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新闻发布会

浏览:60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9场。发布内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由市科技局发布。

  抓住科技创新,便抓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和发展党的全面领导,是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最根本经验总结。

  为向大家系统介绍青岛在党的领导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绪永同志

  规划与政策法规处处长杨振学同志

  请以上2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吴绪永副局长作介绍,有请。

  吴绪永: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新闻发布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在党的领导下,青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做法与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推动青岛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就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对科技发展作出精辟论述,徐特立同志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时提出“科学是国力的灵魂”。建国后,党对科学技术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把青岛放在重要位置。1949年9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前身“农林部中央水产试验所”由上海迁至刚刚解放的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山东海洋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落地青岛,一大批海洋科研工作者从五湖四海来到青岛,为祖国海洋科研事业和青岛科教事业做出了卓越功勋,一举奠定青岛作为国家海洋科学城的地位。如今青岛已拥有全国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机构和近30%的涉海院士。这一方面我们海洋科技资源还是非常丰富,这也是从建国以后国家就有意识的在青岛布局海洋科研机构。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始终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1995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青岛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有关科技创新重要决策部署。上世纪八十年代鼓励以袁仲雪同志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下海”创业,培育了青岛软控等一批科技企业。21世纪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关于创新型城市,科技部的序列,我们目前全国应该有72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我们是其中之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试点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平台建成投入运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整建制落户。中科院所当中有两个整建制所在青岛,一个是中科院海洋所,一个是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与应用开发”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发生整体性、格局性、历史性深刻变化,青岛的科技创新事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高”。

  一是高水平科技供给不断提升。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86.6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55件,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220%、215%和417%。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发布《2020中国创新创业城市生态指数研究报告》,青岛位居“双创领跑型城市”第10位。科技部发布2020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榜单,青岛进入前十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0年全球创新集群百强,青岛排在第69位,比2019年上升11个位次,是国内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还有两个城市也是11位,总共入榜国内十几个城市。

  二是高端创新平台不断扩容。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再次刷新下潜世界纪录。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主体完工。山东能源研究院奠基。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获批建设。获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4家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这是2020年。引进高端研发机构累计超过50家。累计设立海外联合实验室5家,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家,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2020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4396家,占全省30%,较2012年增长了7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十三五”期间上市高企达2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61.77%,较2012年增长22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四是高能效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总规模500亿元科创母基金,已深入对接子基金超200支,立项子基金40支、规模超200亿元。建立科技型企业信贷“白名单”制度、推广“投(保)贷联动”“高企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助力科技型企业融资超过660亿元。九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榜单。成功举办首届“青岛创新节”,参与人员超2600万人次、媒体宣传累计覆盖4.66亿人次。

  二、坚持市场化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事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遵循市场的逻辑深化科技改革,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主要体现在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关键技术攻关。面向社会常态化征集科技计划项目需求和指南,2020年至今已收集到近700条建议。在筛选项目的关键环节,加大企业家、投资人、咨询专家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坚持用市场眼光考量科研项目。支持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与青啤集团联合开发瓶盖密封材料,完全取代德国进口。支持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研发的高端润滑油脂材料打破国外垄断,风力发电润滑材料装机量国内品牌第一。支持建设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橡链云”成为全球橡胶轮胎细分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冠军。

  二是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成立半岛科创联盟,依托柠檬豆市场化平台运作,协同胶东半岛五市创新资源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发展盟员228家,梳理创新需求近1300项,收集科研成果1.5万余项,举办线上线下成果对接会1.9万余场。建立“局校会商”制度,推动驻青高校成立市场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开发高企成果对接数字化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将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机构成果匹配。建设4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培育5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306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探索产业技术攻关“组阁揭榜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通过上市服务联盟、上市培育库等组合拳,助推更多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实现爆发式成长,20个月时间成功推动15家高企上市(过会)。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2020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0家,较上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396家,占全省30%。开展孵化器提升行动,重点引进华夏基石、春光里、创业黑马等“自带流量”的平台型科技服务机构打造全国顶尖的标杆孵化器。

  四是突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流程再造、制度创新,着眼于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扭转拿论文、奖项、专利“交账”的传统打法。在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不再把论文作为主要评审依据。在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获批科技部薪酬外汇便利化和外国人管理两个国家试点,科技部外籍高端人才R签证审批权下放我市。

  五是突出科技管理改革。针对科技资金“撒芝麻盐”问题,50万元以下160个项目全部砍掉,将资金集中在高新技术重点领域。设立局区(市)会商专项,对遴选的战略重点项目叠加市区两级政策支持。试点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直接费用调剂权全部交给项目承担单位。

  三、坚持科技引领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一座城市对科技的态度,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高度。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国家重大战略,紧盯“十四五”规划布局,紧盯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加快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创新创业产业集群、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三大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提升。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推动海洋信息领域科研资源产业化,积极推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和颠覆性创新,通过新型研发机构和开发未来场景,培育未来产业的先发优势。优化科创资源空间布局,建设科教产融合园区,打造创业创新街区,为未来产业创造优良的创新微生态,推动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协同发展、争先进位。

  二是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落实好研发后补助、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券等支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精准培训、对接订单和资金等措施,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依托高科技头部企业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完善产业配套,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现代海洋、新材料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是强化创新创业生态营造。实施科技人才支撑行动,出台青岛市产业领军人才(团队)选拔管理办法,市级项目资助以股权投资方式予以支持,畅通创投风投基金与创新企业、创业团队对接渠道,推动人才项目与产业精准结合。修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推进“提名制”改革,提高企业项目获奖比例,围绕重点领域探索设立专业奖项。实施科技金融结合行动,鼓励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大力推广“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产品。实施基金招商,以股权投资方式招引项目。研究设立联合基金,探索“财政+企业”投入模式,引导整合社会资金支持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研究。实施孵化器提升行动,引进更多的专业孵化机构,提升孵化器的管理运营能力。实施产学研对接行动,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双方进行有效对接,同时积极打造第三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打通从科技强、产业强到经济社会发展强的通道,加快推动新技术与本地优势产业融合,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落地,不断引领青岛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吴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新闻单位,现在请提问。

  记者:领导们,下午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刚才介绍到青岛已经实行“揭榜挂帅”改革,能介绍下具体改革内容和取得了什么成效吗?谢谢。

  吴绪永: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感谢这位工业报的记者朋友,谢谢您的提问。

  “揭榜挂帅”是深化科研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主要是针对当前一批制约创新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通过实行“揭榜挂帅”的办法,用市场竞争来激发创新活力的新型科研组织方式。“揭榜挂帅”改革的核心,是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紧迫需求,来设计研发任务。通过军令状等改革举措压实责任,使科技计划能够更加聚焦发展需求、增强攻坚能力。青岛也是积极落实国家的有关部署,正在有力有序推进“揭榜挂帅”新型的项目组织方式。我们有过探索,我也简单说一下:

  一是探索推进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出台《青岛市科技计划“组阁揭榜”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规程》,对于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的重大科技项目,推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变专家“相马”为市场“赛马”。

  二是部门联动试点“揭榜挂帅”。这是我们的一些尝试和成效,2021年度青岛市科技惠民示范引导专项推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针对工信、海洋等部门提出的行业技术难题,采取“揭榜挂帅”形式组织新型高舒适一体化防护服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和青岛市互花米草入侵机制、防治及综合利用项目。一个是工信部门提出的防护服项目,还有就是和海关组织了外来的互花米草入侵的机制防治。青岛海关也搞了五项榜单,分别由海关联合高校、企业等多个单位组阁揭取榜单,为守牢口岸国门安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播下了全国海关科技创新的样板田。

  其中,新型高舒适一体化防护服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由青岛威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揭榜承担,研发的舒适性一体式(一次性)防护服取得了二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并通过了科技部《科技查新报告》的国际查新,意味着威达“一体式一次性防护服”具备了国际领先水平。2021年2月10日,威达获得了全球唯一的“一体式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生产和上市的资质。

  三是在青岛高新区通过“揭榜挂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青岛高新区举办了“接榜挂帅”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启用了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线上对接平台,依托半岛科创联盟牵头单位柠檬豆科技平台技术优势,搭建集企业技术需求发布、科技成果展示、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于一体的线上对接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四是企业“出题目”高校院所“作答案”。院企联合,攻克技术国产化难题。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与青岛啤酒集团共建“食品啤酒包装材料与装备创新工程中心”,成功攻克瓶盖密封垫粒料依赖进口难题,主要是疫情期间,瓶盖里面的密封胶片,很简单的东西,但是基本上依赖于进口,四川大学研究院的教授了解这个情况之后组织人员进行攻关,已经实行了进口替代。实现材料与生产装备技术国产化,材料价格远低于进口材料。2020年销售收入1350万元,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校地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青岛科技大学坚持市场主导开展技术自主创新,早在1998年瞄准国家MDI卡脖子领域,通过技术转让方式与万华化学集团共同开发MDI制造核心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2018年,学校团队的“酮肟法盐酸羟胺全水相合成工艺”突破传统工艺瓶颈,独家转让获利2.2亿元。在《2020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中,青科大实现转化244件,居省属高校第1位。这一部分是企业有技术难题,发出榜单,然后由高校院所来揭单,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吴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继续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谢谢吴局长,谢谢杨处长,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听吴局长刚才介绍成立了半岛科创联盟,在成果转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能具体介绍下这个联盟的运行情况吗?谢谢。

  吴绪永:谢谢华人频道记者的提问,请振学处长回答一下。

  杨振学: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您提出的半岛科创联盟的运行情况。半岛科创联盟成立于2020年10月正式成立,主要的思路是“平台化聚合+互联网化服务+市场化运营”,半年多时间就形成面向胶东半岛的产学研网络,在威海、日照、潍坊等地相继设立办事处。目前,已有会员单位大概220多家,需求方走访企业500多家,企业提出技术需求1300多项都在平台上进行了发布,在技术解决方对接了高校院所60多家,也上榜了成果1.5万项,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对接近2万次,目前正式完成实质性签约的项目37个,通过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增值每年大概实现20亿元左右。

  主要的一些情况,有三个方面:

  一是依托专业化市场化机构。半岛科创联盟主要是依托檬豆网络科技担任秘书处单位,采用市场化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檬豆作为国内发展最早产业互联网平台之一,已打造以“采购降本+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为内核的“三朵云(檬豆云、玺品云、普奥云)”,玺品云以成果转化、技术对接为主,赋能大批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平台注册企业超5万家,信息覆盖产业链企业超50万家,产业资源比较强大。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对接活动。联盟通过市场化的形式摸清企业和科研机构双向需求,一是利用直播等方式拓宽对接渠道,面向全国匹配创新资源,技术对接直连企业,供需双方在线协同,专家“面对面”为企业解难题。二是举办技术创新沙龙,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新材料领域进行赋能对接,高校成果推介会等各类对接活动1万余场,促成合作300余项。

  三是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联盟帮助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吸引行业科技人员与企业结对子,联合开展研发与中试熟化,已相继启动智能家居、精密模具、电机、包装机械等6个中试基地。针对高校技术成果信息和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联盟对接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探索在高校建设专门工作站,专门开展高校成果上线工作,开设专门的成果展示窗口,主要的工作情况就是这几个方面,这个问题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感谢杨处长,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青岛是国家海洋科学城,海洋生物医药是青岛的特色领域,青岛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加强“蓝色药库”建设。请问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谢谢。

  吴绪永:谢谢记者的提问,我简要回答一下。青岛市作为“蓝色药库”的发起者,已经形成了基础研究单位+新型研发机构+海洋药物企业集群的完整的链条。截至目前,国际公认的16个上市海洋创新药物中,有两个出自青岛管华诗院士团队,这两个是藻酸双酯钠(PSS)、甘露特钠胶囊(GV-971)。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有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科研投入。市里面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现在已累计支持资金超过1.5亿元。为打造省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的“蓝色药库”综合研创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通过这个中心实施了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试点,并给予2497万元支持,这个钱给了以后,完全是由它支配、遴选项目、分配资金,这是一个改革试点,总共遴选了20余个青岛海洋生物医药领域优势项目投入开发,项目参与单位覆盖了全市十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有力推进“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启动实施。

  二是构筑创新平台。其中一个平台是山东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心建设了海洋糖工程药物、现代海洋药物、现代海洋中药、海洋功能制品、海洋药用资源、海洋微生物工程6大研发平台以及四个公共服务平台:新药筛选与评价、质量分析与测试、制剂研发、海洋药物工程技术,已发现1000余个具有开发前景的抗肿瘤药物苗头分子,海洋药物筛选准确率由20%以下跃升到70%以上。第二个平台是山东省海洋药物技术创新中心。这个中心已形成了海洋活性物质设计合成与成药、海洋活性寡糖制备、海洋天然产物分离提取等国际一流的海洋药物研发的工程化技术体系,建设了五个中试基地:海洋生物医药综合开发、海洋糖工程药物研发、海洋功能制品研发、海洋药用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研发。搭建了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公共服务平台、青岛市海洋药物研发平台国家海洋科技成果转移中心、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国际创新中心等多个平台。三是启动建设青岛国际寡糖制备中心。这是由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青岛博智汇力海洋生物科技三方共同推进产业化基地项目落地,项目计划利用5年时间,形成累计投资10亿元,年销售40亿元的海洋生物产业项目。四是海洋药物研发中心,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拟新建的8000平米海洋药物研发中心,在青岛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洋药物研发综合性研创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教育部正式批复。

  三是促进成果转化。联合研发的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GV-971”国内获批有条件上市。该药由中国海洋大学、上海药物所、上海绿谷制药三家联合研发,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填补了17年来抗阿尔茨海默症领域无新药上市的空白。第二个成果是重点新药项目-免疫抗肿瘤海洋糖类药物注射用BG136顺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临床受理。该药由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和正大制药联合研发,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牵头人就是管华诗院士,这是市里重点支持的。BG136一旦获得国家新药批准上市,将是我国第6个上市海洋药物和首个海洋抗肿瘤新药。据估计,BG136的年销售额达20亿元以上。第三个成果转化,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和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王子海藻苏打水”。该产品填补了海洋健康饮品的空白,年产值超过1亿元,“王子”品牌市场估值38亿,市场反响非常好。

  我就简单说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吴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刚才提到青岛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了一系列创新平台。请问这些平台有哪些特点?谢谢。

  吴绪永:这个问题请振学处长回答。

  杨振学:感谢中国民生新闻网记者的提问,青岛在企业方面支持企业为主体建立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平台,其中由科技局负责的主要是两类,一个是技术创新中心,一个是创新创业共同体。

  技术创新中心方面,目前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大概306家,其中,2019年建设69家,2020年建设133家,2021年马上也要启动。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主要依托高企主体建设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使产业技术创新更聚焦技术前沿、更贴近产业需求,为产业内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

  据统计,2020年建设的133家技术创新中心,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三个领域。牵头单位共有研发人员9000余人,研发场地46.6万平米,研发设备1.85万台套,设备原值19亿元,2020年133家企业里面有23家是我们上市高企的入库企业。

  下一步,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将突显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协同创新任务,注重协同发挥好创新平台引领、企业主体、政府保障三方面作用,通过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库,健全国家、省、市三级培育体系,使技术创新更聚焦产业技术前沿、更贴近企业技术需求,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全面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创业共同体方面。 2019年3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青岛快速反应,围绕贯彻省里的意见,包括重点产业方向,引导头部企业参与,提出打造了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的想法。2020年年底,市科技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青岛市“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管理办法》,启动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首批批复5个:

  一是海洋监测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它是由山东省经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共同参与,主要聚焦制约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的壁垒,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海洋监测领域创新资源融合的共同体。

  二是健康食品创新创业共同体,由青岛根源生物技术集团牵头,联合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大学、海大生物等单位共同参与,聚焦解决食品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和研发水平弱等核心关键问题,组织共同体成员单位以“组阁揭榜制”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三是智慧城市创新创业共同体,由青岛海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牵头,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及腾讯、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共同参与,为智慧城市产业相关科技企业的培育孵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软磁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由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牵头,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所、金属所等单位共同参与,主要面对素有“新材料之母”“工业黄金”之称的软磁材料,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等重点产业快速高效发展。

  五是新型数字住区共同体,主要是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牵头,联合青岛理工大学、西电科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海创汇、鹏海软件等单位共同参与,合力打造数住产业集群。

  这些共同体建设期内实行绩效评价机制,市、区两级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支持创新创业共同体的重要依据,最高奖补不超过2000万元。

  这是以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平台的情况,问题就回答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处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电话:85911349。

  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是推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主线。科技改变全人类生活,科技赋能各行业领域。希望走过百年历程的青岛,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道路上一马当先,一鸣惊人。

  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以及蓝睛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2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明天我们将组织四场系列发布会,欢迎大家参会报道,我们明天见。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9场。发布内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由市科技局发布。

  抓住科技创新,便抓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和发展党的全面领导,是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最根本经验总结。

  为向大家系统介绍青岛在党的领导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绪永同志

  规划与政策法规处处长杨振学同志

  请以上2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吴绪永副局长作介绍,有请。

  吴绪永: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新闻发布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在党的领导下,青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做法与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推动青岛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就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对科技发展作出精辟论述,徐特立同志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时提出“科学是国力的灵魂”。建国后,党对科学技术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把青岛放在重要位置。1949年9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前身“农林部中央水产试验所”由上海迁至刚刚解放的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山东海洋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落地青岛,一大批海洋科研工作者从五湖四海来到青岛,为祖国海洋科研事业和青岛科教事业做出了卓越功勋,一举奠定青岛作为国家海洋科学城的地位。如今青岛已拥有全国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机构和近30%的涉海院士。这一方面我们海洋科技资源还是非常丰富,这也是从建国以后国家就有意识的在青岛布局海洋科研机构。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始终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1995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青岛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有关科技创新重要决策部署。上世纪八十年代鼓励以袁仲雪同志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下海”创业,培育了青岛软控等一批科技企业。21世纪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关于创新型城市,科技部的序列,我们目前全国应该有72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我们是其中之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试点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平台建成投入运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整建制落户。中科院所当中有两个整建制所在青岛,一个是中科院海洋所,一个是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与应用开发”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发生整体性、格局性、历史性深刻变化,青岛的科技创新事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高”。

  一是高水平科技供给不断提升。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86.6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55件,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220%、215%和417%。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发布《2020中国创新创业城市生态指数研究报告》,青岛位居“双创领跑型城市”第10位。科技部发布2020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榜单,青岛进入前十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0年全球创新集群百强,青岛排在第69位,比2019年上升11个位次,是国内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还有两个城市也是11位,总共入榜国内十几个城市。

  二是高端创新平台不断扩容。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再次刷新下潜世界纪录。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主体完工。山东能源研究院奠基。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获批建设。获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4家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这是2020年。引进高端研发机构累计超过50家。累计设立海外联合实验室5家,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家,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2020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4396家,占全省30%,较2012年增长了7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十三五”期间上市高企达2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61.77%,较2012年增长22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四是高能效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总规模500亿元科创母基金,已深入对接子基金超200支,立项子基金40支、规模超200亿元。建立科技型企业信贷“白名单”制度、推广“投(保)贷联动”“高企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助力科技型企业融资超过660亿元。九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榜单。成功举办首届“青岛创新节”,参与人员超2600万人次、媒体宣传累计覆盖4.66亿人次。

  二、坚持市场化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事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遵循市场的逻辑深化科技改革,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主要体现在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关键技术攻关。面向社会常态化征集科技计划项目需求和指南,2020年至今已收集到近700条建议。在筛选项目的关键环节,加大企业家、投资人、咨询专家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坚持用市场眼光考量科研项目。支持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与青啤集团联合开发瓶盖密封材料,完全取代德国进口。支持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研发的高端润滑油脂材料打破国外垄断,风力发电润滑材料装机量国内品牌第一。支持建设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橡链云”成为全球橡胶轮胎细分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冠军。

  二是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成立半岛科创联盟,依托柠檬豆市场化平台运作,协同胶东半岛五市创新资源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发展盟员228家,梳理创新需求近1300项,收集科研成果1.5万余项,举办线上线下成果对接会1.9万余场。建立“局校会商”制度,推动驻青高校成立市场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开发高企成果对接数字化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将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机构成果匹配。建设4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培育5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306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探索产业技术攻关“组阁揭榜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通过上市服务联盟、上市培育库等组合拳,助推更多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实现爆发式成长,20个月时间成功推动15家高企上市(过会)。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2020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0家,较上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396家,占全省30%。开展孵化器提升行动,重点引进华夏基石、春光里、创业黑马等“自带流量”的平台型科技服务机构打造全国顶尖的标杆孵化器。

  四是突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流程再造、制度创新,着眼于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扭转拿论文、奖项、专利“交账”的传统打法。在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不再把论文作为主要评审依据。在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获批科技部薪酬外汇便利化和外国人管理两个国家试点,科技部外籍高端人才R签证审批权下放我市。

  五是突出科技管理改革。针对科技资金“撒芝麻盐”问题,50万元以下160个项目全部砍掉,将资金集中在高新技术重点领域。设立局区(市)会商专项,对遴选的战略重点项目叠加市区两级政策支持。试点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直接费用调剂权全部交给项目承担单位。

  三、坚持科技引领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一座城市对科技的态度,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高度。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国家重大战略,紧盯“十四五”规划布局,紧盯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加快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创新创业产业集群、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三大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提升。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推动海洋信息领域科研资源产业化,积极推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和颠覆性创新,通过新型研发机构和开发未来场景,培育未来产业的先发优势。优化科创资源空间布局,建设科教产融合园区,打造创业创新街区,为未来产业创造优良的创新微生态,推动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协同发展、争先进位。

  二是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落实好研发后补助、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券等支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精准培训、对接订单和资金等措施,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依托高科技头部企业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完善产业配套,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现代海洋、新材料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是强化创新创业生态营造。实施科技人才支撑行动,出台青岛市产业领军人才(团队)选拔管理办法,市级项目资助以股权投资方式予以支持,畅通创投风投基金与创新企业、创业团队对接渠道,推动人才项目与产业精准结合。修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推进“提名制”改革,提高企业项目获奖比例,围绕重点领域探索设立专业奖项。实施科技金融结合行动,鼓励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大力推广“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产品。实施基金招商,以股权投资方式招引项目。研究设立联合基金,探索“财政+企业”投入模式,引导整合社会资金支持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研究。实施孵化器提升行动,引进更多的专业孵化机构,提升孵化器的管理运营能力。实施产学研对接行动,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双方进行有效对接,同时积极打造第三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打通从科技强、产业强到经济社会发展强的通道,加快推动新技术与本地优势产业融合,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落地,不断引领青岛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吴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新闻单位,现在请提问。

  记者:领导们,下午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刚才介绍到青岛已经实行“揭榜挂帅”改革,能介绍下具体改革内容和取得了什么成效吗?谢谢。

  吴绪永: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感谢这位工业报的记者朋友,谢谢您的提问。

  “揭榜挂帅”是深化科研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主要是针对当前一批制约创新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通过实行“揭榜挂帅”的办法,用市场竞争来激发创新活力的新型科研组织方式。“揭榜挂帅”改革的核心,是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紧迫需求,来设计研发任务。通过军令状等改革举措压实责任,使科技计划能够更加聚焦发展需求、增强攻坚能力。青岛也是积极落实国家的有关部署,正在有力有序推进“揭榜挂帅”新型的项目组织方式。我们有过探索,我也简单说一下:

  一是探索推进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出台《青岛市科技计划“组阁揭榜”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规程》,对于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的重大科技项目,推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变专家“相马”为市场“赛马”。

  二是部门联动试点“揭榜挂帅”。这是我们的一些尝试和成效,2021年度青岛市科技惠民示范引导专项推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针对工信、海洋等部门提出的行业技术难题,采取“揭榜挂帅”形式组织新型高舒适一体化防护服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和青岛市互花米草入侵机制、防治及综合利用项目。一个是工信部门提出的防护服项目,还有就是和海关组织了外来的互花米草入侵的机制防治。青岛海关也搞了五项榜单,分别由海关联合高校、企业等多个单位组阁揭取榜单,为守牢口岸国门安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播下了全国海关科技创新的样板田。

  其中,新型高舒适一体化防护服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由青岛威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揭榜承担,研发的舒适性一体式(一次性)防护服取得了二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并通过了科技部《科技查新报告》的国际查新,意味着威达“一体式一次性防护服”具备了国际领先水平。2021年2月10日,威达获得了全球唯一的“一体式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生产和上市的资质。

  三是在青岛高新区通过“揭榜挂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青岛高新区举办了“接榜挂帅”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启用了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线上对接平台,依托半岛科创联盟牵头单位柠檬豆科技平台技术优势,搭建集企业技术需求发布、科技成果展示、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于一体的线上对接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四是企业“出题目”高校院所“作答案”。院企联合,攻克技术国产化难题。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与青岛啤酒集团共建“食品啤酒包装材料与装备创新工程中心”,成功攻克瓶盖密封垫粒料依赖进口难题,主要是疫情期间,瓶盖里面的密封胶片,很简单的东西,但是基本上依赖于进口,四川大学研究院的教授了解这个情况之后组织人员进行攻关,已经实行了进口替代。实现材料与生产装备技术国产化,材料价格远低于进口材料。2020年销售收入1350万元,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校地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青岛科技大学坚持市场主导开展技术自主创新,早在1998年瞄准国家MDI卡脖子领域,通过技术转让方式与万华化学集团共同开发MDI制造核心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2018年,学校团队的“酮肟法盐酸羟胺全水相合成工艺”突破传统工艺瓶颈,独家转让获利2.2亿元。在《2020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中,青科大实现转化244件,居省属高校第1位。这一部分是企业有技术难题,发出榜单,然后由高校院所来揭单,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吴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继续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谢谢吴局长,谢谢杨处长,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听吴局长刚才介绍成立了半岛科创联盟,在成果转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能具体介绍下这个联盟的运行情况吗?谢谢。

  吴绪永:谢谢华人频道记者的提问,请振学处长回答一下。

  杨振学: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您提出的半岛科创联盟的运行情况。半岛科创联盟成立于2020年10月正式成立,主要的思路是“平台化聚合+互联网化服务+市场化运营”,半年多时间就形成面向胶东半岛的产学研网络,在威海、日照、潍坊等地相继设立办事处。目前,已有会员单位大概220多家,需求方走访企业500多家,企业提出技术需求1300多项都在平台上进行了发布,在技术解决方对接了高校院所60多家,也上榜了成果1.5万项,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对接近2万次,目前正式完成实质性签约的项目37个,通过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增值每年大概实现20亿元左右。

  主要的一些情况,有三个方面:

  一是依托专业化市场化机构。半岛科创联盟主要是依托檬豆网络科技担任秘书处单位,采用市场化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檬豆作为国内发展最早产业互联网平台之一,已打造以“采购降本+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为内核的“三朵云(檬豆云、玺品云、普奥云)”,玺品云以成果转化、技术对接为主,赋能大批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平台注册企业超5万家,信息覆盖产业链企业超50万家,产业资源比较强大。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对接活动。联盟通过市场化的形式摸清企业和科研机构双向需求,一是利用直播等方式拓宽对接渠道,面向全国匹配创新资源,技术对接直连企业,供需双方在线协同,专家“面对面”为企业解难题。二是举办技术创新沙龙,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新材料领域进行赋能对接,高校成果推介会等各类对接活动1万余场,促成合作300余项。

  三是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联盟帮助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吸引行业科技人员与企业结对子,联合开展研发与中试熟化,已相继启动智能家居、精密模具、电机、包装机械等6个中试基地。针对高校技术成果信息和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联盟对接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探索在高校建设专门工作站,专门开展高校成果上线工作,开设专门的成果展示窗口,主要的工作情况就是这几个方面,这个问题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感谢杨处长,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青岛是国家海洋科学城,海洋生物医药是青岛的特色领域,青岛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加强“蓝色药库”建设。请问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谢谢。

  吴绪永:谢谢记者的提问,我简要回答一下。青岛市作为“蓝色药库”的发起者,已经形成了基础研究单位+新型研发机构+海洋药物企业集群的完整的链条。截至目前,国际公认的16个上市海洋创新药物中,有两个出自青岛管华诗院士团队,这两个是藻酸双酯钠(PSS)、甘露特钠胶囊(GV-971)。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有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科研投入。市里面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现在已累计支持资金超过1.5亿元。为打造省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的“蓝色药库”综合研创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通过这个中心实施了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试点,并给予2497万元支持,这个钱给了以后,完全是由它支配、遴选项目、分配资金,这是一个改革试点,总共遴选了20余个青岛海洋生物医药领域优势项目投入开发,项目参与单位覆盖了全市十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有力推进“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启动实施。

  二是构筑创新平台。其中一个平台是山东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心建设了海洋糖工程药物、现代海洋药物、现代海洋中药、海洋功能制品、海洋药用资源、海洋微生物工程6大研发平台以及四个公共服务平台:新药筛选与评价、质量分析与测试、制剂研发、海洋药物工程技术,已发现1000余个具有开发前景的抗肿瘤药物苗头分子,海洋药物筛选准确率由20%以下跃升到70%以上。第二个平台是山东省海洋药物技术创新中心。这个中心已形成了海洋活性物质设计合成与成药、海洋活性寡糖制备、海洋天然产物分离提取等国际一流的海洋药物研发的工程化技术体系,建设了五个中试基地:海洋生物医药综合开发、海洋糖工程药物研发、海洋功能制品研发、海洋药用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研发。搭建了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公共服务平台、青岛市海洋药物研发平台国家海洋科技成果转移中心、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国际创新中心等多个平台。三是启动建设青岛国际寡糖制备中心。这是由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青岛博智汇力海洋生物科技三方共同推进产业化基地项目落地,项目计划利用5年时间,形成累计投资10亿元,年销售40亿元的海洋生物产业项目。四是海洋药物研发中心,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拟新建的8000平米海洋药物研发中心,在青岛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洋药物研发综合性研创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教育部正式批复。

  三是促进成果转化。联合研发的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GV-971”国内获批有条件上市。该药由中国海洋大学、上海药物所、上海绿谷制药三家联合研发,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填补了17年来抗阿尔茨海默症领域无新药上市的空白。第二个成果是重点新药项目-免疫抗肿瘤海洋糖类药物注射用BG136顺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临床受理。该药由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和正大制药联合研发,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牵头人就是管华诗院士,这是市里重点支持的。BG136一旦获得国家新药批准上市,将是我国第6个上市海洋药物和首个海洋抗肿瘤新药。据估计,BG136的年销售额达20亿元以上。第三个成果转化,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和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王子海藻苏打水”。该产品填补了海洋健康饮品的空白,年产值超过1亿元,“王子”品牌市场估值38亿,市场反响非常好。

  我就简单说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吴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刚才提到青岛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了一系列创新平台。请问这些平台有哪些特点?谢谢。

  吴绪永:这个问题请振学处长回答。

  杨振学:感谢中国民生新闻网记者的提问,青岛在企业方面支持企业为主体建立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平台,其中由科技局负责的主要是两类,一个是技术创新中心,一个是创新创业共同体。

  技术创新中心方面,目前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大概306家,其中,2019年建设69家,2020年建设133家,2021年马上也要启动。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主要依托高企主体建设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使产业技术创新更聚焦技术前沿、更贴近产业需求,为产业内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

  据统计,2020年建设的133家技术创新中心,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三个领域。牵头单位共有研发人员9000余人,研发场地46.6万平米,研发设备1.85万台套,设备原值19亿元,2020年133家企业里面有23家是我们上市高企的入库企业。

  下一步,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将突显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协同创新任务,注重协同发挥好创新平台引领、企业主体、政府保障三方面作用,通过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库,健全国家、省、市三级培育体系,使技术创新更聚焦产业技术前沿、更贴近企业技术需求,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全面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创业共同体方面。 2019年3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青岛快速反应,围绕贯彻省里的意见,包括重点产业方向,引导头部企业参与,提出打造了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的想法。2020年年底,市科技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青岛市“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管理办法》,启动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首批批复5个:

  一是海洋监测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它是由山东省经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共同参与,主要聚焦制约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的壁垒,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海洋监测领域创新资源融合的共同体。

  二是健康食品创新创业共同体,由青岛根源生物技术集团牵头,联合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大学、海大生物等单位共同参与,聚焦解决食品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和研发水平弱等核心关键问题,组织共同体成员单位以“组阁揭榜制”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三是智慧城市创新创业共同体,由青岛海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牵头,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及腾讯、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共同参与,为智慧城市产业相关科技企业的培育孵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软磁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由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牵头,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所、金属所等单位共同参与,主要面对素有“新材料之母”“工业黄金”之称的软磁材料,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等重点产业快速高效发展。

  五是新型数字住区共同体,主要是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牵头,联合青岛理工大学、西电科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海创汇、鹏海软件等单位共同参与,合力打造数住产业集群。

  这些共同体建设期内实行绩效评价机制,市、区两级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支持创新创业共同体的重要依据,最高奖补不超过2000万元。

  这是以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平台的情况,问题就回答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处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电话:85911349。

  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是推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主线。科技改变全人类生活,科技赋能各行业领域。希望走过百年历程的青岛,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道路上一马当先,一鸣惊人。

  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以及蓝睛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2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明天我们将组织四场系列发布会,欢迎大家参会报道,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