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六稳”“六保”工作》新闻发布会

浏览:166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区市长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由市北区政府专场发布。

市北区作为老城区,人口大区,正在建设青岛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抓实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相信大家都非常关心,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国同志,市北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新学同志,市北区商务局局长温雪娜同志,市北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董宝华同志,请四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市北区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欢迎各位!

首先,请张区长介绍市北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相关情况,有请!

张永国: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大家对市北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以来,市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把“六稳”“六保”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逐步恢复,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全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6.5%,半年增速根据目前初步的测算有望转正;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较1-5月降幅收窄4个百分点。4个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9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复工;在库固投支撑项目74个,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左右,这也是一个预计数。新招引项目9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注册资金50亿元的中铁晋鲁豫区域总部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新登记市场主体1.34万户,其中新注册企业5570户。上半年,预计完成市外内资7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左右,引进FDI(国际直接投资)口径外资约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介绍一下市北区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突出核心引领,加快老城复兴发展。市北区把邮轮母港区作为龙头、作为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锚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历史方位,确立了“1412”发展格局,简单来说“1”是以邮轮母港为龙头,“4”是把市北区65.4平方公里全域划分为四个大片区,“12”是依托现有的存量资源,包括两所大学、港口、青岛啤酒等等存量资源建立12个平台,把存量稳固住,这是“1412”发展格局。我们全力抢抓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发建设的发展机遇,将4.2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五坊通海”,注入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和商务文化等产业,着力打造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3月28日,国际邮轮母港区正式开工建设,同步在全球开展招商推介,当天总投资313.5亿元的15个项目顺利签约。

我们秉持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放大国际邮轮母港区对周边历史文化街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完成3.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保护修缮,需要保护修缮的片区是25万左右,今年大概开工10万,剩下用1-2年的时间全部完成历史保护片区的保护修缮工作;广兴里项目作为示范,在全市率先启动修缮、率先投入运营。5月28日,全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开园仪式在广兴里成功举办,我们依托这个地方,打造了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依托深圳工业设计协会打造的。还有春光里·青岛产投生态综合体、洪泰山海会等相继落户四方路、馆陶路历史街区,以产业导入赋能老城复兴,以人气集聚恢复街区活力,努力蹚出一条老城区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围绕“三新”产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我们紧紧依靠邮轮母港区这一开放枢纽,重点围绕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这是去年下半年委托麦肯锡做的规划,我们以市北区作为主城区的定位,给我们提出要做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的三大产业的规划建议,我们也是按照麦肯锡的规划建议,加快引进优质高端的航运主体、贸易主体和金融主体。新航运方面,着眼完善航运生态链,依托山东港口集团、山东海运公司等头部企业,聚集了挪威船级社、中国船级社、德玛物流等32家优质企业及机构。今年以来,我们与英国卫狮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共建中国首个船员总部基地;与上海海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新贸易方面,我们积极融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大局,今年引进注册落地新贸易企业9家,供应链企业总量达到553家。疫情期间,我们跟踪分析贸易数据,实时掌握重点外贸企业动向,提供及时精准服务,1-5月,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103.1亿元,同比增长9.1%左右,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目前,我们正在谋划依托“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整合核心企业资源打造“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新金融方面,我们按照“六个一模式”,加快建设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依托馆陶路34号打造新金融产业园,配套出台《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产业扶持政策》。产业园目前已吸引聚集融汇-启信金融科技创投基金等9家优质企业,将于今年11月底正式全面开园运营。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政银企”见面会,助力中小企业有效应对疫情,截至目前,全区银行机构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78亿元,6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9.18亿元,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责任金额15.52亿元。

三是聚焦“六个千亩”,加快项目投资建设。我们在全区梳理出6600余亩可规模利用的发展用地,规划建设“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以“六个千亩”为载体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主要依托滨海片区规划六个可以规模利用的土地,梳理出6600亩地,规划建设六个千亩基地,我们在7.11号大健康产业化基地集聚区已经开工建设,这六个集聚区包括大健康、人工智能、跨国公司总部、高端新材料、数字科创、工业互联网,这六大产业集聚区加上4.2平方公里的邮轮母港将极大支撑起市北区未来几年的转型升级发展。目前,全区19个市级重点(前期)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全年计划投资额的50.1%。千亩国际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国内排名前两位的医药企业国药、上药青岛分公司先后落地,全市唯一的医疗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国内唯一代表机构入驻集聚区,百洋国际健康城市客厅项目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健康产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千亩青岛跨国企业区域总部集聚区,总投资近15亿元的钢研“一院一园”项目开工建设,建成运营后将引入高级专家50人以上,各类科技工作人员300人以上;绿地海外滩项目、奥润、康诚等3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以上项目全年将完成投资5.8亿元。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启迪控股、达闼科技、影创科技等项目正加速推进;启动区350亩土地征收达成一致意向,青岛启迪海量数字技术等科技企业注册落地。本月底,人工智能国际客厅一期将投入运营,集聚区产业规划将首发亮相,计划在7.28号举行青岛人工智能国际客厅启动仪式,国际客厅将集聚全国35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的产品入驻和展示,我们也同步发布规划建设人工智能集聚区的相关政策,届时非常欢迎媒体朋友给予关注。千亩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精准服务集聚区720余家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研发机构,累计为企业节省费用200余万元,助力产业链企业共渡难关。青岛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与高端人才培育基地揭牌成立,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夯实人才支撑。千亩数字科技大道,与中关村e谷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约10亿元的数字科创楼宇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探索推进新型产业规划用地(M0),引入发展都市工业,全市首个新型产业用地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已于6月28日正式启动,产业园启动区总投资1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目前已经有六家企业达成了入驻意向,入驻项目计划投资4.8亿元。千亩产业互联网集聚区,海尔大云谷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浦东软件园、小卫星应用研究院、飞天联合产业园等项目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产性企业总部引入落地。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新型消费。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全区“一号改革工程”,积极推进高效青岛建设攻势,在全市率先试点完成“一窗式”改革,启用全市首个24小时综合型政务服务自助大厅,实现377项审批事项一窗受理,209个事项实现自助办理。疫情期间,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做到“只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通过“不见面审批”新增市场主体1万余户;先后开展“税收大数据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千名税官云访万家企业”“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活动,1-5月新增减税降费8亿元,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区直国有企业累计为租户减免国有经营性房产租金2900余万元,创业孵化基地为入孵企业减免房租500余万元。

紧紧抓住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型消费机遇,集聚发展电商直播,培育一批直播机构、MCN机构(源于国外成熟的网红经济运作,本质是一个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孵化一批网红品牌,培养一批网红带货达人,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线下体验”新型消费模式。6月18日,发布了《市北区在线经济新消费行动方案》,正式启动新都心直播电商基地,设置53个直播间,通过淘宝、京东等十余个平台为7个品类300多件商品带货推介,当日观看总人数近300万人次,为60多家企业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同日,省内首条“饿了么口碑街”落地台东步行街,中央商务区联动CBD万达广场举办“抖音百店联播”活动,实现消费线上线下互相融合,激发消费潜能。组织开展“2020百日万店消费季”活动,围绕购物、餐饮、汽车销售等重点板块,集中搭建购物消费展示平台,吸引市民购物消费;协助商超企业对接社区消费需求,开展“商超社区行”活动,打造传统商贸企业消费新场景。1-5月,全区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4.9%,较1-4月增速提升4.4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受影响比较大,销售额下降13.6%,较1-4月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目前预测上半年降幅将进一步的收窄。

五是保障改善民生,加大财力投入力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势越严峻越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民生投入2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5%,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力度不减。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分类匹配不同群体就业需求,通过大数据精准筛选、入户对接用工单位等方式切实做好稳岗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4%;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919万元、稳岗返还资金4279万元,惠及职工19万人。全力做好储备商品投放,保供期间共投放“菜篮子”政府商品储备蔬菜和猪肉约3400吨,确保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价格平稳。我们制定出台疫情期间社会救助保障方案,优化救助流程,织牢救助保障网,为7632户低保家庭发放救助金5745万余元,临时救助4428人次,发放救助金409万元;开通6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举办温心市北网络直播公益讲座,直播当天收看人数突破13万人,有效疏导社会心理。

下一步,市北区将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推进落实,为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市北区应有的贡献。

各位媒体朋友们,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市北工作的关心支持,借此机会衷心的欢迎大家有时间到市北区走一走,看一看,对市北区的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区长详实的发布,下面的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好,我是人民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刘区长,市北区的历史城区面积占全市的一半左右,5月28日,全是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开园仪式成功举行,这也标志着老城区复兴进入了“加速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请问刘区长下一步,市北区将采取哪些行动,加快历史城区蝶变发展?谢谢。

刘新学:感谢您的提问,青岛市的历史城区主要集中在市南区和市北区,昨天市南区也着重介绍了一下老城区改造的情况,结合你的提问,我介绍一下市北区老城区更新改造的情况。

市北区历史城区面积14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四方路片区、馆陶路片区、上海路、武定路片区、长山路片区等七个重点片区,大约有历史保护建筑26万平米,5.28号启动的广兴里类似的老建筑有565处,建筑的量非常大,所以对于历史片区的改造我们非常重视,倾注了非常大的精力,结合着现状的条件、历史的文脉包括相互间的协同融合,采取了改造+招商同步并进的模式,力争走出开放创新引领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主要采取的几个措施:

一是保护修缮,应该说这是老城区复兴的基础环节,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在这方面面对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前期规划论证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我们聘请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的张杰(音)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参与了历史片区反复的论证、研究、实地的考察,包括多方征求意见确定了实施方案,从2019年开始我们先行实施了大约3.2万平米的建筑保护修缮,今年又启动10万平米的建筑保护修缮,我们想大约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26万平米老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

 二是配套建设方面,我们结合着美丽街区的建设,启动20条道路的改造、提升。道路包括地下管网工程和地上的公共设施,我们都按照高标准来改造提升,以满足老城区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针对老城区停车难的状况,我们今年也启动了像李村路、大连路等12处停车场的规划建设,这些大多年底都能够开工,老城区大约能够提供停车位1200多个。同时我们还结合着棚改的房屋启动了7万平米的青年公寓改造,大约能够提供2千套青年人才公寓,这样也为老城区注入青春的活力。

三是产业导入,好的产业才能使老城区更有活力,特别是老城区的改造,我们通过慎重的研究、通过既遵循历史又面向未来,我们对每条街道都进行了认真的产业策划和规划,现在已经启动了产业的导入和精准的招商,争取通过产业的精准定位为老城区增强持久的生命力。像四方路街区引进了深圳工业设计协会,以它为平台打造青岛的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使这个街区能够形成在青岛具有创意色彩的比较有特色的活力街区,像馆陶路街区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也是青岛一条被赋名为青岛华尔街的特色金融街,我们也结合现在的特色和条件打造一条新金融产业街,现在已经引入了春光里产业创投机构,包括洪泰山海会、新金融产业园等一批项目为街区注入新金融的元素。还有上海路、武定路区域,想打造新贸易集聚区,无棣路向高端咨询服务产业方向来发展,通过新产业来增强老城区的活力。

四是运营管理,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我们按照5G智慧社区设计,在改造过程当中在街区增加了智慧导示牌、智慧灯杆、路灯、家居,使老城区可以形成互联、高效、智能的运行系统,同时组建了专业的运营团队,为入园的企业提供人性化科学贴心的服务,我们实际上把老城区能够打造的在这里工作、创业、生活的企业和人才能够体验到老城区温暖、温馨和富有人文关怀的浓厚的老味道,这是老城区改造采取的一些措施,我重点就介绍这几方面,欢迎大家多到老城区去看看,对我们的老城区改造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也是大家一起努力来推动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和全面复兴,谢谢。

记者:大家好,我是《大众日报》的记者,想问一下温局长,现在海内外疫情持续不断,对内外贸的影响冲击非常大,刚刚张区长发布上半年的经济指数也可能不太理想,但是咱们市北区内外贸一直是咱们的特色,想问一下下一步咱们在统筹内外贸发展方面会有哪一些计划或者是举措?谢谢。

温雪娜:感谢您的提问,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对外贸内贸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思路、换赛道、变打法,提升新贸易赋能传统商贸,助力消费转型发展能力,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近期我们紧紧围绕核心区的建设和三新产业定位,对辖区的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调研,了解到在大港区域有一条往返于青岛和仁川的新金桥5号中韩快线,现在经过釜山到日本的下关,也可以通过仁川的空港转口到世界各地,这条航线是青岛面向日韩贸易重要通路,夕发朝至,航程16小时,有着海运价格和空运的效率,对接青岛主城区消费端的优势和特色非常突出,我们计划依托新金桥5号独特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一步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集聚产业核心要素,培育新贸易,发展新消费,打造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刚才张区长在发布当中已经提到。

借此机会,我想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一下市北区正在围绕集聚区建设具体开展的一些相关工作。

一是拟定规划方案,总体框架是依托市北区港航产城的优势,以建设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为引领,高标准开展跨境贸易+特色消费体系建设,打造1+3+N的特色发展模式,“1”是加快建设中日韩跨境贸易物流集散中心,“3”是构建三大支撑,分别为组建一套班子,制定一系列政策及服务体系,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N”是指多点布局,多业态组合,包括建设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发展跨境医药进口交易,创新跨境冷链食品直运体验模式,打造内容电商网红产业基地等多个开放式的应用场景。

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出台2020年行动计划,为了顶格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区里成立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相关职能部门、片区管委会和各街道为成员单位,邀请山东省港口集团、中外运集团、百洋集团、利群集团等核心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一是加快建设中日韩跨境贸易物流集散中心。

二是推动中日韩第三方检测检验发展。

三是搭建跨境产品展示体验平台。

四是大力发展跨境医药进口交易。

五是探索跨境冷链食品直运体验模式。五是大力发展跨境新零售。

六是促进电商产业集聚。

七是打造具有青岛标识的高品质商圈。

另外还有创新相关金融支持,配套系列扶持政策等方面。

目前已经明确了责任的单位和时间节点,我们要求美两周形成工作专报,并且纳入了区委区政府的督办事项,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市场主体多元化合作的模式,对外连通日韩等国际市场,集聚跨境贸易主体,对内打通TO B和TO C的两个消费端,线上线下交互形成本地流量,实现做强消费,做优外贸的目标,从而倒逼传统贸易企业适应市场的需求,助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努力将市北区打造成为青岛跨境贸易+特色消费的名片。

在此,也希望通过各位媒体朋友诚邀更多的海内外企业主体参与到集聚区建设当中来,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张区长,刚刚发布中提到市北区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4%,面对疫情,市北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就业?下半年在稳就业方面还将有哪些措施?

张永国: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也是最重要的民生工作,在“六稳”和“六保”当中把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作为首要的任务,市北区也是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把就业作为重要的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在促就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每年年初确定的新增就业的任务在5万人左右,今年完成84%的比例,过去几年大概都在10万人左右,这大概占到全市的五分之一左右,我们最感到欣慰的是新增就业当中有1万人是困难人口,这个比例占到全市四分之一左右,今年以来,在下半年还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努力在确保完成全年5万新增任务的目标基础上力争实现更多的居民就业。

一个方面是要深化政务改革,提高就业的工作服务效率,今年推广互联网+就业的模式,全面推行就业创业网上办、掌上办,初步统计今年新增就业大概95%左右是通过网络办理就业手续,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点,主动走进企业,解困稳岗,建立健全动态联系和回访制度,利用大数据政策找人,同时用大数据主动比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企业和用工之间的精准的对接。

第三点,加强就业方面的扶持,深入开展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培训,加大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就业和创业者的担保贷款的扶持力度,全区一共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5400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6千万元,探索网络直播的培训,组织引导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位培训,今年我们共组织企业培训员工2910人,发放补贴资金151万元。

第四点,抓住重点群体,压实就业保障。把就业困难人员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的重点服务对象,采取分类帮扶,靶向匹配的服务模式,我们帮助429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全区46家青年见习基地今年已经开发见习实习岗位1200余个,组织600余人参加见习实训等等。

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守住就业的底线,抓好稳就业的各项措施,确保圆满完成今年新增5万人的目标任务,在这个基础上,力争像往年一样达到10万人左右,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以上是我介绍的关于就业的情况。

借此机会,我看还有点时间,再简单的介绍一下市北区在别的方面的民生的情况。

今天我们有很多央媒和新媒体的朋友,大家对市北区可能不是很了解,刚开始发布的时候没有介绍市北区的概况,市北区是我们青岛主城区,面积65.4平方公里,不是很大,但是人口比较多,人口密度过,户籍人口91万,常住人口111万,去年我们地区生产总值是912亿元,去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96.7亿元,市北区特点是典型老城区,有的朋友知道市北区在历史上是由三个城区合并而来的,1994年原来市北区和老台东进行了合并,2012年底市北区和老四方区进行了合并,两次合区之后形成了新的市北区,市北区是百年的城区,青岛原点在大港,大港就在市北区,我们感觉也是最老的城区,也是主城区,目前定位也是作为核心区来进行定位,我汇报的发展事情比较多,我介绍了就业的情况,在民生保障上,市北区的任务压力也很大,我们人口是111万,人均财力在全市十个区市当中目前还是居于后列,我们需要民生保障任务还是很重的,比如我们在教育方面,现在中小学大概94所,还有142所幼儿园,在校的初中生、小学生超过10万人,这个数量占到市内三区一半左右,还有7600余户低保家庭,达到市内三区的70%,我们还是人口老龄化比较重的区域,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概占到了整个户籍人口的28%,老龄化率还是比较高的,因此我们市北区在民生保障方面任务还是很重。

实事求是说,我们在民生保障方面压力还是很大的,目前差距也是很大,保障的水平、目前工作的状态离全区人民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这也是我们的一种工作动力,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始终感觉到110万市北人民特别是众多的中低收入者,我们感觉这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我们的财富,把民生工作做好,这也是我们市北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去年以来也理清了我们的思路,我们还要抓发展,我们认为解决市北区所有民生问题的关键还是抓发展,因此才有了和大家介绍的邮轮母港区的开发建设,才有了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通过这些发展我感觉未来几年市北区的工作一定能上个台阶,到时候我们的民生保障水平也会大大的改善,我经常和我的同事们在一起说,我们财力比较紧张,表面上有96.7亿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但是保障的任务很重,我们现在分母太大,下一步要把分子做大,人均保障水平比较低,下一步通过发展,要把财力上去之后,首先会把财力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特别是教育,教育牵扯到千家万户,我们今年也是在学校建设上力度最大的一年,今年将有三所学校实现投入使用,有一所学校主体封顶,明年投入使用,同时还有四所学校今年开工建设,还有养老、社会救助方面,我们一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这些民生的工作做好,我们努力让市北的人民群众在市北区生活的更有幸福感,更有获得感,也请各位媒体朋友,相信大家也有朋友居住在市北区,欢迎大家对市北区的工作多支持,多监督,多帮助,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澎湃网的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董局长,我们了解到市北区正在打造青岛新金融聚集区,请问我们发展的新金融与传统金融有何不同?我们发展新金融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董宝华:感谢您的提问。新金融起源于新思想,兴起于新技术,完善于新模式。广义来讲,“新金融”是包括传统金融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所发生的新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金融机制、新的金融业态、新的金融组织、新的金融工具,以及新的金融服务方式。

市北区立足于错位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优势,以增量外资、非银机构为主体,以“供应链金融+创新保险”为特色,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技术依托,聚焦供应链金融、创新保险、金融科技三条赛道,打造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金融”中心,构建“新金融”生态,提出了 “六个一”的发展模式。

即,一个“集聚区”,是指以大港片区和中央商务区为双核,引领新金融机构在市北全域集聚发展。一条新金融街,是指以新金融点亮馆陶路,复兴青岛百年华尔街。一个新金融产业园,是指将青岛第一粮库旧址建成新金融产业园,打造成为高端金融商务空间、新金融生态群落。一批新金融智库,是指依托对外经贸大学、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以及拟引进的新加坡李白金融学院、东方数字普惠金融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智库机构,为新金融集聚区建设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一套新金融产业政策,是指出台《新金融产业扶持政策》,为新金融产业发展助力,给企业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一支新金融产业基金,是指设立10亿元的新金融产业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为新金融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资本支持。

自去年12月8日青岛新金融集聚区正式启动以来,我们完善了工作机制,制定了行动方案,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加强了招商对接,新金融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一是城区知名度有力提升。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专题连线馆陶路新金融街,介绍青岛新金融集聚区发展情况,有效提升市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融媒体优势,联合青岛新闻网举办两期“金融大讲堂”,在线直播讲述新金融助推老城复兴的故事,吸引3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为市北全面支持新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二是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刚刚刘区长在回答问题当中提到,一大批的新金融项目落户在新金融集聚区,比如馆陶路3号的洪泰山海会已经正式开业,馆陶路34号新金融产业园明天局部开园,馆陶路1号春光里创投生态综合体正在装修,8月份开园,馆陶路新金融街雏形初现。另外10亿元的新金融产业基金、10亿元进科技基金都已设立完成,青岛数字金融普惠研究院正在注册,李白金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大批的新金融项目正在市北集聚。三是金融业态日趋完善。今年以来,已有保险、基金、地方金融组织、金融科技等17个项目落地新金融集聚区,中国船东互保协会青岛分部、青岛金融科技协会、青岛青年金融协会等组织落户市北。全区金融机构及金融类企业已达到270家,金融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我们的目标是将市北打造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影响力显著的“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下一步,将按照“运用新理念、开发新力量、建设新生态”总体思路,推进“六个一”发展模式,促进市北区金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聚焦生态思维,推动金融环境建设。围绕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立足“供应链金融、创新保险、金融科技”三条赛道,持续完善新金融产业生态,加强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合作,推进新金融要素集聚发展。通过李白金融学院、青岛数字金融研究院等智库带动,聚集一批高端金融人才和金融科技人才在市北集聚。发挥好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功能,为青岛新金融集聚区建设增添新的助力。

二是聚焦平台思维,推动金融项目招引。进一步深化与洪泰、春光里、麦肯锡等城市合伙人的合作,加大资源导入力度。创新发展传统金融,大力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国际邮轮母港区设立航运事业部和国际结算、资金运作等功能性组织,服务航运贸易发展。积极参与创投风投大会、财富管理论坛等高端会议,扩大市北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加速各类资源集聚。

三是聚焦政策思维,拓展新发展领域。紧紧抓住中央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新机遇,进一步优化资本要素配置。把握金融业对外开放机遇,加强外资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同时,依托国家公募REITs试点工作,聚焦“三新”产业中的基础设施领域,大力提升不动产投资效率。

各位媒体的朋友,新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媒体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恳请大家多多关注青岛新金融集聚区的建设,谢谢大家!

记者:大家好,我是中国山东网的记者,刚才在发布当中提到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行动当中有关于发展跨境新零售的内容,请问在规划选址方面有什么考量?

温雪娜:在集聚区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就是大力发展跨境新零售,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大家如果能够注意到的话,全球各地的港口城市当中,港口位于主城区的非常少,青岛大港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这就给我们提供来发展零售TO C端做强做大做出特色提供了不可比拟的先天的优势,所以我们市北区提出要打造跨境贸易+特色消费,特别是跨境新零售这么一个概念。

现在从规划布局方面初步有几个点上的考虑:

一是大港区域,这是我们结合整个开发建设,肯定会通过整体的开发和招商推进,会引入免税、保税等跨境新零售的业态和元素,这是跟着港区整体开发,项目也会逐步落地。

二是比较成熟的,我们位于中央商务区的新商圈,大家都知道现在年轻人非常集聚,楼宇入住率非常高,这就给我们发展跨境新零售提供了客群。去年5月份的时候,在大融城里面开了山东省首家中免集团投资的免税店,调研了一下,中免集团的免税店分两种,一种是口岸免税店,从机场跨境的火车站和邮轮港,外国人离境、中国人回国的时候可以购买免税产品,有一种审批比较严格的,也是选址比较严的是市内免税店,中免集团目前在全国只有五家,上海、北京、厦门、大连和青岛,中央商务区这家是山东省首店,而且也是全国五家之一,去年5月份已经营业了,目前只做一个业务,只是针对外国人在离境的时候才可以去买的,最近我们结合集聚区的建设,政府想帮着它争取国家部委的审批拿到国人回国补购的资质,现在已经纳入流程当中,如果能有好消息过来的话,资质拿到了,我们将来出国回来之后在国外没有买齐或者是不方便,我们都可以拿着有效期内的签证到这儿进行补购,这是非常好的点,给大家提供一个在境内买免税产品的机会。

中央商务区最近跟百洋集团也在合作新零售板块,百洋和国外很多大药企有着很多的合作,明天在中央商务区一个楼宇大堂当中,22世纪大厦有一个店要进行试营业,就是药妆会员店(音),我们去过日本、韩国的媒体朋友都知道,我们去那边儿最常去的,必去的就是药妆店,现在我们跟百洋集团合作把这个业态引进到市北的中央商务区,明天试营业,主要就是销售跟日本相对价格比较一致的网红的药品和化妆品,年轻的媒体记者们,欢迎你们到时候去看看,明天是试营业,所以产品不是太全,随着国外疫情好转,有些产品会陆续进来,我们这个店就会更加的红火,产品会更齐全一些。

 三是新都心,这个商圈辐射30万-50万人口,现在也有一定的人气,张区长发布当中已经介绍了,我们在重点做网红产业直播电商基地,6.18号已经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现在我们想结合这个地方一定的基础给进一步的延伸成跨境贸易+MCN+特色消费,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在筹备跨境商品的展示交易中心,准备以线下展示体验来带动线上的交易,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洽谈、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境商品的展示交易中心。随着示范点的营业,如果相对成熟的话,我们会在逐步市北区各大商圈来进行推广和复制,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温局长给我们提供这么多吸引人的信息。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时间关系,我们现场的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台上四位发布人,以及市北区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532-85802000。

通过刚才四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我们了解到当前市北区正铆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历史方位加快推进,老城区的转型发展对于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承载着我们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也寄托着很多人的情感和记忆,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把老城蝶变,蓄势复兴的每一步探索、每一项成绩能够宣传和解读好,让更多的市民和企业能够关注市北,支持市北,为全面建设创新中心核心区加快市北区高质量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今天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台上四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明天上午9:30将是李沧区政府前来发布,欢迎大家到时参会报道,再次感谢大家!明天见!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区市长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由市北区政府专场发布。

市北区作为老城区,人口大区,正在建设青岛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抓实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相信大家都非常关心,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国同志,市北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新学同志,市北区商务局局长温雪娜同志,市北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董宝华同志,请四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市北区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欢迎各位!

首先,请张区长介绍市北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相关情况,有请!

张永国: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大家对市北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以来,市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把“六稳”“六保”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逐步恢复,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全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6.5%,半年增速根据目前初步的测算有望转正;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较1-5月降幅收窄4个百分点。4个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9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复工;在库固投支撑项目74个,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左右,这也是一个预计数。新招引项目9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注册资金50亿元的中铁晋鲁豫区域总部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新登记市场主体1.34万户,其中新注册企业5570户。上半年,预计完成市外内资7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左右,引进FDI(国际直接投资)口径外资约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介绍一下市北区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突出核心引领,加快老城复兴发展。市北区把邮轮母港区作为龙头、作为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锚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历史方位,确立了“1412”发展格局,简单来说“1”是以邮轮母港为龙头,“4”是把市北区65.4平方公里全域划分为四个大片区,“12”是依托现有的存量资源,包括两所大学、港口、青岛啤酒等等存量资源建立12个平台,把存量稳固住,这是“1412”发展格局。我们全力抢抓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发建设的发展机遇,将4.2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五坊通海”,注入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和商务文化等产业,着力打造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3月28日,国际邮轮母港区正式开工建设,同步在全球开展招商推介,当天总投资313.5亿元的15个项目顺利签约。

我们秉持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放大国际邮轮母港区对周边历史文化街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完成3.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保护修缮,需要保护修缮的片区是25万左右,今年大概开工10万,剩下用1-2年的时间全部完成历史保护片区的保护修缮工作;广兴里项目作为示范,在全市率先启动修缮、率先投入运营。5月28日,全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开园仪式在广兴里成功举办,我们依托这个地方,打造了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依托深圳工业设计协会打造的。还有春光里·青岛产投生态综合体、洪泰山海会等相继落户四方路、馆陶路历史街区,以产业导入赋能老城复兴,以人气集聚恢复街区活力,努力蹚出一条老城区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围绕“三新”产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我们紧紧依靠邮轮母港区这一开放枢纽,重点围绕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这是去年下半年委托麦肯锡做的规划,我们以市北区作为主城区的定位,给我们提出要做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的三大产业的规划建议,我们也是按照麦肯锡的规划建议,加快引进优质高端的航运主体、贸易主体和金融主体。新航运方面,着眼完善航运生态链,依托山东港口集团、山东海运公司等头部企业,聚集了挪威船级社、中国船级社、德玛物流等32家优质企业及机构。今年以来,我们与英国卫狮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共建中国首个船员总部基地;与上海海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新贸易方面,我们积极融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大局,今年引进注册落地新贸易企业9家,供应链企业总量达到553家。疫情期间,我们跟踪分析贸易数据,实时掌握重点外贸企业动向,提供及时精准服务,1-5月,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103.1亿元,同比增长9.1%左右,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目前,我们正在谋划依托“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整合核心企业资源打造“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新金融方面,我们按照“六个一模式”,加快建设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依托馆陶路34号打造新金融产业园,配套出台《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产业扶持政策》。产业园目前已吸引聚集融汇-启信金融科技创投基金等9家优质企业,将于今年11月底正式全面开园运营。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政银企”见面会,助力中小企业有效应对疫情,截至目前,全区银行机构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78亿元,6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9.18亿元,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责任金额15.52亿元。

三是聚焦“六个千亩”,加快项目投资建设。我们在全区梳理出6600余亩可规模利用的发展用地,规划建设“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以“六个千亩”为载体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主要依托滨海片区规划六个可以规模利用的土地,梳理出6600亩地,规划建设六个千亩基地,我们在7.11号大健康产业化基地集聚区已经开工建设,这六个集聚区包括大健康、人工智能、跨国公司总部、高端新材料、数字科创、工业互联网,这六大产业集聚区加上4.2平方公里的邮轮母港将极大支撑起市北区未来几年的转型升级发展。目前,全区19个市级重点(前期)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全年计划投资额的50.1%。千亩国际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国内排名前两位的医药企业国药、上药青岛分公司先后落地,全市唯一的医疗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国内唯一代表机构入驻集聚区,百洋国际健康城市客厅项目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健康产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千亩青岛跨国企业区域总部集聚区,总投资近15亿元的钢研“一院一园”项目开工建设,建成运营后将引入高级专家50人以上,各类科技工作人员300人以上;绿地海外滩项目、奥润、康诚等3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以上项目全年将完成投资5.8亿元。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启迪控股、达闼科技、影创科技等项目正加速推进;启动区350亩土地征收达成一致意向,青岛启迪海量数字技术等科技企业注册落地。本月底,人工智能国际客厅一期将投入运营,集聚区产业规划将首发亮相,计划在7.28号举行青岛人工智能国际客厅启动仪式,国际客厅将集聚全国35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的产品入驻和展示,我们也同步发布规划建设人工智能集聚区的相关政策,届时非常欢迎媒体朋友给予关注。千亩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精准服务集聚区720余家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研发机构,累计为企业节省费用200余万元,助力产业链企业共渡难关。青岛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与高端人才培育基地揭牌成立,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夯实人才支撑。千亩数字科技大道,与中关村e谷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约10亿元的数字科创楼宇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探索推进新型产业规划用地(M0),引入发展都市工业,全市首个新型产业用地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已于6月28日正式启动,产业园启动区总投资1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目前已经有六家企业达成了入驻意向,入驻项目计划投资4.8亿元。千亩产业互联网集聚区,海尔大云谷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浦东软件园、小卫星应用研究院、飞天联合产业园等项目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产性企业总部引入落地。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新型消费。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全区“一号改革工程”,积极推进高效青岛建设攻势,在全市率先试点完成“一窗式”改革,启用全市首个24小时综合型政务服务自助大厅,实现377项审批事项一窗受理,209个事项实现自助办理。疫情期间,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做到“只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通过“不见面审批”新增市场主体1万余户;先后开展“税收大数据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千名税官云访万家企业”“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活动,1-5月新增减税降费8亿元,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区直国有企业累计为租户减免国有经营性房产租金2900余万元,创业孵化基地为入孵企业减免房租500余万元。

紧紧抓住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型消费机遇,集聚发展电商直播,培育一批直播机构、MCN机构(源于国外成熟的网红经济运作,本质是一个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孵化一批网红品牌,培养一批网红带货达人,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线下体验”新型消费模式。6月18日,发布了《市北区在线经济新消费行动方案》,正式启动新都心直播电商基地,设置53个直播间,通过淘宝、京东等十余个平台为7个品类300多件商品带货推介,当日观看总人数近300万人次,为60多家企业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同日,省内首条“饿了么口碑街”落地台东步行街,中央商务区联动CBD万达广场举办“抖音百店联播”活动,实现消费线上线下互相融合,激发消费潜能。组织开展“2020百日万店消费季”活动,围绕购物、餐饮、汽车销售等重点板块,集中搭建购物消费展示平台,吸引市民购物消费;协助商超企业对接社区消费需求,开展“商超社区行”活动,打造传统商贸企业消费新场景。1-5月,全区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4.9%,较1-4月增速提升4.4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受影响比较大,销售额下降13.6%,较1-4月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目前预测上半年降幅将进一步的收窄。

五是保障改善民生,加大财力投入力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势越严峻越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民生投入2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5%,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力度不减。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分类匹配不同群体就业需求,通过大数据精准筛选、入户对接用工单位等方式切实做好稳岗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4%;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919万元、稳岗返还资金4279万元,惠及职工19万人。全力做好储备商品投放,保供期间共投放“菜篮子”政府商品储备蔬菜和猪肉约3400吨,确保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价格平稳。我们制定出台疫情期间社会救助保障方案,优化救助流程,织牢救助保障网,为7632户低保家庭发放救助金5745万余元,临时救助4428人次,发放救助金409万元;开通6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举办温心市北网络直播公益讲座,直播当天收看人数突破13万人,有效疏导社会心理。

下一步,市北区将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推进落实,为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市北区应有的贡献。

各位媒体朋友们,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市北工作的关心支持,借此机会衷心的欢迎大家有时间到市北区走一走,看一看,对市北区的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区长详实的发布,下面的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好,我是人民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刘区长,市北区的历史城区面积占全市的一半左右,5月28日,全是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开园仪式成功举行,这也标志着老城区复兴进入了“加速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请问刘区长下一步,市北区将采取哪些行动,加快历史城区蝶变发展?谢谢。

刘新学:感谢您的提问,青岛市的历史城区主要集中在市南区和市北区,昨天市南区也着重介绍了一下老城区改造的情况,结合你的提问,我介绍一下市北区老城区更新改造的情况。

市北区历史城区面积14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四方路片区、馆陶路片区、上海路、武定路片区、长山路片区等七个重点片区,大约有历史保护建筑26万平米,5.28号启动的广兴里类似的老建筑有565处,建筑的量非常大,所以对于历史片区的改造我们非常重视,倾注了非常大的精力,结合着现状的条件、历史的文脉包括相互间的协同融合,采取了改造+招商同步并进的模式,力争走出开放创新引领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主要采取的几个措施:

一是保护修缮,应该说这是老城区复兴的基础环节,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在这方面面对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前期规划论证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我们聘请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的张杰(音)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参与了历史片区反复的论证、研究、实地的考察,包括多方征求意见确定了实施方案,从2019年开始我们先行实施了大约3.2万平米的建筑保护修缮,今年又启动10万平米的建筑保护修缮,我们想大约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26万平米老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

 二是配套建设方面,我们结合着美丽街区的建设,启动20条道路的改造、提升。道路包括地下管网工程和地上的公共设施,我们都按照高标准来改造提升,以满足老城区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针对老城区停车难的状况,我们今年也启动了像李村路、大连路等12处停车场的规划建设,这些大多年底都能够开工,老城区大约能够提供停车位1200多个。同时我们还结合着棚改的房屋启动了7万平米的青年公寓改造,大约能够提供2千套青年人才公寓,这样也为老城区注入青春的活力。

三是产业导入,好的产业才能使老城区更有活力,特别是老城区的改造,我们通过慎重的研究、通过既遵循历史又面向未来,我们对每条街道都进行了认真的产业策划和规划,现在已经启动了产业的导入和精准的招商,争取通过产业的精准定位为老城区增强持久的生命力。像四方路街区引进了深圳工业设计协会,以它为平台打造青岛的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使这个街区能够形成在青岛具有创意色彩的比较有特色的活力街区,像馆陶路街区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也是青岛一条被赋名为青岛华尔街的特色金融街,我们也结合现在的特色和条件打造一条新金融产业街,现在已经引入了春光里产业创投机构,包括洪泰山海会、新金融产业园等一批项目为街区注入新金融的元素。还有上海路、武定路区域,想打造新贸易集聚区,无棣路向高端咨询服务产业方向来发展,通过新产业来增强老城区的活力。

四是运营管理,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我们按照5G智慧社区设计,在改造过程当中在街区增加了智慧导示牌、智慧灯杆、路灯、家居,使老城区可以形成互联、高效、智能的运行系统,同时组建了专业的运营团队,为入园的企业提供人性化科学贴心的服务,我们实际上把老城区能够打造的在这里工作、创业、生活的企业和人才能够体验到老城区温暖、温馨和富有人文关怀的浓厚的老味道,这是老城区改造采取的一些措施,我重点就介绍这几方面,欢迎大家多到老城区去看看,对我们的老城区改造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也是大家一起努力来推动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和全面复兴,谢谢。

记者:大家好,我是《大众日报》的记者,想问一下温局长,现在海内外疫情持续不断,对内外贸的影响冲击非常大,刚刚张区长发布上半年的经济指数也可能不太理想,但是咱们市北区内外贸一直是咱们的特色,想问一下下一步咱们在统筹内外贸发展方面会有哪一些计划或者是举措?谢谢。

温雪娜:感谢您的提问,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对外贸内贸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思路、换赛道、变打法,提升新贸易赋能传统商贸,助力消费转型发展能力,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近期我们紧紧围绕核心区的建设和三新产业定位,对辖区的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调研,了解到在大港区域有一条往返于青岛和仁川的新金桥5号中韩快线,现在经过釜山到日本的下关,也可以通过仁川的空港转口到世界各地,这条航线是青岛面向日韩贸易重要通路,夕发朝至,航程16小时,有着海运价格和空运的效率,对接青岛主城区消费端的优势和特色非常突出,我们计划依托新金桥5号独特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一步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集聚产业核心要素,培育新贸易,发展新消费,打造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刚才张区长在发布当中已经提到。

借此机会,我想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一下市北区正在围绕集聚区建设具体开展的一些相关工作。

一是拟定规划方案,总体框架是依托市北区港航产城的优势,以建设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为引领,高标准开展跨境贸易+特色消费体系建设,打造1+3+N的特色发展模式,“1”是加快建设中日韩跨境贸易物流集散中心,“3”是构建三大支撑,分别为组建一套班子,制定一系列政策及服务体系,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N”是指多点布局,多业态组合,包括建设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发展跨境医药进口交易,创新跨境冷链食品直运体验模式,打造内容电商网红产业基地等多个开放式的应用场景。

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出台2020年行动计划,为了顶格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区里成立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相关职能部门、片区管委会和各街道为成员单位,邀请山东省港口集团、中外运集团、百洋集团、利群集团等核心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一是加快建设中日韩跨境贸易物流集散中心。

二是推动中日韩第三方检测检验发展。

三是搭建跨境产品展示体验平台。

四是大力发展跨境医药进口交易。

五是探索跨境冷链食品直运体验模式。五是大力发展跨境新零售。

六是促进电商产业集聚。

七是打造具有青岛标识的高品质商圈。

另外还有创新相关金融支持,配套系列扶持政策等方面。

目前已经明确了责任的单位和时间节点,我们要求美两周形成工作专报,并且纳入了区委区政府的督办事项,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市场主体多元化合作的模式,对外连通日韩等国际市场,集聚跨境贸易主体,对内打通TO B和TO C的两个消费端,线上线下交互形成本地流量,实现做强消费,做优外贸的目标,从而倒逼传统贸易企业适应市场的需求,助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努力将市北区打造成为青岛跨境贸易+特色消费的名片。

在此,也希望通过各位媒体朋友诚邀更多的海内外企业主体参与到集聚区建设当中来,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张区长,刚刚发布中提到市北区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4%,面对疫情,市北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就业?下半年在稳就业方面还将有哪些措施?

张永国: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也是最重要的民生工作,在“六稳”和“六保”当中把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作为首要的任务,市北区也是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把就业作为重要的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在促就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每年年初确定的新增就业的任务在5万人左右,今年完成84%的比例,过去几年大概都在10万人左右,这大概占到全市的五分之一左右,我们最感到欣慰的是新增就业当中有1万人是困难人口,这个比例占到全市四分之一左右,今年以来,在下半年还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努力在确保完成全年5万新增任务的目标基础上力争实现更多的居民就业。

一个方面是要深化政务改革,提高就业的工作服务效率,今年推广互联网+就业的模式,全面推行就业创业网上办、掌上办,初步统计今年新增就业大概95%左右是通过网络办理就业手续,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点,主动走进企业,解困稳岗,建立健全动态联系和回访制度,利用大数据政策找人,同时用大数据主动比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企业和用工之间的精准的对接。

第三点,加强就业方面的扶持,深入开展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培训,加大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就业和创业者的担保贷款的扶持力度,全区一共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5400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6千万元,探索网络直播的培训,组织引导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位培训,今年我们共组织企业培训员工2910人,发放补贴资金151万元。

第四点,抓住重点群体,压实就业保障。把就业困难人员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的重点服务对象,采取分类帮扶,靶向匹配的服务模式,我们帮助429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全区46家青年见习基地今年已经开发见习实习岗位1200余个,组织600余人参加见习实训等等。

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守住就业的底线,抓好稳就业的各项措施,确保圆满完成今年新增5万人的目标任务,在这个基础上,力争像往年一样达到10万人左右,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以上是我介绍的关于就业的情况。

借此机会,我看还有点时间,再简单的介绍一下市北区在别的方面的民生的情况。

今天我们有很多央媒和新媒体的朋友,大家对市北区可能不是很了解,刚开始发布的时候没有介绍市北区的概况,市北区是我们青岛主城区,面积65.4平方公里,不是很大,但是人口比较多,人口密度过,户籍人口91万,常住人口111万,去年我们地区生产总值是912亿元,去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96.7亿元,市北区特点是典型老城区,有的朋友知道市北区在历史上是由三个城区合并而来的,1994年原来市北区和老台东进行了合并,2012年底市北区和老四方区进行了合并,两次合区之后形成了新的市北区,市北区是百年的城区,青岛原点在大港,大港就在市北区,我们感觉也是最老的城区,也是主城区,目前定位也是作为核心区来进行定位,我汇报的发展事情比较多,我介绍了就业的情况,在民生保障上,市北区的任务压力也很大,我们人口是111万,人均财力在全市十个区市当中目前还是居于后列,我们需要民生保障任务还是很重的,比如我们在教育方面,现在中小学大概94所,还有142所幼儿园,在校的初中生、小学生超过10万人,这个数量占到市内三区一半左右,还有7600余户低保家庭,达到市内三区的70%,我们还是人口老龄化比较重的区域,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概占到了整个户籍人口的28%,老龄化率还是比较高的,因此我们市北区在民生保障方面任务还是很重。

实事求是说,我们在民生保障方面压力还是很大的,目前差距也是很大,保障的水平、目前工作的状态离全区人民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这也是我们的一种工作动力,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始终感觉到110万市北人民特别是众多的中低收入者,我们感觉这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我们的财富,把民生工作做好,这也是我们市北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去年以来也理清了我们的思路,我们还要抓发展,我们认为解决市北区所有民生问题的关键还是抓发展,因此才有了和大家介绍的邮轮母港区的开发建设,才有了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通过这些发展我感觉未来几年市北区的工作一定能上个台阶,到时候我们的民生保障水平也会大大的改善,我经常和我的同事们在一起说,我们财力比较紧张,表面上有96.7亿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但是保障的任务很重,我们现在分母太大,下一步要把分子做大,人均保障水平比较低,下一步通过发展,要把财力上去之后,首先会把财力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特别是教育,教育牵扯到千家万户,我们今年也是在学校建设上力度最大的一年,今年将有三所学校实现投入使用,有一所学校主体封顶,明年投入使用,同时还有四所学校今年开工建设,还有养老、社会救助方面,我们一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这些民生的工作做好,我们努力让市北的人民群众在市北区生活的更有幸福感,更有获得感,也请各位媒体朋友,相信大家也有朋友居住在市北区,欢迎大家对市北区的工作多支持,多监督,多帮助,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澎湃网的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董局长,我们了解到市北区正在打造青岛新金融聚集区,请问我们发展的新金融与传统金融有何不同?我们发展新金融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董宝华:感谢您的提问。新金融起源于新思想,兴起于新技术,完善于新模式。广义来讲,“新金融”是包括传统金融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所发生的新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金融机制、新的金融业态、新的金融组织、新的金融工具,以及新的金融服务方式。

市北区立足于错位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优势,以增量外资、非银机构为主体,以“供应链金融+创新保险”为特色,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技术依托,聚焦供应链金融、创新保险、金融科技三条赛道,打造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金融”中心,构建“新金融”生态,提出了 “六个一”的发展模式。

即,一个“集聚区”,是指以大港片区和中央商务区为双核,引领新金融机构在市北全域集聚发展。一条新金融街,是指以新金融点亮馆陶路,复兴青岛百年华尔街。一个新金融产业园,是指将青岛第一粮库旧址建成新金融产业园,打造成为高端金融商务空间、新金融生态群落。一批新金融智库,是指依托对外经贸大学、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以及拟引进的新加坡李白金融学院、东方数字普惠金融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智库机构,为新金融集聚区建设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一套新金融产业政策,是指出台《新金融产业扶持政策》,为新金融产业发展助力,给企业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一支新金融产业基金,是指设立10亿元的新金融产业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为新金融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资本支持。

自去年12月8日青岛新金融集聚区正式启动以来,我们完善了工作机制,制定了行动方案,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加强了招商对接,新金融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一是城区知名度有力提升。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专题连线馆陶路新金融街,介绍青岛新金融集聚区发展情况,有效提升市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融媒体优势,联合青岛新闻网举办两期“金融大讲堂”,在线直播讲述新金融助推老城复兴的故事,吸引3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为市北全面支持新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二是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刚刚刘区长在回答问题当中提到,一大批的新金融项目落户在新金融集聚区,比如馆陶路3号的洪泰山海会已经正式开业,馆陶路34号新金融产业园明天局部开园,馆陶路1号春光里创投生态综合体正在装修,8月份开园,馆陶路新金融街雏形初现。另外10亿元的新金融产业基金、10亿元进科技基金都已设立完成,青岛数字金融普惠研究院正在注册,李白金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大批的新金融项目正在市北集聚。三是金融业态日趋完善。今年以来,已有保险、基金、地方金融组织、金融科技等17个项目落地新金融集聚区,中国船东互保协会青岛分部、青岛金融科技协会、青岛青年金融协会等组织落户市北。全区金融机构及金融类企业已达到270家,金融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我们的目标是将市北打造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影响力显著的“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下一步,将按照“运用新理念、开发新力量、建设新生态”总体思路,推进“六个一”发展模式,促进市北区金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聚焦生态思维,推动金融环境建设。围绕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立足“供应链金融、创新保险、金融科技”三条赛道,持续完善新金融产业生态,加强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合作,推进新金融要素集聚发展。通过李白金融学院、青岛数字金融研究院等智库带动,聚集一批高端金融人才和金融科技人才在市北集聚。发挥好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功能,为青岛新金融集聚区建设增添新的助力。

二是聚焦平台思维,推动金融项目招引。进一步深化与洪泰、春光里、麦肯锡等城市合伙人的合作,加大资源导入力度。创新发展传统金融,大力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国际邮轮母港区设立航运事业部和国际结算、资金运作等功能性组织,服务航运贸易发展。积极参与创投风投大会、财富管理论坛等高端会议,扩大市北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加速各类资源集聚。

三是聚焦政策思维,拓展新发展领域。紧紧抓住中央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新机遇,进一步优化资本要素配置。把握金融业对外开放机遇,加强外资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同时,依托国家公募REITs试点工作,聚焦“三新”产业中的基础设施领域,大力提升不动产投资效率。

各位媒体的朋友,新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媒体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恳请大家多多关注青岛新金融集聚区的建设,谢谢大家!

记者:大家好,我是中国山东网的记者,刚才在发布当中提到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行动当中有关于发展跨境新零售的内容,请问在规划选址方面有什么考量?

温雪娜:在集聚区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就是大力发展跨境新零售,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大家如果能够注意到的话,全球各地的港口城市当中,港口位于主城区的非常少,青岛大港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这就给我们提供来发展零售TO C端做强做大做出特色提供了不可比拟的先天的优势,所以我们市北区提出要打造跨境贸易+特色消费,特别是跨境新零售这么一个概念。

现在从规划布局方面初步有几个点上的考虑:

一是大港区域,这是我们结合整个开发建设,肯定会通过整体的开发和招商推进,会引入免税、保税等跨境新零售的业态和元素,这是跟着港区整体开发,项目也会逐步落地。

二是比较成熟的,我们位于中央商务区的新商圈,大家都知道现在年轻人非常集聚,楼宇入住率非常高,这就给我们发展跨境新零售提供了客群。去年5月份的时候,在大融城里面开了山东省首家中免集团投资的免税店,调研了一下,中免集团的免税店分两种,一种是口岸免税店,从机场跨境的火车站和邮轮港,外国人离境、中国人回国的时候可以购买免税产品,有一种审批比较严格的,也是选址比较严的是市内免税店,中免集团目前在全国只有五家,上海、北京、厦门、大连和青岛,中央商务区这家是山东省首店,而且也是全国五家之一,去年5月份已经营业了,目前只做一个业务,只是针对外国人在离境的时候才可以去买的,最近我们结合集聚区的建设,政府想帮着它争取国家部委的审批拿到国人回国补购的资质,现在已经纳入流程当中,如果能有好消息过来的话,资质拿到了,我们将来出国回来之后在国外没有买齐或者是不方便,我们都可以拿着有效期内的签证到这儿进行补购,这是非常好的点,给大家提供一个在境内买免税产品的机会。

中央商务区最近跟百洋集团也在合作新零售板块,百洋和国外很多大药企有着很多的合作,明天在中央商务区一个楼宇大堂当中,22世纪大厦有一个店要进行试营业,就是药妆会员店(音),我们去过日本、韩国的媒体朋友都知道,我们去那边儿最常去的,必去的就是药妆店,现在我们跟百洋集团合作把这个业态引进到市北的中央商务区,明天试营业,主要就是销售跟日本相对价格比较一致的网红的药品和化妆品,年轻的媒体记者们,欢迎你们到时候去看看,明天是试营业,所以产品不是太全,随着国外疫情好转,有些产品会陆续进来,我们这个店就会更加的红火,产品会更齐全一些。

 三是新都心,这个商圈辐射30万-50万人口,现在也有一定的人气,张区长发布当中已经介绍了,我们在重点做网红产业直播电商基地,6.18号已经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现在我们想结合这个地方一定的基础给进一步的延伸成跨境贸易+MCN+特色消费,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在筹备跨境商品的展示交易中心,准备以线下展示体验来带动线上的交易,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洽谈、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境商品的展示交易中心。随着示范点的营业,如果相对成熟的话,我们会在逐步市北区各大商圈来进行推广和复制,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温局长给我们提供这么多吸引人的信息。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时间关系,我们现场的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台上四位发布人,以及市北区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532-85802000。

通过刚才四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我们了解到当前市北区正铆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历史方位加快推进,老城区的转型发展对于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承载着我们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也寄托着很多人的情感和记忆,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把老城蝶变,蓄势复兴的每一步探索、每一项成绩能够宣传和解读好,让更多的市民和企业能够关注市北,支持市北,为全面建设创新中心核心区加快市北区高质量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今天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首页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台上四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明天上午9:30将是李沧区政府前来发布,欢迎大家到时参会报道,再次感谢大家!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