用,加大金融服务重大战略、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环保以及民营和小微企业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科创板、创业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创新的功能,推进优质企业上市挂牌和发行债券。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综合运用信贷、保险、担保等服务“三农”领域。增加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二)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层面

《规划》致力于建设独具特色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以建设“四个中心”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加快“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聚集优质金融资源,推进金融业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青岛金融的服务能级和辐射范围,增强青岛在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引领的功能。

围绕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拓展航运金融和贸易金融,发展服务于航运贸易的融资、保险、结算业务,提升贸易收支便利化水平,构建高端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海洋金融,服务蓝色经济,助力青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发展创投风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青岛。优化创投风投政策和股权投资服务,大力培育引进头部创投风投机构, 打造高质量资本聚集高地。加强对创新创业的资本支持,以资本的力量吸引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实现金融与产业、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围绕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深化金融改革,围绕跨境财富管理等核心领域开展制度创新。加速财富管理要素集聚,引进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功能总部,大力聚集理财子公司,打造专业财富管理集群,创新更多适合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

围绕建设金融科技中心,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广国家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成果,稳慎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快构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将金融服务与民生应用场景结合,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深化供应链金融创新,壮大数字金融产业。

(三)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层面

基于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格局,《规划》提出要加快胶东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等任务,从改革、开放、创新入手着力,推动金融在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面向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树立“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的“风向标”,积极动员和激励全市金融系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青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局长。刚才,4位发布人分别就各自领域的“十四五”专项规划进行了发布解读。接下来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听了尉主任的介绍,我感觉“十四五”改革规划的内容十分全面,改革任务几乎涉及到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想请问一下“十四五”时期面对艰难繁重的改革任务,有哪些重点考量和把握?谢谢。

    

尉黎勇:首先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如何考量和把握“十四五”时期青岛的改革工作,的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应该说改革进行到今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顶层设计无论是从全国还是到青岛,应该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大盘子,但是更应该看到,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种情况下,抓改革工作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重点、抓纲带目。“十四五”时期,青岛的改革工作重点有四个方面的考量和把握。

第一,必须把改革作为所有工作的方法论,切实用好改革“冲击钻”。这一工作原则,我们在“十三五”时期一直在积极倡导和推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一工作原则,怎么解释这一句话呢?改革不是游离于各项工作之外的一项并列的工作,而是融于在各项工作之中,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同时改革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日常工作,而是攻山头、炸碉堡的“冲击钻”。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要做好各项工作,要让这项工作有创新、有突破,在全国全省走在前列,就要善用改革的方法论。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做到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十四五”时期青岛的改革工作当然要把握好这一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改革成果惠及全体市民。比如,规划提出,继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提高普通高中普及率,特别是前几年,青岛市民对这一问题反响很大,这几年我们对这一问题抓得比较实,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要力争使这一指标继续在全省走在前列。规划提出,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打造长江以北地区有特色的医疗康复中心城市,等等。同时,为了呼应群众的改革需求,我们青岛市委改革办还提出要“开门搞改革”,开门谋划、开门督察、开门宣传、开门评估。像利用青岛“三我”平台,广泛听取全体市民对改革的意见建议;像每年年底进行的十大“金点子”、十大改革创新案例评选,我们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评选,让全体市民充分参与进来,就都是为了让改革工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第三,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导向,哪里有问题、改革就在哪里开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所以,我们要推动改革发展过程当中,要聚焦重大任务、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在工作中找问题,在改革中找出路,用改革的力量打通难点、痛点、堵点。比如,围绕更好发挥国家级战略平台的引领作用,《规划》对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改革任务作了谋划,力争以重大战略为牵引撬动青岛高质量发展。比如,企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营商环境问题,我们针对营商环境当中的这些问题,我们也是强调要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的效能和水平,等等。

第四,必须以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法治的思维来推进改革,确保青岛的改革工作既步伐有力、又行稳致远。这个理念在青岛很多干部包括群众当中已经是耳熟能详、深入人心。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是对投资者、创业者最大的感召,法治的思维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坚实保障。在这方面,“十四五”改革规划专门拿出一大部分作了部署,从完善市场配置机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列出了改革举措,谋划了改革举措,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让企业家、全体市民、广大人才有一个舒服舒心的发展环境。

以上是“十四五”期间我们对改革工作的考量和把握,我们正在建立一个改革宣传矩阵,有很多的改革案例、改革典型,过去各位媒体对我们关注很多,也欢迎各位媒体一如既往的关注我们支持青岛的改革、宣传青岛的改革。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尉主任的解读,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好,我是《中国商报》的记者。请问郭局长,前段时间,商务部公布了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名单,我市入选十个示范城市之一,5家企业入选示范企业,“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如何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建设工作?谢谢。

    

郭健:谢谢您的提问。最近,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名单的通知》,确定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10个示范城市,北方城市青岛是位列其一,另外还公布了94家示范企业。我市在这次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中,成功入选了示范城市行列,同时海尔卡奥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赫通供应链有限公司5家企业同步入选示范企业。这次公布的名单里面,是继2017年我市入选全国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第二年又入选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以来,再次承担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任务,标志着我市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三年迈出三大步,率先进入了创新发展、智慧创建的新阶段。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深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和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主要是复制推广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和典型经验,围绕突出7个主要任务、构建6个基础支撑体系来培育200家供应链龙头企业,通过这些工作补链、延链、强链、固链,构建我市现代供应链体系。

突出7个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推进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二是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供应链体系建设;三是推进生产服务型供应链体系建设;四是推进柔性定制化供应链体系建设;五是推进公共服务型供应链体系建设;六是推进全覆盖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七是推进高度开放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

构建6个基础支撑体系:一是构建供应链物流标准化支撑体系;二是构建数字供应链信息平台支撑体系;三是构建重要产品供应链追溯支撑体系;四是构建开放共享的供应链金融支撑体系;五是构建产业供应链基础载体支撑体系;六是构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服务支撑体系。

青岛将以家电、港航、汽车、啤酒、橡胶、现代海洋等主导产业为依托,以海尔、海信、青岛港、青啤等龙头企业为带动,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建立龙头企业项目库,培育200家龙头企业推动主导产业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将超50亿元的企业达80家、超100亿元的企业达30家、超1000亿元的企业达5家。

谢谢您的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国旅游报》的记者。请问蔡书记,青岛作为一个旅游城市,A级景区的数量已经达到100多家,但是多年以来只有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十四五”期间,青岛将有哪些规划和举措改善这一现状?谢谢。

 

蔡全记: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其中旅游景区是核心中的核心。青岛目前只有1家5A景区,全省我们有13家,其中包括烟台、威海、临沂各有两家。和同类城市相比,西安有5家、杭州有3家,深圳和南京各有2家。青岛只有1家确实差距比较大,未来按照“十四五”规划打造5A景区,一是做好已有的5A景区的创建工作,现在我们正在打造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要把奥帆中心和海底世界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申报5A景区,国家文旅部原则同意创建,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创建,一个阶段从现在开始到明年4月份,这是创建阶段,第二阶段是明年5-6月份是迎接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初评,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整改落实。第三阶段是2022年10月,迎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最终验收,到底能不能创建就看最终的结果。创建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中按照方案,我们有12项、19项大工作开展,包括旅游景区的旅游接待设施、旅游资源和市场吸引力,包括游客满意度,以及旅游安全的问题、旅游交通的问题等等,这些要素都需要进行提升,说到底游客的人数包括满意度是不是真正能上来,这很重要,另外游客的体验度,比如旅游景区周边的环境问题,这些都是事关创建5A景区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首先把已有的、在创的要创好。

二是提升一批高水平的旅游景区,说到底就是要在做好备着的,或者是潜在的,刚才记者也说了,我们景区100多家,其中4A景区24家,但是这些景区要达到5A还是有很多的困难,我们就是要一个方面对4A景区要进行各方面的提升,我们按照旅游景区的质量划定标准按照5A景区的标准进行提升,各方面来提升水平,这是一个方面。第二方面,有一些4A景区可以联合营销、联合推介、联合打造,为什么要联合?有一些景区之间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互补的,我们要把它串起来,将来我们在适当的程度也可以打造5A景区,比如即墨的海泉湾度假区加上天泰艺术小镇、温泉小镇怎么结合起来?联合打造高水平的旅游景区,将来就可以打造5A景区,因为5A景区国家是控制的。还有一个方面,结合青岛的实际,能不能引进一些全国做得比较好的在青岛来打造?但是这个比较困难,我们也可以做很多的基本工作,我们也结合青岛的实际结合工作。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措施和办法,能够在“十四五”期间确保能达到1家5A景区,能够升级一批接近5A的旅游景区或者是一批高水平的旅游景区。

谢谢大家!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请问王锦玉局长,刚才您在“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十四五末我市上市公司要达到100家。请问,目前青岛企业上市进展如何?并且十四五期间将采取哪些措施完成百家上市企业的目标?谢谢。

 

王锦玲: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青岛市现在上市企业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青岛市通过优化政策、创新举措和加强培育,不断推进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青岛上市公司保持倍增式发展态势,青岛资本市场建设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回顾青岛市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2006年底青岛上市公司仅有8家,“十一五”期间新增8家,“十二五”期间新增13家,“十三五”期间新增30家,“十三五”末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9家。今年以来,青岛企业上市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实现新增上市公司10家,达到整个“十三五”期间新增数量的三分之一,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9家,居全省第一。

同时,青岛拟上市企业储备充足。目前有2家企业已经过会等待发行,有10家企业在证监会、交易所排队在审,21家企业在证监局辅导备案,101家企业入选全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全市拟上市后备培育企业达500家,形成上市工作“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排队一批、上市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省、市工作部署,把推动企业上市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政策措施,加大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能够突破100家,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发力: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今年5月,我们已经制定了《青岛市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在这个过程当中,将市级企业上市奖补由30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各区(市)也纷纷出台奖励政策,最高奖补达到1500万元。结合企业上市需求,我们按企业上市阶段实行提前奖补,将上市补助奖励时间前移到券商出具尽调报告阶段,有效降低上市前期成本,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

二是加大孵化培育力度。今年,我们成功推动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纳入全省首批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我们将抓住这个重要契机,持续开展“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专项行动”,用好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赴香港上市服务中心、蓝海股权交易中心、青岛创投风投孵化中心等平台,借助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专业优势,推动一批符合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要求的行业细分龙头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三是厚植上市土壤。我们将成立推进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工作专班,与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市)通力合作,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消除上市障碍,加快上市进程。同时,我们将加强与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所、全国股转系统的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加快对在审企业的审核进程,提高上市及待发企业数量,争取在审辅导过会企业常态化保持在30家左右,每年新增上市公司保持稳定增长。

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局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发布单位。市委改革办,联系电话:85911789;市文化和旅游局,联系电话:85813769;市商务局,联系电话:85910952;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系电话:85911252。

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详实。请媒体朋友们多形式、多角度、深入浅出地宣传好、解读好,为我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做好传播和引导。

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陆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已陆续印发。为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专项规划内容,市政府新闻办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将陆续组织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政策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此次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由市委改革办、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四个部门分别发布。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是:

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 尉黎勇同志;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 郭健同志;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二级巡视员 蔡全记同志;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锦玲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尉黎勇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全面深化改革规划》情况,有请。

    

尉黎勇:现在我发布“十四五”时期青岛改革专项规划有关情况。

“十四五”时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时期,“十四五”时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按照市委部署,《青岛市“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规划》(以下简称《改革规划》),于去年年初着手开展谋划、研究、论证等工作,形成了系列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起草完成,并于今年1月份经青岛市委深改为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改革规划》共分四个部分、30条,约两万五千字。规划全面梳理回顾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总结提炼了经验和启示,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从五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的重点改革任务作了部署安排。

总的看,“十三五”时期,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深入、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形成了一套具有青岛鲜明特色的改革打法。比如,我们发起15个攻势,将15个攻势作为15组改革,形成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崭新局面;比如,我们通过学深圳、赶深圳,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让市场逻辑、资本力量的意识和思维,化为城市发展的自觉;比如,我们扎实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在倾听民声、用好民意中汇集了民智、赢得了民心;比如,我们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大批量选派干部到深圳体悟实训、上海专业实训,全面激发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等等。“十三五”时期的改革成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必须提高改革站位,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政治保证。二是必须把握好时与势,坚持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的内在逻辑,不断创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使青岛始终站在我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三是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注重发挥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营造让企业家舒服舒心的发展环境。四是必须瞄准民生福祉,不断深化重大民生领域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家园感、归属感。五是必须把握“打铁”和“自身硬”的关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切实搞活“关键的人”,为全市发展提供强大组织保证。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我们将按照中央改革部署和省委改革要求,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以落实“十四五”时期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紧盯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在更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中创出青岛特色,不断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注入强大动能。重点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叠加,是青岛改革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十四五”时期,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推进改革,找准战略定位,率先探索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体制机制,着力建立和完善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客厅”等体制机制,推进“双招双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外贸体制机制,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是用足用好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围绕打造一流发展生态创新体制机制。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是对投资者、创业者最大的感召。青岛作为一座青春之岛、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城市中的“独角兽”。“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积极推进创业城市建设,用改革的“冲击钻”打破制约创业创新的阻碍,加快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在青岛加快集聚、互动耦合,推动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高水平经济体制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构建高水平经济体制必须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十四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不动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突出创业城市主题,把城市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来,推动资源要素更加自由化、便利化流动,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广泛凝聚“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社会共识,加快民生领域改革,创新城市现代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全体市民群众心气顺、心气高,让城市更加方便、温馨。

五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新党建统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身硬”是为了“打好铁”。“十四五”时期,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理念,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打造“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媒体朋友们,“众人拾柴火焰高”。“十四五”时期,青岛改革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真诚希望社会各界朋友与我们多沟通、多交流、多互动,关注改革、建言改革、支持改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凝聚起推动改革的磅礴伟力,切实把《改革规划》的蓝图落到实处,努力让全市人民有更多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的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尉主任。请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郭健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情况,有请。

    

郭健: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界长期以来对全市商贸流通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给各位介绍一下《青岛市“十四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一、背景情况

“十四五”是青岛围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科学创新发展理念,把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等创新要素作为经济产业转型、促进改革创新、引领新型消费、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突破期。《青岛市“十四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涵盖了商贸流通中的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现代供应链、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服务贸易、“菜篮子”市场保障、绿色经济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服务、城乡物流配送等领域,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青岛市商贸流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未来五年全市商贸流通发展实现突破的重要指导,研究制定商贸流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主要内容

(一)“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市商贸流通行业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系统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繁荣市场、保障民生、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消费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03.5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八位、计划单列市第二位。全市各类商业网点总数达到39万处,基本形成以19处商业中心、59条商业街为载体,164处大中型零售商业设施、750处各类交易市场、2128家品牌便利连锁店、2.8万个连锁网点为支撑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

(二)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立足民生,实施质量构建战略。坚持对外开放,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坚持协调发展,实施空间优化战略。对标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积极推进消费场景塑造和空间提升、消费供给和品牌建设、消费热点和服务消费培育、消费平台和消费载体打造,不断提升消费贡献度、消费创新度、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消费满意度,加快建设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面向东北亚、特色鲜明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优质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地、区域特色国际消费目的地、国际消费时尚创新引领地。到2025年,形成业态创新、产业融合、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量、绿色开放的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成为打造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青岛创新发展的新要素、青岛城市魅力的新亮点。“十四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餐饮业营业额、住宿业营业额分别保持9% 、8% 、9%、5%以上的增速。商贸业增加值、税收、就业贡献稳步提高。

(三)确定了“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任务

主要是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商贸流通空间布局。依托青岛市现有商业空间布局基础,结合自然海湾,建设特色消费湾区,形成一条滨海消费带。初步形成以市南、市北、崂山、李沧为主的消费活力提升区,以西海岸新区为主的消费新兴发展区,以城阳、即墨、胶州为主的消费战略发展区,以平度、莱西为主的环胶州湾商业消费集中区域外围的国际商贸功能区,带动和引领全市商贸业发展,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空间支撑。

二是构建数字商贸发展新格局。通过数字赋能、数据驱动、数据增值实现数字商贸、科技商贸、智慧商贸、绿色商贸等业态创新发展,加强商贸流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青岛进入全国商贸流通数字化先进城市行列。

三是建设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按照“培育新模式、应用新技术、优化软环境、打通骨干网、畅通微循环”的思路,以创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为抓手,健全现代高效开放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四是积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抢抓新业态、新零售、新动能战略机遇期,加快完善促消费新体制机制,挖潜庞大内需市场,创新供给、提升品质、健全体系,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消费,满足个性消费,进一步发挥流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加快形成以国内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五是激发商贸市场主体新活力。通过提升改革牵引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

六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线,以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创新内外贸经营模式,开拓内外贸营销渠道,完善商品市场对外贸易功能,扩大进口商品内销规模,促进内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稳健发展。

七是提升流通安全保障能力。围绕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商贸流通安全保障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为引领,持续改善消费环境,努力提升“菜篮子”工程及生活必需品的保障水平。

八是健全现代流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规划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引导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共同推进规划落实,确保规划发展目标的顺利进行和科学实现。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郭局长。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二级巡视员蔡全记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情况,有请。

    

蔡全记: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我市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开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的有力支撑。为持续培育新动能,拓宽旅游发展空间,加快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编制了《青岛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规划》编制情况

2020年9月,我局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一是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及国家、省市决策部署,系统梳理建设旅游强国的相关理论和同类城市的先进经验。先后赴各区市、文化旅游企业调研30余次,组织行业专家、市场主体召开座谈会3次,吸纳各类意见建议100余项,为《规划》编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突出抓好规划衔接。紧紧围绕全市“十四五”规划、全国和全省“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青岛实际谋划未来五年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并与生态环境、综合交通、海洋发展等相关专项规划充分衔接,确保内容上下贯通,措施可行有效。三是全面征求意见建议。坚持“开门编规划”原则,面向各区市、市直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收到各类意见建议90余项,对规划文本修改完善7轮次,并通过了专家评审,按照市“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经分管市领导审阅同意后,于6月30日正式发布。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紧扣“十四五”期间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以下6项重点内容。

一是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聚焦“大融合”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大消费”实现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内外双循环,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发展布局,提升服务品质,着力对各环节要素“赋能、赋美、赋魂”,全面释放旅游业发展潜力。

二是发展定位。坚持“城市即旅游”理念,着力打造要素齐全、设施完善、产品多元、环境优美、气质时尚,兼具齐鲁传统文化底蕴、胶东海洋文化特质、近现代欧陆风情特色的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和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高地、旅游消费大都市和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三是空间布局。围绕新时期国家、省、市战略部署,把握旅游市场消费需求转变形势,依托青岛“山、海、湾、城、河、文”六大特色资源禀赋,重点构筑“三山三湾三城,一带一轴一圈”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山海城相融、东西互济、南北协调、陆海联动、城乡统筹、多极多点支撑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是产业培育。把握数字化产业发展及我省五位一体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有利时机,加强多元化信息建设,推动旅游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通过“文化+”“旅游+”“互联网+”“科技+”等方式,加快推动要素升级,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重点培育康养、旅居、研学、工业、红色、博物馆、婚恋、自驾、体育九大旅游新业态,形成科学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五是品牌形象。以“活力之城·时尚青岛”为城市旅游品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品牌创建和宣传推广工作。通过组建营销联盟、创新营销渠道、加强国际营销等方式,持续提升宣传推介质量,强化科技手段赋能,打造现代化营销服务平台,提升精准营销能力。

六是服务提升。重点加强旅游集散系统、旅游导视系统、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升级。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从“引、留、育、用”四方面改进人才管理机制,持续加强导游监管,实现人力资源良性循环。强化市场秩序整治,普及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市场监管机制,畅通旅游投诉反馈渠道,提高危机预防、控制、解决和恢复的能力。

三、《规划》核心举措

一是空间布局。依托崂山、珠山、大泽山三大山系,建立山林山地旅游支撑体系;依托胶州湾、鳌山湾、灵山湾三大湾群,打造海岸旅游核心区;结合城区发展定位,打造中部时尚消费、东部康养度假、西部休闲娱乐三大主题城区;沿即墨丁字湾至西海岸琅琊台一线,打造滨海度假旅游带;沿大沽河流域打造生态休闲乡村旅游轴带;依托胶东半岛城市群,打造区域一体化旅游生态圈。

二是重点工程。重点推动“一山、一台、一港、一区”的“四个一”工程。“一山”即:依托崂山打造国际知名山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一台”即:依托琅琊台打造“东方琅琊”地标景区;“一港”即:依托百年海港打造集港口经济、文化交流、海上旅游于一体的国际邮轮母港;“一区”即:依托老城区打造一批独具青岛特色的文旅消费集聚区。

三是破解难题。通过科学布局线路、提升设施品质、打造特色产品等方式破解海上旅游难题;通过深挖文旅资源、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培育新业态等方式破解冬季旅游难题;通过培育特色项目,建设主题街区等方式破解夜间旅游难题。

未来的五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蔡局长。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锦玲同志介绍《青岛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情况,有请。

    

王锦玲: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媒体对青岛金融业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十四五”时期是青岛金融业迈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期。《青岛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对我市金融业未来五年发展做出全面谋划部署。下面我从规划编制的总体考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三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总体考虑

在《规划》制订过程中,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贯穿全篇,坚持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增强区域金融辐射能力。二是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第一原则和发展要务,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三是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统筹金融创新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二、主要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2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5%左右,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超过33000亿元和33500亿元,金融机构总数超过31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00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元。青岛金融产业规模和服务能级显著提升,财富管理与创投风投“两个高地”优势突出,航运金融、贸易金融、海洋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金融业态蓬勃发展,中国北方资本强市地位更加牢固,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到2035年青岛要实现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远景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为实现目标,《规划》提出八项重点任务,分别包括:引导生产要素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拓展航运贸易金融,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优化创投风投生态,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深化金融改革,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建设金融科技中心;增强区域金融辐射能力,加快胶东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优化开放布局,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一)服务实体经济层面

《规划》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和宗旨,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作为“十四五”时期最重要的任务详细阐述。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角度引导生产要素配置,发挥信贷资金、资本市场、保险保障等金融要素作用,加大金融服务重大战略、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环保以及民营和小微企业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科创板、创业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创新的功能,推进优质企业上市挂牌和发行债券。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综合运用信贷、保险、担保等服务“三农”领域。增加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二)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层面

《规划》致力于建设独具特色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以建设“四个中心”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加快“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聚集优质金融资源,推进金融业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青岛金融的服务能级和辐射范围,增强青岛在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引领的功能。

围绕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拓展航运金融和贸易金融,发展服务于航运贸易的融资、保险、结算业务,提升贸易收支便利化水平,构建高端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海洋金融,服务蓝色经济,助力青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发展创投风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青岛。优化创投风投政策和股权投资服务,大力培育引进头部创投风投机构, 打造高质量资本聚集高地。加强对创新创业的资本支持,以资本的力量吸引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实现金融与产业、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围绕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深化金融改革,围绕跨境财富管理等核心领域开展制度创新。加速财富管理要素集聚,引进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功能总部,大力聚集理财子公司,打造专业财富管理集群,创新更多适合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

围绕建设金融科技中心,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广国家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成果,稳慎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快构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将金融服务与民生应用场景结合,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深化供应链金融创新,壮大数字金融产业。

(三)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层面

基于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格局,《规划》提出要加快胶东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等任务,从改革、开放、创新入手着力,推动金融在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面向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树立“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的“风向标”,积极动员和激励全市金融系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青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局长。刚才,4位发布人分别就各自领域的“十四五”专项规划进行了发布解读。接下来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听了尉主任的介绍,我感觉“十四五”改革规划的内容十分全面,改革任务几乎涉及到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想请问一下“十四五”时期面对艰难繁重的改革任务,有哪些重点考量和把握?谢谢。

    

尉黎勇:首先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如何考量和把握“十四五”时期青岛的改革工作,的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应该说改革进行到今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顶层设计无论是从全国还是到青岛,应该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大盘子,但是更应该看到,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种情况下,抓改革工作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重点、抓纲带目。“十四五”时期,青岛的改革工作重点有四个方面的考量和把握。

第一,必须把改革作为所有工作的方法论,切实用好改革“冲击钻”。这一工作原则,我们在“十三五”时期一直在积极倡导和推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一工作原则,怎么解释这一句话呢?改革不是游离于各项工作之外的一项并列的工作,而是融于在各项工作之中,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同时改革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日常工作,而是攻山头、炸碉堡的“冲击钻”。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要做好各项工作,要让这项工作有创新、有突破,在全国全省走在前列,就要善用改革的方法论。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做到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十四五”时期青岛的改革工作当然要把握好这一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改革成果惠及全体市民。比如,规划提出,继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提高普通高中普及率,特别是前几年,青岛市民对这一问题反响很大,这几年我们对这一问题抓得比较实,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要力争使这一指标继续在全省走在前列。规划提出,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打造长江以北地区有特色的医疗康复中心城市,等等。同时,为了呼应群众的改革需求,我们青岛市委改革办还提出要“开门搞改革”,开门谋划、开门督察、开门宣传、开门评估。像利用青岛“三我”平台,广泛听取全体市民对改革的意见建议;像每年年底进行的十大“金点子”、十大改革创新案例评选,我们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评选,让全体市民充分参与进来,就都是为了让改革工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第三,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导向,哪里有问题、改革就在哪里开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所以,我们要推动改革发展过程当中,要聚焦重大任务、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在工作中找问题,在改革中找出路,用改革的力量打通难点、痛点、堵点。比如,围绕更好发挥国家级战略平台的引领作用,《规划》对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改革任务作了谋划,力争以重大战略为牵引撬动青岛高质量发展。比如,企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营商环境问题,我们针对营商环境当中的这些问题,我们也是强调要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的效能和水平,等等。

第四,必须以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法治的思维来推进改革,确保青岛的改革工作既步伐有力、又行稳致远。这个理念在青岛很多干部包括群众当中已经是耳熟能详、深入人心。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是对投资者、创业者最大的感召,法治的思维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坚实保障。在这方面,“十四五”改革规划专门拿出一大部分作了部署,从完善市场配置机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列出了改革举措,谋划了改革举措,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让企业家、全体市民、广大人才有一个舒服舒心的发展环境。

以上是“十四五”期间我们对改革工作的考量和把握,我们正在建立一个改革宣传矩阵,有很多的改革案例、改革典型,过去各位媒体对我们关注很多,也欢迎各位媒体一如既往的关注我们支持青岛的改革、宣传青岛的改革。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尉主任的解读,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好,我是《中国商报》的记者。请问郭局长,前段时间,商务部公布了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名单,我市入选十个示范城市之一,5家企业入选示范企业,“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如何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建设工作?谢谢。

    

郭健:谢谢您的提问。最近,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名单的通知》,确定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10个示范城市,北方城市青岛是位列其一,另外还公布了94家示范企业。我市在这次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中,成功入选了示范城市行列,同时海尔卡奥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赫通供应链有限公司5家企业同步入选示范企业。这次公布的名单里面,是继2017年我市入选全国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第二年又入选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以来,再次承担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任务,标志着我市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三年迈出三大步,率先进入了创新发展、智慧创建的新阶段。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深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和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主要是复制推广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和典型经验,围绕突出7个主要任务、构建6个基础支撑体系来培育200家供应链龙头企业,通过这些工作补链、延链、强链、固链,构建我市现代供应链体系。

突出7个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推进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二是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供应链体系建设;三是推进生产服务型供应链体系建设;四是推进柔性定制化供应链体系建设;五是推进公共服务型供应链体系建设;六是推进全覆盖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七是推进高度开放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

构建6个基础支撑体系:一是构建供应链物流标准化支撑体系;二是构建数字供应链信息平台支撑体系;三是构建重要产品供应链追溯支撑体系;四是构建开放共享的供应链金融支撑体系;五是构建产业供应链基础载体支撑体系;六是构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服务支撑体系。

青岛将以家电、港航、汽车、啤酒、橡胶、现代海洋等主导产业为依托,以海尔、海信、青岛港、青啤等龙头企业为带动,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建立龙头企业项目库,培育200家龙头企业推动主导产业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将超50亿元的企业达80家、超100亿元的企业达30家、超1000亿元的企业达5家。

谢谢您的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国旅游报》的记者。请问蔡书记,青岛作为一个旅游城市,A级景区的数量已经达到100多家,但是多年以来只有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十四五”期间,青岛将有哪些规划和举措改善这一现状?谢谢。

 

蔡全记: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其中旅游景区是核心中的核心。青岛目前只有1家5A景区,全省我们有13家,其中包括烟台、威海、临沂各有两家。和同类城市相比,西安有5家、杭州有3家,深圳和南京各有2家。青岛只有1家确实差距比较大,未来按照“十四五”规划打造5A景区,一是做好已有的5A景区的创建工作,现在我们正在打造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要把奥帆中心和海底世界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申报5A景区,国家文旅部原则同意创建,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创建,一个阶段从现在开始到明年4月份,这是创建阶段,第二阶段是明年5-6月份是迎接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初评,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整改落实。第三阶段是2022年10月,迎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最终验收,到底能不能创建就看最终的结果。创建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中按照方案,我们有12项、19项大工作开展,包括旅游景区的旅游接待设施、旅游资源和市场吸引力,包括游客满意度,以及旅游安全的问题、旅游交通的问题等等,这些要素都需要进行提升,说到底游客的人数包括满意度是不是真正能上来,这很重要,另外游客的体验度,比如旅游景区周边的环境问题,这些都是事关创建5A景区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首先把已有的、在创的要创好。

二是提升一批高水平的旅游景区,说到底就是要在做好备着的,或者是潜在的,刚才记者也说了,我们景区100多家,其中4A景区24家,但是这些景区要达到5A还是有很多的困难,我们就是要一个方面对4A景区要进行各方面的提升,我们按照旅游景区的质量划定标准按照5A景区的标准进行提升,各方面来提升水平,这是一个方面。第二方面,有一些4A景区可以联合营销、联合推介、联合打造,为什么要联合?有一些景区之间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互补的,我们要把它串起来,将来我们在适当的程度也可以打造5A景区,比如即墨的海泉湾度假区加上天泰艺术小镇、温泉小镇怎么结合起来?联合打造高水平的旅游景区,将来就可以打造5A景区,因为5A景区国家是控制的。还有一个方面,结合青岛的实际,能不能引进一些全国做得比较好的在青岛来打造?但是这个比较困难,我们也可以做很多的基本工作,我们也结合青岛的实际结合工作。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措施和办法,能够在“十四五”期间确保能达到1家5A景区,能够升级一批接近5A的旅游景区或者是一批高水平的旅游景区。

谢谢大家!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请问王锦玉局长,刚才您在“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十四五末我市上市公司要达到100家。请问,目前青岛企业上市进展如何?并且十四五期间将采取哪些措施完成百家上市企业的目标?谢谢。

 

王锦玲: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青岛市现在上市企业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青岛市通过优化政策、创新举措和加强培育,不断推进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青岛上市公司保持倍增式发展态势,青岛资本市场建设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回顾青岛市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2006年底青岛上市公司仅有8家,“十一五”期间新增8家,“十二五”期间新增13家,“十三五”期间新增30家,“十三五”末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9家。今年以来,青岛企业上市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实现新增上市公司10家,达到整个“十三五”期间新增数量的三分之一,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9家,居全省第一。

同时,青岛拟上市企业储备充足。目前有2家企业已经过会等待发行,有10家企业在证监会、交易所排队在审,21家企业在证监局辅导备案,101家企业入选全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全市拟上市后备培育企业达500家,形成上市工作“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排队一批、上市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省、市工作部署,把推动企业上市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政策措施,加大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能够突破100家,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发力: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今年5月,我们已经制定了《青岛市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在这个过程当中,将市级企业上市奖补由30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各区(市)也纷纷出台奖励政策,最高奖补达到1500万元。结合企业上市需求,我们按企业上市阶段实行提前奖补,将上市补助奖励时间前移到券商出具尽调报告阶段,有效降低上市前期成本,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

二是加大孵化培育力度。今年,我们成功推动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纳入全省首批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我们将抓住这个重要契机,持续开展“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专项行动”,用好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赴香港上市服务中心、蓝海股权交易中心、青岛创投风投孵化中心等平台,借助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专业优势,推动一批符合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要求的行业细分龙头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三是厚植上市土壤。我们将成立推进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工作专班,与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市)通力合作,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消除上市障碍,加快上市进程。同时,我们将加强与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所、全国股转系统的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加快对在审企业的审核进程,提高上市及待发企业数量,争取在审辅导过会企业常态化保持在30家左右,每年新增上市公司保持稳定增长。

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局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发布单位。市委改革办,联系电话:85911789;市文化和旅游局,联系电话:85813769;市商务局,联系电话:85910952;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系电话:85911252。

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详实。请媒体朋友们多形式、多角度、深入浅出地宣传好、解读好,为我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做好传播和引导。

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陆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