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浏览:66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

  青岛是1000万市民的家园,是激情创业、成就梦想的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是全体市民的共同追求。“十四五”及今后更长时期,青岛承担着“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使命。

  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8场。发布内容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情况介绍。由市发展改革委发布。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是: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孙杰同志;

  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薛文谦同志;

  投资处处长 高见同志;

  服务业处处长 马国喜同志;

  动能协调处处长 钱文伟同志;

  请以上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孙杰副主任介绍情况,有请。

  孙杰: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代表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向大家介绍一下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一百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青岛从起初的滨海小渔村发展成今天的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2.8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超过124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1527万元增加到1254亿元,常住人口规模从406万人增加到1007万人,这个数据也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青岛的城市能级以及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1981年被列为中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6年被列为计划单列市,1994年成为副省级城市,2016年又被定位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奥帆赛、2014年世园会、2018年上合峰会在此圆满举办,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尤其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岛,对青岛作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重要指示要求,青岛历史性地站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伟大中国梦的青岛新篇章。主要从七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具体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成就:

  一是我们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速度,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注重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年的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一是经济总量持续提升。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1999年青岛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2010年突破5000亿元,2017年突破1万亿元,正式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2019年GDP较2010年翻番,提前一年完成目标。市场主体发展到180万户,较2012年增长2.6倍。二是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3.8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一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6万元和2.4万元,分别是2012年的1.8倍和1.7倍。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4:35.2:61.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其中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双双超过了50%。工业向高端迈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2%,这个数据比2012年提高22.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我们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二是我们接续加快转型的进度,动能转换取得新的成效。以获批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为契机,持续打造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和“驱动器”的作用、优势不断巩固发挥。一是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青岛市成为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双试点,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卡奥斯平台入围全国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这个排名也是十大平台之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96家、占全省的30%,10家企业进入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数量居全国第5位。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字号”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建设。目前,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达到4家。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这些年培育形成家电、汽车等一系列千亿级产业链,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2个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也是代表山东省,山东省只有两个,这也是代表全省获得国家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6%。三是引领性大项目更多落地。推动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空客直升机、惠科微电子、东方影都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十八大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4%,这个速度也是高于全国全省。四是高端要素更快集聚。目前,法人金融机构累计达到35家,上市公司累计达到64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200亿元、进入全国前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9次进入前50。人才总量超过230万人,9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十强,获评2020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三是我们努力拓展合作的广度,对外开放实现新的突破。特别注重发挥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双节点”的价值,在更加开阔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一是“国际客厅”成为新名片。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重大活动相继在青岛成功举办,青岛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国际会客厅”。二是“航运枢纽”建设取得新成效。以青岛港为龙头的山东港口集团成立运营,青岛港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2020年货物吞吐量超6亿吨、居全球第五位,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200万标箱,居全球第六位、东北亚第一位。“齐鲁号”欧亚班列直达16个国家、44个城市,累计开行1041列。青岛和深圳成为拥有两个物流枢纽的少数城市。三是“贸易中心”再上新台阶。获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业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20年,全市货物进出口达到6407亿元,与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还与世界80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2020年实际使用外资58.5亿美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目前,累计有16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设立了354个项目。

  四是我们持续增加改革的强度,体制机制释放新的红利。坚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持续发起15个攻势,不断推动青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争取国家战略实现新突破。这几年先后获批西海岸国家级新区(全国第九个)、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全国唯一)、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战略平台,以及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战略载体,“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正成为广泛共识。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出台《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创新推出“无感审批”“不见面审批”等一系列创新业务,率先建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机制,在国内也是比较领先的。获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位次逐年提升,2020年青岛市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中有15个进入全国前20名。成功获批国家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市属企业整体混改率达到71%。获批国家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深化“三权分置”改革,99.1%的村庄完成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五是我们不断促进融合的深度,区域发展开创新的局面。这些年顺应区域协调发展大趋势,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一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全面起势。召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发起“2020·青岛·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合作倡议”,设立1000亿元规模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协同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二是湾区大都市建设全面推进。胶州湾东、西、北岸城区协调发展,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总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三位,全国百强区第五位,蓝色硅谷进入国家战略,中山路片区、邮轮母港区、金家岭片区等加快转型提质,即墨撤市设区,胶州全面融入环湾都市区,平度、莱西加快崛起。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纵深推进,目前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3%,较2012年提高9.2个百分点。三是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完善。被国家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胶东国际机场建成并即将启用。胶州湾第二隧道开工建设。济青高铁、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潍莱高铁、龙青高速等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65公里。轨道交通加速成环成网,目前运营里程达246公里,这个数据在全国也是排在城市前十名。成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

  六是我们加大环境改善的力度,城市品质实现新的跃升。这些年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海净、水清的美丽家园,将宜人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品质打造成城市最亮的招牌。一是美丽青岛建设成效明显。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4.5%,自然岸线保护率达到40%,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海域面积比例达到98.8%,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2020年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4.2万公顷,公园增至212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二是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前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连年持续下降,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是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彰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实现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深化国际时尚城建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七是我们始终保持政策的温度,民生福祉实现新的改善。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精准脱贫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全市6万多贫困人口和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脱贫摘帽。二是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总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70%左右。全社会就业人数最高突破600万人,登记失业率长期控制在4%以内。三是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康复大学开工建设,养老床位数目前累计达到6.8万张,每千人医疗床位数达到6.4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全国推广。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扩大,2020年全市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到68%,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突破50%。曾先后荣获“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回首峥嵘岁月,我们深深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新青岛!青岛百年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缩影,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独特优越性。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砥砺前行,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找准新坐标、再启新航程、勇当新排头,努力推动青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行稳致远、走在前列!

  我的发布内容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孙主任。接下来请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想问一下,大项目、好项目对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青岛市今年搞“项目落地年”,有哪些实招?谢谢。

  孙杰:感谢您的提问,“项目落地年”也是发改委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市委市政府赋予的重大任务,这个问题由投资处高见处长给大家简单回答一下。

  高见:感谢各位记者对青岛市项目建设和投资的关注。

  2021年是青岛市确定的“项目落地年”,我们发起的活动目的是要集合市级领导同志、区市、部门、工作专班等各方力量,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导向,用高质量的项目建设助力投资高质量增长。为贯彻落实好今年的项目落地年的要求,我们主要是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主要是聚焦双招双引、项目签约落地、省市重点项目、15个攻势、13条产业链,一共梳理了5张项目清单,列入清单的项目都逐一明确的年度投资目标、时间节点、责任单位,每个月我们会进行调度通报,每两个月还会到现场进行核查,同时通过一些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问题,1-5月份列入5张清单的项目,签约项目的落地率已经达到70%,建设项目的开工率也达到了79%,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是强化顶格协调机制。这几年工作经验表明,顶格协调是抓项目非常有效的手段,今年我们继续沿用有效的工作机制,首先由市领导以上率下顶格协调推进78个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市领导每人分包几个项目经常到项目的现场调度、研判、解决问题,助力项目加快实施。截至目前,78个项目已经开工了72个,年度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70亿,分别占计划的92.3%和48.5%。

  三是提速审批服务。有关方面陆续出台助力项目落地实施的一些快审批、快服务的15条政策措施,探索运用像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制、施工图联审登记制,助力前期手续加快办理,在项目报件环节又精简优化用水、用电等报批的手续和程序,在项目竣工以后推行规划核实、土地核验、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等举措,尽全力优化项目从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到投运的整个过程,压缩审批时限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四是着力强化资源要素的保障。按照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理念,加大对存量土地的盘活力度,将盘整出来的存量指标优先用于列入5张清单的重点项目。同时加大资金的保障力度,一方面我们持续向上跟踪对接,争取上级的预算内资金补助。另外一方面,自行发行了一些企业债券,同时争取到新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比往年都有所增加。我们还探索运用了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方式,在今年上半年也举行了培训性质的论坛,让大家带着项目去研讨,重点解决一些项目建设当中的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下一步还要继续深化这一做法。

  此外,还依托金融机构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年终对支持项目比较多的银行会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鼓励他们更多地保障服务项目的融资需求。

  五是深入一线帮扶。全市从多个经济部门和多个区市分别选调一部分专业的工作人员,组成了10支服务企业工作队,全市120人下沉到基层一线常态化了解项目建设、企业运营方面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同时对于梳理出来需要市级层面解决的重大困难问题我们也一一建立台账,每个月都会跟踪督办,截至目前已经有24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其他的问题涉及到上级的规划调整、征地拆迁等耗时比较长的,也都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解决路径,下一步将会进一步的跟踪、落实、督办解决。

  六是纪检部门同步开展了护航行动。主要是针对今年“项目落地年”的特点,纪检部门持续开展“护航项目落地行动”,对于影响项目签约、项目实施、项目建设运营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通过一系列举措,1-5月我市投资增长达到12.1%,比去年同期增长提高了11.3%,两年平均增长6.3%,也是高于全国和全省的水平。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贯彻落实好市委项目落地年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5张清单,进现场、解难题、抓开工、促建设,以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助力投资的高质量增长,为全市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我就简单汇报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高处长的回答,接下来请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请问有哪些具体的举措来落实这些要求?谢谢。

  孙杰: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也是比较综合的问题,下面我们请综合处的薛文谦处长给解答一下。

  薛文谦: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是市委、市政府对我们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也是我们发展改革部门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这个问题比较综合,牵扯到方方面面比较多,我想重点从几个方面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是突出目标导向,大家都知道,发展改革部门是宏观经济的监测调度部门,稳定经济增长是我们重要的任务之一,按照走在前列、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求,我们觉得要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关键就是要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在当前我们充分用好发改委作为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指挥部办公室经济职能,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计划报告中明确的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会同各有关部门、各区市解决好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奋勇争先、担当作为,形成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呈现出向好发展的趋势。

  二是突出项目导向,刚才投资处高见处长已经将我们今年项目落地年的有关工作部署和方案向各位做了解读,我就不赘述了。

  三是要突出转型的导向,抓产业、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也是我们一项重要职能。下一步要推动产业转型,一方面要关注无中生有的新经济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将注重有中生优的传统产业的升级。重点要抓好几个方面:

  一是链经济,大家都知道市委市政府这两年一直在紧锣密鼓的推进13条重点产业链的发展建设,这也是我们当前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点,我们重点要围绕推动13条重点产业链,落实好13条重点产业链的三年行动方案,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做好做实。再就是今年我们想探索编制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技术、设备、零部件的鼓励进口目录,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实现产业链尽快的开和链式发展。

  二是要发展新经济,这方面我们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更多从场景开放、创新实验下功夫,今年年初我们制订了《青岛市创新应用实验室和场景应用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这在全国和同类城市当中也是比较创新的,算是我们创新的必要做法。下一步我们将鼓励更多的企业、项目参与到两个实验室的认定,给予更多的场景开放的一些实验,给予他们更多的新经济的发展机会。

  还有一点,我们要实施新经济的双百工程,百个新经济企业库和百个引领性强、成长性好的新经济项目库,加大新经济的发展力度,促进新经济尽快规模壮大、量质齐升。

  三是数字经济,这是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热点,对此,我们将实施重点产业链的数字化诊断、重点企业的数字化评估,帮助企业和行业识别在哪一些发展领域和关键环节,我们是可以进行数字化改造的,通过这些方式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四是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大家都知道,今年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要求,适应这一重要的战略部署和新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将编制全市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同时建立以碳达峰方案为指导,各领域分领域达峰方案共同推进的1+N碳达峰工作体系,探索开展用能权交易工作,推动“氢进万家”示范试点城市建设尽快取得突破。

  四是改革导向。我们知道“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我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努力答好改革答卷。一是探索新试点,落实好各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政策举措,推进国家第四批国有企业混改试点,全力争创民营经济的示范城市,同时加快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争取国家省两业融合的试点。另外一方面我们要促进新融合,重点将围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发展编制好交通经济圈的发展规划和交通、海洋等分领域的专项规划,用好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投资基金,加快胶东经济圈的重点项目建设,真正使胶东经济圈尽快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最后,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更好提升我们对企业的服务。一是落实政策,认真贯彻国家、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出台我市落实“六稳”“六保”一系列政策清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市委组织部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开放了“双联一扶一提升”活动(即:联系服务“四上企业”,联系服务市级重点项目,扶持培育准“四上企业”,全面提升联系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截止目前,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方面,这些派驻区市的服务企业公共队已经形成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取得了一些好的成效,下一步我们还想引导支持配合好各区市服务企业工作队结合区市的发展实际,围绕区市的主导产业引项目、促落地,加快重点项目的推进,做好重要政策的推介和服务,真正使工作队成为惠企服务的新平台、政企沟通的新桥梁。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感谢薛处长,接下来请大家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来自山东财经网的记者。近年来,服务经济逐渐成为先进城市、同类城市主导产业。青岛以打造北方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为目标,对标上海、深圳、成都等地,提出要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那么我们青岛市是如何推动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集聚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谢谢。

  孙杰:感谢您的提问。刚才发布内容也提到了,2020年青岛市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1.4%,我们现在产业结构是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我们的规模已经上升到很大的水平,您刚才提到几个先进城市,从质量上和这些城市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我们请服务业处的马国喜处长给大家解答。

  马国喜: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市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服务经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实现全面提升。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工业,2013年突破50%,2019年突破60%大关,2020年,继续高点提升至61.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5%以上,可以说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推进的:

  一是牵住制度的“牛鼻子”,建立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商务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七大产业推进专班。印发实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见》《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初步构建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去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近39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1.1%。

  二是用好改革的“冲击钻”,印发《青岛市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这也是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获批。财富金融管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陆海多式联运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试点工作列全国19个同类城市综合评估排名第7位。出台创投风投十条,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我市上市公司总数累计达到64家。青岛港生产服务型(港口型)、上合示范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全部入选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先后获评全国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等国家级政策,我们得到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三是把握开放的“新风口”,正如各位记者朋友也知道,国家在服务业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步骤也越来越快。我们抓住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重大战略机遇,在重点区域推行一批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106项试点任务已实施96项,超过90%。先后选派4批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形成了一批两地或三地的互动平台。成功获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业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在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名列前茅,去年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44亿美元,增长12%。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金融、健康、医疗等领域,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若干意见》的政策措施,近期将陆续落实。

  四是增强创新的“源动力”,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海尔日日顺、伟东云教育、海信聚好看等11家企业获评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研究制定市级服务业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近年来共有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21名人才获评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全省各地市当中属于领先的。成立半岛科创联盟,构建以青岛为科技创新策源地,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4市为支点的创新共同体。

  五是搭建融合的“大平台”。率先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去年城阳区获评全国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区域,海尔集团、青特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全国首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同类城市当中居全国第一。组织认定了市级首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10家企业入选。出台《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青岛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一批集聚区获省级以上认定,初步构建国家、省、市三级服务业集聚区梯次发展格局。

  六是打造包容的“新生态”。对服务业新增纳统企业及首次入选山东100强企业和营业收入达线企业给予政策奖励,对服务业企业获评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策给予政策扶持。2020年,利群集团、世纪瑞丰集团、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入选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入选比例占全省45%以上,打造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创新型企业开天辟地”发展新生态。

  这个问题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感谢马处长,接下来请媒体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刚才我们通过一系列数字了解到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的新成效,请问过去几年我们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还有哪些亮点工作?下一步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目标任务我们打算重点抓好哪几个方面?谢谢。

  孙杰:感谢您的提问,刚刚发布内容里面第二条持续推进动能转换的进度实现了新的突破,可能时间篇幅有限,有些内容没有展开,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平时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可以说动能转换的成效的高低决定了以后青岛市发展速度以及未来发展的高度,这个问题下面请动能协调处钱文伟处长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钱文伟:谢谢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总抓手,围绕“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目标,抓攻势、建平台、引项目、促投资、优环境,重点是做好“新、育、创、拓、优”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新”的文章。制定实施了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推进新经济业态模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轨道交通、节能环保2个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10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并且我们发力新经济,外引内育了科大讯飞、檬豆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涌现出了卡奥斯等10家独角兽企业。

  二是做好“育”的文章,围绕强龙头,突出招大育大。海信、青啤等大企业实施倍增计划,美锦氢能等一批头部企业投资青岛。围绕强集群,锻长板补短板。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且突破了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一批高端龙头项目。围绕强载体,抓改革塑优势。以“标准地”改革引领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三大产业集聚区。

  三是做好“创”的文章,出台“青创十条”“创投风投十条”等政策,资本、技术、人才加快向青岛集聚。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市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387家、管理基金规模突破1200亿元;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30万人。

  四是做好“拓”的文章。坚持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做优做强新旧动能转换的各类平台载体。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字号”平台影响力,深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等功能区的承载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加快建设,中日、中韩、中德等“国际客厅”开门纳客,搭建了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重大展会平台,在全球寻找青岛“城市合伙人”。

  五是做好“优”的文章,把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保障。用好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制定由“政府端菜”变为“企业点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市市场主体近两年来每年新增30余万户,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发展生态日益完善。

  我再回答一下提问的第二个问题,五年突破我们怎么办?我们已经制定印发了《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重点实施重点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科技创新、开放引领、改革攻坚、区域协调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七大突破行动,并且明确了18项重点事项清单,每年还将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力争到2022年新经济占比达到36%左右,届时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努力当好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驱动器。

  谢谢。

  主持人:感谢钱处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请联系市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电话是85913096。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大势已经到来。唯有创新转型,才能赢得更加繁荣的未来;唯有改革开放,才能在新时代城市竞争中进位争先。

  希望全市上下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我市经济能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和蓝睛视听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一会儿我们将继续“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九场,我们一会儿见!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

  青岛是1000万市民的家园,是激情创业、成就梦想的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是全体市民的共同追求。“十四五”及今后更长时期,青岛承担着“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使命。

  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8场。发布内容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情况介绍。由市发展改革委发布。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是: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孙杰同志;

  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薛文谦同志;

  投资处处长 高见同志;

  服务业处处长 马国喜同志;

  动能协调处处长 钱文伟同志;

  请以上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孙杰副主任介绍情况,有请。

  孙杰: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代表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向大家介绍一下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一百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青岛从起初的滨海小渔村发展成今天的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2.8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超过124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1527万元增加到1254亿元,常住人口规模从406万人增加到1007万人,这个数据也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青岛的城市能级以及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1981年被列为中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6年被列为计划单列市,1994年成为副省级城市,2016年又被定位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奥帆赛、2014年世园会、2018年上合峰会在此圆满举办,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尤其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岛,对青岛作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重要指示要求,青岛历史性地站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伟大中国梦的青岛新篇章。主要从七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具体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成就:

  一是我们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速度,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注重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年的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一是经济总量持续提升。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1999年青岛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2010年突破5000亿元,2017年突破1万亿元,正式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2019年GDP较2010年翻番,提前一年完成目标。市场主体发展到180万户,较2012年增长2.6倍。二是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3.8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一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6万元和2.4万元,分别是2012年的1.8倍和1.7倍。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4:35.2:61.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其中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双双超过了50%。工业向高端迈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2%,这个数据比2012年提高22.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我们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二是我们接续加快转型的进度,动能转换取得新的成效。以获批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为契机,持续打造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和“驱动器”的作用、优势不断巩固发挥。一是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青岛市成为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双试点,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卡奥斯平台入围全国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这个排名也是十大平台之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96家、占全省的30%,10家企业进入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数量居全国第5位。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字号”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建设。目前,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达到4家。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这些年培育形成家电、汽车等一系列千亿级产业链,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2个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也是代表山东省,山东省只有两个,这也是代表全省获得国家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6%。三是引领性大项目更多落地。推动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空客直升机、惠科微电子、东方影都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十八大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4%,这个速度也是高于全国全省。四是高端要素更快集聚。目前,法人金融机构累计达到35家,上市公司累计达到64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200亿元、进入全国前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9次进入前50。人才总量超过230万人,9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十强,获评2020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三是我们努力拓展合作的广度,对外开放实现新的突破。特别注重发挥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双节点”的价值,在更加开阔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一是“国际客厅”成为新名片。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重大活动相继在青岛成功举办,青岛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国际会客厅”。二是“航运枢纽”建设取得新成效。以青岛港为龙头的山东港口集团成立运营,青岛港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2020年货物吞吐量超6亿吨、居全球第五位,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200万标箱,居全球第六位、东北亚第一位。“齐鲁号”欧亚班列直达16个国家、44个城市,累计开行1041列。青岛和深圳成为拥有两个物流枢纽的少数城市。三是“贸易中心”再上新台阶。获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业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20年,全市货物进出口达到6407亿元,与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还与世界80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2020年实际使用外资58.5亿美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目前,累计有16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设立了354个项目。

  四是我们持续增加改革的强度,体制机制释放新的红利。坚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持续发起15个攻势,不断推动青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争取国家战略实现新突破。这几年先后获批西海岸国家级新区(全国第九个)、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全国唯一)、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战略平台,以及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战略载体,“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正成为广泛共识。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出台《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创新推出“无感审批”“不见面审批”等一系列创新业务,率先建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机制,在国内也是比较领先的。获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位次逐年提升,2020年青岛市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中有15个进入全国前20名。成功获批国家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市属企业整体混改率达到71%。获批国家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深化“三权分置”改革,99.1%的村庄完成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五是我们不断促进融合的深度,区域发展开创新的局面。这些年顺应区域协调发展大趋势,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一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全面起势。召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发起“2020·青岛·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合作倡议”,设立1000亿元规模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协同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二是湾区大都市建设全面推进。胶州湾东、西、北岸城区协调发展,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总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三位,全国百强区第五位,蓝色硅谷进入国家战略,中山路片区、邮轮母港区、金家岭片区等加快转型提质,即墨撤市设区,胶州全面融入环湾都市区,平度、莱西加快崛起。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纵深推进,目前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3%,较2012年提高9.2个百分点。三是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完善。被国家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胶东国际机场建成并即将启用。胶州湾第二隧道开工建设。济青高铁、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潍莱高铁、龙青高速等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65公里。轨道交通加速成环成网,目前运营里程达246公里,这个数据在全国也是排在城市前十名。成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

  六是我们加大环境改善的力度,城市品质实现新的跃升。这些年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海净、水清的美丽家园,将宜人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品质打造成城市最亮的招牌。一是美丽青岛建设成效明显。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4.5%,自然岸线保护率达到40%,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海域面积比例达到98.8%,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2020年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4.2万公顷,公园增至212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二是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前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连年持续下降,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是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彰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实现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深化国际时尚城建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七是我们始终保持政策的温度,民生福祉实现新的改善。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精准脱贫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全市6万多贫困人口和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脱贫摘帽。二是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总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70%左右。全社会就业人数最高突破600万人,登记失业率长期控制在4%以内。三是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康复大学开工建设,养老床位数目前累计达到6.8万张,每千人医疗床位数达到6.4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全国推广。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扩大,2020年全市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到68%,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突破50%。曾先后荣获“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回首峥嵘岁月,我们深深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新青岛!青岛百年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缩影,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独特优越性。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砥砺前行,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找准新坐标、再启新航程、勇当新排头,努力推动青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行稳致远、走在前列!

  我的发布内容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孙主任。接下来请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想问一下,大项目、好项目对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青岛市今年搞“项目落地年”,有哪些实招?谢谢。

  孙杰:感谢您的提问,“项目落地年”也是发改委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市委市政府赋予的重大任务,这个问题由投资处高见处长给大家简单回答一下。

  高见:感谢各位记者对青岛市项目建设和投资的关注。

  2021年是青岛市确定的“项目落地年”,我们发起的活动目的是要集合市级领导同志、区市、部门、工作专班等各方力量,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导向,用高质量的项目建设助力投资高质量增长。为贯彻落实好今年的项目落地年的要求,我们主要是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主要是聚焦双招双引、项目签约落地、省市重点项目、15个攻势、13条产业链,一共梳理了5张项目清单,列入清单的项目都逐一明确的年度投资目标、时间节点、责任单位,每个月我们会进行调度通报,每两个月还会到现场进行核查,同时通过一些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问题,1-5月份列入5张清单的项目,签约项目的落地率已经达到70%,建设项目的开工率也达到了79%,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是强化顶格协调机制。这几年工作经验表明,顶格协调是抓项目非常有效的手段,今年我们继续沿用有效的工作机制,首先由市领导以上率下顶格协调推进78个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市领导每人分包几个项目经常到项目的现场调度、研判、解决问题,助力项目加快实施。截至目前,78个项目已经开工了72个,年度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70亿,分别占计划的92.3%和48.5%。

  三是提速审批服务。有关方面陆续出台助力项目落地实施的一些快审批、快服务的15条政策措施,探索运用像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制、施工图联审登记制,助力前期手续加快办理,在项目报件环节又精简优化用水、用电等报批的手续和程序,在项目竣工以后推行规划核实、土地核验、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等举措,尽全力优化项目从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到投运的整个过程,压缩审批时限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四是着力强化资源要素的保障。按照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理念,加大对存量土地的盘活力度,将盘整出来的存量指标优先用于列入5张清单的重点项目。同时加大资金的保障力度,一方面我们持续向上跟踪对接,争取上级的预算内资金补助。另外一方面,自行发行了一些企业债券,同时争取到新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比往年都有所增加。我们还探索运用了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方式,在今年上半年也举行了培训性质的论坛,让大家带着项目去研讨,重点解决一些项目建设当中的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下一步还要继续深化这一做法。

  此外,还依托金融机构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年终对支持项目比较多的银行会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鼓励他们更多地保障服务项目的融资需求。

  五是深入一线帮扶。全市从多个经济部门和多个区市分别选调一部分专业的工作人员,组成了10支服务企业工作队,全市120人下沉到基层一线常态化了解项目建设、企业运营方面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同时对于梳理出来需要市级层面解决的重大困难问题我们也一一建立台账,每个月都会跟踪督办,截至目前已经有24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其他的问题涉及到上级的规划调整、征地拆迁等耗时比较长的,也都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解决路径,下一步将会进一步的跟踪、落实、督办解决。

  六是纪检部门同步开展了护航行动。主要是针对今年“项目落地年”的特点,纪检部门持续开展“护航项目落地行动”,对于影响项目签约、项目实施、项目建设运营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通过一系列举措,1-5月我市投资增长达到12.1%,比去年同期增长提高了11.3%,两年平均增长6.3%,也是高于全国和全省的水平。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贯彻落实好市委项目落地年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5张清单,进现场、解难题、抓开工、促建设,以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助力投资的高质量增长,为全市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我就简单汇报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高处长的回答,接下来请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请问有哪些具体的举措来落实这些要求?谢谢。

  孙杰: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也是比较综合的问题,下面我们请综合处的薛文谦处长给解答一下。

  薛文谦: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是市委、市政府对我们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也是我们发展改革部门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这个问题比较综合,牵扯到方方面面比较多,我想重点从几个方面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是突出目标导向,大家都知道,发展改革部门是宏观经济的监测调度部门,稳定经济增长是我们重要的任务之一,按照走在前列、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求,我们觉得要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关键就是要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在当前我们充分用好发改委作为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指挥部办公室经济职能,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计划报告中明确的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会同各有关部门、各区市解决好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奋勇争先、担当作为,形成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呈现出向好发展的趋势。

  二是突出项目导向,刚才投资处高见处长已经将我们今年项目落地年的有关工作部署和方案向各位做了解读,我就不赘述了。

  三是要突出转型的导向,抓产业、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也是我们一项重要职能。下一步要推动产业转型,一方面要关注无中生有的新经济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将注重有中生优的传统产业的升级。重点要抓好几个方面:

  一是链经济,大家都知道市委市政府这两年一直在紧锣密鼓的推进13条重点产业链的发展建设,这也是我们当前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点,我们重点要围绕推动13条重点产业链,落实好13条重点产业链的三年行动方案,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做好做实。再就是今年我们想探索编制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技术、设备、零部件的鼓励进口目录,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实现产业链尽快的开和链式发展。

  二是要发展新经济,这方面我们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更多从场景开放、创新实验下功夫,今年年初我们制订了《青岛市创新应用实验室和场景应用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这在全国和同类城市当中也是比较创新的,算是我们创新的必要做法。下一步我们将鼓励更多的企业、项目参与到两个实验室的认定,给予更多的场景开放的一些实验,给予他们更多的新经济的发展机会。

  还有一点,我们要实施新经济的双百工程,百个新经济企业库和百个引领性强、成长性好的新经济项目库,加大新经济的发展力度,促进新经济尽快规模壮大、量质齐升。

  三是数字经济,这是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热点,对此,我们将实施重点产业链的数字化诊断、重点企业的数字化评估,帮助企业和行业识别在哪一些发展领域和关键环节,我们是可以进行数字化改造的,通过这些方式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四是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大家都知道,今年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要求,适应这一重要的战略部署和新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将编制全市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同时建立以碳达峰方案为指导,各领域分领域达峰方案共同推进的1+N碳达峰工作体系,探索开展用能权交易工作,推动“氢进万家”示范试点城市建设尽快取得突破。

  四是改革导向。我们知道“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我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努力答好改革答卷。一是探索新试点,落实好各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政策举措,推进国家第四批国有企业混改试点,全力争创民营经济的示范城市,同时加快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争取国家省两业融合的试点。另外一方面我们要促进新融合,重点将围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发展编制好交通经济圈的发展规划和交通、海洋等分领域的专项规划,用好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投资基金,加快胶东经济圈的重点项目建设,真正使胶东经济圈尽快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最后,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更好提升我们对企业的服务。一是落实政策,认真贯彻国家、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出台我市落实“六稳”“六保”一系列政策清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市委组织部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开放了“双联一扶一提升”活动(即:联系服务“四上企业”,联系服务市级重点项目,扶持培育准“四上企业”,全面提升联系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截止目前,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方面,这些派驻区市的服务企业公共队已经形成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取得了一些好的成效,下一步我们还想引导支持配合好各区市服务企业工作队结合区市的发展实际,围绕区市的主导产业引项目、促落地,加快重点项目的推进,做好重要政策的推介和服务,真正使工作队成为惠企服务的新平台、政企沟通的新桥梁。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感谢薛处长,接下来请大家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来自山东财经网的记者。近年来,服务经济逐渐成为先进城市、同类城市主导产业。青岛以打造北方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为目标,对标上海、深圳、成都等地,提出要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那么我们青岛市是如何推动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集聚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谢谢。

  孙杰:感谢您的提问。刚才发布内容也提到了,2020年青岛市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1.4%,我们现在产业结构是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我们的规模已经上升到很大的水平,您刚才提到几个先进城市,从质量上和这些城市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我们请服务业处的马国喜处长给大家解答。

  马国喜: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市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服务经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实现全面提升。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工业,2013年突破50%,2019年突破60%大关,2020年,继续高点提升至61.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5%以上,可以说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推进的:

  一是牵住制度的“牛鼻子”,建立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商务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七大产业推进专班。印发实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见》《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初步构建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去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近39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1.1%。

  二是用好改革的“冲击钻”,印发《青岛市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这也是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获批。财富金融管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陆海多式联运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试点工作列全国19个同类城市综合评估排名第7位。出台创投风投十条,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我市上市公司总数累计达到64家。青岛港生产服务型(港口型)、上合示范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全部入选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先后获评全国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等国家级政策,我们得到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三是把握开放的“新风口”,正如各位记者朋友也知道,国家在服务业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步骤也越来越快。我们抓住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重大战略机遇,在重点区域推行一批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106项试点任务已实施96项,超过90%。先后选派4批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形成了一批两地或三地的互动平台。成功获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业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在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名列前茅,去年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44亿美元,增长12%。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金融、健康、医疗等领域,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若干意见》的政策措施,近期将陆续落实。

  四是增强创新的“源动力”,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海尔日日顺、伟东云教育、海信聚好看等11家企业获评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研究制定市级服务业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近年来共有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21名人才获评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全省各地市当中属于领先的。成立半岛科创联盟,构建以青岛为科技创新策源地,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4市为支点的创新共同体。

  五是搭建融合的“大平台”。率先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去年城阳区获评全国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区域,海尔集团、青特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全国首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同类城市当中居全国第一。组织认定了市级首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10家企业入选。出台《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青岛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一批集聚区获省级以上认定,初步构建国家、省、市三级服务业集聚区梯次发展格局。

  六是打造包容的“新生态”。对服务业新增纳统企业及首次入选山东100强企业和营业收入达线企业给予政策奖励,对服务业企业获评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策给予政策扶持。2020年,利群集团、世纪瑞丰集团、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入选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入选比例占全省45%以上,打造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创新型企业开天辟地”发展新生态。

  这个问题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感谢马处长,接下来请媒体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刚才我们通过一系列数字了解到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的新成效,请问过去几年我们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还有哪些亮点工作?下一步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目标任务我们打算重点抓好哪几个方面?谢谢。

  孙杰:感谢您的提问,刚刚发布内容里面第二条持续推进动能转换的进度实现了新的突破,可能时间篇幅有限,有些内容没有展开,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平时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可以说动能转换的成效的高低决定了以后青岛市发展速度以及未来发展的高度,这个问题下面请动能协调处钱文伟处长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钱文伟:谢谢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总抓手,围绕“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目标,抓攻势、建平台、引项目、促投资、优环境,重点是做好“新、育、创、拓、优”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新”的文章。制定实施了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推进新经济业态模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轨道交通、节能环保2个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10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并且我们发力新经济,外引内育了科大讯飞、檬豆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涌现出了卡奥斯等10家独角兽企业。

  二是做好“育”的文章,围绕强龙头,突出招大育大。海信、青啤等大企业实施倍增计划,美锦氢能等一批头部企业投资青岛。围绕强集群,锻长板补短板。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且突破了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一批高端龙头项目。围绕强载体,抓改革塑优势。以“标准地”改革引领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三大产业集聚区。

  三是做好“创”的文章,出台“青创十条”“创投风投十条”等政策,资本、技术、人才加快向青岛集聚。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市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387家、管理基金规模突破1200亿元;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30万人。

  四是做好“拓”的文章。坚持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做优做强新旧动能转换的各类平台载体。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字号”平台影响力,深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等功能区的承载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加快建设,中日、中韩、中德等“国际客厅”开门纳客,搭建了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重大展会平台,在全球寻找青岛“城市合伙人”。

  五是做好“优”的文章,把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保障。用好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制定由“政府端菜”变为“企业点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市市场主体近两年来每年新增30余万户,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发展生态日益完善。

  我再回答一下提问的第二个问题,五年突破我们怎么办?我们已经制定印发了《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重点实施重点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科技创新、开放引领、改革攻坚、区域协调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七大突破行动,并且明确了18项重点事项清单,每年还将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力争到2022年新经济占比达到36%左右,届时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努力当好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驱动器。

  谢谢。

  主持人:感谢钱处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请联系市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电话是85913096。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大势已经到来。唯有创新转型,才能赢得更加繁荣的未来;唯有改革开放,才能在新时代城市竞争中进位争先。

  希望全市上下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我市经济能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和蓝睛视听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一会儿我们将继续“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九场,我们一会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