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市群众性体育运动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浏览:127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十三五”成就巡礼第13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群众性体育运动情况,由市体育局发布。

体育是重要的民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青岛市体育局以办人民满意体育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准则,调动各方力量发起体育惠民攻坚战,着力解决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构建了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向社会各界全面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

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矫曙光同志;

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 于亲华同志;

请以上2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矫曙光副局长介绍群众体育工作情况,有请。

矫曙光: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群众体育事业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事业。近年来,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创新群众体育发展方式、管理模式,立足体育惠民,逐年加大投入,大力实施群众体育“六边工程”,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举办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9平方米,远高于全国平均的2.08平方米。2020年举办市级大型全民健身活动90余项,区市级活动300余项,直接参与群众近2000万人次。市民连续多年达到国民体质测定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处于94%以上,高于全国89.6%,以及山东省91.5%的平均达标水平,群众体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加大投入,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

近5年来,共计投入约3亿元,着力解决市民健身去哪的问题。目前,全市共建有健身设施1万余处,基本建成了城区“8分钟健身圈” ,农村基本实现了健身设施全覆盖。自2015年开始,将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列为“市办实事”,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五年来共建成686处以笼式多功能运动场为主的运动场地。仅2020年,就借助“市办实事”,全年建设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多功能场地102片,加快老城区健身设施改造,更新新建600处健身设施;拓展金边银角,建设口袋公园、森林公园、时尚健身公园104处;融合时尚元素,建设社区健身吧26处、建设时尚运动公园4处,建设智能健身设施20套,为20个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置健身器材,群众健身更加便利。

二、品牌引领,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一是大力推广居家健身,积极助力市民防疫抗疫。在疫情防控、居家隔离的关键时期,第一时间发起居家健身活动倡议,向市民每日推荐1个室内健身项目,开设空中大讲堂、电视教学栏目,开通健身咨询热线、网络公益课堂,推介室内健身器材,开展50余项线上体育赛事活动。制定发布疫情常态化十五大行动方案,启动全民健身月,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登山节、社区健身节、沙滩体育节,组织“十百千万”健康大使选拔活动,形成千人带动、万人参与的局面,有效满足了疫情期间群众健身健康需求。以变应变,危中寻机,做到了疫情时期全民健身不断线,赛事活动数量和强度不减,我市居家健身经验做法被国家体育总局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

二是群众性赛事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健康跑、畅游汇泉湾、社区健身节、沙滩体育节、帆船周·海洋节、登山节为主要内容的“六大板块”活动已持续举办20多年。新创办“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崂山100公里山地越野赛、青岛马拉松赛、“哥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等一批大规模品牌赛事。海上马拉松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城市俱乐部帆船公开赛等“山海特色”健身活动高水平举办,游泳、沙滩体育运动已遍布青岛大大小小的海湾。创建时尚体育名牌,打造“青岛国际时尚季”系列活动。举办“发现·青岛”城市定向赛、上山下海—中国企业24小时精英挑战赛、青岛国际时尚季系列活动,挖掘青岛时尚元素、引领市民时尚意识、助力国际时尚城建设。

三是抓好群众喜爱的群体项目。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智力运动会、体育大会、民间“青岛球王”系列赛,“百千万”三大赛、民间草根足球系列赛等,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足球赛事5000余场。加强部门协同,发起成立胶东经济圈体育协调发展联盟。以上合组织国家为平台,引进、创发高水平、有特色、能落地的国际交流赛事活动。举办机关体育联赛,带动工会、教育、妇联、残联等部门举办行业运动会,通过不断拓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多层次、常态化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三、夯实基础,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规范体育社团建设和管理,健全体育协会组织。全市现有市级体育协会66个,俱乐部473个,区市级协会组织202个,俱乐部537个,乡镇协会组织103个,116个行政村建有体育总会,四级体育社会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壮大,体育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得以有效衔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对区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指导力度,每年培训和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人以上,2020年共组织举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4期,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78人。支持平度、莱西发展,指导开展农村体育骨干培训班5期,培训580人。全市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7865人,其中国家级213人、一级621人、二级4152人、三级2287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93‰。把健身站点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辅导站点。目前全市共有健身辅导站点5400余处,每千人拥有5.5处。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定点指导制度,更好地发挥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站点作用。

四、推动体医融合发展,服务健康青岛建设

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体制机制,联合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医疗健康机构、科研单位等,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体医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政府、医院、企业三级协作服务模式,挂牌命名市立医院、城投春晖康复医院等7家单位为“体医融合试点单位”, 在试点单位集中开展治未病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打造体医融合示范社区,组织开展超重青少年关节疾病预防、脊柱健康线上自查活动。研发并推广使用《青岛市全民健身“运动处方”推广手册》,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专门人才。创新办赛模式和技术运用,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青岛模式”,每年组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3000人,“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部队” 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每年完成6000例以上样本量测试,把科学的运动体检和健身指导服务送到市民身边。

2019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青岛实地调研时指出,在建设为民、惠民、利民、便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民健身、青少年足球等方面,“城阳经验,青岛做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我局被授予“2020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借此机会,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城阳的具体经验做法。

城阳区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全民健身做到“六个纳入、三个优先”,即: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区级财政预算、绩效考核体系、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健康城阳”行动计划等。城市规划优先考虑健身场所布局、土地规划优先满足健身场所用地、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健身场地投入。坚持把群众体育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不断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城阳区面积570多平方公里,现在常住人口达到了110万,现在目前已经建成运动公园43处,口袋公园72处,登山路径400多公里,健身步道100公里,开放学校场地52处,建成举步可就的“8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5.15平方米,刚才说到全市的体育场地面积人均3.29平方米,城阳达到5.15平方米。安装智能健身器材、城市服务机器人和智能显示系统,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健身场所查询预约导航等服务功能,构建全区体育设施一张图。

城阳区坚持突出足球特色,把场地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见缝插针兴建各类足球场,全区共有标准足球场151片,平均每万人拥有2.6片,这在全国也是走在前面的,还建成了笼式足球场74处,简易足球场50余处,构建起“15分钟足球运动圈”,现在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发布建设城区15分钟健身圈,城阳区现在已经打造15分钟足球圈,2019年建成青岛最大足球公园,拥有17篇标准足球场的白沙湾足球基地。2020年5万座的亚洲杯专业足球场破土动工,将用于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的举办,青岛作为2023年全国十个承办亚洲杯足球赛事的承办城市之一,这个场地落户在城阳区。

城阳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足球参与率达到100%,刚才有消息,教育部全国命名校园足球示范区,城阳区作为山东来讲是唯一一个足球示范实验区。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7所,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幼儿园10所,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菁英人才培养单位。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2018年素有“小世界杯”美誉的“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长期落户城阳;每年举办“阳光杯”中日韩青少年足球赛等专业品牌赛事10余场,大力兴办社会足球赛事,每年举办“足协杯”比赛400余场,市民运动会足球赛300余场,其他业余比赛1000余场。全区经常参与足球运动人口达到10%。

组织开展常态化、生活化的群众健身活动,营造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人人都参与的浓厚健身氛围,全年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00余场,赛事活动引领了全民健身热潮,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了58%,形成了“春天登山健步行、夏天燃情绿茵场、秋天掀起健身潮、冬天室内人气高”的赛事格局,城阳区或平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已经被确定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首批创建单位。

2021年在全市其他9个市区积极推广城阳做法,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更好的服务全市的全民健身工作。

虽然我们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全民健身场地数量不断增多,但随着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更便捷、更高品质的体育健身需求的增多,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器材配置种类不全、档次不高,市民锻炼内容较为单一。此外,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区内能够用于规划建设体育设施的土地稀缺,很难找到合适的空间建设具备一定规模的场地设施。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在市内区,特别是市南、市北,也包括崂山和李沧,这些市内区,特别是老城区一地难求,但是这个区域的市民对参与全民健身的需求非常迫切,现在借助“十四五”规划,我们在下一步的“十四五”规划期间,特别是场地设施的规划方面要加大力度,要从深层次挖掘潜力,这些方面来讲,前期已经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二是部门协同的大群体格局尚未建立。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要求各级政府“完善健身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要严格落实这一政策要求,需要市政府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形成财政、发改、自然资源与规划、住建、园林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执法和检查力度,形成全民健身工作的合力。目前我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有些部门对全民健身工作重视和支持力度还不够。

三是创新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能力仍不够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青岛建设,是群众体育工作面临的两大中心任务。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深刻影响和严峻挑战。今年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我们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网络赛事活动,在提升全民健康和免疫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创新开展工作的能力仍不够,在切实提高市民参与度等方面办法还不多,市民主动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引导和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政府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全面推进各项公共体育服务政策落实到位,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群众体育。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群众体育发展顶层设计。建立我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理顺体制机制,共同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企业支持、社会响应”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引导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全民健身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促进我市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大投入,拓展全民健身发展空间。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精神,编制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继续加大投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建标准,实施城市老旧小区、社区,农村健身设施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城市金边银角、公园绿地、闲置空间等配建体育设施,进一步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和服务质量。

三是进一步提升赛事活动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参与度。解放思想、积极主动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进程、总方略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准确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民健身的新需求,创新全民健身工作方法,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组织举办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赛事活动,巩固居家健身服务阵地,指导推动各区市举办社区运动会、健身节,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切实提高市民参与度、满意度。

欢迎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注、支持、宣传我市群众体育工作,要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指导督促我市的群众体育工作再上新的水平。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矫局长的发布。接下来请媒体朋友就矫局长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目前,全球的疫情仍在肆虐,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也面临很大压力。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市体育局如何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满足市民健身健康需要?

于亲华:首先感谢记者的提问,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面临全民健身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疫情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点,我们如何来创新健身模式和方法?使群众能够在疫情期间通过身体锻炼、全民健身来战胜疫情,来提升我们的战胜疫情的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围绕全民健身在疫情防控的常态下,我们怎么样来来扩展全民健身的内容。我们有几个做法:

第一,倡导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在这一方面,大家都知道,2020年年初,我们都是在家里行动都受约束,不能外出聚会,大型聚集性活动也不能参加,如何使人们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锻炼身体?尤其是居假期间人们的心情不是很好,大家在家里待着,待的时间长了很可能出现一些情绪上的波动、一些焦虑、心情的不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来提高我们群众的抗疫决心和信心?我们提倡了居家健身,我们在家里照样锻炼身体,使我们通过身体的锻炼提高体质,也可以通过在家里健身来宣泄我们的一些情绪,使我们心理上达到一种平衡,这是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利的。第一个就是在体育局的公众号,第二就是在电视台主要的媒体上,利用APP推广居家健身公益性课堂,开展健身咨询热线,进行电视教学等手段,我们录制了一批在家里健身的方法、项目,有的适合老人,有的适合青年人,有的适合少年儿童,这些健身项目有的是力量性的,有的是练习柔韧性,有的是协调性、灵活性,各种不同的项目,根据不同的门类,拍摄了一批在家里健身的视频,通过各种媒体传达到每个家庭当中去,使人们能够在家里获得健身的方法和知识,在大厅里就可以健身,甚至在床上可以做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活动,在家里就可以做。通过这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青岛市是第一个倡导居家健身的健身方式,这也是我们疫情倒逼出来的,创新全民健身的方法和方式的一种尝试。青岛提出来以后,也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认可,把我们青岛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也把它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在全国作为推广的项目。

今后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虽然防疫是常态化,但是我们居家健身又给我们开辟了一个群众健身的新场地、新领域,也是创造了一个新形式,我们下一步还要继续倡导居家健身,增加我们的体育人口,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参加全民健身的人数,往年是1000万人次,2020年达到了2000万人次,参加健身的人数更多了。

第二,我们倡导线上比赛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各种比赛是一个引领,在疫情期间全民健身的活动就不能聚集,我们就发动了一些单位开展了线上比赛和活动,我们把一些线上包括健美操、跳绳、线上马拉松等项目拍下来传到平台上,我们在平台上给排名次、算成绩,2020年线上各种比赛活动达到了50多次,发动了大家在疫情期间能够踊跃的参加全民健身的活动和比赛,也调动了大家积极健身的积极性。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有市民反映,生活的小区内,安装了不少全民健身器材设施,但是有的器材存在损坏现象,影响了正常使用。请问体育局是如何处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理维护问题的?谢谢。

于亲华:感谢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全民健身建设管理使用的一个问题,近5年来,全市投资3亿多元打造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包括室内室外,包括城市和农村,目前来说5年以来基本实现主城区8分钟健身圈和区市15分钟的健身圈,实现了全市包括农村体育设施的全覆盖,建设1万多处全民健身的设施,我们现在在住和工作的周围可以看到一些健身路径、健身设施、笼式足球、多功能场地等等,也是我们连续六年做了市办实事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公共体育设施在使用管理过程中肯定要遇到一些损坏的情况,我们首先是从制度上来明确,我们出台了《青岛市健身设施管理意见》,明确公共体育设施由体育局代表政府来建,建了以后,建到社区,把产权交给了使用所在的办事处、街道、村,首先是产权是移交给他们,后期的管理有三年,体育设施建成以后,有三年厂家进行免费维修,三年以后保修期结束以后由各个社区组织人来进行管理和维修,我们一般的体育设施室内室外的一般使用的寿命是8年,后5年由社区进行保养、管理。

第二是明确主体责任,健身器材到了社区、街道就有责任进行维护、保养、管理使用。

​第三是建立了维修的直通车,在使用过程当中,这些器材难免有一些损坏,尤其是使用效率比较高,损坏是正常的,尤其是到了使用的后几年,肯定有一些损坏,我们就提出了维修的直通车,利用APP体育健身网络来申报,再一个就是利用报修二维码和公布维修的投诉电话,都是在器材所在地都有明确的标识,一旦发现器材有损坏不能使用,存在危险的时候,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来进行报修。一般我们报修2小时之内,保证维修人员要到场进行维修,时限是2小时之内,基本上能够保证群众发现我们马上就维修,避免一些人身的伤害事故,谢谢。

主持人:感谢于处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体育局。

“十三五”时期,我市群众体育运动亮点纷呈,青马、崂山100、西海岸夜马、城市定向赛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做到了全民总动员。特别是2020年这一特别年份,市体育局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于逆境中寻空间,在危机中开新局,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希望媒体朋友能够把“十三五”期间我市体育运动的发展成绩宣传报道好,呼吁更多的市民能够动起来、走起来、跑起来、练起来,为健康青岛和体育强市,同时为国际时尚城的建设一起展现青岛人的精气神。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十三五”成就巡礼第13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群众性体育运动情况,由市体育局发布。

体育是重要的民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青岛市体育局以办人民满意体育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准则,调动各方力量发起体育惠民攻坚战,着力解决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构建了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向社会各界全面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

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矫曙光同志;

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 于亲华同志;

请以上2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矫曙光副局长介绍群众体育工作情况,有请。

矫曙光: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群众体育事业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事业。近年来,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创新群众体育发展方式、管理模式,立足体育惠民,逐年加大投入,大力实施群众体育“六边工程”,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举办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9平方米,远高于全国平均的2.08平方米。2020年举办市级大型全民健身活动90余项,区市级活动300余项,直接参与群众近2000万人次。市民连续多年达到国民体质测定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处于94%以上,高于全国89.6%,以及山东省91.5%的平均达标水平,群众体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加大投入,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

近5年来,共计投入约3亿元,着力解决市民健身去哪的问题。目前,全市共建有健身设施1万余处,基本建成了城区“8分钟健身圈” ,农村基本实现了健身设施全覆盖。自2015年开始,将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列为“市办实事”,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五年来共建成686处以笼式多功能运动场为主的运动场地。仅2020年,就借助“市办实事”,全年建设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多功能场地102片,加快老城区健身设施改造,更新新建600处健身设施;拓展金边银角,建设口袋公园、森林公园、时尚健身公园104处;融合时尚元素,建设社区健身吧26处、建设时尚运动公园4处,建设智能健身设施20套,为20个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置健身器材,群众健身更加便利。

二、品牌引领,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一是大力推广居家健身,积极助力市民防疫抗疫。在疫情防控、居家隔离的关键时期,第一时间发起居家健身活动倡议,向市民每日推荐1个室内健身项目,开设空中大讲堂、电视教学栏目,开通健身咨询热线、网络公益课堂,推介室内健身器材,开展50余项线上体育赛事活动。制定发布疫情常态化十五大行动方案,启动全民健身月,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登山节、社区健身节、沙滩体育节,组织“十百千万”健康大使选拔活动,形成千人带动、万人参与的局面,有效满足了疫情期间群众健身健康需求。以变应变,危中寻机,做到了疫情时期全民健身不断线,赛事活动数量和强度不减,我市居家健身经验做法被国家体育总局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

二是群众性赛事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健康跑、畅游汇泉湾、社区健身节、沙滩体育节、帆船周·海洋节、登山节为主要内容的“六大板块”活动已持续举办20多年。新创办“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崂山100公里山地越野赛、青岛马拉松赛、“哥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等一批大规模品牌赛事。海上马拉松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城市俱乐部帆船公开赛等“山海特色”健身活动高水平举办,游泳、沙滩体育运动已遍布青岛大大小小的海湾。创建时尚体育名牌,打造“青岛国际时尚季”系列活动。举办“发现·青岛”城市定向赛、上山下海—中国企业24小时精英挑战赛、青岛国际时尚季系列活动,挖掘青岛时尚元素、引领市民时尚意识、助力国际时尚城建设。

三是抓好群众喜爱的群体项目。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智力运动会、体育大会、民间“青岛球王”系列赛,“百千万”三大赛、民间草根足球系列赛等,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足球赛事5000余场。加强部门协同,发起成立胶东经济圈体育协调发展联盟。以上合组织国家为平台,引进、创发高水平、有特色、能落地的国际交流赛事活动。举办机关体育联赛,带动工会、教育、妇联、残联等部门举办行业运动会,通过不断拓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多层次、常态化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三、夯实基础,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规范体育社团建设和管理,健全体育协会组织。全市现有市级体育协会66个,俱乐部473个,区市级协会组织202个,俱乐部537个,乡镇协会组织103个,116个行政村建有体育总会,四级体育社会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壮大,体育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得以有效衔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对区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指导力度,每年培训和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人以上,2020年共组织举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4期,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78人。支持平度、莱西发展,指导开展农村体育骨干培训班5期,培训580人。全市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7865人,其中国家级213人、一级621人、二级4152人、三级2287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93‰。把健身站点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辅导站点。目前全市共有健身辅导站点5400余处,每千人拥有5.5处。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定点指导制度,更好地发挥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站点作用。

四、推动体医融合发展,服务健康青岛建设

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体制机制,联合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医疗健康机构、科研单位等,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体医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政府、医院、企业三级协作服务模式,挂牌命名市立医院、城投春晖康复医院等7家单位为“体医融合试点单位”, 在试点单位集中开展治未病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打造体医融合示范社区,组织开展超重青少年关节疾病预防、脊柱健康线上自查活动。研发并推广使用《青岛市全民健身“运动处方”推广手册》,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专门人才。创新办赛模式和技术运用,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青岛模式”,每年组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3000人,“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部队” 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每年完成6000例以上样本量测试,把科学的运动体检和健身指导服务送到市民身边。

2019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青岛实地调研时指出,在建设为民、惠民、利民、便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民健身、青少年足球等方面,“城阳经验,青岛做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我局被授予“2020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借此机会,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城阳的具体经验做法。

城阳区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全民健身做到“六个纳入、三个优先”,即: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区级财政预算、绩效考核体系、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健康城阳”行动计划等。城市规划优先考虑健身场所布局、土地规划优先满足健身场所用地、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健身场地投入。坚持把群众体育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不断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城阳区面积570多平方公里,现在常住人口达到了110万,现在目前已经建成运动公园43处,口袋公园72处,登山路径400多公里,健身步道100公里,开放学校场地52处,建成举步可就的“8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5.15平方米,刚才说到全市的体育场地面积人均3.29平方米,城阳达到5.15平方米。安装智能健身器材、城市服务机器人和智能显示系统,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健身场所查询预约导航等服务功能,构建全区体育设施一张图。

城阳区坚持突出足球特色,把场地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见缝插针兴建各类足球场,全区共有标准足球场151片,平均每万人拥有2.6片,这在全国也是走在前面的,还建成了笼式足球场74处,简易足球场50余处,构建起“15分钟足球运动圈”,现在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发布建设城区15分钟健身圈,城阳区现在已经打造15分钟足球圈,2019年建成青岛最大足球公园,拥有17篇标准足球场的白沙湾足球基地。2020年5万座的亚洲杯专业足球场破土动工,将用于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的举办,青岛作为2023年全国十个承办亚洲杯足球赛事的承办城市之一,这个场地落户在城阳区。

城阳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足球参与率达到100%,刚才有消息,教育部全国命名校园足球示范区,城阳区作为山东来讲是唯一一个足球示范实验区。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7所,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幼儿园10所,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菁英人才培养单位。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2018年素有“小世界杯”美誉的“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长期落户城阳;每年举办“阳光杯”中日韩青少年足球赛等专业品牌赛事10余场,大力兴办社会足球赛事,每年举办“足协杯”比赛400余场,市民运动会足球赛300余场,其他业余比赛1000余场。全区经常参与足球运动人口达到10%。

组织开展常态化、生活化的群众健身活动,营造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人人都参与的浓厚健身氛围,全年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00余场,赛事活动引领了全民健身热潮,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了58%,形成了“春天登山健步行、夏天燃情绿茵场、秋天掀起健身潮、冬天室内人气高”的赛事格局,城阳区或平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已经被确定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首批创建单位。

2021年在全市其他9个市区积极推广城阳做法,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更好的服务全市的全民健身工作。

虽然我们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全民健身场地数量不断增多,但随着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更便捷、更高品质的体育健身需求的增多,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器材配置种类不全、档次不高,市民锻炼内容较为单一。此外,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区内能够用于规划建设体育设施的土地稀缺,很难找到合适的空间建设具备一定规模的场地设施。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在市内区,特别是市南、市北,也包括崂山和李沧,这些市内区,特别是老城区一地难求,但是这个区域的市民对参与全民健身的需求非常迫切,现在借助“十四五”规划,我们在下一步的“十四五”规划期间,特别是场地设施的规划方面要加大力度,要从深层次挖掘潜力,这些方面来讲,前期已经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二是部门协同的大群体格局尚未建立。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要求各级政府“完善健身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要严格落实这一政策要求,需要市政府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形成财政、发改、自然资源与规划、住建、园林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执法和检查力度,形成全民健身工作的合力。目前我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有些部门对全民健身工作重视和支持力度还不够。

三是创新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能力仍不够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青岛建设,是群众体育工作面临的两大中心任务。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深刻影响和严峻挑战。今年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我们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网络赛事活动,在提升全民健康和免疫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创新开展工作的能力仍不够,在切实提高市民参与度等方面办法还不多,市民主动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引导和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政府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全面推进各项公共体育服务政策落实到位,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群众体育。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群众体育发展顶层设计。建立我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理顺体制机制,共同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企业支持、社会响应”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引导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全民健身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促进我市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大投入,拓展全民健身发展空间。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精神,编制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继续加大投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建标准,实施城市老旧小区、社区,农村健身设施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城市金边银角、公园绿地、闲置空间等配建体育设施,进一步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和服务质量。

三是进一步提升赛事活动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参与度。解放思想、积极主动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进程、总方略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准确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民健身的新需求,创新全民健身工作方法,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组织举办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赛事活动,巩固居家健身服务阵地,指导推动各区市举办社区运动会、健身节,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切实提高市民参与度、满意度。

欢迎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注、支持、宣传我市群众体育工作,要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指导督促我市的群众体育工作再上新的水平。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矫局长的发布。接下来请媒体朋友就矫局长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目前,全球的疫情仍在肆虐,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也面临很大压力。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市体育局如何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满足市民健身健康需要?

于亲华:首先感谢记者的提问,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面临全民健身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疫情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点,我们如何来创新健身模式和方法?使群众能够在疫情期间通过身体锻炼、全民健身来战胜疫情,来提升我们的战胜疫情的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围绕全民健身在疫情防控的常态下,我们怎么样来来扩展全民健身的内容。我们有几个做法:

第一,倡导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在这一方面,大家都知道,2020年年初,我们都是在家里行动都受约束,不能外出聚会,大型聚集性活动也不能参加,如何使人们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锻炼身体?尤其是居假期间人们的心情不是很好,大家在家里待着,待的时间长了很可能出现一些情绪上的波动、一些焦虑、心情的不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来提高我们群众的抗疫决心和信心?我们提倡了居家健身,我们在家里照样锻炼身体,使我们通过身体的锻炼提高体质,也可以通过在家里健身来宣泄我们的一些情绪,使我们心理上达到一种平衡,这是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利的。第一个就是在体育局的公众号,第二就是在电视台主要的媒体上,利用APP推广居家健身公益性课堂,开展健身咨询热线,进行电视教学等手段,我们录制了一批在家里健身的方法、项目,有的适合老人,有的适合青年人,有的适合少年儿童,这些健身项目有的是力量性的,有的是练习柔韧性,有的是协调性、灵活性,各种不同的项目,根据不同的门类,拍摄了一批在家里健身的视频,通过各种媒体传达到每个家庭当中去,使人们能够在家里获得健身的方法和知识,在大厅里就可以健身,甚至在床上可以做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活动,在家里就可以做。通过这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青岛市是第一个倡导居家健身的健身方式,这也是我们疫情倒逼出来的,创新全民健身的方法和方式的一种尝试。青岛提出来以后,也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认可,把我们青岛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也把它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在全国作为推广的项目。

今后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虽然防疫是常态化,但是我们居家健身又给我们开辟了一个群众健身的新场地、新领域,也是创造了一个新形式,我们下一步还要继续倡导居家健身,增加我们的体育人口,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参加全民健身的人数,往年是1000万人次,2020年达到了2000万人次,参加健身的人数更多了。

第二,我们倡导线上比赛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各种比赛是一个引领,在疫情期间全民健身的活动就不能聚集,我们就发动了一些单位开展了线上比赛和活动,我们把一些线上包括健美操、跳绳、线上马拉松等项目拍下来传到平台上,我们在平台上给排名次、算成绩,2020年线上各种比赛活动达到了50多次,发动了大家在疫情期间能够踊跃的参加全民健身的活动和比赛,也调动了大家积极健身的积极性。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有市民反映,生活的小区内,安装了不少全民健身器材设施,但是有的器材存在损坏现象,影响了正常使用。请问体育局是如何处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理维护问题的?谢谢。

于亲华:感谢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全民健身建设管理使用的一个问题,近5年来,全市投资3亿多元打造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包括室内室外,包括城市和农村,目前来说5年以来基本实现主城区8分钟健身圈和区市15分钟的健身圈,实现了全市包括农村体育设施的全覆盖,建设1万多处全民健身的设施,我们现在在住和工作的周围可以看到一些健身路径、健身设施、笼式足球、多功能场地等等,也是我们连续六年做了市办实事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公共体育设施在使用管理过程中肯定要遇到一些损坏的情况,我们首先是从制度上来明确,我们出台了《青岛市健身设施管理意见》,明确公共体育设施由体育局代表政府来建,建了以后,建到社区,把产权交给了使用所在的办事处、街道、村,首先是产权是移交给他们,后期的管理有三年,体育设施建成以后,有三年厂家进行免费维修,三年以后保修期结束以后由各个社区组织人来进行管理和维修,我们一般的体育设施室内室外的一般使用的寿命是8年,后5年由社区进行保养、管理。

第二是明确主体责任,健身器材到了社区、街道就有责任进行维护、保养、管理使用。

​第三是建立了维修的直通车,在使用过程当中,这些器材难免有一些损坏,尤其是使用效率比较高,损坏是正常的,尤其是到了使用的后几年,肯定有一些损坏,我们就提出了维修的直通车,利用APP体育健身网络来申报,再一个就是利用报修二维码和公布维修的投诉电话,都是在器材所在地都有明确的标识,一旦发现器材有损坏不能使用,存在危险的时候,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来进行报修。一般我们报修2小时之内,保证维修人员要到场进行维修,时限是2小时之内,基本上能够保证群众发现我们马上就维修,避免一些人身的伤害事故,谢谢。

主持人:感谢于处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体育局。

“十三五”时期,我市群众体育运动亮点纷呈,青马、崂山100、西海岸夜马、城市定向赛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做到了全民总动员。特别是2020年这一特别年份,市体育局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于逆境中寻空间,在危机中开新局,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希望媒体朋友能够把“十三五”期间我市体育运动的发展成绩宣传报道好,呼吁更多的市民能够动起来、走起来、跑起来、练起来,为健康青岛和体育强市,同时为国际时尚城的建设一起展现青岛人的精气神。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