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行业部门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69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发布会--“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发布会的第8场。发布主题是介绍青岛市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行业部门情况,由市民政局、市水务管理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市残联共同发布。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春同志;

  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贺如泓同志;

  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徐冰同志;

  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周新国同志;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梁德志同志;

  请以上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海春副局长介绍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情况,有请。

  王海春:大家好!脱贫攻坚以来,青岛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兜牢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底线,织密扎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20年,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万户、8.9万人,发放低保金7.4亿元;保障城乡特困人员1.1万户、1.2万人,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1.7亿元;临时救助困难居民10860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789万元。全市脱贫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经纳入低保特困的11230人,占比达45%,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情况:

  一、扩大范围、完善制度,夯实兜底扶贫基础

  一是扩大救助范围。完善了《青岛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办法》,把刚性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范围,低收入家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可以单独申请低保。在2020年,三次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二是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的年救助金额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对基本生活受疫情影响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困难群众,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重大生活困难,按照“一事一议”方式适度提高救助额度;建立临时救助“绿色通道”,对急难型临时救助,实行24小时内先行救助、后补手续。

  二、严格程序、规范管理,确保救助政策落实

  一是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在全市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强化农村低保兜底,落实低保渐退政策,精准落实特困政策,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统筹做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推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特困人员管理服务实施“三清”“五有”标准,提高照料护理水平。二是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连续三年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农村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三是加大督导力度。多次组织“四不两直”一线调研督导,进村入户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基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

  三、改革创新、精准施策,拓展救助服务内容

  一是实施放管服改革,提高救助效能。在全市推行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程序,低保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3个工作日减少到20个工作日;加强信息共享,实现与18个部门38项数据联网核查,提高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精准度。开展社会救助审批权委托下放试点,将社会救助审批权委托下放到镇(街)实施,提高救助效率。二是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确保救助及时。充分发挥村(居)委会、驻村包村干部、志愿者、网格员等熟悉民情的优势,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例如:2020年,黄岛区王台镇精准排查,主动发现本镇居民李某某因突发疾病无力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并了解到李某某父亲残疾并患有严重哮喘,无劳动能力,平时一家仅靠其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全家陷入经济困境。王台镇随即启动绿色救助通道,在24小时内将12000元的救助金送到李某某父亲手中,缓解了一家人的经济困难。三是创新救助服务内容,提升扶贫效果。探索创新“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为困难群众提供精神慰籍、心理抚慰、社会融入、资源连接等救助服务,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局长,下面请贺如泓副局长介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情况,有请。

  贺如泓: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下午好!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多年来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监督。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水务管理局会同区(市)水务部门,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作为水务扶贫头号工程,围绕2.5万余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面摸底,建立“一村一策”、“一户一册”工作方案,攻坚克难,加快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我市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情况。

  一、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针对我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现状,结合山丘区、海岛区及村庄分散分布实际,市、区(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造提升3937个村庄供水管网,农村受益人口达到325万人,全市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达到94.1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8%。

  2019年,我市启动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各区(市)投入11.7亿元,对1193个村庄进行管网改造及水厂联通,同时单村供水村庄净化水设施实现全覆盖。逐步形成了“城市供水管网延伸”、“乡镇规模化集中供水”、“单村集中供水+净水机”、“户内自备井、集中供水点+净水机”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农村供水保障模式,有效保障了农村供水安全。

  二、强化管理,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各区(市)健全县级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完善运行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运行经费,基本实现了农村供水工程有机构人员管理,有经费保障;各区(市)均成立自来水公司、县级农村供水公司,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逐步推进专业化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制定农村饮水水质检测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构建了供水单位日检月检、水务部门定期抽检、卫生健康部门持续监督的水质监测体系;开通市、县两级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电话,指导镇村进行饮水安全公示,发放饮水安全明白纸(卡)142万份,进一步畅通问题反映渠道;积极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价核定、水费收缴,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定价,水费收缴率稳步提升,为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提供保障。

  三、落实政策,全面保障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2019年,国家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纳入“两不愁三保障”统筹解决,我市精准施策,先后启动农村饮水安全调查摸底和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普查工作,通过区(市)自查、市级抽查、第三方调查评估、“回头看”复核等形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完善涉贫困人口村庄水质检测台帐、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台帐、问题整改台帐,市水务管理局、各区(市)水务主管部门对照台帐逐村逐户加强调度,落实整改。2020年在全市水质检测基础上,组织对3669个涉贫困户村庄开展全覆盖水质检测,对1.3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进行再确认,水质检测报告、饮水安全确认单归档管理并及时更新。市、区(市)水务主管部门检查督导2000余人次,解读国家、省有关标准要求,指导镇村对所有排查问题和群众通过各渠道反映的问题逐项进行现场核实、立查立改,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政策全面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区(市),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持续强化饮水安全动态监管,全面保障脱贫享受政策人口饮水安全;加大供水水厂联网并网和镇村管网升级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加快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通过供水工程实时在线监控,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维护维修,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快专业化管理向镇村覆盖,严格水费收缴、水质检测制度,实现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新提升。我就汇报这些。

  主持人:感谢贺局长,下面请徐冰副主任介绍市国资国企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有关情况,有请。

  徐冰:尊敬的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通过发布会向各位介绍一下青岛市国资国企系统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做的一些工作情况。

  自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青岛市国资委发动全市市属国有企业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主动担当作为,致力脱贫空间,通过产业投入、项目合作、搭建平台、公益捐助等各种方式,投产业、落项目、搭平台、捐物资、保民生、解就业,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当中。

  我们统计,从实施这个战役以来,到2020年年底,全市国资国企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当中的资金是78.8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国资国企的力量。

  下面,从两个方面介绍一下有关的工作情况:

  一、在脱贫攻坚方面

  一是实施产业投资,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升级。市属企业加大对本市经济相对落后区域投资力度,扶持经济薄弱镇产业升级,提升工业化发展、城镇化进程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截至2020年底,共有13家市属企业在平度、莱西投资了包括高端制造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绿色发展等41个项目,总投资479亿元,现在完成投资额51.36亿元。比如,城投集团投资100亿元的平度西部新城项目,覆盖开发建设面积约3900亩,着力打造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和青岛辐射带动半岛一体化发展桥头堡,助力平度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华通集团,在平度南村镇投资1.68亿元建设秸秆生物天然气项目,这个项目每年可以处理白菜尾菜4万吨、秸秆7万吨,同时还可以给当地的农民和养殖业户增收800万元,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不但解决了就业、保障了民生,而且实现了绿色环保,促进了产业发展。再比如,双星集团在平度明村镇投资4亿元建设绿色炼胶中心项目,是全球首个“共享”绿色炼胶中心,这样就把平度明村镇小散乱的橡胶企业整合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层级,也实现了平度橡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二是超额完成市内脱贫攻坚任务,全力促进经济薄弱镇摘帽。

  按照市里统一安排,青岛市属企业承担对平度和莱西有10个经济薄弱镇的帮扶任务,截至2020年底,21家市属企业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公益帮扶、项目帮扶等多种形式,投资了44个项目,累计投入近3.46亿元,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城投集团在结对帮扶莱西市河头店镇的过程中,承担了龙泉湖社区整体村庄改造和搬迁工作,在村庄整体改造搬迁的同时,又实施了高效现代化农业项目,这个项目建设新农村社区和现代化钢结构玻璃温室、智能化植物培育大棚,同时进行种苗繁育种植技术研究推广,不但实现了村庄的集体搬迁,而且解决了搬迁以后居民的就业问题,这个项目可以提供260个就业岗位,同时给周围的困难户超过300户提供就业支持,增收600万以上,还通过这些花卉、种苗繁育辐射带动周边的低收入村庄可以增收1000万元。比如华通集团在平度崔家集镇投资建设了大型秸秆沼气发电项目,总投资6420万元,可以消纳4.5万吨秸秆和18万吨牲畜的分辨,实现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农民增收多方多赢的好效果。

  三是搭建平台,积极引入央企投身到平度、莱西的发展当中。通过搭建“央企四季行”、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这些平台,我们推动央企在平度莱西签约了6个项目,总投资185亿元。通过重大项目的投资,可以大大提升平度、莱西发展的潜力和发展的动能。

  二、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的工作情况

  一是实施产业帮扶,带动协作地区的区域发展。市属企业我们主要是根据市里的安排,全市工作部署,对口帮扶贵州安顺、甘肃陇南、山东菏泽三市中,与协作地特色资源精准对接,促进了协作地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提升,截至2020年底,在三市共有6家市属企业投资了15个项目,总投资23.7亿元。华通集团在贵州安顺实施青安产业园项目的过程中,组织产业发展基金,搭建“工业地产+产业基金+招商引资”发展模式,培育支持优势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红星集团在贵州安顺实施高辣度辣椒种植及萃取深加工项目的过程中,项目从“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后续产品开发”五个环节全方位开展项目扶贫,实现了农户、企业共赢的战略目标。

  二是加大招工用工力度,解决扶贫对口地区农民就业问题。大概统计了一下,帮助这些地区就业5600多人。红星集团吸纳贵州当地就业3073人;海信集团在全国吸纳贵州、甘肃员工就业2454人;华通集团青安产业园吸纳当地就业130人。

  同时,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心耳康复·光明行动”捐助,青啤集团、海发集团等11家市属企业积极捐款,为安顺、陇南、菏泽、青岛市的先天性心病儿童、失聪耳聪、白内障老人累计捐款525万元,捐款捐物也惠及到各方,为他们治疗,解除他们疾病的困扰,惠及各方人群有400-500人,体现了国资国企担当。以上就是青岛市国资国企系统在脱贫攻坚过程当中的一些工作,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请周新国副主席介绍工会系统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情况,有请。

  周新国:尊敬的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青岛市总工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脱贫攻坚以来,青岛市总工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安排,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工会优势,坚持精准施策,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挥职能优势,实施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市总工会实施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动态管理,每年集中开展全市困难职工基本状况调查摸底,建立了困难职工家庭联系人制度,对职工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等进行及时救助。目前,我市困难职工数量逐年下降。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总工会及时组织开展“抗击疫情共度难关”关爱职工家庭活动,帮扶困难职工家庭179户,发放补贴和免费电量补助款20余万元。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共筹集款物1400余万元,走访企业1400余家,慰问一线职工4.2万人、困难职工家庭3257户,让困难职工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筹资金,上项目” ,助力乡村脱贫攻坚。2013年以来,市总工会先后拨付帮扶资金1265万元,筹集社会资金800余万元,支持对口帮扶村庄基础设施和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同时遴选5名机关干部到贫弱村挂职第一书记,帮助即墨区田横镇杨哥庄村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村集体每年增收20余万元。帮助莱西院上镇毛家埠中村打造“支部+合作社+农民”发展模式,村集体每年增收15万余元。2020年,积极助推平度莱西攻势,实施“送健康进乡村”行动,为农村5000多名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为患病儿童、家庭困难学生、困难老党员等发放慰问物资、资金价值20余万元。

  三、发挥“双创”平台作用,助力乡村脱贫攻坚。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工友创业园、工友创业联盟”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参与乡村脱贫攻坚。先后投入52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工友创业园创建,从工友创业联盟成员单位中选拔优秀创业导师,对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等扶持创业、促进就业、带动致富。2013年起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每年选树10个创业示范基地、100个创业带头人、培训困难职工1000人、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截至2020年,青岛市总工会工友创业园共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4857名,扶持创业2903人,带动就业10.1万人。

  四、“输血+造血”为扶贫协作地区注入脱贫原动力。主要与陇南市制定《深化青岛市和陇南市两地工会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与安顺市总工会签订对口帮扶的协议,实施“扶智+扶志”的“造血式”扶贫,精准施策,确保成效。2015年以来,市总工会累计向扶贫协作地区总工会捐助资金1300余万元,用于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和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联合市扶贫协作工作办开展“安货入青、陇货入青”年货大集、职工疗休养带动消费等活动,全市各级工会累计购买安顺、陇南农副产品价值2000余万元,带动两地职工群众利用当地资源实现脱贫致富。2020年,市总工会拨付资金400万,支持安顺、陇南、菏泽、日喀则等对口帮扶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协作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进一步发挥工会优势,围绕我市和助力协作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做好精准帮扶、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周主席。接下来,请梁德志副理事长介绍贫困残疾人兜底保障情况,有请。

  梁德志:尊敬的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贫困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脱贫攻坚以来,青岛市残联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工作安排,把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全力聚焦和推进残疾人兜底保障扶贫工作,以政策落实助力残疾人稳定脱贫,确保贫困残疾人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目前,青岛市有残疾人42万余人,持证残疾人20万余人,其中重度残疾人9.8万余人,低保残疾人4万余人。截至去年底,全市7040名(截止2020年9月15日青岛市扶贫办发送数据)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下面,我重点围绕脱贫攻坚期间残疾人兜底保障的主要工作介绍一下:

  一、开展贫困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坚持以人为本、因户施策,对有无障碍改造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无障碍改造服务,重点解决贫困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有条件的解决洗澡难”等问题。2018年以来,累计为3000余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0余户,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残疾人居家生活条件,有的区市还实现了由改造型向改善型过渡。

  二、实施残疾学生教育救助和奖励。对低保家庭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根据接受教育类别给予每人每年600-5000元的救助;对接受全日制或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并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的残疾学生,分类别给予4000-20000元的一次性奖励。2018年以来,落实低保家庭残疾学生或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和奖励7000余人次。

  三、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精神残疾人服药和住院救助、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康复服务政策,进一步健全精准康复服务机制,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2018年以来,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4.75万人次,其中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5000余人次。目前,我市残疾人康复救助标准和覆盖范围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新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进一步实现了“提标扩面”。

  四、残疾人证一次办好。积极推进行动不便残疾人群体委托入户评定服务和残疾人证代办制,优化《残疾人证》办理流程,落实“一次办好”。2018年以来,新办理或换发《残疾人证》约8万个。其中胶州市2019年通过上门服务、设立受理点、影像核查等方式开展《残疾人证》换发工作,“上门换证”工作法在《山东省残疾人工作简报》《山东残联》等宣传推广。

  五、开展困难残疾人托养服务。实行“机构安养、社区托管、居家照料”多样化服务模式,对托养、托管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600-1500元;对提供居家照料服务的,每人每月补助350-520元。2018年以来,托养困难残疾人94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片”。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梁理事长,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就刚才几位发布人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是党和政府最最关心的问题,请问脱贫攻坚期间,青岛市低保对象保障水平提高了多少?谢谢。

  王海春:谢谢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社会救助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改善我市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让困难群众共享全市改革发展成果,2020年4月、10月、11月青岛市连续提高了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24%,农村低保标准提高了25%,应该说力度非常之大。

  目前我市的低保标准是这样分布和安排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区七区实行城乡统筹,低保标准每人每月821元。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821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614元。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农村供水保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请您介绍一下在畅通农村供水问题反映渠道方面,水务管理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贺如泓: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您提出的问题也是近年来我们强化农村供水保障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我们反映问题的渠道,主要还是通过电话渠道来反映问题,电话渠道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和区市水务管理部门设立了农村供水服务监督电话,这是农村供水的服务专线。二是各级水务部门24小时行政值班电话,也都可以随时反映问题,也为了能让大家广泛的知晓这些电话,我们也从各个层面加大了宣传,市级层面主要是通过《青岛日报》、各种问政、网络在线等活动来发布信息,区市去年发了140多万份明白纸和明白卡,都已经进村入户,我们现在要求村里面设立永久公示栏,包括供水情况、维护维修方式、各级监督电话都要在上面公示,这是我们电话反映的渠道。

  我们正在推进的在设立村级联络员制度,也希望通过这项制度打通和基层的联络渠道,我想也是通过这些方面,我们特别欢迎广大的群众遇到供水方面的问题,能及时通过服务监督电话反馈给我们,我们承诺第一时间调查核实、第一时间督导落实整改,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环球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围绕消费扶贫工作,市国资国企系统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呢?谢谢!

  徐冰:谢谢环球网的记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消费扶贫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项目投资是扶贫的一个供给侧的措施,消费扶贫实际上就是扶贫需求侧的一个措施,通过有效的刺激消费,来大量的购买扶贫地区农特产品,让农民种植的特色产品有销路,拿到钱有了收入,这样的扶贫措施实际上又更直接、更有效,也更有持续性。

  为了做好消费扶贫这项工作,我们发动市属国有企业首先搭建平台,搭建网络平台,把扶贫地区的农的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来销售出去,我们把青岛市原有的公交系统、城运系统包括青岛饮料集团的微信小程序整合起来搞了青岛市国资系统扶贫消费专区,来对接扶贫地区的农产品、产地以及城市的需求方,应该说我们大概统计了一下,这几个平台上线的品种一共是58个,销售收入有200多万元,这是一个办法,搭平台。

  二是搞团购,我们发动市属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不管是生产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集体优先采购扶贫地区的农特产品,比如我们从2019年以来,青岛城运控股、青啤、机场集团等累计采购了安顺陇南地区的农产品2700多万元,我们在去年城运控股专门组织了扶贫消费的年货大集,把这些扶贫地区的农特产品以年货的方式来推向岛城的居民,满足大家的需求,同时也把扶贫地区的农特产品给销售出去。

  比如地铁集团还出资1000多万,在贵州采购了高辣度的辣椒,为他们的生产也是提供了原材料。

  三是发挥渠道的力量来扩大消费扶贫的公益宣传,我们把国资系统比较好的宣传资源、渠道资源给整合起来。比如公交系统的场站、汽车站、农贸市场、海报等媒体,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地铁上的车体广告、电视广告,通过这些广告一方面宣传扶贫地区的农特产品的商品信息,扩大销售,同时也利用媒体来把扶贫方面的政策法规要求,通过这些媒体来进行扩大宣传,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来扩大消费扶贫的影响力。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财经日报》的记者,作为全市职工的“娘家人”,请问工会组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典型案例?谢谢。

  周新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您刚才问的问题非常好,工会是职工群众的“娘家人”,不仅是“娘家人”,另外还有重要的职能,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多年以来青岛市各级工会积极践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结成服务职工群众的主责主业,特别是脱贫攻坚这项战役当中,我们各级工会组织能力主动出击,围绕始终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一线战场作为工会工作的主要阵地,同时我们在参与扶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比如充分利用“齐鲁工惠·青岛行”APP开发“惠工优选”软件来推广扶贫产品,同时主动与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和农业银行、华通集团、邮政公司等单位共同推出“扶贫消费大集”,每年固定举办多次,目前已经形成常态,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出现了鲜蛋和肉鸡等禽类严重滞销的状况,尤其是在莱西、平度的养殖户受损严重,市总工会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主动出击,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六稳”、“六保”的工作要求,不等不靠,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刘圣珍同志亲自坐镇,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相关单位研究对策方案,在此基础上,市总工会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市直单位的工会以及各区市工会,仅用了6天时间,就联络了500多个基层工会来参与扶贫的消费,一共在这6天当中,我们认购了420吨鲜蛋,有效的缓解了养殖户的燃眉之急,同时给广大的职工提供了生活用品,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山东商报》的记者。残疾人脱贫攻坚相对人数多、脱贫难度大,除了刚才介绍的兜底保障政策,在激发贫困残疾人内生动力方面,有哪些主要政策?

  梁德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您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关注!

  残联主要做好残疾人兜底保障政策的同时,主要是出台了两套政策来保障残疾人就业和服务,一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青残联字〔2019〕44号),给予用人单位安置就业特别困难残疾人岗位补贴、稳岗补贴和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给予残疾人一次性创业补贴、给予残疾人个体户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二是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十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实施意见》(青残联字〔2020〕4号),优化完善我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给予辅助性就业机构岗位补贴、稳岗补贴、运行补贴,助力就业最困难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目前我市已有辅助性就业机构15家,安置智力、精神残疾人500余名。“就业一个人、解脱全家人”,残疾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不再单纯依靠政府低保政策兜底,我就回答这些。

  主持人:感谢梁理事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扶贫协作办,也可以联系今天相关的发布单位。

  我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发布会到今天全部结束了,我们会同市扶贫协作办共集中4天时间组织8场新闻发布会,共有来自10个区市12个市直部门41位发布人到会介绍情况,同时也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39个,既有令人振奋的一些创新案例,同时也有一些生动鲜活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示了我市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的辉煌成就,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继续深度挖掘,做好汇总报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能够贡献出媒体的力量,营造好很浓厚的舆论氛围。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发布会--“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发布会的第8场。发布主题是介绍青岛市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行业部门情况,由市民政局、市水务管理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市残联共同发布。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春同志;

  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贺如泓同志;

  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徐冰同志;

  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周新国同志;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梁德志同志;

  请以上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海春副局长介绍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情况,有请。

  王海春:大家好!脱贫攻坚以来,青岛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兜牢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底线,织密扎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20年,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万户、8.9万人,发放低保金7.4亿元;保障城乡特困人员1.1万户、1.2万人,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1.7亿元;临时救助困难居民10860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789万元。全市脱贫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经纳入低保特困的11230人,占比达45%,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情况:

  一、扩大范围、完善制度,夯实兜底扶贫基础

  一是扩大救助范围。完善了《青岛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办法》,把刚性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范围,低收入家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可以单独申请低保。在2020年,三次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二是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的年救助金额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对基本生活受疫情影响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困难群众,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重大生活困难,按照“一事一议”方式适度提高救助额度;建立临时救助“绿色通道”,对急难型临时救助,实行24小时内先行救助、后补手续。

  二、严格程序、规范管理,确保救助政策落实

  一是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在全市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强化农村低保兜底,落实低保渐退政策,精准落实特困政策,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统筹做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推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特困人员管理服务实施“三清”“五有”标准,提高照料护理水平。二是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连续三年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农村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三是加大督导力度。多次组织“四不两直”一线调研督导,进村入户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基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

  三、改革创新、精准施策,拓展救助服务内容

  一是实施放管服改革,提高救助效能。在全市推行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程序,低保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3个工作日减少到20个工作日;加强信息共享,实现与18个部门38项数据联网核查,提高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精准度。开展社会救助审批权委托下放试点,将社会救助审批权委托下放到镇(街)实施,提高救助效率。二是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确保救助及时。充分发挥村(居)委会、驻村包村干部、志愿者、网格员等熟悉民情的优势,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例如:2020年,黄岛区王台镇精准排查,主动发现本镇居民李某某因突发疾病无力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并了解到李某某父亲残疾并患有严重哮喘,无劳动能力,平时一家仅靠其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全家陷入经济困境。王台镇随即启动绿色救助通道,在24小时内将12000元的救助金送到李某某父亲手中,缓解了一家人的经济困难。三是创新救助服务内容,提升扶贫效果。探索创新“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为困难群众提供精神慰籍、心理抚慰、社会融入、资源连接等救助服务,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局长,下面请贺如泓副局长介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情况,有请。

  贺如泓: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下午好!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多年来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监督。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水务管理局会同区(市)水务部门,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作为水务扶贫头号工程,围绕2.5万余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面摸底,建立“一村一策”、“一户一册”工作方案,攻坚克难,加快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我市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情况。

  一、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针对我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现状,结合山丘区、海岛区及村庄分散分布实际,市、区(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造提升3937个村庄供水管网,农村受益人口达到325万人,全市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达到94.1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8%。

  2019年,我市启动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各区(市)投入11.7亿元,对1193个村庄进行管网改造及水厂联通,同时单村供水村庄净化水设施实现全覆盖。逐步形成了“城市供水管网延伸”、“乡镇规模化集中供水”、“单村集中供水+净水机”、“户内自备井、集中供水点+净水机”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农村供水保障模式,有效保障了农村供水安全。

  二、强化管理,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各区(市)健全县级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完善运行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运行经费,基本实现了农村供水工程有机构人员管理,有经费保障;各区(市)均成立自来水公司、县级农村供水公司,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逐步推进专业化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制定农村饮水水质检测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构建了供水单位日检月检、水务部门定期抽检、卫生健康部门持续监督的水质监测体系;开通市、县两级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电话,指导镇村进行饮水安全公示,发放饮水安全明白纸(卡)142万份,进一步畅通问题反映渠道;积极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价核定、水费收缴,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定价,水费收缴率稳步提升,为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提供保障。

  三、落实政策,全面保障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2019年,国家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纳入“两不愁三保障”统筹解决,我市精准施策,先后启动农村饮水安全调查摸底和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普查工作,通过区(市)自查、市级抽查、第三方调查评估、“回头看”复核等形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完善涉贫困人口村庄水质检测台帐、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台帐、问题整改台帐,市水务管理局、各区(市)水务主管部门对照台帐逐村逐户加强调度,落实整改。2020年在全市水质检测基础上,组织对3669个涉贫困户村庄开展全覆盖水质检测,对1.3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进行再确认,水质检测报告、饮水安全确认单归档管理并及时更新。市、区(市)水务主管部门检查督导2000余人次,解读国家、省有关标准要求,指导镇村对所有排查问题和群众通过各渠道反映的问题逐项进行现场核实、立查立改,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政策全面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区(市),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持续强化饮水安全动态监管,全面保障脱贫享受政策人口饮水安全;加大供水水厂联网并网和镇村管网升级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加快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通过供水工程实时在线监控,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维护维修,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快专业化管理向镇村覆盖,严格水费收缴、水质检测制度,实现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新提升。我就汇报这些。

  主持人:感谢贺局长,下面请徐冰副主任介绍市国资国企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有关情况,有请。

  徐冰:尊敬的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通过发布会向各位介绍一下青岛市国资国企系统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做的一些工作情况。

  自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青岛市国资委发动全市市属国有企业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主动担当作为,致力脱贫空间,通过产业投入、项目合作、搭建平台、公益捐助等各种方式,投产业、落项目、搭平台、捐物资、保民生、解就业,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当中。

  我们统计,从实施这个战役以来,到2020年年底,全市国资国企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当中的资金是78.8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国资国企的力量。

  下面,从两个方面介绍一下有关的工作情况:

  一、在脱贫攻坚方面

  一是实施产业投资,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升级。市属企业加大对本市经济相对落后区域投资力度,扶持经济薄弱镇产业升级,提升工业化发展、城镇化进程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截至2020年底,共有13家市属企业在平度、莱西投资了包括高端制造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绿色发展等41个项目,总投资479亿元,现在完成投资额51.36亿元。比如,城投集团投资100亿元的平度西部新城项目,覆盖开发建设面积约3900亩,着力打造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和青岛辐射带动半岛一体化发展桥头堡,助力平度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华通集团,在平度南村镇投资1.68亿元建设秸秆生物天然气项目,这个项目每年可以处理白菜尾菜4万吨、秸秆7万吨,同时还可以给当地的农民和养殖业户增收800万元,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不但解决了就业、保障了民生,而且实现了绿色环保,促进了产业发展。再比如,双星集团在平度明村镇投资4亿元建设绿色炼胶中心项目,是全球首个“共享”绿色炼胶中心,这样就把平度明村镇小散乱的橡胶企业整合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层级,也实现了平度橡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二是超额完成市内脱贫攻坚任务,全力促进经济薄弱镇摘帽。

  按照市里统一安排,青岛市属企业承担对平度和莱西有10个经济薄弱镇的帮扶任务,截至2020年底,21家市属企业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公益帮扶、项目帮扶等多种形式,投资了44个项目,累计投入近3.46亿元,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城投集团在结对帮扶莱西市河头店镇的过程中,承担了龙泉湖社区整体村庄改造和搬迁工作,在村庄整体改造搬迁的同时,又实施了高效现代化农业项目,这个项目建设新农村社区和现代化钢结构玻璃温室、智能化植物培育大棚,同时进行种苗繁育种植技术研究推广,不但实现了村庄的集体搬迁,而且解决了搬迁以后居民的就业问题,这个项目可以提供260个就业岗位,同时给周围的困难户超过300户提供就业支持,增收600万以上,还通过这些花卉、种苗繁育辐射带动周边的低收入村庄可以增收1000万元。比如华通集团在平度崔家集镇投资建设了大型秸秆沼气发电项目,总投资6420万元,可以消纳4.5万吨秸秆和18万吨牲畜的分辨,实现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农民增收多方多赢的好效果。

  三是搭建平台,积极引入央企投身到平度、莱西的发展当中。通过搭建“央企四季行”、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这些平台,我们推动央企在平度莱西签约了6个项目,总投资185亿元。通过重大项目的投资,可以大大提升平度、莱西发展的潜力和发展的动能。

  二、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的工作情况

  一是实施产业帮扶,带动协作地区的区域发展。市属企业我们主要是根据市里的安排,全市工作部署,对口帮扶贵州安顺、甘肃陇南、山东菏泽三市中,与协作地特色资源精准对接,促进了协作地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提升,截至2020年底,在三市共有6家市属企业投资了15个项目,总投资23.7亿元。华通集团在贵州安顺实施青安产业园项目的过程中,组织产业发展基金,搭建“工业地产+产业基金+招商引资”发展模式,培育支持优势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红星集团在贵州安顺实施高辣度辣椒种植及萃取深加工项目的过程中,项目从“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后续产品开发”五个环节全方位开展项目扶贫,实现了农户、企业共赢的战略目标。

  二是加大招工用工力度,解决扶贫对口地区农民就业问题。大概统计了一下,帮助这些地区就业5600多人。红星集团吸纳贵州当地就业3073人;海信集团在全国吸纳贵州、甘肃员工就业2454人;华通集团青安产业园吸纳当地就业130人。

  同时,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心耳康复·光明行动”捐助,青啤集团、海发集团等11家市属企业积极捐款,为安顺、陇南、菏泽、青岛市的先天性心病儿童、失聪耳聪、白内障老人累计捐款525万元,捐款捐物也惠及到各方,为他们治疗,解除他们疾病的困扰,惠及各方人群有400-500人,体现了国资国企担当。以上就是青岛市国资国企系统在脱贫攻坚过程当中的一些工作,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请周新国副主席介绍工会系统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情况,有请。

  周新国:尊敬的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青岛市总工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脱贫攻坚以来,青岛市总工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安排,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工会优势,坚持精准施策,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挥职能优势,实施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市总工会实施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动态管理,每年集中开展全市困难职工基本状况调查摸底,建立了困难职工家庭联系人制度,对职工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等进行及时救助。目前,我市困难职工数量逐年下降。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总工会及时组织开展“抗击疫情共度难关”关爱职工家庭活动,帮扶困难职工家庭179户,发放补贴和免费电量补助款20余万元。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共筹集款物1400余万元,走访企业1400余家,慰问一线职工4.2万人、困难职工家庭3257户,让困难职工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筹资金,上项目” ,助力乡村脱贫攻坚。2013年以来,市总工会先后拨付帮扶资金1265万元,筹集社会资金800余万元,支持对口帮扶村庄基础设施和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同时遴选5名机关干部到贫弱村挂职第一书记,帮助即墨区田横镇杨哥庄村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村集体每年增收20余万元。帮助莱西院上镇毛家埠中村打造“支部+合作社+农民”发展模式,村集体每年增收15万余元。2020年,积极助推平度莱西攻势,实施“送健康进乡村”行动,为农村5000多名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为患病儿童、家庭困难学生、困难老党员等发放慰问物资、资金价值20余万元。

  三、发挥“双创”平台作用,助力乡村脱贫攻坚。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工友创业园、工友创业联盟”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参与乡村脱贫攻坚。先后投入52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工友创业园创建,从工友创业联盟成员单位中选拔优秀创业导师,对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等扶持创业、促进就业、带动致富。2013年起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每年选树10个创业示范基地、100个创业带头人、培训困难职工1000人、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截至2020年,青岛市总工会工友创业园共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4857名,扶持创业2903人,带动就业10.1万人。

  四、“输血+造血”为扶贫协作地区注入脱贫原动力。主要与陇南市制定《深化青岛市和陇南市两地工会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与安顺市总工会签订对口帮扶的协议,实施“扶智+扶志”的“造血式”扶贫,精准施策,确保成效。2015年以来,市总工会累计向扶贫协作地区总工会捐助资金1300余万元,用于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和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联合市扶贫协作工作办开展“安货入青、陇货入青”年货大集、职工疗休养带动消费等活动,全市各级工会累计购买安顺、陇南农副产品价值2000余万元,带动两地职工群众利用当地资源实现脱贫致富。2020年,市总工会拨付资金400万,支持安顺、陇南、菏泽、日喀则等对口帮扶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协作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进一步发挥工会优势,围绕我市和助力协作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做好精准帮扶、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周主席。接下来,请梁德志副理事长介绍贫困残疾人兜底保障情况,有请。

  梁德志:尊敬的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贫困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脱贫攻坚以来,青岛市残联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工作安排,把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全力聚焦和推进残疾人兜底保障扶贫工作,以政策落实助力残疾人稳定脱贫,确保贫困残疾人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目前,青岛市有残疾人42万余人,持证残疾人20万余人,其中重度残疾人9.8万余人,低保残疾人4万余人。截至去年底,全市7040名(截止2020年9月15日青岛市扶贫办发送数据)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下面,我重点围绕脱贫攻坚期间残疾人兜底保障的主要工作介绍一下:

  一、开展贫困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坚持以人为本、因户施策,对有无障碍改造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无障碍改造服务,重点解决贫困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有条件的解决洗澡难”等问题。2018年以来,累计为3000余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0余户,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残疾人居家生活条件,有的区市还实现了由改造型向改善型过渡。

  二、实施残疾学生教育救助和奖励。对低保家庭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根据接受教育类别给予每人每年600-5000元的救助;对接受全日制或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并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的残疾学生,分类别给予4000-20000元的一次性奖励。2018年以来,落实低保家庭残疾学生或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和奖励7000余人次。

  三、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精神残疾人服药和住院救助、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康复服务政策,进一步健全精准康复服务机制,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2018年以来,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4.75万人次,其中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5000余人次。目前,我市残疾人康复救助标准和覆盖范围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新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进一步实现了“提标扩面”。

  四、残疾人证一次办好。积极推进行动不便残疾人群体委托入户评定服务和残疾人证代办制,优化《残疾人证》办理流程,落实“一次办好”。2018年以来,新办理或换发《残疾人证》约8万个。其中胶州市2019年通过上门服务、设立受理点、影像核查等方式开展《残疾人证》换发工作,“上门换证”工作法在《山东省残疾人工作简报》《山东残联》等宣传推广。

  五、开展困难残疾人托养服务。实行“机构安养、社区托管、居家照料”多样化服务模式,对托养、托管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600-1500元;对提供居家照料服务的,每人每月补助350-520元。2018年以来,托养困难残疾人94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片”。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梁理事长,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就刚才几位发布人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是党和政府最最关心的问题,请问脱贫攻坚期间,青岛市低保对象保障水平提高了多少?谢谢。

  王海春:谢谢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社会救助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改善我市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让困难群众共享全市改革发展成果,2020年4月、10月、11月青岛市连续提高了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24%,农村低保标准提高了25%,应该说力度非常之大。

  目前我市的低保标准是这样分布和安排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区七区实行城乡统筹,低保标准每人每月821元。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821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614元。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农村供水保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请您介绍一下在畅通农村供水问题反映渠道方面,水务管理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贺如泓: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您提出的问题也是近年来我们强化农村供水保障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我们反映问题的渠道,主要还是通过电话渠道来反映问题,电话渠道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和区市水务管理部门设立了农村供水服务监督电话,这是农村供水的服务专线。二是各级水务部门24小时行政值班电话,也都可以随时反映问题,也为了能让大家广泛的知晓这些电话,我们也从各个层面加大了宣传,市级层面主要是通过《青岛日报》、各种问政、网络在线等活动来发布信息,区市去年发了140多万份明白纸和明白卡,都已经进村入户,我们现在要求村里面设立永久公示栏,包括供水情况、维护维修方式、各级监督电话都要在上面公示,这是我们电话反映的渠道。

  我们正在推进的在设立村级联络员制度,也希望通过这项制度打通和基层的联络渠道,我想也是通过这些方面,我们特别欢迎广大的群众遇到供水方面的问题,能及时通过服务监督电话反馈给我们,我们承诺第一时间调查核实、第一时间督导落实整改,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环球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围绕消费扶贫工作,市国资国企系统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呢?谢谢!

  徐冰:谢谢环球网的记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消费扶贫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项目投资是扶贫的一个供给侧的措施,消费扶贫实际上就是扶贫需求侧的一个措施,通过有效的刺激消费,来大量的购买扶贫地区农特产品,让农民种植的特色产品有销路,拿到钱有了收入,这样的扶贫措施实际上又更直接、更有效,也更有持续性。

  为了做好消费扶贫这项工作,我们发动市属国有企业首先搭建平台,搭建网络平台,把扶贫地区的农的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来销售出去,我们把青岛市原有的公交系统、城运系统包括青岛饮料集团的微信小程序整合起来搞了青岛市国资系统扶贫消费专区,来对接扶贫地区的农产品、产地以及城市的需求方,应该说我们大概统计了一下,这几个平台上线的品种一共是58个,销售收入有200多万元,这是一个办法,搭平台。

  二是搞团购,我们发动市属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不管是生产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集体优先采购扶贫地区的农特产品,比如我们从2019年以来,青岛城运控股、青啤、机场集团等累计采购了安顺陇南地区的农产品2700多万元,我们在去年城运控股专门组织了扶贫消费的年货大集,把这些扶贫地区的农特产品以年货的方式来推向岛城的居民,满足大家的需求,同时也把扶贫地区的农特产品给销售出去。

  比如地铁集团还出资1000多万,在贵州采购了高辣度的辣椒,为他们的生产也是提供了原材料。

  三是发挥渠道的力量来扩大消费扶贫的公益宣传,我们把国资系统比较好的宣传资源、渠道资源给整合起来。比如公交系统的场站、汽车站、农贸市场、海报等媒体,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地铁上的车体广告、电视广告,通过这些广告一方面宣传扶贫地区的农特产品的商品信息,扩大销售,同时也利用媒体来把扶贫方面的政策法规要求,通过这些媒体来进行扩大宣传,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来扩大消费扶贫的影响力。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财经日报》的记者,作为全市职工的“娘家人”,请问工会组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典型案例?谢谢。

  周新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您刚才问的问题非常好,工会是职工群众的“娘家人”,不仅是“娘家人”,另外还有重要的职能,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多年以来青岛市各级工会积极践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结成服务职工群众的主责主业,特别是脱贫攻坚这项战役当中,我们各级工会组织能力主动出击,围绕始终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一线战场作为工会工作的主要阵地,同时我们在参与扶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比如充分利用“齐鲁工惠·青岛行”APP开发“惠工优选”软件来推广扶贫产品,同时主动与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和农业银行、华通集团、邮政公司等单位共同推出“扶贫消费大集”,每年固定举办多次,目前已经形成常态,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出现了鲜蛋和肉鸡等禽类严重滞销的状况,尤其是在莱西、平度的养殖户受损严重,市总工会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主动出击,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六稳”、“六保”的工作要求,不等不靠,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刘圣珍同志亲自坐镇,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相关单位研究对策方案,在此基础上,市总工会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市直单位的工会以及各区市工会,仅用了6天时间,就联络了500多个基层工会来参与扶贫的消费,一共在这6天当中,我们认购了420吨鲜蛋,有效的缓解了养殖户的燃眉之急,同时给广大的职工提供了生活用品,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山东商报》的记者。残疾人脱贫攻坚相对人数多、脱贫难度大,除了刚才介绍的兜底保障政策,在激发贫困残疾人内生动力方面,有哪些主要政策?

  梁德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您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关注!

  残联主要做好残疾人兜底保障政策的同时,主要是出台了两套政策来保障残疾人就业和服务,一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青残联字〔2019〕44号),给予用人单位安置就业特别困难残疾人岗位补贴、稳岗补贴和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给予残疾人一次性创业补贴、给予残疾人个体户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二是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十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实施意见》(青残联字〔2020〕4号),优化完善我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给予辅助性就业机构岗位补贴、稳岗补贴、运行补贴,助力就业最困难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目前我市已有辅助性就业机构15家,安置智力、精神残疾人500余名。“就业一个人、解脱全家人”,残疾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不再单纯依靠政府低保政策兜底,我就回答这些。

  主持人:感谢梁理事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扶贫协作办,也可以联系今天相关的发布单位。

  我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发布会到今天全部结束了,我们会同市扶贫协作办共集中4天时间组织8场新闻发布会,共有来自10个区市12个市直部门41位发布人到会介绍情况,同时也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39个,既有令人振奋的一些创新案例,同时也有一些生动鲜活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示了我市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的辉煌成就,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继续深度挖掘,做好汇总报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能够贡献出媒体的力量,营造好很浓厚的舆论氛围。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