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63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是我市“‘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

  “十三五”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调整作用,以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标志性战役为牵引,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引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钊贤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水处处长金柏峰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二级调研员陈晓栋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处长季先锋同志;

  请以上几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杨局长介绍相关情况,有请。

  杨钊贤: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今年以来最冷的一天,非常感谢大家冒着严寒来参加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参与。

  “十三五”期间,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髓,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着力解决好市民关心的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助力“15个攻势”,持续学深圳、赶深圳,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三年(2018-2020)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全部圆满完成,多项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气质得到巩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向各位媒体朋友们汇报一下“十三五”期间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情况:

  一、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蓝天保卫战。2020年,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比2015年分别改善38.0%、33.7%,空气质量优良率比2015年提高6.6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在完成国家省目标基础上,全面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是2012年国家实施新标准以来青岛的最好成绩、最好水平。

  我们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机制,紧盯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细化配套措施体系,聚焦抑尘、控车、压煤、减排等重点领域,找问题、促整改、抓落实,持续发力,打出蓝天保卫战的“1+14”“组合拳”。健全“市-区-镇街”三级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综合运用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生态环境补偿、镇街空气质量排名等措施,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创新运用卫星遥感、出租车道路走航、建设工地远程视频监控、渣土车AI智能识别等信息化手段,完善污染源精细管控机制。建立大气污染源动态清单,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动态分级管控,坚决避免“一刀切”。抓住影响PM10指标的建设工地、裸露土地、道路保洁、渣土运输车等关键环节和问题强力攻坚。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治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工业炉窑综合整治等工作,“十三五”期间,共整治“散乱污”企业3070家,完成1242个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减少1.5万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230台燃煤锅炉和60个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5789辆国二及以下柴油货车全部淘汰,1.8万辆国三营运柴油货车完成淘汰。

  二是碧水保卫战。2020年,全市35条重点河流、33个重点水库的94个市控以上监控断面中Ⅲ类以上优良水体比2015年增加3个达到54个,“好Ⅲ”比例达60%,水质较差的劣V类水体比2015年减少22个下降到4个,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11个国省控断面全面达标,6个断面较水质目标实现类别跃升,超额完成国家、省下达给我市的优良水体和劣V类水体两项约束性指标。18处城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8%,比201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在工作方面,我们深入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动实施胶州湾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实施一批截污治污重点工程,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坚持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严格落实湾长制,启动胶州湾湾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各级海湾巡查监管和海湾规范化管理保护,全市共设立市级湾长4名、区级湾长42名、镇级湾长54名。开展入海排污口监测与初步溯源,共对6174个入海排污口进行溯源,监测有代表性的排污口1275个。深化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实现94个市控以上河流监测断面全覆盖,奖优罚劣,从2018年实施补偿制度以来,共发放生态补偿资金4845万元,收缴3695万元。

  三是净土保卫战。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制定政府及部门职责清单,压实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坚决杜绝不达标地块再开发。抓好源头预防,构建全市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成323个国省控土壤、农产品产地例行监测点位;定期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组织企业开展自行监测。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按时完成纳入调查任务的118个地块采样调查及调查成果集成工作。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备案及评审制度,累计将1023个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有序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完成国家治理修复试点任务。强化危险废物处置,新建平度新河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彻底解决存在多年的危险废物处置难题,基本建立覆盖全域的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体系,涉疫情医疗废物实现日产日清。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国家、省确定的“双90%”目标指标。

  二、立足职能,全力以赴,担当作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立绿色标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编制《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年)》,积极构建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格局。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管控。深入实施“四减四增”,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煤炭消费压减、交通多式联运、农业减量增效等重要任务,从源头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加快推进“四个结构”调整,为新旧动能转换铺好绿色发展底色。探索完善责任明确、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制定出台《青岛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强化造成污染的责任主体的损害赔偿责任,全市启动损害赔偿案件353件,结案216件,损赔案值9.9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区市全覆盖,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前列,较好打破“企业污染、环境受损、政府买单”困局,这是“十三五”期间的一项创新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印发实施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方案,健全完善公平竞争、绿色发展的市场准入环境和公正公平的监管环境。建立完善诉求解决机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环境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新思路,在全省率先实施园区规划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零增地技改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豁免一批环境影响小、风险小的建设项目环评手续等“三项改革”措施,开展项目环评分类管理。2020年发布了全市第一批11个环评告知承诺审批试点区域,共办理环评告知承诺审批800余件,均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标深圳等先进城市,制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指南,优化流程,将评审时限由国家规定的40个工作日压缩为10个工作日,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共完成全市近千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全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部分调查报告评审2个工作日即完成,调查评审通过率由2019年的52%提升至目前的91%,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为项目落地开工赢得宝贵时间。

  三是积极支持和服务我市重大经济战略。围绕我市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战略,积极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保障。主动服务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第二海底隧道、地铁、胶东国际机场等全市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共高效办理167个市重点项目、17个省重点项目环评手续;对全市317个“百日攻坚”项目逐一对接帮扶,对93个各区(市)“百日攻坚”项目,明确告知其中53个项目依法不需要开展调查,保障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三、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点联动,着力构建齐抓共管、协同攻坚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十三五”期间,在这一方面有几项创新的工作:

  一是从组织领导体系方面,市委、市政府强化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青岛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顶格协调推动和统一领导指挥。在环委会内部设立工业、农业、海洋、交通等14个领域的专业委员会,分别由分管副市长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将管发展就要管环保、管生产就要管环保、管行业就要管环保落到实处。同时出台《青岛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青岛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移送工作程序规定》等制度文件,压实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二是改革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签订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有力促进各方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在全市范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以“谁改善、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激发各区(市)抓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积极性。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条块结合、权责明确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强统筹、系统治理,出台蓝天保卫战、危险废物治理攻坚战、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攻坚战等多个作战方案,明晰污染防治攻坚战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构建了较为完善的“1+1+8”污染综合防治行动体系。

  三是坚决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市委市政府将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作为推动各方落实环保责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平台,印发我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全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市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建立市级督办人制度,包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内的6位市领导,对我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进行督办。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以来,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共69次专题研究生态环保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对环保工作批示232件次,现场调研59次;将整改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定期通报、督战督办、整改销号、约谈问责等制度,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立11支督战队,对行业、领域内的督察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督战。截至目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共100项,已完成84项;转办信访件2705件,已完成2698件,其余正在整改事项均达到序时进度。

  四、源头管控,补弱固强,统筹推进,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能力建设

  一是日常环境监管向信息化、网格化加速迈进。围绕各方面突出环境问题与重点任务,推动环境监管向纵深延伸,健全完善监管体系。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工程建设,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环保领域之中,初步构建“1+1+N”即“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云平台和N个业务应用”的生态环境大数据支撑服务体系,推进“用数字管理”、“用数字服务”、“用数字决策”。全市142个镇街全部建立空气自动监测站,1300余处在建建筑工地安装远程视频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成出租车道路扬尘走航监测系统,实现空气质量监控重要点位全覆盖,全市所有加油站都进行了油气回收改造,有效遏制油气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1万余台重型柴油车安装了车载诊断远程在线监控装置,实现车辆排放状况的长期动态监管。建成青岛市危险废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全市782公里海岸带区域入海排污口排查与监测,排查面积1430平方公里,为深入治理打下坚实基础。划定城镇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6个、农村级“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31个,从源头控制隐患,确保饮用水安全。

  二是环境综合执法向精准化、专业化加快转型。推进实施“互联网+环境执法”,利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电量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提高执法精准性,杜绝“一刀切”和简单粗暴执法。实施分类监管、差异化分类监管,科学制定2批105项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健全生态环境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与公安、检察、审判等机关协调联动机制,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工业源、农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源、移动源等26145个污染源全面普查,全面摸清生态环境“家底”。推进排污许可证管理,全市核发排污许可证2441张,登记管理20130家,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压实企业达标排放主体责任,提升环境守法意识。

  三是农村环境整治向标准化、普惠化加紧推进。累计完成生活污水治理3315个行政村,治理率达到61.75%,超额完成省上下达我市30%的目标任务。完成842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较好解决了生活污水乱流、畜禽粪污乱排、垃圾乱倒等问题。积极推进多层次生态示范创建工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莱西市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莱西市院上镇入选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以上通过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和介绍了“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主要工作。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以高水平保护倒逼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良好环境支持。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局长的发布。接下来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杨局长,您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十三五”期间我市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众最直接的感受是蓝天白云变多了,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我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谢谢!

  杨钊贤:今天和我一起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有大气处二级调研员陈晓栋同志,请他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谢谢。

  陈晓栋:谢谢这位媒体朋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大家历来非常关心,“十三五”以来,全市空气质量实现了持续改善,2020年更是第一次实现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我想一方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也得益于全体市民大气污染防治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得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比较圆满的成绩,下面我介绍一下在“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采取的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青岛市制定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二期、三期的行动计划,制订了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这些文件都从总体上对我市如何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规划。另外全市实施了污染物排放了标准管理和总量管理,按照山东省1+5+8的系列标准管理,全市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加严,另外对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实施了总量的控制,通过工程减排措施不断减少全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使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有了保障。

  全市将大气污染质量的指标改善纳到市政府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中,实施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区域管理,高污染原料禁燃区管理,建立生态补偿制度,限批燃煤锅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对保障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另外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坚持每周通报、半月调度、全月考核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新机制,市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会议,通报突出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通报各区市部门和街道,对问题突出的采取约谈问责帮扶等措施推进整改,有效的压实了各单位和各区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责任。

  二是全面实施精准治污。我市针对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从抑尘、控车、压煤、减排等重点方面全力攻坚,全市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清洁能源采暖、散煤清洁化治理、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提升铁路和水路清洁运输占比,不断深化城市扬尘精细化管控一系列的重点任务。另外,根据不同季节污染物排放特点,分时段突出治理工作重点。夏秋季重点抓好臭氧污染防治,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坚持实施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措施,实施有组织与无组织协同减排。秋冬季重点抓好颗粒物浓度控制,连续多年采取“1+N”的方式强力推进,特别是突出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减排。

  三是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用科技的力量强化监管。全市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全市142个镇街全部安装自动监测网络,全市所有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都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开展出租车道路扬尘走航监测系统、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系统、建设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渣土车AI智能识别管控系统、黑烟车监控系统、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有助于快速的发现污染源,快速的进行污染治理,使治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

  下一步,全市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的部署各项工作任务,二是针对夏季臭氧污染和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的问题,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深度治理,实施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强化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控,让重污染天气应急成为督促企业提升自我环境管理水平的一个动力。三是进一步深化城市扬尘污染管理,总之,我们这些工作就是一个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全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蓝天白云,让青岛市率先实现在良好的空气环境中生产生活的目标,谢谢大家!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这两年,我们明显感觉到,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我想问一下,我市“十三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成效有哪些?谢谢!

  杨钊贤:感谢您提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由水处的金柏峰处长回答。

  金柏峰:感谢媒体朋友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支持,大家知道水污染防治工作既是一项环保问题也是大家都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广大市民都希望身边的河流水清岸美,为此“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立足青岛的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考核导向,统筹城市和农村、地表和地下、陆地和海洋,综合运用检测通报、督察督办、综合考核、生态补偿、约谈问责等措施,狠抓工业水污染防治,提速增效城镇的水污染防治,扎实开展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控制船舶、港口的水污染,不断丰富水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促进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不断的改善。主要的成效有四个方面:

  一是地表水,杨局长在通报稿里面已经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主要反映了两个大方面,一是优良水体的提升方面,咱们超额完成国家的任务,劣五类水体大幅度削减,很多的朋友身边可能都有河流,都有深切的体会,比如李村河、墨水河、北胶莱河、大沽河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李村河、墨水河在2015年以前基本上还是纳污河的形式,现在基本上可以实现常态化的水清、水质达标。大沽河作为母亲河也保持水质的总体达标。北胶莱河作为和潍坊的交界的河流,水质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实现消除劣五类,这是地表河流,还有很多的例子,我就不再列举了。

  第二个方面,体现在饮用水源地方面,咱们整个“十三五”期间对引用水源地的保护力度不断的加码,重新划设了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区,严格水源地保护区项目的审批管理,深入开展城市和农村的集中式水源地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十三五”期间整治消除了270多个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加大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应急演练,确保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总体达标。

  三是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治理消除方面,整个“十三五”有14条城市黑臭水体纳入清单治理,按期完成治理,并通过了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的三次联合督察,对清单之外的黑臭水体,凡是社会有举报、反映的都是发现一处、整治之处、消除一处。比如李村河中游的位置,以前大家知道以前是李村大集,没有整治之前是脏乱差,是黑臭水体比较突出的地方,通过整治以后现在变成了城市的河道景观,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第四方面,近岸海域水质也是持续的改善,前海一线近黄海水质总体都是优良的,水的透明度非常高,胶州湾水质也是持续改善,整个“十三五”期间保持在70%以上,优良比例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是归纳成效主要体现的四个方面,“十三五”整个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是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很多的短板和不足,部分河湖缺少自然径流,达标也不是太稳定,“十四五”我们将把水污染防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主要的措施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大方面:一是污染减排,第二是生态扩容。污染减排主要的措施是继续推进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厂的扩容提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善、中水回补管网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水污染防治的能力和标准。

  二是生态扩容,我们将按照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的原则,围绕重点河湖,积极谋划好生态补水、再生水循环利用、闸坝调蓄、水体生态修复等措施,增加河湖的水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努力实现河湖水质和水功能相匹配,部分重点河湖恢复到有草有鱼、人水和谐、百姓亲近的良好水生态环境。

  最后,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和广大市民对全市“十四五”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我们知道“十三五”期间我市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采取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想进一步的了解一下,“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主要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谢谢!

  杨钊贤: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我在总体情况汇报介绍的时候提到这个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们环评处处长也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一些详细的情况请环评处处长季先锋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季先锋:谢谢这位媒体朋友,我们局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主动积极的对接全国最先进的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简政放权”方面,重点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2015年我们审批权限开始下放,目前除了一些高污染、高风险的项目由市局审查审批外,目前95%的项目由分局进行审查办理,这样也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就近咨询、就近办理。

  二是在2019年我局出台了环评管理改革的方案,刚才杨局长也介绍了,豁免了9类环境污染风险较的小项目,不需要办理环评手续。同时在全国率先推动环评告知承诺制,之后环评审批时限由2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极大的方便企业快速开工和建设。

  三是在2020年春节之后,我局印发了助力疫情防控的通知,对一些疫情防控项目,如医院、医疗物资的建设这类项目,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经过辖区的分局研究可以先开工建设,后续同步办理环评审批手续。

  通过这些举措,目前我们青岛市应该说是很多的项目建设是非常迅速的,除了豁免一批以外,有85%的项目通过网上登记备案,平均用时10分钟。刚才杨局长介绍了,2020年由828个项目实施了告知承诺制,49个疫情防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在“放管结合”方面,重点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中介和机构的监管,环评文件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环评的效能,而且影响审批的效率,目前我们每半年开展一次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的集中复合抽查以及环评机构的现场检查,从2017年我们在全国创新开展了通报批评和失信计分的工作制度,目前对54家环评机构进行了通报批评,对38家机构失信计分,进一步规范了环评市场。

  第二项工作,加强对分局的监管,目前大量的项目由分局审查审批,一方面规范制度,建立完善流程,同时每年对各个分局进行专项检查,看看工作中有什么问题,每月我们进行一次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分局的审批能力,确保能够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在“优化服务”方面重点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审批的流程,压缩时限,目前我们建立了提前服务、帮办服务、主动服务的工作模式,我们环保局内部所有的程序都是并联办理,2018年开始环评审批时限压缩到3个工作日,但是这个时间不包括专家评估和公示、企业整改的时间,这个时限在全国目前处于领先水平。

  第二方面的工作,推动网上办,从2017年开始,我局环评审批全部实现了网上办,此外在2019年建立了企业的自主公示的平台系统,帮助没有网站的小企业进行公示环评信息,我们建立平台供企业免费使用,一方面方便企业,第二方面也便于公众的查询。

  第三方面的工作,积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对地铁、港口、高速公路、机场这类项目我们主动服务,加强调度,快速办理。

  第四方面的工作,杨局长介绍了,制订了促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了很多的措施,包括送技术、送政策到企业,畅通诉求的解决机制,畅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环境管理当中的问题。

  应该说这是我们在“放管服”三个方面做的主要的工作。

  下一步,我们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源头防范环境污染、依法严格审查审批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流程、服务企业,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做出贡献。

  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发布人,也可以联系市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刚才杨局长和三位处长的发布和解答,我们感受到“十三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显著的成效。请媒体朋友们把“十三五”期间我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报道能够做好宣传、解读和传播,号召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让我们城市的山更绿、水更净、天更蓝、气更清。

  今天的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以及青岛市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的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十三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63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是我市“‘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

  “十三五”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调整作用,以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标志性战役为牵引,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引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钊贤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水处处长金柏峰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二级调研员陈晓栋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处长季先锋同志;

  请以上几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杨局长介绍相关情况,有请。

  杨钊贤: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今年以来最冷的一天,非常感谢大家冒着严寒来参加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参与。

  “十三五”期间,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髓,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着力解决好市民关心的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助力“15个攻势”,持续学深圳、赶深圳,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三年(2018-2020)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全部圆满完成,多项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气质得到巩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向各位媒体朋友们汇报一下“十三五”期间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情况:

  一、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蓝天保卫战。2020年,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比2015年分别改善38.0%、33.7%,空气质量优良率比2015年提高6.6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在完成国家省目标基础上,全面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是2012年国家实施新标准以来青岛的最好成绩、最好水平。

  我们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机制,紧盯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细化配套措施体系,聚焦抑尘、控车、压煤、减排等重点领域,找问题、促整改、抓落实,持续发力,打出蓝天保卫战的“1+14”“组合拳”。健全“市-区-镇街”三级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综合运用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生态环境补偿、镇街空气质量排名等措施,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创新运用卫星遥感、出租车道路走航、建设工地远程视频监控、渣土车AI智能识别等信息化手段,完善污染源精细管控机制。建立大气污染源动态清单,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动态分级管控,坚决避免“一刀切”。抓住影响PM10指标的建设工地、裸露土地、道路保洁、渣土运输车等关键环节和问题强力攻坚。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治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工业炉窑综合整治等工作,“十三五”期间,共整治“散乱污”企业3070家,完成1242个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减少1.5万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230台燃煤锅炉和60个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5789辆国二及以下柴油货车全部淘汰,1.8万辆国三营运柴油货车完成淘汰。

  二是碧水保卫战。2020年,全市35条重点河流、33个重点水库的94个市控以上监控断面中Ⅲ类以上优良水体比2015年增加3个达到54个,“好Ⅲ”比例达60%,水质较差的劣V类水体比2015年减少22个下降到4个,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11个国省控断面全面达标,6个断面较水质目标实现类别跃升,超额完成国家、省下达给我市的优良水体和劣V类水体两项约束性指标。18处城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8%,比201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在工作方面,我们深入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动实施胶州湾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实施一批截污治污重点工程,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坚持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严格落实湾长制,启动胶州湾湾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各级海湾巡查监管和海湾规范化管理保护,全市共设立市级湾长4名、区级湾长42名、镇级湾长54名。开展入海排污口监测与初步溯源,共对6174个入海排污口进行溯源,监测有代表性的排污口1275个。深化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实现94个市控以上河流监测断面全覆盖,奖优罚劣,从2018年实施补偿制度以来,共发放生态补偿资金4845万元,收缴3695万元。

  三是净土保卫战。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制定政府及部门职责清单,压实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坚决杜绝不达标地块再开发。抓好源头预防,构建全市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成323个国省控土壤、农产品产地例行监测点位;定期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组织企业开展自行监测。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按时完成纳入调查任务的118个地块采样调查及调查成果集成工作。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备案及评审制度,累计将1023个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有序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完成国家治理修复试点任务。强化危险废物处置,新建平度新河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彻底解决存在多年的危险废物处置难题,基本建立覆盖全域的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体系,涉疫情医疗废物实现日产日清。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国家、省确定的“双90%”目标指标。

  二、立足职能,全力以赴,担当作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立绿色标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编制《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年)》,积极构建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格局。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管控。深入实施“四减四增”,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煤炭消费压减、交通多式联运、农业减量增效等重要任务,从源头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加快推进“四个结构”调整,为新旧动能转换铺好绿色发展底色。探索完善责任明确、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制定出台《青岛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强化造成污染的责任主体的损害赔偿责任,全市启动损害赔偿案件353件,结案216件,损赔案值9.9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区市全覆盖,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前列,较好打破“企业污染、环境受损、政府买单”困局,这是“十三五”期间的一项创新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印发实施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方案,健全完善公平竞争、绿色发展的市场准入环境和公正公平的监管环境。建立完善诉求解决机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环境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新思路,在全省率先实施园区规划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零增地技改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豁免一批环境影响小、风险小的建设项目环评手续等“三项改革”措施,开展项目环评分类管理。2020年发布了全市第一批11个环评告知承诺审批试点区域,共办理环评告知承诺审批800余件,均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标深圳等先进城市,制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指南,优化流程,将评审时限由国家规定的40个工作日压缩为10个工作日,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共完成全市近千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全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部分调查报告评审2个工作日即完成,调查评审通过率由2019年的52%提升至目前的91%,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为项目落地开工赢得宝贵时间。

  三是积极支持和服务我市重大经济战略。围绕我市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战略,积极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保障。主动服务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第二海底隧道、地铁、胶东国际机场等全市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共高效办理167个市重点项目、17个省重点项目环评手续;对全市317个“百日攻坚”项目逐一对接帮扶,对93个各区(市)“百日攻坚”项目,明确告知其中53个项目依法不需要开展调查,保障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三、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点联动,着力构建齐抓共管、协同攻坚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十三五”期间,在这一方面有几项创新的工作:

  一是从组织领导体系方面,市委、市政府强化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青岛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顶格协调推动和统一领导指挥。在环委会内部设立工业、农业、海洋、交通等14个领域的专业委员会,分别由分管副市长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将管发展就要管环保、管生产就要管环保、管行业就要管环保落到实处。同时出台《青岛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青岛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移送工作程序规定》等制度文件,压实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二是改革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签订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有力促进各方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在全市范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以“谁改善、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激发各区(市)抓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积极性。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条块结合、权责明确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强统筹、系统治理,出台蓝天保卫战、危险废物治理攻坚战、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攻坚战等多个作战方案,明晰污染防治攻坚战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构建了较为完善的“1+1+8”污染综合防治行动体系。

  三是坚决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市委市政府将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作为推动各方落实环保责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平台,印发我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全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市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建立市级督办人制度,包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内的6位市领导,对我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进行督办。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以来,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共69次专题研究生态环保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对环保工作批示232件次,现场调研59次;将整改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定期通报、督战督办、整改销号、约谈问责等制度,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立11支督战队,对行业、领域内的督察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督战。截至目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共100项,已完成84项;转办信访件2705件,已完成2698件,其余正在整改事项均达到序时进度。

  四、源头管控,补弱固强,统筹推进,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能力建设

  一是日常环境监管向信息化、网格化加速迈进。围绕各方面突出环境问题与重点任务,推动环境监管向纵深延伸,健全完善监管体系。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工程建设,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环保领域之中,初步构建“1+1+N”即“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云平台和N个业务应用”的生态环境大数据支撑服务体系,推进“用数字管理”、“用数字服务”、“用数字决策”。全市142个镇街全部建立空气自动监测站,1300余处在建建筑工地安装远程视频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成出租车道路扬尘走航监测系统,实现空气质量监控重要点位全覆盖,全市所有加油站都进行了油气回收改造,有效遏制油气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1万余台重型柴油车安装了车载诊断远程在线监控装置,实现车辆排放状况的长期动态监管。建成青岛市危险废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全市782公里海岸带区域入海排污口排查与监测,排查面积1430平方公里,为深入治理打下坚实基础。划定城镇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6个、农村级“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31个,从源头控制隐患,确保饮用水安全。

  二是环境综合执法向精准化、专业化加快转型。推进实施“互联网+环境执法”,利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电量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提高执法精准性,杜绝“一刀切”和简单粗暴执法。实施分类监管、差异化分类监管,科学制定2批105项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健全生态环境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与公安、检察、审判等机关协调联动机制,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工业源、农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源、移动源等26145个污染源全面普查,全面摸清生态环境“家底”。推进排污许可证管理,全市核发排污许可证2441张,登记管理20130家,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压实企业达标排放主体责任,提升环境守法意识。

  三是农村环境整治向标准化、普惠化加紧推进。累计完成生活污水治理3315个行政村,治理率达到61.75%,超额完成省上下达我市30%的目标任务。完成842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较好解决了生活污水乱流、畜禽粪污乱排、垃圾乱倒等问题。积极推进多层次生态示范创建工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莱西市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莱西市院上镇入选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以上通过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和介绍了“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主要工作。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以高水平保护倒逼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良好环境支持。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局长的发布。接下来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杨局长,您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十三五”期间我市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众最直接的感受是蓝天白云变多了,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我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谢谢!

  杨钊贤:今天和我一起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有大气处二级调研员陈晓栋同志,请他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谢谢。

  陈晓栋:谢谢这位媒体朋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大家历来非常关心,“十三五”以来,全市空气质量实现了持续改善,2020年更是第一次实现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我想一方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也得益于全体市民大气污染防治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得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比较圆满的成绩,下面我介绍一下在“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采取的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青岛市制定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二期、三期的行动计划,制订了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这些文件都从总体上对我市如何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规划。另外全市实施了污染物排放了标准管理和总量管理,按照山东省1+5+8的系列标准管理,全市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加严,另外对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实施了总量的控制,通过工程减排措施不断减少全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使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有了保障。

  全市将大气污染质量的指标改善纳到市政府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中,实施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区域管理,高污染原料禁燃区管理,建立生态补偿制度,限批燃煤锅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对保障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另外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坚持每周通报、半月调度、全月考核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新机制,市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会议,通报突出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通报各区市部门和街道,对问题突出的采取约谈问责帮扶等措施推进整改,有效的压实了各单位和各区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责任。

  二是全面实施精准治污。我市针对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从抑尘、控车、压煤、减排等重点方面全力攻坚,全市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清洁能源采暖、散煤清洁化治理、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提升铁路和水路清洁运输占比,不断深化城市扬尘精细化管控一系列的重点任务。另外,根据不同季节污染物排放特点,分时段突出治理工作重点。夏秋季重点抓好臭氧污染防治,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坚持实施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措施,实施有组织与无组织协同减排。秋冬季重点抓好颗粒物浓度控制,连续多年采取“1+N”的方式强力推进,特别是突出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减排。

  三是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用科技的力量强化监管。全市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全市142个镇街全部安装自动监测网络,全市所有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都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开展出租车道路扬尘走航监测系统、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系统、建设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渣土车AI智能识别管控系统、黑烟车监控系统、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有助于快速的发现污染源,快速的进行污染治理,使治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

  下一步,全市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的部署各项工作任务,二是针对夏季臭氧污染和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的问题,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深度治理,实施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强化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控,让重污染天气应急成为督促企业提升自我环境管理水平的一个动力。三是进一步深化城市扬尘污染管理,总之,我们这些工作就是一个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全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蓝天白云,让青岛市率先实现在良好的空气环境中生产生活的目标,谢谢大家!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这两年,我们明显感觉到,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我想问一下,我市“十三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成效有哪些?谢谢!

  杨钊贤:感谢您提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由水处的金柏峰处长回答。

  金柏峰:感谢媒体朋友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支持,大家知道水污染防治工作既是一项环保问题也是大家都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广大市民都希望身边的河流水清岸美,为此“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立足青岛的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考核导向,统筹城市和农村、地表和地下、陆地和海洋,综合运用检测通报、督察督办、综合考核、生态补偿、约谈问责等措施,狠抓工业水污染防治,提速增效城镇的水污染防治,扎实开展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控制船舶、港口的水污染,不断丰富水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促进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不断的改善。主要的成效有四个方面:

  一是地表水,杨局长在通报稿里面已经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主要反映了两个大方面,一是优良水体的提升方面,咱们超额完成国家的任务,劣五类水体大幅度削减,很多的朋友身边可能都有河流,都有深切的体会,比如李村河、墨水河、北胶莱河、大沽河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李村河、墨水河在2015年以前基本上还是纳污河的形式,现在基本上可以实现常态化的水清、水质达标。大沽河作为母亲河也保持水质的总体达标。北胶莱河作为和潍坊的交界的河流,水质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实现消除劣五类,这是地表河流,还有很多的例子,我就不再列举了。

  第二个方面,体现在饮用水源地方面,咱们整个“十三五”期间对引用水源地的保护力度不断的加码,重新划设了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区,严格水源地保护区项目的审批管理,深入开展城市和农村的集中式水源地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十三五”期间整治消除了270多个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加大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应急演练,确保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总体达标。

  三是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治理消除方面,整个“十三五”有14条城市黑臭水体纳入清单治理,按期完成治理,并通过了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的三次联合督察,对清单之外的黑臭水体,凡是社会有举报、反映的都是发现一处、整治之处、消除一处。比如李村河中游的位置,以前大家知道以前是李村大集,没有整治之前是脏乱差,是黑臭水体比较突出的地方,通过整治以后现在变成了城市的河道景观,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第四方面,近岸海域水质也是持续的改善,前海一线近黄海水质总体都是优良的,水的透明度非常高,胶州湾水质也是持续改善,整个“十三五”期间保持在70%以上,优良比例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是归纳成效主要体现的四个方面,“十三五”整个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是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很多的短板和不足,部分河湖缺少自然径流,达标也不是太稳定,“十四五”我们将把水污染防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主要的措施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大方面:一是污染减排,第二是生态扩容。污染减排主要的措施是继续推进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厂的扩容提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善、中水回补管网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水污染防治的能力和标准。

  二是生态扩容,我们将按照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的原则,围绕重点河湖,积极谋划好生态补水、再生水循环利用、闸坝调蓄、水体生态修复等措施,增加河湖的水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努力实现河湖水质和水功能相匹配,部分重点河湖恢复到有草有鱼、人水和谐、百姓亲近的良好水生态环境。

  最后,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和广大市民对全市“十四五”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我们知道“十三五”期间我市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采取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想进一步的了解一下,“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主要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谢谢!

  杨钊贤: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我在总体情况汇报介绍的时候提到这个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们环评处处长也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一些详细的情况请环评处处长季先锋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季先锋:谢谢这位媒体朋友,我们局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主动积极的对接全国最先进的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简政放权”方面,重点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2015年我们审批权限开始下放,目前除了一些高污染、高风险的项目由市局审查审批外,目前95%的项目由分局进行审查办理,这样也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就近咨询、就近办理。

  二是在2019年我局出台了环评管理改革的方案,刚才杨局长也介绍了,豁免了9类环境污染风险较的小项目,不需要办理环评手续。同时在全国率先推动环评告知承诺制,之后环评审批时限由2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极大的方便企业快速开工和建设。

  三是在2020年春节之后,我局印发了助力疫情防控的通知,对一些疫情防控项目,如医院、医疗物资的建设这类项目,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经过辖区的分局研究可以先开工建设,后续同步办理环评审批手续。

  通过这些举措,目前我们青岛市应该说是很多的项目建设是非常迅速的,除了豁免一批以外,有85%的项目通过网上登记备案,平均用时10分钟。刚才杨局长介绍了,2020年由828个项目实施了告知承诺制,49个疫情防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在“放管结合”方面,重点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中介和机构的监管,环评文件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环评的效能,而且影响审批的效率,目前我们每半年开展一次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的集中复合抽查以及环评机构的现场检查,从2017年我们在全国创新开展了通报批评和失信计分的工作制度,目前对54家环评机构进行了通报批评,对38家机构失信计分,进一步规范了环评市场。

  第二项工作,加强对分局的监管,目前大量的项目由分局审查审批,一方面规范制度,建立完善流程,同时每年对各个分局进行专项检查,看看工作中有什么问题,每月我们进行一次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分局的审批能力,确保能够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在“优化服务”方面重点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审批的流程,压缩时限,目前我们建立了提前服务、帮办服务、主动服务的工作模式,我们环保局内部所有的程序都是并联办理,2018年开始环评审批时限压缩到3个工作日,但是这个时间不包括专家评估和公示、企业整改的时间,这个时限在全国目前处于领先水平。

  第二方面的工作,推动网上办,从2017年开始,我局环评审批全部实现了网上办,此外在2019年建立了企业的自主公示的平台系统,帮助没有网站的小企业进行公示环评信息,我们建立平台供企业免费使用,一方面方便企业,第二方面也便于公众的查询。

  第三方面的工作,积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对地铁、港口、高速公路、机场这类项目我们主动服务,加强调度,快速办理。

  第四方面的工作,杨局长介绍了,制订了促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了很多的措施,包括送技术、送政策到企业,畅通诉求的解决机制,畅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环境管理当中的问题。

  应该说这是我们在“放管服”三个方面做的主要的工作。

  下一步,我们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源头防范环境污染、依法严格审查审批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流程、服务企业,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做出贡献。

  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发布人,也可以联系市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刚才杨局长和三位处长的发布和解答,我们感受到“十三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显著的成效。请媒体朋友们把“十三五”期间我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报道能够做好宣传、解读和传播,号召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让我们城市的山更绿、水更净、天更蓝、气更清。

  今天的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以及青岛市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的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