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四场新闻发布会

浏览:130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青岛“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青岛市金融业实现跨越发展情况,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主发布。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锦玲同志;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张朝晖同志;

青岛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 徐强同志;

青岛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万景初同志;

请以上四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锦玲副局长就“十三五”时期全市金融运行情况进行发布,有请。

王锦玲: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大家报告“十三五”期间青岛市金融业发展的情况。长期以来,各媒体对青岛市金融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也向大家表示感谢!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金融系统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领,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持续提升,金融业主要指标屡创新高。

一、金融业贡献稳步提升

金融业支柱地位确立巩固。2019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754.3亿元,是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的1.28倍。今年以来,克服疫情影响,金融业增加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27.8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GDP增速6.3个百分点,增速居国民经济十大行业之首;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15年的6.3%提高至7.2%。2019年实现税收156.3亿元,较2015年增加29亿元,7家金融机构进入地方纳税50强;今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实现税收131亿元,同比增长13.2%。

存贷款保持较高增速。“十三五”以来,每年新增贷款规模均在千亿元以上,今年前11个月,本外币存贷款增量双双突破2500亿元,分别达到去年全年增量的1.4和1.3倍,创历年之最。青岛成为山东省首个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两万亿元的城市,11月末贷款增速达到15.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新增信贷资金加速投放,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保费收入规模稳步提高。今年前11个月实现保费收入474亿元,是2015年全年保费收入的1.9倍,累计赔付支出由2015年的88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143.6亿元,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国内外优质金融资源加快聚集

“十三五”期间,具有示范意义的机构加速聚集。全国银行业首批资产托管中心、首家由产业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首家市级资产管理公司等具有示范意义的机构相继在青岛设立。2019年,全国首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公司成功落地;青岛意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获批基金销售业务牌照,成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扩大开放举措以来首家获批的外资商业银行全资控股的基金销售机构。今年以来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中国证监会业务许可牌照,填补了我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空白;青银理财开业运营,青岛理财行业开启双子星时代;山东港信期货获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是27年来全国期货行业重新开闸设立的第一家期货公司,青岛法人期货公司实现零的突破。目前,金融业七大类牌照青岛已全部齐全。广发银行青岛分行、亚太保险青岛分公司、英大期货青岛分公司、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青岛分中心等获批筹建,山东自贸区首只QFLP基金——青岛交银海控科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落户,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设立青岛分部,全市金融业态更加完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全市金融业“双招双引”,出台了《青级市促进金融业社会化专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实施指引》,对促成金融项目落户的引荐人最高给予500万元的奖励。

三、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建设全面起势

2019年,我们举办了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实施“青岛创投风投十条”,发布全球创投风投行业年度白皮书,着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今年我们克服疫情影响,创新举办创投风投网络大会,近十万名嘉宾在线,签约项目30个,大会的筹备做法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青岛在创投风投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10月末,辖区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管理人338家、管理基金804只,同比分别增长33.1%和56.1%,增速均居全国首位,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千亿。发挥创投风投机构的平台作用,促进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推动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去年以来,通过创投风投机构引进聚能晶源等高端新兴产业项目近百个。

四、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成效斐然

2014年,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十三五”期间,试验区立足区域特点和优势,趟出了一条以财富管理改革创新引领金融业发展的特色道路。先后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了五批财富管理先行试点政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扩大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政策进入实施阶段,多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全国首个中欧所上市企业、深交所首个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全国首笔中国——新加坡货币互换项下新元融资业务均从青岛发起。

五、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加快国家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拓展基于大数据 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推出“金企通”金融服务信息支持平合,搭建起信息化、综合化的金企对接渠道。培育和引进金融科技市场主体40余家,国内知名金融科技企业聚量集团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出台《关于促进全市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金融机构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联合相关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制定50余项政策精准支持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打造金融科技平台,营造产业数字金融良好生态,加快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化的“资金链”,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市场主体,为百姓生活提供更美好的金融体验。

六、企业上市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十三五”以来,企业上市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每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5家以上,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2018年全省通过发审会的6家企业均来自我市,2019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达到9家,上市公司境内市值增长近70%,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增幅排名第一。今年以来,新增过会及上市公司14家,再度刷新我市上市公司数量最高纪录,全市过会及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5家。三季度末,全市境内上市公司市值536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1%,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上市后备资源充足,7家企业在中国证监会及交易所待审,17家企业在青岛证监局辅导。开展“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专项行动,累计举办公益培训近百场,参训过万人。组织“青岛企业家上海资本市场行”,服务企业精准对接资本市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设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评价增信指数体系,提升科创板上市审核效率,推动更多企业通过科创板上市。

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发力

组织开展“行长走千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银企对接专项行动”“金融助推15个攻势项目发布与对接会”等系列金企对接活动。印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青岛市金融支持上合示范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对重大战略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实施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17条措施,出台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等领域专项政策。疫情期间,开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春风行动”,组建189支金融辅导队,为2144户企业发放贷款585.7亿元。保险服务保障经济社会作用不断增强,出台《青岛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17-2020年)》,扩大种植业险种覆盖范围,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实行以奖代补,对农业、农民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增强。

八、金融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密集举办青岛·中国财富论坛、财富管理大讲堂等活动,青岛成为国内财富管理专业化论坛以及研讨活动最为密集的城市,营造了浓厚的财富管理发展氛围,以财富管理试验区为改革创新平台,积极面向境内外开展交流活动,与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与伦敦金融城、卢森堡、新加坡、韩国等境外区域在机构落户、业务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出台《青岛市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实施方案(2018-2022年)》,拓展对外招商合作,聚集国际优质金融资源。成立胶东经济圈金融合作联盟,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服务胶东经济圈和沿黄流城高质量发展。九、金融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着力夯实与现代金融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基础,积极开展与高端金融智库、重点院校的财富管理人才培养合作。金融四十人学院、中国金融量化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东北财经大学青岛金融研究院相继落户青岛积极引入国际知名人才培养资源,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青岛共建国际金融人才培养基地。英国特许证券与投资协会(CISI)在中国大陆的首个国际财富管理资格认证项目招生运营。举办卢森堡财富管理专题培训班、中英财富管理培训班,搭建了财富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平台。实施金融人才“十百千万”工程,对金融领军人才、高端金融人才等进行奖励,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2019年末,全市金融从业人员达到16.6万,是2015年的2.1倍,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十、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扎实有效

强化底线思维,统筹考虑改革创新与风险防范,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区域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编制《青岛市重大金融风险防控应急预案》,动态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力做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推动设立金融审判庭和国际金融仲裁院,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出台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开通青岛金融安全卫士公众号,向市民广泛宣传普及防范金融风险知识,将防范非法集资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调动各方合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压降青岛在推进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金融形势总体稳定。

当前,青岛金融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结合青岛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借鉴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经验,我们考虑提出青岛金融业发展的三个鲜明方向,要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

一是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巩固创投风投发展良好势头,办好全球创投风投大会,扩大平台效应,引导带动一批优质股权投资机构、创业团队和项目来青,营造出创新创造创意的良好氛围.发挥科创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支持原始创新和高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服务体系。加强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赴港上市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提供精准高效专业的上市服务,增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用好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评价增信指数体系,服务更多企业通过科创板上市,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开创青岛资本市场发展新局面。

二是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借助财富管理试验区平台,进一步争取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推动金融业资源聚集和对外开放。争取引进更多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资产托管中心等优质资源,打造专业财富管理产业集群。持续拓展与伦敦、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合作,引进境外优质金融资源。继续办好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加强宣传推介,提高“财富青岛”在境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是建设未来金融科技中心。持续推进国家金融科技试点城市建设,聚集发展金融科技机构,加快金融科技底层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和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综合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质效。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引导金融机构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数字金融服务。加快培育金融科技产业链,打造金融科技创新生态。推动金融科技企业与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及行业子平台合作,实现金融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

面向未来,我们对青岛现代金融产业的加速崛起充满信心。今后五年,金融业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将抓住青岛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攻势,全力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注入新的资本力量!

通报完毕!

主持人:感谢王局长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媒体朋友们,请就刚才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改革报》的记者,“十三五”期间,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有哪些变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情况如何?谢谢。

张朝晖:首先感谢您对人民银行工作的关心、关注谢谢您的提问!

“十三五”时期,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稳健,同时随着经济运行态势和经济增长需要,也体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特点:一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注重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引导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直达实体经济;二是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不搞“大水漫灌”,注重“精准滴灌”、定向调控;三是突出政策的前瞻性,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和精准导向。

青岛市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行的决策部署,引导全市金融机构不断加大货币信贷投放,落实好14次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有效增加全市信贷供给,有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总量看,信贷投放和直接融资增长较快,较好适应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20年,全市存贷款余额双双迈上2万亿大关。11月末,贷款、存款余额分别比2015年末增长81%和55%。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0986亿元,同比增长15.4%,比全省、全国分别高2.04和2.8个百分点。前11个月新增贷款超过2776亿元,同比多增724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各项存款余额20379亿元,同比增长13.65%,比全省、全国高0.18和3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实现下行,11月份全市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 %,分别比年初和2015年末下降0.74和0.16个百分点。此外,直接融资大幅增长,累计推动法人机构发行各类金融债券558.6亿元[包括:青岛银行发行80亿绿色金融债、80亿元小微专项金融债、6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80亿元普通金融债与72亿元二级资本债;青岛农商银行发行60亿元小微专项金融债、30亿元绿色金融债、11.6亿元资产支持证券、35亿元二级资本债及5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支持我市符合基础发债条件的企业债券融资,截至11月末,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余额1093.89亿元,是2015年末余额的4.8倍。

从结构看,创新推动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空前加大。“十三五”期间,加大银企对接力度,督导我市银行机构走访对接全市5.7万家次企业,通过融资服务平台实现对接信贷金额2434.2亿元,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普惠小微企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11月末余额达1281亿元。实施制造业金融服务攻坚专项行动,出台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支持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指导意见,11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2459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9.4%。围绕科技、绿色等领域加快金融创新,2017年创设科技金融投(保)贷融资模式,累计向157家科技型企业发放免抵押免担保贷款6.2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低至2.93%;支持法人机构发行110亿元绿色金融债专项支持绿色产业。加大金融支持创业就业力度,持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体系,截至11月末,全市创业担保贷款余额9.4亿元,累计支持带动超过10万余人就业创业。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抓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1月末涉农贷款余额3006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21.6%。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我中心支行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力支持我市“六稳”“六保”工作。迅速组织辖区银行机构坚决有效用好总行出台的3000亿专项再贷款、5000亿和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截至11月末,累计发放专项再贷款2.8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64%,我市27家全国重点保障企业信贷需求全额满足,贷款发放金额和支持企业家数均为全省第一。累计发放再贷款132.1亿元,办理再贴现109.4亿元,支持7518余家企业复工复产。落实两项直达工具,支持法人银行为4613户普惠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贷款5454笔,延期本息共计57.52亿元;为13584户普惠小微企业发放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14508笔,贷款本金54.2亿元。针对我市餐饮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指导法人银行机构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创设“食宜贷”业务,为979家餐饮企业发放贷款5.18亿元,平均利率仅为5.73%,支持餐饮企业抗疫脱困。

下一步,我中心支行将继续指导我市金融机构,运用好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好金融力量。    

记者:各位老师好,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青岛市银行保险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支持疫情防控和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有哪些措施和成效?谢谢。

徐强:谢谢您的提问,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青岛银保监局始终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作为监管工作重中之重,近年来,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先后制定出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信贷、民营企业、“15个攻势”、高质量发展等多个指导意见,推动金融资源倾斜配置, 切实加大金融供给。

“十三五”时期银行信贷增量逐年递增,从2016的139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106亿元,今年前11个月增量达到2780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保险资金运用明显提速,规模达590亿元,同比增长52%,为经济发展注入充沛的金融活水,保险业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21.5万亿元,有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下面,我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一是疫情期间金融服务得到有力保障。在出台疫情期间金融服务支持措施的同时,3月份我局在全国系统内率先制定印发《关于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的评价机制》,从7个方面,设置了34项具体评价内容,实行“按月监测、按季评估”,推动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见效。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银行机构按照应延尽延的原则,对因疫情暂时经营困难的549户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业务,涉及贷款304亿元,对2912笔、79亿元贷款进行了无还本续贷操作,为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个人客户调整按揭贷款还款安排2570笔、11亿元,调整信用卡还款安排3.1万笔、12亿元,减免信用卡利息及违约金4000万元。银行保险机构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累计为疫情防控捐款2.1万笔、913万元,保险机构累计为参与疫情防控、受疫情影响的机构捐赠保险合计10.2万笔,保障金额311亿元。

二是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持续改善。民营企业方面,开展“平等获贷”“便捷获贷”“惠企万家”“容错激励”四个专项行动,精准发力推进民营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截至11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619亿元,是2019年初开始统计时的1.3倍。小微金融服务方面,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百行进万企”“贷动小微”等专项行动,构建“双惠”银行机制,持续扩大“银税互动”覆盖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325亿元,增幅32%。在信贷增加的同时,利率也在降低,全市银行业累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26%,较2019年度同类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9个百分点。

三是重点领域和民生项目贷款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围绕新机场、地铁、铁路、高速、港口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放,截至11月末,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贷款余额4911亿元,是“十三五”初期的2.2倍。民生保障方面,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743亿元,住房按揭贷款余额5707亿元,分别是“十三五”初期的2.8倍和3倍,有力支持居住条件改善。此外,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信贷投放也得到明显改善,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64亿元,增量是去年同期的13.5倍,批发零售业贷款增加521亿元,增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

四是保险保障功能增强。积极推广首台套、工程险、船舶险等保险业务,首台套保险金额达到115亿元,工程险保障金额超过800亿元,有力支持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船舶险风险保障金额6233亿元,助力全市外贸和航运发展。此外,加强业务探索和创新,建立了国内首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大力发展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建筑业五类保证保险,支持全国首单超低能耗建筑性能责任保险业务在青落地,做好老年人意外险、残疾人意外险承办工作,保险保障民生功能进一步增强。

我先回答这些,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请证监局的万局长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青岛资本市场取得了哪些发展成就?谢谢。

万景初: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关注,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十三五”期间,青岛辖区资本市场实现了长足发展。比如境内上市公司从2016年初的20家增长至44家,位居省内城市第一,青岛正在大力建设北方第三城,我们现在上市公司的数量也是在长江以北城市当中排在第三位,因为这几年来,企业上市的速度加快,今年除了已上市的,还有6家已经审核过会的即将挂牌,加上这6家,青岛上市公司的数量将达到50家,年内应该将突破50家。而且我们企业上市的后备资源也比较充足。在这些已发行上市或者是过会的企业中,因为我们是分了好几个板块,其中科创板企业4家,现在是关注度最高的板块,创业板企业11家,而且我们还有一些领先的,比如2018年青岛海尔D股在中欧所全国首发,青岛实现了A、B、H、D四类上市股票全覆盖。

青岛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达到81家,其中精选层挂牌和过会企业各1家,蓝海股权挂牌企业达到1722家,“十三五”期间青岛利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额超过3300亿,债权融资是主要的,包括我刚才说通过企业上市的股权融资,主要是这两类,而且近两年直接融资连续过千亿,今年已经实现融资1137亿元,超过了全年的水平,履创新高。

从资本市场监管角度,金融机构的角度,我们现在在资本市场机构功能业态不断完善,大家比较关注金融法人牌照的问题,因为这是我们金改试验区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果没有法人公司,金改试验区就大打折扣了,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外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青岛意才公司已经成立运行,今年我们新批设了山东唯一的公募基金公司兴华基金公司,最近有一个好消息,青岛还批复山东港信期货公司,这三个牌照都是很有含金量的金融牌照,有力助推了青岛金改试验区的建设。

从分支机构来看,青岛证券期货机构基金的机构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时期辖区证券基金期货机构从151家增长到209家,证券投资者从179.5万人增到232万人,期货投资者从4.78万人增到6.9万人,在我们行业领域内的财富管理规模超4700亿元,这主要是证券+期货,还不含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私募基金等,这个财富管理规模增幅超过85%在整个“十三五”期间。而且青岛也成为私募基金和期货交割库在全国成为这两个方面的聚集区,其中私募基金的管理人从147家增长到338家,因为我们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私募基金的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现在备案的基金804只,增长了10倍,基金的管理规模1019亿,过千亿,增长超过5倍,其中股权、创投类私募基金管理人206家,备案基金385只,管理规模877.84亿元,未退出投资项目共985个,涉及投资规模666亿元。期货交割库目前青岛有25家指定的交割仓库33个存放点,近三年内也实现了翻番,数量稳居全国首位,其中全国首批原油、纸浆、20号胶期货交割库均在青岛落地。

所以通过以上的数字,能够反映出青岛资本市场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快速、有效的发展,助推了青岛金融业的发展和金改试验区的建设,谢谢。

主持人:感谢万局长的发布和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媒体朋友们的提问,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电话为85912495。

通过刚才几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我们了解到了“十三五”时期全市金融运行情况令人振奋的信息。希望媒体朋友们放眼大局,立足大势,宣传报道好我市推动金融运行良好发展的创新做法和成效,让金融力量在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中发挥起到积极的资本杠杆作用。

今天的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以及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的频道获取。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青岛“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青岛市金融业实现跨越发展情况,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主发布。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锦玲同志;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张朝晖同志;

青岛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 徐强同志;

青岛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万景初同志;

请以上四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锦玲副局长就“十三五”时期全市金融运行情况进行发布,有请。

王锦玲: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大家报告“十三五”期间青岛市金融业发展的情况。长期以来,各媒体对青岛市金融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也向大家表示感谢!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金融系统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领,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持续提升,金融业主要指标屡创新高。

一、金融业贡献稳步提升

金融业支柱地位确立巩固。2019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754.3亿元,是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的1.28倍。今年以来,克服疫情影响,金融业增加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27.8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GDP增速6.3个百分点,增速居国民经济十大行业之首;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15年的6.3%提高至7.2%。2019年实现税收156.3亿元,较2015年增加29亿元,7家金融机构进入地方纳税50强;今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实现税收131亿元,同比增长13.2%。

存贷款保持较高增速。“十三五”以来,每年新增贷款规模均在千亿元以上,今年前11个月,本外币存贷款增量双双突破2500亿元,分别达到去年全年增量的1.4和1.3倍,创历年之最。青岛成为山东省首个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两万亿元的城市,11月末贷款增速达到15.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新增信贷资金加速投放,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保费收入规模稳步提高。今年前11个月实现保费收入474亿元,是2015年全年保费收入的1.9倍,累计赔付支出由2015年的88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143.6亿元,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国内外优质金融资源加快聚集

“十三五”期间,具有示范意义的机构加速聚集。全国银行业首批资产托管中心、首家由产业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首家市级资产管理公司等具有示范意义的机构相继在青岛设立。2019年,全国首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公司成功落地;青岛意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获批基金销售业务牌照,成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扩大开放举措以来首家获批的外资商业银行全资控股的基金销售机构。今年以来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中国证监会业务许可牌照,填补了我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空白;青银理财开业运营,青岛理财行业开启双子星时代;山东港信期货获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是27年来全国期货行业重新开闸设立的第一家期货公司,青岛法人期货公司实现零的突破。目前,金融业七大类牌照青岛已全部齐全。广发银行青岛分行、亚太保险青岛分公司、英大期货青岛分公司、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青岛分中心等获批筹建,山东自贸区首只QFLP基金——青岛交银海控科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落户,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设立青岛分部,全市金融业态更加完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全市金融业“双招双引”,出台了《青级市促进金融业社会化专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实施指引》,对促成金融项目落户的引荐人最高给予500万元的奖励。

三、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建设全面起势

2019年,我们举办了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实施“青岛创投风投十条”,发布全球创投风投行业年度白皮书,着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今年我们克服疫情影响,创新举办创投风投网络大会,近十万名嘉宾在线,签约项目30个,大会的筹备做法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青岛在创投风投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10月末,辖区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管理人338家、管理基金804只,同比分别增长33.1%和56.1%,增速均居全国首位,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千亿。发挥创投风投机构的平台作用,促进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推动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去年以来,通过创投风投机构引进聚能晶源等高端新兴产业项目近百个。

四、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成效斐然

2014年,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十三五”期间,试验区立足区域特点和优势,趟出了一条以财富管理改革创新引领金融业发展的特色道路。先后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了五批财富管理先行试点政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扩大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政策进入实施阶段,多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全国首个中欧所上市企业、深交所首个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全国首笔中国——新加坡货币互换项下新元融资业务均从青岛发起。

五、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加快国家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拓展基于大数据 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推出“金企通”金融服务信息支持平合,搭建起信息化、综合化的金企对接渠道。培育和引进金融科技市场主体40余家,国内知名金融科技企业聚量集团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出台《关于促进全市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金融机构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联合相关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制定50余项政策精准支持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打造金融科技平台,营造产业数字金融良好生态,加快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化的“资金链”,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市场主体,为百姓生活提供更美好的金融体验。

六、企业上市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十三五”以来,企业上市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每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5家以上,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2018年全省通过发审会的6家企业均来自我市,2019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达到9家,上市公司境内市值增长近70%,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增幅排名第一。今年以来,新增过会及上市公司14家,再度刷新我市上市公司数量最高纪录,全市过会及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5家。三季度末,全市境内上市公司市值536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1%,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上市后备资源充足,7家企业在中国证监会及交易所待审,17家企业在青岛证监局辅导。开展“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专项行动,累计举办公益培训近百场,参训过万人。组织“青岛企业家上海资本市场行”,服务企业精准对接资本市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设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评价增信指数体系,提升科创板上市审核效率,推动更多企业通过科创板上市。

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发力

组织开展“行长走千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银企对接专项行动”“金融助推15个攻势项目发布与对接会”等系列金企对接活动。印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青岛市金融支持上合示范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对重大战略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实施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17条措施,出台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等领域专项政策。疫情期间,开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春风行动”,组建189支金融辅导队,为2144户企业发放贷款585.7亿元。保险服务保障经济社会作用不断增强,出台《青岛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17-2020年)》,扩大种植业险种覆盖范围,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实行以奖代补,对农业、农民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增强。

八、金融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密集举办青岛·中国财富论坛、财富管理大讲堂等活动,青岛成为国内财富管理专业化论坛以及研讨活动最为密集的城市,营造了浓厚的财富管理发展氛围,以财富管理试验区为改革创新平台,积极面向境内外开展交流活动,与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与伦敦金融城、卢森堡、新加坡、韩国等境外区域在机构落户、业务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出台《青岛市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实施方案(2018-2022年)》,拓展对外招商合作,聚集国际优质金融资源。成立胶东经济圈金融合作联盟,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服务胶东经济圈和沿黄流城高质量发展。九、金融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着力夯实与现代金融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基础,积极开展与高端金融智库、重点院校的财富管理人才培养合作。金融四十人学院、中国金融量化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东北财经大学青岛金融研究院相继落户青岛积极引入国际知名人才培养资源,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青岛共建国际金融人才培养基地。英国特许证券与投资协会(CISI)在中国大陆的首个国际财富管理资格认证项目招生运营。举办卢森堡财富管理专题培训班、中英财富管理培训班,搭建了财富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平台。实施金融人才“十百千万”工程,对金融领军人才、高端金融人才等进行奖励,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2019年末,全市金融从业人员达到16.6万,是2015年的2.1倍,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十、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扎实有效

强化底线思维,统筹考虑改革创新与风险防范,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区域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编制《青岛市重大金融风险防控应急预案》,动态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力做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推动设立金融审判庭和国际金融仲裁院,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出台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开通青岛金融安全卫士公众号,向市民广泛宣传普及防范金融风险知识,将防范非法集资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调动各方合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压降青岛在推进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金融形势总体稳定。

当前,青岛金融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结合青岛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借鉴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经验,我们考虑提出青岛金融业发展的三个鲜明方向,要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

一是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巩固创投风投发展良好势头,办好全球创投风投大会,扩大平台效应,引导带动一批优质股权投资机构、创业团队和项目来青,营造出创新创造创意的良好氛围.发挥科创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支持原始创新和高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服务体系。加强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赴港上市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提供精准高效专业的上市服务,增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用好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评价增信指数体系,服务更多企业通过科创板上市,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开创青岛资本市场发展新局面。

二是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借助财富管理试验区平台,进一步争取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推动金融业资源聚集和对外开放。争取引进更多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资产托管中心等优质资源,打造专业财富管理产业集群。持续拓展与伦敦、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合作,引进境外优质金融资源。继续办好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加强宣传推介,提高“财富青岛”在境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是建设未来金融科技中心。持续推进国家金融科技试点城市建设,聚集发展金融科技机构,加快金融科技底层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和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综合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质效。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引导金融机构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数字金融服务。加快培育金融科技产业链,打造金融科技创新生态。推动金融科技企业与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及行业子平台合作,实现金融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

面向未来,我们对青岛现代金融产业的加速崛起充满信心。今后五年,金融业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将抓住青岛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攻势,全力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注入新的资本力量!

通报完毕!

主持人:感谢王局长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媒体朋友们,请就刚才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改革报》的记者,“十三五”期间,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有哪些变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情况如何?谢谢。

张朝晖:首先感谢您对人民银行工作的关心、关注谢谢您的提问!

“十三五”时期,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稳健,同时随着经济运行态势和经济增长需要,也体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特点:一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注重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引导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直达实体经济;二是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不搞“大水漫灌”,注重“精准滴灌”、定向调控;三是突出政策的前瞻性,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和精准导向。

青岛市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行的决策部署,引导全市金融机构不断加大货币信贷投放,落实好14次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有效增加全市信贷供给,有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总量看,信贷投放和直接融资增长较快,较好适应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20年,全市存贷款余额双双迈上2万亿大关。11月末,贷款、存款余额分别比2015年末增长81%和55%。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0986亿元,同比增长15.4%,比全省、全国分别高2.04和2.8个百分点。前11个月新增贷款超过2776亿元,同比多增724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各项存款余额20379亿元,同比增长13.65%,比全省、全国高0.18和3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实现下行,11月份全市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 %,分别比年初和2015年末下降0.74和0.16个百分点。此外,直接融资大幅增长,累计推动法人机构发行各类金融债券558.6亿元[包括:青岛银行发行80亿绿色金融债、80亿元小微专项金融债、6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80亿元普通金融债与72亿元二级资本债;青岛农商银行发行60亿元小微专项金融债、30亿元绿色金融债、11.6亿元资产支持证券、35亿元二级资本债及5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支持我市符合基础发债条件的企业债券融资,截至11月末,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余额1093.89亿元,是2015年末余额的4.8倍。

从结构看,创新推动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空前加大。“十三五”期间,加大银企对接力度,督导我市银行机构走访对接全市5.7万家次企业,通过融资服务平台实现对接信贷金额2434.2亿元,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普惠小微企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11月末余额达1281亿元。实施制造业金融服务攻坚专项行动,出台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支持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指导意见,11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2459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9.4%。围绕科技、绿色等领域加快金融创新,2017年创设科技金融投(保)贷融资模式,累计向157家科技型企业发放免抵押免担保贷款6.2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低至2.93%;支持法人机构发行110亿元绿色金融债专项支持绿色产业。加大金融支持创业就业力度,持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体系,截至11月末,全市创业担保贷款余额9.4亿元,累计支持带动超过10万余人就业创业。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抓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1月末涉农贷款余额3006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21.6%。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我中心支行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力支持我市“六稳”“六保”工作。迅速组织辖区银行机构坚决有效用好总行出台的3000亿专项再贷款、5000亿和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截至11月末,累计发放专项再贷款2.8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64%,我市27家全国重点保障企业信贷需求全额满足,贷款发放金额和支持企业家数均为全省第一。累计发放再贷款132.1亿元,办理再贴现109.4亿元,支持7518余家企业复工复产。落实两项直达工具,支持法人银行为4613户普惠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贷款5454笔,延期本息共计57.52亿元;为13584户普惠小微企业发放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14508笔,贷款本金54.2亿元。针对我市餐饮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指导法人银行机构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创设“食宜贷”业务,为979家餐饮企业发放贷款5.18亿元,平均利率仅为5.73%,支持餐饮企业抗疫脱困。

下一步,我中心支行将继续指导我市金融机构,运用好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好金融力量。    

记者:各位老师好,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青岛市银行保险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支持疫情防控和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有哪些措施和成效?谢谢。

徐强:谢谢您的提问,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青岛银保监局始终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作为监管工作重中之重,近年来,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先后制定出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信贷、民营企业、“15个攻势”、高质量发展等多个指导意见,推动金融资源倾斜配置, 切实加大金融供给。

“十三五”时期银行信贷增量逐年递增,从2016的139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106亿元,今年前11个月增量达到2780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保险资金运用明显提速,规模达590亿元,同比增长52%,为经济发展注入充沛的金融活水,保险业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21.5万亿元,有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下面,我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一是疫情期间金融服务得到有力保障。在出台疫情期间金融服务支持措施的同时,3月份我局在全国系统内率先制定印发《关于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的评价机制》,从7个方面,设置了34项具体评价内容,实行“按月监测、按季评估”,推动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见效。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银行机构按照应延尽延的原则,对因疫情暂时经营困难的549户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业务,涉及贷款304亿元,对2912笔、79亿元贷款进行了无还本续贷操作,为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个人客户调整按揭贷款还款安排2570笔、11亿元,调整信用卡还款安排3.1万笔、12亿元,减免信用卡利息及违约金4000万元。银行保险机构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累计为疫情防控捐款2.1万笔、913万元,保险机构累计为参与疫情防控、受疫情影响的机构捐赠保险合计10.2万笔,保障金额311亿元。

二是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持续改善。民营企业方面,开展“平等获贷”“便捷获贷”“惠企万家”“容错激励”四个专项行动,精准发力推进民营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截至11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619亿元,是2019年初开始统计时的1.3倍。小微金融服务方面,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百行进万企”“贷动小微”等专项行动,构建“双惠”银行机制,持续扩大“银税互动”覆盖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325亿元,增幅32%。在信贷增加的同时,利率也在降低,全市银行业累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26%,较2019年度同类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9个百分点。

三是重点领域和民生项目贷款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围绕新机场、地铁、铁路、高速、港口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放,截至11月末,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贷款余额4911亿元,是“十三五”初期的2.2倍。民生保障方面,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743亿元,住房按揭贷款余额5707亿元,分别是“十三五”初期的2.8倍和3倍,有力支持居住条件改善。此外,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信贷投放也得到明显改善,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64亿元,增量是去年同期的13.5倍,批发零售业贷款增加521亿元,增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

四是保险保障功能增强。积极推广首台套、工程险、船舶险等保险业务,首台套保险金额达到115亿元,工程险保障金额超过800亿元,有力支持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船舶险风险保障金额6233亿元,助力全市外贸和航运发展。此外,加强业务探索和创新,建立了国内首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大力发展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建筑业五类保证保险,支持全国首单超低能耗建筑性能责任保险业务在青落地,做好老年人意外险、残疾人意外险承办工作,保险保障民生功能进一步增强。

我先回答这些,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请证监局的万局长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青岛资本市场取得了哪些发展成就?谢谢。

万景初: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关注,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十三五”期间,青岛辖区资本市场实现了长足发展。比如境内上市公司从2016年初的20家增长至44家,位居省内城市第一,青岛正在大力建设北方第三城,我们现在上市公司的数量也是在长江以北城市当中排在第三位,因为这几年来,企业上市的速度加快,今年除了已上市的,还有6家已经审核过会的即将挂牌,加上这6家,青岛上市公司的数量将达到50家,年内应该将突破50家。而且我们企业上市的后备资源也比较充足。在这些已发行上市或者是过会的企业中,因为我们是分了好几个板块,其中科创板企业4家,现在是关注度最高的板块,创业板企业11家,而且我们还有一些领先的,比如2018年青岛海尔D股在中欧所全国首发,青岛实现了A、B、H、D四类上市股票全覆盖。

青岛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达到81家,其中精选层挂牌和过会企业各1家,蓝海股权挂牌企业达到1722家,“十三五”期间青岛利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额超过3300亿,债权融资是主要的,包括我刚才说通过企业上市的股权融资,主要是这两类,而且近两年直接融资连续过千亿,今年已经实现融资1137亿元,超过了全年的水平,履创新高。

从资本市场监管角度,金融机构的角度,我们现在在资本市场机构功能业态不断完善,大家比较关注金融法人牌照的问题,因为这是我们金改试验区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果没有法人公司,金改试验区就大打折扣了,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外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青岛意才公司已经成立运行,今年我们新批设了山东唯一的公募基金公司兴华基金公司,最近有一个好消息,青岛还批复山东港信期货公司,这三个牌照都是很有含金量的金融牌照,有力助推了青岛金改试验区的建设。

从分支机构来看,青岛证券期货机构基金的机构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时期辖区证券基金期货机构从151家增长到209家,证券投资者从179.5万人增到232万人,期货投资者从4.78万人增到6.9万人,在我们行业领域内的财富管理规模超4700亿元,这主要是证券+期货,还不含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私募基金等,这个财富管理规模增幅超过85%在整个“十三五”期间。而且青岛也成为私募基金和期货交割库在全国成为这两个方面的聚集区,其中私募基金的管理人从147家增长到338家,因为我们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私募基金的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现在备案的基金804只,增长了10倍,基金的管理规模1019亿,过千亿,增长超过5倍,其中股权、创投类私募基金管理人206家,备案基金385只,管理规模877.84亿元,未退出投资项目共985个,涉及投资规模666亿元。期货交割库目前青岛有25家指定的交割仓库33个存放点,近三年内也实现了翻番,数量稳居全国首位,其中全国首批原油、纸浆、20号胶期货交割库均在青岛落地。

所以通过以上的数字,能够反映出青岛资本市场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快速、有效的发展,助推了青岛金融业的发展和金改试验区的建设,谢谢。

主持人:感谢万局长的发布和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媒体朋友们的提问,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电话为85912495。

通过刚才几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我们了解到了“十三五”时期全市金融运行情况令人振奋的信息。希望媒体朋友们放眼大局,立足大势,宣传报道好我市推动金融运行良好发展的创新做法和成效,让金融力量在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中发挥起到积极的资本杠杆作用。

今天的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以及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的频道获取。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