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服务高效青岛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57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是我市“十三五”成就巡礼的第16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服务高效青岛建设有关情况。由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大数据局、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发布。

  “十三五”时期,我市把高效青岛建设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审批事项最少、政务服务最好、审批服务速度最快,着力打造“三化三型”的政务服务环境,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障。

  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陈万胜同志;

  市司法局副局长王书剑同志;

  市大数据局副局长张艳同志;

  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张会佐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市场配置促进处(营商环境优化处)处长程强同志;

  请以上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陈万胜副主任介绍“十三五”时期服务高效青岛建设有关情况,有请。

  陈万胜: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通报一下有关的情况。

  一、工作总体情况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指挥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精神,各攻坚队及各区(市)、各有关单位积极行动,通过“学深圳、赶深圳”,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营商环境评价、审批提速增效,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数字政府建设等五个方面工作,在全市发起高效青岛建设攻势。2020年,5大攻坚战43个攻坚目标167项攻坚任务全部完成,推动全市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优质高效,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新力得到有效激发。全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5.4万户,总量达到179.3万户;新批准施工许可项目2643个,同比增长2.64%。疫情期间口岸降费让利超过12亿元。

  (一)顶格协调、系统集成,统筹协调更加有力。新组建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将“1个专班+5个专题组+5个保障组”的市职转协调小组与攻势指挥部“5大攻坚队”高度融合,改革任务合并同类项纳入攻势一体化推进。王清宪书记指出攻势七大方面任务,赵豪志代市长召开会议专题学习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部署攻势工作。指挥部带领各成员单位深入对标京沪深等6个城市1000余项新举措,形成详细的任务对标一览表,提升任务的攻坚性和创新性。注重突破重点难点,推动实现企业开办“零费用”;推动实现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水电气暖过户同步办理等,市场主体满意度逐年提高。

  (二)典型引路、整体推进,推进机制更加高效。建立起“市级层面抓统筹、各攻坚队抓推进、部门区(市)抓落地”的工作推进机制,全年调度攻势任务5次,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11次,推出典型案例300余篇。其中,被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采用的10篇。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10余项。开展攻势十大创新案例评选并组织集中答辩。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举办“放管服”改革专题培训班,编制优化营商环境专业教材,汇编改革政策文件6本、70余万字。

  (三)多方联动、协同联动,任务落实更加精准。与市人大督促“小分队”联动,精心组织质询答辩会,邀请参加会议6次,配合开展督导3轮,实地调研5次,联合推动市中级法院建立了府院联动工作机制等。与行业商协会联动,邀请加入攻势指挥部,组建破产管理人协会,成立市行业协会商会联盟。与媒体联动,组织设立“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等专栏3个,开展宣传报道50期,同时抓好媒体曝光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二、各攻坚战亮点纷呈

  (一)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优化营商环境的确定性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将18个营商环境评价一级指标全部纳入攻势,有针对性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措施。在全国率先构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标准体系”,在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第2位。

  一是助企纾困解难题。推出应对疫情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提速举措15项,为80余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公布涉企服务容缺受理事项487项。完善“政策通”平台,目前已汇集疫情防控、创业创新等政策信息7000余条。缓解用工难问题,搭建“网络共享线上用工”等平台,实现临时用工与灵活务工人员有效对接。

  二是优化指标促便利。压缩时间,比如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控制在12个工作日以内;小微企业快捷办电实现“当日受理、次日接电”;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下降为41.4小时和4.7小时。压减环节,比如不动产登记实现“交房即可办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比如在全省率先成立专业破产审判庭;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

  三是营评填报找差距。全年组织参与了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价,开展专家讲座、业务培训,完善迎评数据库、佐证资料库、典型案例库。参评期间,成立了前、后方参评指挥部,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例会、开展电话抽查和实地走访等,54场专业指标填报、历时20天,全市55个成员单位2000余人次参与,真实、准确地向国家和省提交了营商环境指标测评青岛答卷。集中填报结束后,对照测评体系制订了全市各领域指标优化提升整改方案,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推动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启用新市民中心,可办理特殊事项外的全部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全国首推“无感审批”20项,分别推出“智能审批”“全市通办”事项414项、699项,延拓“不见面审批”事项至4253项,超半数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在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位列全国第5名。

  一是助力工业互联网建设。在北方地区率先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全市企业设立登记线上申请量占新设立企业总量的98%。在全国率先推出“税企直连”服务平台,实现税企双方数据的直连互通和整合运用,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位列副省级城市第3位。出台《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为海尔集团涉及工业互联网建设的20余家企业提供现场服务,与“卡奥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卡奥斯“青享云”平台等。

  二是深化流程再造。印发《打造精简高效政务生态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推出“一事全办”事项101项,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584张,在全国首创“一部手机完成企业开办业务”,颁发省内首张跨区域营业执照。优化竣工联合验收机制,完成竣工联合验收项目95个。深化施工图审查改革,推动施工图审查时限清零。全市550个站点实现“自助办”,138个便民服务中心、1483个便民服务站达到“六有一能”标准。

  三是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速。启动城市云脑建设,在8大领域开展“一码通城、无感通行”试点,建成全市统一的掌上政务服务平台—“爱山东青e办”APP,实现50余个部门、10个区市70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推动数据汇聚和质量提升,市级共享需求满足率达98.3%,共为全市100余个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3256项。开展金融服务领域数据应用,在全国率先形成政务数据“可用不可见”为使用特点的“政务数据中台”模式,金融机构利用涉企政务数据优化信贷服务,涉及企业197家,信贷资金68.3亿元。组织成立胶东经济圈大数据发展一体化合作联盟。青岛政务网在2020年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暨第十九届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位列全国第1名。

  (三)坚持依法行政、诚信施政,推动法治和诚信政府建设。全国首创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全铺开,协助落实资金近亿元。全国首个实现镇街法治政府建设全覆盖。获评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在全省率先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胶东五市法治一体化建设等。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升。建立全省首家青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合作制公证机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法律援助申请实现全市通办,“12348”热线实现7×24小时全时服务。推动立改废释,制定修订法规规章11件、修改26件、废止38件。常态化监督党政群机关履约情况,偿还欠款30.4亿元,清偿率100%。举办上合组织国家仲裁机构线上研讨会等。

  二是简政放权全面推进。承接落实省级行政权力事项600余项,公布“市县同权”事项239项,发布向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赋权市级负面清单事项77项。破解“准入不准营”,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对“168+8”项改革事项进行清单式动态管理。加快权责清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强化“一枚印章管审批”。组建专班狠抓“互联网+监管”,检查实施清单编制率、监管行为覆盖率均达100%。

  三是诚信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双公示”数据准确率位列全国第1位。推动信用惠民便企,疫情期间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132份,为企业办理信用修复1441件次。搭建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国内率先接入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实现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机构实时共享,目前已完成中小企业授信74笔。签署《关于推进胶东经济圈城市信用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共建“信用胶东”大格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青岛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一年。前不久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加快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着力在解决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攻势指挥部办公室中枢作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精选“山头”和“碉堡”,高质量制定攻势3.0版作战方案并组织实施。具体来说,各项攻坚任务的设定将围绕以营商环境评价优化为中心展开,针对短板弱项,对标国内最优,将18个一级指标87个二级指标按照职责分工和实际需求合理分布到相关攻坚战,建立重点任务清单,持续优化提升。同时,强化法治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畅通企业家建言议政渠道,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搭建起优化营商环境的“四梁八柱”。

  (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优化营商环境的“主阵地”,下步我们将“放管服”改革中具有引领性、创新性、攻坚性的任务纳入攻势3.0版作战方案进行一体化推进。比如,进一步简政放权,压减审批要件,创新审批方式;推行公正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更多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域通办”等。

  (三)打响高效青岛建设品牌。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辟专栏、设置专题,深入解读高效青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措施。强化培训,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提升从事改革攻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青岛发展”的浓厚氛围。

  各位朋友,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打好高效青岛建设攻势,离不开各位新闻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和监督。我们在服务高效青岛建设过程中,会继续探索新思路、实践新打法,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塑造高效青岛制度新优势,打造让各类市场主体舒服的营商环境,把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大家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好,我是《中国商报》的记者,请具体介绍一下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一年来取得的成效以及明年思路?谢谢。

  程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注。2020年,我委会同25个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方案2.0版》,经过一年不懈努力,20个领域87项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总的来看,企业全生命周期办事更加便捷,投资吸引力持续增加,服务质量与监管效率不断提升,“三化三型”的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便利化的服务体系更加高效。一是时间更短,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半数以上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12个工作日以内。联合竣工验收,将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时限控制在12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的验收时限压减为1个工作日。用气报装由10个工作日减少到5个工作日,政府采购合同签订时间和资金支付时间分别压缩至原来的1/3和1/6。进出口整体通关整体时间完成国家要求的较2017年缩短50%以上目标任务。二是环节更少。用水报装全流程压缩至2个环节、2个工作日、1项报装材料。纳税次数压减至6次,不再将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作为前置条件和申报要件。三是费用更省。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印章,提供免费打印、复印服务,再造保证金缴退流程,年均为交易主体节省费用6000万元。

  其次,智能化的服务网络更加强大。一方面,平台建设取得突破。青岛企业登记注册“青易办”APP上线运行,实现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登记全链条“掌上办、零材料、智能审”,全国首创一部手机就能完成企业开办所有业务。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系统正式启用,在省内首次实现不动产权证书电子化。搭建“线上调剂员工”“网络共享线上用工”“共享小技师”平台,实现企业临时用工与灵活务工人员有效对接,央视媒体也予以报道。另一方面,线上服务更加便捷。网上办税更加便捷,2020年“非接触式”发票申领占比达94.5%。小微企业快捷办电全面实现“当日受理、次日接电”,实现电力外线审批事项全程代办、“一链办理”。公共资源交易实现远程异地评标,与16省市合作共建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

  第三,市场化的服务管理更加周到。一是优化企业信贷服务,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832亿元,增幅2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5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共281亿元,同比增长60和56%。在省内率先打造“政府采购贷”信用融资平台,风险控制机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科技金融产品扩面增量,“投保贷联动”发放贷款增长34.6%。二是加大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督促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辖区32家上市公司按时完成年报披露分红方案,占全部公司数的82%,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通疫情知识产权服务专线,开放青岛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7.2 %和9%,保持省内首位。四是发挥商协会作用,出台更好发挥商协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作用的意见,组织成立“青岛市行业协会商会联盟”。

  第四,法治化的服务保障更加有力。一是提高破产办理效率,在省内率先成立破产法庭,出台含100万元援助资金的《破产案件援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二是提高合同执行效率,在全市法院成立65个速裁团队,全市法院平均办案周期缩短21.3天,人均办案数位居全省第一。三是提高案件审办效率,创新制定案件繁简分流、民事诉前调解、要素式审判等制度,全市法院共通过诉前调解分流案件96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78.2%。四是提高政策落实效率,出台文件规范劳动关系,扩大人力资源领域“政策找人”范围,共为7.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4.2亿元。五是提升监管服务效率,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年度完成部门联合抽查40多次。新增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33项,400余家市场主体受益。

  一年来,经过持续攻坚,部分工作取得新突破,一些领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劳动力市场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知识产权保护等3个指标获得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优异等次;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1;全国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评价位居第2;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全国第2;全国32个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排名第5。国家级媒体多次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做法进行了报道。

  尽管2020年攻势总体成效显著,但也应该看到我们还存在着部门间数据共享还不够充分,影响了审批进一步提速和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度;网上办事、掌上办事等平台功能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领域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针对问题,2021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部署要求,主动对标先进地区和标杆城市,做好进一步精简准入审批手续,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加快平台建设,注重流程再造,加强对标对表等工作,进一步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谢谢。

  回答完毕,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请问市行政审批局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疫情期间政务服务“不断档”?步入“后疫情时代”,为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又有哪些好的做法呢?谢谢。

  张会佐:谢谢您对行政审批工作的关心,我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为解决疫情导致的出行难、办事难的问题,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政务服务“不间断”,我们大力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就近办”,最大限度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满足群众办事需求。

  (一)发起“网上办”的倡议,推行“不见面审批”

  疫情初期,在严格落实各类防疫防疫举措前提下,青岛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在2月3日就全面开始营业办理各项业务,保证政务服务“不间断”。另一方面,积极倡导群众线上办理业务,发布《不纳入“网上可办”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对网办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依托网上办、掌上办、快递办、帮办代办等方式,延拓“不见面审批”事项至4253项。先后7次排查“网上可办”事项网办路径畅通性,并提升即办件比例至51%。

  (二)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开复工

  印发优化审批服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8条举措,延长防疫物资经营、运输企业许可证照有效期,为全市79家生产企业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保证疫情初期防疫物资产能供应;出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提速15条举措,为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项目、地铁2号线项目等全市重点在建项目审批简化,帮助各类企业在疫情期间平稳过渡。

  (三)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服务“零距离”

  一是加强基层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全市整合建成138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1383个便民化便民服务站,实现镇(街)、社区的全覆盖。公布镇(街)级8个部门57项和新村(社区)级5个部门23项两个清单,企业群众可按需“就近办理”。二是推进自助服务设备向基层覆盖。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全市550余个银行网点或便民服务场所,已实现镇(街)全覆盖,为企业群众提供75项便民业务和900余项审批申报业务的“一机通办”服务。三是推出699项“全市通办”事项。让市民办事不受户籍地或居住地限制,在全市范围内任何一个受理机构或者全程通过网上平台均能办理。四是推行胶东五市“区域通办”事项。建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的跨市帮办代办机制,不同城市的申请人足不出市可办事项达40项。

  疫情考进一步倒逼政府服务理念深刻转变和审批方式不断创新。为在“后疫情时代”更好的统筹疫情防控和政务服务工作,我们从三个方面改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让审批服务迭代升级。今年搭建了很多智慧平台为企业群众服务。开发了青易办”掌上平台,实现一部手机就能开办企业,平台实名认证超过66万户,办理业务量超过170万笔;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并接入APP,全市超过6200个项目通过网上或手机办理;建设“无感审批”系统,对办事需求精准预判、即时感知、定向推送,让服务对象无需申请就能办事;建成“智能办”平台,并发布414项“智能审批”事项和33项“智能通办”事项,精简材料达686类,大幅拓宽了“秒批秒办”事项范围,办件量逾千万;上线电子签署中心,在“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基础上,实现电子证照融合应用,提升签署效率。从各类平台使用情况和实际效果可以看出,政务服务向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更是我们今后重点攻坚的方向。

  二是在“非常规”审批方式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建立容缺受理制度,市级近500项企业相关审批事项实现材料不齐情况下的容缺办理;深化告知承诺制改革,对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城市绿地、树木的审批等事项实行高职承诺,实现免勘验审查,施工图审查承诺后置,全市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直接取消施工图审查,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拓宽主题式服务场景,通过并联审批、流程再造,深化“一事全办”“一业一证”改革,为群众办成“一整件事”,减少跑腿次数。

  三是广泛试点,实现跨层级的协同联动。为充分发挥区市、镇村等基层一线的创新创造能动性和关键作用,这一年在10个区(市)和高新区推出12项审批服务提速增效改革试点,以高效体制机制改善政务服务供给。各区(市)在试点基础上持续创新创造,打造了如“N次帮”“小智帮办”“即墨小政”“崂省事”“小微知道”等一批特色品牌,在疫情防控期间乃至“后疫情时代”为群众办事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回答完毕,谢谢。

  记者:我是齐鲁法制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通过法治政府攻坚,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了扩面增量,请介绍一下我市2020年公共法律服务有关的情况?谢谢。

  王书剑:去年经过一年的攻坚战,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作的覆盖面有了更大的拓展,我们为市民群众提供了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总体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试点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推广使用“法援在线”工作平台,对“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进行了改造升级,法律援助申请实现全市通办,去年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7万件,同比增长18%,“12348”法律服务热线接话12.1万人次,比同比增长55%。为困难群众挽回损失或者是取得的效益,总共11536.28万元,为农民工讨薪2550.13万元。2020年我市4个集体、3名个人分别获得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受到司法部通报表彰。我市在山东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作了典型交流发言,下面我介绍一下具体工作情况:

  首先我介绍一下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建设情况。

  一是推动市、区市、镇街、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升级,新增规范化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20个,规范化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100个。

  二是坚持平台思维,试点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原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市级设立1个,各个区市各设1个,总共是11个,现在看来不能完全满足市民的需求,因此我们积极向省上争取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的试点,印发了《关于试点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工作的实施方案》,选择在有关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公证机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高校等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目前全市新增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10个,目前全部投入了运行。

  三是法律援助申请,打破区域层级限制,原来法律援助申请要看案件是在哪个区市的基层法院受理还是在中级法院受理的,在中级法律受理的是由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在各个区市基层法院受理的,就由各个区市的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我们现在打破了地域和级别的限制,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可就近选择任一法律援助中心提交申请,实现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就近可办、一次办好。

  (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的建设

  一是集中优势资源。面向全市遴选优秀律师,组建464人“12348”专业团队,增加热线坐席,将我们的系统升级为数字信号,提升了通话信号的稳定性和清晰度,缩短群众拨号等待时间,群众拨打电话更加便捷。延长服务时间,开通了夜间和节假日来电接听,开启了专线全天候接听模式,全年365天在线免费解答法律咨询。

  二是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实现一个电话问清法律服务所有的事,制定服务规范、规范服务用语,进行即时满意度调查,督促提升接话服务质量;开展“资深律师上线”活动,热线服务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我们还新增的公证司法鉴定、商事仲裁等咨询服务功能,专线服务功能的拓展极大的便利了群众。

  三是网络平台的建设情况。去年9月份,全市开始启用“法援在线”移动服务平台,实现法律援助掌上办,自从平台开通以来,平台累计受理援助案件6000余件,比前三个月增长了15%,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该平台全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实现与“12348”热线平台对接联动服务的网络在线平台,法制日报、青岛日报等媒体对我市应用“法援在线”平台的相关工作进行报道。“法援在线”平台的应用,畅通了法律援助服务渠道,为群众提供随时随地的便捷服务,平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服务更加便民。“法援在线”移动服务平台的应用,建立从法律援助申请到结案的一整套运转机制,实现法律援助群众网上办理,缩短了流程运转时间。平台与法律援助申请“全市通办”“减证便民”机制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协同、一体服务。

  二是运转更加规范。通过深化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了法律援助各业务环节的标准化。此外,平台可以根据案件受理情况、案件类别情况、办案进度反馈、受援人情况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为下一步政策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高效青岛建设攻势要求,全面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建设满足市民需求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建设法治青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记者: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高效青岛建设攻势”2.0版中,新增了“数字政府建设”攻坚战,刚才重点提到了数据共享应用和掌上政务服务,请具体介绍一下工作进展到哪一步以及有哪些成效?

  张艳: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对数字政府建设的关注。数字政府是作为高效青岛攻坚战之一,是市委市政府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这项工作更涉及到四个方面13项工作,2020年的工作已经全面完成,青岛政务网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综合体现的平台,在全国评估当中名列第一名,其中数据共享应用是整个数字政府建设重要的支撑,掌上政务服务是其中的一个核心应用。

  首先包括一下在数据共享应用方面的工作,2020年我们以畅通共享渠道为目标,推动数据供需对接更高效。累计办结实施跨层级跨部门共享需求1200余件,数据交换41亿条次,各数据接口日均提供服务30余万次,市级共享需求满足率达98.3%。除国家和省部分系统以外,在我市层面上已经消除了信息壁垒,打通了数据孤岛。

  在数据应用方面,我们印发了《青岛“数聚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和《加快数据融合应用深化流程再造的实施方案》,通过优化“数据流”推动再造“业务流”。比如为减少居民跑腿次数,打通国土、城管、水务、供电等5个单位9项关键数据,实现二手房水、电、气、暖、有线、宽带等7项业务同步过户。为提高人才服务效率,通过数据共享支撑人社部门在省内首创人才引进落户“秒批”新模式,累计4余万人受益。以数据跑腿减少群众的跑腿。

  为企业服务方面,我们通过数据共享来配合业务部门支撑搭建智能登记系统,推动供电公司创新数据共享方式,将脱敏后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数据与相关部门的政务数据融合,实现涉企政策的精准推送,截至目前,全市100余个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3256项。

  为赋能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我们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政务数据“可用不可见”为使用特点的“政务数据中台”模式,共盘活1200万条涉企政务数据为市场服务,解决了政务数据常年存在的供给与需求、开放和安全之间的矛盾,14家大中型金融机构利用涉企政务数据,对197家企业开展信贷业务,涉及金额近70亿元。

  掌上政务服务方面。提升政务服务“掌上办”水平也是2020年市政府市办实事之一,我们全面对标深圳,建成了全市统一的掌上政务服务总平台——“青e办”APP。整合了市、区(市)类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7000多项,打通了22个部门的35个业务系统的用户体系,管理、接入的各类接口数量达到190个,形成了整体统筹、部门协同、区市联动的全市一体化移动政务服务体系。

  为强化特色,我们结合全市重点工作,在“青e办”上及时推出相应专区特色服务。如助力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我们联合海尔在“青e办”上建设“卡奥斯”专区,全面宣传推广“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相关解决方案。此外、包括“疫情防控、三民活动”、金融服务、社会保障、民企政策、重要活动直播等,我们都及时上线推出专区服务。

  在深化应用上,我们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在政务服务细分领域创新掌上政务服务新模式。如,会同市行政审批局,推出“掌上申请、智能填报、自动审批、即时办结”的移动端智能审批业务。会同医保局,建设医保全业务领域应用,其中门诊统筹签约解约、门诊大病定点变更功能,使我市606万门诊统筹签约参保人和67万门诊大病参保人实现了“不见面、0跑腿”的秒批掌上办。

  在基层服务方面,为更好服务市民,我们重点推动掌上服务向基层延伸,10个区市均已上线“青e办”APP分厅,区市级5000多项审批服务实现了掌上办,并开发了各区市各具特色的应用服务50余项。比如城阳区“信用视界”服务可以随时查询企业多维度信用信息。还有崂山文化地图服务、胶州挪车服务等,为市民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性。

  为更好的推动数字服务便利化,我们还组织各部门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8个领域全面开展“一码通城、无感通行”试点工作,并在“青e办”APP建设一码通城“码包”,身份码、健康码、医保码、社保码、就餐码,通过一键切换,多个场景可以便捷使用。比如身份码已经在1700余项审批业务通过刷码即可便捷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数字政府攻坚战建设力度,力争在城市云脑、一码通城、掌上办事、数据赋能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也希望媒体朋友给予更多的关注,谢谢!

  主持人:感谢张局长的解答,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市政府办公厅职转办以及联合发布单位。

  通过刚才几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我们已经感受到“十三五”时期,尤其是发起高效青岛建设攻势以来,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审批提速增效、法治政府建设、诚信政府建设和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逐步形成。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宣传报道好服务高效青岛建设取得的成就,让青岛真正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热带雨林!

  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也可以通过蓝睛的视听频道观看视频。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今天下午2:00,将继续召开我市“十三五”成就巡礼最后一场发布会,欢迎大家参会,下午见!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是我市“十三五”成就巡礼的第16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服务高效青岛建设有关情况。由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大数据局、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发布。

  “十三五”时期,我市把高效青岛建设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审批事项最少、政务服务最好、审批服务速度最快,着力打造“三化三型”的政务服务环境,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障。

  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陈万胜同志;

  市司法局副局长王书剑同志;

  市大数据局副局长张艳同志;

  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张会佐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市场配置促进处(营商环境优化处)处长程强同志;

  请以上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陈万胜副主任介绍“十三五”时期服务高效青岛建设有关情况,有请。

  陈万胜: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通报一下有关的情况。

  一、工作总体情况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指挥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精神,各攻坚队及各区(市)、各有关单位积极行动,通过“学深圳、赶深圳”,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营商环境评价、审批提速增效,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数字政府建设等五个方面工作,在全市发起高效青岛建设攻势。2020年,5大攻坚战43个攻坚目标167项攻坚任务全部完成,推动全市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优质高效,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新力得到有效激发。全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5.4万户,总量达到179.3万户;新批准施工许可项目2643个,同比增长2.64%。疫情期间口岸降费让利超过12亿元。

  (一)顶格协调、系统集成,统筹协调更加有力。新组建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将“1个专班+5个专题组+5个保障组”的市职转协调小组与攻势指挥部“5大攻坚队”高度融合,改革任务合并同类项纳入攻势一体化推进。王清宪书记指出攻势七大方面任务,赵豪志代市长召开会议专题学习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部署攻势工作。指挥部带领各成员单位深入对标京沪深等6个城市1000余项新举措,形成详细的任务对标一览表,提升任务的攻坚性和创新性。注重突破重点难点,推动实现企业开办“零费用”;推动实现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水电气暖过户同步办理等,市场主体满意度逐年提高。

  (二)典型引路、整体推进,推进机制更加高效。建立起“市级层面抓统筹、各攻坚队抓推进、部门区(市)抓落地”的工作推进机制,全年调度攻势任务5次,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11次,推出典型案例300余篇。其中,被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采用的10篇。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10余项。开展攻势十大创新案例评选并组织集中答辩。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举办“放管服”改革专题培训班,编制优化营商环境专业教材,汇编改革政策文件6本、70余万字。

  (三)多方联动、协同联动,任务落实更加精准。与市人大督促“小分队”联动,精心组织质询答辩会,邀请参加会议6次,配合开展督导3轮,实地调研5次,联合推动市中级法院建立了府院联动工作机制等。与行业商协会联动,邀请加入攻势指挥部,组建破产管理人协会,成立市行业协会商会联盟。与媒体联动,组织设立“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等专栏3个,开展宣传报道50期,同时抓好媒体曝光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二、各攻坚战亮点纷呈

  (一)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优化营商环境的确定性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将18个营商环境评价一级指标全部纳入攻势,有针对性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措施。在全国率先构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标准体系”,在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第2位。

  一是助企纾困解难题。推出应对疫情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提速举措15项,为80余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公布涉企服务容缺受理事项487项。完善“政策通”平台,目前已汇集疫情防控、创业创新等政策信息7000余条。缓解用工难问题,搭建“网络共享线上用工”等平台,实现临时用工与灵活务工人员有效对接。

  二是优化指标促便利。压缩时间,比如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控制在12个工作日以内;小微企业快捷办电实现“当日受理、次日接电”;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下降为41.4小时和4.7小时。压减环节,比如不动产登记实现“交房即可办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比如在全省率先成立专业破产审判庭;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

  三是营评填报找差距。全年组织参与了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价,开展专家讲座、业务培训,完善迎评数据库、佐证资料库、典型案例库。参评期间,成立了前、后方参评指挥部,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例会、开展电话抽查和实地走访等,54场专业指标填报、历时20天,全市55个成员单位2000余人次参与,真实、准确地向国家和省提交了营商环境指标测评青岛答卷。集中填报结束后,对照测评体系制订了全市各领域指标优化提升整改方案,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推动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启用新市民中心,可办理特殊事项外的全部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全国首推“无感审批”20项,分别推出“智能审批”“全市通办”事项414项、699项,延拓“不见面审批”事项至4253项,超半数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在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位列全国第5名。

  一是助力工业互联网建设。在北方地区率先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全市企业设立登记线上申请量占新设立企业总量的98%。在全国率先推出“税企直连”服务平台,实现税企双方数据的直连互通和整合运用,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位列副省级城市第3位。出台《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为海尔集团涉及工业互联网建设的20余家企业提供现场服务,与“卡奥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卡奥斯“青享云”平台等。

  二是深化流程再造。印发《打造精简高效政务生态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推出“一事全办”事项101项,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584张,在全国首创“一部手机完成企业开办业务”,颁发省内首张跨区域营业执照。优化竣工联合验收机制,完成竣工联合验收项目95个。深化施工图审查改革,推动施工图审查时限清零。全市550个站点实现“自助办”,138个便民服务中心、1483个便民服务站达到“六有一能”标准。

  三是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速。启动城市云脑建设,在8大领域开展“一码通城、无感通行”试点,建成全市统一的掌上政务服务平台—“爱山东青e办”APP,实现50余个部门、10个区市70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推动数据汇聚和质量提升,市级共享需求满足率达98.3%,共为全市100余个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3256项。开展金融服务领域数据应用,在全国率先形成政务数据“可用不可见”为使用特点的“政务数据中台”模式,金融机构利用涉企政务数据优化信贷服务,涉及企业197家,信贷资金68.3亿元。组织成立胶东经济圈大数据发展一体化合作联盟。青岛政务网在2020年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暨第十九届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位列全国第1名。

  (三)坚持依法行政、诚信施政,推动法治和诚信政府建设。全国首创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全铺开,协助落实资金近亿元。全国首个实现镇街法治政府建设全覆盖。获评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在全省率先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胶东五市法治一体化建设等。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升。建立全省首家青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合作制公证机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法律援助申请实现全市通办,“12348”热线实现7×24小时全时服务。推动立改废释,制定修订法规规章11件、修改26件、废止38件。常态化监督党政群机关履约情况,偿还欠款30.4亿元,清偿率100%。举办上合组织国家仲裁机构线上研讨会等。

  二是简政放权全面推进。承接落实省级行政权力事项600余项,公布“市县同权”事项239项,发布向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赋权市级负面清单事项77项。破解“准入不准营”,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对“168+8”项改革事项进行清单式动态管理。加快权责清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强化“一枚印章管审批”。组建专班狠抓“互联网+监管”,检查实施清单编制率、监管行为覆盖率均达100%。

  三是诚信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双公示”数据准确率位列全国第1位。推动信用惠民便企,疫情期间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132份,为企业办理信用修复1441件次。搭建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国内率先接入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实现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机构实时共享,目前已完成中小企业授信74笔。签署《关于推进胶东经济圈城市信用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共建“信用胶东”大格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青岛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一年。前不久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加快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着力在解决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攻势指挥部办公室中枢作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精选“山头”和“碉堡”,高质量制定攻势3.0版作战方案并组织实施。具体来说,各项攻坚任务的设定将围绕以营商环境评价优化为中心展开,针对短板弱项,对标国内最优,将18个一级指标87个二级指标按照职责分工和实际需求合理分布到相关攻坚战,建立重点任务清单,持续优化提升。同时,强化法治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畅通企业家建言议政渠道,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搭建起优化营商环境的“四梁八柱”。

  (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优化营商环境的“主阵地”,下步我们将“放管服”改革中具有引领性、创新性、攻坚性的任务纳入攻势3.0版作战方案进行一体化推进。比如,进一步简政放权,压减审批要件,创新审批方式;推行公正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更多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域通办”等。

  (三)打响高效青岛建设品牌。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辟专栏、设置专题,深入解读高效青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措施。强化培训,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提升从事改革攻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青岛发展”的浓厚氛围。

  各位朋友,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打好高效青岛建设攻势,离不开各位新闻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和监督。我们在服务高效青岛建设过程中,会继续探索新思路、实践新打法,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塑造高效青岛制度新优势,打造让各类市场主体舒服的营商环境,把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大家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好,我是《中国商报》的记者,请具体介绍一下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一年来取得的成效以及明年思路?谢谢。

  程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注。2020年,我委会同25个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方案2.0版》,经过一年不懈努力,20个领域87项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总的来看,企业全生命周期办事更加便捷,投资吸引力持续增加,服务质量与监管效率不断提升,“三化三型”的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便利化的服务体系更加高效。一是时间更短,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半数以上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12个工作日以内。联合竣工验收,将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时限控制在12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的验收时限压减为1个工作日。用气报装由10个工作日减少到5个工作日,政府采购合同签订时间和资金支付时间分别压缩至原来的1/3和1/6。进出口整体通关整体时间完成国家要求的较2017年缩短50%以上目标任务。二是环节更少。用水报装全流程压缩至2个环节、2个工作日、1项报装材料。纳税次数压减至6次,不再将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作为前置条件和申报要件。三是费用更省。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印章,提供免费打印、复印服务,再造保证金缴退流程,年均为交易主体节省费用6000万元。

  其次,智能化的服务网络更加强大。一方面,平台建设取得突破。青岛企业登记注册“青易办”APP上线运行,实现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登记全链条“掌上办、零材料、智能审”,全国首创一部手机就能完成企业开办所有业务。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系统正式启用,在省内首次实现不动产权证书电子化。搭建“线上调剂员工”“网络共享线上用工”“共享小技师”平台,实现企业临时用工与灵活务工人员有效对接,央视媒体也予以报道。另一方面,线上服务更加便捷。网上办税更加便捷,2020年“非接触式”发票申领占比达94.5%。小微企业快捷办电全面实现“当日受理、次日接电”,实现电力外线审批事项全程代办、“一链办理”。公共资源交易实现远程异地评标,与16省市合作共建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

  第三,市场化的服务管理更加周到。一是优化企业信贷服务,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832亿元,增幅2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5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共281亿元,同比增长60和56%。在省内率先打造“政府采购贷”信用融资平台,风险控制机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科技金融产品扩面增量,“投保贷联动”发放贷款增长34.6%。二是加大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督促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辖区32家上市公司按时完成年报披露分红方案,占全部公司数的82%,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通疫情知识产权服务专线,开放青岛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7.2 %和9%,保持省内首位。四是发挥商协会作用,出台更好发挥商协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作用的意见,组织成立“青岛市行业协会商会联盟”。

  第四,法治化的服务保障更加有力。一是提高破产办理效率,在省内率先成立破产法庭,出台含100万元援助资金的《破产案件援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二是提高合同执行效率,在全市法院成立65个速裁团队,全市法院平均办案周期缩短21.3天,人均办案数位居全省第一。三是提高案件审办效率,创新制定案件繁简分流、民事诉前调解、要素式审判等制度,全市法院共通过诉前调解分流案件96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78.2%。四是提高政策落实效率,出台文件规范劳动关系,扩大人力资源领域“政策找人”范围,共为7.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4.2亿元。五是提升监管服务效率,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年度完成部门联合抽查40多次。新增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33项,400余家市场主体受益。

  一年来,经过持续攻坚,部分工作取得新突破,一些领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劳动力市场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知识产权保护等3个指标获得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优异等次;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1;全国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评价位居第2;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全国第2;全国32个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排名第5。国家级媒体多次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做法进行了报道。

  尽管2020年攻势总体成效显著,但也应该看到我们还存在着部门间数据共享还不够充分,影响了审批进一步提速和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度;网上办事、掌上办事等平台功能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领域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针对问题,2021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部署要求,主动对标先进地区和标杆城市,做好进一步精简准入审批手续,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加快平台建设,注重流程再造,加强对标对表等工作,进一步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谢谢。

  回答完毕,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请问市行政审批局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疫情期间政务服务“不断档”?步入“后疫情时代”,为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又有哪些好的做法呢?谢谢。

  张会佐:谢谢您对行政审批工作的关心,我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为解决疫情导致的出行难、办事难的问题,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政务服务“不间断”,我们大力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就近办”,最大限度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满足群众办事需求。

  (一)发起“网上办”的倡议,推行“不见面审批”

  疫情初期,在严格落实各类防疫防疫举措前提下,青岛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在2月3日就全面开始营业办理各项业务,保证政务服务“不间断”。另一方面,积极倡导群众线上办理业务,发布《不纳入“网上可办”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对网办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依托网上办、掌上办、快递办、帮办代办等方式,延拓“不见面审批”事项至4253项。先后7次排查“网上可办”事项网办路径畅通性,并提升即办件比例至51%。

  (二)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开复工

  印发优化审批服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8条举措,延长防疫物资经营、运输企业许可证照有效期,为全市79家生产企业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保证疫情初期防疫物资产能供应;出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提速15条举措,为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项目、地铁2号线项目等全市重点在建项目审批简化,帮助各类企业在疫情期间平稳过渡。

  (三)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服务“零距离”

  一是加强基层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全市整合建成138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1383个便民化便民服务站,实现镇(街)、社区的全覆盖。公布镇(街)级8个部门57项和新村(社区)级5个部门23项两个清单,企业群众可按需“就近办理”。二是推进自助服务设备向基层覆盖。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全市550余个银行网点或便民服务场所,已实现镇(街)全覆盖,为企业群众提供75项便民业务和900余项审批申报业务的“一机通办”服务。三是推出699项“全市通办”事项。让市民办事不受户籍地或居住地限制,在全市范围内任何一个受理机构或者全程通过网上平台均能办理。四是推行胶东五市“区域通办”事项。建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的跨市帮办代办机制,不同城市的申请人足不出市可办事项达40项。

  疫情考进一步倒逼政府服务理念深刻转变和审批方式不断创新。为在“后疫情时代”更好的统筹疫情防控和政务服务工作,我们从三个方面改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让审批服务迭代升级。今年搭建了很多智慧平台为企业群众服务。开发了青易办”掌上平台,实现一部手机就能开办企业,平台实名认证超过66万户,办理业务量超过170万笔;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并接入APP,全市超过6200个项目通过网上或手机办理;建设“无感审批”系统,对办事需求精准预判、即时感知、定向推送,让服务对象无需申请就能办事;建成“智能办”平台,并发布414项“智能审批”事项和33项“智能通办”事项,精简材料达686类,大幅拓宽了“秒批秒办”事项范围,办件量逾千万;上线电子签署中心,在“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基础上,实现电子证照融合应用,提升签署效率。从各类平台使用情况和实际效果可以看出,政务服务向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更是我们今后重点攻坚的方向。

  二是在“非常规”审批方式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建立容缺受理制度,市级近500项企业相关审批事项实现材料不齐情况下的容缺办理;深化告知承诺制改革,对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城市绿地、树木的审批等事项实行高职承诺,实现免勘验审查,施工图审查承诺后置,全市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直接取消施工图审查,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拓宽主题式服务场景,通过并联审批、流程再造,深化“一事全办”“一业一证”改革,为群众办成“一整件事”,减少跑腿次数。

  三是广泛试点,实现跨层级的协同联动。为充分发挥区市、镇村等基层一线的创新创造能动性和关键作用,这一年在10个区(市)和高新区推出12项审批服务提速增效改革试点,以高效体制机制改善政务服务供给。各区(市)在试点基础上持续创新创造,打造了如“N次帮”“小智帮办”“即墨小政”“崂省事”“小微知道”等一批特色品牌,在疫情防控期间乃至“后疫情时代”为群众办事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回答完毕,谢谢。

  记者:我是齐鲁法制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通过法治政府攻坚,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了扩面增量,请介绍一下我市2020年公共法律服务有关的情况?谢谢。

  王书剑:去年经过一年的攻坚战,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作的覆盖面有了更大的拓展,我们为市民群众提供了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总体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试点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推广使用“法援在线”工作平台,对“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进行了改造升级,法律援助申请实现全市通办,去年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7万件,同比增长18%,“12348”法律服务热线接话12.1万人次,比同比增长55%。为困难群众挽回损失或者是取得的效益,总共11536.28万元,为农民工讨薪2550.13万元。2020年我市4个集体、3名个人分别获得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受到司法部通报表彰。我市在山东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作了典型交流发言,下面我介绍一下具体工作情况:

  首先我介绍一下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建设情况。

  一是推动市、区市、镇街、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升级,新增规范化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20个,规范化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100个。

  二是坚持平台思维,试点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原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市级设立1个,各个区市各设1个,总共是11个,现在看来不能完全满足市民的需求,因此我们积极向省上争取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的试点,印发了《关于试点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工作的实施方案》,选择在有关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公证机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高校等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目前全市新增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10个,目前全部投入了运行。

  三是法律援助申请,打破区域层级限制,原来法律援助申请要看案件是在哪个区市的基层法院受理还是在中级法院受理的,在中级法律受理的是由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在各个区市基层法院受理的,就由各个区市的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我们现在打破了地域和级别的限制,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可就近选择任一法律援助中心提交申请,实现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就近可办、一次办好。

  (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的建设

  一是集中优势资源。面向全市遴选优秀律师,组建464人“12348”专业团队,增加热线坐席,将我们的系统升级为数字信号,提升了通话信号的稳定性和清晰度,缩短群众拨号等待时间,群众拨打电话更加便捷。延长服务时间,开通了夜间和节假日来电接听,开启了专线全天候接听模式,全年365天在线免费解答法律咨询。

  二是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实现一个电话问清法律服务所有的事,制定服务规范、规范服务用语,进行即时满意度调查,督促提升接话服务质量;开展“资深律师上线”活动,热线服务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我们还新增的公证司法鉴定、商事仲裁等咨询服务功能,专线服务功能的拓展极大的便利了群众。

  三是网络平台的建设情况。去年9月份,全市开始启用“法援在线”移动服务平台,实现法律援助掌上办,自从平台开通以来,平台累计受理援助案件6000余件,比前三个月增长了15%,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该平台全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实现与“12348”热线平台对接联动服务的网络在线平台,法制日报、青岛日报等媒体对我市应用“法援在线”平台的相关工作进行报道。“法援在线”平台的应用,畅通了法律援助服务渠道,为群众提供随时随地的便捷服务,平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服务更加便民。“法援在线”移动服务平台的应用,建立从法律援助申请到结案的一整套运转机制,实现法律援助群众网上办理,缩短了流程运转时间。平台与法律援助申请“全市通办”“减证便民”机制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协同、一体服务。

  二是运转更加规范。通过深化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了法律援助各业务环节的标准化。此外,平台可以根据案件受理情况、案件类别情况、办案进度反馈、受援人情况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为下一步政策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高效青岛建设攻势要求,全面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建设满足市民需求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建设法治青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记者: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高效青岛建设攻势”2.0版中,新增了“数字政府建设”攻坚战,刚才重点提到了数据共享应用和掌上政务服务,请具体介绍一下工作进展到哪一步以及有哪些成效?

  张艳: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对数字政府建设的关注。数字政府是作为高效青岛攻坚战之一,是市委市政府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这项工作更涉及到四个方面13项工作,2020年的工作已经全面完成,青岛政务网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综合体现的平台,在全国评估当中名列第一名,其中数据共享应用是整个数字政府建设重要的支撑,掌上政务服务是其中的一个核心应用。

  首先包括一下在数据共享应用方面的工作,2020年我们以畅通共享渠道为目标,推动数据供需对接更高效。累计办结实施跨层级跨部门共享需求1200余件,数据交换41亿条次,各数据接口日均提供服务30余万次,市级共享需求满足率达98.3%。除国家和省部分系统以外,在我市层面上已经消除了信息壁垒,打通了数据孤岛。

  在数据应用方面,我们印发了《青岛“数聚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和《加快数据融合应用深化流程再造的实施方案》,通过优化“数据流”推动再造“业务流”。比如为减少居民跑腿次数,打通国土、城管、水务、供电等5个单位9项关键数据,实现二手房水、电、气、暖、有线、宽带等7项业务同步过户。为提高人才服务效率,通过数据共享支撑人社部门在省内首创人才引进落户“秒批”新模式,累计4余万人受益。以数据跑腿减少群众的跑腿。

  为企业服务方面,我们通过数据共享来配合业务部门支撑搭建智能登记系统,推动供电公司创新数据共享方式,将脱敏后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数据与相关部门的政务数据融合,实现涉企政策的精准推送,截至目前,全市100余个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3256项。

  为赋能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我们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政务数据“可用不可见”为使用特点的“政务数据中台”模式,共盘活1200万条涉企政务数据为市场服务,解决了政务数据常年存在的供给与需求、开放和安全之间的矛盾,14家大中型金融机构利用涉企政务数据,对197家企业开展信贷业务,涉及金额近70亿元。

  掌上政务服务方面。提升政务服务“掌上办”水平也是2020年市政府市办实事之一,我们全面对标深圳,建成了全市统一的掌上政务服务总平台——“青e办”APP。整合了市、区(市)类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7000多项,打通了22个部门的35个业务系统的用户体系,管理、接入的各类接口数量达到190个,形成了整体统筹、部门协同、区市联动的全市一体化移动政务服务体系。

  为强化特色,我们结合全市重点工作,在“青e办”上及时推出相应专区特色服务。如助力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我们联合海尔在“青e办”上建设“卡奥斯”专区,全面宣传推广“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相关解决方案。此外、包括“疫情防控、三民活动”、金融服务、社会保障、民企政策、重要活动直播等,我们都及时上线推出专区服务。

  在深化应用上,我们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在政务服务细分领域创新掌上政务服务新模式。如,会同市行政审批局,推出“掌上申请、智能填报、自动审批、即时办结”的移动端智能审批业务。会同医保局,建设医保全业务领域应用,其中门诊统筹签约解约、门诊大病定点变更功能,使我市606万门诊统筹签约参保人和67万门诊大病参保人实现了“不见面、0跑腿”的秒批掌上办。

  在基层服务方面,为更好服务市民,我们重点推动掌上服务向基层延伸,10个区市均已上线“青e办”APP分厅,区市级5000多项审批服务实现了掌上办,并开发了各区市各具特色的应用服务50余项。比如城阳区“信用视界”服务可以随时查询企业多维度信用信息。还有崂山文化地图服务、胶州挪车服务等,为市民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性。

  为更好的推动数字服务便利化,我们还组织各部门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8个领域全面开展“一码通城、无感通行”试点工作,并在“青e办”APP建设一码通城“码包”,身份码、健康码、医保码、社保码、就餐码,通过一键切换,多个场景可以便捷使用。比如身份码已经在1700余项审批业务通过刷码即可便捷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数字政府攻坚战建设力度,力争在城市云脑、一码通城、掌上办事、数据赋能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也希望媒体朋友给予更多的关注,谢谢!

  主持人:感谢张局长的解答,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市政府办公厅职转办以及联合发布单位。

  通过刚才几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我们已经感受到“十三五”时期,尤其是发起高效青岛建设攻势以来,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审批提速增效、法治政府建设、诚信政府建设和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逐步形成。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宣传报道好服务高效青岛建设取得的成就,让青岛真正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热带雨林!

  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也可以通过蓝睛的视听频道观看视频。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今天下午2:00,将继续召开我市“十三五”成就巡礼最后一场发布会,欢迎大家参会,下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