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城乡建设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52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系列的重要指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山东、青岛寄予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省、全市上下共同的政治责任,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有关城乡建设工作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布本年度上半年来我市城乡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进展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建委副主任李典龙同志出席会议,并就2018年上半年来我市城乡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进展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有请李典龙主任进行发布!

  李典龙: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下面对我们城乡建设委今年上半年的工作做一个新闻发布。上半年,市城乡建设委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担当实干,高标准完成美丽青岛整治提升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城建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态势。

  一、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上合青岛峰会场馆建设任务

  上合青岛峰会场馆建设,从开始改造施工至竣工交付,仅用了两百余天就实现了从零设计到竣工交付的全过程,工程整体效果达到了国内同类工程的领先水平,为青岛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新旧动能转换破题起势,城建经济增长新动力显现

  上半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要求,印发了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建设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开展了项目对接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充分发挥建设行业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发展转型再升级中的主战场、主阵地作用,迅速掀起开展城乡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的热潮。

  (一)推进建筑业综合改革。一是建筑业发展创新试点活跃。我们积极开展了建筑业保险、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月付试点成效明显,有8家企业16个项目被纳入首批试点名单。二是扶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优化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1-6月份,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新增、升级或增项40家。我们联合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组织全市80家工程建设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了“走出去”步伐。上半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出省出国承接工程产值260亿元。三是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壮大。目前我市有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9家,成功引进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美好置业集团项目落地,投资18亿元,分别在即墨、胶州建设三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其中,即墨基地已开始建设,预计年底可正式投产。上半年,全市开工装配式建筑159万平方米。四是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渐成规模。1-6月份,全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完成895万吨,500万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在平度梨沟山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试点。

  (二)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一是促开工。加大各类房屋建设力度。上半年,全市各类房屋施工面积8747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27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上升3.7%和31.4%。二是帮转型。推进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全市房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库,40个项目纳入管理,总投资约870亿元,产业类别涉及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现代旅游等优势和特色产业。三是强实力。鼓励本地企业与知名企业重组整合,联合开发,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上半年,1家本地企业入围全国地产企业百强,6家本地企业进入全国前三百名。房地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培育壮大。1-6月,我市共新增资质房地产企业89家,7家企业升级开发资质。

  (三)加大城乡重点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城镇化、棚改、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重点招商领域,引进中节能建筑节能公司、中建科技、中国建材、中建集团等国内知名公司参与我市特色小镇、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建设和城下空间开发利用,引入中铁十七局一公司总部落户我市。

  三、放管服改革聚焦发力,行业监管模式再现新转变

  (一)深化审批服务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围绕“精简、优化、高效”的目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取消权限内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现场勘验环节、施工合同备案等审批环节,取消管理技术人员身份证、岗位证书原件审核,简化工程质监、安监申报材料,资质审批平均提速在2个工作日以上。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模式,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率先实现100%的行政审批事项网上明示、网上受理、网上流转,“只跑一次腿”审批、“零跑腿”审批事项达到了50%。

  (二)优化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优化“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建设,上半年完成检查30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规范了建设市场秩序。青岛市城乡建设与信用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并进入试运行阶段,逐步实现行业运行数据分析、动态展现监管云图等功能。建设领域质量安全“互联网+监管”扩容升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与各区市平台、扬尘在线监测平台对接,提高了质量安全监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提升

  (一)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启用太原路立交,有效释放环湾路的快速化功能,青山路打通(黑龙江路-万年泉路)工程已完工,开平路打通、安顺路(太原路-金水路)打通工程开工建设。

  (二)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中心城区完成17处停车场建设改造,新增停车泊位数4500个。南京路1号、奥帆中心船坞、市立医院东院区等停车场已投入使用。

  (三)加快“双试点”建设。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绩效全市综合考核,推动双试点建设规范发展。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10平方公里,在建54平方公里,其中李沧试点区182个试点项目,累计完工107项、在建43项、开工率达82%。地下综合管廊试点21个项目完成廊道长度43公里,占总廊道87%。

  (四)加快市政公用建设。张村河水质净化厂于今年5月提前完工并通水运行。西海岸新区静脉产业园、莱西市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建燃气管网80公里,新增燃气用户3万户;市区新增集中供热在建60万平方米。

  五、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明显优化

  (一)新型城镇化试点取得阶段成果。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我市6项工作获国家发改委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推广。依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见》,编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划,重点推进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和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实现全市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稳妥推进。

  (二)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出台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在全市开展“千村洁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着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41个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占全市建制镇的95%,基本实现一镇一厂,全市各建制镇驻地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试点,重点对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室、养老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和农村新型社区实施冬季清洁取暖建设。

  (三)精心培育创建特色小城镇。出台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导则,明确小镇空间形态与用地布局、产业发展和布局以及各类公共设施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特色小镇创建。鼓励倡导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特色小镇产业支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西海岸新区藏南藏马山康养小镇、城阳区棘洪滩动车小镇、即墨区大信太阳能小镇、胶州市李哥庄空港小镇、平度市南村家电小镇、莱西市姜山新能源汽车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初见成效。省新生小城市试点、重点示范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产业项目日益凸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承载力、吸纳力不断增强。

  六、“四项改造”持续惠民,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一)持续加强棚户区改造,全市已完成开工任务1.5万套(户)。其中,崂山、即墨、高新等三区完成改造量均已超过年度计划50%。

  (二)持续加强改造农村危房,已开工890户,基本完工561户,1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提前完成。

  (三)持续加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工96.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3万户。采纳各方建议,将小区居住功能提升及美化改造纳入整治范围,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道路透水铺装改造、绿化补植改造、建筑节能改造、加强物业管理等措施,使“老楼换新颜、老院焕生机”。

  (四)持续加强节能保暖改造,已开工139万平方米。创新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节能保暖工程建设,出台了节能保暖工程参建主体行为纳入信用考核管理的制度,研究开发了节能保暖工程项目在线监管APP,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我市节能保暖工程经国家住房建设部推荐入选了C40(国际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国建筑项目”。

  七、重点项目建设多点突破,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推动地铁1、2、4、8、13号线、新机场、海天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31个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按计划推进, 24届省运会6处新建场馆均已具备使用条件并陆续举办测试赛、将全方位保障省运会成功举办,市立医院东院二期、社会福利院改造扩建等6个项目已建设完工,其他项目均按计划加速推进。大力推进配套教育设施及配套道路建设,严格落实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确保基础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与新建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交付使用。

  下半年,市城乡建设委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和青岛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部署,针对市委提出的“十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对标先进、奋起直追。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加速建筑业、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三大产业转型升级,争当全省城建经济龙头;对标国际化大城市标准,提速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点项目三项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城乡环境及公共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强四项改造等惠民工程,努力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住“后峰会”重大机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市政道路等七项整治,以新的行动、新的业绩奋力开创城乡建设新局面,为青岛在全省全国率先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主任的发布,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媒体朋友们,针对李主任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的问题是,目前咱们全市各个部门都在提一次办好的改革,在咱们市城乡建设领域目前有什么样的计划以及什么样的动作?谢谢。

  李典龙:这个问题请城乡建设委行政审批处处长王青炜回答这个问题。

  行政审批处处长王青炜:谢谢,我委作为优化投资建设项目专项行动牵头部门之一,近期我们也在研究考虑这些进一步优化的措施,在前期我们已经把施工许可前期质监安监手续进行了优化,并且企业可以通过网上进行申报,实现了不见面零跑腿的审批,现在施工许可在材料齐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即收即办。

  下一步按照市里面的统一部署我们采取四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施工许可的审批,第一是全面取消施工许可前的各项收费,优化申报的程序。

  第二,我们是在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对施工许可的要件进行精简,资金到位证明原来是两项现在是一项。

  第三,要实行综合审图,把消防、人防纳入施工设计审查,可以大力的缩短一些企业申报的时间。压缩审图的时限,企业可以尽早的申报施工许可。

  第四,我们实行预受理和全程代办帮办的服务,预受理在材料不齐的前提下可以帮助企业审核材料,代办帮办服务我们设专人对建设单位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实行专人进行负责,帮助企业提前做好服务。

  上面的工作我们承诺是在9月底止前完成,谢谢。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大众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建筑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作为传统的产业,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新的跨越?谢谢。

  建管局工程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杜威:正如我们记者朋友所说,建筑业作为传统的产业,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有所作为?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总的思路是要在传统的产业中实施新的模式,激发新的动能,我们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想点面结合,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三个突破点,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在工程的组织模式上在传统的施工总承包的模式上要推行工程总承包,这就是把传统的工程建设当中的三个重要环节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发包,一方面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工程总承包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这样可以使我市的建筑业企业进一步的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二,在工程的管理模式方面,我们要试点推行多方面培训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这也是在工程管理咨询方面,在传统意义上是块状分割的状态,我们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是把传统的六七项管理咨询业务整合到一起,一体化的进行工程咨询,这个方式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增强了功能咨询的能力,减少块状环节的膜插,增强边际效应。

  第三是工程的保障模式,我们在建筑行业引入保险业的保障模式,发挥保险业的专业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们准备在建筑业当中推行工程质量、履约、业主支付等五类保障保险,可以通过保证保险的方式给建筑业企业释放资金压力,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新旧动能转换当中去,另外也增强建筑行业抗风险的能力。

  在面上,我们也争取在面上有所提升,我们起草了青岛市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个已经多次多轮征求了市直各相关部门的意见,我们也力争发挥各部门的联动作用,共同为全市建筑业的发展激发新的动能,为新旧动能转换发挥我们建筑业应有的作用,谢谢。

  提问:您好,我是半岛都市报的记者,今年是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最后一年,能不能完成三年试点任务?任务完成以后还有什么建设的计划?

  第二,我想问一下城市解读,现在上半年咱们做了一些计划和开工,大家都已经比较了解了,想问一下下半年或者是明年,咱们在城市快速路网建设方面和停车场建设方面有哪些计划?比如说大家比较关心的东西快速路东延、杭鞍高架路东延等快速路网的建设,有没有做一些计划?谢谢。

  建委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处处长辛克刚:感谢大家对海绵城市的关心,汇报一下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2016.4月我们青岛市作为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的试点,同时我们也是获得了综合管廊的试点,是当年唯一双试点城市,海绵城市的试点区位于李沧区西北部老城区,这个区域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我们把这个区域作为试点区有利于解决我们老城区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按照我们试点方案,我们一共是182个项目,投资48.7亿元,截止到目前,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110余项的项目建设,这里面包括了老旧楼院的整治、河道水系、城市道路、城市公园等等各类项目,建成面积已经超过了10平方公里,2017年我们在第一年度的考核当中我们是在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当中我们是排第二,第一是深圳。按照住建部的考核计划,预计第二年度的考核是在9月份进行,届时第二年度的建设任务肯定会完成,另外三年的考核是到2019年,预计也是在中期左右进行考核,我想我们现在有强有力的组织机制保障,还有资金保障,包括我们聘请了技术咨询服务单位为我们提供技术保障,我想试点期完成以后,一个是我们会探索形成我们海绵城市青岛经验,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另外项目建设上我们也会高质量的完成这些试点项目,让老百姓感受到我们海绵城市在给我们居住环境明显的变化。

  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重在理念的落实,要把生态文明的一些理念和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我们城市开发建设当中,海绵城市也是注重强化我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我想下一步主要是从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从体制机制方面,刚才李主任也说了,我们今年编委办特别批准我们设立海绵处,作为规划建设的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筹推进,另外我们市考核办把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纳入到对区市综合考核的内容,这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第二,强化顶层设计,海绵城市比较注重建设的系统性,我们在2016年已经编制了海绵城市的专项规划,通过这个试点的经验,我们现在正在着力推进详细规划的编制,要把一些具体的指标进一步的分解落实,同时我们也是在组织各区按照系统化治理的要求,编制我们系统化实施方案,为了指导这项工作,我们海绵办编制了详细规划和系统化方案的编制大纲。

  第三,加强管控,我们在各相关部门在相关的审批环节要把海绵城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进行把关,比如土地的出让、规划的两证一书的办理,建设的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加强管控,另外还有一些标准体系的建立,我们前期也是制订了河道、道路、住宅校区的建设导则,把前面的理念要求都提出来了,结合着试点经验下一步也要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

  最后,近期大家也能关注到我们组织了很多的海绵城市的宣讲教育活动,上个周我们组织了一次全市规模比较大的各个市直机关、区市政府包括一些开发企业、设计单位等等大概五六百人的规模,另外我们还把海绵城市教育培训列入到建设系统的专门的培训计划,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起推进我们海绵城市的全面推进。

  李典龙:记者提到快速路网的建设和停车场的建设,快速路网是咱们一个城市交通的主干,每一个城市特别是中等城市以上,我们青岛这种大城市快速路网承担的交通量一般占到70%左右,大家可能对我们青岛的地铁也知道,地铁比较发达的城市,地铁对一个城市的交通贡献率大约是25%,换句话说地铁如果是青岛市这些地铁线全部开通了,对交通的贡献量大约是四分之一左右,剩下的四分之三都是靠快速路网,对于一般的城市路和支路构成。

  一个老青岛人比较清楚,青岛主城区过去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三纵三横的状态,三纵就是环湾、重庆路、青银。三横就是东西快速路、杭鞍高架、仙山路,现在我们讲四纵四横。

  刚才提到快速路网的建设,杭鞍高架二期这些路网建设都在我们美丽青岛三年计划行动当中,去年8月份青岛市政府出台的美丽青岛三年行动计划,这些项目都在这里面,目前我们正在快马加鞭的建设有几个路网。 第二,刚才你提到的跨海大桥东延、第二条隧道,这也是在论证,没有最后敲定。

  我刚才说这一些,都是我们青岛市主城区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有序的往前推进这些工作,我先说这么多。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想请问一下今后青岛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加强房屋质量监管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孙雷:感谢您的提问,建筑工程质量确实正如您所说,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建筑工程质量尤其是住房质量,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也是一个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针对新时代的新变化,我们首先强化了一些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其中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化管理,采取差异化监管,包括我们创新了验前联检制度、实施质量管控等措施。

  其次,我们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尤其是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工程实体和建筑材料,今年建委出台了管理办法,我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质量监测机构,对建筑工程实体和主要的建筑材料实施监督抽测,一旦发现问题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三,我们近几年引导施工单位创建优良工程、精品工程,去年以来我们有多项建筑工程荣获国家建筑工程的鲁班奖等最高的质量奖项,获奖的工程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当中是排在前列,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优创奖带动全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这些工程事实上也起到了一些榜样和示范的作用。

  今年我们加强问题导向,针对广大人民群众近年来反映比较集中的住宅、渗漏、开裂的两大质量问题,下决心进行专项治理,我们开展了两大行动,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争取把这两类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治理,总之,建筑工程质量特别是房屋质量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责无旁贷,也希望社会各界包括咱们的新闻媒体朋友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谢谢!

  提问:您好,我们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善农村环卫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市城乡建设委一级调研员高枫:谢谢,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综合整治,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系列的重要指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山东、青岛寄予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省、全市上下共同的政治责任,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有关城乡建设工作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布本年度上半年来我市城乡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进展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建委副主任李典龙同志出席会议,并就2018年上半年来我市城乡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进展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有请李典龙主任进行发布!

  李典龙: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下面对我们城乡建设委今年上半年的工作做一个新闻发布。上半年,市城乡建设委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担当实干,高标准完成美丽青岛整治提升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城建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态势。

  一、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上合青岛峰会场馆建设任务

  上合青岛峰会场馆建设,从开始改造施工至竣工交付,仅用了两百余天就实现了从零设计到竣工交付的全过程,工程整体效果达到了国内同类工程的领先水平,为青岛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新旧动能转换破题起势,城建经济增长新动力显现

  上半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要求,印发了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建设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开展了项目对接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充分发挥建设行业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发展转型再升级中的主战场、主阵地作用,迅速掀起开展城乡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的热潮。

  (一)推进建筑业综合改革。一是建筑业发展创新试点活跃。我们积极开展了建筑业保险、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月付试点成效明显,有8家企业16个项目被纳入首批试点名单。二是扶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优化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1-6月份,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新增、升级或增项40家。我们联合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组织全市80家工程建设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了“走出去”步伐。上半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出省出国承接工程产值260亿元。三是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壮大。目前我市有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9家,成功引进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美好置业集团项目落地,投资18亿元,分别在即墨、胶州建设三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其中,即墨基地已开始建设,预计年底可正式投产。上半年,全市开工装配式建筑159万平方米。四是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渐成规模。1-6月份,全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完成895万吨,500万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在平度梨沟山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试点。

  (二)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一是促开工。加大各类房屋建设力度。上半年,全市各类房屋施工面积8747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27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上升3.7%和31.4%。二是帮转型。推进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全市房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库,40个项目纳入管理,总投资约870亿元,产业类别涉及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现代旅游等优势和特色产业。三是强实力。鼓励本地企业与知名企业重组整合,联合开发,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上半年,1家本地企业入围全国地产企业百强,6家本地企业进入全国前三百名。房地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培育壮大。1-6月,我市共新增资质房地产企业89家,7家企业升级开发资质。

  (三)加大城乡重点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城镇化、棚改、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重点招商领域,引进中节能建筑节能公司、中建科技、中国建材、中建集团等国内知名公司参与我市特色小镇、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建设和城下空间开发利用,引入中铁十七局一公司总部落户我市。

  三、放管服改革聚焦发力,行业监管模式再现新转变

  (一)深化审批服务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围绕“精简、优化、高效”的目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取消权限内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现场勘验环节、施工合同备案等审批环节,取消管理技术人员身份证、岗位证书原件审核,简化工程质监、安监申报材料,资质审批平均提速在2个工作日以上。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模式,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率先实现100%的行政审批事项网上明示、网上受理、网上流转,“只跑一次腿”审批、“零跑腿”审批事项达到了50%。

  (二)优化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优化“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建设,上半年完成检查30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规范了建设市场秩序。青岛市城乡建设与信用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并进入试运行阶段,逐步实现行业运行数据分析、动态展现监管云图等功能。建设领域质量安全“互联网+监管”扩容升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与各区市平台、扬尘在线监测平台对接,提高了质量安全监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提升

  (一)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启用太原路立交,有效释放环湾路的快速化功能,青山路打通(黑龙江路-万年泉路)工程已完工,开平路打通、安顺路(太原路-金水路)打通工程开工建设。

  (二)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中心城区完成17处停车场建设改造,新增停车泊位数4500个。南京路1号、奥帆中心船坞、市立医院东院区等停车场已投入使用。

  (三)加快“双试点”建设。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绩效全市综合考核,推动双试点建设规范发展。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10平方公里,在建54平方公里,其中李沧试点区182个试点项目,累计完工107项、在建43项、开工率达82%。地下综合管廊试点21个项目完成廊道长度43公里,占总廊道87%。

  (四)加快市政公用建设。张村河水质净化厂于今年5月提前完工并通水运行。西海岸新区静脉产业园、莱西市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建燃气管网80公里,新增燃气用户3万户;市区新增集中供热在建60万平方米。

  五、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明显优化

  (一)新型城镇化试点取得阶段成果。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我市6项工作获国家发改委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推广。依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见》,编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划,重点推进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和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实现全市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稳妥推进。

  (二)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出台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在全市开展“千村洁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着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41个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占全市建制镇的95%,基本实现一镇一厂,全市各建制镇驻地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试点,重点对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室、养老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和农村新型社区实施冬季清洁取暖建设。

  (三)精心培育创建特色小城镇。出台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导则,明确小镇空间形态与用地布局、产业发展和布局以及各类公共设施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特色小镇创建。鼓励倡导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特色小镇产业支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西海岸新区藏南藏马山康养小镇、城阳区棘洪滩动车小镇、即墨区大信太阳能小镇、胶州市李哥庄空港小镇、平度市南村家电小镇、莱西市姜山新能源汽车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初见成效。省新生小城市试点、重点示范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产业项目日益凸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承载力、吸纳力不断增强。

  六、“四项改造”持续惠民,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一)持续加强棚户区改造,全市已完成开工任务1.5万套(户)。其中,崂山、即墨、高新等三区完成改造量均已超过年度计划50%。

  (二)持续加强改造农村危房,已开工890户,基本完工561户,1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提前完成。

  (三)持续加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工96.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3万户。采纳各方建议,将小区居住功能提升及美化改造纳入整治范围,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道路透水铺装改造、绿化补植改造、建筑节能改造、加强物业管理等措施,使“老楼换新颜、老院焕生机”。

  (四)持续加强节能保暖改造,已开工139万平方米。创新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节能保暖工程建设,出台了节能保暖工程参建主体行为纳入信用考核管理的制度,研究开发了节能保暖工程项目在线监管APP,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我市节能保暖工程经国家住房建设部推荐入选了C40(国际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国建筑项目”。

  七、重点项目建设多点突破,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推动地铁1、2、4、8、13号线、新机场、海天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31个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按计划推进, 24届省运会6处新建场馆均已具备使用条件并陆续举办测试赛、将全方位保障省运会成功举办,市立医院东院二期、社会福利院改造扩建等6个项目已建设完工,其他项目均按计划加速推进。大力推进配套教育设施及配套道路建设,严格落实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确保基础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与新建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交付使用。

  下半年,市城乡建设委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和青岛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部署,针对市委提出的“十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对标先进、奋起直追。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加速建筑业、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三大产业转型升级,争当全省城建经济龙头;对标国际化大城市标准,提速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点项目三项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城乡环境及公共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强四项改造等惠民工程,努力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住“后峰会”重大机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市政道路等七项整治,以新的行动、新的业绩奋力开创城乡建设新局面,为青岛在全省全国率先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主任的发布,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媒体朋友们,针对李主任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的问题是,目前咱们全市各个部门都在提一次办好的改革,在咱们市城乡建设领域目前有什么样的计划以及什么样的动作?谢谢。

  李典龙:这个问题请城乡建设委行政审批处处长王青炜回答这个问题。

  行政审批处处长王青炜:谢谢,我委作为优化投资建设项目专项行动牵头部门之一,近期我们也在研究考虑这些进一步优化的措施,在前期我们已经把施工许可前期质监安监手续进行了优化,并且企业可以通过网上进行申报,实现了不见面零跑腿的审批,现在施工许可在材料齐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即收即办。

  下一步按照市里面的统一部署我们采取四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施工许可的审批,第一是全面取消施工许可前的各项收费,优化申报的程序。

  第二,我们是在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对施工许可的要件进行精简,资金到位证明原来是两项现在是一项。

  第三,要实行综合审图,把消防、人防纳入施工设计审查,可以大力的缩短一些企业申报的时间。压缩审图的时限,企业可以尽早的申报施工许可。

  第四,我们实行预受理和全程代办帮办的服务,预受理在材料不齐的前提下可以帮助企业审核材料,代办帮办服务我们设专人对建设单位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实行专人进行负责,帮助企业提前做好服务。

  上面的工作我们承诺是在9月底止前完成,谢谢。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大众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建筑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作为传统的产业,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新的跨越?谢谢。

  建管局工程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杜威:正如我们记者朋友所说,建筑业作为传统的产业,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有所作为?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总的思路是要在传统的产业中实施新的模式,激发新的动能,我们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想点面结合,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三个突破点,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在工程的组织模式上在传统的施工总承包的模式上要推行工程总承包,这就是把传统的工程建设当中的三个重要环节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发包,一方面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工程总承包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这样可以使我市的建筑业企业进一步的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二,在工程的管理模式方面,我们要试点推行多方面培训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这也是在工程管理咨询方面,在传统意义上是块状分割的状态,我们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是把传统的六七项管理咨询业务整合到一起,一体化的进行工程咨询,这个方式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增强了功能咨询的能力,减少块状环节的膜插,增强边际效应。

  第三是工程的保障模式,我们在建筑行业引入保险业的保障模式,发挥保险业的专业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们准备在建筑业当中推行工程质量、履约、业主支付等五类保障保险,可以通过保证保险的方式给建筑业企业释放资金压力,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新旧动能转换当中去,另外也增强建筑行业抗风险的能力。

  在面上,我们也争取在面上有所提升,我们起草了青岛市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个已经多次多轮征求了市直各相关部门的意见,我们也力争发挥各部门的联动作用,共同为全市建筑业的发展激发新的动能,为新旧动能转换发挥我们建筑业应有的作用,谢谢。

  提问:您好,我是半岛都市报的记者,今年是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最后一年,能不能完成三年试点任务?任务完成以后还有什么建设的计划?

  第二,我想问一下城市解读,现在上半年咱们做了一些计划和开工,大家都已经比较了解了,想问一下下半年或者是明年,咱们在城市快速路网建设方面和停车场建设方面有哪些计划?比如说大家比较关心的东西快速路东延、杭鞍高架路东延等快速路网的建设,有没有做一些计划?谢谢。

  建委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处处长辛克刚:感谢大家对海绵城市的关心,汇报一下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2016.4月我们青岛市作为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的试点,同时我们也是获得了综合管廊的试点,是当年唯一双试点城市,海绵城市的试点区位于李沧区西北部老城区,这个区域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我们把这个区域作为试点区有利于解决我们老城区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按照我们试点方案,我们一共是182个项目,投资48.7亿元,截止到目前,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110余项的项目建设,这里面包括了老旧楼院的整治、河道水系、城市道路、城市公园等等各类项目,建成面积已经超过了10平方公里,2017年我们在第一年度的考核当中我们是在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当中我们是排第二,第一是深圳。按照住建部的考核计划,预计第二年度的考核是在9月份进行,届时第二年度的建设任务肯定会完成,另外三年的考核是到2019年,预计也是在中期左右进行考核,我想我们现在有强有力的组织机制保障,还有资金保障,包括我们聘请了技术咨询服务单位为我们提供技术保障,我想试点期完成以后,一个是我们会探索形成我们海绵城市青岛经验,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另外项目建设上我们也会高质量的完成这些试点项目,让老百姓感受到我们海绵城市在给我们居住环境明显的变化。

  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重在理念的落实,要把生态文明的一些理念和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我们城市开发建设当中,海绵城市也是注重强化我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我想下一步主要是从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从体制机制方面,刚才李主任也说了,我们今年编委办特别批准我们设立海绵处,作为规划建设的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筹推进,另外我们市考核办把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纳入到对区市综合考核的内容,这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第二,强化顶层设计,海绵城市比较注重建设的系统性,我们在2016年已经编制了海绵城市的专项规划,通过这个试点的经验,我们现在正在着力推进详细规划的编制,要把一些具体的指标进一步的分解落实,同时我们也是在组织各区按照系统化治理的要求,编制我们系统化实施方案,为了指导这项工作,我们海绵办编制了详细规划和系统化方案的编制大纲。

  第三,加强管控,我们在各相关部门在相关的审批环节要把海绵城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进行把关,比如土地的出让、规划的两证一书的办理,建设的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加强管控,另外还有一些标准体系的建立,我们前期也是制订了河道、道路、住宅校区的建设导则,把前面的理念要求都提出来了,结合着试点经验下一步也要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

  最后,近期大家也能关注到我们组织了很多的海绵城市的宣讲教育活动,上个周我们组织了一次全市规模比较大的各个市直机关、区市政府包括一些开发企业、设计单位等等大概五六百人的规模,另外我们还把海绵城市教育培训列入到建设系统的专门的培训计划,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起推进我们海绵城市的全面推进。

  李典龙:记者提到快速路网的建设和停车场的建设,快速路网是咱们一个城市交通的主干,每一个城市特别是中等城市以上,我们青岛这种大城市快速路网承担的交通量一般占到70%左右,大家可能对我们青岛的地铁也知道,地铁比较发达的城市,地铁对一个城市的交通贡献率大约是25%,换句话说地铁如果是青岛市这些地铁线全部开通了,对交通的贡献量大约是四分之一左右,剩下的四分之三都是靠快速路网,对于一般的城市路和支路构成。

  一个老青岛人比较清楚,青岛主城区过去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三纵三横的状态,三纵就是环湾、重庆路、青银。三横就是东西快速路、杭鞍高架、仙山路,现在我们讲四纵四横。

  刚才提到快速路网的建设,杭鞍高架二期这些路网建设都在我们美丽青岛三年计划行动当中,去年8月份青岛市政府出台的美丽青岛三年行动计划,这些项目都在这里面,目前我们正在快马加鞭的建设有几个路网。 第二,刚才你提到的跨海大桥东延、第二条隧道,这也是在论证,没有最后敲定。

  我刚才说这一些,都是我们青岛市主城区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有序的往前推进这些工作,我先说这么多。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想请问一下今后青岛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加强房屋质量监管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孙雷:感谢您的提问,建筑工程质量确实正如您所说,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建筑工程质量尤其是住房质量,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也是一个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针对新时代的新变化,我们首先强化了一些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其中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化管理,采取差异化监管,包括我们创新了验前联检制度、实施质量管控等措施。

  其次,我们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尤其是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工程实体和建筑材料,今年建委出台了管理办法,我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质量监测机构,对建筑工程实体和主要的建筑材料实施监督抽测,一旦发现问题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三,我们近几年引导施工单位创建优良工程、精品工程,去年以来我们有多项建筑工程荣获国家建筑工程的鲁班奖等最高的质量奖项,获奖的工程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当中是排在前列,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优创奖带动全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这些工程事实上也起到了一些榜样和示范的作用。

  今年我们加强问题导向,针对广大人民群众近年来反映比较集中的住宅、渗漏、开裂的两大质量问题,下决心进行专项治理,我们开展了两大行动,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争取把这两类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治理,总之,建筑工程质量特别是房屋质量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责无旁贷,也希望社会各界包括咱们的新闻媒体朋友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谢谢!

  提问:您好,我们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善农村环卫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市城乡建设委一级调研员高枫:谢谢,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综合整治,也就是像我们讲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专门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成员单位,每年组织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几年已经实施了政府主导、公共财政扶持、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推进机制。

  政府督导,出台了实施意见,成立了成员单位,每季度市级单位对各区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督导,年底进行评奖发布,每次都要发通报,各区市每月对各镇、街、村庄、社区进行督导检查。

  公共财政扶持,咱们从2014年每年市财政拿出一亿奖补措施对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奖补。各区市也加大了奖补的力度,使城乡环卫一体化能够扎实有效的进行推进。

  第三,市场化运作,这几年各区市都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引进了保洁队伍,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推进这项工作,作为政府这一级,四级是市级、区市、镇街、村庄建立了监督考核,来做这项工作。专业化水平我们这几年从原来的只是单独的督导检查变为了标准化、市场化的运作,来促进这项工作有效的推进,我们有具体的标准,每100户或者是低于100户设立一个保洁员,明天清扫两次,然后集中到一点进行垃圾收运车运到相关的地方。第二就是每10户建立一个保洁桶定期进行运输,在有关的地点来设置,保证我们不至于出现满的到处都是垃圾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促进这个工作,去年我们专门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年初专门下发了文件,对这项工作逐步进行展开,今年6月份市政府34次会议通过了以我委名义起草市政府名义下发的关于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实施意见,下一步专门发布以后还要向媒体记者做一个介绍。

  总的就是这几年农村环境面貌在持续的改善完善,为振兴乡村振兴,为美丽宜居村庄积极做一点贡献,谢谢。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有其他问题想提问,会后和建委的业务处室进行对接提问。谢谢李主任的发布以及业务处室的负责人的仔细解读,感谢媒体朋友们的积极提问参会,希望媒体朋友们继续关注理解支持我市的城乡建设工作,对涉及民生方面的工作请媒体朋友们做深度的挖掘采访和宣传报道。

  今天的发布会是在青岛网络电视台、青岛新闻网直播的,同时青岛发布、爱青岛、蓝睛进行了同步视频直播,发布会的文字实录已经上传到青岛之窗的邮箱里面,欢迎媒体朋友们取用,再次感谢李主任,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系列的重要指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山东、青岛寄予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省、全市上下共同的政治责任,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有关城乡建设工作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布本年度上半年来我市城乡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进展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建委副主任李典龙同志出席会议,并就2018年上半年来我市城乡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进展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有请李典龙主任进行发布!

  李典龙: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下面对我们城乡建设委今年上半年的工作做一个新闻发布。上半年,市城乡建设委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担当实干,高标准完成美丽青岛整治提升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城建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态势。

  一、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上合青岛峰会场馆建设任务

  上合青岛峰会场馆建设,从开始改造施工至竣工交付,仅用了两百余天就实现了从零设计到竣工交付的全过程,工程整体效果达到了国内同类工程的领先水平,为青岛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新旧动能转换破题起势,城建经济增长新动力显现

  上半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要求,印发了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建设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开展了项目对接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充分发挥建设行业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发展转型再升级中的主战场、主阵地作用,迅速掀起开展城乡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的热潮。

  (一)推进建筑业综合改革。一是建筑业发展创新试点活跃。我们积极开展了建筑业保险、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月付试点成效明显,有8家企业16个项目被纳入首批试点名单。二是扶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优化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1-6月份,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新增、升级或增项40家。我们联合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组织全市80家工程建设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了“走出去”步伐。上半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出省出国承接工程产值260亿元。三是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壮大。目前我市有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9家,成功引进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美好置业集团项目落地,投资18亿元,分别在即墨、胶州建设三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其中,即墨基地已开始建设,预计年底可正式投产。上半年,全市开工装配式建筑159万平方米。四是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渐成规模。1-6月份,全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完成895万吨,500万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在平度梨沟山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试点。

  (二)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一是促开工。加大各类房屋建设力度。上半年,全市各类房屋施工面积8747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27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上升3.7%和31.4%。二是帮转型。推进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全市房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库,40个项目纳入管理,总投资约870亿元,产业类别涉及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现代旅游等优势和特色产业。三是强实力。鼓励本地企业与知名企业重组整合,联合开发,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上半年,1家本地企业入围全国地产企业百强,6家本地企业进入全国前三百名。房地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培育壮大。1-6月,我市共新增资质房地产企业89家,7家企业升级开发资质。

  (三)加大城乡重点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城镇化、棚改、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重点招商领域,引进中节能建筑节能公司、中建科技、中国建材、中建集团等国内知名公司参与我市特色小镇、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建设和城下空间开发利用,引入中铁十七局一公司总部落户我市。

  三、放管服改革聚焦发力,行业监管模式再现新转变

  (一)深化审批服务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围绕“精简、优化、高效”的目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取消权限内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现场勘验环节、施工合同备案等审批环节,取消管理技术人员身份证、岗位证书原件审核,简化工程质监、安监申报材料,资质审批平均提速在2个工作日以上。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模式,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率先实现100%的行政审批事项网上明示、网上受理、网上流转,“只跑一次腿”审批、“零跑腿”审批事项达到了50%。

  (二)优化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优化“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建设,上半年完成检查30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规范了建设市场秩序。青岛市城乡建设与信用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并进入试运行阶段,逐步实现行业运行数据分析、动态展现监管云图等功能。建设领域质量安全“互联网+监管”扩容升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与各区市平台、扬尘在线监测平台对接,提高了质量安全监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提升

  (一)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启用太原路立交,有效释放环湾路的快速化功能,青山路打通(黑龙江路-万年泉路)工程已完工,开平路打通、安顺路(太原路-金水路)打通工程开工建设。

  (二)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中心城区完成17处停车场建设改造,新增停车泊位数4500个。南京路1号、奥帆中心船坞、市立医院东院区等停车场已投入使用。

  (三)加快“双试点”建设。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绩效全市综合考核,推动双试点建设规范发展。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10平方公里,在建54平方公里,其中李沧试点区182个试点项目,累计完工107项、在建43项、开工率达82%。地下综合管廊试点21个项目完成廊道长度43公里,占总廊道87%。

  (四)加快市政公用建设。张村河水质净化厂于今年5月提前完工并通水运行。西海岸新区静脉产业园、莱西市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建燃气管网80公里,新增燃气用户3万户;市区新增集中供热在建60万平方米。

  五、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明显优化

  (一)新型城镇化试点取得阶段成果。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我市6项工作获国家发改委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推广。依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见》,编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划,重点推进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和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实现全市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稳妥推进。

  (二)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出台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在全市开展“千村洁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着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41个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占全市建制镇的95%,基本实现一镇一厂,全市各建制镇驻地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试点,重点对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室、养老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和农村新型社区实施冬季清洁取暖建设。

  (三)精心培育创建特色小城镇。出台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导则,明确小镇空间形态与用地布局、产业发展和布局以及各类公共设施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特色小镇创建。鼓励倡导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特色小镇产业支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西海岸新区藏南藏马山康养小镇、城阳区棘洪滩动车小镇、即墨区大信太阳能小镇、胶州市李哥庄空港小镇、平度市南村家电小镇、莱西市姜山新能源汽车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初见成效。省新生小城市试点、重点示范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产业项目日益凸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承载力、吸纳力不断增强。

  六、“四项改造”持续惠民,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一)持续加强棚户区改造,全市已完成开工任务1.5万套(户)。其中,崂山、即墨、高新等三区完成改造量均已超过年度计划50%。

  (二)持续加强改造农村危房,已开工890户,基本完工561户,1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提前完成。

  (三)持续加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工96.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3万户。采纳各方建议,将小区居住功能提升及美化改造纳入整治范围,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道路透水铺装改造、绿化补植改造、建筑节能改造、加强物业管理等措施,使“老楼换新颜、老院焕生机”。

  (四)持续加强节能保暖改造,已开工139万平方米。创新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节能保暖工程建设,出台了节能保暖工程参建主体行为纳入信用考核管理的制度,研究开发了节能保暖工程项目在线监管APP,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我市节能保暖工程经国家住房建设部推荐入选了C40(国际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国建筑项目”。

  七、重点项目建设多点突破,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推动地铁1、2、4、8、13号线、新机场、海天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31个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按计划推进, 24届省运会6处新建场馆均已具备使用条件并陆续举办测试赛、将全方位保障省运会成功举办,市立医院东院二期、社会福利院改造扩建等6个项目已建设完工,其他项目均按计划加速推进。大力推进配套教育设施及配套道路建设,严格落实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确保基础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与新建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交付使用。

  下半年,市城乡建设委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和青岛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部署,针对市委提出的“十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对标先进、奋起直追。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加速建筑业、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三大产业转型升级,争当全省城建经济龙头;对标国际化大城市标准,提速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点项目三项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城乡环境及公共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强四项改造等惠民工程,努力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住“后峰会”重大机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市政道路等七项整治,以新的行动、新的业绩奋力开创城乡建设新局面,为青岛在全省全国率先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主任的发布,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媒体朋友们,针对李主任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的问题是,目前咱们全市各个部门都在提一次办好的改革,在咱们市城乡建设领域目前有什么样的计划以及什么样的动作?谢谢。

  李典龙:这个问题请城乡建设委行政审批处处长王青炜回答这个问题。

  行政审批处处长王青炜:谢谢,我委作为优化投资建设项目专项行动牵头部门之一,近期我们也在研究考虑这些进一步优化的措施,在前期我们已经把施工许可前期质监安监手续进行了优化,并且企业可以通过网上进行申报,实现了不见面零跑腿的审批,现在施工许可在材料齐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即收即办。

  下一步按照市里面的统一部署我们采取四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施工许可的审批,第一是全面取消施工许可前的各项收费,优化申报的程序。

  第二,我们是在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对施工许可的要件进行精简,资金到位证明原来是两项现在是一项。

  第三,要实行综合审图,把消防、人防纳入施工设计审查,可以大力的缩短一些企业申报的时间。压缩审图的时限,企业可以尽早的申报施工许可。

  第四,我们实行预受理和全程代办帮办的服务,预受理在材料不齐的前提下可以帮助企业审核材料,代办帮办服务我们设专人对建设单位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实行专人进行负责,帮助企业提前做好服务。

  上面的工作我们承诺是在9月底止前完成,谢谢。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大众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建筑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作为传统的产业,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新的跨越?谢谢。

  建管局工程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杜威:正如我们记者朋友所说,建筑业作为传统的产业,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有所作为?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总的思路是要在传统的产业中实施新的模式,激发新的动能,我们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想点面结合,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三个突破点,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在工程的组织模式上在传统的施工总承包的模式上要推行工程总承包,这就是把传统的工程建设当中的三个重要环节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发包,一方面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工程总承包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这样可以使我市的建筑业企业进一步的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二,在工程的管理模式方面,我们要试点推行多方面培训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这也是在工程管理咨询方面,在传统意义上是块状分割的状态,我们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是把传统的六七项管理咨询业务整合到一起,一体化的进行工程咨询,这个方式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增强了功能咨询的能力,减少块状环节的膜插,增强边际效应。

  第三是工程的保障模式,我们在建筑行业引入保险业的保障模式,发挥保险业的专业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们准备在建筑业当中推行工程质量、履约、业主支付等五类保障保险,可以通过保证保险的方式给建筑业企业释放资金压力,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新旧动能转换当中去,另外也增强建筑行业抗风险的能力。

  在面上,我们也争取在面上有所提升,我们起草了青岛市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个已经多次多轮征求了市直各相关部门的意见,我们也力争发挥各部门的联动作用,共同为全市建筑业的发展激发新的动能,为新旧动能转换发挥我们建筑业应有的作用,谢谢。

  提问:您好,我是半岛都市报的记者,今年是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最后一年,能不能完成三年试点任务?任务完成以后还有什么建设的计划?

  第二,我想问一下城市解读,现在上半年咱们做了一些计划和开工,大家都已经比较了解了,想问一下下半年或者是明年,咱们在城市快速路网建设方面和停车场建设方面有哪些计划?比如说大家比较关心的东西快速路东延、杭鞍高架路东延等快速路网的建设,有没有做一些计划?谢谢。

  建委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处处长辛克刚:感谢大家对海绵城市的关心,汇报一下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2016.4月我们青岛市作为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的试点,同时我们也是获得了综合管廊的试点,是当年唯一双试点城市,海绵城市的试点区位于李沧区西北部老城区,这个区域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我们把这个区域作为试点区有利于解决我们老城区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按照我们试点方案,我们一共是182个项目,投资48.7亿元,截止到目前,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110余项的项目建设,这里面包括了老旧楼院的整治、河道水系、城市道路、城市公园等等各类项目,建成面积已经超过了10平方公里,2017年我们在第一年度的考核当中我们是在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当中我们是排第二,第一是深圳。按照住建部的考核计划,预计第二年度的考核是在9月份进行,届时第二年度的建设任务肯定会完成,另外三年的考核是到2019年,预计也是在中期左右进行考核,我想我们现在有强有力的组织机制保障,还有资金保障,包括我们聘请了技术咨询服务单位为我们提供技术保障,我想试点期完成以后,一个是我们会探索形成我们海绵城市青岛经验,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另外项目建设上我们也会高质量的完成这些试点项目,让老百姓感受到我们海绵城市在给我们居住环境明显的变化。

  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重在理念的落实,要把生态文明的一些理念和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我们城市开发建设当中,海绵城市也是注重强化我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我想下一步主要是从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从体制机制方面,刚才李主任也说了,我们今年编委办特别批准我们设立海绵处,作为规划建设的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筹推进,另外我们市考核办把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纳入到对区市综合考核的内容,这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第二,强化顶层设计,海绵城市比较注重建设的系统性,我们在2016年已经编制了海绵城市的专项规划,通过这个试点的经验,我们现在正在着力推进详细规划的编制,要把一些具体的指标进一步的分解落实,同时我们也是在组织各区按照系统化治理的要求,编制我们系统化实施方案,为了指导这项工作,我们海绵办编制了详细规划和系统化方案的编制大纲。

  第三,加强管控,我们在各相关部门在相关的审批环节要把海绵城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进行把关,比如土地的出让、规划的两证一书的办理,建设的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加强管控,另外还有一些标准体系的建立,我们前期也是制订了河道、道路、住宅校区的建设导则,把前面的理念要求都提出来了,结合着试点经验下一步也要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

  最后,近期大家也能关注到我们组织了很多的海绵城市的宣讲教育活动,上个周我们组织了一次全市规模比较大的各个市直机关、区市政府包括一些开发企业、设计单位等等大概五六百人的规模,另外我们还把海绵城市教育培训列入到建设系统的专门的培训计划,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起推进我们海绵城市的全面推进。

  李典龙:记者提到快速路网的建设和停车场的建设,快速路网是咱们一个城市交通的主干,每一个城市特别是中等城市以上,我们青岛这种大城市快速路网承担的交通量一般占到70%左右,大家可能对我们青岛的地铁也知道,地铁比较发达的城市,地铁对一个城市的交通贡献率大约是25%,换句话说地铁如果是青岛市这些地铁线全部开通了,对交通的贡献量大约是四分之一左右,剩下的四分之三都是靠快速路网,对于一般的城市路和支路构成。

  一个老青岛人比较清楚,青岛主城区过去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三纵三横的状态,三纵就是环湾、重庆路、青银。三横就是东西快速路、杭鞍高架、仙山路,现在我们讲四纵四横。

  刚才提到快速路网的建设,杭鞍高架二期这些路网建设都在我们美丽青岛三年计划行动当中,去年8月份青岛市政府出台的美丽青岛三年行动计划,这些项目都在这里面,目前我们正在快马加鞭的建设有几个路网。 第二,刚才你提到的跨海大桥东延、第二条隧道,这也是在论证,没有最后敲定。

  我刚才说这一些,都是我们青岛市主城区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有序的往前推进这些工作,我先说这么多。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想请问一下今后青岛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加强房屋质量监管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孙雷:感谢您的提问,建筑工程质量确实正如您所说,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建筑工程质量尤其是住房质量,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也是一个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针对新时代的新变化,我们首先强化了一些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其中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化管理,采取差异化监管,包括我们创新了验前联检制度、实施质量管控等措施。

  其次,我们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尤其是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工程实体和建筑材料,今年建委出台了管理办法,我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质量监测机构,对建筑工程实体和主要的建筑材料实施监督抽测,一旦发现问题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三,我们近几年引导施工单位创建优良工程、精品工程,去年以来我们有多项建筑工程荣获国家建筑工程的鲁班奖等最高的质量奖项,获奖的工程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当中是排在前列,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优创奖带动全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这些工程事实上也起到了一些榜样和示范的作用。

  今年我们加强问题导向,针对广大人民群众近年来反映比较集中的住宅、渗漏、开裂的两大质量问题,下决心进行专项治理,我们开展了两大行动,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争取把这两类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治理,总之,建筑工程质量特别是房屋质量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责无旁贷,也希望社会各界包括咱们的新闻媒体朋友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谢谢!

  提问:您好,我们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善农村环卫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市城乡建设委一级调研员高枫:谢谢,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综合整治,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系列的重要指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山东、青岛寄予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省、全市上下共同的政治责任,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有关城乡建设工作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布本年度上半年来我市城乡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进展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建委副主任李典龙同志出席会议,并就2018年上半年来我市城乡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进展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有请李典龙主任进行发布!

  李典龙: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下面对我们城乡建设委今年上半年的工作做一个新闻发布。上半年,市城乡建设委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担当实干,高标准完成美丽青岛整治提升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城建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态势。

  一、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上合青岛峰会场馆建设任务

  上合青岛峰会场馆建设,从开始改造施工至竣工交付,仅用了两百余天就实现了从零设计到竣工交付的全过程,工程整体效果达到了国内同类工程的领先水平,为青岛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新旧动能转换破题起势,城建经济增长新动力显现

  上半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要求,印发了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建设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开展了项目对接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充分发挥建设行业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发展转型再升级中的主战场、主阵地作用,迅速掀起开展城乡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的热潮。

  (一)推进建筑业综合改革。一是建筑业发展创新试点活跃。我们积极开展了建筑业保险、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月付试点成效明显,有8家企业16个项目被纳入首批试点名单。二是扶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优化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1-6月份,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新增、升级或增项40家。我们联合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组织全市80家工程建设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了“走出去”步伐。上半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出省出国承接工程产值260亿元。三是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壮大。目前我市有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9家,成功引进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美好置业集团项目落地,投资18亿元,分别在即墨、胶州建设三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其中,即墨基地已开始建设,预计年底可正式投产。上半年,全市开工装配式建筑159万平方米。四是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渐成规模。1-6月份,全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完成895万吨,500万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在平度梨沟山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试点。

  (二)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一是促开工。加大各类房屋建设力度。上半年,全市各类房屋施工面积8747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27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上升3.7%和31.4%。二是帮转型。推进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全市房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库,40个项目纳入管理,总投资约870亿元,产业类别涉及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现代旅游等优势和特色产业。三是强实力。鼓励本地企业与知名企业重组整合,联合开发,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上半年,1家本地企业入围全国地产企业百强,6家本地企业进入全国前三百名。房地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培育壮大。1-6月,我市共新增资质房地产企业89家,7家企业升级开发资质。

  (三)加大城乡重点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城镇化、棚改、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重点招商领域,引进中节能建筑节能公司、中建科技、中国建材、中建集团等国内知名公司参与我市特色小镇、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建设和城下空间开发利用,引入中铁十七局一公司总部落户我市。

  三、放管服改革聚焦发力,行业监管模式再现新转变

  (一)深化审批服务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围绕“精简、优化、高效”的目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取消权限内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现场勘验环节、施工合同备案等审批环节,取消管理技术人员身份证、岗位证书原件审核,简化工程质监、安监申报材料,资质审批平均提速在2个工作日以上。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模式,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率先实现100%的行政审批事项网上明示、网上受理、网上流转,“只跑一次腿”审批、“零跑腿”审批事项达到了50%。

  (二)优化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优化“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建设,上半年完成检查30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规范了建设市场秩序。青岛市城乡建设与信用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并进入试运行阶段,逐步实现行业运行数据分析、动态展现监管云图等功能。建设领域质量安全“互联网+监管”扩容升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与各区市平台、扬尘在线监测平台对接,提高了质量安全监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提升

  (一)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启用太原路立交,有效释放环湾路的快速化功能,青山路打通(黑龙江路-万年泉路)工程已完工,开平路打通、安顺路(太原路-金水路)打通工程开工建设。

  (二)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中心城区完成17处停车场建设改造,新增停车泊位数4500个。南京路1号、奥帆中心船坞、市立医院东院区等停车场已投入使用。

  (三)加快“双试点”建设。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绩效全市综合考核,推动双试点建设规范发展。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10平方公里,在建54平方公里,其中李沧试点区182个试点项目,累计完工107项、在建43项、开工率达82%。地下综合管廊试点21个项目完成廊道长度43公里,占总廊道87%。

  (四)加快市政公用建设。张村河水质净化厂于今年5月提前完工并通水运行。西海岸新区静脉产业园、莱西市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建燃气管网80公里,新增燃气用户3万户;市区新增集中供热在建60万平方米。

  五、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明显优化

  (一)新型城镇化试点取得阶段成果。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我市6项工作获国家发改委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推广。依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见》,编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划,重点推进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和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实现全市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稳妥推进。

  (二)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出台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在全市开展“千村洁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着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41个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占全市建制镇的95%,基本实现一镇一厂,全市各建制镇驻地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试点,重点对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室、养老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和农村新型社区实施冬季清洁取暖建设。

  (三)精心培育创建特色小城镇。出台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导则,明确小镇空间形态与用地布局、产业发展和布局以及各类公共设施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特色小镇创建。鼓励倡导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特色小镇产业支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西海岸新区藏南藏马山康养小镇、城阳区棘洪滩动车小镇、即墨区大信太阳能小镇、胶州市李哥庄空港小镇、平度市南村家电小镇、莱西市姜山新能源汽车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初见成效。省新生小城市试点、重点示范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产业项目日益凸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承载力、吸纳力不断增强。

  六、“四项改造”持续惠民,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一)持续加强棚户区改造,全市已完成开工任务1.5万套(户)。其中,崂山、即墨、高新等三区完成改造量均已超过年度计划50%。

  (二)持续加强改造农村危房,已开工890户,基本完工561户,1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提前完成。

  (三)持续加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工96.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3万户。采纳各方建议,将小区居住功能提升及美化改造纳入整治范围,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道路透水铺装改造、绿化补植改造、建筑节能改造、加强物业管理等措施,使“老楼换新颜、老院焕生机”。

  (四)持续加强节能保暖改造,已开工139万平方米。创新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节能保暖工程建设,出台了节能保暖工程参建主体行为纳入信用考核管理的制度,研究开发了节能保暖工程项目在线监管APP,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我市节能保暖工程经国家住房建设部推荐入选了C40(国际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国建筑项目”。

  七、重点项目建设多点突破,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推动地铁1、2、4、8、13号线、新机场、海天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31个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按计划推进, 24届省运会6处新建场馆均已具备使用条件并陆续举办测试赛、将全方位保障省运会成功举办,市立医院东院二期、社会福利院改造扩建等6个项目已建设完工,其他项目均按计划加速推进。大力推进配套教育设施及配套道路建设,严格落实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确保基础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与新建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交付使用。

  下半年,市城乡建设委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和青岛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部署,针对市委提出的“十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对标先进、奋起直追。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加速建筑业、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三大产业转型升级,争当全省城建经济龙头;对标国际化大城市标准,提速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点项目三项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城乡环境及公共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强四项改造等惠民工程,努力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住“后峰会”重大机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市政道路等七项整治,以新的行动、新的业绩奋力开创城乡建设新局面,为青岛在全省全国率先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主任的发布,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媒体朋友们,针对李主任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的问题是,目前咱们全市各个部门都在提一次办好的改革,在咱们市城乡建设领域目前有什么样的计划以及什么样的动作?谢谢。

  李典龙:这个问题请城乡建设委行政审批处处长王青炜回答这个问题。

  行政审批处处长王青炜:谢谢,我委作为优化投资建设项目专项行动牵头部门之一,近期我们也在研究考虑这些进一步优化的措施,在前期我们已经把施工许可前期质监安监手续进行了优化,并且企业可以通过网上进行申报,实现了不见面零跑腿的审批,现在施工许可在材料齐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即收即办。

  下一步按照市里面的统一部署我们采取四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施工许可的审批,第一是全面取消施工许可前的各项收费,优化申报的程序。

  第二,我们是在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对施工许可的要件进行精简,资金到位证明原来是两项现在是一项。

  第三,要实行综合审图,把消防、人防纳入施工设计审查,可以大力的缩短一些企业申报的时间。压缩审图的时限,企业可以尽早的申报施工许可。

  第四,我们实行预受理和全程代办帮办的服务,预受理在材料不齐的前提下可以帮助企业审核材料,代办帮办服务我们设专人对建设单位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实行专人进行负责,帮助企业提前做好服务。

  上面的工作我们承诺是在9月底止前完成,谢谢。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大众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建筑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作为传统的产业,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新的跨越?谢谢。

  建管局工程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杜威:正如我们记者朋友所说,建筑业作为传统的产业,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有所作为?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总的思路是要在传统的产业中实施新的模式,激发新的动能,我们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想点面结合,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三个突破点,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在工程的组织模式上在传统的施工总承包的模式上要推行工程总承包,这就是把传统的工程建设当中的三个重要环节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发包,一方面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工程总承包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这样可以使我市的建筑业企业进一步的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二,在工程的管理模式方面,我们要试点推行多方面培训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这也是在工程管理咨询方面,在传统意义上是块状分割的状态,我们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是把传统的六七项管理咨询业务整合到一起,一体化的进行工程咨询,这个方式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增强了功能咨询的能力,减少块状环节的膜插,增强边际效应。

  第三是工程的保障模式,我们在建筑行业引入保险业的保障模式,发挥保险业的专业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们准备在建筑业当中推行工程质量、履约、业主支付等五类保障保险,可以通过保证保险的方式给建筑业企业释放资金压力,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新旧动能转换当中去,另外也增强建筑行业抗风险的能力。

  在面上,我们也争取在面上有所提升,我们起草了青岛市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个已经多次多轮征求了市直各相关部门的意见,我们也力争发挥各部门的联动作用,共同为全市建筑业的发展激发新的动能,为新旧动能转换发挥我们建筑业应有的作用,谢谢。

  提问:您好,我是半岛都市报的记者,今年是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最后一年,能不能完成三年试点任务?任务完成以后还有什么建设的计划?

  第二,我想问一下城市解读,现在上半年咱们做了一些计划和开工,大家都已经比较了解了,想问一下下半年或者是明年,咱们在城市快速路网建设方面和停车场建设方面有哪些计划?比如说大家比较关心的东西快速路东延、杭鞍高架路东延等快速路网的建设,有没有做一些计划?谢谢。

  建委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处处长辛克刚:感谢大家对海绵城市的关心,汇报一下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2016.4月我们青岛市作为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的试点,同时我们也是获得了综合管廊的试点,是当年唯一双试点城市,海绵城市的试点区位于李沧区西北部老城区,这个区域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我们把这个区域作为试点区有利于解决我们老城区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按照我们试点方案,我们一共是182个项目,投资48.7亿元,截止到目前,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110余项的项目建设,这里面包括了老旧楼院的整治、河道水系、城市道路、城市公园等等各类项目,建成面积已经超过了10平方公里,2017年我们在第一年度的考核当中我们是在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当中我们是排第二,第一是深圳。按照住建部的考核计划,预计第二年度的考核是在9月份进行,届时第二年度的建设任务肯定会完成,另外三年的考核是到2019年,预计也是在中期左右进行考核,我想我们现在有强有力的组织机制保障,还有资金保障,包括我们聘请了技术咨询服务单位为我们提供技术保障,我想试点期完成以后,一个是我们会探索形成我们海绵城市青岛经验,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另外项目建设上我们也会高质量的完成这些试点项目,让老百姓感受到我们海绵城市在给我们居住环境明显的变化。

  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重在理念的落实,要把生态文明的一些理念和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我们城市开发建设当中,海绵城市也是注重强化我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我想下一步主要是从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从体制机制方面,刚才李主任也说了,我们今年编委办特别批准我们设立海绵处,作为规划建设的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筹推进,另外我们市考核办把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纳入到对区市综合考核的内容,这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第二,强化顶层设计,海绵城市比较注重建设的系统性,我们在2016年已经编制了海绵城市的专项规划,通过这个试点的经验,我们现在正在着力推进详细规划的编制,要把一些具体的指标进一步的分解落实,同时我们也是在组织各区按照系统化治理的要求,编制我们系统化实施方案,为了指导这项工作,我们海绵办编制了详细规划和系统化方案的编制大纲。

  第三,加强管控,我们在各相关部门在相关的审批环节要把海绵城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进行把关,比如土地的出让、规划的两证一书的办理,建设的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加强管控,另外还有一些标准体系的建立,我们前期也是制订了河道、道路、住宅校区的建设导则,把前面的理念要求都提出来了,结合着试点经验下一步也要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

  最后,近期大家也能关注到我们组织了很多的海绵城市的宣讲教育活动,上个周我们组织了一次全市规模比较大的各个市直机关、区市政府包括一些开发企业、设计单位等等大概五六百人的规模,另外我们还把海绵城市教育培训列入到建设系统的专门的培训计划,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起推进我们海绵城市的全面推进。

  李典龙:记者提到快速路网的建设和停车场的建设,快速路网是咱们一个城市交通的主干,每一个城市特别是中等城市以上,我们青岛这种大城市快速路网承担的交通量一般占到70%左右,大家可能对我们青岛的地铁也知道,地铁比较发达的城市,地铁对一个城市的交通贡献率大约是25%,换句话说地铁如果是青岛市这些地铁线全部开通了,对交通的贡献量大约是四分之一左右,剩下的四分之三都是靠快速路网,对于一般的城市路和支路构成。

  一个老青岛人比较清楚,青岛主城区过去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三纵三横的状态,三纵就是环湾、重庆路、青银。三横就是东西快速路、杭鞍高架、仙山路,现在我们讲四纵四横。

  刚才提到快速路网的建设,杭鞍高架二期这些路网建设都在我们美丽青岛三年计划行动当中,去年8月份青岛市政府出台的美丽青岛三年行动计划,这些项目都在这里面,目前我们正在快马加鞭的建设有几个路网。 第二,刚才你提到的跨海大桥东延、第二条隧道,这也是在论证,没有最后敲定。

  我刚才说这一些,都是我们青岛市主城区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有序的往前推进这些工作,我先说这么多。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想请问一下今后青岛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加强房屋质量监管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孙雷:感谢您的提问,建筑工程质量确实正如您所说,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建筑工程质量尤其是住房质量,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也是一个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针对新时代的新变化,我们首先强化了一些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其中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化管理,采取差异化监管,包括我们创新了验前联检制度、实施质量管控等措施。

  其次,我们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尤其是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工程实体和建筑材料,今年建委出台了管理办法,我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质量监测机构,对建筑工程实体和主要的建筑材料实施监督抽测,一旦发现问题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三,我们近几年引导施工单位创建优良工程、精品工程,去年以来我们有多项建筑工程荣获国家建筑工程的鲁班奖等最高的质量奖项,获奖的工程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当中是排在前列,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优创奖带动全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这些工程事实上也起到了一些榜样和示范的作用。

  今年我们加强问题导向,针对广大人民群众近年来反映比较集中的住宅、渗漏、开裂的两大质量问题,下决心进行专项治理,我们开展了两大行动,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争取把这两类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治理,总之,建筑工程质量特别是房屋质量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责无旁贷,也希望社会各界包括咱们的新闻媒体朋友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谢谢!

  提问:您好,我们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善农村环卫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市城乡建设委一级调研员高枫:谢谢,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综合整治,也就是像我们讲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专门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成员单位,每年组织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几年已经实施了政府主导、公共财政扶持、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推进机制。

  政府督导,出台了实施意见,成立了成员单位,每季度市级单位对各区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督导,年底进行评奖发布,每次都要发通报,各区市每月对各镇、街、村庄、社区进行督导检查。

  公共财政扶持,咱们从2014年每年市财政拿出一亿奖补措施对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奖补。各区市也加大了奖补的力度,使城乡环卫一体化能够扎实有效的进行推进。

  第三,市场化运作,这几年各区市都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引进了保洁队伍,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推进这项工作,作为政府这一级,四级是市级、区市、镇街、村庄建立了监督考核,来做这项工作。专业化水平我们这几年从原来的只是单独的督导检查变为了标准化、市场化的运作,来促进这项工作有效的推进,我们有具体的标准,每100户或者是低于100户设立一个保洁员,明天清扫两次,然后集中到一点进行垃圾收运车运到相关的地方。第二就是每10户建立一个保洁桶定期进行运输,在有关的地点来设置,保证我们不至于出现满的到处都是垃圾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促进这个工作,去年我们专门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年初专门下发了文件,对这项工作逐步进行展开,今年6月份市政府34次会议通过了以我委名义起草市政府名义下发的关于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实施意见,下一步专门发布以后还要向媒体记者做一个介绍。

  总的就是这几年农村环境面貌在持续的改善完善,为振兴乡村振兴,为美丽宜居村庄积极做一点贡献,谢谢。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有其他问题想提问,会后和建委的业务处室进行对接提问。谢谢李主任的发布以及业务处室的负责人的仔细解读,感谢媒体朋友们的积极提问参会,希望媒体朋友们继续关注理解支持我市的城乡建设工作,对涉及民生方面的工作请媒体朋友们做深度的挖掘采访和宣传报道。

  今天的发布会是在青岛网络电视台、青岛新闻网直播的,同时青岛发布、爱青岛、蓝睛进行了同步视频直播,发布会的文字实录已经上传到青岛之窗的邮箱里面,欢迎媒体朋友们取用,再次感谢李主任,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