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共资源交易迈入“互联网+”时代赛》新闻发布会

浏览:179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今年以来我市政府各部门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按照我市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年的要求,把企业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点,转职能、提效能,优化工作流程,较好的提升了行政服务的效率,进一步优化了我市的营商环境。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是发布我市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公共资源交易迈入“互联网+”时代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请来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钢锐同志,就围绕营商环境发布相关的情况,下面我们首先请杨主任介绍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公共资源迈入“互联网+”时代的有关情况。

  杨钢锐: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主要情况。近年来,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把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点,按照“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年”要求,从现场服务转变为网上服务,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打造青岛新名片!

  一、力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

  坚持依法行政,优化工作流程,以“网办为原则、不网办为例外”,推进“零见面、零跑腿、零费用”改革,努力提升“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积极推进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一库三平台”:交易主体库和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行政监督平台。一体化平台自2017年12月20日上线试运行以来,已完成了974个招标采购项目的线上交易,实现全程电子化、网络化、标准化,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流程网上留痕、可溯可查,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一是致力于高效便民,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零跑腿”。取消网上和现场报名环节,全国各地投标人均可在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云服务平台免费下载招标文件,无需到青岛进行现场报名。取消纸质投标文件,投标时无需印刷纸质投标文件,只需上传电子投标文件。推行网上远程投标,投标人无需从全国各地赶到开标现场,所有开标环节均在网上进行。7月24日上午,青岛市博物馆珍贵文物展柜保护项目在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进行网上开标,河北、江苏和江西的投标人通过网上签到、网上开标、网上解密、网上确认开标记录等环节,顺利完成网上远程投标、开标,标志着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线下不见面”和“线上面对面”的“零跑腿”交易变成现实。

  二是致力于为企业减负,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零费用”。投标人通过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云服务平台上传电子投标文件,网上签到、网上开标、网上解密、网上确认,投标人参与投标实现“零费用”。在政府采购集采项目中,免除了中标人缴纳的投标保证金和代理服务费,让“零费用”中标不再是梦想。

  三是致力于保障有力,打通全省主流CA兼容互认。CA数字证书是各交易主体在电子系统中的身份认证,能确保各交易主体身份真实、合法,具有加密解密功能,可以实现招投标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打破了各家CA数字证书不兼容和互认的壁垒,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多“锁”互认和一“锁”多用,为企业节省大量多次购置CA的费用。

  通过以上措施,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实现了招标备案“零跑腿”、网上交易“零见面”、投标过程“零费用”,最大限度的为各方交易主体节约交易成本。据了解,以前每次参加投标都要花200—1000元购买采购文件,花上千元制作、印刷投标文件,外地供应商参加投标至少要往返跑2次。现在这些费用和环节都省了,这对企业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我市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让公共资源交易沐浴在阳光下,我市公共资源交易迈入“互联网+”时代

  我市推行电子化招投标是主动顺应“互联网+”的新趋势,是深入贯彻落实《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年)》的具体表现,是利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引领招标投标方式的深度变革和政府监管创新。

  一是打造“互联网+”服务新格局,网上交易更加阳光透明。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全覆盖、全联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五全服务”为统领,推动互联网向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加速渗透,以融合促创新,降低交易成本,确保交易安全,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以房建市政工程施工项目为例,推行“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后,投标人同比增加了72%,最终报价同比下降了2.78%,项目竞争明显增强。据初步估算,今年1-10月,全市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9723个,交易额1830.49亿元,节约财政资金约60.46亿元。

  二是全国首推主体信息“承诺制”,以公示制度替代原件、证书信息资料现场审核。实现“零跑腿”注册,在平台注册的交易主体,在签定并上传《公共资源交易诚信承诺书》的基础上,交易主体依据承诺对注册企业信息、从业人员信息、资质和资格、业绩等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注册资料进行网上公示,接受社会公众和潜在交易主体和监督,交易主体注册后无须再到大厅现场提交纸质资料和证书原件进行审核,即方便了交易主体,也让使用假业绩、假资质等虚假信息参与公共资源交易者无机可乘。

  三是积极推进信用框架体系建设,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先后与市检察院、市工商局、市税务局等部门互相配合,初步构建了以“部门联动、市场主导、社会监督、依法惩处”的信用体系总体框架和联合惩戒制度。对在招投标活动提供虚假信用状况的投标人,除中标无效外,对特别严重的弄虚作假情形,将取消一定期限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投标资格。同时,将处罚信息共享至工商、税务等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的“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新局面”总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围绕“数据理政、数据服务、数据监管”三大主题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应用,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人在干,云在转,数在算”,使交易行为看得见、交易速度跑得快、交易市场管得住,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做出新贡献。

  一是整合构建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强对区(市)交易平台的业务指导。各分大厅及分支机构接受市级的业务指导,在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服务流程和标准、信用体系及电子服务系统建设等方面与市级实行一体化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规范、高效、廉洁的公共资源交易新局面。

  二是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继续加快推进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电子化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交易子系统在市、区(市)两级平台全面运行,积极推进行政监督平台开发工作。

  借此机会,感谢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主任的介绍,下面有问题的可以提问。

  提问:您好,我来自网易新闻,新的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如何解决串标围标问题?谢谢。

  杨钢锐:围串标是业内的行话,真正法律概念是串通投标罪,在招投标实施条例里面是传统投标违法行为,围标串标是行业里面的行话。目前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围标串标领域比较严重,全国各地都在采取一些解决这个围标串标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个题没有破,因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是在交易的环节很难发现在场外有围标串标的行为,怎么破题呢?我们现在通过这一次达到公共资源交易的一体化信息平台,通过取消报名、取消发售纸制文件,改革保证金的缴纳方式,以前需要投标得到代理机构那里购买标书,到代理机构那里投标报名,这个环节等于是把潜在的投标人,谁来投标,已经名单报上去了,代理机构如果自律的话还好,主席不自律,他就可能作为围标串标的主体。我们改革了保证金的缴纳方式,我们这里不用提前报名,以前是需要外地投标企业需要到青岛来报一次名,等投标的时候还要再跑一次,我们取消报名,直接在网上自行下载招标文件,改革了保证金的缴纳方式,这是投标保证金,为了后期的履约用的保证金,这个过去是交到代理机构的银行帐号里面去,我们现在通过这种虚拟帐号和银行合作,通过虚拟帐号把相关的投标人的信息都给屏蔽了,在开标前最大限度的保证潜在投标人信息外泄,这样在开标前不能完成都觉得围串标,完全杜绝谁也不敢说,但是可以增加围标串标的难度。

  第二就是评标的环节,我们通过制作电子的投标文件,我们现在可以制作稳健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取你的MAC地址、磁盘序列号、CPU序列号,通过三个序列号,投标的时候三个序列号提供给专家,专家系统比对以后,只要是一致的,我们现在就作为无效投标,因为现在很多的陪标、串标的没有精力自己做一份投标文件,往往他做好了,里面稍微一调整就作为陪标、围标的标书,我们这个阶段只要三码一致就是无效投标,现在法律方面没有严格的界定是串通投标,但是我可以作为行业的监督者,作为无效投标处理,只要是三码一致就是无效投标。

  同时我们现在通过电子投标的标书的电子比对,里面的雷同度达到了70%-80%,里面错的标点符号、内容都是一样的,报价都是一样的,我们也是作为无效投标,这是加大了围串标的难度,但是杜绝围标串标为时尚早,谢谢。

  提问:您好,我是大众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杨主任,投标企业的投标保证金不用到交易中心申请就可以退回吗?

  杨钢锐:以前没有电子平台之前,保证金是投标人拿着现金或者是转账到银行直接转到代理机构的账户里面去,开标、中标公示以后,代理机构应该按时返退保证金,比如一个大的工程最高可以交80万保证金,如果这个企业在全国各地要是都去投标,可能积压的资金非常大,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交保证金,通过虚拟帐号交到银行,开标的时候通过我们的系统跟银行系统自动的提取交保证金的信息是否是交了保证金,只有交了保证金才是合法的投标人,才有效,评标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交保证金信息,专家作为无效投标处理,评标以后中标公示的同时,未中标的人系统给银行推送一条信息未中标,银行原路退回去了,不再经过代理机构人为退还保证金,大大节约了保证金在银行沉积的时限,这块应该是提高了很多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

  提问:杨主任,您好,我是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启用之后,外地投标企业是一次不用来青岛就可以完成投标吗?第二,您在下一步工作思路当中提出整合构建全是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我想知道这项工作现在的进展如何?有没有时间表?对于营造我市一流营商环境有什么具体的作用?谢谢。

  杨钢锐: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咱们新的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启用之后,刚才通稿也说了,启用平台以后,投标人不再需要到交易大厅参加开标,不需要到代理机构那里购买文件去报名,开标的时候投标人在家通过我们给提供的免费的制作投标工具,制作电子投标文档,开标之前传上来,一般9:30开标,8:30系统自动解锁可以到网上签到,开标的时候代理机构通过网上进行开标,投标人不需要再到交易大厅来参加开标会,需要解密的时候插上CA证书,输入密码,通过远程标书电子文档就解密了,之后进行唱标,所有的各投标人的报价、项目经理的相关信息都打在投标人自己的屏幕端,由他在远程确认投标报价和项目经理的情况,这已经完全实现了不用到开标现场来,零跑腿,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外地企业来得比较少,但是青岛本地的企业还习惯于到本地来,到交易大厅参加开标会。他们可能感觉在现场掌握的信息更多一些,或者是可能是如果不来的话,是不是信息不对称?本地企业还愿意到大厅来参加开标会,来也是可以,来了也是通过网上解密,确认开标记录,但是很多外地企业不用到青岛来了,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效率。

  第二个问题,全是统一的时间表,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的一体化平台建设之初就是用一体化平台,全市要统一使用,目前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里面的采购项目,全市已经统一在使用,工程招标的项目开发的时候处于调试阶段在市级平台使用,全市应该区市准备明年初全是统一使用这个平台,使用这个平台以后,我们在全市使用的是一个平台,所有投标人的信息、交易主体的信息我们通过交易主体库对它进行管理,比如说黄岛因为交易违规收到处罚限制投标,在青岛市都无法再去投标,平台里面就锁定了,如果不使用这个平台,可能在黄岛违规了,可以继续在其他地方,在平度、莱西进行投标,但是平台搭建好了以后,全市一体化,在某一个地方违规,在其他地方不能用,通过这个措施尽可能的杜绝在交易过程当中的违规、虚假的信息、虚假的投标、围标串标。

  主持人:如果没有其他的问题,我们的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今年以来我市政府各部门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按照我市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年的要求,把企业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点,转职能、提效能,优化工作流程,较好的提升了行政服务的效率,进一步优化了我市的营商环境。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是发布我市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公共资源交易迈入“互联网+”时代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请来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钢锐同志,就围绕营商环境发布相关的情况,下面我们首先请杨主任介绍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公共资源迈入“互联网+”时代的有关情况。

  杨钢锐: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主要情况。近年来,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把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点,按照“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年”要求,从现场服务转变为网上服务,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打造青岛新名片!

  一、力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

  坚持依法行政,优化工作流程,以“网办为原则、不网办为例外”,推进“零见面、零跑腿、零费用”改革,努力提升“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积极推进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一库三平台”:交易主体库和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行政监督平台。一体化平台自2017年12月20日上线试运行以来,已完成了974个招标采购项目的线上交易,实现全程电子化、网络化、标准化,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流程网上留痕、可溯可查,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一是致力于高效便民,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零跑腿”。取消网上和现场报名环节,全国各地投标人均可在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云服务平台免费下载招标文件,无需到青岛进行现场报名。取消纸质投标文件,投标时无需印刷纸质投标文件,只需上传电子投标文件。推行网上远程投标,投标人无需从全国各地赶到开标现场,所有开标环节均在网上进行。7月24日上午,青岛市博物馆珍贵文物展柜保护项目在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进行网上开标,河北、江苏和江西的投标人通过网上签到、网上开标、网上解密、网上确认开标记录等环节,顺利完成网上远程投标、开标,标志着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线下不见面”和“线上面对面”的“零跑腿”交易变成现实。

  二是致力于为企业减负,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零费用”。投标人通过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云服务平台上传电子投标文件,网上签到、网上开标、网上解密、网上确认,投标人参与投标实现“零费用”。在政府采购集采项目中,免除了中标人缴纳的投标保证金和代理服务费,让“零费用”中标不再是梦想。

  三是致力于保障有力,打通全省主流CA兼容互认。CA数字证书是各交易主体在电子系统中的身份认证,能确保各交易主体身份真实、合法,具有加密解密功能,可以实现招投标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打破了各家CA数字证书不兼容和互认的壁垒,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多“锁”互认和一“锁”多用,为企业节省大量多次购置CA的费用。

  通过以上措施,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实现了招标备案“零跑腿”、网上交易“零见面”、投标过程“零费用”,最大限度的为各方交易主体节约交易成本。据了解,以前每次参加投标都要花200—1000元购买采购文件,花上千元制作、印刷投标文件,外地供应商参加投标至少要往返跑2次。现在这些费用和环节都省了,这对企业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我市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让公共资源交易沐浴在阳光下,我市公共资源交易迈入“互联网+”时代

  我市推行电子化招投标是主动顺应“互联网+”的新趋势,是深入贯彻落实《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年)》的具体表现,是利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引领招标投标方式的深度变革和政府监管创新。

  一是打造“互联网+”服务新格局,网上交易更加阳光透明。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全覆盖、全联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五全服务”为统领,推动互联网向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加速渗透,以融合促创新,降低交易成本,确保交易安全,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以房建市政工程施工项目为例,推行“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后,投标人同比增加了72%,最终报价同比下降了2.78%,项目竞争明显增强。据初步估算,今年1-10月,全市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9723个,交易额1830.49亿元,节约财政资金约60.46亿元。

  二是全国首推主体信息“承诺制”,以公示制度替代原件、证书信息资料现场审核。实现“零跑腿”注册,在平台注册的交易主体,在签定并上传《公共资源交易诚信承诺书》的基础上,交易主体依据承诺对注册企业信息、从业人员信息、资质和资格、业绩等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注册资料进行网上公示,接受社会公众和潜在交易主体和监督,交易主体注册后无须再到大厅现场提交纸质资料和证书原件进行审核,即方便了交易主体,也让使用假业绩、假资质等虚假信息参与公共资源交易者无机可乘。

  三是积极推进信用框架体系建设,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先后与市检察院、市工商局、市税务局等部门互相配合,初步构建了以“部门联动、市场主导、社会监督、依法惩处”的信用体系总体框架和联合惩戒制度。对在招投标活动提供虚假信用状况的投标人,除中标无效外,对特别严重的弄虚作假情形,将取消一定期限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投标资格。同时,将处罚信息共享至工商、税务等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的“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新局面”总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围绕“数据理政、数据服务、数据监管”三大主题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应用,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人在干,云在转,数在算”,使交易行为看得见、交易速度跑得快、交易市场管得住,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做出新贡献。

  一是整合构建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强对区(市)交易平台的业务指导。各分大厅及分支机构接受市级的业务指导,在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服务流程和标准、信用体系及电子服务系统建设等方面与市级实行一体化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规范、高效、廉洁的公共资源交易新局面。

  二是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继续加快推进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电子化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交易子系统在市、区(市)两级平台全面运行,积极推进行政监督平台开发工作。

  借此机会,感谢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主任的介绍,下面有问题的可以提问。

  提问:您好,我来自网易新闻,新的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如何解决串标围标问题?谢谢。

  杨钢锐:围串标是业内的行话,真正法律概念是串通投标罪,在招投标实施条例里面是传统投标违法行为,围标串标是行业里面的行话。目前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围标串标领域比较严重,全国各地都在采取一些解决这个围标串标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个题没有破,因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是在交易的环节很难发现在场外有围标串标的行为,怎么破题呢?我们现在通过这一次达到公共资源交易的一体化信息平台,通过取消报名、取消发售纸制文件,改革保证金的缴纳方式,以前需要投标得到代理机构那里购买标书,到代理机构那里投标报名,这个环节等于是把潜在的投标人,谁来投标,已经名单报上去了,代理机构如果自律的话还好,主席不自律,他就可能作为围标串标的主体。我们改革了保证金的缴纳方式,我们这里不用提前报名,以前是需要外地投标企业需要到青岛来报一次名,等投标的时候还要再跑一次,我们取消报名,直接在网上自行下载招标文件,改革了保证金的缴纳方式,这是投标保证金,为了后期的履约用的保证金,这个过去是交到代理机构的银行帐号里面去,我们现在通过这种虚拟帐号和银行合作,通过虚拟帐号把相关的投标人的信息都给屏蔽了,在开标前最大限度的保证潜在投标人信息外泄,这样在开标前不能完成都觉得围串标,完全杜绝谁也不敢说,但是可以增加围标串标的难度。

  第二就是评标的环节,我们通过制作电子的投标文件,我们现在可以制作稳健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取你的MAC地址、磁盘序列号、CPU序列号,通过三个序列号,投标的时候三个序列号提供给专家,专家系统比对以后,只要是一致的,我们现在就作为无效投标,因为现在很多的陪标、串标的没有精力自己做一份投标文件,往往他做好了,里面稍微一调整就作为陪标、围标的标书,我们这个阶段只要三码一致就是无效投标,现在法律方面没有严格的界定是串通投标,但是我可以作为行业的监督者,作为无效投标处理,只要是三码一致就是无效投标。

  同时我们现在通过电子投标的标书的电子比对,里面的雷同度达到了70%-80%,里面错的标点符号、内容都是一样的,报价都是一样的,我们也是作为无效投标,这是加大了围串标的难度,但是杜绝围标串标为时尚早,谢谢。

  提问:您好,我是大众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杨主任,投标企业的投标保证金不用到交易中心申请就可以退回吗?

  杨钢锐:以前没有电子平台之前,保证金是投标人拿着现金或者是转账到银行直接转到代理机构的账户里面去,开标、中标公示以后,代理机构应该按时返退保证金,比如一个大的工程最高可以交80万保证金,如果这个企业在全国各地要是都去投标,可能积压的资金非常大,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交保证金,通过虚拟帐号交到银行,开标的时候通过我们的系统跟银行系统自动的提取交保证金的信息是否是交了保证金,只有交了保证金才是合法的投标人,才有效,评标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交保证金信息,专家作为无效投标处理,评标以后中标公示的同时,未中标的人系统给银行推送一条信息未中标,银行原路退回去了,不再经过代理机构人为退还保证金,大大节约了保证金在银行沉积的时限,这块应该是提高了很多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

  提问:杨主任,您好,我是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启用之后,外地投标企业是一次不用来青岛就可以完成投标吗?第二,您在下一步工作思路当中提出整合构建全是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我想知道这项工作现在的进展如何?有没有时间表?对于营造我市一流营商环境有什么具体的作用?谢谢。

  杨钢锐: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咱们新的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启用之后,刚才通稿也说了,启用平台以后,投标人不再需要到交易大厅参加开标,不需要到代理机构那里购买文件去报名,开标的时候投标人在家通过我们给提供的免费的制作投标工具,制作电子投标文档,开标之前传上来,一般9:30开标,8:30系统自动解锁可以到网上签到,开标的时候代理机构通过网上进行开标,投标人不需要再到交易大厅来参加开标会,需要解密的时候插上CA证书,输入密码,通过远程标书电子文档就解密了,之后进行唱标,所有的各投标人的报价、项目经理的相关信息都打在投标人自己的屏幕端,由他在远程确认投标报价和项目经理的情况,这已经完全实现了不用到开标现场来,零跑腿,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外地企业来得比较少,但是青岛本地的企业还习惯于到本地来,到交易大厅参加开标会。他们可能感觉在现场掌握的信息更多一些,或者是可能是如果不来的话,是不是信息不对称?本地企业还愿意到大厅来参加开标会,来也是可以,来了也是通过网上解密,确认开标记录,但是很多外地企业不用到青岛来了,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效率。

  第二个问题,全是统一的时间表,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的一体化平台建设之初就是用一体化平台,全市要统一使用,目前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里面的采购项目,全市已经统一在使用,工程招标的项目开发的时候处于调试阶段在市级平台使用,全市应该区市准备明年初全是统一使用这个平台,使用这个平台以后,我们在全市使用的是一个平台,所有投标人的信息、交易主体的信息我们通过交易主体库对它进行管理,比如说黄岛因为交易违规收到处罚限制投标,在青岛市都无法再去投标,平台里面就锁定了,如果不使用这个平台,可能在黄岛违规了,可以继续在其他地方,在平度、莱西进行投标,但是平台搭建好了以后,全市一体化,在某一个地方违规,在其他地方不能用,通过这个措施尽可能的杜绝在交易过程当中的违规、虚假的信息、虚假的投标、围标串标。

  主持人:如果没有其他的问题,我们的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