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95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2020年上半年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是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伟同志。

  首先,有请刘伟局长就2020年上半年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发布,有请刘局长!

  刘伟: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青岛市今年上半年的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全市经济先抑后扬,上半年主要指标企稳回升,“六稳”“六保”扎实推进,经济运行向正常秩序加快回归,社会稳定的态势进一步巩固。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和0.3个百分点,比青岛市一季度提升7.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1%。

  一、农业生产较为平稳,畜牧生产形势向好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0.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夏粮总产量133.42万吨,比上年减少9.21万吨,下降6.5%。蔬菜总产量183.5万吨,增长0.3%。肉类总产量19.66万吨,其中,禽肉产量11万吨,禽蛋产量12.71万吨,牛奶产量16.71万吨,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二季度末,生猪存栏130.56万头,比一季度末增长5.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3.72万头,比一季度末增长11.8%。

  二、工业生产快速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加快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7个百分点。35个大类行业中,1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比一季度增加8个行业,行业增长面为42.9%。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恢复加快,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和1.4%,分别比一季度提升12.3和7.9个百分点。部分新产品产量增势强劲,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传感器、智能电视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5.2%、38.7%、24.5%、22.1%。

  三、服务业运行由负转正,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显现

  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累计增速由负转正,比一季度提升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中16个行业实现增长,比一季度增加4个,增长面达到45.7%。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发展逆势上扬,增长21.8%,比一季度提升52.2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增长7.3%,比一季度提升13.9个百分点;邮政行业逐渐摆脱疫情影响,快速反弹修复,上半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增长19.2%,快递业务量增长20%,分别比一季度加快11.7和15.7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逐步改善,网上零售较快增长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9.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1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用品类实现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的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38.5%和42.4%;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势头良好,能效等级为Ⅰ级和Ⅱ级、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限额以上单位销售额分别增长59.3%和96.9%,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额增长57.7%;网络销售保持较高热度,限额以上单位网络销售额增幅达到36.2%,比一季度加快11.6个百分点。

  五、投资波动回升,重点领域投资表现较好

  上半年,全市投资增长4.0%,比一季度提升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上年同期低基数基础上实现283.3%的增长;二产投资增长8.2%,比一季度回落23.3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增长1.7%,扭转今年以来的下降局面。分领域看,重点领域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表现较好,基础设施投资自5月份转正后快速提升,增长14.2%,比一季度提升18.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3.3%,比一季度提升7.4个百分点。

  六、进出口总体稳定,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大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864.36亿元,增长1.8%,比一季度提升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5.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73.54亿元,增长4.9%,比一季度提升7.2个百分点;进口1190.81亿元,下降2.3%,比一季度回落4.3个百分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比重67.8%,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显著,增长12.1%,高于全市平均10.3个百分点,占比达28.1%;对东盟、欧盟(不含英国)分别增长23.1%和8.1%。

  七、财政收入降幅收窄,金融运行稳健向实

  在复工复产和经济向好带动下,财政收入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呈持续向好态势。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5.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下降11.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8.1%。

  上半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6月末,我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3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314亿元,均增长15.5%。随着疫情缓解,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主复工复产进度加快,住户贷款增速回升。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住户贷款余额6131亿元,较年初增加43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3706亿元,较年初增加1660亿元。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6月末不良贷款率降至1.21%,比一季度下降0.09个百分点。

  八、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就业形势逐步回暖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9%,比一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受天气转暖鲜菜上市量增加等因素影响,食品价格指数为114.7%,非食品价格指数101.0%,分别比一季度回落3.7和0.3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105.3%,服务价格指数101.3%,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5和0.1个百分点。

  在我市各项扶持创业和稳岗就业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7.99万人,增长2.4%。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业就业分别增长66.3%和37%。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扩散,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仍在持续,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当前疫情防控的任务依然很重,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下一步,全市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以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全面详实、令人振奋的发布,由此可见我市经济运行的情况还是令人振奋的,下面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刚才您提到上半年我市主要的经济指标是企稳回升的,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中都有哪些亮点的工作?谢谢。

  刘伟:谢谢《青岛日报》记者的提问。刚才主持人也说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还是比较令人振奋的,因为今年上半年可以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还有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这些矛盾交织叠加在一起,为我们的经济社会或者是给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堵点。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积极落实中央、国务院有关“六稳”工作的要求,扎实落实“六保”任务,使得我们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疫情防控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运行表现出了先降后升,加速回赶、复苏企稳的走势和成绩,尤其是5、6月份主要的行业运行加快,相关指标大幅回升,市场信心和发展大局保持稳定。总体看来,根据一系列的宏观数据发布,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经济亮点还是比较多的,比较突出的有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指标稳步回升

  因为疫情的冲击,在一季度的时候,指标是大面积的下降,多数指标是下降的,但是进入二季度以后是明显的好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经营明显加快,质量效益回升。生产经营随着复工复产深入推进,规上工业5、6月份连续2个月实现了正增长,而且增速分别达到了5.1%和17.9%的较快增长,由于工业生产连续两个月的正增长,拉动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分别比一季度和1-5月份收窄7.7个和2.9个百分点。同时工业生产的恢复还表现在效益的转好,刚刚出炉的数据,工业利润上半年现在仍然是下降9.4%,但是这个速度比一季度收窄了42%,这个力度非常大,而且-9.4%的表现也好于全国工业利润,全国工业利润是下降12.8%,我们工业表现也好于全国的表现,工业在复工复产的同时,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加快回升复苏,服务业在4月、5月单月营业收入都实现了正增长,4月份达到6.3%,5月份达到10.4%,都是向上走的,拉动1-5月份规上服务业增速正增长,首次实现累计增速正增长1.3%。

  二是消费市场逐步改善。复商复市表现出较多的积极因素,青岛市在“百日万店消费季”等国家、省、青岛市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带动下,上半年内贸市场表现非常抢眼,批发业实现增长9.7%,比一季度提升14.5个百分点,一季度是负的。在消费市场当中的主体,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这三个行业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目前受疫情防控还没有完全的放开,还受到一些控制措施的限制,但是这三个行业也在回暖,虽然现在还是表现为下降,但是在上半年这三个行业的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了6.5个、2.8个和10.3个百分点。

  第二个亮点,新动能显现良好态势

  一是新兴领域动能增强。主要是我们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属于新经济和新动能的行业归属,疫情对业冲击是全覆盖的,但是新产业、新动能类型的经济在疫情期间表现出了很好的韧性,有一些还是逆势增长。从产品产量看,上半年我市工业机器人增长45.2%,智能电视增长22.1%,城市轨道车辆增长38.7%。从出口产品看,上半年,全市出口总值占到近一半的是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1%,高于全市出口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电视机出口增长27.9%,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长19.1%,冰箱出口增长27.3%,集装箱出口增长10.1%,汽车出口增长1.3倍。从投资领域看,上半年全市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长43.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5.4%,这是新动能表现的第一个方面。

  二是互联网经济表现突出。疫情防控期间,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济表现比较活跃,有一些时段非常活跃,电子商务、在线学习等得到较快发展。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8%;网络销售保持较高热度,限上零售业单位网络销售额增长19.2%,这些速度在平常的增速也是难能可贵的,更何况是在疫情期间,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达到11.8亿元,增长3.2倍。其中,跨境直购出口5.9亿元,增长1.9倍;网购保税进口达到5.9亿元,增长7.5倍,网络经济的表现非常耀眼,这是亮点二。

  第三个亮点,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

  一是就业保持稳定。“六保”和“六稳”第一保都是保就业。上半年,全市落实援企稳岗、促进就业各项政策,政策性扶持创业增长66.9%,稳定就业岗位175万个,新增就业接近38万人,在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可以看出尽管疫情冲击严重,全市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减员的情况,并且进入二季度之后随着生产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需要,就业市场也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回暖。在就业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80元,增长0.6%。

  二是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虽然国家一方面促消费给补贴、给优惠券、政策,另外一方面从实际消费支出来看,价格也在向下走,半年是103.9%,比一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进入二季度之后,青岛市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菜篮子保障工程的工作力度,食品价格包括猪肉的保障供给,食品价格回落的比较明显,上半年食品价格指数114.7%,比一季度回落3.7个百分点。另外,占消费比重比较大的是交通、通讯价格,上半年是94.8%,其中通讯价格上半年是98.6%,交通价格是93%,均有明显下降,对于促消费是一种联动的机制,扩大了促消费的成效,在稳物价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加大了对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保供稳价的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物价联动补贴,缓解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这是在消费价格方面民生保障的第二个亮点。

  三是民生托底保障有力。今年4月1日起,我市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可能在网上各位记者朋友们都知道,也能够查到,最低生活保障,七区是城乡联动的,保障水平从660元提高到700元,胶州、平度、莱西是城乡分开的,也分别从600元和490元提高到630元和520元。

  综上所述,青岛市各个方面经济数据都表明了我们的经济在加快复苏,同时居民老百姓因为疫情冲击所带来的不便,这种因素在减少,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稳定,居民生活也趋于正常化,主要的就是这几个方面,谢谢大家!

  记者:刘局长好,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我的问题是下半年全市经济走势将会如何?谢谢。

  刘伟:谢谢华人频道的记者提问。

  总体来看,上半年我们实现了由负转正,0.1%,虽然很低,但是很难能可贵,从我们目前面临的形势来看,应该说疫情防控任务仍然很重,而且我们还需要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还有可能面临着疫情反弹的危险。

  另外,大家也都清楚,今年国内、国际环境,特别是国际环境非常复杂,在这样的矛盾交织的形势下,我们认为首先我们要坚定信心,应该说疫情以及国内外尤其是国际环境造成的经济循环不畅,这些不利因素不会动摇全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发展走势,这种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估计困难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按照中央“六稳”“六保”工作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从政府层面看,我们认为宏观的经济发展还是要按照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六稳”“六保”以及供给侧改革调整、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以及三大攻坚战等等这些工作要求来加大落实力度,特别是疫情期间出台的一些财政、金融、税费调减、减免有针对性的减免政策,在针对的对象方面保证政策实施落实到位,最大成效的体现出政策的优惠力度和成效,这是在宏观的政策层面。

  另外,在市场层面,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从全国来看也是先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6月份我国综合PMI指数为54.2%,比上个月提升0.8%,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0.9%,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4.5%,这两个指数均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表明从宏观上来看,企业生产运营预期总体是向好的,市场层面企业对于前景是看好的,从具体到我市可以看一下,从我市新办税务登记的户数来看,2月份因为受疫情影响,税务登记户数是下降的,但是此后几个月迅速攀升,上半年我们新办登记户数超过8万户,新增市场主体达到8万户,增幅达到13.8%,这个数据表明青岛市市场主体的保障增量成效是比较显著的,这个数据应该说为稳岗就业,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后续动力。

  刚刚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政府层面、市场层面的情况,总体来看,随着市委市政府一系列落实“六保”任务,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民生举措,同时还有青岛市市委市政府制定的2.0版“十五个攻势”举措的推进,全市将深入和加快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引资和投资力度,为今后的发展集聚优势,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预计下一步全市经济将会延续回升改善,持续向好的发展走势。

  谢谢大家!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凤凰网的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现在全球疫情在蔓延,全球的局势也是变化多端的,针对下半年我们是否有足够相应的应急机制应对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的突如其来的风险?谢谢。

  刘伟:谢谢您的提问。

  您提问的应急方面,咱们市政府有相关的保障部门应急局有专门的工作分工,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市委市政府对于疫情的防控,不管是境内还是境外,目前采取的相关保障措施是到位有力的,在下半年面对的疫情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市委市政府在领导决策层面是在加强的,特别是近期成立了相关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部门以及专班领导小组,责任划分的非常细,负责经济发展、负责疫情防控甚至到各交通、运输、卫生、教育等等都有各自的专班控制来调度、组织、应对疫情,同时保证各个行业的恢复。

  我相信在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宏观政策设计下,青岛市加大相应的落实力度和保障措施,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疫情防控到位前提下的行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从长期来看,我们以往取得的经验加上当前市场的信心,我们认为应对风险的决心我们是到位的。我们对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抓、两不误,能够保证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我说的这个前提是在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到位的前提下,我相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是能够得到保障和成绩的进一步巩固,谢谢。

  主持人:感谢《青岛日报》、华人频道、凤凰网记者的提问,感谢你们对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也感谢刘局长用详实的数据、生动的事例进行了充满自信和令人振奋、相当信服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会后有深度采访需求的媒体朋友,可以联系市统计局,电话是85912232。

  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可以说是全国关注、全民期待,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市各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创新举措,有效的克服了疫情的影响,目前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我市经济先抑后扬,主要指标企稳回升,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加快回归,对此希望媒体朋友们放眼大局,立足大势,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客观准确的宣传好、报道好我市推动经济运行良好发展的创新做法、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儿,感谢刘局长的发布,感谢记者朋友们的参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2020年上半年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是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伟同志。

  首先,有请刘伟局长就2020年上半年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发布,有请刘局长!

  刘伟: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青岛市今年上半年的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全市经济先抑后扬,上半年主要指标企稳回升,“六稳”“六保”扎实推进,经济运行向正常秩序加快回归,社会稳定的态势进一步巩固。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和0.3个百分点,比青岛市一季度提升7.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1%。

  一、农业生产较为平稳,畜牧生产形势向好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0.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夏粮总产量133.42万吨,比上年减少9.21万吨,下降6.5%。蔬菜总产量183.5万吨,增长0.3%。肉类总产量19.66万吨,其中,禽肉产量11万吨,禽蛋产量12.71万吨,牛奶产量16.71万吨,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二季度末,生猪存栏130.56万头,比一季度末增长5.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3.72万头,比一季度末增长11.8%。

  二、工业生产快速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加快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7个百分点。35个大类行业中,1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比一季度增加8个行业,行业增长面为42.9%。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恢复加快,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和1.4%,分别比一季度提升12.3和7.9个百分点。部分新产品产量增势强劲,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传感器、智能电视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5.2%、38.7%、24.5%、22.1%。

  三、服务业运行由负转正,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显现

  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累计增速由负转正,比一季度提升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中16个行业实现增长,比一季度增加4个,增长面达到45.7%。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发展逆势上扬,增长21.8%,比一季度提升52.2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增长7.3%,比一季度提升13.9个百分点;邮政行业逐渐摆脱疫情影响,快速反弹修复,上半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增长19.2%,快递业务量增长20%,分别比一季度加快11.7和15.7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逐步改善,网上零售较快增长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9.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1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用品类实现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的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38.5%和42.4%;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势头良好,能效等级为Ⅰ级和Ⅱ级、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限额以上单位销售额分别增长59.3%和96.9%,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额增长57.7%;网络销售保持较高热度,限额以上单位网络销售额增幅达到36.2%,比一季度加快11.6个百分点。

  五、投资波动回升,重点领域投资表现较好

  上半年,全市投资增长4.0%,比一季度提升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上年同期低基数基础上实现283.3%的增长;二产投资增长8.2%,比一季度回落23.3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增长1.7%,扭转今年以来的下降局面。分领域看,重点领域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表现较好,基础设施投资自5月份转正后快速提升,增长14.2%,比一季度提升18.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3.3%,比一季度提升7.4个百分点。

  六、进出口总体稳定,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大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864.36亿元,增长1.8%,比一季度提升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5.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73.54亿元,增长4.9%,比一季度提升7.2个百分点;进口1190.81亿元,下降2.3%,比一季度回落4.3个百分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比重67.8%,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显著,增长12.1%,高于全市平均10.3个百分点,占比达28.1%;对东盟、欧盟(不含英国)分别增长23.1%和8.1%。

  七、财政收入降幅收窄,金融运行稳健向实

  在复工复产和经济向好带动下,财政收入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呈持续向好态势。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5.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下降11.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8.1%。

  上半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6月末,我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3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314亿元,均增长15.5%。随着疫情缓解,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主复工复产进度加快,住户贷款增速回升。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住户贷款余额6131亿元,较年初增加43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3706亿元,较年初增加1660亿元。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6月末不良贷款率降至1.21%,比一季度下降0.09个百分点。

  八、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就业形势逐步回暖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9%,比一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受天气转暖鲜菜上市量增加等因素影响,食品价格指数为114.7%,非食品价格指数101.0%,分别比一季度回落3.7和0.3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105.3%,服务价格指数101.3%,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5和0.1个百分点。

  在我市各项扶持创业和稳岗就业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7.99万人,增长2.4%。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业就业分别增长66.3%和37%。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扩散,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仍在持续,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当前疫情防控的任务依然很重,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下一步,全市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以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全面详实、令人振奋的发布,由此可见我市经济运行的情况还是令人振奋的,下面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刚才您提到上半年我市主要的经济指标是企稳回升的,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中都有哪些亮点的工作?谢谢。

  刘伟:谢谢《青岛日报》记者的提问。刚才主持人也说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还是比较令人振奋的,因为今年上半年可以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还有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这些矛盾交织叠加在一起,为我们的经济社会或者是给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堵点。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积极落实中央、国务院有关“六稳”工作的要求,扎实落实“六保”任务,使得我们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疫情防控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运行表现出了先降后升,加速回赶、复苏企稳的走势和成绩,尤其是5、6月份主要的行业运行加快,相关指标大幅回升,市场信心和发展大局保持稳定。总体看来,根据一系列的宏观数据发布,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经济亮点还是比较多的,比较突出的有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指标稳步回升

  因为疫情的冲击,在一季度的时候,指标是大面积的下降,多数指标是下降的,但是进入二季度以后是明显的好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经营明显加快,质量效益回升。生产经营随着复工复产深入推进,规上工业5、6月份连续2个月实现了正增长,而且增速分别达到了5.1%和17.9%的较快增长,由于工业生产连续两个月的正增长,拉动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分别比一季度和1-5月份收窄7.7个和2.9个百分点。同时工业生产的恢复还表现在效益的转好,刚刚出炉的数据,工业利润上半年现在仍然是下降9.4%,但是这个速度比一季度收窄了42%,这个力度非常大,而且-9.4%的表现也好于全国工业利润,全国工业利润是下降12.8%,我们工业表现也好于全国的表现,工业在复工复产的同时,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加快回升复苏,服务业在4月、5月单月营业收入都实现了正增长,4月份达到6.3%,5月份达到10.4%,都是向上走的,拉动1-5月份规上服务业增速正增长,首次实现累计增速正增长1.3%。

  二是消费市场逐步改善。复商复市表现出较多的积极因素,青岛市在“百日万店消费季”等国家、省、青岛市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带动下,上半年内贸市场表现非常抢眼,批发业实现增长9.7%,比一季度提升14.5个百分点,一季度是负的。在消费市场当中的主体,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这三个行业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目前受疫情防控还没有完全的放开,还受到一些控制措施的限制,但是这三个行业也在回暖,虽然现在还是表现为下降,但是在上半年这三个行业的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了6.5个、2.8个和10.3个百分点。

  第二个亮点,新动能显现良好态势

  一是新兴领域动能增强。主要是我们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属于新经济和新动能的行业归属,疫情对业冲击是全覆盖的,但是新产业、新动能类型的经济在疫情期间表现出了很好的韧性,有一些还是逆势增长。从产品产量看,上半年我市工业机器人增长45.2%,智能电视增长22.1%,城市轨道车辆增长38.7%。从出口产品看,上半年,全市出口总值占到近一半的是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1%,高于全市出口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电视机出口增长27.9%,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长19.1%,冰箱出口增长27.3%,集装箱出口增长10.1%,汽车出口增长1.3倍。从投资领域看,上半年全市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长43.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5.4%,这是新动能表现的第一个方面。

  二是互联网经济表现突出。疫情防控期间,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济表现比较活跃,有一些时段非常活跃,电子商务、在线学习等得到较快发展。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8%;网络销售保持较高热度,限上零售业单位网络销售额增长19.2%,这些速度在平常的增速也是难能可贵的,更何况是在疫情期间,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达到11.8亿元,增长3.2倍。其中,跨境直购出口5.9亿元,增长1.9倍;网购保税进口达到5.9亿元,增长7.5倍,网络经济的表现非常耀眼,这是亮点二。

  第三个亮点,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

  一是就业保持稳定。“六保”和“六稳”第一保都是保就业。上半年,全市落实援企稳岗、促进就业各项政策,政策性扶持创业增长66.9%,稳定就业岗位175万个,新增就业接近38万人,在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可以看出尽管疫情冲击严重,全市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减员的情况,并且进入二季度之后随着生产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需要,就业市场也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回暖。在就业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80元,增长0.6%。

  二是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虽然国家一方面促消费给补贴、给优惠券、政策,另外一方面从实际消费支出来看,价格也在向下走,半年是103.9%,比一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进入二季度之后,青岛市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菜篮子保障工程的工作力度,食品价格包括猪肉的保障供给,食品价格回落的比较明显,上半年食品价格指数114.7%,比一季度回落3.7个百分点。另外,占消费比重比较大的是交通、通讯价格,上半年是94.8%,其中通讯价格上半年是98.6%,交通价格是93%,均有明显下降,对于促消费是一种联动的机制,扩大了促消费的成效,在稳物价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加大了对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保供稳价的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物价联动补贴,缓解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这是在消费价格方面民生保障的第二个亮点。

  三是民生托底保障有力。今年4月1日起,我市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可能在网上各位记者朋友们都知道,也能够查到,最低生活保障,七区是城乡联动的,保障水平从660元提高到700元,胶州、平度、莱西是城乡分开的,也分别从600元和490元提高到630元和520元。

  综上所述,青岛市各个方面经济数据都表明了我们的经济在加快复苏,同时居民老百姓因为疫情冲击所带来的不便,这种因素在减少,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稳定,居民生活也趋于正常化,主要的就是这几个方面,谢谢大家!

  记者:刘局长好,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我的问题是下半年全市经济走势将会如何?谢谢。

  刘伟:谢谢华人频道的记者提问。

  总体来看,上半年我们实现了由负转正,0.1%,虽然很低,但是很难能可贵,从我们目前面临的形势来看,应该说疫情防控任务仍然很重,而且我们还需要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还有可能面临着疫情反弹的危险。

  另外,大家也都清楚,今年国内、国际环境,特别是国际环境非常复杂,在这样的矛盾交织的形势下,我们认为首先我们要坚定信心,应该说疫情以及国内外尤其是国际环境造成的经济循环不畅,这些不利因素不会动摇全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发展走势,这种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估计困难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按照中央“六稳”“六保”工作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从政府层面看,我们认为宏观的经济发展还是要按照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六稳”“六保”以及供给侧改革调整、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以及三大攻坚战等等这些工作要求来加大落实力度,特别是疫情期间出台的一些财政、金融、税费调减、减免有针对性的减免政策,在针对的对象方面保证政策实施落实到位,最大成效的体现出政策的优惠力度和成效,这是在宏观的政策层面。

  另外,在市场层面,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从全国来看也是先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6月份我国综合PMI指数为54.2%,比上个月提升0.8%,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0.9%,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4.5%,这两个指数均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表明从宏观上来看,企业生产运营预期总体是向好的,市场层面企业对于前景是看好的,从具体到我市可以看一下,从我市新办税务登记的户数来看,2月份因为受疫情影响,税务登记户数是下降的,但是此后几个月迅速攀升,上半年我们新办登记户数超过8万户,新增市场主体达到8万户,增幅达到13.8%,这个数据表明青岛市市场主体的保障增量成效是比较显著的,这个数据应该说为稳岗就业,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后续动力。

  刚刚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政府层面、市场层面的情况,总体来看,随着市委市政府一系列落实“六保”任务,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民生举措,同时还有青岛市市委市政府制定的2.0版“十五个攻势”举措的推进,全市将深入和加快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引资和投资力度,为今后的发展集聚优势,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预计下一步全市经济将会延续回升改善,持续向好的发展走势。

  谢谢大家!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凤凰网的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现在全球疫情在蔓延,全球的局势也是变化多端的,针对下半年我们是否有足够相应的应急机制应对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的突如其来的风险?谢谢。

  刘伟:谢谢您的提问。

  您提问的应急方面,咱们市政府有相关的保障部门应急局有专门的工作分工,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市委市政府对于疫情的防控,不管是境内还是境外,目前采取的相关保障措施是到位有力的,在下半年面对的疫情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市委市政府在领导决策层面是在加强的,特别是近期成立了相关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部门以及专班领导小组,责任划分的非常细,负责经济发展、负责疫情防控甚至到各交通、运输、卫生、教育等等都有各自的专班控制来调度、组织、应对疫情,同时保证各个行业的恢复。

  我相信在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宏观政策设计下,青岛市加大相应的落实力度和保障措施,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疫情防控到位前提下的行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从长期来看,我们以往取得的经验加上当前市场的信心,我们认为应对风险的决心我们是到位的。我们对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抓、两不误,能够保证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我说的这个前提是在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到位的前提下,我相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是能够得到保障和成绩的进一步巩固,谢谢。

  主持人:感谢《青岛日报》、华人频道、凤凰网记者的提问,感谢你们对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也感谢刘局长用详实的数据、生动的事例进行了充满自信和令人振奋、相当信服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会后有深度采访需求的媒体朋友,可以联系市统计局,电话是85912232。

  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可以说是全国关注、全民期待,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市各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创新举措,有效的克服了疫情的影响,目前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我市经济先抑后扬,主要指标企稳回升,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加快回归,对此希望媒体朋友们放眼大局,立足大势,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客观准确的宣传好、报道好我市推动经济运行良好发展的创新做法、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儿,感谢刘局长的发布,感谢记者朋友们的参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