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23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十三五成就巡礼第11场发布会,介绍我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由市教育局发布。

  近年来,我市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努力以“奋进之笔”答好“教育答卷”,全市教育面貌发生积极变化。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进展,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同志;请刘局长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法规处、学前处、基教处、职教处、高教处、国际处、教师工作处、装备信息中心的主要负责同志。欢迎各位!

  首先,请刘局长就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作新闻发布,有请。

  刘鹏照: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十三五”时期,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率先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人民满意标准,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完成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等12项重点工程,“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顺利完成,全市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五年来,全市教育发展更加协调,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均保持在99%的高位,均居全国、全省前列,学前教育普惠率从2015年的72%提高到9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新增4所高职院校;高校规模达到29所,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达5022人,比2015年增长8.7%。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先后承担学前教育、教育管办评分离、现代学徒制、校园足球等1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获批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青岛教育优势不断凸显,海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对外开放交流等领先全国,在省政府首次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第一名。

  一、全面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有效破解

  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8所,新增学位6.8万个,完成209所小区配套园专项整治,优质园比例达到39%,排名全省首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10所,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全面消除,90%以上的中小学达到市定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联盟办园改革。确定34所市级实验学校组成3个实验学校集团,成立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青岛实验初中等65个优质教育集团,通过推广“名校+新校”“城校+农校”“强校+弱校”“优质公办园+分园”等合作办学、联盟办园模式,打破学校间、区域间、城乡间的壁垒和界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农村273所薄弱中小学与城区265所优质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全市薄弱普惠性幼儿园全部与优质园结对发展。

  积极优化高中段教育结构。按照“特色多样、选择适合、扩优提质、全面发展”的思路,通过实施现有学校挖潜、普通高中新建、综合高中发展等八大工程,基本形成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特色高中“四位一体”办学格局,14所学校实施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推出了一批以人文、科技、海洋、外语等为特色的普通高中,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更适合发展方向和更高教育质量。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渐趋完善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点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胶州市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经验在全国推广。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通过一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才能、一次劳动、一次研学、一次志愿服务项目等,将德智体美劳培养目标落细落小落实。深入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和国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市拥有国家级特色学校184所、特色幼儿园51所。出版推广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实验)》教材,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历练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劳动本领。全面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通15条心理关爱专线,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按照学校特色发展、精致管理、品质立校理念要求,开展“阳光校园”创建,打造五星级“阳光校园”115所。创建“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家校合作网”等家庭教育品牌,推出《教子有方》系列访谈节目,家长累计参与超过1000万人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初步建立。积极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建成社会课堂410处,五年增加36.7%,每年300万人次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课堂。

  三、全面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机制不断健全

  职业教育实现育人、改革“双丰收”。全面启动职业教育创新示范高地建设,青岛国际职业教育科技产业城奠基开工,36个专业入选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数量列全省第一;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高职院校获批运行,全市高职院校达到11所,每年可为青岛输出高素质技能人才7万人,70%的中职学校学生可以通过“3+2”“3+4”贯通培养,进入高职或本科院校接受高等教育。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学徒制、“1+X”证书试点和产教融合城市试点,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分别达到50个和194个,产教融合企业达到16个。青岛市教育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市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城市”,平度“双元制”育人模式荣获全国唯一一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高等教育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高水平大学引进呈现“南深圳、北青岛”现象,康复大学落地青岛并正式开工建设,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青岛研究院等21所高校项目签约来青并正式运行,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推进顺利。大力推动“双一流”高校部、省、市共建,7所高校、24个学科在国家、省“双一流”建设中成功立项。实施两轮在青高校服务青岛产业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与我市产业关联度和融合度高的30个在青本科高校重点学科(专业)。科教协同创新收获新成果,依托高校重点学科成立智能装备等7个产学研合作联盟。

  四、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发展生机活力充分激发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学校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政策,促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新一轮中考政策,实行“分数+等级”的录取模式和“分数带”录取政策,普通高中计划录取比例提高到68%,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高中教育。

  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建立覆盖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成1000余门精品校(园)本课程、200个学科教研基地,推出50个优秀教学法,实施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选课、选课走班、分层设计作业等举措,课堂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名校在我市设立生源基地。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规范与支持并重的原则,建立了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校出资人奖励、民办教育新上项目贷款贴息、政府购买学位等激励制度,实行民办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生均公用经费政策,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3814所,其中,学历高校9所,学历中小学108所,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青岛学校、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等优质学校纷纷落户青岛,民办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深化教育治理改革。出台政府规章2部,地方教育法规覆盖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督导、学校安全等多个领域。全面完成国家管办评分离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在全国率先颁布地方版“学校法”《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率先推行教育综合执法改革,率先构建“放管”结合的清单治校模式,具有青岛特色的教育治理体系初步确立。

  五、全面提升教育内涵品质,青岛教育特色品牌优势不断凸显

  海洋教育在全省全国形成影响。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建立起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的《蓝色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建成100所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实施职业教育“深蓝计划”,强化海洋特色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全市职业院校开设涉海专业近30个。加快集聚涉海高等教育资源,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等海洋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机构落地运行。海洋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海洋特色人才培养高地和国际海洋科教中心城市初具雏形。

  人工智能教育领先全国。成功打造青岛教育系统综合性统一平台——青岛教育e平台,覆盖全部中小学的教育城域网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建成,中小学智慧校园实现全覆盖。发起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建成全国第一所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商汤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200所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续在青岛召开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树起了青岛“互联网+教育”的旗帜,我市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和首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培育区域。

  教育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以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拓宽交流合作渠道,全市中小学校与国外缔结友好学校34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91个,比2015年提高56.9%。全市共建成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段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9所,吸引9500多人次留学生在青学习。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东盟水产合作项目、青岛科技大学泰中国际橡胶学院、青岛电子学校尼泊尔分校等境外办学项目稳步推进。

  六、全面坚守教育为民情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在脱贫攻坚战中,教育系统尽锐出战,最大限度调动资源,最大程度动员力量,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面得到保障。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资助标准全省第一。五年来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1万名,资助金额22.42亿元,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学生课后服务全力加强。开通青岛课后网名师空中课堂,为学生提供免费课业辅导。实施小学生课后免费按需托管,并研发推广“三点半”实践教育丛书,丰富学生课余生活,2020年参与托管的人数已经达到26.3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5%,实现100%依需托管,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学习型城市初具规模。实施居民终身学习促进工程,免费发放居民“终身学习卡”,建立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建成终身教育四级平台,市民“十分钟学习圈”网络基本建成,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正式获批更名为青岛开放大学。

  七、全面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教育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每年选聘录用教师3000人左右,教师紧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义务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达到92%,比2015年提高13%;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比2015年提高20%。全面实施乡村教师发放乡镇人员津贴补贴、交通补助政策和乡村教师年度体检政策,乡村教师支持制度逐步完善。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三名工程”,全市现有齐鲁名师97人、齐鲁名校长56人,数量位居全省之首。

  校园安全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建强配强中小学专职保安队伍、护学岗队伍和护校队伍“三支队伍”,全面升级校园门口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封闭管理和一键式紧急报警两个“100%”,建立覆盖从幼儿园到高校的学生保险保障体系,连续四年将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列入市办实事,标准化食堂覆盖率提高到94%、在校就餐学生达到94万名,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教育财政支出得到优先保障。2016年—2019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266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22.1%,财政性教育经费1091亿元,教育经费总投入和财政性教育经费连续27年保持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6.7%。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新的发展格局中,全市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山东龙头、国内一流”为发展定位,秉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核心理念,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坚持高质量发展路径,科学谋划全市教育“十四五”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介绍完毕。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发布。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媒体朋友们,请媒体朋友们就刘局长发布的情况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中国改革报》的记者。学有优教是广大市民朋友的美好期盼,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请问青岛在“十三五”期间是如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

  刘鹏照:感谢您的提问。进入新的时代,老百姓从“有学上”得到了解决,变成了“上好学”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我们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满足市民的需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平衡,我们不断加大中小学校的新建、改扩建力度,增加学位供给。同时我们推出了集团化办学的改革,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有效破除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我们现在从全面的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十四五”今年是开局之年,我们开启了优质均衡创建工作。

  一是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印发实施《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学校建设标准、教师队伍配置标准、教育装备配备标准、教师收入标准“五统一”政策,采用义务教育城区学校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城乡学校一体化捆绑式评价等方式,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内涵发展。这是解决城乡差别的问题。

  二是进行集团化办学改革。按照“模式多样化、办学特色化、管理现代化、效益最大化”的思路,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改革,去年、前年分别成立了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一中、青岛九中、青岛实验高中等教育集团,全市基础教育优质教育集团达到65个,这些教育集团都是以名校、优校为核心,通过输出优质校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精品课程、优质教师等方式,打破学校间、区域间、城乡间的壁垒和界限,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广的领域。去年我们改革性的出台义务教育学段实验学校建设方案,在全市城乡确定了首批34所市级实验学校,组成3个实验学校集团,实验学校的改革,我们打破市和区市之间的界限,打破城乡之间的界限,全市统筹改革,通过实验学校建设来创新、实践、示范、引领,目的是实现扩优提质、优质均衡。

  三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高标准建好每一所新建学校,这是一个硬件。“十三五”期间我们有五所寄宿制高中以及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等一批新建学校均实现高起点、高水平办学,办学条件是一流的,但是在一流的办学条件下,我们更应该追求的是学校内涵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所以我们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以“阳光校园”为重要抓手,推动学校特色办学、精致管理、品质立校。同时重点抓好“教师、教研、教学”三个关键环节,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研质量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教育。

  回答完毕。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中国教育在线的记者,我想问的问题是,我们知道青岛正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请问青岛如何精准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城市经济转型期对人才的需求呢?谢谢。

  刘鹏照:您问的这个问题涉及到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是与城市的产业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产业的地位密不可分。在提高人口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推动城市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职业教育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逐步建立。

  一是构建起“一区一城一基地”的格局。这是现在和将来青岛职业教育一个框架,我们启动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已经开工奠基国际职教城,推进中德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同时我们还推出了一些职业教育改革,像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融合发展、高中阶段联合育人、开展社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等一大批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制度加速建立。

  二是坚持“三化三通三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三化”是指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市场化、国际化;一体化讲的就是中高职一体化、校企一体化,市场化就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国际化就是用国际思维、国际视野推动青岛的职业教育发展与青岛的国际地位相匹配。“三通”是指推动职业教育上下贯通、普职融通、校企联通;“三合”指的是推动职业教育整合、融合、综合发展。例如,我们印发了高中阶段联合育人的实施方案,开展高中阶段联合育人研究实践,推动普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探索学生跨校选课、教师跨校执教。仅2020年,全市由综合高中、普通高中转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达到2370人,普职之间实现了更好的融通融合。70%的中职学校学生可以通过“3+2”“3+4”贯通培养,进入高职或本科院校接受高等教育。去年成功承办世界职业教育大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100余个,为联结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沟通交流与人才培养搭建了新的优质平台。

  三是进一步提升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能力。重点瞄准全市紧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刚才提到的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我们坚持“骨干+特色”发展的原则,新增大数据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维修等34个专业,停止了35个专业的招生。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是企业、学校、行业进行有机的结合,我们印发《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10个配套文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有机的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全面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改革。今年疫情期间,我们协调大批职业院校学生返岗实习,为海尔、海信等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结合青岛的“十四五”规划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谋划,我想青岛的职业教育要与普通教育、基础教育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一是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方面大力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本科、硕士的改革,同时我们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的院校建设,突破现在中职教育办学条件差、发展空间不足的瓶颈。另外我们要积极的探索技师、学院双挂牌的改革,实现学历教育和技工教育有机的融合,等等这些改革措施我们都要写到“十四五”的规划当中去。

  除了围绕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建设,我们还要补齐青岛职业教育的短板,像在健康护理学院建设、电子职业学院建设、旅游文化职业学院建设、海洋职业教育方面的短板我们要通过改革、通过加大力度的资源整合来补齐这些短板。

  谢谢,我就回答这些。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我们都知道“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这么重要的五年,我市教育将如何定位、如何发展?谢谢。

  刘鹏照: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教育的规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教育强国。青岛市也是围绕目标要求,建设青岛市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把青岛市建成教育强市。我们提出了“新、变、稳、活、高、优、特、强”八个字的方针谋篇布局,我们提出深耕细作、求实求效、扩优提质、务本务根的指导思想,力争到2025年,全市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基本建成区域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和教育支撑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一是把握一个“新”字。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教育的新发展格局,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破解新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把握一个“变”字。科学把握教育发展方向,主动求变、精准识变、科学应变,在变化中发现机遇,在变化中深化改革,在变化中促进发展。同时,我们也将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中的“不变之变”,牢记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根本贯彻始终。

  三是把握一个“稳”字。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做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持续保持教育事业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局面,确保教育系统长期稳定。

  四是把握一个“活”字。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魄力和勇气,以开放姿态、灵活形式推动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拿出切实的改革举措激发学校、校长、教师的办学活力,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努力汇聚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

  五是把握一个“高”字。坚持高质量基本要求,将高质量、高品质作为教育发展的追求,突出优质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是把握一个“优”字。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优质的教育的期盼,坚持扩优提质,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好学校,教好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七是把握一个“特”字。让青岛教育有特点,巩固和扩大我市在海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努力在人文教育、科技教育、法治教育、生存教育等方面形成青岛教育的品牌;让青岛的学校有特色,倡导“特色办学、精致管理、品质立校”的发展理念,指导学校确立特色定位,实施精致化管理,不断提升育人品质;让青岛的学生有特长,我们将探索分层、分类、分流教学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有充足的机会选择适合的教育发展方向,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努力的成才,实现成功。

  八是要把握一个“强”字。将建设教育强市作为“十四五”期间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高水平公共基础教育服务体系,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完善,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文化支撑,体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我就回答这些。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市教育局,部门的各位负责人也都在这里。

  刚才刘局长就我市“十三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发布和解答。同时对于“十四五”时期我市教育的“新、变、稳、活、高、优、特、强”八个字方针也进行了通报,请媒体朋友们能够对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做好宣传。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是我们市委市政府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同时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寄托。希望媒体朋友们把今天发布的内容能够宣传解读好,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让优质的教育成为每个人人生成长的不竭源泉。

  今天的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以及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的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刘局长,感谢教育局各部门负责人的莅临,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十三五成就巡礼第11场发布会,介绍我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由市教育局发布。

  近年来,我市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努力以“奋进之笔”答好“教育答卷”,全市教育面貌发生积极变化。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进展,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同志;请刘局长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法规处、学前处、基教处、职教处、高教处、国际处、教师工作处、装备信息中心的主要负责同志。欢迎各位!

  首先,请刘局长就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作新闻发布,有请。

  刘鹏照: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十三五”时期,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率先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人民满意标准,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完成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等12项重点工程,“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顺利完成,全市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五年来,全市教育发展更加协调,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均保持在99%的高位,均居全国、全省前列,学前教育普惠率从2015年的72%提高到9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新增4所高职院校;高校规模达到29所,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达5022人,比2015年增长8.7%。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先后承担学前教育、教育管办评分离、现代学徒制、校园足球等1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获批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青岛教育优势不断凸显,海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对外开放交流等领先全国,在省政府首次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第一名。

  一、全面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有效破解

  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8所,新增学位6.8万个,完成209所小区配套园专项整治,优质园比例达到39%,排名全省首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10所,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全面消除,90%以上的中小学达到市定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联盟办园改革。确定34所市级实验学校组成3个实验学校集团,成立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青岛实验初中等65个优质教育集团,通过推广“名校+新校”“城校+农校”“强校+弱校”“优质公办园+分园”等合作办学、联盟办园模式,打破学校间、区域间、城乡间的壁垒和界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农村273所薄弱中小学与城区265所优质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全市薄弱普惠性幼儿园全部与优质园结对发展。

  积极优化高中段教育结构。按照“特色多样、选择适合、扩优提质、全面发展”的思路,通过实施现有学校挖潜、普通高中新建、综合高中发展等八大工程,基本形成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特色高中“四位一体”办学格局,14所学校实施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推出了一批以人文、科技、海洋、外语等为特色的普通高中,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更适合发展方向和更高教育质量。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渐趋完善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点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胶州市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经验在全国推广。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通过一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才能、一次劳动、一次研学、一次志愿服务项目等,将德智体美劳培养目标落细落小落实。深入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和国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市拥有国家级特色学校184所、特色幼儿园51所。出版推广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实验)》教材,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历练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劳动本领。全面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通15条心理关爱专线,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按照学校特色发展、精致管理、品质立校理念要求,开展“阳光校园”创建,打造五星级“阳光校园”115所。创建“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家校合作网”等家庭教育品牌,推出《教子有方》系列访谈节目,家长累计参与超过1000万人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初步建立。积极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建成社会课堂410处,五年增加36.7%,每年300万人次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课堂。

  三、全面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机制不断健全

  职业教育实现育人、改革“双丰收”。全面启动职业教育创新示范高地建设,青岛国际职业教育科技产业城奠基开工,36个专业入选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数量列全省第一;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高职院校获批运行,全市高职院校达到11所,每年可为青岛输出高素质技能人才7万人,70%的中职学校学生可以通过“3+2”“3+4”贯通培养,进入高职或本科院校接受高等教育。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学徒制、“1+X”证书试点和产教融合城市试点,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分别达到50个和194个,产教融合企业达到16个。青岛市教育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市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城市”,平度“双元制”育人模式荣获全国唯一一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高等教育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高水平大学引进呈现“南深圳、北青岛”现象,康复大学落地青岛并正式开工建设,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青岛研究院等21所高校项目签约来青并正式运行,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推进顺利。大力推动“双一流”高校部、省、市共建,7所高校、24个学科在国家、省“双一流”建设中成功立项。实施两轮在青高校服务青岛产业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与我市产业关联度和融合度高的30个在青本科高校重点学科(专业)。科教协同创新收获新成果,依托高校重点学科成立智能装备等7个产学研合作联盟。

  四、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发展生机活力充分激发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学校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政策,促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新一轮中考政策,实行“分数+等级”的录取模式和“分数带”录取政策,普通高中计划录取比例提高到68%,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高中教育。

  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建立覆盖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成1000余门精品校(园)本课程、200个学科教研基地,推出50个优秀教学法,实施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选课、选课走班、分层设计作业等举措,课堂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名校在我市设立生源基地。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规范与支持并重的原则,建立了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校出资人奖励、民办教育新上项目贷款贴息、政府购买学位等激励制度,实行民办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生均公用经费政策,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3814所,其中,学历高校9所,学历中小学108所,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青岛学校、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等优质学校纷纷落户青岛,民办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深化教育治理改革。出台政府规章2部,地方教育法规覆盖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督导、学校安全等多个领域。全面完成国家管办评分离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在全国率先颁布地方版“学校法”《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率先推行教育综合执法改革,率先构建“放管”结合的清单治校模式,具有青岛特色的教育治理体系初步确立。

  五、全面提升教育内涵品质,青岛教育特色品牌优势不断凸显

  海洋教育在全省全国形成影响。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建立起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的《蓝色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建成100所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实施职业教育“深蓝计划”,强化海洋特色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全市职业院校开设涉海专业近30个。加快集聚涉海高等教育资源,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等海洋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机构落地运行。海洋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海洋特色人才培养高地和国际海洋科教中心城市初具雏形。

  人工智能教育领先全国。成功打造青岛教育系统综合性统一平台——青岛教育e平台,覆盖全部中小学的教育城域网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建成,中小学智慧校园实现全覆盖。发起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建成全国第一所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商汤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200所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续在青岛召开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树起了青岛“互联网+教育”的旗帜,我市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和首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培育区域。

  教育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以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拓宽交流合作渠道,全市中小学校与国外缔结友好学校34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91个,比2015年提高56.9%。全市共建成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段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9所,吸引9500多人次留学生在青学习。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东盟水产合作项目、青岛科技大学泰中国际橡胶学院、青岛电子学校尼泊尔分校等境外办学项目稳步推进。

  六、全面坚守教育为民情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在脱贫攻坚战中,教育系统尽锐出战,最大限度调动资源,最大程度动员力量,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面得到保障。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资助标准全省第一。五年来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1万名,资助金额22.42亿元,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学生课后服务全力加强。开通青岛课后网名师空中课堂,为学生提供免费课业辅导。实施小学生课后免费按需托管,并研发推广“三点半”实践教育丛书,丰富学生课余生活,2020年参与托管的人数已经达到26.3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5%,实现100%依需托管,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学习型城市初具规模。实施居民终身学习促进工程,免费发放居民“终身学习卡”,建立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建成终身教育四级平台,市民“十分钟学习圈”网络基本建成,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正式获批更名为青岛开放大学。

  七、全面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教育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每年选聘录用教师3000人左右,教师紧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义务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达到92%,比2015年提高13%;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比2015年提高20%。全面实施乡村教师发放乡镇人员津贴补贴、交通补助政策和乡村教师年度体检政策,乡村教师支持制度逐步完善。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三名工程”,全市现有齐鲁名师97人、齐鲁名校长56人,数量位居全省之首。

  校园安全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建强配强中小学专职保安队伍、护学岗队伍和护校队伍“三支队伍”,全面升级校园门口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封闭管理和一键式紧急报警两个“100%”,建立覆盖从幼儿园到高校的学生保险保障体系,连续四年将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列入市办实事,标准化食堂覆盖率提高到94%、在校就餐学生达到94万名,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教育财政支出得到优先保障。2016年—2019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266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22.1%,财政性教育经费1091亿元,教育经费总投入和财政性教育经费连续27年保持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6.7%。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新的发展格局中,全市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山东龙头、国内一流”为发展定位,秉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核心理念,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坚持高质量发展路径,科学谋划全市教育“十四五”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介绍完毕。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发布。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媒体朋友们,请媒体朋友们就刘局长发布的情况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中国改革报》的记者。学有优教是广大市民朋友的美好期盼,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请问青岛在“十三五”期间是如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

  刘鹏照:感谢您的提问。进入新的时代,老百姓从“有学上”得到了解决,变成了“上好学”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我们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满足市民的需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平衡,我们不断加大中小学校的新建、改扩建力度,增加学位供给。同时我们推出了集团化办学的改革,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有效破除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我们现在从全面的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十四五”今年是开局之年,我们开启了优质均衡创建工作。

  一是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印发实施《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学校建设标准、教师队伍配置标准、教育装备配备标准、教师收入标准“五统一”政策,采用义务教育城区学校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城乡学校一体化捆绑式评价等方式,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内涵发展。这是解决城乡差别的问题。

  二是进行集团化办学改革。按照“模式多样化、办学特色化、管理现代化、效益最大化”的思路,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改革,去年、前年分别成立了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一中、青岛九中、青岛实验高中等教育集团,全市基础教育优质教育集团达到65个,这些教育集团都是以名校、优校为核心,通过输出优质校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精品课程、优质教师等方式,打破学校间、区域间、城乡间的壁垒和界限,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广的领域。去年我们改革性的出台义务教育学段实验学校建设方案,在全市城乡确定了首批34所市级实验学校,组成3个实验学校集团,实验学校的改革,我们打破市和区市之间的界限,打破城乡之间的界限,全市统筹改革,通过实验学校建设来创新、实践、示范、引领,目的是实现扩优提质、优质均衡。

  三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高标准建好每一所新建学校,这是一个硬件。“十三五”期间我们有五所寄宿制高中以及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等一批新建学校均实现高起点、高水平办学,办学条件是一流的,但是在一流的办学条件下,我们更应该追求的是学校内涵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所以我们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以“阳光校园”为重要抓手,推动学校特色办学、精致管理、品质立校。同时重点抓好“教师、教研、教学”三个关键环节,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研质量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教育。

  回答完毕。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中国教育在线的记者,我想问的问题是,我们知道青岛正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请问青岛如何精准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城市经济转型期对人才的需求呢?谢谢。

  刘鹏照:您问的这个问题涉及到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是与城市的产业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产业的地位密不可分。在提高人口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推动城市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职业教育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逐步建立。

  一是构建起“一区一城一基地”的格局。这是现在和将来青岛职业教育一个框架,我们启动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已经开工奠基国际职教城,推进中德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同时我们还推出了一些职业教育改革,像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融合发展、高中阶段联合育人、开展社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等一大批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制度加速建立。

  二是坚持“三化三通三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三化”是指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市场化、国际化;一体化讲的就是中高职一体化、校企一体化,市场化就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国际化就是用国际思维、国际视野推动青岛的职业教育发展与青岛的国际地位相匹配。“三通”是指推动职业教育上下贯通、普职融通、校企联通;“三合”指的是推动职业教育整合、融合、综合发展。例如,我们印发了高中阶段联合育人的实施方案,开展高中阶段联合育人研究实践,推动普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探索学生跨校选课、教师跨校执教。仅2020年,全市由综合高中、普通高中转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达到2370人,普职之间实现了更好的融通融合。70%的中职学校学生可以通过“3+2”“3+4”贯通培养,进入高职或本科院校接受高等教育。去年成功承办世界职业教育大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100余个,为联结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沟通交流与人才培养搭建了新的优质平台。

  三是进一步提升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能力。重点瞄准全市紧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刚才提到的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我们坚持“骨干+特色”发展的原则,新增大数据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维修等34个专业,停止了35个专业的招生。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是企业、学校、行业进行有机的结合,我们印发《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10个配套文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有机的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全面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改革。今年疫情期间,我们协调大批职业院校学生返岗实习,为海尔、海信等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结合青岛的“十四五”规划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谋划,我想青岛的职业教育要与普通教育、基础教育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一是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方面大力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本科、硕士的改革,同时我们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的院校建设,突破现在中职教育办学条件差、发展空间不足的瓶颈。另外我们要积极的探索技师、学院双挂牌的改革,实现学历教育和技工教育有机的融合,等等这些改革措施我们都要写到“十四五”的规划当中去。

  除了围绕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建设,我们还要补齐青岛职业教育的短板,像在健康护理学院建设、电子职业学院建设、旅游文化职业学院建设、海洋职业教育方面的短板我们要通过改革、通过加大力度的资源整合来补齐这些短板。

  谢谢,我就回答这些。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我们都知道“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这么重要的五年,我市教育将如何定位、如何发展?谢谢。

  刘鹏照: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教育的规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教育强国。青岛市也是围绕目标要求,建设青岛市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把青岛市建成教育强市。我们提出了“新、变、稳、活、高、优、特、强”八个字的方针谋篇布局,我们提出深耕细作、求实求效、扩优提质、务本务根的指导思想,力争到2025年,全市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基本建成区域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和教育支撑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一是把握一个“新”字。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教育的新发展格局,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破解新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把握一个“变”字。科学把握教育发展方向,主动求变、精准识变、科学应变,在变化中发现机遇,在变化中深化改革,在变化中促进发展。同时,我们也将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中的“不变之变”,牢记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根本贯彻始终。

  三是把握一个“稳”字。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做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持续保持教育事业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局面,确保教育系统长期稳定。

  四是把握一个“活”字。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魄力和勇气,以开放姿态、灵活形式推动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拿出切实的改革举措激发学校、校长、教师的办学活力,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努力汇聚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

  五是把握一个“高”字。坚持高质量基本要求,将高质量、高品质作为教育发展的追求,突出优质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是把握一个“优”字。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优质的教育的期盼,坚持扩优提质,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好学校,教好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七是把握一个“特”字。让青岛教育有特点,巩固和扩大我市在海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努力在人文教育、科技教育、法治教育、生存教育等方面形成青岛教育的品牌;让青岛的学校有特色,倡导“特色办学、精致管理、品质立校”的发展理念,指导学校确立特色定位,实施精致化管理,不断提升育人品质;让青岛的学生有特长,我们将探索分层、分类、分流教学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有充足的机会选择适合的教育发展方向,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努力的成才,实现成功。

  八是要把握一个“强”字。将建设教育强市作为“十四五”期间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高水平公共基础教育服务体系,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完善,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文化支撑,体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我就回答这些。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市教育局,部门的各位负责人也都在这里。

  刚才刘局长就我市“十三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发布和解答。同时对于“十四五”时期我市教育的“新、变、稳、活、高、优、特、强”八个字方针也进行了通报,请媒体朋友们能够对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做好宣传。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是我们市委市政府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同时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寄托。希望媒体朋友们把今天发布的内容能够宣传解读好,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让优质的教育成为每个人人生成长的不竭源泉。

  今天的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以及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的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刘局长,感谢教育局各部门负责人的莅临,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