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市社会保险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13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是2021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欢迎各位!本场新闻发布会是“‘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专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社会保险工作情况,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布。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民生保障工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胡义瑛同志;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吉彩同志;

  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主任王韶伟同志;

  市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在祥同志,

  请以上四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胡局长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社会保险工作情况,有请。

  胡义瑛: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社会保障工作部署,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和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我市的社会保障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提升。

  一、“十三五”期间社保工作基本情况

  (一)社会保险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制度上解决了养老保险待遇“双轨制”问题。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待遇计发基数,统一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落实划拨国有资产充实养老保险基金方案,提升了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的能力。企业年金办法的颁布实施、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助推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缴费年限养老金激励机制、缴费补贴调整机制,开展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不断提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保障能力。在工伤保险方面,建立了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机制,引导企业重视工伤预防工作。在失业保险方面,全面落实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期间失业保险基金负担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政策,有效减轻失业人员缴费负担。

  (二)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成效显著。按照“织密网”要求,市人社局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行政审批、住建等部门工作协同和数据共享,以农民工、个体自由职业者和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就业、社保、劳动关系“三口合一”一链办理,为就业人员应保尽保提供保障。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60.41万人、262.61万人和302.33万人,比“十二五”末分别净增52.82万人、72.81万人和62.58万人。

  (三)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6年至2020年提高幅度依次为7%、6%、5.5%、5.5%、5.42%左右,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十六连涨”。我市还三次上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30元提高至192元。全市200多万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在工伤保险方面,我市连续五年调整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等三项定期待遇,每年惠及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及相关人员4000余人;逐年提高工亡职工一次性工亡补助标准,2020年达到88万余元,比2015年增长了26万余元,较好地保障了工伤职工的权益。

  在失业保险方面,我市连续五年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我市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七区失业保险金标准为1719元/月,三市失业保险金标准为1557元/月。

  (四)“社保扶贫”兜底作用明显。“十三五”期间,市人社局将“社保扶贫”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积极与扶贫、民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动态掌握全市各类贫困人口信息数据,确保社保扶贫一人不漏、精准落实。全市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和特困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险扶贫范围,累计投入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代缴补贴资金1569万元,为贫困人口和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待遇4亿元。

  (五)社保降费、减免缓政策精准落地。“十三五”期间,我市顶格落实国家、省社保降费率政策,为企业“松绑”、“减负”。参保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由18%降至16%,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费率由1.5%降至1%,工伤保险单位平均费率由1%降至0.16%,为企业减负204亿元。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我市快速精准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截止2020年底,共为25.1万户企业减免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费155.4亿元,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赋能添力。

  二、“十三五”期间社保经办服务情况

  “十三五”期间,市人社局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多元信息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社保经办管理和服务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社保服务的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

  (一)全国首创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模式。2019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推行以大数据分析为主导,递延认证为基础,生物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四位一体”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模式。依托大数据平台,全面整合民政、交通、医疗、公安、银行等多部门数据,全方位分析判断待遇领取人员生存状态,静默认证通过率达到93.9%,全市200余万待遇领取人员实现了“零打扰”认证,方便了广大老年居民,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社会成本。国家人社部将青岛市养老待遇大数据静默认证经验做法在全国社保系统推广。

  (二)电子社保卡融合应用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3月,我市在全国首发集身份凭证、移动支付、经办服务、金融功能等多项功能应用于一体的“互联网+人社”电子社保卡。2018年4月,我市获人社部签发的首张全国统一电子社保卡,并被列为全国首批电子社保卡试点城市。2019年,我市被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等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科技金融应用试点城市。“十三五”末,全市持卡人数达到933万人,签发电子社保卡达到268万张。

  (三)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经办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行“不见面”服务,网办率达98%以上,全市社保185项业务实现“网上办”,60余项业务实现“掌上办”。推进“社银合作”就近办,将社保常规业务、社保卡办理、凭证打印等服务,延伸到合作银行窗口、智能柜台、24小时银行和手机APP。依托海尔卡奥斯平台,探索建立社企直通车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直连一链办。推动胶东经济圈社保一体化发展,实现五市间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不见面”提速办,社保卡“一卡通办”,建立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异地协查互认,以及社保稽查协同联动机制,使参保单位和群众充分体验到区域协同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下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全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级,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统筹提高社保待遇水平,促进人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以上是我发布的主要内容。感谢各新闻媒体一直以来对全市社会保险工作的大力支持,请大家继续关注、支持社会保险工作。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胡局长的发布,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随着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用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比如:快递小哥等。我市对这部分人群的工伤保障问题是如何考虑的?谢谢。

  刘吉彩:感谢中国民生新闻网记者的提问,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也非常专业,此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主动向国家人社部做了汇报,将衰减分步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工伤保障问题,尽快实现工伤保障职业人群全覆盖。主要有以下三项主要的措施:

  一是尽快研究出台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按照国家人社部统一部署,对于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基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形式提供出行、外卖或即时递送等劳动并获得报酬或收入的平台从业人员,试行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将依托平台就业的灵活就业人群纳入工伤保障范围。

  二是研究非劳动关系从业人员工伤保障办法。将《工伤保险条例》法定保障主体招用非劳动关系从业人员,包括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实习学生、通过家政服务机构从业的家政服务人员、村委会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等其他非劳动关系从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

  三是探索自雇主工伤保障制度。自雇主本质上属于创业个体。目前我国现行工伤保险法律保障的主体是用人单位,需要突破国家法律法规,难度较大,我们将积极探讨引入商业保险模式,从而解决自雇主人群的工伤保障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今年实施的社保费减免政策是应对疫情影响、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让企业及时享受政策红利呢?谢谢。

  王韶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这个问题应该说社保费的减免是我们国家应对疫情影响、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针对这项政策的出台以后,我们市人社局进一步把这项国家的政策落实、落细,我们主动加强部门协同,通过政策宣传、政策找企和网上不见面服务这几个综合措施,有力的保障社保费减免的黄金政策,切实发挥出来了黄金效应,主要有下面四个措施: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让企业首先及时了解到优惠政策的相关内容,当然在各位在座新闻界的朋友支持下,我们通过电视台、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网站以及和企业邮箱的推送,向全市广泛宣传减免社保费的重大利好政策,让党和国家的关怀第一时间传递到全市的企业,进一步提振企业抗击疫情,加快复工复产的信心和决心,在这项工作的具体宣传推介过程中,对新闻界的朋友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是加强部门的协同,因为社保费减免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企业的类型进行减免,所以为了保证社保费减免的及时准确,我们加强与工信、统计、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的大数据的信息共享,在省内率先第一家完成企业划型和公示任务,让企业在第一时间就能享受到社保费的减免政策,通过第一时间的划型和公示包括和大数据的比对,保证了整个减免政策的准确和及时,因为是有全免的,有的是大型企业减半的,保证了整个减免工作的准时到位。

  三是推行政策找企,社保费减免精准落实,主动跟进减免资金拨付到账的情况,及时调度比对尚未退费的企业,这里说明一下,因为社保费减免政策出台是2月下旬,在2月上旬的时候,有一些企业对当月的社保费已经进行了缴费征缴,所以我们做好减免的同时,对已经缴费的企业要及时进行退费,保证资金的及时到账,我们采取电话、短信、微信等渠道及时提醒和告知,切实将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一户企业。

  四是实施“不见面”服务,因为在疫情期间,大家众所周知,很多的服务要改变方式和方法,保证社保费减免的便捷高效。创建网上“减免社会保险费业务”专区,为企业提供“即接即办”减免服务,开展社保费减免政策“云课堂”直播,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减免政策。

  截止到2020年底,我市共为25.1万户企业减免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费155.4亿元。其中,为24.4万户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免征单位部分社保费145.2亿元;为0.7万户大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减半征收单位部分社保费10.2亿元。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齐鲁晚报》的记者,刚才听胡局长介绍青岛市2019年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静默认证模式,我想请问一下,这种认证模式是如何实现的,其认证率和准确率怎么样?谢谢。

  王韶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齐鲁晚报》的记者朋友对社保待遇认证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社保资格认证工作是我们多年进行的,实际上领取待遇的人员要看领取资格,具有资格才能领取各种社保待遇,这项工作过去多年以来,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都是通过窗口集中式、排队式、大集市进行集中认证。2019年,我们以创新的思维和大数据的思维,我市在全国率先推行以大数据静默认证为主导,递延认证为基础,生物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四位一体”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模式,静默认证通过率去年底达到93.9%,全市200余万待遇领取人员基本实现了“零打扰”认证,彻底改变了以往待遇领取人员每年集中到窗口排队认证的局面,得到了社会和广大老年人的认可。

  我们通过整合民政、公安、残联、医疗、交通、银行、电信等部门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关键行为、关联行为、健康评估三种行为模型,智能分析领取待遇人员生存状况和健康状况。采用递延认证法,根据个人社保待遇额度等因素设置6至24个月认证服务期,认证成功后服务期自动顺延,可实现持续自动认证。在认证期内,我们捕捉到他的一些生活轨迹,捕捉到以后,认证期自动顺延,如果这个人不断在服务周期内认证,能捕捉到痕迹,这个人可能在终生就不需要主动上门认证,我们通过大数据的比对、大数据的分析。对于大数据无法获取行为信息的人员,我们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其通过“青岛人社”APP进行人脸识别认证或通过社区活动、走访慰问等形式逐一核实,对行动不便的特殊人员,我们提供登门认证服务,静默大数据认证的模式推出,彻底改变过去拥挤、排队的认证模式,整个社会效果和服务、满意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请问十三五期间,我市失业保险金是否始终执行一个标准?如有调整,是如何调整的?请简要介绍一下,谢谢。

  张在祥:这位媒体朋友您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是失业保险“保生活”的一项重要功能。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自2007年以来,连续14年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累计增幅超过600%。十三五期间,全市失业保险金标准继续保持逐年提高。2016-2020年,我市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950元,逐年提高,经过五次调整和提高,目前是1719元,最低工资标准是分两档,三市是1557元,这五年失业保险金标准累计增幅达到181%。特别是2018年起建立了失业保险金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联动机制,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执行当月起,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和挂钩比例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使失业保险金保障能力大幅提高。2018年和2019年的11月份,我市失业保险金标准分别调整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80%。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2月1日起,进一步调整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比联动机制原定的最晚11月上调时间提前了9个月,按照联动机制,当年工资标准没有提高,最迟到11月份按照挂钩比例进行计算,为了抗击疫情,失业保险金提前9个月进行了上调,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提高保障能力,对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20年当年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8亿元,惠及失业人员7.76万人。

  我市失业保险金标准的问题主要是这些情况,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疫情期间,青岛出台了一系列的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我想问一下现在这个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具体效果如何?

  张在祥:大家都知道,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特别对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帮助企业保经营稳发展是落实“六稳”之首“稳就业”的关键。为此,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了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企业一定的稳岗返还。为确保这一惠企政策快速落实到位,市人社部门第一时间在青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开通了申报通道,企业每天24小时可随时登录网上申报,全程通过网上办理,信息系统自动比对核实,当天申报当天可以完成审核,整个过程不见面、“零跑腿”。

  另外一方面,为提高政策落实的精准度和经办效率,我们实施了“政策找企”的服务模式。依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税务部门共享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就业失业登记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信息,市人社部门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前比对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分批推送给区(市)人社部门开展“政策找企”服务,各级服务机构主要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上门服务等渠道,主动对接企业申报,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尽享。

  2020年,全市为7.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19亿元,稳定企业就业岗位204.5万个。通过实施这一政策,帮助企业缓解了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对于支持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最大限度将职工稳定在生产岗位,避免出现规模性、行业性失业风险,较好地发挥了政策实效。

  我就介绍到这儿,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发布人,也可以联系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社保是民生之基。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媒体朋友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社保工作、宣传社保政策,助力我市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能够安居乐业。

  今天的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以及青岛市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的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是2021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欢迎各位!本场新闻发布会是“‘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专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社会保险工作情况,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布。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民生保障工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胡义瑛同志;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吉彩同志;

  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主任王韶伟同志;

  市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在祥同志,

  请以上四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胡局长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社会保险工作情况,有请。

  胡义瑛: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社会保障工作部署,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和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我市的社会保障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提升。

  一、“十三五”期间社保工作基本情况

  (一)社会保险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制度上解决了养老保险待遇“双轨制”问题。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待遇计发基数,统一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落实划拨国有资产充实养老保险基金方案,提升了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的能力。企业年金办法的颁布实施、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助推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缴费年限养老金激励机制、缴费补贴调整机制,开展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不断提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保障能力。在工伤保险方面,建立了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机制,引导企业重视工伤预防工作。在失业保险方面,全面落实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期间失业保险基金负担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政策,有效减轻失业人员缴费负担。

  (二)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成效显著。按照“织密网”要求,市人社局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行政审批、住建等部门工作协同和数据共享,以农民工、个体自由职业者和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就业、社保、劳动关系“三口合一”一链办理,为就业人员应保尽保提供保障。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60.41万人、262.61万人和302.33万人,比“十二五”末分别净增52.82万人、72.81万人和62.58万人。

  (三)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6年至2020年提高幅度依次为7%、6%、5.5%、5.5%、5.42%左右,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十六连涨”。我市还三次上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30元提高至192元。全市200多万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在工伤保险方面,我市连续五年调整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等三项定期待遇,每年惠及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及相关人员4000余人;逐年提高工亡职工一次性工亡补助标准,2020年达到88万余元,比2015年增长了26万余元,较好地保障了工伤职工的权益。

  在失业保险方面,我市连续五年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我市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七区失业保险金标准为1719元/月,三市失业保险金标准为1557元/月。

  (四)“社保扶贫”兜底作用明显。“十三五”期间,市人社局将“社保扶贫”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积极与扶贫、民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动态掌握全市各类贫困人口信息数据,确保社保扶贫一人不漏、精准落实。全市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和特困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险扶贫范围,累计投入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代缴补贴资金1569万元,为贫困人口和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待遇4亿元。

  (五)社保降费、减免缓政策精准落地。“十三五”期间,我市顶格落实国家、省社保降费率政策,为企业“松绑”、“减负”。参保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由18%降至16%,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费率由1.5%降至1%,工伤保险单位平均费率由1%降至0.16%,为企业减负204亿元。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我市快速精准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截止2020年底,共为25.1万户企业减免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费155.4亿元,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赋能添力。

  二、“十三五”期间社保经办服务情况

  “十三五”期间,市人社局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多元信息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社保经办管理和服务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社保服务的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

  (一)全国首创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模式。2019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推行以大数据分析为主导,递延认证为基础,生物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四位一体”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模式。依托大数据平台,全面整合民政、交通、医疗、公安、银行等多部门数据,全方位分析判断待遇领取人员生存状态,静默认证通过率达到93.9%,全市200余万待遇领取人员实现了“零打扰”认证,方便了广大老年居民,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社会成本。国家人社部将青岛市养老待遇大数据静默认证经验做法在全国社保系统推广。

  (二)电子社保卡融合应用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3月,我市在全国首发集身份凭证、移动支付、经办服务、金融功能等多项功能应用于一体的“互联网+人社”电子社保卡。2018年4月,我市获人社部签发的首张全国统一电子社保卡,并被列为全国首批电子社保卡试点城市。2019年,我市被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等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科技金融应用试点城市。“十三五”末,全市持卡人数达到933万人,签发电子社保卡达到268万张。

  (三)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经办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行“不见面”服务,网办率达98%以上,全市社保185项业务实现“网上办”,60余项业务实现“掌上办”。推进“社银合作”就近办,将社保常规业务、社保卡办理、凭证打印等服务,延伸到合作银行窗口、智能柜台、24小时银行和手机APP。依托海尔卡奥斯平台,探索建立社企直通车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直连一链办。推动胶东经济圈社保一体化发展,实现五市间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不见面”提速办,社保卡“一卡通办”,建立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异地协查互认,以及社保稽查协同联动机制,使参保单位和群众充分体验到区域协同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下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全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级,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统筹提高社保待遇水平,促进人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以上是我发布的主要内容。感谢各新闻媒体一直以来对全市社会保险工作的大力支持,请大家继续关注、支持社会保险工作。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胡局长的发布,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随着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用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比如:快递小哥等。我市对这部分人群的工伤保障问题是如何考虑的?谢谢。

  刘吉彩:感谢中国民生新闻网记者的提问,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也非常专业,此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主动向国家人社部做了汇报,将衰减分步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工伤保障问题,尽快实现工伤保障职业人群全覆盖。主要有以下三项主要的措施:

  一是尽快研究出台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按照国家人社部统一部署,对于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基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形式提供出行、外卖或即时递送等劳动并获得报酬或收入的平台从业人员,试行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将依托平台就业的灵活就业人群纳入工伤保障范围。

  二是研究非劳动关系从业人员工伤保障办法。将《工伤保险条例》法定保障主体招用非劳动关系从业人员,包括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实习学生、通过家政服务机构从业的家政服务人员、村委会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等其他非劳动关系从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

  三是探索自雇主工伤保障制度。自雇主本质上属于创业个体。目前我国现行工伤保险法律保障的主体是用人单位,需要突破国家法律法规,难度较大,我们将积极探讨引入商业保险模式,从而解决自雇主人群的工伤保障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今年实施的社保费减免政策是应对疫情影响、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让企业及时享受政策红利呢?谢谢。

  王韶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这个问题应该说社保费的减免是我们国家应对疫情影响、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针对这项政策的出台以后,我们市人社局进一步把这项国家的政策落实、落细,我们主动加强部门协同,通过政策宣传、政策找企和网上不见面服务这几个综合措施,有力的保障社保费减免的黄金政策,切实发挥出来了黄金效应,主要有下面四个措施: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让企业首先及时了解到优惠政策的相关内容,当然在各位在座新闻界的朋友支持下,我们通过电视台、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网站以及和企业邮箱的推送,向全市广泛宣传减免社保费的重大利好政策,让党和国家的关怀第一时间传递到全市的企业,进一步提振企业抗击疫情,加快复工复产的信心和决心,在这项工作的具体宣传推介过程中,对新闻界的朋友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是加强部门的协同,因为社保费减免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企业的类型进行减免,所以为了保证社保费减免的及时准确,我们加强与工信、统计、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的大数据的信息共享,在省内率先第一家完成企业划型和公示任务,让企业在第一时间就能享受到社保费的减免政策,通过第一时间的划型和公示包括和大数据的比对,保证了整个减免政策的准确和及时,因为是有全免的,有的是大型企业减半的,保证了整个减免工作的准时到位。

  三是推行政策找企,社保费减免精准落实,主动跟进减免资金拨付到账的情况,及时调度比对尚未退费的企业,这里说明一下,因为社保费减免政策出台是2月下旬,在2月上旬的时候,有一些企业对当月的社保费已经进行了缴费征缴,所以我们做好减免的同时,对已经缴费的企业要及时进行退费,保证资金的及时到账,我们采取电话、短信、微信等渠道及时提醒和告知,切实将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一户企业。

  四是实施“不见面”服务,因为在疫情期间,大家众所周知,很多的服务要改变方式和方法,保证社保费减免的便捷高效。创建网上“减免社会保险费业务”专区,为企业提供“即接即办”减免服务,开展社保费减免政策“云课堂”直播,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减免政策。

  截止到2020年底,我市共为25.1万户企业减免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费155.4亿元。其中,为24.4万户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免征单位部分社保费145.2亿元;为0.7万户大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减半征收单位部分社保费10.2亿元。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齐鲁晚报》的记者,刚才听胡局长介绍青岛市2019年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静默认证模式,我想请问一下,这种认证模式是如何实现的,其认证率和准确率怎么样?谢谢。

  王韶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齐鲁晚报》的记者朋友对社保待遇认证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社保资格认证工作是我们多年进行的,实际上领取待遇的人员要看领取资格,具有资格才能领取各种社保待遇,这项工作过去多年以来,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都是通过窗口集中式、排队式、大集市进行集中认证。2019年,我们以创新的思维和大数据的思维,我市在全国率先推行以大数据静默认证为主导,递延认证为基础,生物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四位一体”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模式,静默认证通过率去年底达到93.9%,全市200余万待遇领取人员基本实现了“零打扰”认证,彻底改变了以往待遇领取人员每年集中到窗口排队认证的局面,得到了社会和广大老年人的认可。

  我们通过整合民政、公安、残联、医疗、交通、银行、电信等部门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关键行为、关联行为、健康评估三种行为模型,智能分析领取待遇人员生存状况和健康状况。采用递延认证法,根据个人社保待遇额度等因素设置6至24个月认证服务期,认证成功后服务期自动顺延,可实现持续自动认证。在认证期内,我们捕捉到他的一些生活轨迹,捕捉到以后,认证期自动顺延,如果这个人不断在服务周期内认证,能捕捉到痕迹,这个人可能在终生就不需要主动上门认证,我们通过大数据的比对、大数据的分析。对于大数据无法获取行为信息的人员,我们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其通过“青岛人社”APP进行人脸识别认证或通过社区活动、走访慰问等形式逐一核实,对行动不便的特殊人员,我们提供登门认证服务,静默大数据认证的模式推出,彻底改变过去拥挤、排队的认证模式,整个社会效果和服务、满意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请问十三五期间,我市失业保险金是否始终执行一个标准?如有调整,是如何调整的?请简要介绍一下,谢谢。

  张在祥:这位媒体朋友您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是失业保险“保生活”的一项重要功能。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自2007年以来,连续14年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累计增幅超过600%。十三五期间,全市失业保险金标准继续保持逐年提高。2016-2020年,我市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950元,逐年提高,经过五次调整和提高,目前是1719元,最低工资标准是分两档,三市是1557元,这五年失业保险金标准累计增幅达到181%。特别是2018年起建立了失业保险金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联动机制,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执行当月起,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和挂钩比例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使失业保险金保障能力大幅提高。2018年和2019年的11月份,我市失业保险金标准分别调整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80%。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2月1日起,进一步调整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比联动机制原定的最晚11月上调时间提前了9个月,按照联动机制,当年工资标准没有提高,最迟到11月份按照挂钩比例进行计算,为了抗击疫情,失业保险金提前9个月进行了上调,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提高保障能力,对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20年当年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8亿元,惠及失业人员7.76万人。

  我市失业保险金标准的问题主要是这些情况,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疫情期间,青岛出台了一系列的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我想问一下现在这个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具体效果如何?

  张在祥:大家都知道,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特别对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帮助企业保经营稳发展是落实“六稳”之首“稳就业”的关键。为此,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了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企业一定的稳岗返还。为确保这一惠企政策快速落实到位,市人社部门第一时间在青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开通了申报通道,企业每天24小时可随时登录网上申报,全程通过网上办理,信息系统自动比对核实,当天申报当天可以完成审核,整个过程不见面、“零跑腿”。

  另外一方面,为提高政策落实的精准度和经办效率,我们实施了“政策找企”的服务模式。依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税务部门共享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就业失业登记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信息,市人社部门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前比对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分批推送给区(市)人社部门开展“政策找企”服务,各级服务机构主要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上门服务等渠道,主动对接企业申报,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尽享。

  2020年,全市为7.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19亿元,稳定企业就业岗位204.5万个。通过实施这一政策,帮助企业缓解了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对于支持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最大限度将职工稳定在生产岗位,避免出现规模性、行业性失业风险,较好地发挥了政策实效。

  我就介绍到这儿,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发布人,也可以联系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社保是民生之基。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媒体朋友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社保工作、宣传社保政策,助力我市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能够安居乐业。

  今天的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以及青岛市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的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