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浏览:150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青岛“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由市科技局发布。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绪永同志;
    市科技局规划与法规处处长薛小康同志。
    请以上两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吴局长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关情况。
    
    吴绪永: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一直以来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也特别高兴向大家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进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营造创新创业生态这个关键,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下面有一组数据,我也简单给大家汇报一下。全社会研发费用从244.29亿元增长到294.62亿元,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40.73%增长到53.33%,2019年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964家增长到3829家,2019年占到全省1/3;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43项,其中2019年获省科学技术奖达100项,占全省超四成;2019年引进高端(A类)外籍人才1158人,占全省71%。连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总次数达到9次,这项评选共有10次,我们有9次入选。据国家信息中心《2020中国创新创业城市生态指数研究报告》,我市位居“双创领跑型城市”第10位。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五个着力”的工作格局和显著特点。下面我分五个方面汇报:
    一是着力布局高端平台。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其中包括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这是科技部批复的第一个试点实验室,自主研发万米级深海水下滑翔机,刷新下潜深度世界纪录,建成国内海洋领域首个冷冻电镜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也是我们国家批复的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磁浮试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等重点项目完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成功下线并试跑成功。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打造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中科院、山东省、青岛市三方共建山东能源研究院,打造国家级能源创新平台。第二个方面是培育大科学装置,目前我们在大科学装置方面,山东省只有1个,就是我们的科考船,这几年有“蓝海101”“东方红3”“深蓝”号等三艘重量级科考船入列海洋科学考察船队。今年国家布局“十四五”的大科学装置,咱青岛市有2项入选,经过了发改委第一轮的评审,其中依托中科院热物理所建设的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和依托中科院海洋所的海洋生态系统研究设施已由中科院提交国家发改委进行评审,我们了解到第一轮评审成绩还不错。布局产业创新平台。创建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合物新材料、5G高新视频3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这个创新创业共同体是山东省给科技厅每个5000万的资助,以及工业互联网等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06家,其中新建202家全部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为企业发展增加了信用支撑。引进高端研发机构累计超过50家,与本地企业签订技术交易合同800余项,孵化科技型企业200余家。这是第一个方面。
    二是着力强化产业培育。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累计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金额,这是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我们“十三五”累计是266.61亿元,企业数7944家次,这是一个数。再一个是高企所得税减免金额92.77亿,企业数2140家次,这四个数都是居全省第一。咱市里面还制定了研发投入的奖励政策,“十三五”共落实奖励资金7.5亿元,惠及5021家次企业。从去年开始我们启动了高企上市培育计划,建立上市高企培育库,成立高企上市服务联盟,让全社会看到科技致富,投入科技可以产出十倍百倍回报,今年已上市过会6家,还有26家高企启动上市工作。我们启动这项计划是想用三年的时间培育15家上市企业,从这一年的情况来看,我们也很有信心能够完成。为助力企业克服疫情,提前拨付高企认定和研发投入奖励7.62亿元,惠及企业2900余家。建设一流科技园区。青岛高新区连续两年获评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全省唯一。蓝谷建设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做法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布局科教产融合园区,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惠及民生。针对疫情防控我们启动了科技应急攻关计划,资助病毒核酸检测和非接触式技术等项目研发。实施科技惠民专项,布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筛诊治”一体化体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相隔3000公里成功开展世界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泌尿外科人体手术。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市200个扶贫重点村科技指导人员全覆盖。增强科技人才支撑。坚持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推进,累计资助8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这个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计划也是在市委人才办的统一部署下,我们有这样一个政策,每个团队给予1000万—1亿元不等的综合资助,“十三五”期间共支持了5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共256人。优化外籍人才服务,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不见面审批”,全程网上办理。海尔、青岛农业大学入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三是着力深化双招双引。这方面主要是引进一些重大的科技项目落地青岛,再一个是一些高端的创新平台,下面我就举几个我们这几年引进的正在做的。生物医药领域。引进中科院理化所建设未来大健康技术创新研究院。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合作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支持百洋医药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医疗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高端制造领域。与中国工程院在智能新能源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等领域合作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与北京建工集团在智能建造、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修复、装配式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新材料领域。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签署合作写意,推动中科院“仿生合成橡胶”先导专项落户。支持中科院兰化所孵化项目产业化,高端润滑油脂材料打破风电和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国外产品垄断,风力发电润滑材料装机量国内品牌第一。支持川大青岛研究院和青啤联合开发啤酒包装材料,实现瓶盖密封垫材料完全替代德国进口。信息技术领域。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签约落地,打造国家级空间信息产业国际科技创新园,这个项目是我们面向2030的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全国一共有17个,其中这个落地在青岛。推进“中国智谷”项目,吸引200家泛人工智能企业落户。引进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声智科技,建设“声与智能融合技术研发基地与产业应用示范中心”。
    四是着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举办2020青岛创新节,以“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为主题,引进王煜全前哨大会、吴声新物种发布等科创领域顶尖流量品牌,邀请412位专家学者、1522位企业家、256位投资人参加,十大高科技项目签约落地、带动新增投资500亿元,500架无人机海上表演给市民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中山路“点亮青岛”灯光秀活动形成网红打卡地,被央视国际频道向海外直播。创新节是我们今年推出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科技创新节日,产生的反响还是非常好。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加快科技金融产品扩面增量,组建围绕企业成长发展全周期的“智库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产业基金”扶持链条。实施科技金融特派员计划,累计辅导企业融资8.03亿,通过科技贷、高企贷、投保贷、专利质押贷等产品,累计为1273家次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支持42.5亿元。开展孵化器提升行动。以平台思维打造标杆孵化器。引进启迪之星注册公司41家、注册资金24.42亿元,与启迪合作设立的离岸孵化器在英国剑桥科技园挂牌。引进华夏基石建设“产业孵化/加速器”+“上市公司北方总部基地”。引进创业黑马建设独角兽加速基地。引进春光里打造创投生态综合体。引进中国科技开发院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和产业培育平台。创新创业大赛设立深圳赛区,升级为全球赛事。目前已有认定孵化机构341家,其中孵化器173家、众创空间168家、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99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建成17个分中心,形成一总多分的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推进成立半岛科创联盟,协同胶东经济圈五市高校院所、企业、创投风投等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建立“局校会商”制度, 深化产学研对接合作。推动成立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定向培养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获批山东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发展国际合作平台载体,建设青岛中日科学城、中德青年科学院,累计设立企业海外研发中心48家、海外联合实验室5家,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家,居计划单列市首位。海尔亚洲研发中心获批全省首批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五是着力推进流程再造。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针对科技资金“撒芝麻盐”问题,改革项目形成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50万元以下160个项目全部砍掉,设立局区(市)会商专项,将资金集中到惠民和新兴产业领域。项目评审中邀请基金、咨询、企业界人士参加,提高市场眼光对科技项目的考量。实行“以赛代评”,以创新创业大赛结果取代创新创业项目评审,将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作为项目的主要评价标准。完善科研诚信体系。弱化论文、职称、学历、奖项等评价指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科技评价体系。将科研诚信要求融入科技计划管理全过程,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责任者,实行“一票否决”。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幅压缩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对办理免税的技术开发和转让合同登记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当天办结,将外国人工作许可办理时限由25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这两项办理时限均达到全国同类城市最短水平。
    未来五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强,围绕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这个核心目标,强化增强城市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营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三大支撑,助力打造创业城市、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内生动力。
    发布完毕。
    
    主持人:感谢吴局长。接下来是答问时间,请媒体朋友们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单位。
    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改革报记者。科技创新是新经济发展动力引擎。我注意到,吴局长刚才专门介绍了“双招双引”的重点科技项目,这是青岛科技创新工作的一项特色,能否具体介绍下招引“新经济”项目的情况和具体做法?谢谢。
 
    吴绪永: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
    市委提出来投资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十三五”以来,我们准确地把握市委的这一要求,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创新这个招式、打法,狠抓项目招引,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融合互动。我们在抓好一些高端制造业的大项目落地的同时,更加注重新经济项目的招引,当然这些大项目投资比较大,区市都非常关注,同时作为我们的未来产业的培育,我们对一些投资额度不是很大的新经济项目尤其关注,不断来优化产业的投资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我们也统计了一下,今年1-9月,我们现在的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在建投资项目199个,同比增加63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这一些主要的做法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平台招引。清宪书记提出来,我们要用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按照平台思维,我们引进了华夏基石、春光里、创业黑马等一批“自带流量”的平台型机构,以点带面,实现乘数效应和价值倍增。我简要说一下这几个项目。
    (一)华夏基石总部基地项目。华夏基石大家知道,是中国目前最专业、规模最大的专业咨询机构之一,连续四年位居中国本土咨询公司榜首。市科技局会同市南区、莱西市等,引进华夏基石在青建设“产业孵化/加速器”+“上市公司北方总部基地”。8月底,华夏基石举办“华夏基石产业服务峰会青岛周”系列活动,华夏基石(中国)总部基地正式开业,就在香港路原来中国银行那个楼。目前,已导入2家头部企业、5家上市公司和2家深圳行业协会。
    (二)“青岛智谷”项目。该项目由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发起,通过基金驱动、投保贷资金联动、建设总部基地及产业园区等方式,集聚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助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市科技局协助春光里密集接洽有关区市,位于馆陶路1号的中国智谷·市北中心于9月21日正式挂牌启用,建筑面积5000平米,目前已对接科技企业444家,吸引170家企业意向来青,签署服务协议68家企业,17家企业完成了区市签约。还成立了一个“青岛智谷”基金,一期募资基本完成,将给予落户企业投融资支持。
    (三)创业黑马独角兽创新加速基地项目。创业黑马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产业加速服务商,也是创新加速领域唯一一家上市企业,深度加速赋能超过10000家企业,其中上市企业11家、拟上市独角兽35家。在市科技局、崂山区共同努力下,创业黑马成功落户,在青打造引进培育独角兽企业、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全生态加速示范基地。现在基地当中已经注册企业60家,其中准独角兽区域总部企业1家、高成长企业18家、科技类初创企业41家。同时,根据青岛产业规划方向,已累计挖掘企业200余家,36家正在对接落地。
    二是坚持顶格招引。特别是市政府的分管领导,还有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靠上,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吸引柔宇科技、腾云天下、声智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落户我市。
    (一)柔宇科技项目。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是柔性显示领域头部企业,致力于自主研发核心全柔性技术,拥有3000多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先后推出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建立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发布投产全球首款消费级柔性屏折叠手机。今年6月以来,耿涛副市长率市科技局、上合示范区管委等部门与柔宇科技多次洽谈对接,赴深圳实地考察调研,推动投资160亿元的第二代柔性屏生产线成功落地上合示范区,打造国内一流的柔性屏生产基地。9月23日已正式签约。这是一个项目。
    (二)声智科技项目。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声学人工智能公司,其占据70%以上中文远场智能语音市场,客户包括中国移动、华为、百度、小米、阿里、腾讯等。山东声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落户崂山,注册资本5000万元,智能电梯等产品在我市火车站、青医附院等场所应用。近期,崂山区、声智科技、市科技局三方拟签订合作协议,在青建设声与智能融合技术研发中心、智能产业示范中心、声智特种行业研发中心,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强化协同招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通过叠加市区两级政策,形成强大项目招引合力,为重大科技项目落地产业化提供保障。
    例如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该项目是17个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之一,业主单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将在青成立中卫汇通天地网络(青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地面信息港、未来网络系统研究院、卫星载荷及终端研发与制造基地,打造空间信息产业园。9月30日,崂山区政府与北京中卫汇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天地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签署天地一体产业科技总部项目落户合作协议,青岛城投集团与北京中卫汇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股权投资协议。10月27日,项目公司中卫汇通天地网络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目前已启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3D实景实物的多媒体数字化展厅设计工作。
    四是实施专业化、市场化招引。聘请科技招商顾问开展专业化招商,委托行业知名机构以市场化眼光评判项目,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事半功倍。
    (一)聘请专业招商顾问。一方面,充分授权,招商顾问可代表市科技局宣介推广政策、搜集科技项目、协助开展招商;另一方面,激励引导,参照“社会化专业招商奖励政策”,依据招商引资绩效,给予招商顾问相应奖励。
    (二)市场眼光评判项目。我们引进的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是国际领先的医药健康领域产业孵化平台,其聚集院士级专家20名、产业精英近万人,与国内近百家医院紧密合作。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与市科技局、崂山区合作,共建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青岛基地,设立产业基金,创建医药孵化及加速等五大医学工程转化体系,打造国家级医学工程转化平台。在项目合作同时,还将委托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负责我市生物医药领域科技项目评价,用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市场化眼光遴选项目,使项目招引更高效、项目扶持更精准。
    这是我们在“双招双引”的一些做法,我就简单给大家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吴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如何依靠改革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刚才吴局长已经介绍了咱们青岛在科技创新领域推进流程再造的一些主要情况。请问从“学深圳、赶深圳”角度来看,咱们青岛是如何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不断推动流程再造的?下步还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吴绪永: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想请我们规划与政策法规处薛小康处长介绍下具体情况。
    
    薛小康:记者朋友们好。我想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下我们“十三五”期间在科技创新流程再造方面的具体情况:
    一是再造科技计划管理流程。第一,坚持市场化思维,改革科技计划体系。重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着力解决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的“老大难”问题,刚才吴局长也介绍过,我们将50万元以下160个项目全部砍掉,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局区(市)会商”专项,充分发挥区市优势产业,着力培育能够在全国排到前一两名的头部企业。改革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和立项机制,项目遴选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企业界、基金界、咨询专家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南形成过程中,邀请投资、管理、咨询、技术专家参与论证,将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作为项目评价的重要标准。第二,坚持全链条设计,改革项目形成机制。加强政府主动布局和谋划设计,纵向上,我们和区(市)加强协同联动;横向上,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制约行业发展的创新需求,打造示范引导工程和科技惠民示范基地。第三,坚持放到底的原则,改革科技管理机制。简化事前程序,进一步简化各类项目材料报送和预算编制。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减少或取消项目执行期检查、抽查和审计次数,对项目变更、资金调整的权限能放则放。升级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由原来的创新中心“单一化”牵头组织转变为共同体“多元化”的牵头模式,对海洋生物医药、高速列车、智慧生活、军民融合等4个创新创业共同体牵头单位,试点下放项目立项权和资金分配权。第四,坚持从科研工作实际出发,改革科技攻关机制。试点推行“组阁揭榜制”,在2021年科技惠民计划里试点“组阁揭榜”,调动社会的力量攻克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在榜单中明确了榜单要求、揭榜时限。试点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在战略研究课题中把直接费用的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单位。
    二是革新科技业务工作流程。第一,改革外国人工作许可流程。现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受理窗口1个,年均办理业务8000件,占全省一半以上。为进一步加强外籍人才引进,对外国人工作许可业务进行优化提升,一方面,压缩办理时限,由国家规定的25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另一方面,对长期(超过90天)来青工作外籍演职人员,取消学位、工作经历、年龄等限制。第二,改革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流程。大幅压缩办理时限,对主要用于办理免税、符合认定登记条件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登记,由30个工作日转为当天办结,达到全国最短时限;对其他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及服务合同办理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推动登记工作下沉,按照应放尽放原则,推动区(市、功能区)设立技术合同登记机构,明确对单笔成交额在1000万元以下技术合同,由区级技术市场服务中心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进行审查和认定,先行在西海岸新区、市南区以及蓝谷进行试点。第三,改革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流程。建立科技、财政、税务三方和市区两级信息互通机制,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复核流程和裁量标准,增设异议申辩环节,现场核查出现异议的企业可通过专家答辩会申诉辩解。建立工作流程全过程公开透明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今年首次试行无纸化申报评审,大大降低企业申报成本和时间。
    三是创新科技决策运行流程。第一,顶格协调,改革工作推进机制。建立顶格协调推进机制,开发科技工作日常管理平台,设计“重点项目管理”“每日一报”等板块,便于“一把手”第一时间了解直报信息,减少管理层次,做好风险管控和工作部署,及时了解重点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行“片平华”管理。第二,公众参与,改革决策公开机制。坚持开门定政策,强化科技创新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对科技领域重大政策、重大事项等决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关联利益群体参与,通过公开答辩、论证会、评估会等形式,提高决策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第三,激发创意,改革创新决策机制。畅通对外对内“双通道”,对外,建立高校院所和重点科技企业联系制度,搭建畅通的桥梁,有求必应,无需不扰。对内,组织开展改革创新建议大赛,动员干部全员参与,紧扣“攻山头”、“稳阵地”工作主线组织头脑风暴,再提出一些改革创新建议,最大限度的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从社会各方面综合反响来看,这些制度都对激发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助推了释放科技创新潜能。例如,今年1-10月,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4349名,其中高端(A类)外籍人才1004人、占全省60%,青岛市连续九次成功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名单。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推行“材料一次报送”等便捷化服务,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薛处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吴局好,薛处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科技创新离不开平台支撑。请问“十三五”期间,咱们青岛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哪些突出成效和创新点?谢谢。
 
    吴绪永:谢谢您的问题。科技创新平台是开展源头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聚合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载体,平台建设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简单介绍一下:
    一是打造高端创新平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第一,强化海洋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因为海洋科研还是青岛科研的一个优势,打造高端创新载体,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这是我们国家级的一个重大平台,牵头实施“透明海洋”和“问海计划”专项,支撑我国海洋监测探测装备研发和装备国产化,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在全球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是中科院机构改革的一个成果,依托我们的海洋所来建设的,这个研究中心主要是集聚了中科院系统13家涉海研究机构,打造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这个中心建在西海岸,今年应该能够投入运行。国家深海基地作为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与装备支撑保障基地,积极服务国家深远海战略,形成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三龙”系列深海运载装备体系,打造全国首个面向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的多功能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第二,推进高端技术创新平台发展。全国首个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等3个重点项目目前已经完工,集聚德国德累斯顿大学、蒂森克虏伯公司、中国航发北京航材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一批高端资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成功下线,标志我国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今年,山东省、中科院、青岛市三方签约共建山东能源研究院,这是省委的一项重大决策,把它落地青岛主要是依托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来建设,重点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功能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金与产业化示范基地,打造国家级能源创新平台,为山东省能源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核心技术与关键人才支撑。这是一方面。
    二是布局产业创新平台。第一,建设技术创新中心,这个有国家级的高速列车,省级的,还有市级的,市级新建了202家,全部依托高企,省级有3家,海洋药物、海洋腐蚀防护、工业互联网,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第二,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我们获批了4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这个我刚才已经介绍过,每一家都获得5000万的省财政资金的支持。制定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指引,下一步我们也要培育一批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第三,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制定《青岛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独立法人研究机构,补齐战略性新型产业研发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转化。第四,通过“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和国际系”四条主线引进一些高端研发机构,“十三五”期间引进了接近50家,机构人员总数超过8000人。引进机构充分发挥创新源头、创业载体、创客培育功能,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100余家,与青岛企业签订技术交易合同近800余项,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200余家,带动我市微电子、仪器仪表、生物质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建设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第一,科技部批复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落户在青岛,昨天刚刚揭牌,建成融媒体中心和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搭建了线上多语言平台网站,今天下午正在举办第二届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第二,中车四方中泰轨道交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建设,推进中泰铁路方面研究。第三,建设中德青年科学院,完成《中德青年科学院建设实施方案》,筹备成立中德青年科学院(青岛)发展中心,成功举办中德科技合作论坛。第四,积极推进青岛中日科学城建设、青岛天安韩国科技企业孵化器、iTOT日本东京孵化器青岛创新中心揭牌,导入日韩科技和产业资源。
    四是创新产学研对接平台。第一,开展产学研对接专项行动,2019年组织开展各类对接活动226场,发布成果3000余项,征集合作需求近370项,达成合作意向550余个,合同金额超2.5亿元。第二,出台国内首个地方服务规范,打造市场化科技评价服务青岛模式。推动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建成17个分中心,形成“一总多分”的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与青岛大学、斯坦福青岛研究院、石油大学(华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新培养技术转移人员113名。第三,与烟潍威日四城市联合发起成立“半岛科创联盟”,以青岛檬豆网络科技为秘书长单位,构建半岛技术成果数据平台、打造技术创新协同服务平台,在线对联盟会员科研成果定期进行成熟度评价,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第四,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建立了国内首家“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构建科教产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双高地”。对标德国工业4.0,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院、德国工业4.0基地等机构合作,引进德国先进工业技术体系,将德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理念、教学经验以及工程技术标准纳入学院培训课程。与工业互联网领域20余家头部企业合作,引进东方国信、竹云科技、德国菲尼克斯(中国)、海尔卡奥斯等实训经验,定制标准化的人才培育课程。工业互联网学院目前已编制国际化教材80余个,与竹云科技合作设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国家一流团队和全球高端专业人才组成学院专家委员会,进行协同技术攻关。
    平台方面我就简单介绍这些,后面再有什么需要,我们可以继续对接,谢谢。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可以继续联系市科技局。
    我们常说科技改革生活,创新赋能科技。通过刚才两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我们可以了解到,“十三五”时期,我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位居全国“双创领跑型城市”前10名,发力精准,成效显著。请媒体朋友们做好我市“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情况的报道,就像刚才吴局长所发布的那样,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内生动力。
    今天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青岛“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由市科技局发布。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绪永同志;
    市科技局规划与法规处处长薛小康同志。
    请以上两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吴局长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关情况。
    
    吴绪永: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一直以来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也特别高兴向大家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进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营造创新创业生态这个关键,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下面有一组数据,我也简单给大家汇报一下。全社会研发费用从244.29亿元增长到294.62亿元,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40.73%增长到53.33%,2019年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964家增长到3829家,2019年占到全省1/3;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43项,其中2019年获省科学技术奖达100项,占全省超四成;2019年引进高端(A类)外籍人才1158人,占全省71%。连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总次数达到9次,这项评选共有10次,我们有9次入选。据国家信息中心《2020中国创新创业城市生态指数研究报告》,我市位居“双创领跑型城市”第10位。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五个着力”的工作格局和显著特点。下面我分五个方面汇报:
    一是着力布局高端平台。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其中包括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这是科技部批复的第一个试点实验室,自主研发万米级深海水下滑翔机,刷新下潜深度世界纪录,建成国内海洋领域首个冷冻电镜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也是我们国家批复的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磁浮试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等重点项目完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成功下线并试跑成功。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打造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中科院、山东省、青岛市三方共建山东能源研究院,打造国家级能源创新平台。第二个方面是培育大科学装置,目前我们在大科学装置方面,山东省只有1个,就是我们的科考船,这几年有“蓝海101”“东方红3”“深蓝”号等三艘重量级科考船入列海洋科学考察船队。今年国家布局“十四五”的大科学装置,咱青岛市有2项入选,经过了发改委第一轮的评审,其中依托中科院热物理所建设的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和依托中科院海洋所的海洋生态系统研究设施已由中科院提交国家发改委进行评审,我们了解到第一轮评审成绩还不错。布局产业创新平台。创建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合物新材料、5G高新视频3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这个创新创业共同体是山东省给科技厅每个5000万的资助,以及工业互联网等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06家,其中新建202家全部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为企业发展增加了信用支撑。引进高端研发机构累计超过50家,与本地企业签订技术交易合同800余项,孵化科技型企业200余家。这是第一个方面。
    二是着力强化产业培育。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累计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金额,这是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我们“十三五”累计是266.61亿元,企业数7944家次,这是一个数。再一个是高企所得税减免金额92.77亿,企业数2140家次,这四个数都是居全省第一。咱市里面还制定了研发投入的奖励政策,“十三五”共落实奖励资金7.5亿元,惠及5021家次企业。从去年开始我们启动了高企上市培育计划,建立上市高企培育库,成立高企上市服务联盟,让全社会看到科技致富,投入科技可以产出十倍百倍回报,今年已上市过会6家,还有26家高企启动上市工作。我们启动这项计划是想用三年的时间培育15家上市企业,从这一年的情况来看,我们也很有信心能够完成。为助力企业克服疫情,提前拨付高企认定和研发投入奖励7.62亿元,惠及企业2900余家。建设一流科技园区。青岛高新区连续两年获评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全省唯一。蓝谷建设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做法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布局科教产融合园区,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惠及民生。针对疫情防控我们启动了科技应急攻关计划,资助病毒核酸检测和非接触式技术等项目研发。实施科技惠民专项,布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筛诊治”一体化体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相隔3000公里成功开展世界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泌尿外科人体手术。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市200个扶贫重点村科技指导人员全覆盖。增强科技人才支撑。坚持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推进,累计资助8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这个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计划也是在市委人才办的统一部署下,我们有这样一个政策,每个团队给予1000万—1亿元不等的综合资助,“十三五”期间共支持了5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共256人。优化外籍人才服务,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不见面审批”,全程网上办理。海尔、青岛农业大学入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三是着力深化双招双引。这方面主要是引进一些重大的科技项目落地青岛,再一个是一些高端的创新平台,下面我就举几个我们这几年引进的正在做的。生物医药领域。引进中科院理化所建设未来大健康技术创新研究院。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合作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支持百洋医药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医疗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高端制造领域。与中国工程院在智能新能源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等领域合作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与北京建工集团在智能建造、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修复、装配式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新材料领域。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签署合作写意,推动中科院“仿生合成橡胶”先导专项落户。支持中科院兰化所孵化项目产业化,高端润滑油脂材料打破风电和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国外产品垄断,风力发电润滑材料装机量国内品牌第一。支持川大青岛研究院和青啤联合开发啤酒包装材料,实现瓶盖密封垫材料完全替代德国进口。信息技术领域。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签约落地,打造国家级空间信息产业国际科技创新园,这个项目是我们面向2030的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全国一共有17个,其中这个落地在青岛。推进“中国智谷”项目,吸引200家泛人工智能企业落户。引进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声智科技,建设“声与智能融合技术研发基地与产业应用示范中心”。
    四是着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举办2020青岛创新节,以“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为主题,引进王煜全前哨大会、吴声新物种发布等科创领域顶尖流量品牌,邀请412位专家学者、1522位企业家、256位投资人参加,十大高科技项目签约落地、带动新增投资500亿元,500架无人机海上表演给市民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中山路“点亮青岛”灯光秀活动形成网红打卡地,被央视国际频道向海外直播。创新节是我们今年推出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科技创新节日,产生的反响还是非常好。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加快科技金融产品扩面增量,组建围绕企业成长发展全周期的“智库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产业基金”扶持链条。实施科技金融特派员计划,累计辅导企业融资8.03亿,通过科技贷、高企贷、投保贷、专利质押贷等产品,累计为1273家次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支持42.5亿元。开展孵化器提升行动。以平台思维打造标杆孵化器。引进启迪之星注册公司41家、注册资金24.42亿元,与启迪合作设立的离岸孵化器在英国剑桥科技园挂牌。引进华夏基石建设“产业孵化/加速器”+“上市公司北方总部基地”。引进创业黑马建设独角兽加速基地。引进春光里打造创投生态综合体。引进中国科技开发院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和产业培育平台。创新创业大赛设立深圳赛区,升级为全球赛事。目前已有认定孵化机构341家,其中孵化器173家、众创空间168家、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99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建成17个分中心,形成一总多分的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推进成立半岛科创联盟,协同胶东经济圈五市高校院所、企业、创投风投等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建立“局校会商”制度, 深化产学研对接合作。推动成立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定向培养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获批山东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发展国际合作平台载体,建设青岛中日科学城、中德青年科学院,累计设立企业海外研发中心48家、海外联合实验室5家,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家,居计划单列市首位。海尔亚洲研发中心获批全省首批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五是着力推进流程再造。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针对科技资金“撒芝麻盐”问题,改革项目形成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50万元以下160个项目全部砍掉,设立局区(市)会商专项,将资金集中到惠民和新兴产业领域。项目评审中邀请基金、咨询、企业界人士参加,提高市场眼光对科技项目的考量。实行“以赛代评”,以创新创业大赛结果取代创新创业项目评审,将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作为项目的主要评价标准。完善科研诚信体系。弱化论文、职称、学历、奖项等评价指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科技评价体系。将科研诚信要求融入科技计划管理全过程,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责任者,实行“一票否决”。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幅压缩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对办理免税的技术开发和转让合同登记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当天办结,将外国人工作许可办理时限由25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这两项办理时限均达到全国同类城市最短水平。
    未来五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强,围绕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这个核心目标,强化增强城市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营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三大支撑,助力打造创业城市、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内生动力。
    发布完毕。
    
    主持人:感谢吴局长。接下来是答问时间,请媒体朋友们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单位。
    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改革报记者。科技创新是新经济发展动力引擎。我注意到,吴局长刚才专门介绍了“双招双引”的重点科技项目,这是青岛科技创新工作的一项特色,能否具体介绍下招引“新经济”项目的情况和具体做法?谢谢。
 
    吴绪永: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
    市委提出来投资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十三五”以来,我们准确地把握市委的这一要求,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创新这个招式、打法,狠抓项目招引,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融合互动。我们在抓好一些高端制造业的大项目落地的同时,更加注重新经济项目的招引,当然这些大项目投资比较大,区市都非常关注,同时作为我们的未来产业的培育,我们对一些投资额度不是很大的新经济项目尤其关注,不断来优化产业的投资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我们也统计了一下,今年1-9月,我们现在的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在建投资项目199个,同比增加63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这一些主要的做法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平台招引。清宪书记提出来,我们要用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按照平台思维,我们引进了华夏基石、春光里、创业黑马等一批“自带流量”的平台型机构,以点带面,实现乘数效应和价值倍增。我简要说一下这几个项目。
    (一)华夏基石总部基地项目。华夏基石大家知道,是中国目前最专业、规模最大的专业咨询机构之一,连续四年位居中国本土咨询公司榜首。市科技局会同市南区、莱西市等,引进华夏基石在青建设“产业孵化/加速器”+“上市公司北方总部基地”。8月底,华夏基石举办“华夏基石产业服务峰会青岛周”系列活动,华夏基石(中国)总部基地正式开业,就在香港路原来中国银行那个楼。目前,已导入2家头部企业、5家上市公司和2家深圳行业协会。
    (二)“青岛智谷”项目。该项目由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发起,通过基金驱动、投保贷资金联动、建设总部基地及产业园区等方式,集聚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助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市科技局协助春光里密集接洽有关区市,位于馆陶路1号的中国智谷·市北中心于9月21日正式挂牌启用,建筑面积5000平米,目前已对接科技企业444家,吸引170家企业意向来青,签署服务协议68家企业,17家企业完成了区市签约。还成立了一个“青岛智谷”基金,一期募资基本完成,将给予落户企业投融资支持。
    (三)创业黑马独角兽创新加速基地项目。创业黑马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产业加速服务商,也是创新加速领域唯一一家上市企业,深度加速赋能超过10000家企业,其中上市企业11家、拟上市独角兽35家。在市科技局、崂山区共同努力下,创业黑马成功落户,在青打造引进培育独角兽企业、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全生态加速示范基地。现在基地当中已经注册企业60家,其中准独角兽区域总部企业1家、高成长企业18家、科技类初创企业41家。同时,根据青岛产业规划方向,已累计挖掘企业200余家,36家正在对接落地。
    二是坚持顶格招引。特别是市政府的分管领导,还有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靠上,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吸引柔宇科技、腾云天下、声智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落户我市。
    (一)柔宇科技项目。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是柔性显示领域头部企业,致力于自主研发核心全柔性技术,拥有3000多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先后推出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建立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发布投产全球首款消费级柔性屏折叠手机。今年6月以来,耿涛副市长率市科技局、上合示范区管委等部门与柔宇科技多次洽谈对接,赴深圳实地考察调研,推动投资160亿元的第二代柔性屏生产线成功落地上合示范区,打造国内一流的柔性屏生产基地。9月23日已正式签约。这是一个项目。
    (二)声智科技项目。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声学人工智能公司,其占据70%以上中文远场智能语音市场,客户包括中国移动、华为、百度、小米、阿里、腾讯等。山东声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落户崂山,注册资本5000万元,智能电梯等产品在我市火车站、青医附院等场所应用。近期,崂山区、声智科技、市科技局三方拟签订合作协议,在青建设声与智能融合技术研发中心、智能产业示范中心、声智特种行业研发中心,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强化协同招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通过叠加市区两级政策,形成强大项目招引合力,为重大科技项目落地产业化提供保障。
    例如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该项目是17个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之一,业主单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将在青成立中卫汇通天地网络(青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地面信息港、未来网络系统研究院、卫星载荷及终端研发与制造基地,打造空间信息产业园。9月30日,崂山区政府与北京中卫汇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天地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签署天地一体产业科技总部项目落户合作协议,青岛城投集团与北京中卫汇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股权投资协议。10月27日,项目公司中卫汇通天地网络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目前已启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3D实景实物的多媒体数字化展厅设计工作。
    四是实施专业化、市场化招引。聘请科技招商顾问开展专业化招商,委托行业知名机构以市场化眼光评判项目,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事半功倍。
    (一)聘请专业招商顾问。一方面,充分授权,招商顾问可代表市科技局宣介推广政策、搜集科技项目、协助开展招商;另一方面,激励引导,参照“社会化专业招商奖励政策”,依据招商引资绩效,给予招商顾问相应奖励。
    (二)市场眼光评判项目。我们引进的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是国际领先的医药健康领域产业孵化平台,其聚集院士级专家20名、产业精英近万人,与国内近百家医院紧密合作。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与市科技局、崂山区合作,共建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青岛基地,设立产业基金,创建医药孵化及加速等五大医学工程转化体系,打造国家级医学工程转化平台。在项目合作同时,还将委托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负责我市生物医药领域科技项目评价,用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市场化眼光遴选项目,使项目招引更高效、项目扶持更精准。
    这是我们在“双招双引”的一些做法,我就简单给大家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吴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如何依靠改革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刚才吴局长已经介绍了咱们青岛在科技创新领域推进流程再造的一些主要情况。请问从“学深圳、赶深圳”角度来看,咱们青岛是如何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不断推动流程再造的?下步还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吴绪永: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想请我们规划与政策法规处薛小康处长介绍下具体情况。
    
    薛小康:记者朋友们好。我想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下我们“十三五”期间在科技创新流程再造方面的具体情况:
    一是再造科技计划管理流程。第一,坚持市场化思维,改革科技计划体系。重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着力解决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的“老大难”问题,刚才吴局长也介绍过,我们将50万元以下160个项目全部砍掉,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局区(市)会商”专项,充分发挥区市优势产业,着力培育能够在全国排到前一两名的头部企业。改革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和立项机制,项目遴选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企业界、基金界、咨询专家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南形成过程中,邀请投资、管理、咨询、技术专家参与论证,将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作为项目评价的重要标准。第二,坚持全链条设计,改革项目形成机制。加强政府主动布局和谋划设计,纵向上,我们和区(市)加强协同联动;横向上,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制约行业发展的创新需求,打造示范引导工程和科技惠民示范基地。第三,坚持放到底的原则,改革科技管理机制。简化事前程序,进一步简化各类项目材料报送和预算编制。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减少或取消项目执行期检查、抽查和审计次数,对项目变更、资金调整的权限能放则放。升级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由原来的创新中心“单一化”牵头组织转变为共同体“多元化”的牵头模式,对海洋生物医药、高速列车、智慧生活、军民融合等4个创新创业共同体牵头单位,试点下放项目立项权和资金分配权。第四,坚持从科研工作实际出发,改革科技攻关机制。试点推行“组阁揭榜制”,在2021年科技惠民计划里试点“组阁揭榜”,调动社会的力量攻克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在榜单中明确了榜单要求、揭榜时限。试点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在战略研究课题中把直接费用的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单位。
    二是革新科技业务工作流程。第一,改革外国人工作许可流程。现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受理窗口1个,年均办理业务8000件,占全省一半以上。为进一步加强外籍人才引进,对外国人工作许可业务进行优化提升,一方面,压缩办理时限,由国家规定的25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另一方面,对长期(超过90天)来青工作外籍演职人员,取消学位、工作经历、年龄等限制。第二,改革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流程。大幅压缩办理时限,对主要用于办理免税、符合认定登记条件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登记,由30个工作日转为当天办结,达到全国最短时限;对其他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及服务合同办理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推动登记工作下沉,按照应放尽放原则,推动区(市、功能区)设立技术合同登记机构,明确对单笔成交额在1000万元以下技术合同,由区级技术市场服务中心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进行审查和认定,先行在西海岸新区、市南区以及蓝谷进行试点。第三,改革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流程。建立科技、财政、税务三方和市区两级信息互通机制,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复核流程和裁量标准,增设异议申辩环节,现场核查出现异议的企业可通过专家答辩会申诉辩解。建立工作流程全过程公开透明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今年首次试行无纸化申报评审,大大降低企业申报成本和时间。
    三是创新科技决策运行流程。第一,顶格协调,改革工作推进机制。建立顶格协调推进机制,开发科技工作日常管理平台,设计“重点项目管理”“每日一报”等板块,便于“一把手”第一时间了解直报信息,减少管理层次,做好风险管控和工作部署,及时了解重点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行“片平华”管理。第二,公众参与,改革决策公开机制。坚持开门定政策,强化科技创新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对科技领域重大政策、重大事项等决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关联利益群体参与,通过公开答辩、论证会、评估会等形式,提高决策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第三,激发创意,改革创新决策机制。畅通对外对内“双通道”,对外,建立高校院所和重点科技企业联系制度,搭建畅通的桥梁,有求必应,无需不扰。对内,组织开展改革创新建议大赛,动员干部全员参与,紧扣“攻山头”、“稳阵地”工作主线组织头脑风暴,再提出一些改革创新建议,最大限度的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从社会各方面综合反响来看,这些制度都对激发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助推了释放科技创新潜能。例如,今年1-10月,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4349名,其中高端(A类)外籍人才1004人、占全省60%,青岛市连续九次成功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名单。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推行“材料一次报送”等便捷化服务,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薛处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吴局好,薛处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科技创新离不开平台支撑。请问“十三五”期间,咱们青岛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哪些突出成效和创新点?谢谢。
 
    吴绪永:谢谢您的问题。科技创新平台是开展源头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聚合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载体,平台建设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简单介绍一下:
    一是打造高端创新平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第一,强化海洋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因为海洋科研还是青岛科研的一个优势,打造高端创新载体,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这是我们国家级的一个重大平台,牵头实施“透明海洋”和“问海计划”专项,支撑我国海洋监测探测装备研发和装备国产化,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在全球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是中科院机构改革的一个成果,依托我们的海洋所来建设的,这个研究中心主要是集聚了中科院系统13家涉海研究机构,打造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这个中心建在西海岸,今年应该能够投入运行。国家深海基地作为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与装备支撑保障基地,积极服务国家深远海战略,形成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三龙”系列深海运载装备体系,打造全国首个面向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的多功能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第二,推进高端技术创新平台发展。全国首个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等3个重点项目目前已经完工,集聚德国德累斯顿大学、蒂森克虏伯公司、中国航发北京航材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一批高端资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成功下线,标志我国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今年,山东省、中科院、青岛市三方签约共建山东能源研究院,这是省委的一项重大决策,把它落地青岛主要是依托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来建设,重点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功能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金与产业化示范基地,打造国家级能源创新平台,为山东省能源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核心技术与关键人才支撑。这是一方面。
    二是布局产业创新平台。第一,建设技术创新中心,这个有国家级的高速列车,省级的,还有市级的,市级新建了202家,全部依托高企,省级有3家,海洋药物、海洋腐蚀防护、工业互联网,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第二,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我们获批了4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这个我刚才已经介绍过,每一家都获得5000万的省财政资金的支持。制定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指引,下一步我们也要培育一批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第三,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制定《青岛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独立法人研究机构,补齐战略性新型产业研发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转化。第四,通过“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和国际系”四条主线引进一些高端研发机构,“十三五”期间引进了接近50家,机构人员总数超过8000人。引进机构充分发挥创新源头、创业载体、创客培育功能,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100余家,与青岛企业签订技术交易合同近800余项,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200余家,带动我市微电子、仪器仪表、生物质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建设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第一,科技部批复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落户在青岛,昨天刚刚揭牌,建成融媒体中心和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搭建了线上多语言平台网站,今天下午正在举办第二届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第二,中车四方中泰轨道交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建设,推进中泰铁路方面研究。第三,建设中德青年科学院,完成《中德青年科学院建设实施方案》,筹备成立中德青年科学院(青岛)发展中心,成功举办中德科技合作论坛。第四,积极推进青岛中日科学城建设、青岛天安韩国科技企业孵化器、iTOT日本东京孵化器青岛创新中心揭牌,导入日韩科技和产业资源。
    四是创新产学研对接平台。第一,开展产学研对接专项行动,2019年组织开展各类对接活动226场,发布成果3000余项,征集合作需求近370项,达成合作意向550余个,合同金额超2.5亿元。第二,出台国内首个地方服务规范,打造市场化科技评价服务青岛模式。推动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建成17个分中心,形成“一总多分”的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与青岛大学、斯坦福青岛研究院、石油大学(华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新培养技术转移人员113名。第三,与烟潍威日四城市联合发起成立“半岛科创联盟”,以青岛檬豆网络科技为秘书长单位,构建半岛技术成果数据平台、打造技术创新协同服务平台,在线对联盟会员科研成果定期进行成熟度评价,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第四,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建立了国内首家“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构建科教产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双高地”。对标德国工业4.0,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院、德国工业4.0基地等机构合作,引进德国先进工业技术体系,将德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理念、教学经验以及工程技术标准纳入学院培训课程。与工业互联网领域20余家头部企业合作,引进东方国信、竹云科技、德国菲尼克斯(中国)、海尔卡奥斯等实训经验,定制标准化的人才培育课程。工业互联网学院目前已编制国际化教材80余个,与竹云科技合作设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国家一流团队和全球高端专业人才组成学院专家委员会,进行协同技术攻关。
    平台方面我就简单介绍这些,后面再有什么需要,我们可以继续对接,谢谢。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可以继续联系市科技局。
    我们常说科技改革生活,创新赋能科技。通过刚才两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我们可以了解到,“十三五”时期,我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位居全国“双创领跑型城市”前10名,发力精准,成效显著。请媒体朋友们做好我市“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情况的报道,就像刚才吴局长所发布的那样,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内生动力。
    今天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