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六稳”“六保”工作》新闻发布会

浏览:200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区市长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由西海岸新区专场发布。

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综合实力在十九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列前三强,在全省137个县市区中位列首位,连续六年综合考核全市第一。西海岸新区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方面锐意进取,奋力攻坚,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的邀请到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区长周安同志,西海岸新区发改局局长赵英民同志,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局长曲波同志,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局长孙晓辉同志,请以上四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周安主任介绍西海岸新区“六稳”“六保”工作有关情况,有请。

周安: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西海岸新区向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多年以来对新区的关心、支持和关注表示感谢!在此我也非常高兴代表新区向大家发布有关新区在“六稳”“六保”方面有关的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要求,围绕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的目标定位,扎实深入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守住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态势,今年上半年经济社会秩序有序恢复。这里有几个数据和记者朋友们报告一下,上半年预计GDP同比增长1%以上,比一季度提升约10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7.8亿美元,同比增长34.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亿元、增长3%,较一季度提高17.1个百分点。我选取了几个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这份成绩经过努力确实来之不易。

下面,我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向记者朋友们报告一下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特别是今年以来针对疫情冲击,抓住事关新区发展的关键领域、重点工作,采取一系列突破性、超常规举措,扩投资、惠企业、壮产业、促消费,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一)坚决打赢投资攻坚战。始终把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投资增长25%”的奋斗目标,分解落实到总投资9千多亿元的1741个支撑项目上,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设立投资攻坚战指挥部和审批保障等13个专项指挥部,指挥部作战模式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功能区和镇街主战、部门和国企协同作战,千方百计抓协调、抓推进、抓落实。经过积极努力,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同时,工业、民间、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25%、30%左右,说明我们的投资在加速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二)全面落实各类惠企政策。新区拥有33万家市场主体,保住这些市场主体,这是我们保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才能“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们先后出台了“突破性举措10项”“超常规举措22条”“服务保障企业发展10条”“支持工业企业跨越式发展奖励办法”等一揽子举措,开展“四进”解难题行动,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渡难关。财税扶持方面,累计减税降费8亿多元。金融支持方面,累计为2772家企业解决融资110多亿元,357家小微企业获得17.4亿元优惠贷款。降低成本方面,共减免企业用气配套费3400多万元,缓缴土地保证金26亿元,区属国有企业减免房租9500多万元。今年的青岛民企百强榜,新区上榜企业达到32家。1-6月份,新区新增市场主体38200多家,同比增长36%,其中新增企业18800多家,同比增长73.9%,这也充分说明市场和企业对新区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突出海洋经济主题,引进青岛港振华石油仓储等海洋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582亿元;总投资665亿元的39个项目列入市海洋攻势重点项目库,投资额和数量分别占全市27%和33.3%;LNG二期等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88个海洋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西海岸冷链物流基地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将打造“中国北方渔都”和“世界深蓝渔港”。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贸易、产城融合、海外、装备制造等四大板块总部落户新区。发起先进制造业赋能攻坚战,设立家电电子、汽车、石化等八个产业专班集中攻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赋能升级。推进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首批5个高层工业楼宇项目集中开工,亩均投资达到1100万元。积极抢占工业互联网高地,742家规上企业在卡奥斯平台上线注册、注册率达到96%,新入选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项目13个,占全市三分之一。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富士康高端封测、深兰科技、越疆机器人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芯恩8英寸芯片项目下半年试生产,5G高新视频产业园累计签约引进华为、京东方等产业链企业54家,新松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正在加快建设,包括商汤、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在新区加速集聚,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不断优化。

(四)有效促进消费和外贸增长。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拉动作用,组织开展“百日钜惠全民购物节”“嗨吃西海岸”等系列活动,不断集聚消费人气、营造消费热潮。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直播带货”,走上“前台”为新区农副产品代言。中日韩消费专区跨境电商体验中心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与美团、微信平台合作发放电子惠民消费券200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达到近1亿元。在外贸方面,研究出台稳外贸鼓励政策和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暂行办法,用好用足用活出口退税、信用保险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上半年,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025亿元,其中,出口403亿元,同比增长3%。

二、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通过市场化改革“冲击钻”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抓重点、增优势、强招引、优环境,不断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围绕落实国务院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创新改革的指导意见,发起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攻坚战,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等20项重点改革任务实施集中攻坚。进一步加大《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落实力度,积极争取、主动承接好省市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近期省政府赋予新区省级行政管理权限12项,今年240项申请赋权清单,省政府正式批复下放,这为新区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推动更大程度开放。开放是新区最鲜明的标识,我们最大的开放优势在于自贸试验区,自获批以来,重点围绕制度创新和市场主体培育“两条线”来推进落实。在制度创新方面,106项试点任务已实施50项,总结提炼保税原油混兑调和等12项创新案例上报商务部。7月8日,山东省向自贸试验区实行“负面清单制”放权,为我们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营造了良好氛围。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聚焦现代海洋、国际贸易等五大产业精准招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累计新增市场主体超1.5万家,这是青岛市委市政府赋予自贸区成立以来一年内要新增的市场主体的目标我们提前完成。7月7日,优刻得全国工业互联网总部项目落地青岛片区,从考察到签约仅用120小时。继自贸区获批设立之后,今年4月份,中日(青岛)地方合作示范区获批,这是国家发改委确定设立的,是全国六大示范区之一;5月份,日本“国际客厅”建成启用,与德国客厅一起,形成了对日对德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纽带;这两个客厅不仅仅为青岛服务,是为全省、北方城市服务,作为德国、日本和中国进行交流的科技、人才、企业、贸易、文化等交流的支点,客厅是全省很多的开发区共同设立发起联盟。7月份,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西海岸成为“双港口口岸”城市。这是一系列开放的“利好”消息。    

(三)提高“双招双引”成效。项目和人才一直是新区最宝贵的资源。创新采取“网上招商”“云签约”等方式,搭建“西海岸投资合作云平台”,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今年1-6月份,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2个、中国500强项目6个,签约注册亿元以上项目16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8个,实现疫情情况下的逆势上扬,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人才引进方面,成立人才生态产业集团,市场化招商、市场化招人,设立1亿元创新创业股权投资资金,着力打造市场化全链条的引才环境。上半年引进人才2万人、总量达62万人。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投资者放心、安心、舒心,是我们新区各级各部门努力方向和不懈的目标追求。今年,我们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优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开放,去年西海岸新区在全省政务公开评比中,青岛市总分第一,在全省是第七,在全省提升了21个位次,这说明我们营商环境进一步大幅度的提升。制定和推行改革攻坚任务、涉企惠企政策落实、高频和重点民生服务事项优化、监督、激励惩戒“五张清单”,确保营商环境有大的提升。

三、完善提升功能品质,加快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在品质、交通、特色、治理方面着力提高。

(一)高标准实施规划建设。按照“一核引领、三点布局”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深度融合。“一核引领”就是以自贸区青岛片区为核心,把商贸、金融、航运和国际合作紧密结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饱和性支撑胶东经济一体化发展。“三点布局”就是围绕唐岛湾、海洋活力区、董家口新港城三大区域,重点促进国际贸易、现代金融、港航物流等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全域突破性、跨越式发展。统筹谋划城市建设格局,从城市整体风格到单体建筑、从地标景观到小品绿化、从功能完善到立面视觉进行精心设计、精雕细琢,让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元素在新区充分彰显。前期青岛市委市政府聘请了麦肯锡对青岛市整个战略空间规划做了一系列的策划,当时他们定位青岛的东岸是经典青岛,青岛的西岸是青春青岛。我理解经典青岛是老青岛,青春青岛就是新青岛,打造一个更加现代、开放、活力、时尚的青岛,这也是我们再造一个青岛确定的一些目标。

(二)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外联方面,积极推动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连接线开工建设,将来从青岛到上海、长三角会非常的便捷,三个小时的高铁就到了,加速融入全国铁路交通骨干网,争取打造国家高速铁路沿海通道重要枢纽;胶州湾第二条海底隧道建设,今年10月份就要在西海岸动工,大家都知道,一隧是2011年建成通车,为西海岸新区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设想二隧的建设和开通,将会对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整体的发展带来大的动脉。内畅方面,地铁1号线新区段全线贯通,6号线建设全面推开,13号线已经通了,204国道改造、长昆立交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通13条未贯通道路,让西海岸内部运行更便捷。

(三)擦靓“四张名片”。围绕提升“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发布全国首个《推进时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时尚经济与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率先出台《支持影视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新引进注册英皇电影等影视企业100余家,加快青岛影视外景地欧美街区投入使用;精心筹备凤凰音乐节,加快推进梅纽因音乐学校、欧米勒钢琴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第30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将采取“线上+线下”互动、啤酒城内与城外联动方式,计划今年7月31日开幕,让市民感受啤酒的激情和魅力;同时采取好疫情防控措施,各种严密措施积极采取,确保进城游玩的朋友们健康。

(四)加强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建设。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驶入快车道,建成5G基站1900处,年内将实现主城区5G信号全覆盖。实施网格、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三大提升工程,城市治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四、践行服务为民宗旨,加快打造宜居幸福新典范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工作,兜底线、重教育、强医疗、办实事,努力让住在西海岸的人称心如意,让来到西海岸的人也能幸福满意。

(一)致力于让市民享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推出疫情防控期间14条便民举措,发放稳岗补贴7400多万元,减轻企业社保负担12.6亿元,稳定就业岗位31万个,发放各类创业补贴8200多万元,“共享员工”模式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开展“一户一策找工作”专项行动,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838户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400多万元;提高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全年将增加支出660多万元。

(二)致力于让市民享有更放心的医疗服务。安排疫情防控专项资金1.27亿元,购置负压救护车等重要防疫物资,率先建成全省首家火眼实验室。下一步,还将加大投入力度,新建医疗物资储备中心,改造2处定点医院感染病房,增强流行性传染病防治能力。新增加了滨海学院附属医院建成启用,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等项目加快推进,高端医疗资源和服务更加完备。

(三)致力于让市民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新区,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职业是教师、最美的获得是成长。一些初中、小学等20所学校、幼儿园正在加紧建设,秋季新学期将投入使用。今年还将新建、改扩建7所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推进一些普通高中建设,将普高录取率提高至68%。北京大学在山东首个项目——北大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院落地新区,哈工程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中央美院青岛校区等14个高校项目加快建设。

(四)致力于让市民享有更加到位的贴心服务。今年我们首次通过人大代表票决,确定了9件27项民生实事,总投资达到35.2亿元。比如,在全民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推进实施市民文化中心、博物馆等重点文化项目,启动奥体中心、大学城体育中心等场馆建设;在老旧楼院整治方面,对57个老旧小区168栋楼座进行升级改造,扩大老旧住宅楼电梯加装政策惠及面,等等。我们还持续开展了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系列活动,认真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件“小事”、实事,让市民更多感受到城市的温暖,让市民更多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以上是我汇报的主要的四个方面。

媒体朋友们,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媒体的大力支持,为西海岸开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的发展,新区仍然离不开媒体的关心支持帮助,特别是媒体的监督,发现问题给我们指出来,我们一定虚心接受,认真整改,也希望我们大家能够携手并肩,共建美丽新区,推动西海岸新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发展的更快、更好、更畅,希望在座的媒体记者朋友们,多到西海岸新区走走看看,如果愿意,也欢迎在我们新区置业、发展、落户、购房,我们新区的环境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将来发展还是非常有潜力的。

在此,我就介绍这些,时间原因,后续有机会继续和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周主任热情洋溢的发布,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就今天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于稳经济基本盘意义非常重大,通过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冲击更加凸显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请问新区的领导,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赵英民:非常感谢您的提问,产业链、供应链说实话是一个市场主体的基础,只有保住这个链条,企业主体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也是经济工作的核心,因为新区的情况比较特殊,外向度比较高,产业配套比较齐全,链条比较完整,市场主体比较活跃,但是面对着疫情的冲击,我们依然要把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作为重中之重来做应该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工业从一季度到半年来看,数据提升非常明显,得益于在防控前提下常态化的发展中我们如何服务企业,为企业做好保障,所以抓好产业链和供应链,这是根本,也是切口,而且这是我们服务的方向。

重点来说,我理解首先是如何稳住,第二是怎么提升。稳住怎么做?我们做了两个方面,第一是如何给企业打通内循环,找到真市场,现在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但是以内循环为主,比如新区有家电电子、石油化工、船舶机械、钢铁生产,这些产业之间如何形成有效的衔接?我们在地产地配上做文章,出台一个实施意见,把新区的企业如何拉起手来如何匹配信息,如何相互成长,一块壮大,这个效果非常明显,比如我们有青岛特钢生产钢材,我们有青岛的船舶海工需要钢材。比如我们有双星轮胎,他们生产轮胎,我们有上汽通用五菱汽车需要轮胎,这么做第一是减少之间的物流成本,第二也是让企业在向出口转内销方面做一个很好的转型,这是一个基本的工作,应该说潜力非常大,我们正在有序的开展,我们要建立一套体系,怎么来推进?

第二就是建立若干清单,产品目录清单。第三是发布一套机制,到底如何寻找?如何来匹配,政策上如何支持和支撑?这是非常基础和关键。

第二个方面稳住的一条就是如何做好企业的服务,我们专门设立了企业服务日,从7.17日开始,每个月的17号作为服务企业的特殊的特定日期,在这一天,但不是这一天为截止,通过这种方式来搜集或者是掌握了解企业反映的一些问题,打通一些堵点,解决一些环节,而且我们的服务日每个月有不同的主题,7月份是家电电子,8月份是汽车,7月份是石化,根据每个行业不同的特点,精准的制定和引导企业,精准的让我们的服务融入到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这也非常关键,这样让企业发展有信心,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解决,对一些问题的破解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通过地产地配、企业服务日两条措施,我认为可以很好的把“稳住”这个题目做好。

第二,提升,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是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如何把住先进制造业,新区的工业占全市的比重比较高,而且工业是我们新区的支撑和基础,关键是制造业又是我们其他行业的母体,因此如何给制造业赋能,可能是我们做好供应链和产业链稳定的最根本的环节,只有把我们的制造业稳定住、提升好,我们相信其他的一些行业发展就会顺之而来,而且会发展的非常有活力,因此我们成立了一些专班,先进制造业如何赋能专班,分行业、产业、企业,区级领导亲自包抓,解决一个一个的产业问题,通过产业找准企业的问题,通过企业找准制约的环节和瓶颈,通过这个体系来打通和优化先进制造业,通过制造业的提升和赋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前提下得到快速的提升和发展。

第二是突出特色,我们的特色是什么?海洋,从今年2月份开始,按照区委管委安排,我们针对海洋产业如何赋能、如何提升,精准的制定了六大产业发展方向,特别是提出了三年的倍增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让我们的海洋产值实现倍增,相当于每年增长25%-27%,近期我们也做了一些千亿级、百亿级产业的创新创业的方案,通过创新创业的方案实现优势企业的快速成长,激发更多的市场活力,让海洋的特色更加明显,通过海洋的底色培育让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的稳定,让我们在高端上走的越来越好。

我简单回答这些,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食品安全报》的记者,我们都知道新区在“双招双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能否介绍一下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都有哪些具体的做法?新区是如何以招商引资新成效为六稳六保注入新活力的?谢谢。

孙晓辉: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项目和人才是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一直是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高地,首推的重要工作。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稳外资的部署,多措并举努力做好招商、安商和稳商工作,今年上半年新区85家,同比增长39%;合同外资1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8亿美元,同比增长34%,内资实现22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55%;这个数据在疫情影响下逆势而上来之不易,我们主要的工作措施是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着力实施网上招商,克服疫情的影响,开展互联网+招商行动,改变过去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改为屏对屏相交,通过视频会议、网上洽谈等方式开展网上招商活动,1-6月份网上集中签约项目举办了15场签约项目95个,总投资550亿元。

二是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我们筛选了新区的主导产业,围绕海洋经济、智能制造等14条重点产业链,瞄准产业链里面的头部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按照四个一的方针开展招商,也就是每一个产业制定一个招商行动方案,配备一支招商队伍,制定一个招商目录,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起到了明显的成效。

先后引进了总投资3.5亿元的中德博佩发动机零部件、总投资9.8亿元的众鹏5G智能终端芯片封测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

三是强化平台招商,用好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政策优势开展平台招商,全面推开自贸片区106项试点任务,实际上这是西海岸新区、青岛市领先于其他地方的独特的产业优势,围绕着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业等方向开展招商,截至目前已经有1.5万家市场主体落地,特别是在原油混合调兑、干细胞试验等方面取得了领先的优势,这是第一个平台。

第二是依托中日、中德“国际客厅”、中日地方合作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园区载体,这是国家抚育我们先行先试和对外开放的高地,我们以此为依托实行国别精准招商,加强与不同产业国外中介机构、重点企业的合作,灵活的推动项目洽谈和引进,依托这些产业基础和产业园区,引进了三菱、日联银行、德国库尔新材料等一批优质的项目。

四是开展社会化、市场化招商。为了拓展招商的资源,新区出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社会化专业招商中介机构招商促进办法(试行)》,选取在行业、产业内部有影响力的中介机构和知名企业和知名的企业家聘请为新区的招商中介和顾问代表,发挥他们产业优势、人脉资源的优势,进行社会化招商,截至目前,新区共有31家社会化专业招商机构,共引进65个项目,总投资85亿元。区属国有企业都成立了招商集团、招商事业部,利用招商国有公司的自身优势开展股权合作、载体招商、联合开发等模式参与招商引资,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五是强化要素保障,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机制,统筹区内重点的土地、能耗、水资源、资金等要素进行配置,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与项目的匹配度和落地校区,同时制定《招商引资属事属地工作意见》,属事单位是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单位是功能区和镇街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理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推进项目快洽谈、快落地、快开工建设早日投入使用。

以上是招商引资主要工作方法,新区将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创新招商思路和方式,精准破解“招什么、怎么招、如何抓、怎么保”等问题,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一是实施产业链招商,坚持招大引强,把握“新基建”发展机遇,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布局,围绕芯恩芯片、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通过龙头带动产业链的全链发展。引导优质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和重大产业项目集聚,全力推动京东方5G模组等在谈项目,富士康高端封测等项目尽快落地,美锦氢能科技等尽快建设。二是整合资源平台招商。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坚持云招商和登门拜访相结合,让网上会客成为常态,持续开展国际会客厅的交流工作,推动“大高外新”特别是日韩德等优质资源项目向新区集聚。用好新区四张名片,借助对话山东暨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东亚海洋论坛、国际合作厅等平台机构为企业站台,吸引优质企业投资新区。发挥山东港口集团、正和岛等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平台机构互通信息,共同推进项目的落地。三是挖潜扩容统筹招商资源。持续推进“标准地”招商,选取一些高水平、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性的项目落户优先落户,调整产业结构,发挥项目的质量。用好工业综合体,围绕“四新”产业招商,加速项目落地和产业的培育。继续利用闲置土地、厂房资源招引短平快项目,加快越疆机器人、众鹏芯片等项目早日落成投入使用。同时优化项目服务,推进正在建设中的保税物流中心加速运转,推动消费体验中心、新加坡第一家食品等尽快产生效益。

通过上述措施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为新区的对外开放,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和人才的支撑,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我们知道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产业是关键,作为西海岸来说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在全市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想问一下,咱们新区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思路和新的办法?谢谢。

周安:感谢您的提问,正如您讲到的,这个产业确实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命脉,对于目前做好“六稳”,落实好“六保”任务应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在要求、根本支撑。

这么多年来,我们在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上,也做了系统的谋划,时间原因我概括三个方面:

第一,在发展主题上,刚才提到新区在产业规划上,在2014年批复的时候,国家赋予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海洋经济发展,因为海洋的发展的主题战略,国家才赋予了国家级新区的任务,可以说海洋发展的主题是我们新区打造战略强国的新支点,这也是我们重要的功能定位。

海洋也是我们最大的特色,新区批复六年以来,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去年总量达到1300亿元,占新区总产值36.6%。

特别是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我们在海洋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提升,特别是重点聚焦船舶海工、航运贸易金融、临港加工、海洋冷链、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科教服务六大产业集群,在港口方面,两个亿吨大港都在西海岸新区,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我们青岛的发展优势。

下一步要和山东港口的战略合作,推进走出去、引进来,特别是推动战略、平台和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的五融合,在港口方面要加快形成“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融合”发展新局面。

第三个方面,海洋科研高地,大家知道这几年西海岸新区引进了中科院大学、海洋大科学中心的建设,哈工程大学创新基地在这里,海洋大学科教创新园也在这里,在古镇口成为大学城,海洋科研的大学城,海洋科研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为我们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和动力,这是发展主题上。

还有空间布局,西海岸新区21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在空间布局上必须有一个突出,科学的谋划,我介绍新区整体发展情况的时候,专门介绍到一核引领、三点布局,我们正在做的规划,请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工程院的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团队对一核三区进行高水平的规划设计,而且这个规划设计在新区发展六年以来的基础上哪些优势继续提升,哪些短板要补上去,哪些点要进行新的开发,我们也是有规划、梯队和策略的,而且是连续性、一张蓝图上。

还有实现路径,一个是现有的产业如何去赋能提升?让它创造更大的业绩和产值、价值。还有在“双招双引”项目引进上,我们引进哪一些新的增量,让新区的产业能够更快的高端化、智能化、现代化,这也是我们发展的重要一条。

比如存量,我们新区工业、服务业占了大头,总量比较多,我们的规上企业数量占青岛市五分之一,20%,规上工业企业占到22%,比重也是比较大的,包括着电子、船舶、海工、汽车、橡胶、石化等五大集群产值占到青岛市的半壁江山,包括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海洋基金库、影视产业园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发展的重点,如何让我们快速提升?要通过工业互联网,我们很多企业上了卡奥斯新平台,人工智能的赋能,数字经济赋能,让这些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相互互联互通,做大做强。

增量方面,我们去年以来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围绕着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兴产业下足了功夫,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包括从招商的体制机制创新上,围绕着一些新区发展的战略,比较突出的举三个方面,按照清宪书记强调的,要用平台化思维、生态化思维来进行促进发展、招商引资,经过一年多来,我们至少打造了三大平台的生态圈,而且都是凝聚在新产业,四新经济。

第一,集成电路领域,大家知道集成电路领域的张汝京博士,是中国半导体领军人物,领衔的芯恩今年下半年8英寸的芯片要试投产了,我们打造了几个基金,比如兴城基金(音),30亿的规模,专门为芯恩企业来打造来支持它,50%以上是民间资本投入的。引进了富士康的高端封测,半导体产业园等一批关于和半导体芯片生产的装备、封测、设计等十几家企业来聚集,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生态,芯恩也是全省第一家芯片制造项目,填补了山东省缺芯少面的空白。

还有就是5G领域,5G高清视频试验区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全国唯一布局的试验区,目前聚集了华为、京东方、浪潮等头部企业15家,预计三年内形成100多亿元的产值,将在全国催生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5G的视频产业集群将在此诞生。人工智能领域,我们新引进的深蓝科技、越疆机器人、新松智能无人创新院等等,商汤、科大讯飞头部企业的聚集,还有新区的企业以撒(音)也是人工智能领域非常纯正的企业,发起设立的青岛市产业联盟共同体,15家发起青岛市产业联盟共同体当中,新区占了六家,这是体现出新区的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力量和储备。

这是产业方面在产业主体、发展主题、空间、实现路径三个方面给大家报告一下,产业再怎么发展,第一是人才,还有就是项目,刚才讲了人才,新区今年上半年引进2万人,总量达到62万人,我们目标今年要引进6万人,总量达到66万人,这是我们全年人才引进目标,人才集中在以上领域的高端人才、高技术,包括金融服务等等,这样的人才到新区来能够扎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他们舒心、满意,最重要的就是项目,产业必须要用项目来体现,项目只要是好的,我们新区要素跟着项目走,包括资金、土地、住房、各种配套,只要好项目都要保证好项目能落得快,落得下,我们新区有自贸区、国家级新区、各级功能区等等,对外开放是青岛的桥头堡,我们也持续改善在居住、社保、子女入学,刚才我介绍了,我们的大学、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在青岛市可以说西海岸新区就顶半个青岛,在全省比我们不落后,除了济南、青岛,西海岸新区可以说排第三,这一点我们也是有信心的,不光是现在的存量,将来的增量、高等教育、高中、小学、幼儿园教育,7.17号刚刚和北京21世纪集团K12一贯制国际化的学校都在这里施工建设了,下一步请各位记者放心,我们新区肯定能够打造越来越好的发展空间、发展环境。我们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严格认真的实施,保证作产业在国家级新区战略发展引领当中的推动作用,使我们“六稳”、“六保”任务能够扎实全面落实。

我就回答这些。

记者:您好,我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在疫情爆发期间,用工荒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很多企业,当时青岛西海岸新区提出了共享员工的政策,也是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当时被很多的媒体以及中央台《新闻联播》报道过了,我想问一下今年以来我们在稳就业方面做出了哪些创新的举措,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曲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也非常感谢我们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我们新区就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这是总书记说的,就业又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就业稳了,经济的基本面就会稳,所以咱们前期提出了“六稳”还是今年提出来的“六保”,都是把就业放在了第一位。

新区工委员管委对就业工作一直以来是高度重视,今年面对着疫情的影响,我们新区还是把保就业、稳就业放在了非常重要了位置上,也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创新实施了一些非常好的做法,我们上半年整个的全区的就业形势还是非常好的。

整个上半年新区城镇新增就业8.25万人,这个数字应该说在疫情的形势下势头还是非常好的,这个数字占了全青岛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的四分之一,而且我们失业率控制在3%之内,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来全国的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5.5%之内,我们现在控制在3%之内,而且我们全区的上半年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势头也是非常好的,上半年我们实现了人力资源产业13%的增长,应该说在疫情爆发期间,人力资源产业能够逆势而上,说明整个新区经济活跃度还是非常好的。

下面,我就新区的稳就业、保就业方面通过四个方面和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稳岗位。在疫情爆发期间,岗位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岗位就没有就业,所以我们从疫情爆发之后到企业的复工复产,重点还是对岗位的需求进一步的挖掘,我们采取了三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成立了企业用工复工的服务专班,这个专班对接全区所有的企业用工的需求。第二是第一时间组织了对全区所有的四上企业进行摸派,对用工的需求准确的掌握、准确的对接、准确的介绍劳务用工人员。第三是第一时间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成立46人的就业人才的服务专员队伍,这46个就业服务专员每一个镇街派出两个人,在企业、政府、用工之间架起桥梁,准确的为企业的需求做好服务,也为劳动力的介绍、就业做好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同时,我们也积极落实上级的政策,包括援企稳岗、减免社保费等政策,力争让我们的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我们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创新开展了政策主动找企业,企业能够在网上直接领取补助金的方式。

上半年累计为12800多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7414万元,为3900多家企业减免社保费12.6亿元,稳定就业岗位31万,我们还创新出台了一个保障企业用工、复工复产十条意见,这十条意见也是为新区11家生产企业发放了一次性用工补贴资金180万元,为1668家企业发放了一次性吸纳补贴729万元,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的复工复产,应该说我上面说的这些数字都是在青岛市十个区市都是位列第一的。

而且我们还实施了点对点的劳务直通车的做法,第一时间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劳务直通车,第一时间为海尔、海信、澳柯玛这些大型企业运输省内的劳动力4千多人次,第一时间为省内外劳务用工人员返回新区一共是2万多名,我们区里面是财政拿出来运输的补助费用来支持企业,这是第一点,稳岗位。

第二是保就业,为了促进居民的就近就业,我们也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包括我们从线下招聘疫情期间不行就变成线上招聘,我们开展了40多期线上招聘会,打造春风行动的网络招聘平台,启用农民工招聘大集,收集岗位信息12.4个,达成就业意向7100多人,像刚才这位山东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说的一样,我们在疫情期间创新实施了共享员工的做法,这就是把当时企业复工复产需要一些劳动力,很多餐饮的企业、三产的企业劳务人员又没有事,在家里闲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下嫁接,通过网上做了一个平台,让闲置在家的劳动力能够第一时间补充到需要劳动力的企业,一个是解决了闲置劳动力的问题,第二是解决了企业劳动需求问题,第三是稳定了一些劳动力的劳动关系问题,所以这个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之后,人社部第二天就问我们要相关的材料,在全国也进行了推广,人社部对这个事也是非常肯定的,包括我们在这个期间,还做了一些电子劳动合同的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电子劳动合同的试点,这是我们在柳州五莲山东分公司(音)做的,当时的试点我们省人社厅也来来领导,光一个试点一开始就电子劳动合同签约2千多人,既省了事又省了力,而且又联系了劳动力,又稳定了劳动关系,所以这个做法在我们全省也进行了推广。

对于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我们也考虑了很多的办法,现在面临大学生毕业季,我们也开展了一些一系列的网上招聘活动,促进大学生能够尽快高比例的就业,包括我们采取了一些留青的行动、留新区的大学生行动,来提高新区大学生、新区高校毕业生留在新区的比例尽可能高一些,同时对新区就业的大学生的补贴,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全部发放,今年上半年累计通过网上审核1.5万多人次,共发放各类大学生就业补贴4866万元,这个数字也是在全市位列第一,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促创业,我们不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或者是其他的劳动力,这种创业氛围需要来营造,上半年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的落实了一些创业补贴政策,包括一些创业担保贷款的政策,包括我们的一些创业孵化基地的政策,这都要及时的兑现,刚才我们周主任也介绍了,上半年我们全区政策性扶持创业6642人,带动就业超过1.5万人,落实各类创业补贴8200多万元,新增创业贷款41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规模达到了2个多亿,这些数字也是在全市位列第一的。

第四个方面,强技能,技能培训也是就业的基础,让这些老百姓、劳动力拥有一定的技能,这也是必须的,所以今年我们在技能的培训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我们在全省率先在疫情期间在网上开展网上的培训,包括新华社一些主要媒体也进行了报道,现在我们通过网上的培训,网络直播平台包括网络报名不见面,线上培训屏对屏的新模式累计培训城乡劳动力、企业职工3100多人,落实职业培训补贴483万元,这也是全市各区市的第一。

同时,鼓励和指导企业自主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2千多人,有力的提高了职工的技能提升。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好稳就业、保就业的相关政策,全力保障企业的用工,维护就业形势的持续稳定,同时我们要搭建一个灵活就业的平台,我们现在像58同城的大学培训机构马上要在我们新区成立,这样我们依托着它在灵活用工方面要做一些突破性的路径。

同时,我们根据企业用工的需求,要有序的来恢复线下招聘活动,来促进重点群体像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员军人的就业创业等等,我们今年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防止大规模的失业,风险预警机制我们已经建立,我们时刻关注一些重点群体、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失业风险,及时的来采取一些措施,确保我们新区就业形势能够稳定、向好的发展,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曲局长的回答。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改革报》的记者,面对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加剧,外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作为全市外贸发展的排头兵,请问新区是如何为全市外贸稳增长贡献新区力量的,为稳住外贸基本盘,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孙晓辉:正如这位记者所说,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外贸进出口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确实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业内人士有句话,中国在疫情面前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但是外贸人打的是全场,而且现在随着疫情的反复,加时代什么时候结束还不确定,也为我们外贸产业的发展和外贸企业进出口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种情况,新区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的工作要求,一方面坚持抓疫情的防治,另外一方面尽快促进外贸企业复工复产,通过搭建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外贸企业的发展信心,与外贸企业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今年第一季度新区的外贸进出口实现了逆势上扬,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025亿元,其中出口3%,达到403亿,在全市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0%,为全市的外贸增长贡献了新区的力量,确实是逆势上扬,克服了困难,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是搭建平台,培育外贸发展的新动能,新区有新区的优势,我们主要依托国家级新区、自贸实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特殊的区域叠加的优势,在全国首创了保税原油混合调兑的模式,探索外贸原油国际出口等新业务,充分发挥自贸实验区的优势、港口的优势和青岛口岸原油进出口种类比较齐全、数量比较大的优势,借助自贸的机会进行新的业务拓展,实现外贸增长的重要拉动。

二是打造了一些贸易的载体,实现了贸易企业的聚集,从去年以来,新区先后规划了国际贸易中心、自贸大厦、电商产业园等20万平方米的招商载体,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出台了鼓励企业入驻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像正威集团、兖矿集团等一系列贸易企业入驻,这些贸易企业的入驻为新区的外贸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增量。

三是搭建信贸平台,拓展新兴的国际市场,新区与信保合作,利用国务院扩大短期信贷出口保险覆盖的有利时机,鼓励鼓励小微企业利用信保资金抢国际订单,拓展国际市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疫情的影响,促进小微企业扩大外贸业务量,截至目前新区投保的小微企业覆盖面接近了90%,达到了1千多家企业,为小微企业出口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既有招商引资的重点外贸企业,也为本土的小微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在疫情面前我们有增量,又保住了存量,实现了外贸企业快速增长。

第二个方面,是创新服务的举措,优化对外贸易的环境,一是组建了15支稳外贸的服务小分队,这个小分队和以前不一样,我们由商务部门牵头,为每一个小分队里面配备了海关、财政、税务、金融、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组建了一个专业的业务辅导员的小服务分队,筛选了100家重点企业,建立了点对点的服务制度,到每一个企业去从以上几个方面帮助企业宣传解读政策,搜集企业的困难,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一企一策精准解困,切实为外贸企业在困难时期全力稳住外贸的生产和外贸进出口。

二是推动政策落实,今年以来,国家省市区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的优惠政策,企业面对这么多的政策很难做到全面的知晓,我们通过外贸服务小分队,通过服务企业的微信小程序,通过外贸服务企业联络员,把这些信息、政策一一落实到企业,帮助企业解读政策,并且向企业公布每一项政策的联络员、解读员、执行员的信息,帮助企业来落实这些政策,通过政策的兑现来落实国家省市区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帮助,解决企业困难时期的特殊情况,争取他们巩固外贸企业的市场,这是第二项措施。

第三项措施是抢抓当前机遇,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产业,打造外贸发展的新引擎,受疫情的影响,跨境电商成为外贸进出口的重要渠道,传统的一些外贸渠道,包括受商务、运输、海运的影响,受到了阻碍,但是跨境电商异军突起,新区抓住这个机遇,制定了跨境电商平台空间战的实施方案,组建了专项指挥部,全力推进跨境电商产业,新区出台了支持跨境电商产业的实施办法,从电商平台的建设、仓储物流、园区发展、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等跨境电商全产业链进行扶持和帮助,抓住这个机遇,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我们通过线上直播、宣传推介等方式采取跨境电商集中招商,目前已经对接了3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像重庆大龙网等34个企业入驻新区,为新区的跨境电商产业实现了快速聚集。

同时,我们打造跨境电商的体验中心和跨境电商产业园,为跨境电商的产业提供了产业聚集的载体,特别是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了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体验的新故乡,是利用国家赋予新区自贸区的政策、综试区的政策,让每个消费者享受单笔不超过500元,全年不超过2600元的免关税的跨境电商优惠政策来促进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今年上半年我们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4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3亿美元,占到全省的70%以上,这些举措让我们新区的外贸进出口增添了新的活力。

下一步新区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导向,积极推进稳外贸的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外贸政策的落地见效,改善营商环境,不断的吸引招商引贸的成果,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为深入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和外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孙局长的发布。

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四位发布人,也可以联系西海岸新区管委办或者是新闻办。

通过刚才四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西海岸新区正在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把西海岸新区的利好能够宣传好和推广好,我们共同助力西海岸新区越发展示出住者称心如意、来者流连忘返的青春青岛的独特魅力。

今天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明天下午将是即墨区政府前来发布,欢迎大家参会报道,再次感谢大家,明天见!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区市长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由西海岸新区专场发布。

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综合实力在十九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列前三强,在全省137个县市区中位列首位,连续六年综合考核全市第一。西海岸新区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方面锐意进取,奋力攻坚,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的邀请到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区长周安同志,西海岸新区发改局局长赵英民同志,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局长曲波同志,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局长孙晓辉同志,请以上四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周安主任介绍西海岸新区“六稳”“六保”工作有关情况,有请。

周安: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西海岸新区向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多年以来对新区的关心、支持和关注表示感谢!在此我也非常高兴代表新区向大家发布有关新区在“六稳”“六保”方面有关的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要求,围绕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的目标定位,扎实深入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守住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态势,今年上半年经济社会秩序有序恢复。这里有几个数据和记者朋友们报告一下,上半年预计GDP同比增长1%以上,比一季度提升约10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7.8亿美元,同比增长34.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亿元、增长3%,较一季度提高17.1个百分点。我选取了几个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这份成绩经过努力确实来之不易。

下面,我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向记者朋友们报告一下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特别是今年以来针对疫情冲击,抓住事关新区发展的关键领域、重点工作,采取一系列突破性、超常规举措,扩投资、惠企业、壮产业、促消费,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一)坚决打赢投资攻坚战。始终把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投资增长25%”的奋斗目标,分解落实到总投资9千多亿元的1741个支撑项目上,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设立投资攻坚战指挥部和审批保障等13个专项指挥部,指挥部作战模式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功能区和镇街主战、部门和国企协同作战,千方百计抓协调、抓推进、抓落实。经过积极努力,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同时,工业、民间、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25%、30%左右,说明我们的投资在加速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二)全面落实各类惠企政策。新区拥有33万家市场主体,保住这些市场主体,这是我们保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才能“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们先后出台了“突破性举措10项”“超常规举措22条”“服务保障企业发展10条”“支持工业企业跨越式发展奖励办法”等一揽子举措,开展“四进”解难题行动,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渡难关。财税扶持方面,累计减税降费8亿多元。金融支持方面,累计为2772家企业解决融资110多亿元,357家小微企业获得17.4亿元优惠贷款。降低成本方面,共减免企业用气配套费3400多万元,缓缴土地保证金26亿元,区属国有企业减免房租9500多万元。今年的青岛民企百强榜,新区上榜企业达到32家。1-6月份,新区新增市场主体38200多家,同比增长36%,其中新增企业18800多家,同比增长73.9%,这也充分说明市场和企业对新区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突出海洋经济主题,引进青岛港振华石油仓储等海洋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582亿元;总投资665亿元的39个项目列入市海洋攻势重点项目库,投资额和数量分别占全市27%和33.3%;LNG二期等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88个海洋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西海岸冷链物流基地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将打造“中国北方渔都”和“世界深蓝渔港”。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贸易、产城融合、海外、装备制造等四大板块总部落户新区。发起先进制造业赋能攻坚战,设立家电电子、汽车、石化等八个产业专班集中攻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赋能升级。推进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首批5个高层工业楼宇项目集中开工,亩均投资达到1100万元。积极抢占工业互联网高地,742家规上企业在卡奥斯平台上线注册、注册率达到96%,新入选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项目13个,占全市三分之一。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富士康高端封测、深兰科技、越疆机器人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芯恩8英寸芯片项目下半年试生产,5G高新视频产业园累计签约引进华为、京东方等产业链企业54家,新松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正在加快建设,包括商汤、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在新区加速集聚,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不断优化。

(四)有效促进消费和外贸增长。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拉动作用,组织开展“百日钜惠全民购物节”“嗨吃西海岸”等系列活动,不断集聚消费人气、营造消费热潮。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直播带货”,走上“前台”为新区农副产品代言。中日韩消费专区跨境电商体验中心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与美团、微信平台合作发放电子惠民消费券200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达到近1亿元。在外贸方面,研究出台稳外贸鼓励政策和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暂行办法,用好用足用活出口退税、信用保险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上半年,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025亿元,其中,出口403亿元,同比增长3%。

二、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通过市场化改革“冲击钻”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抓重点、增优势、强招引、优环境,不断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围绕落实国务院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创新改革的指导意见,发起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攻坚战,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等20项重点改革任务实施集中攻坚。进一步加大《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落实力度,积极争取、主动承接好省市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近期省政府赋予新区省级行政管理权限12项,今年240项申请赋权清单,省政府正式批复下放,这为新区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推动更大程度开放。开放是新区最鲜明的标识,我们最大的开放优势在于自贸试验区,自获批以来,重点围绕制度创新和市场主体培育“两条线”来推进落实。在制度创新方面,106项试点任务已实施50项,总结提炼保税原油混兑调和等12项创新案例上报商务部。7月8日,山东省向自贸试验区实行“负面清单制”放权,为我们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营造了良好氛围。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聚焦现代海洋、国际贸易等五大产业精准招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累计新增市场主体超1.5万家,这是青岛市委市政府赋予自贸区成立以来一年内要新增的市场主体的目标我们提前完成。7月7日,优刻得全国工业互联网总部项目落地青岛片区,从考察到签约仅用120小时。继自贸区获批设立之后,今年4月份,中日(青岛)地方合作示范区获批,这是国家发改委确定设立的,是全国六大示范区之一;5月份,日本“国际客厅”建成启用,与德国客厅一起,形成了对日对德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纽带;这两个客厅不仅仅为青岛服务,是为全省、北方城市服务,作为德国、日本和中国进行交流的科技、人才、企业、贸易、文化等交流的支点,客厅是全省很多的开发区共同设立发起联盟。7月份,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西海岸成为“双港口口岸”城市。这是一系列开放的“利好”消息。    

(三)提高“双招双引”成效。项目和人才一直是新区最宝贵的资源。创新采取“网上招商”“云签约”等方式,搭建“西海岸投资合作云平台”,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今年1-6月份,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2个、中国500强项目6个,签约注册亿元以上项目16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8个,实现疫情情况下的逆势上扬,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人才引进方面,成立人才生态产业集团,市场化招商、市场化招人,设立1亿元创新创业股权投资资金,着力打造市场化全链条的引才环境。上半年引进人才2万人、总量达62万人。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投资者放心、安心、舒心,是我们新区各级各部门努力方向和不懈的目标追求。今年,我们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优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开放,去年西海岸新区在全省政务公开评比中,青岛市总分第一,在全省是第七,在全省提升了21个位次,这说明我们营商环境进一步大幅度的提升。制定和推行改革攻坚任务、涉企惠企政策落实、高频和重点民生服务事项优化、监督、激励惩戒“五张清单”,确保营商环境有大的提升。

三、完善提升功能品质,加快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在品质、交通、特色、治理方面着力提高。

(一)高标准实施规划建设。按照“一核引领、三点布局”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深度融合。“一核引领”就是以自贸区青岛片区为核心,把商贸、金融、航运和国际合作紧密结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饱和性支撑胶东经济一体化发展。“三点布局”就是围绕唐岛湾、海洋活力区、董家口新港城三大区域,重点促进国际贸易、现代金融、港航物流等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全域突破性、跨越式发展。统筹谋划城市建设格局,从城市整体风格到单体建筑、从地标景观到小品绿化、从功能完善到立面视觉进行精心设计、精雕细琢,让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元素在新区充分彰显。前期青岛市委市政府聘请了麦肯锡对青岛市整个战略空间规划做了一系列的策划,当时他们定位青岛的东岸是经典青岛,青岛的西岸是青春青岛。我理解经典青岛是老青岛,青春青岛就是新青岛,打造一个更加现代、开放、活力、时尚的青岛,这也是我们再造一个青岛确定的一些目标。

(二)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外联方面,积极推动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连接线开工建设,将来从青岛到上海、长三角会非常的便捷,三个小时的高铁就到了,加速融入全国铁路交通骨干网,争取打造国家高速铁路沿海通道重要枢纽;胶州湾第二条海底隧道建设,今年10月份就要在西海岸动工,大家都知道,一隧是2011年建成通车,为西海岸新区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设想二隧的建设和开通,将会对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整体的发展带来大的动脉。内畅方面,地铁1号线新区段全线贯通,6号线建设全面推开,13号线已经通了,204国道改造、长昆立交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通13条未贯通道路,让西海岸内部运行更便捷。

(三)擦靓“四张名片”。围绕提升“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发布全国首个《推进时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时尚经济与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率先出台《支持影视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新引进注册英皇电影等影视企业100余家,加快青岛影视外景地欧美街区投入使用;精心筹备凤凰音乐节,加快推进梅纽因音乐学校、欧米勒钢琴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第30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将采取“线上+线下”互动、啤酒城内与城外联动方式,计划今年7月31日开幕,让市民感受啤酒的激情和魅力;同时采取好疫情防控措施,各种严密措施积极采取,确保进城游玩的朋友们健康。

(四)加强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建设。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驶入快车道,建成5G基站1900处,年内将实现主城区5G信号全覆盖。实施网格、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三大提升工程,城市治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四、践行服务为民宗旨,加快打造宜居幸福新典范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工作,兜底线、重教育、强医疗、办实事,努力让住在西海岸的人称心如意,让来到西海岸的人也能幸福满意。

(一)致力于让市民享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推出疫情防控期间14条便民举措,发放稳岗补贴7400多万元,减轻企业社保负担12.6亿元,稳定就业岗位31万个,发放各类创业补贴8200多万元,“共享员工”模式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开展“一户一策找工作”专项行动,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838户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400多万元;提高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全年将增加支出660多万元。

(二)致力于让市民享有更放心的医疗服务。安排疫情防控专项资金1.27亿元,购置负压救护车等重要防疫物资,率先建成全省首家火眼实验室。下一步,还将加大投入力度,新建医疗物资储备中心,改造2处定点医院感染病房,增强流行性传染病防治能力。新增加了滨海学院附属医院建成启用,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等项目加快推进,高端医疗资源和服务更加完备。

(三)致力于让市民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新区,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职业是教师、最美的获得是成长。一些初中、小学等20所学校、幼儿园正在加紧建设,秋季新学期将投入使用。今年还将新建、改扩建7所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推进一些普通高中建设,将普高录取率提高至68%。北京大学在山东首个项目——北大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院落地新区,哈工程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中央美院青岛校区等14个高校项目加快建设。

(四)致力于让市民享有更加到位的贴心服务。今年我们首次通过人大代表票决,确定了9件27项民生实事,总投资达到35.2亿元。比如,在全民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推进实施市民文化中心、博物馆等重点文化项目,启动奥体中心、大学城体育中心等场馆建设;在老旧楼院整治方面,对57个老旧小区168栋楼座进行升级改造,扩大老旧住宅楼电梯加装政策惠及面,等等。我们还持续开展了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系列活动,认真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件“小事”、实事,让市民更多感受到城市的温暖,让市民更多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以上是我汇报的主要的四个方面。

媒体朋友们,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媒体的大力支持,为西海岸开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的发展,新区仍然离不开媒体的关心支持帮助,特别是媒体的监督,发现问题给我们指出来,我们一定虚心接受,认真整改,也希望我们大家能够携手并肩,共建美丽新区,推动西海岸新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发展的更快、更好、更畅,希望在座的媒体记者朋友们,多到西海岸新区走走看看,如果愿意,也欢迎在我们新区置业、发展、落户、购房,我们新区的环境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将来发展还是非常有潜力的。

在此,我就介绍这些,时间原因,后续有机会继续和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周主任热情洋溢的发布,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就今天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于稳经济基本盘意义非常重大,通过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冲击更加凸显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请问新区的领导,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赵英民:非常感谢您的提问,产业链、供应链说实话是一个市场主体的基础,只有保住这个链条,企业主体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也是经济工作的核心,因为新区的情况比较特殊,外向度比较高,产业配套比较齐全,链条比较完整,市场主体比较活跃,但是面对着疫情的冲击,我们依然要把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作为重中之重来做应该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工业从一季度到半年来看,数据提升非常明显,得益于在防控前提下常态化的发展中我们如何服务企业,为企业做好保障,所以抓好产业链和供应链,这是根本,也是切口,而且这是我们服务的方向。

重点来说,我理解首先是如何稳住,第二是怎么提升。稳住怎么做?我们做了两个方面,第一是如何给企业打通内循环,找到真市场,现在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但是以内循环为主,比如新区有家电电子、石油化工、船舶机械、钢铁生产,这些产业之间如何形成有效的衔接?我们在地产地配上做文章,出台一个实施意见,把新区的企业如何拉起手来如何匹配信息,如何相互成长,一块壮大,这个效果非常明显,比如我们有青岛特钢生产钢材,我们有青岛的船舶海工需要钢材。比如我们有双星轮胎,他们生产轮胎,我们有上汽通用五菱汽车需要轮胎,这么做第一是减少之间的物流成本,第二也是让企业在向出口转内销方面做一个很好的转型,这是一个基本的工作,应该说潜力非常大,我们正在有序的开展,我们要建立一套体系,怎么来推进?

第二就是建立若干清单,产品目录清单。第三是发布一套机制,到底如何寻找?如何来匹配,政策上如何支持和支撑?这是非常基础和关键。

第二个方面稳住的一条就是如何做好企业的服务,我们专门设立了企业服务日,从7.17日开始,每个月的17号作为服务企业的特殊的特定日期,在这一天,但不是这一天为截止,通过这种方式来搜集或者是掌握了解企业反映的一些问题,打通一些堵点,解决一些环节,而且我们的服务日每个月有不同的主题,7月份是家电电子,8月份是汽车,7月份是石化,根据每个行业不同的特点,精准的制定和引导企业,精准的让我们的服务融入到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这也非常关键,这样让企业发展有信心,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解决,对一些问题的破解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通过地产地配、企业服务日两条措施,我认为可以很好的把“稳住”这个题目做好。

第二,提升,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是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如何把住先进制造业,新区的工业占全市的比重比较高,而且工业是我们新区的支撑和基础,关键是制造业又是我们其他行业的母体,因此如何给制造业赋能,可能是我们做好供应链和产业链稳定的最根本的环节,只有把我们的制造业稳定住、提升好,我们相信其他的一些行业发展就会顺之而来,而且会发展的非常有活力,因此我们成立了一些专班,先进制造业如何赋能专班,分行业、产业、企业,区级领导亲自包抓,解决一个一个的产业问题,通过产业找准企业的问题,通过企业找准制约的环节和瓶颈,通过这个体系来打通和优化先进制造业,通过制造业的提升和赋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前提下得到快速的提升和发展。

第二是突出特色,我们的特色是什么?海洋,从今年2月份开始,按照区委管委安排,我们针对海洋产业如何赋能、如何提升,精准的制定了六大产业发展方向,特别是提出了三年的倍增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让我们的海洋产值实现倍增,相当于每年增长25%-27%,近期我们也做了一些千亿级、百亿级产业的创新创业的方案,通过创新创业的方案实现优势企业的快速成长,激发更多的市场活力,让海洋的特色更加明显,通过海洋的底色培育让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的稳定,让我们在高端上走的越来越好。

我简单回答这些,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食品安全报》的记者,我们都知道新区在“双招双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能否介绍一下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都有哪些具体的做法?新区是如何以招商引资新成效为六稳六保注入新活力的?谢谢。

孙晓辉: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项目和人才是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一直是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高地,首推的重要工作。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稳外资的部署,多措并举努力做好招商、安商和稳商工作,今年上半年新区85家,同比增长39%;合同外资1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8亿美元,同比增长34%,内资实现22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55%;这个数据在疫情影响下逆势而上来之不易,我们主要的工作措施是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着力实施网上招商,克服疫情的影响,开展互联网+招商行动,改变过去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改为屏对屏相交,通过视频会议、网上洽谈等方式开展网上招商活动,1-6月份网上集中签约项目举办了15场签约项目95个,总投资550亿元。

二是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我们筛选了新区的主导产业,围绕海洋经济、智能制造等14条重点产业链,瞄准产业链里面的头部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按照四个一的方针开展招商,也就是每一个产业制定一个招商行动方案,配备一支招商队伍,制定一个招商目录,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起到了明显的成效。

先后引进了总投资3.5亿元的中德博佩发动机零部件、总投资9.8亿元的众鹏5G智能终端芯片封测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

三是强化平台招商,用好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政策优势开展平台招商,全面推开自贸片区106项试点任务,实际上这是西海岸新区、青岛市领先于其他地方的独特的产业优势,围绕着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业等方向开展招商,截至目前已经有1.5万家市场主体落地,特别是在原油混合调兑、干细胞试验等方面取得了领先的优势,这是第一个平台。

第二是依托中日、中德“国际客厅”、中日地方合作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园区载体,这是国家抚育我们先行先试和对外开放的高地,我们以此为依托实行国别精准招商,加强与不同产业国外中介机构、重点企业的合作,灵活的推动项目洽谈和引进,依托这些产业基础和产业园区,引进了三菱、日联银行、德国库尔新材料等一批优质的项目。

四是开展社会化、市场化招商。为了拓展招商的资源,新区出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社会化专业招商中介机构招商促进办法(试行)》,选取在行业、产业内部有影响力的中介机构和知名企业和知名的企业家聘请为新区的招商中介和顾问代表,发挥他们产业优势、人脉资源的优势,进行社会化招商,截至目前,新区共有31家社会化专业招商机构,共引进65个项目,总投资85亿元。区属国有企业都成立了招商集团、招商事业部,利用招商国有公司的自身优势开展股权合作、载体招商、联合开发等模式参与招商引资,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五是强化要素保障,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机制,统筹区内重点的土地、能耗、水资源、资金等要素进行配置,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与项目的匹配度和落地校区,同时制定《招商引资属事属地工作意见》,属事单位是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单位是功能区和镇街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理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推进项目快洽谈、快落地、快开工建设早日投入使用。

以上是招商引资主要工作方法,新区将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创新招商思路和方式,精准破解“招什么、怎么招、如何抓、怎么保”等问题,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一是实施产业链招商,坚持招大引强,把握“新基建”发展机遇,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布局,围绕芯恩芯片、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通过龙头带动产业链的全链发展。引导优质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和重大产业项目集聚,全力推动京东方5G模组等在谈项目,富士康高端封测等项目尽快落地,美锦氢能科技等尽快建设。二是整合资源平台招商。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坚持云招商和登门拜访相结合,让网上会客成为常态,持续开展国际会客厅的交流工作,推动“大高外新”特别是日韩德等优质资源项目向新区集聚。用好新区四张名片,借助对话山东暨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东亚海洋论坛、国际合作厅等平台机构为企业站台,吸引优质企业投资新区。发挥山东港口集团、正和岛等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平台机构互通信息,共同推进项目的落地。三是挖潜扩容统筹招商资源。持续推进“标准地”招商,选取一些高水平、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性的项目落户优先落户,调整产业结构,发挥项目的质量。用好工业综合体,围绕“四新”产业招商,加速项目落地和产业的培育。继续利用闲置土地、厂房资源招引短平快项目,加快越疆机器人、众鹏芯片等项目早日落成投入使用。同时优化项目服务,推进正在建设中的保税物流中心加速运转,推动消费体验中心、新加坡第一家食品等尽快产生效益。

通过上述措施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为新区的对外开放,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和人才的支撑,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我们知道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产业是关键,作为西海岸来说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在全市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想问一下,咱们新区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思路和新的办法?谢谢。

周安:感谢您的提问,正如您讲到的,这个产业确实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命脉,对于目前做好“六稳”,落实好“六保”任务应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在要求、根本支撑。

这么多年来,我们在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上,也做了系统的谋划,时间原因我概括三个方面:

第一,在发展主题上,刚才提到新区在产业规划上,在2014年批复的时候,国家赋予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海洋经济发展,因为海洋的发展的主题战略,国家才赋予了国家级新区的任务,可以说海洋发展的主题是我们新区打造战略强国的新支点,这也是我们重要的功能定位。

海洋也是我们最大的特色,新区批复六年以来,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去年总量达到1300亿元,占新区总产值36.6%。

特别是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我们在海洋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提升,特别是重点聚焦船舶海工、航运贸易金融、临港加工、海洋冷链、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科教服务六大产业集群,在港口方面,两个亿吨大港都在西海岸新区,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我们青岛的发展优势。

下一步要和山东港口的战略合作,推进走出去、引进来,特别是推动战略、平台和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的五融合,在港口方面要加快形成“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融合”发展新局面。

第三个方面,海洋科研高地,大家知道这几年西海岸新区引进了中科院大学、海洋大科学中心的建设,哈工程大学创新基地在这里,海洋大学科教创新园也在这里,在古镇口成为大学城,海洋科研的大学城,海洋科研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为我们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和动力,这是发展主题上。

还有空间布局,西海岸新区21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在空间布局上必须有一个突出,科学的谋划,我介绍新区整体发展情况的时候,专门介绍到一核引领、三点布局,我们正在做的规划,请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工程院的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团队对一核三区进行高水平的规划设计,而且这个规划设计在新区发展六年以来的基础上哪些优势继续提升,哪些短板要补上去,哪些点要进行新的开发,我们也是有规划、梯队和策略的,而且是连续性、一张蓝图上。

还有实现路径,一个是现有的产业如何去赋能提升?让它创造更大的业绩和产值、价值。还有在“双招双引”项目引进上,我们引进哪一些新的增量,让新区的产业能够更快的高端化、智能化、现代化,这也是我们发展的重要一条。

比如存量,我们新区工业、服务业占了大头,总量比较多,我们的规上企业数量占青岛市五分之一,20%,规上工业企业占到22%,比重也是比较大的,包括着电子、船舶、海工、汽车、橡胶、石化等五大集群产值占到青岛市的半壁江山,包括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海洋基金库、影视产业园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发展的重点,如何让我们快速提升?要通过工业互联网,我们很多企业上了卡奥斯新平台,人工智能的赋能,数字经济赋能,让这些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相互互联互通,做大做强。

增量方面,我们去年以来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围绕着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兴产业下足了功夫,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包括从招商的体制机制创新上,围绕着一些新区发展的战略,比较突出的举三个方面,按照清宪书记强调的,要用平台化思维、生态化思维来进行促进发展、招商引资,经过一年多来,我们至少打造了三大平台的生态圈,而且都是凝聚在新产业,四新经济。

第一,集成电路领域,大家知道集成电路领域的张汝京博士,是中国半导体领军人物,领衔的芯恩今年下半年8英寸的芯片要试投产了,我们打造了几个基金,比如兴城基金(音),30亿的规模,专门为芯恩企业来打造来支持它,50%以上是民间资本投入的。引进了富士康的高端封测,半导体产业园等一批关于和半导体芯片生产的装备、封测、设计等十几家企业来聚集,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生态,芯恩也是全省第一家芯片制造项目,填补了山东省缺芯少面的空白。

还有就是5G领域,5G高清视频试验区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全国唯一布局的试验区,目前聚集了华为、京东方、浪潮等头部企业15家,预计三年内形成100多亿元的产值,将在全国催生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5G的视频产业集群将在此诞生。人工智能领域,我们新引进的深蓝科技、越疆机器人、新松智能无人创新院等等,商汤、科大讯飞头部企业的聚集,还有新区的企业以撒(音)也是人工智能领域非常纯正的企业,发起设立的青岛市产业联盟共同体,15家发起青岛市产业联盟共同体当中,新区占了六家,这是体现出新区的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力量和储备。

这是产业方面在产业主体、发展主题、空间、实现路径三个方面给大家报告一下,产业再怎么发展,第一是人才,还有就是项目,刚才讲了人才,新区今年上半年引进2万人,总量达到62万人,我们目标今年要引进6万人,总量达到66万人,这是我们全年人才引进目标,人才集中在以上领域的高端人才、高技术,包括金融服务等等,这样的人才到新区来能够扎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他们舒心、满意,最重要的就是项目,产业必须要用项目来体现,项目只要是好的,我们新区要素跟着项目走,包括资金、土地、住房、各种配套,只要好项目都要保证好项目能落得快,落得下,我们新区有自贸区、国家级新区、各级功能区等等,对外开放是青岛的桥头堡,我们也持续改善在居住、社保、子女入学,刚才我介绍了,我们的大学、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在青岛市可以说西海岸新区就顶半个青岛,在全省比我们不落后,除了济南、青岛,西海岸新区可以说排第三,这一点我们也是有信心的,不光是现在的存量,将来的增量、高等教育、高中、小学、幼儿园教育,7.17号刚刚和北京21世纪集团K12一贯制国际化的学校都在这里施工建设了,下一步请各位记者放心,我们新区肯定能够打造越来越好的发展空间、发展环境。我们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严格认真的实施,保证作产业在国家级新区战略发展引领当中的推动作用,使我们“六稳”、“六保”任务能够扎实全面落实。

我就回答这些。

记者:您好,我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在疫情爆发期间,用工荒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很多企业,当时青岛西海岸新区提出了共享员工的政策,也是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当时被很多的媒体以及中央台《新闻联播》报道过了,我想问一下今年以来我们在稳就业方面做出了哪些创新的举措,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曲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也非常感谢我们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我们新区就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这是总书记说的,就业又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就业稳了,经济的基本面就会稳,所以咱们前期提出了“六稳”还是今年提出来的“六保”,都是把就业放在了第一位。

新区工委员管委对就业工作一直以来是高度重视,今年面对着疫情的影响,我们新区还是把保就业、稳就业放在了非常重要了位置上,也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创新实施了一些非常好的做法,我们上半年整个的全区的就业形势还是非常好的。

整个上半年新区城镇新增就业8.25万人,这个数字应该说在疫情的形势下势头还是非常好的,这个数字占了全青岛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的四分之一,而且我们失业率控制在3%之内,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来全国的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5.5%之内,我们现在控制在3%之内,而且我们全区的上半年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势头也是非常好的,上半年我们实现了人力资源产业13%的增长,应该说在疫情爆发期间,人力资源产业能够逆势而上,说明整个新区经济活跃度还是非常好的。

下面,我就新区的稳就业、保就业方面通过四个方面和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稳岗位。在疫情爆发期间,岗位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岗位就没有就业,所以我们从疫情爆发之后到企业的复工复产,重点还是对岗位的需求进一步的挖掘,我们采取了三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成立了企业用工复工的服务专班,这个专班对接全区所有的企业用工的需求。第二是第一时间组织了对全区所有的四上企业进行摸派,对用工的需求准确的掌握、准确的对接、准确的介绍劳务用工人员。第三是第一时间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成立46人的就业人才的服务专员队伍,这46个就业服务专员每一个镇街派出两个人,在企业、政府、用工之间架起桥梁,准确的为企业的需求做好服务,也为劳动力的介绍、就业做好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同时,我们也积极落实上级的政策,包括援企稳岗、减免社保费等政策,力争让我们的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我们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创新开展了政策主动找企业,企业能够在网上直接领取补助金的方式。

上半年累计为12800多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7414万元,为3900多家企业减免社保费12.6亿元,稳定就业岗位31万,我们还创新出台了一个保障企业用工、复工复产十条意见,这十条意见也是为新区11家生产企业发放了一次性用工补贴资金180万元,为1668家企业发放了一次性吸纳补贴729万元,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的复工复产,应该说我上面说的这些数字都是在青岛市十个区市都是位列第一的。

而且我们还实施了点对点的劳务直通车的做法,第一时间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劳务直通车,第一时间为海尔、海信、澳柯玛这些大型企业运输省内的劳动力4千多人次,第一时间为省内外劳务用工人员返回新区一共是2万多名,我们区里面是财政拿出来运输的补助费用来支持企业,这是第一点,稳岗位。

第二是保就业,为了促进居民的就近就业,我们也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包括我们从线下招聘疫情期间不行就变成线上招聘,我们开展了40多期线上招聘会,打造春风行动的网络招聘平台,启用农民工招聘大集,收集岗位信息12.4个,达成就业意向7100多人,像刚才这位山东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说的一样,我们在疫情期间创新实施了共享员工的做法,这就是把当时企业复工复产需要一些劳动力,很多餐饮的企业、三产的企业劳务人员又没有事,在家里闲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下嫁接,通过网上做了一个平台,让闲置在家的劳动力能够第一时间补充到需要劳动力的企业,一个是解决了闲置劳动力的问题,第二是解决了企业劳动需求问题,第三是稳定了一些劳动力的劳动关系问题,所以这个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之后,人社部第二天就问我们要相关的材料,在全国也进行了推广,人社部对这个事也是非常肯定的,包括我们在这个期间,还做了一些电子劳动合同的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电子劳动合同的试点,这是我们在柳州五莲山东分公司(音)做的,当时的试点我们省人社厅也来来领导,光一个试点一开始就电子劳动合同签约2千多人,既省了事又省了力,而且又联系了劳动力,又稳定了劳动关系,所以这个做法在我们全省也进行了推广。

对于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我们也考虑了很多的办法,现在面临大学生毕业季,我们也开展了一些一系列的网上招聘活动,促进大学生能够尽快高比例的就业,包括我们采取了一些留青的行动、留新区的大学生行动,来提高新区大学生、新区高校毕业生留在新区的比例尽可能高一些,同时对新区就业的大学生的补贴,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全部发放,今年上半年累计通过网上审核1.5万多人次,共发放各类大学生就业补贴4866万元,这个数字也是在全市位列第一,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促创业,我们不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或者是其他的劳动力,这种创业氛围需要来营造,上半年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的落实了一些创业补贴政策,包括一些创业担保贷款的政策,包括我们的一些创业孵化基地的政策,这都要及时的兑现,刚才我们周主任也介绍了,上半年我们全区政策性扶持创业6642人,带动就业超过1.5万人,落实各类创业补贴8200多万元,新增创业贷款41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规模达到了2个多亿,这些数字也是在全市位列第一的。

第四个方面,强技能,技能培训也是就业的基础,让这些老百姓、劳动力拥有一定的技能,这也是必须的,所以今年我们在技能的培训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我们在全省率先在疫情期间在网上开展网上的培训,包括新华社一些主要媒体也进行了报道,现在我们通过网上的培训,网络直播平台包括网络报名不见面,线上培训屏对屏的新模式累计培训城乡劳动力、企业职工3100多人,落实职业培训补贴483万元,这也是全市各区市的第一。

同时,鼓励和指导企业自主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2千多人,有力的提高了职工的技能提升。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好稳就业、保就业的相关政策,全力保障企业的用工,维护就业形势的持续稳定,同时我们要搭建一个灵活就业的平台,我们现在像58同城的大学培训机构马上要在我们新区成立,这样我们依托着它在灵活用工方面要做一些突破性的路径。

同时,我们根据企业用工的需求,要有序的来恢复线下招聘活动,来促进重点群体像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员军人的就业创业等等,我们今年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防止大规模的失业,风险预警机制我们已经建立,我们时刻关注一些重点群体、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失业风险,及时的来采取一些措施,确保我们新区就业形势能够稳定、向好的发展,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曲局长的回答。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改革报》的记者,面对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加剧,外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作为全市外贸发展的排头兵,请问新区是如何为全市外贸稳增长贡献新区力量的,为稳住外贸基本盘,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孙晓辉:正如这位记者所说,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外贸进出口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确实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业内人士有句话,中国在疫情面前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但是外贸人打的是全场,而且现在随着疫情的反复,加时代什么时候结束还不确定,也为我们外贸产业的发展和外贸企业进出口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种情况,新区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的工作要求,一方面坚持抓疫情的防治,另外一方面尽快促进外贸企业复工复产,通过搭建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外贸企业的发展信心,与外贸企业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今年第一季度新区的外贸进出口实现了逆势上扬,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025亿元,其中出口3%,达到403亿,在全市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0%,为全市的外贸增长贡献了新区的力量,确实是逆势上扬,克服了困难,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是搭建平台,培育外贸发展的新动能,新区有新区的优势,我们主要依托国家级新区、自贸实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特殊的区域叠加的优势,在全国首创了保税原油混合调兑的模式,探索外贸原油国际出口等新业务,充分发挥自贸实验区的优势、港口的优势和青岛口岸原油进出口种类比较齐全、数量比较大的优势,借助自贸的机会进行新的业务拓展,实现外贸增长的重要拉动。

二是打造了一些贸易的载体,实现了贸易企业的聚集,从去年以来,新区先后规划了国际贸易中心、自贸大厦、电商产业园等20万平方米的招商载体,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出台了鼓励企业入驻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像正威集团、兖矿集团等一系列贸易企业入驻,这些贸易企业的入驻为新区的外贸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增量。

三是搭建信贸平台,拓展新兴的国际市场,新区与信保合作,利用国务院扩大短期信贷出口保险覆盖的有利时机,鼓励鼓励小微企业利用信保资金抢国际订单,拓展国际市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疫情的影响,促进小微企业扩大外贸业务量,截至目前新区投保的小微企业覆盖面接近了90%,达到了1千多家企业,为小微企业出口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既有招商引资的重点外贸企业,也为本土的小微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在疫情面前我们有增量,又保住了存量,实现了外贸企业快速增长。

第二个方面,是创新服务的举措,优化对外贸易的环境,一是组建了15支稳外贸的服务小分队,这个小分队和以前不一样,我们由商务部门牵头,为每一个小分队里面配备了海关、财政、税务、金融、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组建了一个专业的业务辅导员的小服务分队,筛选了100家重点企业,建立了点对点的服务制度,到每一个企业去从以上几个方面帮助企业宣传解读政策,搜集企业的困难,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一企一策精准解困,切实为外贸企业在困难时期全力稳住外贸的生产和外贸进出口。

二是推动政策落实,今年以来,国家省市区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的优惠政策,企业面对这么多的政策很难做到全面的知晓,我们通过外贸服务小分队,通过服务企业的微信小程序,通过外贸服务企业联络员,把这些信息、政策一一落实到企业,帮助企业解读政策,并且向企业公布每一项政策的联络员、解读员、执行员的信息,帮助企业来落实这些政策,通过政策的兑现来落实国家省市区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帮助,解决企业困难时期的特殊情况,争取他们巩固外贸企业的市场,这是第二项措施。

第三项措施是抢抓当前机遇,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产业,打造外贸发展的新引擎,受疫情的影响,跨境电商成为外贸进出口的重要渠道,传统的一些外贸渠道,包括受商务、运输、海运的影响,受到了阻碍,但是跨境电商异军突起,新区抓住这个机遇,制定了跨境电商平台空间战的实施方案,组建了专项指挥部,全力推进跨境电商产业,新区出台了支持跨境电商产业的实施办法,从电商平台的建设、仓储物流、园区发展、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等跨境电商全产业链进行扶持和帮助,抓住这个机遇,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我们通过线上直播、宣传推介等方式采取跨境电商集中招商,目前已经对接了3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像重庆大龙网等34个企业入驻新区,为新区的跨境电商产业实现了快速聚集。

同时,我们打造跨境电商的体验中心和跨境电商产业园,为跨境电商的产业提供了产业聚集的载体,特别是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了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体验的新故乡,是利用国家赋予新区自贸区的政策、综试区的政策,让每个消费者享受单笔不超过500元,全年不超过2600元的免关税的跨境电商优惠政策来促进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今年上半年我们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4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3亿美元,占到全省的70%以上,这些举措让我们新区的外贸进出口增添了新的活力。

下一步新区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导向,积极推进稳外贸的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外贸政策的落地见效,改善营商环境,不断的吸引招商引贸的成果,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为深入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和外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孙局长的发布。

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四位发布人,也可以联系西海岸新区管委办或者是新闻办。

通过刚才四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西海岸新区正在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把西海岸新区的利好能够宣传好和推广好,我们共同助力西海岸新区越发展示出住者称心如意、来者流连忘返的青春青岛的独特魅力。

今天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明天下午将是即墨区政府前来发布,欢迎大家参会报道,再次感谢大家,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