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介绍》新闻发布会

浏览:90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3场。发布内容是介绍我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由市委网信办发布。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行业领域的引领作用日益深刻,对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持续深化。准确把握信息化的丰富内涵、演进规律、发展阶段,创新推动信息化发展,是我市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现新突破的战略考量。

为向大家系统介绍今后五年青岛信息化的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

中共青岛市委网信办副主任 王军同志。

欢迎王主任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下面请王军副主任做介绍,有请。

王军: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主持人:

大家下午好!

《青岛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印发实施。《规划》系统总结信息化成就,分析信息化趋势,较好地回答了未来五年全市信息化向哪里走的问题,是全市经济社会信息化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规划》包括前言和发展环境、总体要求、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实施保障等五大部分,在这里,我向大家着重介绍一下《规划》的重点目标、任务。概括起来说,青岛将遵循“1132”的基本思路,突出推进10大任务,着力搭建“1347”总体架构,力争实现“六新目标”,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数字城市。

“1132”的基本思路是,“十四五”时期,将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为主题,以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规模模式创新为主线,以需求导向、数据驱动、全域赋能为动力,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市民满意度为目的,创新推进信息化发展。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贯穿“十四五”全过程,是全市信息化的纲领行动。

“1347”的总体架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信息化发展,在按照现行贯彻网络强国行动、数字青岛、城市云脑、新型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等建设与发展框架推进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数据采集、传输、建设、边缘计算一体化网络,为全市公共数据及社会数据的汇集、呈现、分析、分享、应用等提供统一的通信传输和边缘计算支撑;构建青岛云中心、城市云脑中心和城市信息模型(CIM)中心等三大中心,形成青岛全域的城市智能中枢,汇聚、盘活、统筹全市数据及互联网数据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实时化、精准化,以及纵向跨层级、横向跨行业的各类综合平台的互联互通;构建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国际城市服务平台等四大平台,分类融合各行业性、区域性应用平台,融合各类管理和服务资源,通过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自助终端等多元渠道,为政府、市民、企业三大社会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大数据支撑和全方位数字化服务,提升公众对信息化建设的体验感;构建全市信息化发展的推进组织体系、发展理论体系、规划计划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网络安全体系、数字产业体系等七大保障体系,共同保障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有序推进、规范建设、可靠运行、持续发展。总体架构是《规划》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新目标”是,到2025年,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1347”的数字城市总体架构初步成型,以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模式创新的成果全面显现——①信息网络接入能级得到新提升,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0Mbps,5G、IPv6、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持续深化,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和能级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国际一流的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城市;②数据资源开发迈出新步伐,基本形成促进数据资源治理、流通、开放的制度体系,城市大数据资源融合、共用、开发能力率先走在前列;③智慧生活和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一码通城、无感通行”场景更加丰富,城市运行态势感知、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信息化体验感明显增强;④数字政府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一体贯通的城市云脑,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基层社区“全线联动”,政务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⑤数字经济发展形成新高地,工业互联网、智慧海洋等重点领域发展率先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数字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⑥网络空间安全实现新进展。

围绕上述目标体系的实现,全市信息化今后五年主要有十大任务、45项具体任务、28项重点工程。我简要介绍一下其中的部分任务。

(一)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握数字新基建契机,申建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提升国家互联网骨干网接入和网间直联层级。推广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扩大5G基站建设规模,构建高速泛在的互联网络。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政务网、1.4GHz无线宽带网、业务专网建设与优化,提高专业网络传输能力。以政务外网和公安专网为骨干,构建固定网和移动网融合、宽带网和窄带网结合接入的全市物联感知网。支持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建设,鼓励多网融合,推进海陆空天网络覆盖。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共享,优化通信铁塔布局,扩大通信铁塔资源利用,支持电动机动车换电网络建设。鼓励基于位置服务(LBS)、定位导航授时体系(PNT)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应用。加快IPv6规模部署,基本完成重点行业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IPv6改造。有序组织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新建数据中心电源使用效率(PUE)原则上不高于1.3。发展先进存储算力,建设开放标准、集约高效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构建面向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数据开发与创新的基础性支撑平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服务。

(二)构建城市智能中枢。发挥青岛互联网数据中心规模优势,创新利用公有云资源,在政务云、公安云的基础上,建设全市统一的青岛云。深化城市云脑项目和智慧公安项目,完善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以及数据公共支撑平台、数据业务中台,进一步深化、升级为联通各领域、各区域数据及应用平台的城市超级大脑。综合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一张图”,汇聚青岛全域地上地下、水上水下全空间的静态、动态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分层共享与综合展现,建成青岛城市信息模式。上述三者互为依存、互为支撑,构成以数据为纽带的城市智能中枢,全面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产业发展现代化。

(三)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把握数据资源创新发展演进规律,构建跨领域、跨区域、跨时空的数据归集信息平台和数据流动关系体系,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数据开放式创新服务载体,以及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服务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加强数字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保护,强化数据资源统筹管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重点领域数据分类分级,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提升各类社会主体的数据管理能力,促进数据应用价值有效释放。

(四)创新发展数字产业。发挥各区市现有区位、资源等基础优势,着眼推进产业链式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区域数字产业布局,推动关联企业和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着眼信息技术融合应用,鼓励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创新,支持贯穿服务器、中间件、应用系统研发,推动关键信息技术创新产业化。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传感器、智能家电产业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等融合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调互动,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新生态。着眼城市长久竞争力发展,实施未来产业引进和培育计划,聚焦海洋信息、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领域,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五)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着眼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突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发展与应用,建成一个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以及一批国内知名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超多专”平台发展格局。以数据赋能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智能改造、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船舶海工装备等产业向高端迈进。建设市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共享数据中心,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入融合,打造智慧农业先导城市。加快服务业企业、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进金融业、科技服务、法律、会计、咨询等服务业数字化,以及现代商贸、创意、健康、养老、教育、体育等服务业智能化,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本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形成新设计、新外包、新零售等全新增长点。

(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党政机关整体数字化,开创综合集成、流程创新、高效协同的新运行格局。加快智慧公安、智慧法院等建设,促进公安、审判、检务和司法行政行为数据协同,深化民主法制数字治理。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交通运输、生态环保、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深化数据共享应用,大力推动跨部门业务协同,实现一张蓝图规划到底、建设到底、管理到底。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态势感知、应急联动、预测预警和决策支持。

 (七)开创普惠民生服务新局面。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创新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为市民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普惠化均等化服务,为社会治理者提供系统、及时、高效的数字化支撑。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社区、智慧商圈,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鼓励发展光影街区、数码地标、新能源汽车车路协同和充电响应,推进快递服务站、智能快件箱、无人售货机、智能垃圾回收机等共建共享,以及社区多元数字化,促进数字生活创新。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促进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全方位提升城市便民服务水平,构筑美好生活新景图。

 (八)促进国际城市品质提升。加强智慧海洋、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会展、智慧文旅建设,建立联动机制,促进仓储、物流、外贸以及会展、旅游等互动发展。建成国际城市服务平台,为国内外相关企业、游客等提供便捷服务,强化城市宣传与展示效能,建成一流的海洋强市、文化和旅游强市、国际枢纽城市。围绕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以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突出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发挥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海洋发展优势,着力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的国际湾区都市,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主任。接下来请媒体朋友就刚才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主持人好,王主任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近年来,青岛建设了很多信息化项目,整体怎么评价?主要成绩和特色有哪些?谢谢。

王军: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十三五”期间,全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部署,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相关规划、政策和重大措施,着力推进贯彻网络强国战略行动,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有序发展移动互联网,持续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发力工业互联网,打造便捷支付城市,规划建设数字青岛,协调发展数字乡村,全市信息化取得显著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市大数据局以及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各区市、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全面建成光网城市,互联网城市出口带宽翻了三番,城区、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由五年前的20Mbps、4Mbps,普遍提升到300Mbps以上。全面建成无线城市,移动通信基站数量翻了一番,其中5G基站建设超过1万个,基本实现核心城区全覆盖,5G网络质量居“中国移动全国5G网络十大优秀城市”首位。

二是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深入。建成青岛政务云,改造政务外网、协同办公平台,建立起多领域联通、多形式呈现、多层级联动的大协同政务信息系统,活跃用户接近5万人。大力推进政务网络和信息系统整合,市级部门信息系统上云率以及自建专网、政务网站、互联网出口整合率等达到100%,支撑“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发展。城市运行领域信息化加快,基本完成本领域内的信息系统整合、信息融合,实现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我市荣获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创新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化,实现高频业务在线服务和重点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惠民、便民的体验感进一步增强,我市智慧人社荣获世界城市和区域电子政府组织“创新智慧城市金奖”。经济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速,突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加快服务业数字化,信息化进行无网而不能、无网而不胜的新时代,移动服务、在线消费成为新时尚。

三是数字产业发展厚积成势。创新推进数字产业化,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新突破,软件业实现新跨越,我市获“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建立浪潮大数据产业园、人工智能展厅、网络安全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载体,引进华为、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深信服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推进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歌尔科技产业园、人工智能赋能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新进展,呈现良好势头。

四是信息资源共用成效明显。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出台一系列公共数据相关管理制度,建成基础数据物理集中、行业数据逻辑集中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办结实施数据共享服务3000余项,数据交换39亿次,开放2800多万条公共数据,吸引数据提供商、需求商和数据应用各方主体入驻,带动和促进多元数据融合应用,我市位居中国开放数林指数第三,荣获“数开丛生”奖。

五是网络安全生态持续向好。经受住了上合峰会等各种重大活动的考验。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主任,请继续提问。

记者:主持人好、王主任好,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请问在当前,信息化的表现形式和发展形态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方面《规划》有没有涉及?是怎么设计的?谢谢。

王军:您看的非常准。信息化由来已久、历久弥新,进入到智慧城市、“互联网+”、大数据的新时代,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特征。在各种概念频出、交叉重叠的情况下,如何推进信息化,《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五个基本导向。

第一,更加注重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发展。着眼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突出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筑数字经济新优势;突出公共服务数字化,打造数字社会发展新模式;突出管理服务流程再造,优化数字政府建设新环境;突出推动数据融合、解析、应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生活、治理方式变革。

第二,更加注重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推进。着眼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模式创新,全方位推进数字青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各形态发展,多维度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壮大、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等信息化各要素发展,立体化推进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信息化各关节发展,形成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良好局面。

第三,更加注重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布局。着眼提升城市竞争力,按照“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思想,整体布局以城市云脑为城市智能中枢、以泛在感知网络为城市神经系统、以城市应用平台协同城市运行的数字城市系统,系统构建围绕数字城市系统展开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信息化项目各自为政、整体效用不突出的问题。

第四,更加注重提升广大市民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着眼提高市民满意度,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技攻关、市场主体技术创新、广大市民创业创造的积极性,围绕广大市民所思、所想、所盼建设信息化项目、普及信息化产品,不断提高信息为民、便民、惠民的水平。

第五,更加注重网络空间的运行安全、综合治理、秩序良好。着眼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营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环境。谢谢。

主持人: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主持人好,王主任好,刚才您介绍了信息化发展的七大保障体系,我感到比较新颖,可否作一个稍微具体的介绍?谢谢。

王军: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项目建设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但从全局看,完备的配套保障体系,是一个城市信息化科学、务实、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规划》明确了“十四五”信息化的七大保障体系,主要包括:

1.信息化推进组织体系。包括统筹、协同、推进三个层面,在全市统筹上,市委网信委负责信息化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全市协同上,智慧城市、大数据、城市云脑、“新基建”“新城建”、5G网络建设和行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职责范围的信息化;在分领域、分区域推进上,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市)分别推进各自行业领域、各自区域的信息化。力求在全市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作、责任明确、运转顺畅的信息化协调机制。

2.信息化发展理论体系。包括信息化及其构成要素的丰富内涵、演进规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思路、举措、总体架构、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等,为全市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3.信息化规划计划体系。包括全市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各形态、各要素、各节点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长期规划、行动方案、工作要点等规划计划系列,市级各行业领域、区(市)级规划计划系列,以及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实施机制,明确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引导有序健康发展。

4.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包括产业发展政策、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系列,专项规划建设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绩效评估办法系列,数据权属、共享、开放、交易等数据资源管理规则系列,推进信息化组织工作制度、首席信息官、首席网络安全官、首席数据官制度系列,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软环境。

5.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相关的总体标准、信息系统标准、数据标准、信息基础设施标准等标准系列,智慧城区、智慧街道、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建设指南,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产业与经济发展等规范系列,城市治理、企业服务、市民服务、国际城市服务、网络基础等城市数字化转型相关指标系列,以标准规范明确技术要求,规范建设发展,推动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快信息化在数据、应用、产业等方面的正向积累。

6.网络安全体系。

​7.“5+3+N”数字产业体系。包括突出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传感器、移动终端、智能家电产业等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网络安全等融合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经济,为信息化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谢谢。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王主任,您好,我是鲁网的记者。从中央到地方,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般都有2035年的远景目标,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谢谢。

王军:按照《规划》,到203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在城市发展各行业领域中得到深度融合应用,引发技术、产品、业态、模式、机制的广泛创新,全民数字技能大提升、全域信息服务广覆盖、全时空信息化深度链接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特征。建成“全域感知、全面融合、全局共治、全民普惠、全链创新、全球品质、全数分析、全景可视、全程可靠”的新型智慧城市形态,形成我市全域的城市数字虚拟映像,实现城市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城市物理资源与数据资源的高效协同,创建我市城市现实形态与数字形态交相辉映、螺旋上升的城市发展崭新样式,迸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动能,基本建成以信息化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委网信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调处,电话:85916914。

今天王主任给我们系统介绍了“十四五”青岛信息化的规划以及2035远景目标,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报道好。

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也可以通过蓝睛视听收看视频回放。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王主任,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3场。发布内容是介绍我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由市委网信办发布。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行业领域的引领作用日益深刻,对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持续深化。准确把握信息化的丰富内涵、演进规律、发展阶段,创新推动信息化发展,是我市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现新突破的战略考量。

为向大家系统介绍今后五年青岛信息化的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

中共青岛市委网信办副主任 王军同志。

欢迎王主任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下面请王军副主任做介绍,有请。

王军: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主持人:

大家下午好!

《青岛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印发实施。《规划》系统总结信息化成就,分析信息化趋势,较好地回答了未来五年全市信息化向哪里走的问题,是全市经济社会信息化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规划》包括前言和发展环境、总体要求、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实施保障等五大部分,在这里,我向大家着重介绍一下《规划》的重点目标、任务。概括起来说,青岛将遵循“1132”的基本思路,突出推进10大任务,着力搭建“1347”总体架构,力争实现“六新目标”,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数字城市。

“1132”的基本思路是,“十四五”时期,将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为主题,以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规模模式创新为主线,以需求导向、数据驱动、全域赋能为动力,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市民满意度为目的,创新推进信息化发展。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贯穿“十四五”全过程,是全市信息化的纲领行动。

“1347”的总体架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信息化发展,在按照现行贯彻网络强国行动、数字青岛、城市云脑、新型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等建设与发展框架推进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数据采集、传输、建设、边缘计算一体化网络,为全市公共数据及社会数据的汇集、呈现、分析、分享、应用等提供统一的通信传输和边缘计算支撑;构建青岛云中心、城市云脑中心和城市信息模型(CIM)中心等三大中心,形成青岛全域的城市智能中枢,汇聚、盘活、统筹全市数据及互联网数据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实时化、精准化,以及纵向跨层级、横向跨行业的各类综合平台的互联互通;构建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国际城市服务平台等四大平台,分类融合各行业性、区域性应用平台,融合各类管理和服务资源,通过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自助终端等多元渠道,为政府、市民、企业三大社会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大数据支撑和全方位数字化服务,提升公众对信息化建设的体验感;构建全市信息化发展的推进组织体系、发展理论体系、规划计划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网络安全体系、数字产业体系等七大保障体系,共同保障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有序推进、规范建设、可靠运行、持续发展。总体架构是《规划》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新目标”是,到2025年,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1347”的数字城市总体架构初步成型,以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模式创新的成果全面显现——①信息网络接入能级得到新提升,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0Mbps,5G、IPv6、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持续深化,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和能级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国际一流的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城市;②数据资源开发迈出新步伐,基本形成促进数据资源治理、流通、开放的制度体系,城市大数据资源融合、共用、开发能力率先走在前列;③智慧生活和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一码通城、无感通行”场景更加丰富,城市运行态势感知、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信息化体验感明显增强;④数字政府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一体贯通的城市云脑,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基层社区“全线联动”,政务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⑤数字经济发展形成新高地,工业互联网、智慧海洋等重点领域发展率先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数字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⑥网络空间安全实现新进展。

围绕上述目标体系的实现,全市信息化今后五年主要有十大任务、45项具体任务、28项重点工程。我简要介绍一下其中的部分任务。

(一)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握数字新基建契机,申建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提升国家互联网骨干网接入和网间直联层级。推广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扩大5G基站建设规模,构建高速泛在的互联网络。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政务网、1.4GHz无线宽带网、业务专网建设与优化,提高专业网络传输能力。以政务外网和公安专网为骨干,构建固定网和移动网融合、宽带网和窄带网结合接入的全市物联感知网。支持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建设,鼓励多网融合,推进海陆空天网络覆盖。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共享,优化通信铁塔布局,扩大通信铁塔资源利用,支持电动机动车换电网络建设。鼓励基于位置服务(LBS)、定位导航授时体系(PNT)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应用。加快IPv6规模部署,基本完成重点行业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IPv6改造。有序组织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新建数据中心电源使用效率(PUE)原则上不高于1.3。发展先进存储算力,建设开放标准、集约高效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构建面向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数据开发与创新的基础性支撑平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服务。

(二)构建城市智能中枢。发挥青岛互联网数据中心规模优势,创新利用公有云资源,在政务云、公安云的基础上,建设全市统一的青岛云。深化城市云脑项目和智慧公安项目,完善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以及数据公共支撑平台、数据业务中台,进一步深化、升级为联通各领域、各区域数据及应用平台的城市超级大脑。综合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一张图”,汇聚青岛全域地上地下、水上水下全空间的静态、动态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分层共享与综合展现,建成青岛城市信息模式。上述三者互为依存、互为支撑,构成以数据为纽带的城市智能中枢,全面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产业发展现代化。

(三)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把握数据资源创新发展演进规律,构建跨领域、跨区域、跨时空的数据归集信息平台和数据流动关系体系,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数据开放式创新服务载体,以及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服务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加强数字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保护,强化数据资源统筹管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重点领域数据分类分级,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提升各类社会主体的数据管理能力,促进数据应用价值有效释放。

(四)创新发展数字产业。发挥各区市现有区位、资源等基础优势,着眼推进产业链式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区域数字产业布局,推动关联企业和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着眼信息技术融合应用,鼓励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创新,支持贯穿服务器、中间件、应用系统研发,推动关键信息技术创新产业化。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传感器、智能家电产业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等融合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调互动,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新生态。着眼城市长久竞争力发展,实施未来产业引进和培育计划,聚焦海洋信息、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领域,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五)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着眼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突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发展与应用,建成一个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以及一批国内知名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超多专”平台发展格局。以数据赋能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智能改造、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船舶海工装备等产业向高端迈进。建设市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共享数据中心,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入融合,打造智慧农业先导城市。加快服务业企业、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进金融业、科技服务、法律、会计、咨询等服务业数字化,以及现代商贸、创意、健康、养老、教育、体育等服务业智能化,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本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形成新设计、新外包、新零售等全新增长点。

(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党政机关整体数字化,开创综合集成、流程创新、高效协同的新运行格局。加快智慧公安、智慧法院等建设,促进公安、审判、检务和司法行政行为数据协同,深化民主法制数字治理。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交通运输、生态环保、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深化数据共享应用,大力推动跨部门业务协同,实现一张蓝图规划到底、建设到底、管理到底。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态势感知、应急联动、预测预警和决策支持。

 (七)开创普惠民生服务新局面。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创新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为市民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普惠化均等化服务,为社会治理者提供系统、及时、高效的数字化支撑。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社区、智慧商圈,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鼓励发展光影街区、数码地标、新能源汽车车路协同和充电响应,推进快递服务站、智能快件箱、无人售货机、智能垃圾回收机等共建共享,以及社区多元数字化,促进数字生活创新。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促进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全方位提升城市便民服务水平,构筑美好生活新景图。

 (八)促进国际城市品质提升。加强智慧海洋、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会展、智慧文旅建设,建立联动机制,促进仓储、物流、外贸以及会展、旅游等互动发展。建成国际城市服务平台,为国内外相关企业、游客等提供便捷服务,强化城市宣传与展示效能,建成一流的海洋强市、文化和旅游强市、国际枢纽城市。围绕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以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突出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发挥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海洋发展优势,着力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的国际湾区都市,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主任。接下来请媒体朋友就刚才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主持人好,王主任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近年来,青岛建设了很多信息化项目,整体怎么评价?主要成绩和特色有哪些?谢谢。

王军: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十三五”期间,全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部署,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相关规划、政策和重大措施,着力推进贯彻网络强国战略行动,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有序发展移动互联网,持续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发力工业互联网,打造便捷支付城市,规划建设数字青岛,协调发展数字乡村,全市信息化取得显著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市大数据局以及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各区市、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全面建成光网城市,互联网城市出口带宽翻了三番,城区、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由五年前的20Mbps、4Mbps,普遍提升到300Mbps以上。全面建成无线城市,移动通信基站数量翻了一番,其中5G基站建设超过1万个,基本实现核心城区全覆盖,5G网络质量居“中国移动全国5G网络十大优秀城市”首位。

二是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深入。建成青岛政务云,改造政务外网、协同办公平台,建立起多领域联通、多形式呈现、多层级联动的大协同政务信息系统,活跃用户接近5万人。大力推进政务网络和信息系统整合,市级部门信息系统上云率以及自建专网、政务网站、互联网出口整合率等达到100%,支撑“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发展。城市运行领域信息化加快,基本完成本领域内的信息系统整合、信息融合,实现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我市荣获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创新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化,实现高频业务在线服务和重点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惠民、便民的体验感进一步增强,我市智慧人社荣获世界城市和区域电子政府组织“创新智慧城市金奖”。经济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速,突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加快服务业数字化,信息化进行无网而不能、无网而不胜的新时代,移动服务、在线消费成为新时尚。

三是数字产业发展厚积成势。创新推进数字产业化,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新突破,软件业实现新跨越,我市获“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建立浪潮大数据产业园、人工智能展厅、网络安全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载体,引进华为、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深信服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推进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歌尔科技产业园、人工智能赋能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新进展,呈现良好势头。

四是信息资源共用成效明显。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出台一系列公共数据相关管理制度,建成基础数据物理集中、行业数据逻辑集中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办结实施数据共享服务3000余项,数据交换39亿次,开放2800多万条公共数据,吸引数据提供商、需求商和数据应用各方主体入驻,带动和促进多元数据融合应用,我市位居中国开放数林指数第三,荣获“数开丛生”奖。

五是网络安全生态持续向好。经受住了上合峰会等各种重大活动的考验。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主任,请继续提问。

记者:主持人好、王主任好,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请问在当前,信息化的表现形式和发展形态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方面《规划》有没有涉及?是怎么设计的?谢谢。

王军:您看的非常准。信息化由来已久、历久弥新,进入到智慧城市、“互联网+”、大数据的新时代,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特征。在各种概念频出、交叉重叠的情况下,如何推进信息化,《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五个基本导向。

第一,更加注重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发展。着眼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突出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筑数字经济新优势;突出公共服务数字化,打造数字社会发展新模式;突出管理服务流程再造,优化数字政府建设新环境;突出推动数据融合、解析、应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生活、治理方式变革。

第二,更加注重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推进。着眼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模式创新,全方位推进数字青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各形态发展,多维度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壮大、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等信息化各要素发展,立体化推进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信息化各关节发展,形成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良好局面。

第三,更加注重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布局。着眼提升城市竞争力,按照“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思想,整体布局以城市云脑为城市智能中枢、以泛在感知网络为城市神经系统、以城市应用平台协同城市运行的数字城市系统,系统构建围绕数字城市系统展开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信息化项目各自为政、整体效用不突出的问题。

第四,更加注重提升广大市民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着眼提高市民满意度,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技攻关、市场主体技术创新、广大市民创业创造的积极性,围绕广大市民所思、所想、所盼建设信息化项目、普及信息化产品,不断提高信息为民、便民、惠民的水平。

第五,更加注重网络空间的运行安全、综合治理、秩序良好。着眼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营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环境。谢谢。

主持人: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主持人好,王主任好,刚才您介绍了信息化发展的七大保障体系,我感到比较新颖,可否作一个稍微具体的介绍?谢谢。

王军: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项目建设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但从全局看,完备的配套保障体系,是一个城市信息化科学、务实、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规划》明确了“十四五”信息化的七大保障体系,主要包括:

1.信息化推进组织体系。包括统筹、协同、推进三个层面,在全市统筹上,市委网信委负责信息化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全市协同上,智慧城市、大数据、城市云脑、“新基建”“新城建”、5G网络建设和行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职责范围的信息化;在分领域、分区域推进上,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市)分别推进各自行业领域、各自区域的信息化。力求在全市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作、责任明确、运转顺畅的信息化协调机制。

2.信息化发展理论体系。包括信息化及其构成要素的丰富内涵、演进规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思路、举措、总体架构、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等,为全市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3.信息化规划计划体系。包括全市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各形态、各要素、各节点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长期规划、行动方案、工作要点等规划计划系列,市级各行业领域、区(市)级规划计划系列,以及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实施机制,明确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引导有序健康发展。

4.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包括产业发展政策、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系列,专项规划建设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绩效评估办法系列,数据权属、共享、开放、交易等数据资源管理规则系列,推进信息化组织工作制度、首席信息官、首席网络安全官、首席数据官制度系列,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软环境。

5.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相关的总体标准、信息系统标准、数据标准、信息基础设施标准等标准系列,智慧城区、智慧街道、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建设指南,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产业与经济发展等规范系列,城市治理、企业服务、市民服务、国际城市服务、网络基础等城市数字化转型相关指标系列,以标准规范明确技术要求,规范建设发展,推动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快信息化在数据、应用、产业等方面的正向积累。

6.网络安全体系。

​7.“5+3+N”数字产业体系。包括突出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传感器、移动终端、智能家电产业等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网络安全等融合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经济,为信息化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谢谢。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王主任,您好,我是鲁网的记者。从中央到地方,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般都有2035年的远景目标,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谢谢。

王军:按照《规划》,到203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在城市发展各行业领域中得到深度融合应用,引发技术、产品、业态、模式、机制的广泛创新,全民数字技能大提升、全域信息服务广覆盖、全时空信息化深度链接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特征。建成“全域感知、全面融合、全局共治、全民普惠、全链创新、全球品质、全数分析、全景可视、全程可靠”的新型智慧城市形态,形成我市全域的城市数字虚拟映像,实现城市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城市物理资源与数据资源的高效协同,创建我市城市现实形态与数字形态交相辉映、螺旋上升的城市发展崭新样式,迸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动能,基本建成以信息化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委网信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调处,电话:85916914。

今天王主任给我们系统介绍了“十四五”青岛信息化的规划以及2035远景目标,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报道好。

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也可以通过蓝睛视听收看视频回放。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王主任,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