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成就情况介绍 》新闻发布会

浏览:158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青岛“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成就,由市海洋发展局发布。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发起经略海洋攻势,布置了打好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对外开放等六场硬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为向社会各界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成就,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委海洋办主任、市海洋发展局局长焦明伟同志;

  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戚永战同志。

  请以上两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焦局长介绍有关情况,叶晴。

  焦明伟: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发起经略海洋攻势,聚力打好海洋产业、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对外开放、海洋生态、海洋文化等六场硬仗,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预计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3%;“十三五”期间,青岛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3.3%。

  第一,加快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一是现代渔业持续提升。成功获批全国第一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全球首艘10万吨级游弋式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签约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16处,约占全国1/9。全市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二是海洋制造业加速提质。诞生了多个世界最大、中国第一的海洋工程装备,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石油工厂”P70等世界顶级产品建成交付。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建成海洋多(寡)糖工程药物、现代海洋药物、现代海洋中药等6个产品研发平台,管华诗院士团队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海洋药物“GV-971”成功上市、在研抗肿瘤药物BG136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全市海水淡化能力达22.4万立方米/日,约占全国1/5。围绕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全市海洋领域产业联盟达到5个。三是海洋服务业快速发展。组建了总规模110亿元的三支海洋产业基金。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均成立了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事业部,提供各类融资支持超过200亿元。大力发展海洋文旅产业,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凤凰岛(金沙滩)艺术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海洋节会享誉国内外,“十三五”期间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6%以上。

  第二,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十三五”期间,每年滚动推进100多个涉海重点项目,海洋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市四分之一左右。今年1-11月,134个涉海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5亿元,达到年度计划投资的102%。同时,我们围绕总投资330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总投资600亿元的国信海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总投资300亿元的中鲁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和配套渔港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海洋生物医药及中药材贸易产业集聚区等重大项目,以及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深海装备制造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推动全市海洋产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瞄准百亿级大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制定出台了《青岛市海洋领域招商引资攻坚方案》,梳理了10条海洋领域重点产业链条,与戴德梁行、上海宝茂集团等专业化招商平台开展战略合作,今年1-11月,全市海洋领域新签约项目98个,计划总投资2097亿元,其中200亿元以上项目3个;年产值将超过500亿元的新加坡Tuff海工等一批优质项目正在加快引进落地。

  第三,加快汇聚优质海洋创新要素,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继续走在前列。一是顶尖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进入快速发展期,超算升级项目落户。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系列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了“三龙聚首”。“东方红3”、“蓝海101号”、“深蓝”号等先进科考船入列。海洋领域首个冷冻电镜中心环境适配系统建成。二是海洋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大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项目、赤潮灾害处置等11项海洋领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载人深潜器等国家大型科技设施群项目顺利推进,万米级水下滑翔机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世界纪录。三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迈出新步伐。2019年,全市完成涉海技术交易67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1亿元,增长15.6%。联合清华大学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加快推进在青岛组建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构建“强核心”+“大平台”+“产业化”的海洋科技创新模式,在青岛打造海工装备领域国内离岸人才基地和研发中心。同时,积极推进北大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在青岛设立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均已有明确意向,正在加快推进。

  第四,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的作用更加凸显。一是航运中心建设步伐加快。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在青岛挂牌成立,青岛港在A股上市。全球领先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成投产,生产效率位列沿海集装箱港口第一位。预计2020年,青岛港将完成货物吞吐量6亿吨、集装箱2200万标箱,“十三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3.8%和4.8%。二是集疏运能力不断增强。设立欧亚班列青岛运营中心,截至2019年底,青岛港已开辟海上航线173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海铁联运箱量138万箱,同比增长20.7%,连续5年蝉联全国港口海铁联运冠军。青岛市成功获批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三是国际邮轮母港区加快建设。同步推进产业导入和区域开发,引进船舶管理、航运保险、航运交易、海事律所等高端航运服务机构,截至目前落地项目36个,投资规模达620亿元。

  第五,更高水平推动海洋领域对外开放,青岛在“双循环”格局中的“双节点”优势更加突出。一是国际海洋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各类企业海外研发中心48家、海外联合实验室5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家。成功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现代海洋产业路演、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活动和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东亚海洋博览会等高端展会。二是“两区”成为海洋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载体。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以发展现代海洋、航运物流等产业作为重点,19项海洋领域试点任务70%已落地实施;上合示范区海洋合作中心建设快速起势,总投资100亿元的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总投资13亿元的香港港青大健康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建设。

  第六,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美丽海洋。一是实行最严格的海洋生态保护制度。制定出台《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构建完善湾长制等各类制度体系,自然岸线保有率已达40%。高质量完成海岸线调查修测试点任务。二是海洋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实施“蓝色海湾”等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整治修复岸线110公里。持续打好浒苔处置攻坚战,积极争取自然资源部支持开展源头治理,创新实施关口前移、航道外线打捞等措施,千方百计消灭浒苔于海上,海陆清理比例由2015年的1:1提高到2020年的30:1,浒苔上岸量创2008年以来最低。三是坚决打击海洋违法行为。坚持守海有责、谋海为民,实施有奖举报、联合执法、执法全程记录等措施,强化执法过程,丰富执法手段,2020年共查获伏休违规渔船380多艘,没收涉渔“三无”船舶100余艘,伏季休渔和海上执法管理秩序大幅提升。

  总的来看,五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瞄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加大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经济的动力活力持续激发。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深海资源开发能力,深化海洋开放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努力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焦局长的发布,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媒体朋友们。请媒体朋友们就发布内容举手示意提问,并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国自然资源保》的记者,请问焦局长,咱们“十三五”期间的经略海洋工作可谓是成果斐然、非常显著。面向“十四五”,能否请您谈谈青岛的海洋产业还有哪些突出短板,海洋发展局将采取哪些相应的举措?谢谢。

  焦明伟:谢谢。在过去的五年里,全市海洋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上了新台阶。但是在海洋工作中,我们发现青岛的海洋产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还是海洋产业存在块头大的企业少,还有就是布局比较分散、专业化、特色化的园区少、不集聚。关于“小”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针对“小”的问题怎么抓“大”,一个是我们要培育现有的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包括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等产业,怎么样通过政策扶持,让他们迅速壮大,青岛市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比如蓝色药库计划等相关政策。

  下一步我们还要研究精准的政策供给,昨天在市委经济工作会上,王书记的报告中也提到了“十四五”期间,特别是明年工作在海洋产业政策方面还要加大供给的力度和精准性,针对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海洋渔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主要产业领域里面分别制定政策,扶持现有企业壮大,这是我们抓存量提升。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要抓增量,招大引强,抓大项目引进。在这方面在2020年攻势推进中,我们把“双招双引”作为最大的山头,作为第一战场,制定了“双招双引”的攻坚方案,把任务在攻势的参与单位、攻势部门、区市中进行了分解,在考核导向上也是瞄准大项目的引进,考核是一个指挥棒,大项目引进赋分就比较高,同时加强调度,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分管海洋的领导,像鲁明书记、庆国市长也是密集调度、推动,所以在2020年“双招双引”中,大项目引进上应该还是有所突破。2020年有3个过200亿的产业项目已经签约落地,本来市委给海洋攻势下的任务是2年引进3个200亿级项目,在2020年3个200亿级项目就引进落地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借助平台的作用,市委提出的用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提升思想方法、改进工作方法,这一招还是挺灵的,我们通过亚洲发展协会、上海宝茂集团、戴德梁行等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招商机构作为招商顾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平台招商效果凸显,我们近期签约的新加坡tuff海工项目带着1亿美金订单,2021年将有8-10亿美金的订单,注册资本金能达到1.25亿美金,青岛市过亿美金注册资本金的项目,一年可能也还不是特别多,这个项目可能达到年产值500亿,按照预计自己发展的计划,同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招大引强过程中,我们也是注意注重或者是善于利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的力量去撬动工作、撬动项目,刚才我说的tuff海工这个项目,我们通过引进基金、组建基金、引进基金管理人,通过他给我们介绍项目,通过基金的投入来引进项目,同时我们推动的像中鲁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投资300亿,这也是2020年签约落地的一个重大项目,这个项目都有资本的影子在里面发挥作用,完全是按照市场的逻辑在推动的,这是抓“小”的方面怎么样抓“大”引“大”。

  第二个问题,青岛的海洋产业相对比较“散”,不集中、不集聚,我举一个例子,像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各个区市基本都有布局,崂山区有几家不错的企业,即墨区也有比较不错的企业,城阳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莱西市、平度市都有,但是我们找不出来一个专业化、规模化的形成产业生态的集聚区,产业形不成集聚就形不成生态,一旦形成集聚,各种中介服务机构、资本、人才、技术、创新的转化成果就会在集聚区里面集聚,媒体朋友们可能非常清楚的一个事,深圳在电子信息领域里面为什么能有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深圳形成了一个产业生态,我们在这个方面就要着力,在2020年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做了几个事:一是推动了像中国北方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这是一个双千亿级的项目,这个将来就是一个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在这一年中我们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集聚区建设中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推进中的重要瓶颈问题基本解决了,北方冷链交易中心和基地,十年的时间一直面临各种问题,在2020年得到了很好的推进,有一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破解,特别是重大的瓶颈问题,还有国信三产融合示范区投资600亿,将来产出也是号称过双千亿,我们也是在积极的推进。市委市政府成立专班,分管市长亲自推动,同时谋划建立产业集聚区,比如海洋生物医药及中药材加工千亿级产业集聚区,我们通过调研在即墨灵山街道有几家企业比较集中,其中有一家龙头企业蓝谷药业,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集聚,也有龙头企业,蓝谷药业一期马上要投产,投资差不多可以达到50亿,加起来投资300亿,同时又载体空间,有发展腹地,差不多5平方公里的后备发展空间,具有载体,同时会同蓝谷药业、即墨区一起,推动它和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在即墨建设成果转化基地,药科大学的转化基地,作为集聚区要素集聚,作为要素供给,有龙头企业、初步的集聚、载体空间、成果转化的平台,当然也有投资机构和他们的合作,这个集聚区市政府专题会议已经明确,在抓“散”的方面我们抓聚合、集聚,打造集聚区,当然还有一些,像刚才我说到的还有风电几个项目投资上千亿,我们将来围绕风电产业配套的装备,我们也要推进打造产业集聚区。还有海水淡化,我们也要推进海水淡化相关产业链上的集聚,同时海工装备,我们要打造集聚区,围绕船舶海工在西海岸打造集聚区。

  我们相信通过攻势各单位、各区市的共同努力,通过攻势的持续加大力度、攻坚克难,通过有效的政策供给,青岛海洋产业“小”和“散”的问题会在“十四五”期间有很大的改善。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儿。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请问焦局长,发展海洋产业,青岛有天然的优势,尤其是海洋基础科研优势突出,像中科院海洋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等很多海洋科研院所扎根青岛。但是也存在短板,比如海工装备研发能力较弱。补齐短板,焦局长,咱们局是怎么补的,打算怎样攻下这个“山头”?谢谢。

  焦明伟: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我们戚永战局长做解答。

  戚永战:您提的问题非常符合青岛市现在目前的实际情况,青岛市在海洋科研机构、海洋科研人才、涉海院士方面,确实我们非常有实力,但是我们一直被称为海洋科研城,而不是一个海洋产业城,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海洋工程领域我们有短板,我们这个方面确实还是需要补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今年以来联合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工科实力非常强的,连续五年被US.NEWS被评为工科世界第一。清华大学原来没有海洋工程研究院,没有海洋学院,但是青岛的海洋基础实力非常强,我们跟清华大学结合,我们能够给他提供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和基础理论支撑,有助于清华大学用它的工科陆地和空天技术下海,二者结合,恰恰把我们以前基础研究短板变成了我们的长处,恰恰把两者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和互补,我们和清华大学的海洋工程研究院,他们这个研究院今年7月份刚刚城市,为什么成立这个院下海?也是和我们的结合有关系,我们能够充分发挥青岛基础研究和清华工科交叉融合能力的强强联合,为我们下一步在海洋工程领域组建大的海工平台,焦局长说是强核心、产业化的大海工平台,为未来海洋工程领域的创新和产业发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也孕育未来海工产业强大的能力和空间。

  前期,我们与清华大学张建民院士团队进行了多次对接,市里面非常重视,省里面也非常重视,前一阶段凌文副省长刚刚召开了中国海工院的专题会,青岛市也成立了推进专班,清华大学也成立了专班,下一步我们要把这个事做好,有效弥补海工方面的短板。

  同时焦局长也说了,我们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我们可供转化的成果也不是很多,有一些也到外地去转化了,包括971,墙内开花变成了墙外香,为了弥补这个短板,我们跟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大药学院合作,在青岛成立海洋生物医药临床分析中心、检测中心、研究机构,这样我们会有效的集聚全国海洋生物医药成果,把成果聚集在青岛,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效果,就回答这些。

  记者:各位领导好,今年9月份,青岛明确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10月初的时候,自然资源部也有一个相关的答复,我们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优势,请问向着这个目标,下一年我们市海洋发展局将有哪些举措?谢谢。

  焦明伟:谢谢。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对我们经略海洋攻势特别重要,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实现“十四五”目标必须要开门红。明年我们重点还是围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集中力量继续打好经略海洋攻势。按照清宪书记说的,就是抓两点,攻山头和稳阵地。我的理解,工作上就是这么两条,落到最后就是攻山头,把山头攻克了,把阵地稳定住。在攻山头方面,还是要把招商引资“双招双引”作为第一战场,力度不但不能减,还要继续加强,招引大项目,还是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昨天经济工作会上,市委清宪书记提出要求,市级领导每个人2021年要引进30亿以上的项目,局级领导每个人至少引进1个30亿级以上的项目,明年我们还要锁定海洋产业领域的大企业、重要方向、重要平台开展“双招双引”,争取“双招双引”的成就要比今年更好,要再上一个新台阶,今年招进来的项目是98个,总投资近2000亿,每年我们要争取更大的成绩。

  在攻山头方面第二点,就是重点项目推进,实际上就是项目落地,市委确定2021年项目落地年,新招的项目要促落地,促手续的办理前期工作,促开工、促进度,在建的项目促进度、促达产。在工作中我们还是要坚持每个月调度,把重点项目梳理成省重点、市重点,分类大项目,按照进度节点,我们叫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挂图作战。

  第三个方面,我们还是要继续推进补短板的工程,刚才永战局长刚才也说到的,在成果转化方面,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统筹方面我们要持续加大力度,2020年我们开展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明年这一点上要持续加大力度,比如2020年开展启动的高校、研究院所科研成果落地难的问题,我们组织研发成果所在单位和涉海相关企业、金融单位对接会,这个事我们在2021年机制化,不是做一次就完了,而是形成一种常态机制,所谓常态机制,我们至少每个季度要搞一次,根据需要加密频次,同时我们这个机制还要做成一个开放的机制,不限于在青岛的院所成果,我们把它扩大到省内、省外,只要是海洋领域的科研成果都可以到我们这个平台上路演,涉海企业也不限于青岛,只要愿意来青岛,我们都欢迎,我们把他们请过来参加对接会,包括创投风投机构,这个事我们要形成机制,发挥它的效用。

  同时,我们要发挥好我们已经有的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把它的功能放大、供足,像管华诗院士领衔的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和昨天刚成立的海洋食品研究院,包括刚刚永战局长汇报的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我们要把这些平台用好,把相关的企业链接到这样的平台上,像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像正大集团从前端就开始介入合作,黄海制药从中端开始介入合作,百洋医药集团从成果转化端开始介入合作,从三个端口分别介入合作,我们要进入更多的合作与这些平台从前端、中端、后端开展合作,使我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就地转化率大大提高,这是一个事。第二,由于前端介入、中端介入也促进科研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转化成果、技术成果最后实现产业化加速进程。

  第四个方面,我们还是要抓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推进海洋攻势形成合力,怎么去推进海洋攻势?海洋攻势、经略海洋战略任务不是哪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海洋攻势涉及到的60多个单位要形成集群作战、集团式冲锋,所以我们要抓好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合力,按照今年海洋委通过的规则和机制去抓好统筹,这是在攻山头的方面。

  在守阵地的方面,我们还有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我们青岛市政府已经下了文件,各个部门齐抓共管,责任已经明确到各部门、各区市,我们局也组成了专班,要抽查、检查、一案双查。在禁渔期执法、海上执法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守护好我们这片海洋,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我们还是要动员老百姓的力量,发动他们有奖举报,对违法事件、非法捕捞事件、非法围填海事件有奖举报,在浒苔治理、整治方面还要加大力度,抓早抓小,抓源头治理、抓外线作战,确保把浒苔对青岛市的影响降到最低。

  2021年的工作,我们依然还是攻山头、守阵地,调集精兵强将攻山头,在稳阵地方面争取能做出典型,典型引路稳阵地,我就回答这些。

  主持人:谢谢焦局长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会后请联系市海洋发展局。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五年来,我市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经济的动力活力也持续激发。请媒体朋友们报道好我市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成就,引导社会各界了解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为加快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今天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借此机会,向一年来支持、参与、报道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的新闻机构和各位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发布会的现场,我们和大家一起完成140余场新闻发布会,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也回应了社会的关切。每一次无论酷暑严寒,能够看到各位记者朋友们急匆匆赶到会场认真发稿、踊跃提问都很受感动,这也是我和我的同事们继续为大家努力服务的不竭动力。各位记者朋友们如果对新闻发布会有什么意见建议也欢迎和我和我的同事们积极的交流,我们将照单全收,积极改进我们发布会的工作,明年把工作做得更好。

  明天我们将迎来2021年的第一天,在这里也祝各位记者朋友们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牛气冲天。

  本场发布会是2020年青岛市“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一阶段发布会的最后一场,元旦之后我们将启动“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二阶段的发布会,我们将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第二阶段发布会的发布,也欢迎媒体朋友们到时积极的参会报道。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这也是今年收官的新闻发布会,感谢两位发布人,也感谢媒体朋友们,祝大家新年快乐,我们明年见!

  焦明伟:谢谢大家,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2020年在我们的记忆里是最糟糕的一年,祝愿大家否极泰来,风物长宜放眼量,祝愿未来一天比一天好,谢谢大家!

《“十三五”期间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成就情况介绍 》新闻发布会

浏览:158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青岛“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成就,由市海洋发展局发布。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发起经略海洋攻势,布置了打好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对外开放等六场硬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为向社会各界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成就,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委海洋办主任、市海洋发展局局长焦明伟同志;

  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戚永战同志。

  请以上两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焦局长介绍有关情况,叶晴。

  焦明伟: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发起经略海洋攻势,聚力打好海洋产业、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对外开放、海洋生态、海洋文化等六场硬仗,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预计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3%;“十三五”期间,青岛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3.3%。

  第一,加快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一是现代渔业持续提升。成功获批全国第一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全球首艘10万吨级游弋式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签约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16处,约占全国1/9。全市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二是海洋制造业加速提质。诞生了多个世界最大、中国第一的海洋工程装备,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石油工厂”P70等世界顶级产品建成交付。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建成海洋多(寡)糖工程药物、现代海洋药物、现代海洋中药等6个产品研发平台,管华诗院士团队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海洋药物“GV-971”成功上市、在研抗肿瘤药物BG136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全市海水淡化能力达22.4万立方米/日,约占全国1/5。围绕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全市海洋领域产业联盟达到5个。三是海洋服务业快速发展。组建了总规模110亿元的三支海洋产业基金。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均成立了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事业部,提供各类融资支持超过200亿元。大力发展海洋文旅产业,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凤凰岛(金沙滩)艺术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海洋节会享誉国内外,“十三五”期间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6%以上。

  第二,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十三五”期间,每年滚动推进100多个涉海重点项目,海洋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市四分之一左右。今年1-11月,134个涉海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5亿元,达到年度计划投资的102%。同时,我们围绕总投资330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总投资600亿元的国信海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总投资300亿元的中鲁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和配套渔港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海洋生物医药及中药材贸易产业集聚区等重大项目,以及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深海装备制造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推动全市海洋产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瞄准百亿级大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制定出台了《青岛市海洋领域招商引资攻坚方案》,梳理了10条海洋领域重点产业链条,与戴德梁行、上海宝茂集团等专业化招商平台开展战略合作,今年1-11月,全市海洋领域新签约项目98个,计划总投资2097亿元,其中200亿元以上项目3个;年产值将超过500亿元的新加坡Tuff海工等一批优质项目正在加快引进落地。

  第三,加快汇聚优质海洋创新要素,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继续走在前列。一是顶尖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进入快速发展期,超算升级项目落户。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系列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了“三龙聚首”。“东方红3”、“蓝海101号”、“深蓝”号等先进科考船入列。海洋领域首个冷冻电镜中心环境适配系统建成。二是海洋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大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项目、赤潮灾害处置等11项海洋领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载人深潜器等国家大型科技设施群项目顺利推进,万米级水下滑翔机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世界纪录。三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迈出新步伐。2019年,全市完成涉海技术交易67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1亿元,增长15.6%。联合清华大学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加快推进在青岛组建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构建“强核心”+“大平台”+“产业化”的海洋科技创新模式,在青岛打造海工装备领域国内离岸人才基地和研发中心。同时,积极推进北大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在青岛设立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均已有明确意向,正在加快推进。

  第四,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的作用更加凸显。一是航运中心建设步伐加快。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在青岛挂牌成立,青岛港在A股上市。全球领先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成投产,生产效率位列沿海集装箱港口第一位。预计2020年,青岛港将完成货物吞吐量6亿吨、集装箱2200万标箱,“十三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3.8%和4.8%。二是集疏运能力不断增强。设立欧亚班列青岛运营中心,截至2019年底,青岛港已开辟海上航线173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海铁联运箱量138万箱,同比增长20.7%,连续5年蝉联全国港口海铁联运冠军。青岛市成功获批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三是国际邮轮母港区加快建设。同步推进产业导入和区域开发,引进船舶管理、航运保险、航运交易、海事律所等高端航运服务机构,截至目前落地项目36个,投资规模达620亿元。

  第五,更高水平推动海洋领域对外开放,青岛在“双循环”格局中的“双节点”优势更加突出。一是国际海洋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各类企业海外研发中心48家、海外联合实验室5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家。成功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现代海洋产业路演、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活动和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东亚海洋博览会等高端展会。二是“两区”成为海洋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载体。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以发展现代海洋、航运物流等产业作为重点,19项海洋领域试点任务70%已落地实施;上合示范区海洋合作中心建设快速起势,总投资100亿元的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总投资13亿元的香港港青大健康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建设。

  第六,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美丽海洋。一是实行最严格的海洋生态保护制度。制定出台《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构建完善湾长制等各类制度体系,自然岸线保有率已达40%。高质量完成海岸线调查修测试点任务。二是海洋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实施“蓝色海湾”等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整治修复岸线110公里。持续打好浒苔处置攻坚战,积极争取自然资源部支持开展源头治理,创新实施关口前移、航道外线打捞等措施,千方百计消灭浒苔于海上,海陆清理比例由2015年的1:1提高到2020年的30:1,浒苔上岸量创2008年以来最低。三是坚决打击海洋违法行为。坚持守海有责、谋海为民,实施有奖举报、联合执法、执法全程记录等措施,强化执法过程,丰富执法手段,2020年共查获伏休违规渔船380多艘,没收涉渔“三无”船舶100余艘,伏季休渔和海上执法管理秩序大幅提升。

  总的来看,五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瞄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加大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经济的动力活力持续激发。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深海资源开发能力,深化海洋开放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努力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焦局长的发布,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媒体朋友们。请媒体朋友们就发布内容举手示意提问,并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国自然资源保》的记者,请问焦局长,咱们“十三五”期间的经略海洋工作可谓是成果斐然、非常显著。面向“十四五”,能否请您谈谈青岛的海洋产业还有哪些突出短板,海洋发展局将采取哪些相应的举措?谢谢。

  焦明伟:谢谢。在过去的五年里,全市海洋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上了新台阶。但是在海洋工作中,我们发现青岛的海洋产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还是海洋产业存在块头大的企业少,还有就是布局比较分散、专业化、特色化的园区少、不集聚。关于“小”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针对“小”的问题怎么抓“大”,一个是我们要培育现有的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包括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等产业,怎么样通过政策扶持,让他们迅速壮大,青岛市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比如蓝色药库计划等相关政策。

  下一步我们还要研究精准的政策供给,昨天在市委经济工作会上,王书记的报告中也提到了“十四五”期间,特别是明年工作在海洋产业政策方面还要加大供给的力度和精准性,针对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海洋渔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主要产业领域里面分别制定政策,扶持现有企业壮大,这是我们抓存量提升。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要抓增量,招大引强,抓大项目引进。在这方面在2020年攻势推进中,我们把“双招双引”作为最大的山头,作为第一战场,制定了“双招双引”的攻坚方案,把任务在攻势的参与单位、攻势部门、区市中进行了分解,在考核导向上也是瞄准大项目的引进,考核是一个指挥棒,大项目引进赋分就比较高,同时加强调度,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分管海洋的领导,像鲁明书记、庆国市长也是密集调度、推动,所以在2020年“双招双引”中,大项目引进上应该还是有所突破。2020年有3个过200亿的产业项目已经签约落地,本来市委给海洋攻势下的任务是2年引进3个200亿级项目,在2020年3个200亿级项目就引进落地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借助平台的作用,市委提出的用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提升思想方法、改进工作方法,这一招还是挺灵的,我们通过亚洲发展协会、上海宝茂集团、戴德梁行等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招商机构作为招商顾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平台招商效果凸显,我们近期签约的新加坡tuff海工项目带着1亿美金订单,2021年将有8-10亿美金的订单,注册资本金能达到1.25亿美金,青岛市过亿美金注册资本金的项目,一年可能也还不是特别多,这个项目可能达到年产值500亿,按照预计自己发展的计划,同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招大引强过程中,我们也是注意注重或者是善于利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的力量去撬动工作、撬动项目,刚才我说的tuff海工这个项目,我们通过引进基金、组建基金、引进基金管理人,通过他给我们介绍项目,通过基金的投入来引进项目,同时我们推动的像中鲁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投资300亿,这也是2020年签约落地的一个重大项目,这个项目都有资本的影子在里面发挥作用,完全是按照市场的逻辑在推动的,这是抓“小”的方面怎么样抓“大”引“大”。

  第二个问题,青岛的海洋产业相对比较“散”,不集中、不集聚,我举一个例子,像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各个区市基本都有布局,崂山区有几家不错的企业,即墨区也有比较不错的企业,城阳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莱西市、平度市都有,但是我们找不出来一个专业化、规模化的形成产业生态的集聚区,产业形不成集聚就形不成生态,一旦形成集聚,各种中介服务机构、资本、人才、技术、创新的转化成果就会在集聚区里面集聚,媒体朋友们可能非常清楚的一个事,深圳在电子信息领域里面为什么能有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深圳形成了一个产业生态,我们在这个方面就要着力,在2020年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做了几个事:一是推动了像中国北方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这是一个双千亿级的项目,这个将来就是一个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在这一年中我们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集聚区建设中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推进中的重要瓶颈问题基本解决了,北方冷链交易中心和基地,十年的时间一直面临各种问题,在2020年得到了很好的推进,有一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破解,特别是重大的瓶颈问题,还有国信三产融合示范区投资600亿,将来产出也是号称过双千亿,我们也是在积极的推进。市委市政府成立专班,分管市长亲自推动,同时谋划建立产业集聚区,比如海洋生物医药及中药材加工千亿级产业集聚区,我们通过调研在即墨灵山街道有几家企业比较集中,其中有一家龙头企业蓝谷药业,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集聚,也有龙头企业,蓝谷药业一期马上要投产,投资差不多可以达到50亿,加起来投资300亿,同时又载体空间,有发展腹地,差不多5平方公里的后备发展空间,具有载体,同时会同蓝谷药业、即墨区一起,推动它和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在即墨建设成果转化基地,药科大学的转化基地,作为集聚区要素集聚,作为要素供给,有龙头企业、初步的集聚、载体空间、成果转化的平台,当然也有投资机构和他们的合作,这个集聚区市政府专题会议已经明确,在抓“散”的方面我们抓聚合、集聚,打造集聚区,当然还有一些,像刚才我说到的还有风电几个项目投资上千亿,我们将来围绕风电产业配套的装备,我们也要推进打造产业集聚区。还有海水淡化,我们也要推进海水淡化相关产业链上的集聚,同时海工装备,我们要打造集聚区,围绕船舶海工在西海岸打造集聚区。

  我们相信通过攻势各单位、各区市的共同努力,通过攻势的持续加大力度、攻坚克难,通过有效的政策供给,青岛海洋产业“小”和“散”的问题会在“十四五”期间有很大的改善。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儿。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请问焦局长,发展海洋产业,青岛有天然的优势,尤其是海洋基础科研优势突出,像中科院海洋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等很多海洋科研院所扎根青岛。但是也存在短板,比如海工装备研发能力较弱。补齐短板,焦局长,咱们局是怎么补的,打算怎样攻下这个“山头”?谢谢。

  焦明伟: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我们戚永战局长做解答。

  戚永战:您提的问题非常符合青岛市现在目前的实际情况,青岛市在海洋科研机构、海洋科研人才、涉海院士方面,确实我们非常有实力,但是我们一直被称为海洋科研城,而不是一个海洋产业城,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海洋工程领域我们有短板,我们这个方面确实还是需要补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今年以来联合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工科实力非常强的,连续五年被US.NEWS被评为工科世界第一。清华大学原来没有海洋工程研究院,没有海洋学院,但是青岛的海洋基础实力非常强,我们跟清华大学结合,我们能够给他提供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和基础理论支撑,有助于清华大学用它的工科陆地和空天技术下海,二者结合,恰恰把我们以前基础研究短板变成了我们的长处,恰恰把两者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和互补,我们和清华大学的海洋工程研究院,他们这个研究院今年7月份刚刚城市,为什么成立这个院下海?也是和我们的结合有关系,我们能够充分发挥青岛基础研究和清华工科交叉融合能力的强强联合,为我们下一步在海洋工程领域组建大的海工平台,焦局长说是强核心、产业化的大海工平台,为未来海洋工程领域的创新和产业发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也孕育未来海工产业强大的能力和空间。

  前期,我们与清华大学张建民院士团队进行了多次对接,市里面非常重视,省里面也非常重视,前一阶段凌文副省长刚刚召开了中国海工院的专题会,青岛市也成立了推进专班,清华大学也成立了专班,下一步我们要把这个事做好,有效弥补海工方面的短板。

  同时焦局长也说了,我们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我们可供转化的成果也不是很多,有一些也到外地去转化了,包括971,墙内开花变成了墙外香,为了弥补这个短板,我们跟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大药学院合作,在青岛成立海洋生物医药临床分析中心、检测中心、研究机构,这样我们会有效的集聚全国海洋生物医药成果,把成果聚集在青岛,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效果,就回答这些。

  记者:各位领导好,今年9月份,青岛明确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10月初的时候,自然资源部也有一个相关的答复,我们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优势,请问向着这个目标,下一年我们市海洋发展局将有哪些举措?谢谢。

  焦明伟:谢谢。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对我们经略海洋攻势特别重要,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实现“十四五”目标必须要开门红。明年我们重点还是围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集中力量继续打好经略海洋攻势。按照清宪书记说的,就是抓两点,攻山头和稳阵地。我的理解,工作上就是这么两条,落到最后就是攻山头,把山头攻克了,把阵地稳定住。在攻山头方面,还是要把招商引资“双招双引”作为第一战场,力度不但不能减,还要继续加强,招引大项目,还是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昨天经济工作会上,市委清宪书记提出要求,市级领导每个人2021年要引进30亿以上的项目,局级领导每个人至少引进1个30亿级以上的项目,明年我们还要锁定海洋产业领域的大企业、重要方向、重要平台开展“双招双引”,争取“双招双引”的成就要比今年更好,要再上一个新台阶,今年招进来的项目是98个,总投资近2000亿,每年我们要争取更大的成绩。

  在攻山头方面第二点,就是重点项目推进,实际上就是项目落地,市委确定2021年项目落地年,新招的项目要促落地,促手续的办理前期工作,促开工、促进度,在建的项目促进度、促达产。在工作中我们还是要坚持每个月调度,把重点项目梳理成省重点、市重点,分类大项目,按照进度节点,我们叫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挂图作战。

  第三个方面,我们还是要继续推进补短板的工程,刚才永战局长刚才也说到的,在成果转化方面,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统筹方面我们要持续加大力度,2020年我们开展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明年这一点上要持续加大力度,比如2020年开展启动的高校、研究院所科研成果落地难的问题,我们组织研发成果所在单位和涉海相关企业、金融单位对接会,这个事我们在2021年机制化,不是做一次就完了,而是形成一种常态机制,所谓常态机制,我们至少每个季度要搞一次,根据需要加密频次,同时我们这个机制还要做成一个开放的机制,不限于在青岛的院所成果,我们把它扩大到省内、省外,只要是海洋领域的科研成果都可以到我们这个平台上路演,涉海企业也不限于青岛,只要愿意来青岛,我们都欢迎,我们把他们请过来参加对接会,包括创投风投机构,这个事我们要形成机制,发挥它的效用。

  同时,我们要发挥好我们已经有的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把它的功能放大、供足,像管华诗院士领衔的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和昨天刚成立的海洋食品研究院,包括刚刚永战局长汇报的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我们要把这些平台用好,把相关的企业链接到这样的平台上,像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像正大集团从前端就开始介入合作,黄海制药从中端开始介入合作,百洋医药集团从成果转化端开始介入合作,从三个端口分别介入合作,我们要进入更多的合作与这些平台从前端、中端、后端开展合作,使我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就地转化率大大提高,这是一个事。第二,由于前端介入、中端介入也促进科研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转化成果、技术成果最后实现产业化加速进程。

  第四个方面,我们还是要抓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推进海洋攻势形成合力,怎么去推进海洋攻势?海洋攻势、经略海洋战略任务不是哪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海洋攻势涉及到的60多个单位要形成集群作战、集团式冲锋,所以我们要抓好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合力,按照今年海洋委通过的规则和机制去抓好统筹,这是在攻山头的方面。

  在守阵地的方面,我们还有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我们青岛市政府已经下了文件,各个部门齐抓共管,责任已经明确到各部门、各区市,我们局也组成了专班,要抽查、检查、一案双查。在禁渔期执法、海上执法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守护好我们这片海洋,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我们还是要动员老百姓的力量,发动他们有奖举报,对违法事件、非法捕捞事件、非法围填海事件有奖举报,在浒苔治理、整治方面还要加大力度,抓早抓小,抓源头治理、抓外线作战,确保把浒苔对青岛市的影响降到最低。

  2021年的工作,我们依然还是攻山头、守阵地,调集精兵强将攻山头,在稳阵地方面争取能做出典型,典型引路稳阵地,我就回答这些。

  主持人:谢谢焦局长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会后请联系市海洋发展局。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五年来,我市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经济的动力活力也持续激发。请媒体朋友们报道好我市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成就,引导社会各界了解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为加快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今天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借此机会,向一年来支持、参与、报道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的新闻机构和各位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发布会的现场,我们和大家一起完成140余场新闻发布会,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也回应了社会的关切。每一次无论酷暑严寒,能够看到各位记者朋友们急匆匆赶到会场认真发稿、踊跃提问都很受感动,这也是我和我的同事们继续为大家努力服务的不竭动力。各位记者朋友们如果对新闻发布会有什么意见建议也欢迎和我和我的同事们积极的交流,我们将照单全收,积极改进我们发布会的工作,明年把工作做得更好。

  明天我们将迎来2021年的第一天,在这里也祝各位记者朋友们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牛气冲天。

  本场发布会是2020年青岛市“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一阶段发布会的最后一场,元旦之后我们将启动“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二阶段的发布会,我们将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第二阶段发布会的发布,也欢迎媒体朋友们到时积极的参会报道。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这也是今年收官的新闻发布会,感谢两位发布人,也感谢媒体朋友们,祝大家新年快乐,我们明年见!

  焦明伟:谢谢大家,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2020年在我们的记忆里是最糟糕的一年,祝愿大家否极泰来,风物长宜放眼量,祝愿未来一天比一天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