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市改善城市品质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08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十三五”成就巡礼的第17场新闻发布会,也是本系列发布会的最后一场,发布的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改善城市品质进展情况,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发布。
    城市品质涉及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城市特色、城市形象等各个方面,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也很高。“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提升城市品质工作,2019年专门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聚焦解决城市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着力打造方便温馨宜居之城,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滕军红同志、市房地产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陈卫华同志、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马晓晖同志,请以上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滕局长发布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相关情况,有请。
 
    滕军红: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城市品质改善提升工作的大力支持。根据发布会安排,今天将由我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两位同志分别从规划、建设、管理三大领域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方面的工作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围绕“产业空间拓展、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功能完善、市民方便宜居四个目标一个过程完成”的要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将13个领域、39个责任单位、23个企业商协会系统整合,坚持规划引领,构筑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聚焦“宜居宜业幸福之城、多元融合魅力之城、崇尚艺术创意之城、治理有序文明之城”四大攻坚战,协同攻坚。五年来,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日渐完善,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启动建设,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历史街区吸引力不断加强,公共空间艺术逐渐走入市民生活。今年,我市成功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下面我着重介绍规划领域的工作情况: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构建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报经国务院批复,确定并深入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战略,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蓝图。编制完成《青岛市2050远景发展战略》,对应2035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2个时间节点,提出青岛未来发展定位。编制完成《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初步成果,初步划定“三区三线”,逐步构筑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国际化大都市框架。创新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双评价”试点等工作,为国家发布技术指南贡献了“青岛经验”。编制完成81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编制完成《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构建与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能级匹配的综合交通体系,有力推动和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编制《青岛市海岸带及海域空间专项规划》,为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建立青岛市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奠定了规划基础。深化实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签订胶东五市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合作协议,并建立胶东五市国土空间规划协同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指引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决策作用,推进五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镇布局统筹有序、产业分工协作互补,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管共治。
    二、高效利用国土资源守护沃野青山
    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全面摸清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增强国土资源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推动利用方式转变,全力保障“十五个攻势”重点项目落地实施,以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规划引领、优化配置、挖潜存量、综合监管等方面,提出20条创新措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划定永农储备区,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强力推进违建专项清查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通过挂牌督办、通报典型案例、违法用地、立案查处、分类整治等方式,形成遏制违法占地尤其是违法占用耕地的高压态势,全市土地管理秩序持续向好。完成441处矿山修复治理工作,提出生态修复的“青岛思路”,被中国矿业报和中国自然资源报先后头版报道。莱西市九顶庄园项目入选全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宣传。        
    三、提升宜业宜居生产生活空间
    坚持产城融合,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包括工业用地及配套生活及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青岛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研究》,将全市主导产业划分为5个大类,23个细分门类,明确青岛市产业发展策略、各区市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总体布局和各细分产业的空间发展布局等内容。制作《青岛全域产业地图》,为青岛市产业发展和招商工作提供空间指引。出台《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给予新型产业项目充分的规划用地政策支持。根据宜居发展单元,打造“5分钟、10分钟、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结合居民不同步行空间尺度,配置差异化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就近生活休闲需求,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尤其是自2019年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以来,协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等市直单位和区市政府,针对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用系统性思维整体谋划社区圈的建设。新建改扩建了262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可增加学位18.9万个。推进21个医疗重大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处。在市民身边因地制宜建设运动健身场地207处、健身步道3000多公里。实施老旧住宅小区改造31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3万户。建成口袋公园111处、绿道240公里,立体绿化218处。    
    四、彰显城市风貌打造“文化名片”
    在全国率先建立系统全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实施评估体系,为住建部开展名城评估提供了“青岛模式”。编制完成《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13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名城保护提供法定规划依据。建立了风貌保护名录,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统筹保护。编制完成《青岛万国建筑博览区规划》,系统展示万国建筑特色和旅游资源。编制完成《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保护与更新规划》,借助国际邮轮港区建设契机,发挥老城区自然人文优势,将中山路及周边区域打造成为“活力、时尚、方便、温馨”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客厅”,盘活“大港-馆陶路-中山路-青岛湾(栈桥)”百年城市中轴,全力复兴西部老城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启动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促进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编制完成《胶济铁路沿线工业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规划》《胶州湾东岸楼山后老工业区及流亭机场片区城市更新规划》,同步依据方案启动中车四方厂区“城市客厅”一期工程,实施邮轮母港区、青钢等工业厂区的活化利用,提升青啤、纺织谷等工业遗存项目,让“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文化秀带”。
    五、设计融入生活激发城市活力
    完成全国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工作,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城市特色更加凸显。编制完成城市家具设置技术导则,城市雕塑设置技术导则初步成果。成功举办“2017青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雕塑邀请展”“德国奥地利瑞士当代雕塑艺术展”“中日韩艺术邀请展”、“意大利当代艺术展”“青蓝之梦·美院师生优秀作品展”“2020中国·青岛公共艺术大展”等40余次公共空间艺术展览活动。实施崂山区北村新苑西广场、李沧区沧台路市场北侧等30处城市空间微更新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专业团队指导、居民深度参与的设计方式,把社区的微环境更新演绎成“共同缔造”的活动,营造了共同设计、共建家园的社会氛围。
    面向“十四五”,我们的城市品质还有许多短板和弱项,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还不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与市民需求还有差距。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科学筹划,持续攻坚克难,全力改善提升城市品质,积极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主持人:感谢滕局长的介绍。接下来,请陈卫华主任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相关情况,有请。
 
    陈卫华: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下面我代表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改善城市品质进展相关情况。
    “十三五”时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第一驱动力,特别是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以来,全面聚焦城市的居住品质、文化品质、功能品质,以更强力措施追求更明显成效,打造舒适宜居、文化鲜明、便捷高效的品质之城。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改善城市品质工作开展情况。
    一、构建新型住房保障体系,让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住房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十三五”期间,我市每年都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市办实事,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实施住房保障6.3万套(户),其中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2.7万套,累计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3.6万户,共2.56亿元;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6.3万套,其中公租房3.9万套,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2.4万套;人才住房已建设和筹集15.6万套。我市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工作试点城市、国家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城市、全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
    为全面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我市始终坚持将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推进落实,“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建筑面积242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4万余户,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21.53万套(户),有效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努力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城市功能更完善、运行更高效
    “十三五”以来,我市持续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围绕“完善路网结构、优化提升功能、创新投资和管理”三个方面,着力加强快速路建设、未贯通道路打通、重点区域配套完善、瓶颈路段和节点改善,城市道路网络日趋完善,道路综合承载力明显提高。以“美丽青岛三年行动”为契机,持续推进城市道路大中修工作,累计整修道路600余条(段),整修车行道1300余万平方米、人行道200余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城市道路总长度8359.7公里,较“十二五”末道路总长度增长约18%。
    特别是东岸城区道路网长度达到2039.2公里,增长约37.4%。一方面着力推进高快速路体系逐渐成型,完成了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新冠高架渤海路下桥匝道以及深圳路-辽阳东路立交节点工程,开工建设了胶州湾第二隧道、杭鞍高架二期等重点工程;另一方面着力增强主干路、次支路路网规模,完成开平路(周口路-重庆路)、安顺路(衡阳路-振华路)、深圳路(东李规划二号线-李沧区界)、银川东路(科大支路-松岭路)等28条主干路新改扩建,太原路、长沙路等群众热切关注的主干路开工建设,累计打通未贯通道路50条,初步形成了以高快速路和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及支路为补充,功能相对完善,层次更加分明的道路体系,路网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在供热燃气设施建设方面,我市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十三五”期间,我市集中供热面积由1.6亿平方米,扩大到2.8亿平方米,增长率超过70%。此外截至2019年采暖季,市内六区实现清洁能源供热面积达到6287万平方米,较2015年新增4687万平方米;在天然气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截至今年7月,全市已建天然气分输站8座,建成天然气高压主干管道约317公里,建成次高压管道约444公里,供气管道总长度达到1.25万公里,较2016年增长35.1%。集中供热面积和供气管道长度均位列全省第一。
    老城区有机更新工作也成为民生焦点。自去年以来,我市已分两批对近60处老建筑实施“红瓦修复工程”,从而让老城区更加活力时尚方便温馨。此外,我市还启动对大学路、沂水路、广兴里周边等片区实施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示范带动全市老街区整体复兴。
    三、聚焦破解热点难点问题,让市民居住更舒心、生活更便捷
    “十三五”期间,先后深入开展了“物业服务年”“整治提升年”“政策宣传年”,以及“文明服务年”“标准建设年”“品牌提升年”等系列主题年活动。物业管理范围从住宅、写字楼等全面向学校、医院、商场、工业园区、商业街区、高铁航站楼、海底隧道等业态延伸。据初步统计,我市物业覆盖面积达到2.96亿平方米,物业管理项目3924个,从业人员约11.1万人。
此外,我市还不断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统筹开展停车场建设改造和信息联网管理等工作。截至目前,中心城区累计建设公共停车场178处,增加公共停车泊位约7.13万个。今年年初,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28条新规”正式发布,对停车问题的“管理属地化、建设市场化、运营智慧化、监管法治化”等方面进行细化明确。这一顶层设计的出台,即为全市停车管理提供宏观层面的方向指引,又对权责奖补等进行微观层面的敲定落实。
    随着群众呼声的愈发高涨,近年来青岛老楼加装电梯也越来越被重视,继纳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后,今年青岛实现多项政策突破--拓宽资金来源,老楼加装电梯可提取直系亲属公积金;延长奖补期限,至2022年底,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可获市区两级政府补助20万;简化审批流程,取消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及消防设计审查;扩充加装渠道,发挥基层组织议事协商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53部加装电梯项目进入前期操作或实施阶段,其中211部电梯交付使用。
    四、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让城市建设更环保、发展更绿色
    2016年以来,我市通过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建立完善监督服务体系、推出激励政策等举措,积极探索建筑能效提升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星级绿色建筑标识153个,建筑面积1676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以上113个,面积1258万平方米;累计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2281万平方米,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16个;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47万平方米,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完成改造节能保暖工程31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8.7万户。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我市按照“以点引路、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全面发展绿色建筑,重点建设西海岸新区等绿色生态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中德生态园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中欧国际城被确定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我市坚持规划引导,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到2023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涵盖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我市还高标准开展国家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双试点”工作,2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全面达标,全市累计建设海绵城市面积约216平方公里。49公里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完成项目投资超40亿元,全市干线、支线管廊总规模达118公里,入廊市政管线累计达到1000多公里,全国领先。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上级部署和民生需求,以全国绿色城市建设试点为抓手,继续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发挥实效,聚焦市民重点关注的居住品质改善、老城区保护利用、停车难题缓解等三个方面,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让广大市民更直观感受到攻势成果,为全市城市品质高质量提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
    
    主持人:感谢陈主任的介绍。接下来,请马晓辉副局长发布城市管理领域的相关情况,有请。
 
    马晓晖: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我向大家介绍市城市管理局在“十三五”期间改善城市品质的主要工作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市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市城市管理局紧紧围绕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借势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等重大活动环境和城市运行保障任务,组织开展了美丽青岛三年行动,强力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疏堵点、补短板、治回潮,精心打造优美环境秩序,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服务保障水平,聚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全新局面,全市市容市貌、城市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方便、温馨”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关键词。
    这五年,是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的五年。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系得到完善。法制体系进一步健全,颁布实施和修订完善《青岛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各行业法规10余项。共建共治共享取得新成效,在全省率先推行公众委员制度,落实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逐步形成市民自治、商家自律、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智慧化管理迈上新台阶,建立“一线一网一平台”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体系,实现数字城管所有县级市全覆盖,受理处置城市管理事项838万余件,办结率99%。
    特别是2020年,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实施了《青岛市城市管理工作标准》(2020版),明确了151个具体事项的主管单位、责任主体和管理标准,使城市管理工作“事有人管、管有标准”。组织开展“人人动手·洁净家园”活动,出动人员65万余人(次),清理居民楼院、背街小巷2.9万余个(条),清运垃圾14.8万余吨。试点推行“三长一站”(即:城市管理领域的路段长、楼院长、区片长和城市治理服务站)工作模式,建立了城市治理服务站157个,设立服务站站长157名,路段长205名,区片长260名,楼院长957名。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城市管理领域投诉同比下降31.3%,市12319城市管理热线回访群众满意率达到99.4%。
    这五年,是保障和服务民生更加扎实的五年。燃气供应快速增长,高压、次高压管网全部贯通,管道天然气实现 “镇镇通”,天然气用户的总户数达到了252.3万户,较“十二五”末增长了23.2%。供气管道总长度达1.25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35.1%。新增储气能力355万立方米,年供气总量达17亿立方,年均增长率16.5%。居民集中供热户数达到259万户,较“十二五”末增长70.4%,集中供热管道总长度达到1.59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94.2%,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较“十二五”末增长84.2%,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在2019-2020采暖季,供热方面的投诉举报量同比下降68%,这个采暖季截至目前又下降了10%。
    特别是2020年,认真组织开展“三我”主题倾听活动,开通11条群众意见受理承接渠道,解决实际问题2万余件。创新开办“星期三问城管”活动,选取市民关心关注的专题,每周三由业务处长接线,受理诉求、答疑解惑,全程跟踪、彻底解决。目前,活动已开办22期,问题办结率99.6%。优化用气用暖报装流程,用热报装由23个工作日压缩到12个工作日,用气报装由10个工作日压缩到最少2个工作日,以更快速度、更优服务,助力企业生产经营,全省领先。
    这五年,是市容市貌更加靓丽的五年。环境卫生持续改善,主次干道机扫率、冲洗率均达到100%;纳入环卫体系管理作业的公厕达1141座,较“十二五”末增长72%。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总体处理能力达1.1万吨/日,青岛成为全省首个、全国首批实现全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城市,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排名跃升至工作成绩显著的第一梯队。建筑垃圾经营性运输许可车辆密闭率达100%,智慧建筑垃圾监管平台建成上线,大货车违规率、事故率均大幅下降。市容景观治理成效显著,相继组织实施了40多项夜景照明工程,完成4100余栋建筑的夜景亮化提升,形成了“一带一核心、三片区、十二线”的城市亮化体系,浮山湾灯光秀成为青岛城市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让青岛“越夜越美丽”。规划改造道路门头牌匾,老字号被保留、新创意被尊重,门头牌匾从“整齐规范”升级为“特色彰显”;“铁腕拆除”大型户外广告,全市高立柱式广告、大型屋顶广告(标识)、违规大型墙体广告基本清零。
    特别是2020年,自疫情防控伊始,全市2万名环卫工人连续80天全员在岗,对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共厕所全覆盖保洁消杀,市民群众纷纷点赞“最美橙色”。高质量完成国家住建部开展的规范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工作试点,整治拆除违法广告招牌10.1万平方米,形成《规划》《条例》《办法》《规范》《标准》《导则》“六位一体”的法制体系,为全国提供了“青岛经验”。编制国内第一部《海水浴场管理与服务导则(试行)》,在九大浴场配备日常应急物品、设置自助冲洗装置、母婴室等便民服务措施,受到市民游客的称赞。
    这五年,是综合行政执法更加有力的五年。实施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一线执法人员保持在80%以上。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活动,创建星级中队达到136个。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建立161家城管执法工作站,打通城管执法“最后一公里”。完善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餐饮油烟执法协作机制,健全与公安部门联勤联动机制。开展重点领域执法攻坚,实施专项治违行动,拆除各类违建2565万平方米,实现拆违还地、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增绿;持续开展市容秩序整治,占路经营、乱贴乱画、露天烧烤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持续推进居民楼院环境整治,清理小区私搭乱建、毁绿占绿、乱堆乱放等现象3万余件。
    特别是2020年,我们联合四部门印发《关于做好早夜市、便民市场、摊点群和特色街区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市设置便民摊点群210处,提供摊位3万余处,保障民生需求。制定实施《青岛市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规范》《青岛市城市管理领域部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推动执法行为规范高效。针对市民群众长期诟病的乱贴乱画“小广告”问题,在组织大范围清理、粉刷的同时,实施严管重罚,已立案处罚514起,对1600个乱贴乱画“小广告”通信号码暂停使用。
    面向“十四五”,城市管理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广大市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持“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坚定走好“开放路”、打好“服务牌”,实施“全民城管、高效城管、品质城管、温馨城管、智慧城管、韧性城管”六大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社会化水平,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操心事、千方百计提高群众幸福感,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到更加方便、温馨。
    谢谢。
 
    主持人:谢谢马局长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就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还是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请问滕局长,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是如何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筑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的?
    谢谢。
    
    滕军红:简要跟您交流一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去年年初启动的,也是这一轮机构改革之后新编的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融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也就是一张蓝图干到底。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根据自然资源部的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我局启动了《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编制工作。这个规划中心思想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也是坚持“一优三高”(即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这也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所提到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推动我市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
    具体在编制过程中,怎么落实这“一优三高”呢?第一是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树立底线思维。我们做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以此为基础,以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为底图,保护好胶州湾、崂山、大小珠山、铁橛山等核心的山海岛湾自然地理格局,以及胶莱平原粮食主产区,统筹划定了“三区三线”,也就是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三生”空间,提升生态服务保障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引导城镇集约适度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坚持顺应城市空间发展规律,实施聚湾强心战略,提升环胶州湾地区发展密度和浓度,打造内生活力的环湾都市区,带动全域统筹发展,构筑“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开放型”国际化大都市空间布局,搭建高质量发展空间平台。聚焦国家和区域战略落实,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规划建设上合示范区、自贸区、临空经济区、蓝色硅谷等国家战略承载区,打造城市发展重要增长极和链接全球的重要功能节点。
    在高品质方面,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主旨思想,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以人为本、适度超前、分级配置的原则,以通勤空间尺度和设施服务半径为参照,构建都市生活圈、地区生活圈和社区生活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国际化、高端化的消费休闲设施,加大人才公寓、安居住房和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的供给,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打造宜业宜居宜游之城。
    坚持高水平治理方面,主要是深入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市南中山路、市北老港区、李沧楼山后等旧城区、旧工业区的更新提质,传承历史文脉,织补城市肌理、完善服务设施、改善环境品质、植入新兴业态,有效治理大城市病,实现产业空间拓展、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功能完善、市民方便宜居。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备耕地整理,加强海湾滩涂、河流山体的生态修复,打造青岛市的山海林田生命共同体,构筑美丽国土空间。
    目前,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根据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最新要求,优化完善,上报国务院审批。
    回答完毕。
    
    主持人:好,感谢滕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您好,我是大众日报的记者。请问住建局的陈主任,刚刚您提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请问一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范围是哪些?是怎么划的?“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改造数量又是多少?
    谢谢。
    
    陈卫华:根据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0﹞28号)有关规定,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包括:2005年12月31日前在城市或县城国有土地上建成,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当然我们的重点改造是2000年以前的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是指对老旧小区及相关区域的建筑、环境、配套设施等进行改造、完善、提升(不含住宅拆除新建)。
    前期,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原则,我们与各区市就“十四五”期间老旧小区改造事宜进行了对接梳理,经各区市初步上报,“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512个,建筑面积447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53万户。
    回答完毕。
    
    主持人:感谢陈主任。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大众网的记者。请问一下马局长,市城市管理局坚持“开门办城管”,全力打造“方便温馨之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举措和做法?
    谢谢。
    
    马晓晖: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您对城市管理事业的关注和关心。
    “开门办城管”,我们理解,这是践行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城市管理领域的生动实践。
    “开门办城管”的内容,简单讲就是两句话:走好开放路,打好服务牌。“开门办城管”的根本目的,刚才介绍了,就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觉到生活更加方便、温馨。
    具体讲,走好开放路,除了刚才讲的创新推出了“星期三问城管”这个工作品牌,这是全国率先推出的,受到了很好的成效。我们还有十条接受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目的是城管的门全开、百姓的事全接,特别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比如针对老百姓反映非常强烈的“小广告”问题,加大了全力攻坚力度,用咱们青岛人的话说就是“扛上了”,2020年我们清理了10万多处,同时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处罚了400多人,对1600多个电话号码实施了停机封号。今年我们将学习深圳的先进经验,探索综合执法和形势司法两法衔接,除了行政处罚以外,相关案件会移交公安部门进行处罚,加大打击力度。
    再比如说,违法建设。2020年清理治理了205万平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解决了8600多件市民群众反映的自己小区里面的、自己房前屋后的违法建设。今年,我们根据模牌,将再清理200万平方米存量违建,对新生违建露头就打,绝不手软。
    这是第一部分,怎么样走好开放路。
    第二,如何打好服务牌?要寓城市管理于服务之中,寓城管执法于服务之中,让广大市民群众感到青岛城管温馨的服务就在自己身边,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比如每个月都组织城管服务进社区,按照燃气用户是15000户、供热用户3000户一个单元划分服务网格,一共划分709个网格,在每个网格里边配备服务管家,配备检修服务员,一共配备了1867名人,使影响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燃气供热问题,不出所在小区、不出所在社区就能有效高效得到解决。
    再比如,我们开发了燃气IC卡NFC的功能,62万户燃气用户坐在家里面动动手指就能缴费充值,真正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我们感到越是开放越能赢得市民群众的理解,越是坦诚越能赢得市民群众的信任。下一步,我们会紧紧围绕打造方便温馨之城”这个总体目标,把这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打造成一个品牌,真正让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马局长,媒体朋友们是否还有提问?好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可以联系三个发布单位。
    “十三五”时期,尤其是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以来,我市着力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构筑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希望媒体朋友们把我市“十三五”时期改善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宣传好,动员全市上下共同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多元融合的魅力之城、崇尚艺术的创意之城、治理有序的文明之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以及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的频道获取,也可以通过蓝睛视听频道来收看视频。
    我市“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共17场,到今天全部结束。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全程参会和报道。这些发布的务实政策、详实的内容以及充实的数据,背后都是全社会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结果,我觉得每个人都值得为努力上进、敢于奉献的自己和他人点赞。市两会之后,我们将陆续推出“展望‘十四五’”系列发布会,也欢迎媒体朋友们继续关注和报道。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十三五”成就巡礼的第17场新闻发布会,也是本系列发布会的最后一场,发布的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改善城市品质进展情况,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发布。
    城市品质涉及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城市特色、城市形象等各个方面,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也很高。“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提升城市品质工作,2019年专门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聚焦解决城市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着力打造方便温馨宜居之城,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滕军红同志、市房地产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陈卫华同志、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马晓晖同志,请以上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滕局长发布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相关情况,有请。
 
    滕军红: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城市品质改善提升工作的大力支持。根据发布会安排,今天将由我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两位同志分别从规划、建设、管理三大领域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方面的工作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围绕“产业空间拓展、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功能完善、市民方便宜居四个目标一个过程完成”的要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将13个领域、39个责任单位、23个企业商协会系统整合,坚持规划引领,构筑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聚焦“宜居宜业幸福之城、多元融合魅力之城、崇尚艺术创意之城、治理有序文明之城”四大攻坚战,协同攻坚。五年来,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日渐完善,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启动建设,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历史街区吸引力不断加强,公共空间艺术逐渐走入市民生活。今年,我市成功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下面我着重介绍规划领域的工作情况: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构建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报经国务院批复,确定并深入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战略,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蓝图。编制完成《青岛市2050远景发展战略》,对应2035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2个时间节点,提出青岛未来发展定位。编制完成《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初步成果,初步划定“三区三线”,逐步构筑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国际化大都市框架。创新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双评价”试点等工作,为国家发布技术指南贡献了“青岛经验”。编制完成81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编制完成《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构建与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能级匹配的综合交通体系,有力推动和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编制《青岛市海岸带及海域空间专项规划》,为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建立青岛市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奠定了规划基础。深化实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签订胶东五市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合作协议,并建立胶东五市国土空间规划协同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指引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决策作用,推进五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镇布局统筹有序、产业分工协作互补,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管共治。
    二、高效利用国土资源守护沃野青山
    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全面摸清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增强国土资源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推动利用方式转变,全力保障“十五个攻势”重点项目落地实施,以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规划引领、优化配置、挖潜存量、综合监管等方面,提出20条创新措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划定永农储备区,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强力推进违建专项清查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通过挂牌督办、通报典型案例、违法用地、立案查处、分类整治等方式,形成遏制违法占地尤其是违法占用耕地的高压态势,全市土地管理秩序持续向好。完成441处矿山修复治理工作,提出生态修复的“青岛思路”,被中国矿业报和中国自然资源报先后头版报道。莱西市九顶庄园项目入选全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宣传。        
    三、提升宜业宜居生产生活空间
    坚持产城融合,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包括工业用地及配套生活及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青岛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研究》,将全市主导产业划分为5个大类,23个细分门类,明确青岛市产业发展策略、各区市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总体布局和各细分产业的空间发展布局等内容。制作《青岛全域产业地图》,为青岛市产业发展和招商工作提供空间指引。出台《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给予新型产业项目充分的规划用地政策支持。根据宜居发展单元,打造“5分钟、10分钟、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结合居民不同步行空间尺度,配置差异化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就近生活休闲需求,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尤其是自2019年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以来,协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等市直单位和区市政府,针对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用系统性思维整体谋划社区圈的建设。新建改扩建了262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可增加学位18.9万个。推进21个医疗重大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处。在市民身边因地制宜建设运动健身场地207处、健身步道3000多公里。实施老旧住宅小区改造31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3万户。建成口袋公园111处、绿道240公里,立体绿化218处。    
    四、彰显城市风貌打造“文化名片”
    在全国率先建立系统全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实施评估体系,为住建部开展名城评估提供了“青岛模式”。编制完成《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13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名城保护提供法定规划依据。建立了风貌保护名录,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统筹保护。编制完成《青岛万国建筑博览区规划》,系统展示万国建筑特色和旅游资源。编制完成《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保护与更新规划》,借助国际邮轮港区建设契机,发挥老城区自然人文优势,将中山路及周边区域打造成为“活力、时尚、方便、温馨”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客厅”,盘活“大港-馆陶路-中山路-青岛湾(栈桥)”百年城市中轴,全力复兴西部老城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启动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促进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编制完成《胶济铁路沿线工业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规划》《胶州湾东岸楼山后老工业区及流亭机场片区城市更新规划》,同步依据方案启动中车四方厂区“城市客厅”一期工程,实施邮轮母港区、青钢等工业厂区的活化利用,提升青啤、纺织谷等工业遗存项目,让“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文化秀带”。
    五、设计融入生活激发城市活力
    完成全国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工作,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城市特色更加凸显。编制完成城市家具设置技术导则,城市雕塑设置技术导则初步成果。成功举办“2017青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雕塑邀请展”“德国奥地利瑞士当代雕塑艺术展”“中日韩艺术邀请展”、“意大利当代艺术展”“青蓝之梦·美院师生优秀作品展”“2020中国·青岛公共艺术大展”等40余次公共空间艺术展览活动。实施崂山区北村新苑西广场、李沧区沧台路市场北侧等30处城市空间微更新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专业团队指导、居民深度参与的设计方式,把社区的微环境更新演绎成“共同缔造”的活动,营造了共同设计、共建家园的社会氛围。
    面向“十四五”,我们的城市品质还有许多短板和弱项,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还不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与市民需求还有差距。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科学筹划,持续攻坚克难,全力改善提升城市品质,积极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主持人:感谢滕局长的介绍。接下来,请陈卫华主任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相关情况,有请。
 
    陈卫华: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下面我代表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改善城市品质进展相关情况。
    “十三五”时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第一驱动力,特别是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以来,全面聚焦城市的居住品质、文化品质、功能品质,以更强力措施追求更明显成效,打造舒适宜居、文化鲜明、便捷高效的品质之城。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改善城市品质工作开展情况。
    一、构建新型住房保障体系,让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住房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十三五”期间,我市每年都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市办实事,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实施住房保障6.3万套(户),其中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2.7万套,累计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3.6万户,共2.56亿元;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6.3万套,其中公租房3.9万套,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2.4万套;人才住房已建设和筹集15.6万套。我市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工作试点城市、国家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城市、全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
    为全面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我市始终坚持将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推进落实,“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建筑面积242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4万余户,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21.53万套(户),有效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努力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城市功能更完善、运行更高效
    “十三五”以来,我市持续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围绕“完善路网结构、优化提升功能、创新投资和管理”三个方面,着力加强快速路建设、未贯通道路打通、重点区域配套完善、瓶颈路段和节点改善,城市道路网络日趋完善,道路综合承载力明显提高。以“美丽青岛三年行动”为契机,持续推进城市道路大中修工作,累计整修道路600余条(段),整修车行道1300余万平方米、人行道200余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城市道路总长度8359.7公里,较“十二五”末道路总长度增长约18%。
    特别是东岸城区道路网长度达到2039.2公里,增长约37.4%。一方面着力推进高快速路体系逐渐成型,完成了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新冠高架渤海路下桥匝道以及深圳路-辽阳东路立交节点工程,开工建设了胶州湾第二隧道、杭鞍高架二期等重点工程;另一方面着力增强主干路、次支路路网规模,完成开平路(周口路-重庆路)、安顺路(衡阳路-振华路)、深圳路(东李规划二号线-李沧区界)、银川东路(科大支路-松岭路)等28条主干路新改扩建,太原路、长沙路等群众热切关注的主干路开工建设,累计打通未贯通道路50条,初步形成了以高快速路和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及支路为补充,功能相对完善,层次更加分明的道路体系,路网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在供热燃气设施建设方面,我市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十三五”期间,我市集中供热面积由1.6亿平方米,扩大到2.8亿平方米,增长率超过70%。此外截至2019年采暖季,市内六区实现清洁能源供热面积达到6287万平方米,较2015年新增4687万平方米;在天然气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截至今年7月,全市已建天然气分输站8座,建成天然气高压主干管道约317公里,建成次高压管道约444公里,供气管道总长度达到1.25万公里,较2016年增长35.1%。集中供热面积和供气管道长度均位列全省第一。
    老城区有机更新工作也成为民生焦点。自去年以来,我市已分两批对近60处老建筑实施“红瓦修复工程”,从而让老城区更加活力时尚方便温馨。此外,我市还启动对大学路、沂水路、广兴里周边等片区实施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示范带动全市老街区整体复兴。
    三、聚焦破解热点难点问题,让市民居住更舒心、生活更便捷
    “十三五”期间,先后深入开展了“物业服务年”“整治提升年”“政策宣传年”,以及“文明服务年”“标准建设年”“品牌提升年”等系列主题年活动。物业管理范围从住宅、写字楼等全面向学校、医院、商场、工业园区、商业街区、高铁航站楼、海底隧道等业态延伸。据初步统计,我市物业覆盖面积达到2.96亿平方米,物业管理项目3924个,从业人员约11.1万人。
此外,我市还不断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统筹开展停车场建设改造和信息联网管理等工作。截至目前,中心城区累计建设公共停车场178处,增加公共停车泊位约7.13万个。今年年初,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28条新规”正式发布,对停车问题的“管理属地化、建设市场化、运营智慧化、监管法治化”等方面进行细化明确。这一顶层设计的出台,即为全市停车管理提供宏观层面的方向指引,又对权责奖补等进行微观层面的敲定落实。
    随着群众呼声的愈发高涨,近年来青岛老楼加装电梯也越来越被重视,继纳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后,今年青岛实现多项政策突破--拓宽资金来源,老楼加装电梯可提取直系亲属公积金;延长奖补期限,至2022年底,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可获市区两级政府补助20万;简化审批流程,取消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及消防设计审查;扩充加装渠道,发挥基层组织议事协商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53部加装电梯项目进入前期操作或实施阶段,其中211部电梯交付使用。
    四、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让城市建设更环保、发展更绿色
    2016年以来,我市通过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建立完善监督服务体系、推出激励政策等举措,积极探索建筑能效提升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星级绿色建筑标识153个,建筑面积1676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以上113个,面积1258万平方米;累计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2281万平方米,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16个;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47万平方米,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完成改造节能保暖工程31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8.7万户。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我市按照“以点引路、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全面发展绿色建筑,重点建设西海岸新区等绿色生态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中德生态园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中欧国际城被确定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我市坚持规划引导,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到2023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涵盖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我市还高标准开展国家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双试点”工作,2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全面达标,全市累计建设海绵城市面积约216平方公里。49公里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完成项目投资超40亿元,全市干线、支线管廊总规模达118公里,入廊市政管线累计达到1000多公里,全国领先。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上级部署和民生需求,以全国绿色城市建设试点为抓手,继续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发挥实效,聚焦市民重点关注的居住品质改善、老城区保护利用、停车难题缓解等三个方面,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让广大市民更直观感受到攻势成果,为全市城市品质高质量提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
    
    主持人:感谢陈主任的介绍。接下来,请马晓辉副局长发布城市管理领域的相关情况,有请。
 
    马晓晖: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我向大家介绍市城市管理局在“十三五”期间改善城市品质的主要工作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市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市城市管理局紧紧围绕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借势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等重大活动环境和城市运行保障任务,组织开展了美丽青岛三年行动,强力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疏堵点、补短板、治回潮,精心打造优美环境秩序,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服务保障水平,聚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全新局面,全市市容市貌、城市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方便、温馨”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关键词。
    这五年,是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的五年。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系得到完善。法制体系进一步健全,颁布实施和修订完善《青岛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各行业法规10余项。共建共治共享取得新成效,在全省率先推行公众委员制度,落实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逐步形成市民自治、商家自律、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智慧化管理迈上新台阶,建立“一线一网一平台”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体系,实现数字城管所有县级市全覆盖,受理处置城市管理事项838万余件,办结率99%。
    特别是2020年,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实施了《青岛市城市管理工作标准》(2020版),明确了151个具体事项的主管单位、责任主体和管理标准,使城市管理工作“事有人管、管有标准”。组织开展“人人动手·洁净家园”活动,出动人员65万余人(次),清理居民楼院、背街小巷2.9万余个(条),清运垃圾14.8万余吨。试点推行“三长一站”(即:城市管理领域的路段长、楼院长、区片长和城市治理服务站)工作模式,建立了城市治理服务站157个,设立服务站站长157名,路段长205名,区片长260名,楼院长957名。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城市管理领域投诉同比下降31.3%,市12319城市管理热线回访群众满意率达到99.4%。
    这五年,是保障和服务民生更加扎实的五年。燃气供应快速增长,高压、次高压管网全部贯通,管道天然气实现 “镇镇通”,天然气用户的总户数达到了252.3万户,较“十二五”末增长了23.2%。供气管道总长度达1.25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35.1%。新增储气能力355万立方米,年供气总量达17亿立方,年均增长率16.5%。居民集中供热户数达到259万户,较“十二五”末增长70.4%,集中供热管道总长度达到1.59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94.2%,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较“十二五”末增长84.2%,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在2019-2020采暖季,供热方面的投诉举报量同比下降68%,这个采暖季截至目前又下降了10%。
    特别是2020年,认真组织开展“三我”主题倾听活动,开通11条群众意见受理承接渠道,解决实际问题2万余件。创新开办“星期三问城管”活动,选取市民关心关注的专题,每周三由业务处长接线,受理诉求、答疑解惑,全程跟踪、彻底解决。目前,活动已开办22期,问题办结率99.6%。优化用气用暖报装流程,用热报装由23个工作日压缩到12个工作日,用气报装由10个工作日压缩到最少2个工作日,以更快速度、更优服务,助力企业生产经营,全省领先。
    这五年,是市容市貌更加靓丽的五年。环境卫生持续改善,主次干道机扫率、冲洗率均达到100%;纳入环卫体系管理作业的公厕达1141座,较“十二五”末增长72%。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总体处理能力达1.1万吨/日,青岛成为全省首个、全国首批实现全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城市,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排名跃升至工作成绩显著的第一梯队。建筑垃圾经营性运输许可车辆密闭率达100%,智慧建筑垃圾监管平台建成上线,大货车违规率、事故率均大幅下降。市容景观治理成效显著,相继组织实施了40多项夜景照明工程,完成4100余栋建筑的夜景亮化提升,形成了“一带一核心、三片区、十二线”的城市亮化体系,浮山湾灯光秀成为青岛城市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让青岛“越夜越美丽”。规划改造道路门头牌匾,老字号被保留、新创意被尊重,门头牌匾从“整齐规范”升级为“特色彰显”;“铁腕拆除”大型户外广告,全市高立柱式广告、大型屋顶广告(标识)、违规大型墙体广告基本清零。
    特别是2020年,自疫情防控伊始,全市2万名环卫工人连续80天全员在岗,对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共厕所全覆盖保洁消杀,市民群众纷纷点赞“最美橙色”。高质量完成国家住建部开展的规范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工作试点,整治拆除违法广告招牌10.1万平方米,形成《规划》《条例》《办法》《规范》《标准》《导则》“六位一体”的法制体系,为全国提供了“青岛经验”。编制国内第一部《海水浴场管理与服务导则(试行)》,在九大浴场配备日常应急物品、设置自助冲洗装置、母婴室等便民服务措施,受到市民游客的称赞。
    这五年,是综合行政执法更加有力的五年。实施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一线执法人员保持在80%以上。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活动,创建星级中队达到136个。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建立161家城管执法工作站,打通城管执法“最后一公里”。完善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餐饮油烟执法协作机制,健全与公安部门联勤联动机制。开展重点领域执法攻坚,实施专项治违行动,拆除各类违建2565万平方米,实现拆违还地、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增绿;持续开展市容秩序整治,占路经营、乱贴乱画、露天烧烤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持续推进居民楼院环境整治,清理小区私搭乱建、毁绿占绿、乱堆乱放等现象3万余件。
    特别是2020年,我们联合四部门印发《关于做好早夜市、便民市场、摊点群和特色街区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市设置便民摊点群210处,提供摊位3万余处,保障民生需求。制定实施《青岛市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规范》《青岛市城市管理领域部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推动执法行为规范高效。针对市民群众长期诟病的乱贴乱画“小广告”问题,在组织大范围清理、粉刷的同时,实施严管重罚,已立案处罚514起,对1600个乱贴乱画“小广告”通信号码暂停使用。
    面向“十四五”,城市管理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广大市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持“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坚定走好“开放路”、打好“服务牌”,实施“全民城管、高效城管、品质城管、温馨城管、智慧城管、韧性城管”六大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社会化水平,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操心事、千方百计提高群众幸福感,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到更加方便、温馨。
    谢谢。
 
    主持人:谢谢马局长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就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还是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请问滕局长,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是如何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筑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的?
    谢谢。
    
    滕军红:简要跟您交流一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去年年初启动的,也是这一轮机构改革之后新编的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融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也就是一张蓝图干到底。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根据自然资源部的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我局启动了《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编制工作。这个规划中心思想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也是坚持“一优三高”(即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这也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所提到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推动我市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
    具体在编制过程中,怎么落实这“一优三高”呢?第一是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树立底线思维。我们做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以此为基础,以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为底图,保护好胶州湾、崂山、大小珠山、铁橛山等核心的山海岛湾自然地理格局,以及胶莱平原粮食主产区,统筹划定了“三区三线”,也就是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三生”空间,提升生态服务保障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引导城镇集约适度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坚持顺应城市空间发展规律,实施聚湾强心战略,提升环胶州湾地区发展密度和浓度,打造内生活力的环湾都市区,带动全域统筹发展,构筑“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开放型”国际化大都市空间布局,搭建高质量发展空间平台。聚焦国家和区域战略落实,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规划建设上合示范区、自贸区、临空经济区、蓝色硅谷等国家战略承载区,打造城市发展重要增长极和链接全球的重要功能节点。
    在高品质方面,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主旨思想,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以人为本、适度超前、分级配置的原则,以通勤空间尺度和设施服务半径为参照,构建都市生活圈、地区生活圈和社区生活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国际化、高端化的消费休闲设施,加大人才公寓、安居住房和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的供给,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打造宜业宜居宜游之城。
    坚持高水平治理方面,主要是深入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市南中山路、市北老港区、李沧楼山后等旧城区、旧工业区的更新提质,传承历史文脉,织补城市肌理、完善服务设施、改善环境品质、植入新兴业态,有效治理大城市病,实现产业空间拓展、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功能完善、市民方便宜居。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备耕地整理,加强海湾滩涂、河流山体的生态修复,打造青岛市的山海林田生命共同体,构筑美丽国土空间。
    目前,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根据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最新要求,优化完善,上报国务院审批。
    回答完毕。
    
    主持人:好,感谢滕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您好,我是大众日报的记者。请问住建局的陈主任,刚刚您提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请问一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范围是哪些?是怎么划的?“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改造数量又是多少?
    谢谢。
    
    陈卫华:根据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0﹞28号)有关规定,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包括:2005年12月31日前在城市或县城国有土地上建成,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当然我们的重点改造是2000年以前的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是指对老旧小区及相关区域的建筑、环境、配套设施等进行改造、完善、提升(不含住宅拆除新建)。
    前期,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原则,我们与各区市就“十四五”期间老旧小区改造事宜进行了对接梳理,经各区市初步上报,“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512个,建筑面积447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53万户。
    回答完毕。
    
    主持人:感谢陈主任。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大众网的记者。请问一下马局长,市城市管理局坚持“开门办城管”,全力打造“方便温馨之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举措和做法?
    谢谢。
    
    马晓晖: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您对城市管理事业的关注和关心。
    “开门办城管”,我们理解,这是践行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城市管理领域的生动实践。
    “开门办城管”的内容,简单讲就是两句话:走好开放路,打好服务牌。“开门办城管”的根本目的,刚才介绍了,就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觉到生活更加方便、温馨。
    具体讲,走好开放路,除了刚才讲的创新推出了“星期三问城管”这个工作品牌,这是全国率先推出的,受到了很好的成效。我们还有十条接受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目的是城管的门全开、百姓的事全接,特别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比如针对老百姓反映非常强烈的“小广告”问题,加大了全力攻坚力度,用咱们青岛人的话说就是“扛上了”,2020年我们清理了10万多处,同时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处罚了400多人,对1600多个电话号码实施了停机封号。今年我们将学习深圳的先进经验,探索综合执法和形势司法两法衔接,除了行政处罚以外,相关案件会移交公安部门进行处罚,加大打击力度。
    再比如说,违法建设。2020年清理治理了205万平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解决了8600多件市民群众反映的自己小区里面的、自己房前屋后的违法建设。今年,我们根据模牌,将再清理200万平方米存量违建,对新生违建露头就打,绝不手软。
    这是第一部分,怎么样走好开放路。
    第二,如何打好服务牌?要寓城市管理于服务之中,寓城管执法于服务之中,让广大市民群众感到青岛城管温馨的服务就在自己身边,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比如每个月都组织城管服务进社区,按照燃气用户是15000户、供热用户3000户一个单元划分服务网格,一共划分709个网格,在每个网格里边配备服务管家,配备检修服务员,一共配备了1867名人,使影响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燃气供热问题,不出所在小区、不出所在社区就能有效高效得到解决。
    再比如,我们开发了燃气IC卡NFC的功能,62万户燃气用户坐在家里面动动手指就能缴费充值,真正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我们感到越是开放越能赢得市民群众的理解,越是坦诚越能赢得市民群众的信任。下一步,我们会紧紧围绕打造方便温馨之城”这个总体目标,把这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打造成一个品牌,真正让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马局长,媒体朋友们是否还有提问?好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可以联系三个发布单位。
    “十三五”时期,尤其是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以来,我市着力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构筑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希望媒体朋友们把我市“十三五”时期改善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宣传好,动员全市上下共同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多元融合的魅力之城、崇尚艺术的创意之城、治理有序的文明之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以及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的频道获取,也可以通过蓝睛视听频道来收看视频。
    我市“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共17场,到今天全部结束。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全程参会和报道。这些发布的务实政策、详实的内容以及充实的数据,背后都是全社会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结果,我觉得每个人都值得为努力上进、敢于奉献的自己和他人点赞。市两会之后,我们将陆续推出“展望‘十四五’”系列发布会,也欢迎媒体朋友们继续关注和报道。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