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和举措》新闻发布会

浏览:184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6场。发布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和举措。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

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质量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具体任务。为向大家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希泮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处长 刘赞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水处处长 金柏峰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处长 马晓红同志;

请以上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局长介绍情况,有请。

王希泮: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尊敬的主持人:

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我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市生态环境局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参与、指导。

大家知道,“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五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建议》的第十部分,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的建议提出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十四五”目标、远景目标和重点任务,这都为我们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保障,下面我想结合青岛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未来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于2019年8月印发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前期我们组织开展了12个重点领域的专项课题研究,开展了走访调研和公众意见征求。重点加强了对上的沟通衔接,与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等对口部门和规划编制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对接,及时了解国家、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要求和重点方向,对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和落实。同时,广泛征求了国家、省市生态环保领域有关专家意见建议,请专家为规划把脉问诊、献言献策。目前,规划文本已经形成,国家、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均在编制过程当中,后续我们将会及时将上级最新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精神落实到我市的规划中来,今天上午省生态环境厅专门召开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视频会议,青岛市作为全省三个发言城市之一进行了工作经验的介绍,相关的工作得到了省厅的认可和肯定。

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今后五年,我市将迎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打造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压力和内部转型需求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又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国家层面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十四五”时期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完全平息的形势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统筹发展和保护的难度增加,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我市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要求,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调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全市经济社会将进入新阶段,发展质量、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呈现系统性、结构性变革,工业化城镇化进入提升期,城市建设持续加速。随着“四减四增”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不断向好态势。但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还是还旧账的过程,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离建设美丽青岛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上看,全市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面临较高环境风险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具体来看,城市化加快推进和工业规模快速扩张,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排放并重;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继续增加;污染来源复杂多样,环境新老问题交织,环境基础设施不足,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方面的结构深入调整仍存在诸多困难,形成环境资源超载、污染防治压力持续的状况,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难度和边际成本越来越高。

面对“十四五”更加艰巨、繁重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更加注重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体要求

在指导思想方面。要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捍卫蓝天、碧水、净土,围绕全面构建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全面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显著提升城市品质,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绿色生态支撑。

在基本原则方面。一是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协同治理,改善质量。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强化区域协同、部门协同、要素协同、污染物协同。三是以人为本,生态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是改革创新,共治共享。加快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补齐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短板,形成全社会合作共治的良好格局。

在总体目标方面。到2025年,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劣Ⅴ类水体,美丽海湾初步展现,山水林田海岛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恢复。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取得有效进展。到2035年,城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成为常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四、“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我们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内生动力。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和园区升级改造。二是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严格控制燃煤总量,完成燃煤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散煤清洁化治理,持续推进清洁采暖;提升天然气供给能力,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向;加快“煤改电”输变电工程建设,提高外送电比例。三是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以打造高效互联的绿色交通体系为目标,持续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货物运输绿色转型。四是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加快推进农膜回收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农业“新六产”绿色化。五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深化低碳城市试点,争做碳中和先锋城市,探索实施海洋碳汇交易机制,在西海岸新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

(二)坚持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一是强化工业源污染管控。推进工业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强化工业无组织排放管控,开展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二是推进扬尘精细化管控。提高建城区次干道、支路的机械化保洁率,持续建立施工工地扬尘管控动态清单,开展物料堆场扬尘集中专项整治,完成矿山绿化恢复和综合整治,推进裸地绿化治理。三是持续推进移动源污染管控。开展车油路联合管控,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四是开展生活消费领域污染治理。在汽修、餐饮服务等行业推广使用先进环保技术,推广集中管理模式。五是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等废气排放源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研究,加强对VOCs和NOx排放情况的溯源和分析,提升空气质量模拟与预警预报能力。六是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强化胶东经济圈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会商,探索在重污染应对、执法督察、环评会商等方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进一步完善大气环境监管正面清单、疫情防控正面清单。

(三)坚持“三水统筹”,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全面强化水污染防治。开展全市入河湖排污口溯源整治,加快推进全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全面推进消除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推进工业水污染防治,提升农村区域生产生活水污染防治水平。二是持续强化生态用水保障。加快建设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提高大沽河等重点河流水量。三是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加强河湖缓冲带生态建设,加大河湖源头水源涵养区保护,恢复和增加河湖水系的生态功能。四是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巩固城市、城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治理成效,提高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强化水源地风险防控,全面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

(四)坚持陆海共治,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一是强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实施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加强围填海管理,优化沿海地区人居和发展环境;建立入海排污口整治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入海排污口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科学完备的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二是强化海洋污染防治。加强船舶与港口污染控制,全面清理整治海水养殖污染,推进沿岸及海上垃圾污染防治,强化海洋环境风险防控。三是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实施岸线保护工程,实施“美丽海岸”养护行动,严格执行用海限批政策,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桃源河、墨水河、白沙河、大沽河等重点入海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四是严格海洋环境监管。建设湾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数字化监测监控体系。加强滨海旅游活动排放污染物监管能力,提高海滨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等公众亲海区域环境质量。

 (五)坚持源头防控,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一是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二是全面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对各类农用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并优化调整管控措施。三是完善土壤污染防控监管体系。提升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执法和监管能力,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健全建设用地部门间联动监管机制。四是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持续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加大对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健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制度,支持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和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

(六)坚持保护修复,维护山水林田海岛湾生态安全。一是构建生态保护格局。坚持陆海一体、统筹协调,推动形成“一湾两翼、三山一原、一轴多廊”的生态保护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健全“三线一单”管控体系。深入开展区域、流域、海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规划环评的空间布局和源头引导作用。二是深入推进全域绿化行动。实施森林提质增效工程、生态修复造林工程,打造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乡村,加强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是开展多层次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推进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有关区市生态创建提档升级,推动各类建设主体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七)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五年行动,加大集中处理、设施治理力度,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效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维护,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规模化建设、专业化运营。二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行“两次四分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再生循环体系建设。三是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通过典型区域开展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维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治理和运行管护。四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大生物有机肥、高效缓(控)释肥推广力度,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综合利用工作。五是强化畜禽污染综合防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六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污染源预警预报体系和网格监控体系,推动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

 (八)坚持风险防控,筑牢环境安全底线。一是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环境风险综合管控。推进黄岛石化区、董家口化工园区、新河化工园区环境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库建设。二是强化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加快建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三是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格落实重金属总量控制制度,实施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替代,推动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四是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控。提高核与辐射安全水平,确保全市放射源均处于安全受控状态,辐射环境状况保持良好。

(九)坚持多元共治,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一是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加强党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发挥各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作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二是夯实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加快构建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加强企业自行监测数据监督管理和应用,探索建立企业自行监测数据与执法监管衔接机制。三是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壮大全市环保产业集群。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践。四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强化环保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完善监督举报反馈机制,促进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规范健康发展。积极发挥行业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公民环保素养,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五是完善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信息公开;落实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推动重点排污单位依法依规做好环境信息公开。

(十)坚持智慧环保,系统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一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能力。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创新执法方式,推进差异化、分类执法,建立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机制。加大非现场检查方式应用,提升执法检查取证能力。探索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卫星遥感等监管先进技术手段应用,实现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监控。二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继续完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加强特征污染物监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省、市控重点河流断面监测由人工监测全覆盖向自动监测全覆盖转变,力争市控以上符合条件的地表水断面全部建设自动站。不断优化入海河流、入海排污口监测点位,推动建立陆海统筹的监测体系。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运营模式,不断提高污染源在线监测的运行率和准确率。三是加强环境科技支撑。鼓励先进环保技术交流合作,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小流域生态修复、土壤污染修复、清洁煤燃烧、物联网监控等方面促进先进技术转化应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组织攻克一批环保产业关键技术。

我们相信,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人心,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推进,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合力的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将以百倍的热情和努力,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我市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良好地环境支撑!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局长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王局长好,我是青岛经济广播的记者,刚才您在介绍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指出水生态环境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请问近期我市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金柏峰:谢谢媒体朋友对全市水生态环境的关心。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期尤其是近一两年,将以国省控重点水体水质达标提升为重点,多措并举,进一步增强全市水生态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源头上、制度上保障水生态环境的“长治久清”。

一是细化方案抓落实。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紧扣青岛实际,守好国省控重点水体水质达标的底线,努力实现水质的进一步提升。制订印发《青岛市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保障提升攻坚方案》,并抓好方案的全过程落实,目前《攻坚方案》已经青岛市政府第1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

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与提质增效。将分步骤扩容提标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厂、强化雨污分流系统排查整治、增建河流中水回补系统、大力推行“厂网河一体化”管护、加强农业面源入河的污染控制,强化排水执法监管等16项综合性的措施,不断增强全市水污染防治基础。

三是坚持一河一策。对全市“十四五”国省控考核断面所在9个水体20个断面制定实施一河一策,一个断面一策,明确具体的水质控制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对排查出的影响断面水环境的疑似排污口(共427个),分流域、分行业、分辖区列出清单,进行源头整治。

四是加大投入,推进实施一批重点治污工程。切实发挥工程措施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将推进实施41个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通过污染减排与生态修复两手发力,促进全市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提升,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十三五”期间,我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稳中向好,2020年达到98.8%,请问“十四五”时期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谢谢!

马晓红:谢谢您的提问,感谢媒体朋友对我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十四五”时期,我们为了稳固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对路源污染的防控和海洋污染的治理,加大强化海洋执法力度,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增强公众亲海体验,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联动。深入落实“湾长制”平台为抓手,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和各级湾长制办公室,及时发现和解决海洋环境中的突出问题。深入打好海洋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海陆污染防治一体化。

二是要推进建设美丽海湾,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分期分批推进建设美丽海湾,打造美丽海湾,推进一个公众对我市亲海空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要健全完善海洋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强化海洋环境的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我们要重点整治乱排乱放、乱捕乱养、乱倒乱采、乱行乱游、乱填乱建等行为,对这些违法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

四是要完善入海排污口的整治,前期我市对入海排污口进行了排查、监测以及初步溯源,我们将按照一口一策的要求来制定入海排污口的整治方案,完成入海排污口的整治,完成分类、命名、编码、树立标志牌,我们对利用2-3年的时间来完成全市入海排污口的整治任务。

五是要强化媒体社会的监督,我们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公众场所以及每年的地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活动,专题推广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知识,提升社会市民的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我们要实行海洋环境污染举报有奖制度,并且加大对海洋严重污染行为的曝光力度,让我们共同来关乎好我们的蓝色家园、美丽海洋。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我们知道碳达峰、碳中和是最近的一个热点,我的问题是“十四五”期间在推进我市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有什么打算和举措?谢谢!

刘赞: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的确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最近关注的重点,因为我们知道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提出和重申了3060目标,所谓的3060目标就是国家要在2030年前实现全国的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青岛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其实开展了很多相关的工作,主要有几点:

我们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已经提出来我们力争要在202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经过“十三五”时期,2020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我们从最近几年的碳排放的数据来看,碳排放强度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明显的下降,已经提前一年完成国家给我们下达的“十三五”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任务。如何保证“十四五”期间碳排放稳定不增,“十四五”确实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因为我们知道碳达峰会有一个平台期,因为过去的2020年因为有疫情的原因,也不能代表我们正常的一个生产和生活的状态,2021年,“十四五”期间我们肯定会面临一个经济的复苏期,在经济复苏期肯定要面临发展的问题,如何在我们要保证经济发展,又要同时实现碳排放稳定不增,我们主要“十四五”期间会有几项具体的措施,一是我们会编制和实施“十四五”期间的碳排达峰的行动方案,我们会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等等措施来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二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协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攻治的工作,比如我们会开展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工作,我们会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实现我们协同控制的一个目标。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点上的工作,比如我们现在在争取的是把青岛的西海岸新区想列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气候投融资试点,这个是生态环境部最近提的一个试点要求,我们相关的试点申请已经上报到生态环境部,他们会在今年上半年针对我们报的试点申请来进行评估,我们争取上半年取得生态环境部的批复,同时我们也着手编制了西海岸新区的试点工作方案,围绕试点工作方案我们会再开展相应的具体工作。四是我们还要夯实数据基础,我们知道之前可能在全市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我们有一些数据基础,但是对于区市来说,这个数据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围绕这个目标,在国家和省给我们下达目标的同时,我们要把目标进一步的分解落实到区市,压实工作责任,在这个要求下我们要夯实数据基础对各区市碳排放的数据进行充分的调研研究。另外最后一点,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碳排放达峰的目标之后,国家后面还有碳中和的目标,国家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肯定要在这个之前,我们究竟在什么样的时间能够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想开展一些前期的研究,比如像开展海洋探绘的研究,探索碳中和的路径,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处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需要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的记者朋友,请联系市生态环境局,联系电话:82879563。

今天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和蓝睛视听频道获取发布会直播的视频回放。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明天我们将继续举办展望“十四五”系列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参会报道,我们明天见!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6场。发布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和举措。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

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质量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具体任务。为向大家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希泮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处长 刘赞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水处处长 金柏峰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处长 马晓红同志;

请以上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局长介绍情况,有请。

王希泮: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尊敬的主持人:

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我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市生态环境局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参与、指导。

大家知道,“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五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建议》的第十部分,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的建议提出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十四五”目标、远景目标和重点任务,这都为我们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保障,下面我想结合青岛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未来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于2019年8月印发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前期我们组织开展了12个重点领域的专项课题研究,开展了走访调研和公众意见征求。重点加强了对上的沟通衔接,与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等对口部门和规划编制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对接,及时了解国家、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要求和重点方向,对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和落实。同时,广泛征求了国家、省市生态环保领域有关专家意见建议,请专家为规划把脉问诊、献言献策。目前,规划文本已经形成,国家、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均在编制过程当中,后续我们将会及时将上级最新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精神落实到我市的规划中来,今天上午省生态环境厅专门召开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视频会议,青岛市作为全省三个发言城市之一进行了工作经验的介绍,相关的工作得到了省厅的认可和肯定。

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今后五年,我市将迎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打造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压力和内部转型需求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又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国家层面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十四五”时期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完全平息的形势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统筹发展和保护的难度增加,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我市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要求,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调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全市经济社会将进入新阶段,发展质量、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呈现系统性、结构性变革,工业化城镇化进入提升期,城市建设持续加速。随着“四减四增”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不断向好态势。但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还是还旧账的过程,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离建设美丽青岛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上看,全市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面临较高环境风险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具体来看,城市化加快推进和工业规模快速扩张,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排放并重;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继续增加;污染来源复杂多样,环境新老问题交织,环境基础设施不足,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方面的结构深入调整仍存在诸多困难,形成环境资源超载、污染防治压力持续的状况,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难度和边际成本越来越高。

面对“十四五”更加艰巨、繁重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更加注重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体要求

在指导思想方面。要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捍卫蓝天、碧水、净土,围绕全面构建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全面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显著提升城市品质,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绿色生态支撑。

在基本原则方面。一是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协同治理,改善质量。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强化区域协同、部门协同、要素协同、污染物协同。三是以人为本,生态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是改革创新,共治共享。加快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补齐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短板,形成全社会合作共治的良好格局。

在总体目标方面。到2025年,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劣Ⅴ类水体,美丽海湾初步展现,山水林田海岛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恢复。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取得有效进展。到2035年,城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成为常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四、“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我们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内生动力。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和园区升级改造。二是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严格控制燃煤总量,完成燃煤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散煤清洁化治理,持续推进清洁采暖;提升天然气供给能力,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向;加快“煤改电”输变电工程建设,提高外送电比例。三是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以打造高效互联的绿色交通体系为目标,持续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货物运输绿色转型。四是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加快推进农膜回收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农业“新六产”绿色化。五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深化低碳城市试点,争做碳中和先锋城市,探索实施海洋碳汇交易机制,在西海岸新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

(二)坚持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一是强化工业源污染管控。推进工业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强化工业无组织排放管控,开展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二是推进扬尘精细化管控。提高建城区次干道、支路的机械化保洁率,持续建立施工工地扬尘管控动态清单,开展物料堆场扬尘集中专项整治,完成矿山绿化恢复和综合整治,推进裸地绿化治理。三是持续推进移动源污染管控。开展车油路联合管控,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四是开展生活消费领域污染治理。在汽修、餐饮服务等行业推广使用先进环保技术,推广集中管理模式。五是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等废气排放源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研究,加强对VOCs和NOx排放情况的溯源和分析,提升空气质量模拟与预警预报能力。六是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强化胶东经济圈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会商,探索在重污染应对、执法督察、环评会商等方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进一步完善大气环境监管正面清单、疫情防控正面清单。

(三)坚持“三水统筹”,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全面强化水污染防治。开展全市入河湖排污口溯源整治,加快推进全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全面推进消除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推进工业水污染防治,提升农村区域生产生活水污染防治水平。二是持续强化生态用水保障。加快建设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提高大沽河等重点河流水量。三是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加强河湖缓冲带生态建设,加大河湖源头水源涵养区保护,恢复和增加河湖水系的生态功能。四是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巩固城市、城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治理成效,提高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强化水源地风险防控,全面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

(四)坚持陆海共治,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一是强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实施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加强围填海管理,优化沿海地区人居和发展环境;建立入海排污口整治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入海排污口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科学完备的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二是强化海洋污染防治。加强船舶与港口污染控制,全面清理整治海水养殖污染,推进沿岸及海上垃圾污染防治,强化海洋环境风险防控。三是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实施岸线保护工程,实施“美丽海岸”养护行动,严格执行用海限批政策,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桃源河、墨水河、白沙河、大沽河等重点入海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四是严格海洋环境监管。建设湾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数字化监测监控体系。加强滨海旅游活动排放污染物监管能力,提高海滨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等公众亲海区域环境质量。

 (五)坚持源头防控,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一是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二是全面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对各类农用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并优化调整管控措施。三是完善土壤污染防控监管体系。提升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执法和监管能力,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健全建设用地部门间联动监管机制。四是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持续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加大对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健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制度,支持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和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

(六)坚持保护修复,维护山水林田海岛湾生态安全。一是构建生态保护格局。坚持陆海一体、统筹协调,推动形成“一湾两翼、三山一原、一轴多廊”的生态保护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健全“三线一单”管控体系。深入开展区域、流域、海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规划环评的空间布局和源头引导作用。二是深入推进全域绿化行动。实施森林提质增效工程、生态修复造林工程,打造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乡村,加强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是开展多层次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推进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有关区市生态创建提档升级,推动各类建设主体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七)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五年行动,加大集中处理、设施治理力度,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效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维护,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规模化建设、专业化运营。二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行“两次四分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再生循环体系建设。三是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通过典型区域开展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维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治理和运行管护。四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大生物有机肥、高效缓(控)释肥推广力度,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综合利用工作。五是强化畜禽污染综合防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六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污染源预警预报体系和网格监控体系,推动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

 (八)坚持风险防控,筑牢环境安全底线。一是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环境风险综合管控。推进黄岛石化区、董家口化工园区、新河化工园区环境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库建设。二是强化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加快建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三是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格落实重金属总量控制制度,实施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替代,推动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四是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控。提高核与辐射安全水平,确保全市放射源均处于安全受控状态,辐射环境状况保持良好。

(九)坚持多元共治,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一是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加强党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发挥各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作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二是夯实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加快构建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加强企业自行监测数据监督管理和应用,探索建立企业自行监测数据与执法监管衔接机制。三是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壮大全市环保产业集群。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践。四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强化环保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完善监督举报反馈机制,促进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规范健康发展。积极发挥行业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公民环保素养,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五是完善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信息公开;落实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推动重点排污单位依法依规做好环境信息公开。

(十)坚持智慧环保,系统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一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能力。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创新执法方式,推进差异化、分类执法,建立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机制。加大非现场检查方式应用,提升执法检查取证能力。探索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卫星遥感等监管先进技术手段应用,实现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监控。二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继续完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加强特征污染物监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省、市控重点河流断面监测由人工监测全覆盖向自动监测全覆盖转变,力争市控以上符合条件的地表水断面全部建设自动站。不断优化入海河流、入海排污口监测点位,推动建立陆海统筹的监测体系。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运营模式,不断提高污染源在线监测的运行率和准确率。三是加强环境科技支撑。鼓励先进环保技术交流合作,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小流域生态修复、土壤污染修复、清洁煤燃烧、物联网监控等方面促进先进技术转化应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组织攻克一批环保产业关键技术。

我们相信,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人心,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推进,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合力的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将以百倍的热情和努力,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我市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良好地环境支撑!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局长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王局长好,我是青岛经济广播的记者,刚才您在介绍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指出水生态环境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请问近期我市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金柏峰:谢谢媒体朋友对全市水生态环境的关心。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期尤其是近一两年,将以国省控重点水体水质达标提升为重点,多措并举,进一步增强全市水生态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源头上、制度上保障水生态环境的“长治久清”。

一是细化方案抓落实。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紧扣青岛实际,守好国省控重点水体水质达标的底线,努力实现水质的进一步提升。制订印发《青岛市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保障提升攻坚方案》,并抓好方案的全过程落实,目前《攻坚方案》已经青岛市政府第1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

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与提质增效。将分步骤扩容提标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厂、强化雨污分流系统排查整治、增建河流中水回补系统、大力推行“厂网河一体化”管护、加强农业面源入河的污染控制,强化排水执法监管等16项综合性的措施,不断增强全市水污染防治基础。

三是坚持一河一策。对全市“十四五”国省控考核断面所在9个水体20个断面制定实施一河一策,一个断面一策,明确具体的水质控制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对排查出的影响断面水环境的疑似排污口(共427个),分流域、分行业、分辖区列出清单,进行源头整治。

四是加大投入,推进实施一批重点治污工程。切实发挥工程措施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将推进实施41个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通过污染减排与生态修复两手发力,促进全市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提升,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十三五”期间,我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稳中向好,2020年达到98.8%,请问“十四五”时期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谢谢!

马晓红:谢谢您的提问,感谢媒体朋友对我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十四五”时期,我们为了稳固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对路源污染的防控和海洋污染的治理,加大强化海洋执法力度,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增强公众亲海体验,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联动。深入落实“湾长制”平台为抓手,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和各级湾长制办公室,及时发现和解决海洋环境中的突出问题。深入打好海洋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海陆污染防治一体化。

二是要推进建设美丽海湾,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分期分批推进建设美丽海湾,打造美丽海湾,推进一个公众对我市亲海空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要健全完善海洋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强化海洋环境的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我们要重点整治乱排乱放、乱捕乱养、乱倒乱采、乱行乱游、乱填乱建等行为,对这些违法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

四是要完善入海排污口的整治,前期我市对入海排污口进行了排查、监测以及初步溯源,我们将按照一口一策的要求来制定入海排污口的整治方案,完成入海排污口的整治,完成分类、命名、编码、树立标志牌,我们对利用2-3年的时间来完成全市入海排污口的整治任务。

五是要强化媒体社会的监督,我们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公众场所以及每年的地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活动,专题推广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知识,提升社会市民的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我们要实行海洋环境污染举报有奖制度,并且加大对海洋严重污染行为的曝光力度,让我们共同来关乎好我们的蓝色家园、美丽海洋。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我们知道碳达峰、碳中和是最近的一个热点,我的问题是“十四五”期间在推进我市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有什么打算和举措?谢谢!

刘赞: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的确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最近关注的重点,因为我们知道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提出和重申了3060目标,所谓的3060目标就是国家要在2030年前实现全国的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青岛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其实开展了很多相关的工作,主要有几点:

我们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已经提出来我们力争要在202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经过“十三五”时期,2020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我们从最近几年的碳排放的数据来看,碳排放强度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明显的下降,已经提前一年完成国家给我们下达的“十三五”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任务。如何保证“十四五”期间碳排放稳定不增,“十四五”确实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因为我们知道碳达峰会有一个平台期,因为过去的2020年因为有疫情的原因,也不能代表我们正常的一个生产和生活的状态,2021年,“十四五”期间我们肯定会面临一个经济的复苏期,在经济复苏期肯定要面临发展的问题,如何在我们要保证经济发展,又要同时实现碳排放稳定不增,我们主要“十四五”期间会有几项具体的措施,一是我们会编制和实施“十四五”期间的碳排达峰的行动方案,我们会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等等措施来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二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协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攻治的工作,比如我们会开展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工作,我们会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实现我们协同控制的一个目标。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点上的工作,比如我们现在在争取的是把青岛的西海岸新区想列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气候投融资试点,这个是生态环境部最近提的一个试点要求,我们相关的试点申请已经上报到生态环境部,他们会在今年上半年针对我们报的试点申请来进行评估,我们争取上半年取得生态环境部的批复,同时我们也着手编制了西海岸新区的试点工作方案,围绕试点工作方案我们会再开展相应的具体工作。四是我们还要夯实数据基础,我们知道之前可能在全市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我们有一些数据基础,但是对于区市来说,这个数据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围绕这个目标,在国家和省给我们下达目标的同时,我们要把目标进一步的分解落实到区市,压实工作责任,在这个要求下我们要夯实数据基础对各区市碳排放的数据进行充分的调研研究。另外最后一点,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碳排放达峰的目标之后,国家后面还有碳中和的目标,国家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肯定要在这个之前,我们究竟在什么样的时间能够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想开展一些前期的研究,比如像开展海洋探绘的研究,探索碳中和的路径,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处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需要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的记者朋友,请联系市生态环境局,联系电话:82879563。

今天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和蓝睛视听频道获取发布会直播的视频回放。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明天我们将继续举办展望“十四五”系列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参会报道,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