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57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通报青岛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向全市人民全面介绍我市在贯彻落实《水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工作和应对举措,进一步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爱水护水,协同水治理,建设优美水生态,助力海洋保护和城市品质提升。今天我们召开专题发布会,特别邀请到了: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陶兴成同志;

  市水务管理局局长宋明杰同志;

  市水务管理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周卫东同志。

  请以上三位发布人到会,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陶兴成副主任,介绍我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情况,有请。

  陶兴成: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市民朋友:

  大家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落实《水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纲领,大力开展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工作,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下面,我向各位记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一、创建背景

  2016年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原环境保护部公布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其中公布我市城市黑臭水体12处。经过全市集中治理,到2017年底,12处城市黑臭水体的基础整治工作全部完成。2018年10月,我市成功入选由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组织的全国首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近两年来,我们围绕迎接示范城市考核验收,落实系列措施,打响了“长制久清”的碧水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作全方位推进。

  二、工作推进情况

  我市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民生,统筹推进河道整治。我市坚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任务,一是顶格协调。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统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跨区域跨部门治理工作,做到守水有责、守水担责、守水尽责。二是齐抓共管。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多部门凝心聚力,水务管理、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通过联席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为治水一线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重心下沉。各级河道治理责任人员深入一线持续开展河道巡查,针对现有的城市黑臭水体,巡查频率每半月1次;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城区河道,巡查频率每周不少于1次,实现了城区河道全覆盖巡查和无盲区监控。四是开门治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整治过程中我市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广纳群众智慧。以李村河中游(李村大集)治理为典型河段,多方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组织多轮论证,将河道治理同“李村大集”搬迁统筹开展,既改善了环境又满足了居民的生活休闲需求。在水清沟河整治中,辖区政府先后3次同开发商进行磋商,并集中征求业主意见,最终开发商投资2300万对河岸景观进行绿化提升,政府投资约3300万进行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真正实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系统实施,岸上岸下统筹治理。一是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继完成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张村河水质净化厂新建等工程,实现出水水质达标提标。目前,全市共有城镇污水处理厂25座,设计总规模达到了230.6万吨/日。完善李村河沿河23个社区的污水管网建设,新建污水管道250余公里;建设张村河上游、大村河等截污干管12公里。补齐城市污水处理短板,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二是开展排水口溯源整治。黑臭水体虽然表现在河里,但问题根源在岸上。我们坚持“源头治理”,开展了全市建成区河道排水口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拉网式排查,为全市建成区890个排水口建立了台账。同时,引入专业单位“追本溯源”,采取管道物探等技术手段进行主城区管网检测1700余公里,全面排查污染源头,“一口一档”制定治理方案,逐一做好整改。三是加强河湖垃圾治理。全面划定城市蓝线及河湖管理范围,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及时清理处置水体内漂浮物,并将打捞养护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目前已完成市区级339条河流、116座水库、111座水闸管理范围的划定,今年年底将完成镇级河湖管理范围的划定。四是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李村河、娄山河等河道均采用生态岸线的形式,在河道内栽种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恢复黑臭水体生态岸线约13公里。在李村河中上游完成治理的基础上,组织编制李村河规划设计方案,升级治理李村河下游,规划打造滨河生态公园,构建城区“山-海-河绿色长廊”。五是开展河道生态补水。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调引下游污水处理厂的合格出水回补上游河道,保证河道生态需水,还原河道的生态调蓄功能。目前李村河下游、张村河上游再生水稳定补水达到24.75万吨/日,海泊河再生水补水2.5万吨/日。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补水效果,开展李村河中游生态补水示范项目,为李村河中游、张村河中游提供5万吨/日的再生水补水水源。

  (三)健全机制,创建水城共融岛城。一是建章立制抓规范。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建设,2020年相继出台了《青岛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绩效考评办法》、《青岛市黑臭水体治理相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青岛市黑臭水体治理排水执法工作标准》等制度文件,确保青岛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常治长净、长制久清”。二是深化落实河长制。以河长制为抓手,建立四级河长体系,出台河长制工作方案和相应配套制度,推动我市河长从“有名”向“有实”不断深化。三是强化督查考核机制。对巡河过程中发现的个别河道污水排放、漂浮物、淤泥等问题进行督查通报,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对各区(市)的绩效考核,确保各层级责任上肩,任务落地。四是加大联合执法工作力度。建立多部门常态化排水溯源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管重罚私搭乱接现象。2020年全市执法部门共检查排水单位1991家,整改97处,立案处罚71起。五是严格执行许可制度。2020年共办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111件;全市核发排污许可证2441张,登记20130家,强化服务和监管。

  三、工作成效

  通过做好社会治水、工程治水和管理治水三篇文章,我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效果初显。

  一是实现了城市水环境质量长效稳定提升。我市于2018年完成了12处城市黑臭水体长制久清评估,居民满意度超过90%,顺利通过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自2019年10月起,聘请第三方进行黑臭水体监测,同步公示相关数据。数据显示,城区水质持续向好,未出现大范围“返黑、返臭”现象。

  二是创建了北方大型缺水城市水生态建设示范。青岛作为典型的北方大型缺水城市,河道生态用水非常缺乏。我市通过优化调整污水处理厂布局、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加强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目前,主城区再生水补水能力达到28.75万吨/日。李村河中下游3.5公里河道已基本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三是探索多行政区、多水厂、全流域联动的“厂-网-河”一体化建设运营路径。我市正在分时序、分步骤推动“厂-网-河”一体化工作。以城区内面积最大、涉及辖区最多、治理任务最重的李村河流域为试点,先行先试“厂-网-河”一体化,积极破解现存市区两级和部门职权分割、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

  四是构建了全市统一共享排水监管平台。综合运用云计算、在线传感、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加快建设排水监测管控平台,布设监测设备214台,实现源头、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河道的全过程数据监测,做到数据统筹共享,助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平台化、智慧化。

  四、下步工作措施

  水生态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我们清醒认识到青岛市黑臭水体治理还有一些弱项和短板,比如:个别地段瘀污不分、清污不分导致纳管入厂压力大;一些河道断流干涸、断面水质不稳定;个别人员、企业或单位法制意识不强,存在非法偷排乱倒污水行为,部分区(市)地方监管还较弱。因此,巩固好黑臭水体治理成果任重道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下一步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抓工程,加快推进未完工项目进度。2020年是我市“城市黑臭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对标示范城市创建要求,继续推进未完成的项目建设,严卡时间节点,加快工作进度。重点加快李村河北岸新建水质净化厂和李村河中游生态补水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再生水利用水平。

  (二)建机制,持续完善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夯实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制久清”的制度基础,继续完善“厂网河”一体化运维机制、排水管网排查长效机制;对于已建立的河长制、排水执法、排水许可、定期监测等管控制度,规范工作台账,严格督导落实。

  (三)强监管,不断加大河道巡查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已有河长制、治理专班、环保执法等各项河道巡查督查机制作用,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完善的巡河工作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分类处理,能整改的,立刻进行整改;需执法的,立刻移交执法;不能立刻整改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并定期组织“回头看”,杜绝河道“反复治、治反复”。

  各位媒体和广大市民朋友们,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事业,既需要政府主导投入,也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在此,也请媒体朋友广泛宣传,请市民朋友们自觉节水护水,不乱排乱倒污水,关爱美丽河湖。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守治水初心,担负治水使命,坚决打赢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树立水环境治理“青岛样板”,努力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宜居城市。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陶主任。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媒体朋友们,请大家就刚才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中国工业报记者提问。青岛市属于缺水型城市,河道断流现象时有出现,请问在李村河流域综合整治过程中,我市如何考虑在节水的同时,做好河道生态补水工作的?谢谢。

  宋明杰: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众所周知,青岛市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城市,而且我们的本地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加上我们引入的客体水源,包括引入的长江水和黄河水,这个水量只能够对城乡居民生活和生产进行保障。李村河又是一个季节性断流的河流,它的生态补水只有依靠水质净化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这类非常规性的水源进行补水,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在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整个的布局当中进行了优化。大家都知道,以前的污水处理厂基本上是建在河流的入海口,为了处理完了以后方便把污水直接排到海里面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现在对李村河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的布局进一步进行了优化,不单单在下游,而且在中游和上游逐渐要建立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这样就便于把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的出水用于整个河道的生态补水。

  其三,我们对水质净化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进行了进一步的提标。李村河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经达到了地表水类四类的标准,水质净化厂的出水水质要更好,这就充分保证了我们给李村河生态补水过程当中的水质达标。

  其四,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科研课题的试验,比方说我们委托清华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分别对非常规性水源的综合利用和水生植物在水生态水质净化过程当中的贡献,分别进行了研究。后面我们还要结合李村河的综合整治,按照科学的设置建立一些相对的拦水坝、橡皮坝,等等这些措施一并用上。总之,李村河的生态补水是非常大的系统工程,通过生态补水,李村河的国控断面水质现在已经稳定达标,当然了,国控断面水质的稳定达标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希望通过常年不断的李村河生态补水,使我们的李村河真正变成美丽河,真正达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目标。

  谢谢。

  主持人:感谢宋局长,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想问一下,近两年我市主城区水环境明显改善,像李村河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公园长廊。请问下一步我市如何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谢谢。

  周卫东: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保持河道长制久清,巩固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我们重点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城区河道巡查。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城区河道定期检查和动态巡查的制度,就是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特别是雨后我们必须进行巡查,重点关注排水口、暗渠等排放情况和河道垃圾的一些情况,防止对河道产生污染。

  二是严格进行水质监测。我们委托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已经完成治理的12条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及时通过市水务管理局网站等平台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对于容易返臭的水体我们要加大检测的力度。

  三是推进工程项目建设。要构建系统的“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工程体系,要加大推进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河道生态治理、清淤分流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四是要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三分在治、七分在管。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河(湖)长制这个平台,落实每一水体的管护责任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督导考核,压实管护责任;我们要积极推进“厂-网-河”一体化运维机制,运用好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河道管护水平。当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巩固和提高还需要我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谢谢!

  主持人:感谢媒体朋友提问,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市水务管理局,电话:85916289。

  刚才陶主任和两位局长已经发布和解答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加强黑臭水体治理,是当今水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一大世界难题。在抓好治理的同时,从源头上能够减少污水乱排是关键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也希望媒体朋友们继续对我市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保护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让我们一起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河湖,共享幸福青岛。

  今天的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通报青岛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向全市人民全面介绍我市在贯彻落实《水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工作和应对举措,进一步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爱水护水,协同水治理,建设优美水生态,助力海洋保护和城市品质提升。今天我们召开专题发布会,特别邀请到了: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陶兴成同志;

  市水务管理局局长宋明杰同志;

  市水务管理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周卫东同志。

  请以上三位发布人到会,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陶兴成副主任,介绍我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情况,有请。

  陶兴成: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市民朋友:

  大家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落实《水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纲领,大力开展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工作,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下面,我向各位记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一、创建背景

  2016年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原环境保护部公布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其中公布我市城市黑臭水体12处。经过全市集中治理,到2017年底,12处城市黑臭水体的基础整治工作全部完成。2018年10月,我市成功入选由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组织的全国首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近两年来,我们围绕迎接示范城市考核验收,落实系列措施,打响了“长制久清”的碧水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作全方位推进。

  二、工作推进情况

  我市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民生,统筹推进河道整治。我市坚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任务,一是顶格协调。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统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跨区域跨部门治理工作,做到守水有责、守水担责、守水尽责。二是齐抓共管。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多部门凝心聚力,水务管理、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通过联席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为治水一线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重心下沉。各级河道治理责任人员深入一线持续开展河道巡查,针对现有的城市黑臭水体,巡查频率每半月1次;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城区河道,巡查频率每周不少于1次,实现了城区河道全覆盖巡查和无盲区监控。四是开门治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整治过程中我市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广纳群众智慧。以李村河中游(李村大集)治理为典型河段,多方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组织多轮论证,将河道治理同“李村大集”搬迁统筹开展,既改善了环境又满足了居民的生活休闲需求。在水清沟河整治中,辖区政府先后3次同开发商进行磋商,并集中征求业主意见,最终开发商投资2300万对河岸景观进行绿化提升,政府投资约3300万进行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真正实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系统实施,岸上岸下统筹治理。一是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继完成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张村河水质净化厂新建等工程,实现出水水质达标提标。目前,全市共有城镇污水处理厂25座,设计总规模达到了230.6万吨/日。完善李村河沿河23个社区的污水管网建设,新建污水管道250余公里;建设张村河上游、大村河等截污干管12公里。补齐城市污水处理短板,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二是开展排水口溯源整治。黑臭水体虽然表现在河里,但问题根源在岸上。我们坚持“源头治理”,开展了全市建成区河道排水口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拉网式排查,为全市建成区890个排水口建立了台账。同时,引入专业单位“追本溯源”,采取管道物探等技术手段进行主城区管网检测1700余公里,全面排查污染源头,“一口一档”制定治理方案,逐一做好整改。三是加强河湖垃圾治理。全面划定城市蓝线及河湖管理范围,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及时清理处置水体内漂浮物,并将打捞养护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目前已完成市区级339条河流、116座水库、111座水闸管理范围的划定,今年年底将完成镇级河湖管理范围的划定。四是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李村河、娄山河等河道均采用生态岸线的形式,在河道内栽种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恢复黑臭水体生态岸线约13公里。在李村河中上游完成治理的基础上,组织编制李村河规划设计方案,升级治理李村河下游,规划打造滨河生态公园,构建城区“山-海-河绿色长廊”。五是开展河道生态补水。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调引下游污水处理厂的合格出水回补上游河道,保证河道生态需水,还原河道的生态调蓄功能。目前李村河下游、张村河上游再生水稳定补水达到24.75万吨/日,海泊河再生水补水2.5万吨/日。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补水效果,开展李村河中游生态补水示范项目,为李村河中游、张村河中游提供5万吨/日的再生水补水水源。

  (三)健全机制,创建水城共融岛城。一是建章立制抓规范。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建设,2020年相继出台了《青岛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绩效考评办法》、《青岛市黑臭水体治理相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青岛市黑臭水体治理排水执法工作标准》等制度文件,确保青岛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常治长净、长制久清”。二是深化落实河长制。以河长制为抓手,建立四级河长体系,出台河长制工作方案和相应配套制度,推动我市河长从“有名”向“有实”不断深化。三是强化督查考核机制。对巡河过程中发现的个别河道污水排放、漂浮物、淤泥等问题进行督查通报,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对各区(市)的绩效考核,确保各层级责任上肩,任务落地。四是加大联合执法工作力度。建立多部门常态化排水溯源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管重罚私搭乱接现象。2020年全市执法部门共检查排水单位1991家,整改97处,立案处罚71起。五是严格执行许可制度。2020年共办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111件;全市核发排污许可证2441张,登记20130家,强化服务和监管。

  三、工作成效

  通过做好社会治水、工程治水和管理治水三篇文章,我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效果初显。

  一是实现了城市水环境质量长效稳定提升。我市于2018年完成了12处城市黑臭水体长制久清评估,居民满意度超过90%,顺利通过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自2019年10月起,聘请第三方进行黑臭水体监测,同步公示相关数据。数据显示,城区水质持续向好,未出现大范围“返黑、返臭”现象。

  二是创建了北方大型缺水城市水生态建设示范。青岛作为典型的北方大型缺水城市,河道生态用水非常缺乏。我市通过优化调整污水处理厂布局、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加强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目前,主城区再生水补水能力达到28.75万吨/日。李村河中下游3.5公里河道已基本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三是探索多行政区、多水厂、全流域联动的“厂-网-河”一体化建设运营路径。我市正在分时序、分步骤推动“厂-网-河”一体化工作。以城区内面积最大、涉及辖区最多、治理任务最重的李村河流域为试点,先行先试“厂-网-河”一体化,积极破解现存市区两级和部门职权分割、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

  四是构建了全市统一共享排水监管平台。综合运用云计算、在线传感、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加快建设排水监测管控平台,布设监测设备214台,实现源头、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河道的全过程数据监测,做到数据统筹共享,助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平台化、智慧化。

  四、下步工作措施

  水生态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我们清醒认识到青岛市黑臭水体治理还有一些弱项和短板,比如:个别地段瘀污不分、清污不分导致纳管入厂压力大;一些河道断流干涸、断面水质不稳定;个别人员、企业或单位法制意识不强,存在非法偷排乱倒污水行为,部分区(市)地方监管还较弱。因此,巩固好黑臭水体治理成果任重道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下一步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抓工程,加快推进未完工项目进度。2020年是我市“城市黑臭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对标示范城市创建要求,继续推进未完成的项目建设,严卡时间节点,加快工作进度。重点加快李村河北岸新建水质净化厂和李村河中游生态补水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再生水利用水平。

  (二)建机制,持续完善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夯实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制久清”的制度基础,继续完善“厂网河”一体化运维机制、排水管网排查长效机制;对于已建立的河长制、排水执法、排水许可、定期监测等管控制度,规范工作台账,严格督导落实。

  (三)强监管,不断加大河道巡查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已有河长制、治理专班、环保执法等各项河道巡查督查机制作用,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完善的巡河工作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分类处理,能整改的,立刻进行整改;需执法的,立刻移交执法;不能立刻整改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并定期组织“回头看”,杜绝河道“反复治、治反复”。

  各位媒体和广大市民朋友们,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事业,既需要政府主导投入,也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在此,也请媒体朋友广泛宣传,请市民朋友们自觉节水护水,不乱排乱倒污水,关爱美丽河湖。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守治水初心,担负治水使命,坚决打赢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树立水环境治理“青岛样板”,努力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宜居城市。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陶主任。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媒体朋友们,请大家就刚才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中国工业报记者提问。青岛市属于缺水型城市,河道断流现象时有出现,请问在李村河流域综合整治过程中,我市如何考虑在节水的同时,做好河道生态补水工作的?谢谢。

  宋明杰: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众所周知,青岛市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城市,而且我们的本地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加上我们引入的客体水源,包括引入的长江水和黄河水,这个水量只能够对城乡居民生活和生产进行保障。李村河又是一个季节性断流的河流,它的生态补水只有依靠水质净化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这类非常规性的水源进行补水,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在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整个的布局当中进行了优化。大家都知道,以前的污水处理厂基本上是建在河流的入海口,为了处理完了以后方便把污水直接排到海里面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现在对李村河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的布局进一步进行了优化,不单单在下游,而且在中游和上游逐渐要建立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这样就便于把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的出水用于整个河道的生态补水。

  其三,我们对水质净化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进行了进一步的提标。李村河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经达到了地表水类四类的标准,水质净化厂的出水水质要更好,这就充分保证了我们给李村河生态补水过程当中的水质达标。

  其四,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科研课题的试验,比方说我们委托清华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分别对非常规性水源的综合利用和水生植物在水生态水质净化过程当中的贡献,分别进行了研究。后面我们还要结合李村河的综合整治,按照科学的设置建立一些相对的拦水坝、橡皮坝,等等这些措施一并用上。总之,李村河的生态补水是非常大的系统工程,通过生态补水,李村河的国控断面水质现在已经稳定达标,当然了,国控断面水质的稳定达标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希望通过常年不断的李村河生态补水,使我们的李村河真正变成美丽河,真正达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目标。

  谢谢。

  主持人:感谢宋局长,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想问一下,近两年我市主城区水环境明显改善,像李村河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公园长廊。请问下一步我市如何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谢谢。

  周卫东: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保持河道长制久清,巩固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我们重点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城区河道巡查。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城区河道定期检查和动态巡查的制度,就是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特别是雨后我们必须进行巡查,重点关注排水口、暗渠等排放情况和河道垃圾的一些情况,防止对河道产生污染。

  二是严格进行水质监测。我们委托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已经完成治理的12条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及时通过市水务管理局网站等平台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对于容易返臭的水体我们要加大检测的力度。

  三是推进工程项目建设。要构建系统的“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工程体系,要加大推进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河道生态治理、清淤分流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四是要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三分在治、七分在管。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河(湖)长制这个平台,落实每一水体的管护责任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督导考核,压实管护责任;我们要积极推进“厂-网-河”一体化运维机制,运用好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河道管护水平。当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巩固和提高还需要我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谢谢!

  主持人:感谢媒体朋友提问,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市水务管理局,电话:85916289。

  刚才陶主任和两位局长已经发布和解答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加强黑臭水体治理,是当今水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一大世界难题。在抓好治理的同时,从源头上能够减少污水乱排是关键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也希望媒体朋友们继续对我市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保护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让我们一起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河湖,共享幸福青岛。

  今天的发布会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