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民生领域十大集中攻坚行动》媒体通气会

浏览:197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座城市要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要打造自身长板,更要补齐民生短板。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推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市办实事、“三民”活动、民生领域管理服务提升行动等举措,一大批民生工程得以实施,一系列惠民措施得以落地,民生建设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同时,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我们的城市发展还有一些短板和不足,一些困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仍需进一步解决。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近期市政府办公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会同各有关部门对相关领域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以消费市场、食品安全、旅游管理、交通秩序等十大民生领域为重点,深入组织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力求切实解决一批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声大数据”就是“民生大数据”

做好民生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精准把握民生脉搏、对症开好治理处方,市政府办公厅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行动第一步,会同有关部门对近年来特别是2020年以来政务服务热线、舆论监督等渠道受理的400多万件群众来信来话进行了大数据分析,梳理出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难点问题。市政府常务会议顶格研究,确定将供暖配套设施建设、违建整治、民宿管理、食品安全等23项重难点工作纳入2021年民生领域十大集中攻坚行动;另有未贯通道路打通、农贸市场改造、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公交线路优化等部分工作,已经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办实事统筹推进,不再重复督办。有了大数据的“穿针引线”,“民声大数据”变成了“民生大数据”,把脉“民生末梢”,精准“靶向攻坚”,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解决“小麻烦” 需下“大力气”

“今年搬家了,孩子的培训班为什么不能退费?”“刚办的健身卡,商家就跑路了怎么办?”这些问题事关百姓生活,不容回避,也是多数城市共同面临的棘手难题。啃“硬骨头”,要真下决心,用大力气。今年民生领域十大集中攻坚行动按照“市级统筹、领导挂帅、部门协作、区市联动、一抓到底”的原则,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市级领导亲自挂帅,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各责任部门协同攻坚,密切配合,持续发力,标本兼治,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市政府办公厅将对纳入攻坚行动的重点事项实行项目化和全过程督查,助推攻坚行动落地见效。

系列“组合拳” 推动见长效

攻坚行动将持续聚焦群众关切,打出系列“组合拳”,推动行动持续走深走实,实现长效治理。一是强化工作落实。切实提升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将攻坚行动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放管服”改革、公共交通完善等工作充分结合,统筹推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制定细化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重要节点任务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取得扎实成效。二是动态管理攻坚事项。完善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协同、开放包容的民意收集办理体系,定期对民生诉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将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纳入台账,实行滚动督办,办结销号。三是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通过政务公开和新闻媒体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开攻坚进度,不断提高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引导企业、社会、公民广泛参与,凝聚形成强大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全市各级各部门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学史力行,不断办实事、开新局,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动民生领域攻坚行动,力争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解决一批涉及群众利益的纠纷矛盾,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努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座城市要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要打造自身长板,更要补齐民生短板。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推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市办实事、“三民”活动、民生领域管理服务提升行动等举措,一大批民生工程得以实施,一系列惠民措施得以落地,民生建设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同时,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我们的城市发展还有一些短板和不足,一些困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仍需进一步解决。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近期市政府办公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会同各有关部门对相关领域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以消费市场、食品安全、旅游管理、交通秩序等十大民生领域为重点,深入组织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力求切实解决一批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声大数据”就是“民生大数据”

做好民生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精准把握民生脉搏、对症开好治理处方,市政府办公厅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行动第一步,会同有关部门对近年来特别是2020年以来政务服务热线、舆论监督等渠道受理的400多万件群众来信来话进行了大数据分析,梳理出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难点问题。市政府常务会议顶格研究,确定将供暖配套设施建设、违建整治、民宿管理、食品安全等23项重难点工作纳入2021年民生领域十大集中攻坚行动;另有未贯通道路打通、农贸市场改造、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公交线路优化等部分工作,已经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办实事统筹推进,不再重复督办。有了大数据的“穿针引线”,“民声大数据”变成了“民生大数据”,把脉“民生末梢”,精准“靶向攻坚”,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解决“小麻烦” 需下“大力气”

“今年搬家了,孩子的培训班为什么不能退费?”“刚办的健身卡,商家就跑路了怎么办?”这些问题事关百姓生活,不容回避,也是多数城市共同面临的棘手难题。啃“硬骨头”,要真下决心,用大力气。今年民生领域十大集中攻坚行动按照“市级统筹、领导挂帅、部门协作、区市联动、一抓到底”的原则,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市级领导亲自挂帅,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各责任部门协同攻坚,密切配合,持续发力,标本兼治,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市政府办公厅将对纳入攻坚行动的重点事项实行项目化和全过程督查,助推攻坚行动落地见效。

系列“组合拳” 推动见长效

攻坚行动将持续聚焦群众关切,打出系列“组合拳”,推动行动持续走深走实,实现长效治理。一是强化工作落实。切实提升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将攻坚行动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放管服”改革、公共交通完善等工作充分结合,统筹推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制定细化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重要节点任务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取得扎实成效。二是动态管理攻坚事项。完善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协同、开放包容的民意收集办理体系,定期对民生诉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将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纳入台账,实行滚动督办,办结销号。三是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通过政务公开和新闻媒体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开攻坚进度,不断提高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引导企业、社会、公民广泛参与,凝聚形成强大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全市各级各部门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学史力行,不断办实事、开新局,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动民生领域攻坚行动,力争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解决一批涉及群众利益的纠纷矛盾,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努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