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主要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64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有关精神及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根据《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编制了《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目前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印发实施。

  为向社会各界全面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刘凯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处处长张子木同志;

  李沧区院士港项目促进负责人王浩同志;

  市工程咨询院产业能源部部长张涛同志;

  请以上四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凯副主任介绍情况。

  刘凯: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为推进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并印发实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规划》编制背景

  当前,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按照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要求,我国将氢能作为能源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我市工业副产氢资源多、氢能技术研发储备好、应用场景丰富,具有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去年底,市发展改革委着手组织编制《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期间,《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也正在编制中,我市充分对接,在《省规划》中充分体现我市发展目标。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中国钢铁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的专家,组织我市有关部门和区市共同参与,经多轮论证修改完成整个《规划》的编制。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0-2030年,主要包括发展环境、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等5大部分。

  (一)在发展环境方面,我市具备氢能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是化工副产氢资源丰富,应用场景丰富。我市拥有海湾化工、金能科技、青岛炼化、丽东化工等工业副产氢企业,港口、物流运输、供热、发电等应用场景众多。二是拥有众多科研实力雄厚的能源领域研究机构。山东能源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均在氢能不同领域开展长期研究。三是我市重点发展产业方向之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

  (二)在总体要求方面,围绕建设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逐步实现“东方氢岛”的总体发展目标

  一是推进氢能产业集成创新、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港口、氢能小镇等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氢能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二是完成氢能产业生态链和应用体系建设。三是在交通、物流、发电、供热等领域全面应用氢能,实现“东方氢岛”的总体发展目标。四是氢气年消费量超过3亿标准立方,培育超过20家规模以上氢能相关企业,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氢能相关企业,氢能产业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三)在空间布局方面,谋划实施“三区”协同发展

  一是南部氢能创新发展实验区。依托董家口化工园区的氢能资源禀赋和化工产业基础,在推动青岛氢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二是中部氢能技术创新核心区。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西海岸新区高校圈等建立人才引进新模式,吸引氢能领域专家、学者、产业技术人才加盟,构筑人才使用新格局。三是北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聚集区。依托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和莱西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企业。

  (四)在重点发展任务方面,加快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探索氢能纳入区域能源体系。建设绿色、智能、高效能源体系,在能源增量上鼓励使用氢能和可再生能源。二是利用氢能驱动绿色低碳发展。联合“鲁氢经济带”的主要城市,增进省内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跨区域的产业、政策、技术、资金方面的绿色低碳融合发展。三是全方位打造氢能产业链。稳步提升制氢产业产能,完善氢气生产、压缩、储存、销售等供应链。四是构建氢气供应运输体系。近期发挥董家口化工产业园区和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区的化工产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副产氢。中远期发展绿色能源制氢,保障氢气供应。五是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加氢站建设,出台加氢站建设规划。加强氢气储运供销体系建设。六是鼓励氢能领域央地合作。鼓励大型央企在青岛开展氢能业务,提高央地合作水平。

  (五)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六大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氢能产业专班制度,形成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合力。二是增强安全意识。多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氢能产业安全发展长效机制。三是实施风险管理。参照天然气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氢气安全管理机制。四是建立完善的行业人才引进、培养和储备机制。建立院士工作站,与院士专家团队建立双向培养互动机制。五是完善监管机制。完善加氢站的监管机制,明确加氢站监管原则和职责分工。六是增强资金保障。研究建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社会性产业资本或私募风险资本参与设立氢能产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组织有关部门、各区市落实工作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发挥青岛市的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科技研发能力强、应用场景多的优势,针对性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合力推进《规划》实施落实,助推我市氢能产业做大做强。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对我市氢能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主任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是记者提问的环节,请媒体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改革报记者。刚才听了刘凯主任介绍的《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感觉内容很丰富。请问一下,咱们规划中提到的打造“东方氢岛”,具体都有哪些内容?谢谢。

  张子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同志的提问。“东方氢岛”的“氢”是氢气的氢,“东方氢岛”这个战略我们在规划里主要是包含了四个维度,应用示范的维度、产业发展维度,创新发展维度、基础设施维度。具体我们包含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设国家级氢能示范城市。重点在西海岸新区建设氢能示范区,拓展氢能在汽车、轨道交通、港口、供热、化工、发电及备用电源等全场景应用领域。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以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包括燃料电池公交车、环卫车、叉车、载货车等,在公共交通方面建设燃料电池汽车公交专线。在新建的轨道交通项目中试点燃料电池轨道列车,提高相关产品成熟度,加快商业化推广进程。在青岛港开展燃料电池港口机械、物流运输示范应用,打造中国“氢港”。试点建筑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探索氢能供电供热的商业模式。同时针对我市的特点,海岛微电网可以试点可再生能源制氢、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燃料电池备用电源这些新模式,构建以氢能为主的分布式发电网络。通过这些示范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氢能应用的社会认知以及接受水平,建设国家级氢能应用示范区。

  二是打造高端氢能产业集群。主要以西海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这些重点区域为依托,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施“燃料电池汽车领头羊”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发挥西海岸新区在化工产业的优势,发展规模化制氢产业、氢能化工产业,建设泊里氢能特色小镇,打造国内乃至全球性的氢能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氢能核心装备制造基地、科创孵化中心基地。支持燃料电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将其打造成为青岛氢能产业发展名片。

  三是培育国际化氢能创新高地。主要是整合青岛氢能技术创新力量,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建立科技创新支撑体系,重点突破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开发、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氢能核心技术,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等研发资源建设氢能与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孵化园区。我们要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利用青岛国际院士港等科创平台吸引氢能领域专家、学者、产业技术人才来青岛贡献智力资源。我们要高度重视本地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人才考察、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利用好驻青高校群的科技人才集聚优势,鼓励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氢能行业科技创新水平。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地提升国际视野,加强与国际上的交流合作,建立世界级氢能科创基地。

  四是建设完善的氢能基础设施。主要是根据氢能产业发展趋势,有序地建设氢气管网、氢运输网络、加氢站等氢能基础设施,保障氢能消费终端的氢燃料供应。遵循“以车带站、车站协同”原则,科学规划加氢站布局,鼓励建设油/氢、气/氢、氢/电等多种形式的合建站。我们要进一步突破氢气运输难点,探索经济效益高且安全的长距离氢运输模式。通过建设氢气管网,连接制氢企业和终端用户,实现氢气入企、氢气入户。制定氢气安全管理办法,保障制氢、储运、加注、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用氢安全。同时我们还要引入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设智慧、可靠、高效的氢能基础设施体系。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张处长,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我比较关心的是氢能产业这方面,想问一下我市近几年在氢能产业建设方面有哪一些发展目标,想请各位领导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谢谢。

  张涛: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从我们的规划角度看,2020-2022年期间,我市将夯实氢能产业发展基础,推进氢能产业集成创新、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港口、氢能小镇等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建成行业合作交流平台,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氢能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技术方面。壮大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相关的科研队伍,启动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形成氢能产业核心装备制造能力,在制氢、氢气储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部件与材料、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氢气供应储存体系。保障氢气资源供应,初步建立氢运输-供应体系;基本完成现有化工副产氢项目的升级改造,实施氢气回收再利用以及氢气提纯;在化工园区内开展氢气管道建设试点;建成10座以上加氢站。

  三是推广应用。推广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等600辆以上,在青岛港试点燃料电池机械和港口集卡。

  四是产业规模。建立健全氢能产业链,培育5家以上氢能相关企业,氢能产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

  回答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部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您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我们注意到现在已有市中心到李沧区院士港氢能班车了,我们也了解到院士港在氢能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能否帮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王浩: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对青岛国际院士港的支持和关注。

  氢能班车是青岛国际院士港联合市机关服务中心、交运集团,联合打造的机关氢能快车项目,主要是引导大家绿色健康出行,推动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刚才刘主任也介绍了要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科创平台重点吸引氢能领域专家、学者、教授,助推加快培育国际化氢能创新高地。应该说青岛国际院士港在全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中,肩负着使命和担当。

  为加快氢能产业发展,青岛国际院士港先已经引进了钟志华、甄崇礼、李献国三位氢能产业院士,同时我们也委托了中国工程院编制了青岛国际院士港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青岛国际院士港主导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氢能与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纳也入山东省“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项目。

  目前,青岛国际院士港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生产及运营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由钟志华院士牵头组建的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产5000台的燃料电池系统总装工厂,预计今年实现产值约3亿元;同步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集电解水制氢、充装、加注于一体的加氢站。甄崇礼院士团队成功研发了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等催化材料,已产出40kw(额定功率)单电堆,目前检测基本成功,预计投产后年产能5000台套。智慧新能源车项目生产线已基本安装到位,年产能2000辆新能源客车。同步我区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氢能源研究院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下一步,李沧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青岛国际院士港为立足点,按照全市“一盘棋”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为打造“东方氢岛”贡献李沧智慧和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浩主任。我们现场提问的环节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发展改革委。

  青岛是能源输入型城市。通过刚才四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我们也了解到加快氢能的开发利用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请记者朋友们积极宣传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成果、思路和做法,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工作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的重要手段,对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今天的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以及青岛市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的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有关精神及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根据《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编制了《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目前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印发实施。

  为向社会各界全面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刘凯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处处长张子木同志;

  李沧区院士港项目促进负责人王浩同志;

  市工程咨询院产业能源部部长张涛同志;

  请以上四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凯副主任介绍情况。

  刘凯: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为推进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并印发实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规划》编制背景

  当前,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按照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要求,我国将氢能作为能源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我市工业副产氢资源多、氢能技术研发储备好、应用场景丰富,具有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去年底,市发展改革委着手组织编制《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期间,《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也正在编制中,我市充分对接,在《省规划》中充分体现我市发展目标。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中国钢铁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的专家,组织我市有关部门和区市共同参与,经多轮论证修改完成整个《规划》的编制。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0-2030年,主要包括发展环境、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等5大部分。

  (一)在发展环境方面,我市具备氢能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是化工副产氢资源丰富,应用场景丰富。我市拥有海湾化工、金能科技、青岛炼化、丽东化工等工业副产氢企业,港口、物流运输、供热、发电等应用场景众多。二是拥有众多科研实力雄厚的能源领域研究机构。山东能源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均在氢能不同领域开展长期研究。三是我市重点发展产业方向之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

  (二)在总体要求方面,围绕建设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逐步实现“东方氢岛”的总体发展目标

  一是推进氢能产业集成创新、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港口、氢能小镇等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氢能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二是完成氢能产业生态链和应用体系建设。三是在交通、物流、发电、供热等领域全面应用氢能,实现“东方氢岛”的总体发展目标。四是氢气年消费量超过3亿标准立方,培育超过20家规模以上氢能相关企业,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氢能相关企业,氢能产业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三)在空间布局方面,谋划实施“三区”协同发展

  一是南部氢能创新发展实验区。依托董家口化工园区的氢能资源禀赋和化工产业基础,在推动青岛氢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二是中部氢能技术创新核心区。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西海岸新区高校圈等建立人才引进新模式,吸引氢能领域专家、学者、产业技术人才加盟,构筑人才使用新格局。三是北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聚集区。依托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和莱西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企业。

  (四)在重点发展任务方面,加快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探索氢能纳入区域能源体系。建设绿色、智能、高效能源体系,在能源增量上鼓励使用氢能和可再生能源。二是利用氢能驱动绿色低碳发展。联合“鲁氢经济带”的主要城市,增进省内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跨区域的产业、政策、技术、资金方面的绿色低碳融合发展。三是全方位打造氢能产业链。稳步提升制氢产业产能,完善氢气生产、压缩、储存、销售等供应链。四是构建氢气供应运输体系。近期发挥董家口化工产业园区和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区的化工产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副产氢。中远期发展绿色能源制氢,保障氢气供应。五是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加氢站建设,出台加氢站建设规划。加强氢气储运供销体系建设。六是鼓励氢能领域央地合作。鼓励大型央企在青岛开展氢能业务,提高央地合作水平。

  (五)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六大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氢能产业专班制度,形成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合力。二是增强安全意识。多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氢能产业安全发展长效机制。三是实施风险管理。参照天然气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氢气安全管理机制。四是建立完善的行业人才引进、培养和储备机制。建立院士工作站,与院士专家团队建立双向培养互动机制。五是完善监管机制。完善加氢站的监管机制,明确加氢站监管原则和职责分工。六是增强资金保障。研究建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社会性产业资本或私募风险资本参与设立氢能产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组织有关部门、各区市落实工作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发挥青岛市的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科技研发能力强、应用场景多的优势,针对性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合力推进《规划》实施落实,助推我市氢能产业做大做强。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对我市氢能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主任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是记者提问的环节,请媒体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改革报记者。刚才听了刘凯主任介绍的《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感觉内容很丰富。请问一下,咱们规划中提到的打造“东方氢岛”,具体都有哪些内容?谢谢。

  张子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同志的提问。“东方氢岛”的“氢”是氢气的氢,“东方氢岛”这个战略我们在规划里主要是包含了四个维度,应用示范的维度、产业发展维度,创新发展维度、基础设施维度。具体我们包含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设国家级氢能示范城市。重点在西海岸新区建设氢能示范区,拓展氢能在汽车、轨道交通、港口、供热、化工、发电及备用电源等全场景应用领域。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以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包括燃料电池公交车、环卫车、叉车、载货车等,在公共交通方面建设燃料电池汽车公交专线。在新建的轨道交通项目中试点燃料电池轨道列车,提高相关产品成熟度,加快商业化推广进程。在青岛港开展燃料电池港口机械、物流运输示范应用,打造中国“氢港”。试点建筑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探索氢能供电供热的商业模式。同时针对我市的特点,海岛微电网可以试点可再生能源制氢、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燃料电池备用电源这些新模式,构建以氢能为主的分布式发电网络。通过这些示范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氢能应用的社会认知以及接受水平,建设国家级氢能应用示范区。

  二是打造高端氢能产业集群。主要以西海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这些重点区域为依托,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施“燃料电池汽车领头羊”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发挥西海岸新区在化工产业的优势,发展规模化制氢产业、氢能化工产业,建设泊里氢能特色小镇,打造国内乃至全球性的氢能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氢能核心装备制造基地、科创孵化中心基地。支持燃料电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将其打造成为青岛氢能产业发展名片。

  三是培育国际化氢能创新高地。主要是整合青岛氢能技术创新力量,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建立科技创新支撑体系,重点突破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开发、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氢能核心技术,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等研发资源建设氢能与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孵化园区。我们要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利用青岛国际院士港等科创平台吸引氢能领域专家、学者、产业技术人才来青岛贡献智力资源。我们要高度重视本地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人才考察、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利用好驻青高校群的科技人才集聚优势,鼓励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氢能行业科技创新水平。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地提升国际视野,加强与国际上的交流合作,建立世界级氢能科创基地。

  四是建设完善的氢能基础设施。主要是根据氢能产业发展趋势,有序地建设氢气管网、氢运输网络、加氢站等氢能基础设施,保障氢能消费终端的氢燃料供应。遵循“以车带站、车站协同”原则,科学规划加氢站布局,鼓励建设油/氢、气/氢、氢/电等多种形式的合建站。我们要进一步突破氢气运输难点,探索经济效益高且安全的长距离氢运输模式。通过建设氢气管网,连接制氢企业和终端用户,实现氢气入企、氢气入户。制定氢气安全管理办法,保障制氢、储运、加注、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用氢安全。同时我们还要引入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设智慧、可靠、高效的氢能基础设施体系。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张处长,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我比较关心的是氢能产业这方面,想问一下我市近几年在氢能产业建设方面有哪一些发展目标,想请各位领导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谢谢。

  张涛: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从我们的规划角度看,2020-2022年期间,我市将夯实氢能产业发展基础,推进氢能产业集成创新、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港口、氢能小镇等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建成行业合作交流平台,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氢能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技术方面。壮大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相关的科研队伍,启动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形成氢能产业核心装备制造能力,在制氢、氢气储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部件与材料、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氢气供应储存体系。保障氢气资源供应,初步建立氢运输-供应体系;基本完成现有化工副产氢项目的升级改造,实施氢气回收再利用以及氢气提纯;在化工园区内开展氢气管道建设试点;建成10座以上加氢站。

  三是推广应用。推广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等600辆以上,在青岛港试点燃料电池机械和港口集卡。

  四是产业规模。建立健全氢能产业链,培育5家以上氢能相关企业,氢能产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

  回答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部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您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我们注意到现在已有市中心到李沧区院士港氢能班车了,我们也了解到院士港在氢能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能否帮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王浩: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对青岛国际院士港的支持和关注。

  氢能班车是青岛国际院士港联合市机关服务中心、交运集团,联合打造的机关氢能快车项目,主要是引导大家绿色健康出行,推动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刚才刘主任也介绍了要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科创平台重点吸引氢能领域专家、学者、教授,助推加快培育国际化氢能创新高地。应该说青岛国际院士港在全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中,肩负着使命和担当。

  为加快氢能产业发展,青岛国际院士港先已经引进了钟志华、甄崇礼、李献国三位氢能产业院士,同时我们也委托了中国工程院编制了青岛国际院士港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青岛国际院士港主导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氢能与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纳也入山东省“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项目。

  目前,青岛国际院士港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生产及运营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由钟志华院士牵头组建的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产5000台的燃料电池系统总装工厂,预计今年实现产值约3亿元;同步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集电解水制氢、充装、加注于一体的加氢站。甄崇礼院士团队成功研发了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等催化材料,已产出40kw(额定功率)单电堆,目前检测基本成功,预计投产后年产能5000台套。智慧新能源车项目生产线已基本安装到位,年产能2000辆新能源客车。同步我区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氢能源研究院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下一步,李沧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青岛国际院士港为立足点,按照全市“一盘棋”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为打造“东方氢岛”贡献李沧智慧和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浩主任。我们现场提问的环节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发展改革委。

  青岛是能源输入型城市。通过刚才四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我们也了解到加快氢能的开发利用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请记者朋友们积极宣传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成果、思路和做法,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工作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的重要手段,对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今天的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以及青岛市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的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