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新闻发布会

浏览:54


  今年4月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青岛市成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规划领导小组和推进办公室,编制《青岛市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总体报告》《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规划》,以重点区域规划建设、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推进、重大政策和事项争取、近期招商项目“五张责任清单”抓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打造国家东部地区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新旧动能转换呈现“五个提速”

  (一)强化功能区引领,区域竞相发展提速。构建“四区一带多园”引领、全域联动的新旧动能转换布局,探索国家战略承载区先行先试、老城区有机更新示范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新路径。西海岸新区、蓝谷核心区、高新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四大国家战略承载区率先发展。西海岸新区集中推进6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5000多亿元,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启用,联通大数据中心、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签约落户,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蓝谷核心区推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基地、中船重工725所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各类人才300余人。高新区成为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新集聚腾讯双创小镇、百度(青岛)智创基地、中兴科技园、华为云计算中心等新动能项目。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新机场航站楼主体封顶,落户航空制造维修、首都航空总部基地等20个重点项目。统筹编制胶州湾老城有机更新示范带总体规划和8个片区规划,催生新消费、新制造、新资源。崂山区持续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新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24家,获批全国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李沧区依托国际院士港新签约院士60名、海外科研院所4家;城阳区推动世界动车小镇、启迪云科技、国科健康科技等城市发展单元建设;市北区依托“区块链湾”集聚了布比、众签等30余家企业;市南区新引进中信国安、海航资本等10家区域总部。加快国家级、省级园区转型升级,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莱西新能源汽车月产突破万辆,即墨一汽大众第一辆试生产车下线,平度率先打造“农创平度”品牌。

  (二)实施“双百千”行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速。以“双百千”行动为统领,“一业一策”谋发展,实施产业集聚提升、要素供应创新等六大行动,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高于全国、全省0.7、0.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和11.9%。在装备制造业中,汽车产业产值增长26%,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5.9%,机械装备产业产值增长14%。高技术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00%以上,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增长102%,智能手机产量增长36%。规上服务业30个行业大类增长面达到86.7%,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2%。

  (三)突出大项目招商,“四新”经济投资提速。建立总投资过万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开展“千个项目进现场、项目进展月调度、项目提速大督查”活动,明确政府部门服务责任,不办结不销号。1-10月,120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中,已有1067个项目开工在建或竣工,占88.9%。20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在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全省0.7、0.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长25.4%,高技术投资增长19.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2.9%。实施“千企招商大走访”和现代产业精准招商,靶向集成电路、医药制造、医疗器械、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累计走访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央企百强、民营企业500强等各类企业6080家,新增签约项目621个,总投资395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65.2亿美元,增长10.3%,占全省的46.96%。中国船柴、空客直升机、华讯方舟天谷基地、华红湾旅游度假区、一汽新能源商用车、力神动力电池、浪潮青岛研发中心、宜家家居等一批大项目落地。三季度末全市“新经济”法人单位12.9万个,占全部法人的43.4%;其中,“四上”“新经济”法人数4352个,占“四上”法人总数的43.8%。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主体成长提速。市委推出《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改革实施方案》,市政府出台70余个改革配套政策举措,以权力“减法”、监管“加法”、服务“乘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出台《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见》,开展“降门槛、减环节、增效率、严监管、全网办、优体制、慎用权”七大行动,实行“一窗受理”“四十二证合一”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行“全链条办理”“一站式办结”,“办多件事、跑一次腿”,近年来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由799项削减至326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由8780项减至3843项。出台《关于大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国企改革30条等高含金量政策,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1-11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7.8万户,净增17.2万户,总量达到117.7万户,增长17%,其中企业达到41.3万户,增长19.3%。5户企业在境内外上市,21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五)集聚创新型要素,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速。聚焦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推动新经济发展。新引进各类人才11.7万,其中,新增千人计划专家27人,泰山学者4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0人。新引进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中航九院、中科曙光等高端研发机构,近几年累计引进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超过60家,全市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载体突破1200家,国家级孵化载体达到115家。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与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争取海尔集团利用COSMOPLAT平台打造国家级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海信集团打造国家级智能家居终端产品开发及场景运行示范平台,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和智能生态跨越。“酷特智能C2M”商业模式为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提供了跨界可复制方案。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尚客优LIPPO公社、海创汇孵化平台、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3D打印云智造平台、拓拉思外贸平台、阿里巴巴LBS等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融合经济蓬勃兴起。

  二、突出“一个目标,一个布局、三大突破、三大动力,三大支撑”,规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一)一个总体目标。就是发挥青岛海洋科学城、战略母港城、国际航运枢纽和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综合功能,争取在创新前沿、要素集聚、企业培育、产业升级上率先突破,当好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发挥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排头兵、驱动器、示范区作用,打造国家东部地区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一个转换布局。就是强化西海岸新区、蓝谷核心区、高新区和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四大国家战略承载区、胶州湾老城有机更新示范带和胶州、平度、莱西等国家省级开发区“四区一带多园”引领,全域联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实力位次前移、创新能力向国际水平迈进、产业结构迭代更新、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

  (三)三大突破方向。就是实施“双百千”行动和“一业一策”计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优势特色产业,突出青岛制造优势和海洋经济特色,壮龙头、强配套、提能级,推进智能化、集群化、品质化发展,在家电电子、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船舶海工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大企业集团。新兴未来产业,实施跨代赶超计划,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前瞻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与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打造新的增长引擎。传统支柱产业,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商贸服务、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设备、橡胶化工和农业等传统产业,发展融合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品牌经济,打造转型升级的“稳定器”“压舱石”。到2022年,争取50个规模以上产业、50个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9个产业、2个企业过千亿。

  (四)三大转换动力。就是以创新、改革、开放作为三大动力,全面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力。创新领域,重点突破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三个领域,构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源头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健全科技成果权益分配、交易转移转化机制。开放领域,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创新“一带一路”双向开放合作机制、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重点领域,增开中欧班列、东盟专线,新开洲际航线,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拓展平行车进口试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领域,聚焦国有企业大而不强、民营经济不发达、投融资机制不顺畅、新型消费模式亟待培育等突出问题,以改革的办法解决深层次矛盾,构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五)三大支撑保障。就是立足补短板、增优势,强化人才智力、制度环境、基础设施三大支撑保障。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和高校引进提升工程,留住40万驻青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力争2022年人才总量超过230万人、在青高等教育机构达到50所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简政放权,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完善法治保障服务,打造信用青岛,营造包容支持创业创新和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制度环境。加快新机场、济青高铁、青连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水源工程。



  今年4月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青岛市成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规划领导小组和推进办公室,编制《青岛市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总体报告》《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规划》,以重点区域规划建设、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推进、重大政策和事项争取、近期招商项目“五张责任清单”抓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打造国家东部地区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新旧动能转换呈现“五个提速”

  (一)强化功能区引领,区域竞相发展提速。构建“四区一带多园”引领、全域联动的新旧动能转换布局,探索国家战略承载区先行先试、老城区有机更新示范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新路径。西海岸新区、蓝谷核心区、高新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四大国家战略承载区率先发展。西海岸新区集中推进6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5000多亿元,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启用,联通大数据中心、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签约落户,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蓝谷核心区推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基地、中船重工725所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各类人才300余人。高新区成为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新集聚腾讯双创小镇、百度(青岛)智创基地、中兴科技园、华为云计算中心等新动能项目。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新机场航站楼主体封顶,落户航空制造维修、首都航空总部基地等20个重点项目。统筹编制胶州湾老城有机更新示范带总体规划和8个片区规划,催生新消费、新制造、新资源。崂山区持续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新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24家,获批全国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李沧区依托国际院士港新签约院士60名、海外科研院所4家;城阳区推动世界动车小镇、启迪云科技、国科健康科技等城市发展单元建设;市北区依托“区块链湾”集聚了布比、众签等30余家企业;市南区新引进中信国安、海航资本等10家区域总部。加快国家级、省级园区转型升级,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莱西新能源汽车月产突破万辆,即墨一汽大众第一辆试生产车下线,平度率先打造“农创平度”品牌。

  (二)实施“双百千”行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速。以“双百千”行动为统领,“一业一策”谋发展,实施产业集聚提升、要素供应创新等六大行动,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高于全国、全省0.7、0.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和11.9%。在装备制造业中,汽车产业产值增长26%,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5.9%,机械装备产业产值增长14%。高技术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00%以上,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增长102%,智能手机产量增长36%。规上服务业30个行业大类增长面达到86.7%,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2%。

  (三)突出大项目招商,“四新”经济投资提速。建立总投资过万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开展“千个项目进现场、项目进展月调度、项目提速大督查”活动,明确政府部门服务责任,不办结不销号。1-10月,120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中,已有1067个项目开工在建或竣工,占88.9%。20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在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全省0.7、0.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长25.4%,高技术投资增长19.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2.9%。实施“千企招商大走访”和现代产业精准招商,靶向集成电路、医药制造、医疗器械、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累计走访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央企百强、民营企业500强等各类企业6080家,新增签约项目621个,总投资395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65.2亿美元,增长10.3%,占全省的46.96%。中国船柴、空客直升机、华讯方舟天谷基地、华红湾旅游度假区、一汽新能源商用车、力神动力电池、浪潮青岛研发中心、宜家家居等一批大项目落地。三季度末全市“新经济”法人单位12.9万个,占全部法人的43.4%;其中,“四上”“新经济”法人数4352个,占“四上”法人总数的43.8%。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主体成长提速。市委推出《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改革实施方案》,市政府出台70余个改革配套政策举措,以权力“减法”、监管“加法”、服务“乘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出台《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见》,开展“降门槛、减环节、增效率、严监管、全网办、优体制、慎用权”七大行动,实行“一窗受理”“四十二证合一”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行“全链条办理”“一站式办结”,“办多件事、跑一次腿”,近年来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由799项削减至326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由8780项减至3843项。出台《关于大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国企改革30条等高含金量政策,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1-11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7.8万户,净增17.2万户,总量达到117.7万户,增长17%,其中企业达到41.3万户,增长19.3%。5户企业在境内外上市,21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五)集聚创新型要素,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速。聚焦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推动新经济发展。新引进各类人才11.7万,其中,新增千人计划专家27人,泰山学者4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0人。新引进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中航九院、中科曙光等高端研发机构,近几年累计引进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超过60家,全市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载体突破1200家,国家级孵化载体达到115家。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与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争取海尔集团利用COSMOPLAT平台打造国家级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海信集团打造国家级智能家居终端产品开发及场景运行示范平台,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和智能生态跨越。“酷特智能C2M”商业模式为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提供了跨界可复制方案。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尚客优LIPPO公社、海创汇孵化平台、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3D打印云智造平台、拓拉思外贸平台、阿里巴巴LBS等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融合经济蓬勃兴起。

  二、突出“一个目标,一个布局、三大突破、三大动力,三大支撑”,规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一)一个总体目标。就是发挥青岛海洋科学城、战略母港城、国际航运枢纽和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综合功能,争取在创新前沿、要素集聚、企业培育、产业升级上率先突破,当好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发挥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排头兵、驱动器、示范区作用,打造国家东部地区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一个转换布局。就是强化西海岸新区、蓝谷核心区、高新区和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四大国家战略承载区、胶州湾老城有机更新示范带和胶州、平度、莱西等国家省级开发区“四区一带多园”引领,全域联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实力位次前移、创新能力向国际水平迈进、产业结构迭代更新、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

  (三)三大突破方向。就是实施“双百千”行动和“一业一策”计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优势特色产业,突出青岛制造优势和海洋经济特色,壮龙头、强配套、提能级,推进智能化、集群化、品质化发展,在家电电子、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船舶海工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大企业集团。新兴未来产业,实施跨代赶超计划,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前瞻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与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打造新的增长引擎。传统支柱产业,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商贸服务、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设备、橡胶化工和农业等传统产业,发展融合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品牌经济,打造转型升级的“稳定器”“压舱石”。到2022年,争取50个规模以上产业、50个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9个产业、2个企业过千亿。

  (四)三大转换动力。就是以创新、改革、开放作为三大动力,全面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力。创新领域,重点突破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三个领域,构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源头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健全科技成果权益分配、交易转移转化机制。开放领域,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创新“一带一路”双向开放合作机制、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重点领域,增开中欧班列、东盟专线,新开洲际航线,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拓展平行车进口试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领域,聚焦国有企业大而不强、民营经济不发达、投融资机制不顺畅、新型消费模式亟待培育等突出问题,以改革的办法解决深层次矛盾,构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五)三大支撑保障。就是立足补短板、增优势,强化人才智力、制度环境、基础设施三大支撑保障。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和高校引进提升工程,留住40万驻青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力争2022年人才总量超过230万人、在青高等教育机构达到50所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简政放权,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完善法治保障服务,打造信用青岛,营造包容支持创业创新和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制度环境。加快新机场、济青高铁、青连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水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