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新闻发布会

浏览:100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是事关资源持续发展和地质安全的一件大事,是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经前期积极争取,我市被列为全国新一轮16个地质调查试点城市之一。11月22日,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为详细解读该方案,今天我们特别召开了专题新闻发布会,特别邀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龙江同志以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到会。

首先有请刘局长向大家通报方案的有关情况。

刘龙江: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于2019年11月22日,经市政府印发实施。这是我市事关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地质安全的一件大事。下面我就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有关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一、工作背景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指示精神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学深圳、赶深圳”的重要体现。旨在通过开展“地下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地质综合调查,建立“一模一网一平台”(即: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和综合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的城市地质管理与服务体系,综合评价城市地壳稳定性、资源保障承载能力和城市安全性,助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全面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军民融合、“一带一路”“上合示范区”、海洋强省、“十五个攻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有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8年2月,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经济基争取,我市被列为全国新一轮16个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城市之一。计划利用3年时间,采取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方式联合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二、主要目标

(一)首创“两个示范”。结合我市城市定位和地域地质特色,提出首创“陆海统筹海湾生态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和“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和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示范”的目标,建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构建陆海一体的“透明青岛”。

(二)建立“青岛模式”。着力建立“1115+”(即:1模1网1平台+5项任务)的城市地质管理与服务体系,形成“多网融合、陆海统筹、标准示范、应用导向”的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模式。

三、主要任务

聚焦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统筹部署地上与地下、陆域与海域、资源与环境、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提供基础资料支撑和服务。共有5项任务:

一是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在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青岛高新区等区域,开展环境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摸清地下空间地质资源家底,科学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和资源潜力,补齐城市发展的地质工作短板,拓展城市地下发展空间。在胶州湾东岸及湾内开展断裂构造地质调查,为我市重大工程规划提供参考;在大沽河、墨水河下游周边区域开展海水入侵状态调查,提出海水入侵机理与防治对策,为海岸带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

二是开展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推进环境地质调查,在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等区域开展陆海统筹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生态地质调查,重点查明海岸带环境地质条件,为海岸带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实施地质资源调查,在黄岛区、即墨区等重点农田、生态区,开展土壤、水体地球化学调查,重点查明富硒等特色土地资源分布、生态地球化学特征与问题成因,分析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周边水土环境关系,进一步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为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提供地质服务;开展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调查,在白马-吉利河水源地、大沽河水源地等重点区域,完成可采资源量分析评价,提出应急水源地建议方案,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利用和饮水安全提供保障;开展地热资源潜力和浅层地热能调查,分析评价重点区域地热资源成矿条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完成全域资源、环境、灾害地质补充调查,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基础地质条件,实现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有机衔接。

三是建立城市三维地质基础模型。以精准支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科学、综合开发利用为目标,构建全市域、重点区、示范区、精品区等四个尺度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城市地下空间透明化,有效支撑地下空间资源协同开发利用。

四是构建陆海一体地质环境监测网。对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地下水超采区、海水入侵区、大型化工产业区、大型垃圾填埋场、地热和矿泉水资源、地质遗迹资源、岸滩剖面等,进行自动化监测或定期监测,实现信息数据集成共享,初步构建陆海一体监测预警网。

五是建设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建设“一个中心、两大系统”(即:青岛市地质大数据中心和地质信息辅助决策系统、地质信息公共服务子系统)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满足不同用户群体需求,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基础信息和资料支撑,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地下空间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基础地质保障。

四、预期成果

青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预期形成3大类成果和6大服务方向,满足不同群体的城市地质信息需求。

三类成果:基础性成果,主要包括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总报告和多个专题报告,以及一系列城市地质调查标准及制度组成;理论性成果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方面,其中包括基岩复杂地质条件(地质结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滨海基岩城市陆海一体三维地质建模关键技术、以及滨海基岩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方法等;应用成果,主要突出成果支撑服务,将在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选址规划、地质环境监测与预警、地质信息服务于决策支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六大服务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服务支撑;为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服务支撑;为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服务支撑;构建城市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为城市地质安全保障提供服务支撑;为重大工程选址建设规划提供服务支撑;为政府部门提供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于决策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地质科普资料。

谢谢!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发布。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在座媒体朋友们,请就今天刘局长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

记者:您好刘局长,我是青岛早报的记者。众所周知,大沽河是青岛重要的水源地,您刚才提到海水入侵,我们想了解一下,海水入侵对大沽河的影响是什么?另外对大沽河海水入侵的现状有什么应对?谢谢。

刘龙江:感谢这位早报的记者。大家都知道,青岛市是海滨城市,也是海湾城市。我们的海岸线有800多公里,海水入侵是我们重要的关注点和重要调查的情况。因为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比如农田损害、破坏基础设施,导致人民生活饮用水困难,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其对生态的破坏,是诸多负面影响,对动植物都有重大影响,这方面需要长久观察。

本次我们选了墨水河下游和红岛湾新区作为调查的试点,主要工作,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长期水文监测,利用了物探、钻探、试验等综合手段进行自动化监测和区域大数据分析技术,把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分析,系统研究,查明海水入侵作用水的平衡机制,作为长期预测和防治建议。预计这项工作,2020年将有初步成果,到时候会及时向社会发布。

谢谢。

主持人:好,请继续提问。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大众网的记者。2019年青岛发起十五个攻势,赶学深圳的劲头正劲。请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推动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呢?

刘龙江: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因为发起十五个攻势是青岛市大家关注的一项工作,我们赶深圳、学深圳,共同进取。作为发展,基础资料是关键的,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作为地质调查数据,是所有数据中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因为未来的发展,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发展。本次开展城市地质资源调查,主要是自然资源管理调查,构建了三维地质模型、陆海一体的地质环境监测网,建设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平台等几项任务,不仅精准服务于我们的城市规划、大型工程建设,比如地铁、海底隧道,各种涉及地下的大型建设,包括管理、运行等全过程,更将使青岛作为滨海基岩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因为这次16个试点城市中,只有青岛一个是海滨城市,所以基岩型是全国的代表,有示范作用。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上,制度保障体系和技术标准、成果应用服务等方面,将会取得很多突破,打造城市地质调查全国示范样板。

谢谢。

主持人:这位记者。

记者:您好,我是财经日报的记者。请问刘局长,这些地质调查的成果对未来的应用有哪些?

刘龙江:刚才说了,成果非常多,这次我们采取中央和地方一块来做这项工作,对未来应用的前景是比较广阔的。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和地质调查管理与服务体系,主要应用于未来国土规划,国土规划是自然资源部成立以后的一张图,这个规划很重要的依据就是地质调查,刚才讲了,天上、地下,地表和地下依据,规划依据。再一个,建设集智慧城市应用管理全过程,主要服务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支撑。第二个方面,为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了服务支撑。第三个方面,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服务。第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为城市地质安全保障提供服务。第五个方面,为重大工程选址建设规划提供技术服务。第六,为政府部门提供城市地质信息与决策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地质科普资料。

谢谢。

主持人:好,还有记者需要提问吗?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刚才您也提到,这次地质调查形成的“1115+”的青岛模式,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青岛模式?比如有哪些特色或者优势?谢谢。

刘龙江:谢谢你。青岛这次地质调查有青岛的模式,刚才讲的“1115+”模式,一模是城市三维地质模型,一网是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和综合地质服务与决策平台。5项任务,刚才也说了,主要通过对环境资源地质灾害进行调查。青岛模式,主要是在全国率先打造多网融合、陆海统筹、标准规范、应用导向的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模式。多网融合是指用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于决策支持平台,作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中央组成部分,将与国土调查、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等平台互融互通,实现城市全息透明、地上地下一体、资源协同开发、全面服务国土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最后都形成一张网,下一个发布会的潘奇局长,他主要是抓信息化,整个资源是一张网。陆海统筹,开展海洋地质环境调查,研究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排查地质灾害隐患,构建陆海统筹,有效规避地质安全风险和城市地质环境监测预警,保障城市发展和安全。标准示范,我们首创了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和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示范及相关标准,这些示范标准将对全国做地下空间调查、地质调查做示范引领作用。再一个是应用导向,以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用途管制、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等为导向,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支持,支撑全市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服务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城市建设。

谢谢。

主持人:还有记者需要提问吗?好的,时间关系,因为今天要开三场发布会,这是第一场,现在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我们刘局长还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系电话是83893234。通过刘局长的发布和刚才几位记者的提问,可以了解到,城市的地质调查是一项专业又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深入浅出把这项政策宣传好、解读好,同时把“1115+”的青岛模式宣传好,让更多市民和社会各界了解到城市地质调查也是智慧青岛建设的一部分,助力这项工作能够大幅度提升。

今天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青岛发布”的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和青岛新闻网首页的“新闻发布会”渠道获取。

第一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刘局长,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刘龙江: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是事关资源持续发展和地质安全的一件大事,是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经前期积极争取,我市被列为全国新一轮16个地质调查试点城市之一。11月22日,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为详细解读该方案,今天我们特别召开了专题新闻发布会,特别邀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龙江同志以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到会。

首先有请刘局长向大家通报方案的有关情况。

刘龙江: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于2019年11月22日,经市政府印发实施。这是我市事关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地质安全的一件大事。下面我就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有关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一、工作背景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指示精神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学深圳、赶深圳”的重要体现。旨在通过开展“地下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地质综合调查,建立“一模一网一平台”(即: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和综合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的城市地质管理与服务体系,综合评价城市地壳稳定性、资源保障承载能力和城市安全性,助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全面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军民融合、“一带一路”“上合示范区”、海洋强省、“十五个攻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有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8年2月,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经济基争取,我市被列为全国新一轮16个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城市之一。计划利用3年时间,采取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方式联合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二、主要目标

(一)首创“两个示范”。结合我市城市定位和地域地质特色,提出首创“陆海统筹海湾生态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和“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和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示范”的目标,建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构建陆海一体的“透明青岛”。

(二)建立“青岛模式”。着力建立“1115+”(即:1模1网1平台+5项任务)的城市地质管理与服务体系,形成“多网融合、陆海统筹、标准示范、应用导向”的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模式。

三、主要任务

聚焦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统筹部署地上与地下、陆域与海域、资源与环境、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提供基础资料支撑和服务。共有5项任务:

一是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在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青岛高新区等区域,开展环境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摸清地下空间地质资源家底,科学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和资源潜力,补齐城市发展的地质工作短板,拓展城市地下发展空间。在胶州湾东岸及湾内开展断裂构造地质调查,为我市重大工程规划提供参考;在大沽河、墨水河下游周边区域开展海水入侵状态调查,提出海水入侵机理与防治对策,为海岸带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

二是开展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推进环境地质调查,在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等区域开展陆海统筹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生态地质调查,重点查明海岸带环境地质条件,为海岸带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实施地质资源调查,在黄岛区、即墨区等重点农田、生态区,开展土壤、水体地球化学调查,重点查明富硒等特色土地资源分布、生态地球化学特征与问题成因,分析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周边水土环境关系,进一步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为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提供地质服务;开展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调查,在白马-吉利河水源地、大沽河水源地等重点区域,完成可采资源量分析评价,提出应急水源地建议方案,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利用和饮水安全提供保障;开展地热资源潜力和浅层地热能调查,分析评价重点区域地热资源成矿条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完成全域资源、环境、灾害地质补充调查,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基础地质条件,实现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有机衔接。

三是建立城市三维地质基础模型。以精准支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科学、综合开发利用为目标,构建全市域、重点区、示范区、精品区等四个尺度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城市地下空间透明化,有效支撑地下空间资源协同开发利用。

四是构建陆海一体地质环境监测网。对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地下水超采区、海水入侵区、大型化工产业区、大型垃圾填埋场、地热和矿泉水资源、地质遗迹资源、岸滩剖面等,进行自动化监测或定期监测,实现信息数据集成共享,初步构建陆海一体监测预警网。

五是建设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建设“一个中心、两大系统”(即:青岛市地质大数据中心和地质信息辅助决策系统、地质信息公共服务子系统)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满足不同用户群体需求,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基础信息和资料支撑,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地下空间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基础地质保障。

四、预期成果

青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预期形成3大类成果和6大服务方向,满足不同群体的城市地质信息需求。

三类成果:基础性成果,主要包括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总报告和多个专题报告,以及一系列城市地质调查标准及制度组成;理论性成果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方面,其中包括基岩复杂地质条件(地质结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滨海基岩城市陆海一体三维地质建模关键技术、以及滨海基岩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方法等;应用成果,主要突出成果支撑服务,将在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选址规划、地质环境监测与预警、地质信息服务于决策支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六大服务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服务支撑;为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服务支撑;为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服务支撑;构建城市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为城市地质安全保障提供服务支撑;为重大工程选址建设规划提供服务支撑;为政府部门提供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于决策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地质科普资料。

谢谢!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发布。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在座媒体朋友们,请就今天刘局长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

记者:您好刘局长,我是青岛早报的记者。众所周知,大沽河是青岛重要的水源地,您刚才提到海水入侵,我们想了解一下,海水入侵对大沽河的影响是什么?另外对大沽河海水入侵的现状有什么应对?谢谢。

刘龙江:感谢这位早报的记者。大家都知道,青岛市是海滨城市,也是海湾城市。我们的海岸线有800多公里,海水入侵是我们重要的关注点和重要调查的情况。因为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比如农田损害、破坏基础设施,导致人民生活饮用水困难,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其对生态的破坏,是诸多负面影响,对动植物都有重大影响,这方面需要长久观察。

本次我们选了墨水河下游和红岛湾新区作为调查的试点,主要工作,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长期水文监测,利用了物探、钻探、试验等综合手段进行自动化监测和区域大数据分析技术,把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分析,系统研究,查明海水入侵作用水的平衡机制,作为长期预测和防治建议。预计这项工作,2020年将有初步成果,到时候会及时向社会发布。

谢谢。

主持人:好,请继续提问。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大众网的记者。2019年青岛发起十五个攻势,赶学深圳的劲头正劲。请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推动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呢?

刘龙江: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因为发起十五个攻势是青岛市大家关注的一项工作,我们赶深圳、学深圳,共同进取。作为发展,基础资料是关键的,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作为地质调查数据,是所有数据中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因为未来的发展,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发展。本次开展城市地质资源调查,主要是自然资源管理调查,构建了三维地质模型、陆海一体的地质环境监测网,建设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平台等几项任务,不仅精准服务于我们的城市规划、大型工程建设,比如地铁、海底隧道,各种涉及地下的大型建设,包括管理、运行等全过程,更将使青岛作为滨海基岩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因为这次16个试点城市中,只有青岛一个是海滨城市,所以基岩型是全国的代表,有示范作用。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上,制度保障体系和技术标准、成果应用服务等方面,将会取得很多突破,打造城市地质调查全国示范样板。

谢谢。

主持人:这位记者。

记者:您好,我是财经日报的记者。请问刘局长,这些地质调查的成果对未来的应用有哪些?

刘龙江:刚才说了,成果非常多,这次我们采取中央和地方一块来做这项工作,对未来应用的前景是比较广阔的。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和地质调查管理与服务体系,主要应用于未来国土规划,国土规划是自然资源部成立以后的一张图,这个规划很重要的依据就是地质调查,刚才讲了,天上、地下,地表和地下依据,规划依据。再一个,建设集智慧城市应用管理全过程,主要服务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支撑。第二个方面,为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了服务支撑。第三个方面,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服务。第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为城市地质安全保障提供服务。第五个方面,为重大工程选址建设规划提供技术服务。第六,为政府部门提供城市地质信息与决策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地质科普资料。

谢谢。

主持人:好,还有记者需要提问吗?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刚才您也提到,这次地质调查形成的“1115+”的青岛模式,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青岛模式?比如有哪些特色或者优势?谢谢。

刘龙江:谢谢你。青岛这次地质调查有青岛的模式,刚才讲的“1115+”模式,一模是城市三维地质模型,一网是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和综合地质服务与决策平台。5项任务,刚才也说了,主要通过对环境资源地质灾害进行调查。青岛模式,主要是在全国率先打造多网融合、陆海统筹、标准规范、应用导向的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调查模式。多网融合是指用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于决策支持平台,作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中央组成部分,将与国土调查、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等平台互融互通,实现城市全息透明、地上地下一体、资源协同开发、全面服务国土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最后都形成一张网,下一个发布会的潘奇局长,他主要是抓信息化,整个资源是一张网。陆海统筹,开展海洋地质环境调查,研究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排查地质灾害隐患,构建陆海统筹,有效规避地质安全风险和城市地质环境监测预警,保障城市发展和安全。标准示范,我们首创了滨海基岩型城市地质和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示范及相关标准,这些示范标准将对全国做地下空间调查、地质调查做示范引领作用。再一个是应用导向,以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用途管制、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等为导向,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支持,支撑全市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服务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城市建设。

谢谢。

主持人:还有记者需要提问吗?好的,时间关系,因为今天要开三场发布会,这是第一场,现在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我们刘局长还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系电话是83893234。通过刘局长的发布和刚才几位记者的提问,可以了解到,城市的地质调查是一项专业又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深入浅出把这项政策宣传好、解读好,同时把“1115+”的青岛模式宣传好,让更多市民和社会各界了解到城市地质调查也是智慧青岛建设的一部分,助力这项工作能够大幅度提升。

今天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青岛发布”的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和青岛新闻网首页的“新闻发布会”渠道获取。

第一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刘局长,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刘龙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