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新闻发布会

浏览:59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一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为了解读 “十四五”时期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晰我市发展新思路、展示发展新前景,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自3月1日起,将连续举办我市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第一场,发布主题是介绍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由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动能办专职副主任 张旭东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副局级领导干部 陈俊魁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处长 贺学勇同志;
    请以上三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答记者问。
    首先,请张旭东副主任介绍情况,有请。
 
    张旭东:各位媒体朋友们:
    今天下午我向大家发布青岛市“十四五”规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我们的规划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搞了一年半多的时间。
    首先感谢大家对我市“十四五”规划的关注,感谢多年来对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是指导青岛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行动纲领,已经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即将正式印发实施。下面,我就《纲要》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向大家作简要汇报,我汇报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锚定“146”发展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前列
    《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为根本遵循,以“搞活一座城”为统领,从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出发,描绘未来青岛发展宏伟蓝图,提出“146”发展目标。
    实现1个愿景。展望2035年,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增强4个功能。突出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着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主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融合发展新机制,着力增强三生融合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十四五”提出4个功能和城市的4个功能性定位,分别系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
    坚持6个率先走在前列。到2025年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创新改革、社会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幸福美好家园、城市治理效能等6个方面率先走在前列,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提升在国家发展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增强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力、影响力。《纲要》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方面,设置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R&D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等22个主要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5个、约束性指标7个。
    二、突出五大重点任务,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围绕实现“146”发展目标,《纲要》突出五大重点任务,力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上蹚出新路,在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提升,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突出高水平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度融入强大国内市场,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扩大精准有效投资,共促沿黄陆海协作,叫响青岛制造、青岛服务、青岛旅游、青岛购物、青岛农品品牌,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统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建设多式联运组织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双向投资枢纽城市,创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成为全国面向全球买货的重要上岸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高水平建设上合示范区、自贸区青岛片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现代海洋产业发展高地、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示范区,2025年海洋经济比重超过32%。
    突出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进位争先。发力创业城市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青岛菁英”人才工程,实现40万大学生在青就业创业,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布局超级计算中心等大科学装置群,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突出数字牵引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枢纽经济、目的地经济、流量经济,做强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高端化工等5个优势产业集群,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航空航天等7个新兴产业,布局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极地深海等未来产业,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全市生产总值到2025年,年均增长7%左右,这是比较高的争先进位的目标,制造业的比重要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制造业要稳中有升,要保制造业;“四新”经济比重达到40%。
    突出高效能治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唱响济青“双城记”,发挥青岛中心城市引领作用,率先加快青潍日同城化,建设现代化青岛都市圈,推动与胶东四市强核聚群、抱团发展,共建国际朋友圈、高效交通圈、绿色生态圈、互补产业圈和幸福生活圈,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优化市域城镇发展总体布局,打造现代化国际湾区。构筑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四网五向”铁路交通网,完善“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推进轨道交通三期、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中石化山东液化天然气(三期)、官路水库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2025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352公里、水源供水能力达到18.8亿立方米。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持续较快增长,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
    突出高品质生活,建设美丽时尚幸福青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住房保障体系,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7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新增公共住房26万套。系统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森林覆盖率达到15%。同时要焕新“重工崇商、尊贤尚功、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齐文化和海洋文化精神,提升老城区文化中心功能,加强新城区文化设施建设,建设高端时尚地标、时尚特色街区,发展影视演艺、网络视听、时尚体育等特色产业,举办国际时装周等时尚活动,打造“电影之都”“音乐之岛”“帆船之都”。
    突出市场化改革,打造高效法治安全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垄断行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创建国家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对四新经济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韧性城市、安全城市,加强粮食、能源、金融、网络和经济安全保障,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政府天然气储备能力达到3天。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城市云脑,完善全市一体化应急综合指挥平台,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三、优化三大空间布局,提升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站在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角度,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统筹现代化大都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以支撑重点任务的推进和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顺应智能化、集群化和网络化、集约化发展趋势,推进产业和科技空间重构。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坚持空间收缩、土地集约、要素集中、差异发展,依托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国际招商园区和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在全域东、中、西部集约有序建设龙泉—姜山、上合—高新区—南村、董家口三大产业组团,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我们的产业空间更加聚焦;同步推进产业园区社区化,提升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水平。二是集中打造三大总部片区,坚持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聚焦发展浮山湾、金家岭、唐岛湾总部经济集聚区,引进综合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创新型总部,以及高成长性科技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新经济企业总部,建设引领山东、辐射沿黄、服务全国的北方总部经济高地。三是高效构建科技“一城一带”,以体制创新统筹青岛蓝谷和古镇口融合区发展,聚焦海洋、太空、网络空间、新材料等新兴领域,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十四五”期间青岛要全力建设国家海洋科学城,统筹两大片区的建设。同时依托崂山、李沧、即墨等区市和功能区,打造滨海科教产融合集聚带。依托青岛高新区、国际院士港、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集中建设3-5个辐射作用强的科教产融合园区。这是整个生产的制造业、总部经济引领的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的三种类型的产业布局,一个特点是空间收缩聚焦重点区域、集聚高端要素,加快形成生态,因为要素是非常稀缺的。
    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实施聚湾强心、轴带展开、多极协同空间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国际湾区。聚力打造环湾都市现代化主城区,统筹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和城阳区发展,提升人口集聚和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优化城市中心体系。聚力发展环湾都市三大主城片区,精致发展黄岛主城片区,推进即墨、胶州两个主城片区加快融入环湾都市区,提高产城融合发展和城市服务配套水平。聚力建设环湾都市四大战略节点,推动蓝谷科教产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区;推动董家口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化新港城;高水平建设姜山、南村两个重点镇,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现代化小城市。这次首次提到姜山和南村,主要是推进南北发展的平衡、衔接平莱攻势,让北部和整个青岛环湾发展的主城区更加协调。聚力建设平度莱西两大综合性节点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内通外联,强化产业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保障,提升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和生态涵养功能。大家注意到这是两大综合性的节点城市,相对独立,在山东半岛胶东经济圈里面要逐步建成有影响力的战略性的节点。聚力提升城市品质,有序推进市南西部片区、市北邮轮母港区、老四方工业区、李沧楼山片区、崂山株洲路片区和沙子口片区、城阳流亭机场片区等重点片区的有机更新和转型发展,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5分钟的生活圈,这是生活空间有5大类,城区要提升品质,主要的意思是我们的发展要相应的收缩,不能战线太大,这是“十四五”规划在空间规划当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胶州湾为核心,以鳌山湾、灵山湾为两翼,以崂山、大泽山、大珠山—铁撅山等重要生态保护片区和胶莱平原为基底,贯穿大沽河生态中轴,识别区域重要河流和动物迁徙廊道,构建“一湾两翼、三山一原、一轴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推进美丽海湾建设,落实胶州湾保护条例,大幅度提高唐岛湾、灵山湾、崂山湾、鳌山湾等公众亲海体验,加强丁字湾等生态脆弱敏感、自净能力弱的海域生态环境整治,构筑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湾群。
    我给大家报告三个方面的情况,恳请媒体朋友解读好,欢迎大家跟进做一些深度的解读,今天我们同时来的有发改委的俊魁主任和规划处处长贺学勇,谢谢。
 
    主持人:感谢张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我们知道凡是五年规划都有一个指标体系,这是我们观察城市未来五年发展思路的一个角度,所以我想问一下,这次“十四五”规划的指标体系和以往五年规划的指标体系相比有哪些变化?谢谢。
    
    张旭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青岛日报》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大家知道“十四五”几句话,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由全面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十四五”规划跨越两个百年,由全面小康到现代化进程的跨百年、跨整个发展时期的重要规划,进入新阶段肯定跟原来的阶段、跟小康有一些不同,不同在哪里呢?“十四五”规划刚才汇报的时候,实际上有几个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我想“十四五”在指标设置上来讲也很鲜明的体现了这样几个新的东西,我拿了一跟《纲要》,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了,市长已经签发了,可以全文印发,从明天差不多大家就可以看到“十四五”规划的全文,《纲要》一共7.5万字左右。
    回到目标来讲,“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设置和“十二五”、“十三五”的不同之处,顺应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的特征,契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我们在指标的设置上来讲,有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一共有五个方面,很好的体现了新发展理念,设置了五类22项指标。
    有几个特点:第一,突出延续性和创新性,“十三五”的指标,我们刚刚过去的“十三五”,设置的指标一共是30个,“十四五”刚刚讲了是22个,少了8个,这其中有14个和“十三五”是一脉相承的,继续延续下来有14个,另外22个当中除了14个还有8个指标是属于新指标,所以体现了延续性和创新性,创新性指标都有什么?包括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绿色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每千人口拥有4岁以下婴幼儿托位的数量、地表水达到和好于三类水体的比例、森林覆盖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家看这8项指标和“十三五”是不同的,这是第一个方面,突出了延续性有所不同,有创新。
    二是突出结构优化和质效提升,整个“十四五”指标设置强调高质量、强调优化结构和提高质效,比如刚才讲的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我们现在的指标到2020年有可能突破32%,我们到2025年的指标要达到40%,四新经济: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说明产业是升级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牵引对经济社会进行改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反映的指标就是动能转换、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而不是土地的城镇化,反映的是结构和质效。同时还有研发经费的投入、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些指标,主要是支持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创业城市建设和国际化创新城市的建设,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22项指标当中设置了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关注就业的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每千人口拥有职业医师的数量,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这些指标都是围绕以人为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现代化,更多的体现人的价值,让人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第四个特点,注重指标的引导,同时要注重指标的约束,在22项指标当中,有一些是引导性的,像经济发展尽量越快越好,质量越高越好,注重结构,这些是靠市场主体的力量推动的,同时有7项指标是约束性的,什么是约束性的指标?约束性的指标就是强化政府的职能,确保通过合理的公共资源和配置以及有效的运用法律、技术必要的行政力量确保这些指标实现,比如受教育的问题、劳动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这要完成的,完不成就对不起整个市民、老百姓,约束性指标、刚性的必须完成。再比如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指标,我们城市的节能减排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压力非常大,我们要上一些大项目,不能上“两高一资”的项目,要考虑到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承载力。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要降低、降碳,这些指标约束性都很强,完成难度很大,但是我们的政府要担当这个责任,要引导市场主体大家共同发力,为我们的“十四五”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创造更加优质、高品质的生活,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请问“十四五”期间,青岛在综合交通基础建设体系方面有哪些重点?谢谢。
    
    陈俊魁: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这位媒体的朋友。
    大家知道交通运输设施对一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具有非常强的支撑作用,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的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纲要,这个《纲要》是面向我们国家未来15年乃至本世纪中叶,国家规划的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发布的一个国家级的交通规划,我们有一个好消息,青岛被列入了20个国际交通枢纽。青岛被国家委以重任,青岛面向日韩、辐射沿黄,连通欧亚大陆,是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重要门户,具有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资源禀赋,“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建设一批事关城市长远建设的综合交通设施,下面我围绕五个方面:海空枢纽、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和市政路网向媒体朋友做一介绍。
    一是进一步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大家知道青岛港建设世界排名第七,“十四五”将进一步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向深水化、绿色化、智慧化、陆港网络化提升,推进现有码头泊位功能调整和技术改造,实施千万港区泛亚码头、董家口港区干散货码头等重大工程,打造枢纽港贸易港。五年内五年内港口集装箱直航航线达到200条以上,集装箱中转规模突破500万标箱,这是港口方面。大家对胶东国际机场也非常期待,前一段时间已经进行了通航,4F机场很快就要转场运营,围绕胶东国际机场,“十四五”要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密开发洲际直航客运航线,引进吉利航空公司和国际知名的航空物流公司,建设国际航空邮件集疏分拨中心,打造全国重要的国际快递中转口岸,加快胶东国际机场的转场运营,计划开展二期工程规划的研究,推动即墨、平度、莱西通用机场和各类直升机起降点的规划建设,这是第一个方面,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
    二是建设四网五向的铁路交通网。大家都知道,青岛处在一个高铁的末梢,“十四五”要把这个末梢打造成放射性的高铁枢纽,融入京津冀,直通长三角,牵手东三省,辐射整个沿黄流域,进一步推动干线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完善货运铁路网,提升到京津冀、东三省、沿黄地区、华中地区和长三角五个方向快速通达能力,实现三小时抵达京津冀、长三角。比如规划建设青岛到日照的高铁,青岛到平度到莱州的铁路等等,以及即墨到莱阳到海阳,董家口到日照,胶州到高密三条市域郊铁路,推进建设青岛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潍烟高铁、莱荣高铁等铁路,构建胶东高铁环形通道,这是铁路方面。
    三是完善“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进一步畅通半岛城市群城际通道,续建董家口—梁山高速、济青高速中线潍坊—青岛段,新建明村—董家口高速。要开展既有高速公路扩容、技术等级提升,推进青兰高速双埠—河套段、青兰高速河套—黄岛段和沈海高速南村—日照界段拓宽改造工程。到2025年,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900公里。
    四要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要建成地铁1号线、2号线一期(西延段)、4号线、6号线一期,加快8号线(南段)建设,推进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建设,实现轨道交通主城区基本成网,环湾都市三大主城片区框架搭建,城区联系更加顺畅。到2025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352公里。刚才张主任已经宣布里程数了,目前青岛市发改委正在全力报批轨道交通三期规划,推进新的交通线路开工建设,要打造轨道上的青岛。
    五是优化市政路网体系。要加快构建功能清晰、级配合理、布局均衡、内畅外达的市政路网。建设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推进杭鞍快速路二期—辽阳路快速路、唐山路快速路、银川路快速路等快速路建设,实现快速路系统“成环成网、互联互通”。推进长沙路、安顺路、唐河路、株洲路等主干路建设,打造高效畅通主干路网。
    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我的问题是请问在“十四五”期间,我们青岛在新的发展格局当中如何发挥我们的重要支点和重要战略链接作用?谢谢。
    
    贺学勇: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旭东主任说了,“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中国一个大的变革,三个“新”,新的发展阶段、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和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所以这个格局当中,青岛是发挥什么作用?我们在规划前期研究当中发现,青岛现有的区位优势,东西是陆海联动,东西互济通道的支点,南北在长三角和京津冀之间的支点,是双支点、双节点,在新发展格局当中如何发挥重要支点和对国际大循环的战略链接作用,我想主要是采取四大举措,青岛来推进这方面,刚才说了对国际链接的问题,我们在编规划的时候,和国家发改委衔接的时候,他们建议在国际大循环中,青岛应该发挥主要面向日韩的国际小循环中发挥战略链接作用,重点是这一点,再辐射到“一带一路”和全球。
    第一个举措,聚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家知道全球性的城市都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包括巴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昨天晚上我从网上看了一下,目前全国GDP排前十的城市,在政府报告、“十四五”规划里面都提出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十个城市共同的举措,都是采取举办购物节、展会、发展新型消费以及做强首店经济,推动免税店落地,无非就是这些措施,青岛主要是软件上在签证入境便利化、在购物服务便利化上,出入境方面特别争取一些免税政策,这是将来青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个政策需求。
    二是聚力打造多式联运的组织中心,去年我们在做课题当中,为什么提这个概念?大家从网上看,全国城市里面也就是青岛提出这个东西,打造多式联运组织中心,去年我们在做规划研究的时候,在座谈北京国家发改委运输所所长汪鸣,他来青岛和我们对接当中,他提出一个观点,在未来新发展格局当中,新发展格局必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是消费型的社会,将来新发展格局对国内这些城市经济是重构经济布局,往往在一些国内处于人口、资源、市场的中心的省会城市迎来发展的风口,他们会加快崛起,往往按以前面对一些沿海、面对国际的一些沿海城市包括青岛,可能以前的优势对它来说是一个挑战,对青岛来说,港口和制造业是优势,但是目前新发展格局当中又是一个挑战。所以给青岛出了一个主意,打造多式联运的组织中心,这个中心我们后来研究,主要觉得是发挥了几个功能,首先是构建亚太、日韩、中亚、欧美、南亚、东盟、蒙古、俄罗斯国际运输的大通道,对国内是打通沿黄到郑州、西安、乌鲁木齐至西南重庆这些陆海主要通道,构建这些通道+枢纽的一个多式联运网络,同时我们不仅仅是一种运输连接的组织中心,青岛还要打造在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包括一些货运、物流从这里走,将来一些生产交易都在青岛集聚,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交易和生产。
    三是聚力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主要从产业、贸易、金融、物流、人才等方面推进青岛和日韩地方城市之间的合作,去年我们经过两年的持续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复青岛建设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全国只有六个,青岛是其中之一,这个园区目前在我们西海岸中德生态园,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中日地方政府之间的产业发展,主要是发展面向日本招商一些新一带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龙头项目进行地方政府之间的产业合作,从金融来看,青岛下一步要争取国家层面上设立中日韩共同投资基金,在贸易上,在西海岸自贸区里面创建中日韩消费专区,争取一些国家的一些特殊政策,并且在上海实行自由贸易账户政策,在物流方面推进日韩港口和青岛港之间的联动,在中韩中日之间海上物流通道建设。
    四是建设两大高能级开放平台,主要是上合示范区和自贸区青岛片区,这两个示范平台作用主要是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投资贸易资金、人员流动、运输往来的贸易自由便利化,主要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方面探索一些先行先试,为国家做出一些在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政策方面做出一些探索,压力测试之类的任务,引领整个青岛对外型的开放性经济往更高方面发展。
    我就回答这四个方面,谢谢。
    
    主持人:感谢贺处长,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需要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的记者朋友,请联系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电话是85911451。
    本周我们将集中进行我市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请媒体机构也都做好版面的安排,做好专题报道,为我市“十四五”开好局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十分钟之后我们将继续展望“十四五”系列发布会的第二场,我们一会儿见。    

《“十四五”时期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新闻发布会

浏览:59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一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为了解读 “十四五”时期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晰我市发展新思路、展示发展新前景,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自3月1日起,将连续举办我市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第一场,发布主题是介绍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由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动能办专职副主任 张旭东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副局级领导干部 陈俊魁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处长 贺学勇同志;
    请以上三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答记者问。
    首先,请张旭东副主任介绍情况,有请。
 
    张旭东:各位媒体朋友们:
    今天下午我向大家发布青岛市“十四五”规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我们的规划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搞了一年半多的时间。
    首先感谢大家对我市“十四五”规划的关注,感谢多年来对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是指导青岛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行动纲领,已经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即将正式印发实施。下面,我就《纲要》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向大家作简要汇报,我汇报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锚定“146”发展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前列
    《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为根本遵循,以“搞活一座城”为统领,从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出发,描绘未来青岛发展宏伟蓝图,提出“146”发展目标。
    实现1个愿景。展望2035年,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增强4个功能。突出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着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主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融合发展新机制,着力增强三生融合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十四五”提出4个功能和城市的4个功能性定位,分别系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
    坚持6个率先走在前列。到2025年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创新改革、社会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幸福美好家园、城市治理效能等6个方面率先走在前列,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提升在国家发展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增强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力、影响力。《纲要》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方面,设置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R&D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等22个主要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5个、约束性指标7个。
    二、突出五大重点任务,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围绕实现“146”发展目标,《纲要》突出五大重点任务,力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上蹚出新路,在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提升,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突出高水平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度融入强大国内市场,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扩大精准有效投资,共促沿黄陆海协作,叫响青岛制造、青岛服务、青岛旅游、青岛购物、青岛农品品牌,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统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建设多式联运组织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双向投资枢纽城市,创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成为全国面向全球买货的重要上岸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高水平建设上合示范区、自贸区青岛片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现代海洋产业发展高地、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示范区,2025年海洋经济比重超过32%。
    突出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进位争先。发力创业城市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青岛菁英”人才工程,实现40万大学生在青就业创业,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布局超级计算中心等大科学装置群,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突出数字牵引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枢纽经济、目的地经济、流量经济,做强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高端化工等5个优势产业集群,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航空航天等7个新兴产业,布局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极地深海等未来产业,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全市生产总值到2025年,年均增长7%左右,这是比较高的争先进位的目标,制造业的比重要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制造业要稳中有升,要保制造业;“四新”经济比重达到40%。
    突出高效能治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唱响济青“双城记”,发挥青岛中心城市引领作用,率先加快青潍日同城化,建设现代化青岛都市圈,推动与胶东四市强核聚群、抱团发展,共建国际朋友圈、高效交通圈、绿色生态圈、互补产业圈和幸福生活圈,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优化市域城镇发展总体布局,打造现代化国际湾区。构筑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四网五向”铁路交通网,完善“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推进轨道交通三期、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中石化山东液化天然气(三期)、官路水库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2025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352公里、水源供水能力达到18.8亿立方米。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持续较快增长,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
    突出高品质生活,建设美丽时尚幸福青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住房保障体系,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7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新增公共住房26万套。系统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森林覆盖率达到15%。同时要焕新“重工崇商、尊贤尚功、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齐文化和海洋文化精神,提升老城区文化中心功能,加强新城区文化设施建设,建设高端时尚地标、时尚特色街区,发展影视演艺、网络视听、时尚体育等特色产业,举办国际时装周等时尚活动,打造“电影之都”“音乐之岛”“帆船之都”。
    突出市场化改革,打造高效法治安全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垄断行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创建国家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对四新经济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韧性城市、安全城市,加强粮食、能源、金融、网络和经济安全保障,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政府天然气储备能力达到3天。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城市云脑,完善全市一体化应急综合指挥平台,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三、优化三大空间布局,提升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站在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角度,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统筹现代化大都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以支撑重点任务的推进和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顺应智能化、集群化和网络化、集约化发展趋势,推进产业和科技空间重构。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坚持空间收缩、土地集约、要素集中、差异发展,依托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国际招商园区和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在全域东、中、西部集约有序建设龙泉—姜山、上合—高新区—南村、董家口三大产业组团,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我们的产业空间更加聚焦;同步推进产业园区社区化,提升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水平。二是集中打造三大总部片区,坚持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聚焦发展浮山湾、金家岭、唐岛湾总部经济集聚区,引进综合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创新型总部,以及高成长性科技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新经济企业总部,建设引领山东、辐射沿黄、服务全国的北方总部经济高地。三是高效构建科技“一城一带”,以体制创新统筹青岛蓝谷和古镇口融合区发展,聚焦海洋、太空、网络空间、新材料等新兴领域,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十四五”期间青岛要全力建设国家海洋科学城,统筹两大片区的建设。同时依托崂山、李沧、即墨等区市和功能区,打造滨海科教产融合集聚带。依托青岛高新区、国际院士港、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集中建设3-5个辐射作用强的科教产融合园区。这是整个生产的制造业、总部经济引领的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的三种类型的产业布局,一个特点是空间收缩聚焦重点区域、集聚高端要素,加快形成生态,因为要素是非常稀缺的。
    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实施聚湾强心、轴带展开、多极协同空间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国际湾区。聚力打造环湾都市现代化主城区,统筹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和城阳区发展,提升人口集聚和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优化城市中心体系。聚力发展环湾都市三大主城片区,精致发展黄岛主城片区,推进即墨、胶州两个主城片区加快融入环湾都市区,提高产城融合发展和城市服务配套水平。聚力建设环湾都市四大战略节点,推动蓝谷科教产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区;推动董家口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化新港城;高水平建设姜山、南村两个重点镇,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现代化小城市。这次首次提到姜山和南村,主要是推进南北发展的平衡、衔接平莱攻势,让北部和整个青岛环湾发展的主城区更加协调。聚力建设平度莱西两大综合性节点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内通外联,强化产业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保障,提升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和生态涵养功能。大家注意到这是两大综合性的节点城市,相对独立,在山东半岛胶东经济圈里面要逐步建成有影响力的战略性的节点。聚力提升城市品质,有序推进市南西部片区、市北邮轮母港区、老四方工业区、李沧楼山片区、崂山株洲路片区和沙子口片区、城阳流亭机场片区等重点片区的有机更新和转型发展,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5分钟的生活圈,这是生活空间有5大类,城区要提升品质,主要的意思是我们的发展要相应的收缩,不能战线太大,这是“十四五”规划在空间规划当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胶州湾为核心,以鳌山湾、灵山湾为两翼,以崂山、大泽山、大珠山—铁撅山等重要生态保护片区和胶莱平原为基底,贯穿大沽河生态中轴,识别区域重要河流和动物迁徙廊道,构建“一湾两翼、三山一原、一轴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推进美丽海湾建设,落实胶州湾保护条例,大幅度提高唐岛湾、灵山湾、崂山湾、鳌山湾等公众亲海体验,加强丁字湾等生态脆弱敏感、自净能力弱的海域生态环境整治,构筑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湾群。
    我给大家报告三个方面的情况,恳请媒体朋友解读好,欢迎大家跟进做一些深度的解读,今天我们同时来的有发改委的俊魁主任和规划处处长贺学勇,谢谢。
 
    主持人:感谢张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我们知道凡是五年规划都有一个指标体系,这是我们观察城市未来五年发展思路的一个角度,所以我想问一下,这次“十四五”规划的指标体系和以往五年规划的指标体系相比有哪些变化?谢谢。
    
    张旭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青岛日报》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大家知道“十四五”几句话,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由全面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十四五”规划跨越两个百年,由全面小康到现代化进程的跨百年、跨整个发展时期的重要规划,进入新阶段肯定跟原来的阶段、跟小康有一些不同,不同在哪里呢?“十四五”规划刚才汇报的时候,实际上有几个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我想“十四五”在指标设置上来讲也很鲜明的体现了这样几个新的东西,我拿了一跟《纲要》,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了,市长已经签发了,可以全文印发,从明天差不多大家就可以看到“十四五”规划的全文,《纲要》一共7.5万字左右。
    回到目标来讲,“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设置和“十二五”、“十三五”的不同之处,顺应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的特征,契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我们在指标的设置上来讲,有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一共有五个方面,很好的体现了新发展理念,设置了五类22项指标。
    有几个特点:第一,突出延续性和创新性,“十三五”的指标,我们刚刚过去的“十三五”,设置的指标一共是30个,“十四五”刚刚讲了是22个,少了8个,这其中有14个和“十三五”是一脉相承的,继续延续下来有14个,另外22个当中除了14个还有8个指标是属于新指标,所以体现了延续性和创新性,创新性指标都有什么?包括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绿色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每千人口拥有4岁以下婴幼儿托位的数量、地表水达到和好于三类水体的比例、森林覆盖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家看这8项指标和“十三五”是不同的,这是第一个方面,突出了延续性有所不同,有创新。
    二是突出结构优化和质效提升,整个“十四五”指标设置强调高质量、强调优化结构和提高质效,比如刚才讲的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我们现在的指标到2020年有可能突破32%,我们到2025年的指标要达到40%,四新经济: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说明产业是升级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牵引对经济社会进行改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反映的指标就是动能转换、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而不是土地的城镇化,反映的是结构和质效。同时还有研发经费的投入、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些指标,主要是支持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创业城市建设和国际化创新城市的建设,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22项指标当中设置了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关注就业的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每千人口拥有职业医师的数量,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这些指标都是围绕以人为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现代化,更多的体现人的价值,让人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第四个特点,注重指标的引导,同时要注重指标的约束,在22项指标当中,有一些是引导性的,像经济发展尽量越快越好,质量越高越好,注重结构,这些是靠市场主体的力量推动的,同时有7项指标是约束性的,什么是约束性的指标?约束性的指标就是强化政府的职能,确保通过合理的公共资源和配置以及有效的运用法律、技术必要的行政力量确保这些指标实现,比如受教育的问题、劳动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这要完成的,完不成就对不起整个市民、老百姓,约束性指标、刚性的必须完成。再比如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指标,我们城市的节能减排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压力非常大,我们要上一些大项目,不能上“两高一资”的项目,要考虑到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承载力。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要降低、降碳,这些指标约束性都很强,完成难度很大,但是我们的政府要担当这个责任,要引导市场主体大家共同发力,为我们的“十四五”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创造更加优质、高品质的生活,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请问“十四五”期间,青岛在综合交通基础建设体系方面有哪些重点?谢谢。
    
    陈俊魁: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这位媒体的朋友。
    大家知道交通运输设施对一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具有非常强的支撑作用,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的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纲要,这个《纲要》是面向我们国家未来15年乃至本世纪中叶,国家规划的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发布的一个国家级的交通规划,我们有一个好消息,青岛被列入了20个国际交通枢纽。青岛被国家委以重任,青岛面向日韩、辐射沿黄,连通欧亚大陆,是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重要门户,具有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资源禀赋,“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建设一批事关城市长远建设的综合交通设施,下面我围绕五个方面:海空枢纽、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和市政路网向媒体朋友做一介绍。
    一是进一步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大家知道青岛港建设世界排名第七,“十四五”将进一步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向深水化、绿色化、智慧化、陆港网络化提升,推进现有码头泊位功能调整和技术改造,实施千万港区泛亚码头、董家口港区干散货码头等重大工程,打造枢纽港贸易港。五年内五年内港口集装箱直航航线达到200条以上,集装箱中转规模突破500万标箱,这是港口方面。大家对胶东国际机场也非常期待,前一段时间已经进行了通航,4F机场很快就要转场运营,围绕胶东国际机场,“十四五”要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密开发洲际直航客运航线,引进吉利航空公司和国际知名的航空物流公司,建设国际航空邮件集疏分拨中心,打造全国重要的国际快递中转口岸,加快胶东国际机场的转场运营,计划开展二期工程规划的研究,推动即墨、平度、莱西通用机场和各类直升机起降点的规划建设,这是第一个方面,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
    二是建设四网五向的铁路交通网。大家都知道,青岛处在一个高铁的末梢,“十四五”要把这个末梢打造成放射性的高铁枢纽,融入京津冀,直通长三角,牵手东三省,辐射整个沿黄流域,进一步推动干线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完善货运铁路网,提升到京津冀、东三省、沿黄地区、华中地区和长三角五个方向快速通达能力,实现三小时抵达京津冀、长三角。比如规划建设青岛到日照的高铁,青岛到平度到莱州的铁路等等,以及即墨到莱阳到海阳,董家口到日照,胶州到高密三条市域郊铁路,推进建设青岛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潍烟高铁、莱荣高铁等铁路,构建胶东高铁环形通道,这是铁路方面。
    三是完善“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进一步畅通半岛城市群城际通道,续建董家口—梁山高速、济青高速中线潍坊—青岛段,新建明村—董家口高速。要开展既有高速公路扩容、技术等级提升,推进青兰高速双埠—河套段、青兰高速河套—黄岛段和沈海高速南村—日照界段拓宽改造工程。到2025年,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900公里。
    四要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要建成地铁1号线、2号线一期(西延段)、4号线、6号线一期,加快8号线(南段)建设,推进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建设,实现轨道交通主城区基本成网,环湾都市三大主城片区框架搭建,城区联系更加顺畅。到2025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352公里。刚才张主任已经宣布里程数了,目前青岛市发改委正在全力报批轨道交通三期规划,推进新的交通线路开工建设,要打造轨道上的青岛。
    五是优化市政路网体系。要加快构建功能清晰、级配合理、布局均衡、内畅外达的市政路网。建设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推进杭鞍快速路二期—辽阳路快速路、唐山路快速路、银川路快速路等快速路建设,实现快速路系统“成环成网、互联互通”。推进长沙路、安顺路、唐河路、株洲路等主干路建设,打造高效畅通主干路网。
    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我的问题是请问在“十四五”期间,我们青岛在新的发展格局当中如何发挥我们的重要支点和重要战略链接作用?谢谢。
    
    贺学勇: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旭东主任说了,“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中国一个大的变革,三个“新”,新的发展阶段、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和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所以这个格局当中,青岛是发挥什么作用?我们在规划前期研究当中发现,青岛现有的区位优势,东西是陆海联动,东西互济通道的支点,南北在长三角和京津冀之间的支点,是双支点、双节点,在新发展格局当中如何发挥重要支点和对国际大循环的战略链接作用,我想主要是采取四大举措,青岛来推进这方面,刚才说了对国际链接的问题,我们在编规划的时候,和国家发改委衔接的时候,他们建议在国际大循环中,青岛应该发挥主要面向日韩的国际小循环中发挥战略链接作用,重点是这一点,再辐射到“一带一路”和全球。
    第一个举措,聚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家知道全球性的城市都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包括巴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昨天晚上我从网上看了一下,目前全国GDP排前十的城市,在政府报告、“十四五”规划里面都提出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十个城市共同的举措,都是采取举办购物节、展会、发展新型消费以及做强首店经济,推动免税店落地,无非就是这些措施,青岛主要是软件上在签证入境便利化、在购物服务便利化上,出入境方面特别争取一些免税政策,这是将来青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个政策需求。
    二是聚力打造多式联运的组织中心,去年我们在做课题当中,为什么提这个概念?大家从网上看,全国城市里面也就是青岛提出这个东西,打造多式联运组织中心,去年我们在做规划研究的时候,在座谈北京国家发改委运输所所长汪鸣,他来青岛和我们对接当中,他提出一个观点,在未来新发展格局当中,新发展格局必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是消费型的社会,将来新发展格局对国内这些城市经济是重构经济布局,往往在一些国内处于人口、资源、市场的中心的省会城市迎来发展的风口,他们会加快崛起,往往按以前面对一些沿海、面对国际的一些沿海城市包括青岛,可能以前的优势对它来说是一个挑战,对青岛来说,港口和制造业是优势,但是目前新发展格局当中又是一个挑战。所以给青岛出了一个主意,打造多式联运的组织中心,这个中心我们后来研究,主要觉得是发挥了几个功能,首先是构建亚太、日韩、中亚、欧美、南亚、东盟、蒙古、俄罗斯国际运输的大通道,对国内是打通沿黄到郑州、西安、乌鲁木齐至西南重庆这些陆海主要通道,构建这些通道+枢纽的一个多式联运网络,同时我们不仅仅是一种运输连接的组织中心,青岛还要打造在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包括一些货运、物流从这里走,将来一些生产交易都在青岛集聚,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交易和生产。
    三是聚力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主要从产业、贸易、金融、物流、人才等方面推进青岛和日韩地方城市之间的合作,去年我们经过两年的持续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复青岛建设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全国只有六个,青岛是其中之一,这个园区目前在我们西海岸中德生态园,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中日地方政府之间的产业发展,主要是发展面向日本招商一些新一带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龙头项目进行地方政府之间的产业合作,从金融来看,青岛下一步要争取国家层面上设立中日韩共同投资基金,在贸易上,在西海岸自贸区里面创建中日韩消费专区,争取一些国家的一些特殊政策,并且在上海实行自由贸易账户政策,在物流方面推进日韩港口和青岛港之间的联动,在中韩中日之间海上物流通道建设。
    四是建设两大高能级开放平台,主要是上合示范区和自贸区青岛片区,这两个示范平台作用主要是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投资贸易资金、人员流动、运输往来的贸易自由便利化,主要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方面探索一些先行先试,为国家做出一些在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政策方面做出一些探索,压力测试之类的任务,引领整个青岛对外型的开放性经济往更高方面发展。
    我就回答这四个方面,谢谢。
    
    主持人:感谢贺处长,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需要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的记者朋友,请联系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电话是85911451。
    本周我们将集中进行我市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请媒体机构也都做好版面的安排,做好专题报道,为我市“十四五”开好局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十分钟之后我们将继续展望“十四五”系列发布会的第二场,我们一会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