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保障房助力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城市
浏览:101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关于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个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希田同志,还有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陆杰荣同志、市不动产经济中心副主任王健同志。下面我们首先请张局长通报一下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关情况。
张希田:各位新闻界媒体朋友:
大家好!现在我向大家通报一下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关情况。
住有宜居和十二届党代会和改善民生方面确定的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的重视,市政府连续十年把住房保障这项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要办的实事。我们国土房管局作为职能部门,也一直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6.3万套,特别是2012年至2016年,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更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过去五年我市住房保障工作成绩显著。过去五年,我市住房保障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保障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五年来,全市累计开工建筹保障性住房7.2万套,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4.4万套,在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保障房建设项目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方面有几个特点和特色。
一是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起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新市民和引进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
二是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为使住房保障政策惠及更多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我市不断降低保障家庭申请准入门槛,收入线标准由人均月收入1864元放宽至2936元,让更多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了政府的优惠政策,对于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范围从原来的18.7万户,扩大到2016年末的24.3万户,增加了30%。同时,将新市民和引进人才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面向新市民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万套,人才公寓基本建成4.7万套。
三是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坚持集中建设和配建相结合,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特别是配建制度的实施,优化了保障性住房区位布局,满足了居民工作、生活需求,极大提高了保障房的入住率。拓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渠道,确保财政资金的稳定投入,五年来投入财政性资金累计达41.8亿元。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应保尽保、及时供应,五年来共为保障性住房供地150宗,建设房源5.7万套。
四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加大对于住房保障资格的审核力度,通过“两级审核、两次公示”和“六部门联审”机制,严把准入关口。在保障房的分配上,采取综合计分的方式进行了轮候的排序,真正让最急需住房保障的家庭和群体,享受到优惠政策。“十三五”住房保障工作展望。“十三五”期间,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要求,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发展、惠民生”为目标,继续健全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具有青岛特色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努力满足住房基本需求。“十三五”期间,我市将通过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等方式,统筹解决和改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市民以及专业人才等群体的住房问题,到2020年,力争实现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3%以上。
切实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十三五”期间,我市计划通过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住房保障6.5万套(户)。一是发放租赁补贴保障1.5万户住房困难家庭,支持其通过市场租赁住房解决住房困难;二是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5万套,其中面向低收入家庭1.3万套,面向新市民2.2万套,面向各类人才1.5万套。
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退出机制,通过信息化建设,科学监管保障房的准入退出,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周转,使住房保障政策更多地惠及保障家庭。
着力提升建设和居住品质。推广保障性住房使用绿色、环保、节能建材,探索实施建筑产业化示范试点工程,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品质。严格执行《青岛市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装修及配套标准》,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具备入住条件。完善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居民生活和工作便利。
2017年工作重点。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将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的总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推进货币和实物保障。计划通过实物保障和发放租赁补贴实施住房保障6000套(户),其中货币补贴4000户,实物配租2000套。我们将结合我市“十三五”住房保障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有关要求,通过加大货币补贴力度和稳步推进实物保障等方式,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加快建成入住。计划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不少于7000套。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推进公租房分配入住的有关要求,加强对于政府投资的2013、2014年度开工建设的公租房项目的协调督导,力争项目早建成、早分配。
统筹人才公寓建设。以满足专业人才住房需求为目标,紧紧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布局,计划再行建筹人才公寓100万平方米。一是加快推进在建人才公寓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人才公寓房源的有效供应。二是做好院士公寓等高端人才住房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做好服务。三是进一步鼓励区(市)政府根据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通过投资购买、租赁、团购市场存量商品住房等方式,筹集人才公寓房源。四是在需求集中的区域,适度加大人才公寓配建比例。在交通便利的地铁、轻轨沿线和站点上盖适量增配人才住房。五是在推进实物住房建设的同时,探索通过发放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方式,缓解人才住房困难问题。六是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住房相关政策,合理确定未来五年人才住房建设任务。
我就通报这些情况,谢谢各位。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关于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个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希田同志,还有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陆杰荣同志、市不动产经济中心副主任王健同志。下面我们首先请张局长通报一下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关情况。
张希田:各位新闻界媒体朋友:
大家好!现在我向大家通报一下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关情况。
住有宜居和十二届党代会和改善民生方面确定的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的重视,市政府连续十年把住房保障这项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要办的实事。我们国土房管局作为职能部门,也一直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6.3万套,特别是2012年至2016年,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更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过去五年我市住房保障工作成绩显著。过去五年,我市住房保障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保障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五年来,全市累计开工建筹保障性住房7.2万套,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4.4万套,在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保障房建设项目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方面有几个特点和特色。
一是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起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新市民和引进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
二是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为使住房保障政策惠及更多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我市不断降低保障家庭申请准入门槛,收入线标准由人均月收入1864元放宽至2936元,让更多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了政府的优惠政策,对于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范围从原来的18.7万户,扩大到2016年末的24.3万户,增加了30%。同时,将新市民和引进人才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面向新市民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万套,人才公寓基本建成4.7万套。
三是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坚持集中建设和配建相结合,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特别是配建制度的实施,优化了保障性住房区位布局,满足了居民工作、生活需求,极大提高了保障房的入住率。拓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渠道,确保财政资金的稳定投入,五年来投入财政性资金累计达41.8亿元。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应保尽保、及时供应,五年来共为保障性住房供地150宗,建设房源5.7万套。
四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加大对于住房保障资格的审核力度,通过“两级审核、两次公示”和“六部门联审”机制,严把准入关口。在保障房的分配上,采取综合计分的方式进行了轮候的排序,真正让最急需住房保障的家庭和群体,享受到优惠政策。“十三五”住房保障工作展望。“十三五”期间,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要求,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发展、惠民生”为目标,继续健全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具有青岛特色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努力满足住房基本需求。“十三五”期间,我市将通过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等方式,统筹解决和改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市民以及专业人才等群体的住房问题,到2020年,力争实现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3%以上。
切实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十三五”期间,我市计划通过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住房保障6.5万套(户)。一是发放租赁补贴保障1.5万户住房困难家庭,支持其通过市场租赁住房解决住房困难;二是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5万套,其中面向低收入家庭1.3万套,面向新市民2.2万套,面向各类人才1.5万套。
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退出机制,通过信息化建设,科学监管保障房的准入退出,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周转,使住房保障政策更多地惠及保障家庭。
着力提升建设和居住品质。推广保障性住房使用绿色、环保、节能建材,探索实施建筑产业化示范试点工程,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品质。严格执行《青岛市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装修及配套标准》,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具备入住条件。完善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居民生活和工作便利。
2017年工作重点。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将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的总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推进货币和实物保障。计划通过实物保障和发放租赁补贴实施住房保障6000套(户),其中货币补贴4000户,实物配租2000套。我们将结合我市“十三五”住房保障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有关要求,通过加大货币补贴力度和稳步推进实物保障等方式,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加快建成入住。计划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不少于7000套。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推进公租房分配入住的有关要求,加强对于政府投资的2013、2014年度开工建设的公租房项目的协调督导,力争项目早建成、早分配。
统筹人才公寓建设。以满足专业人才住房需求为目标,紧紧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布局,计划再行建筹人才公寓100万平方米。一是加快推进在建人才公寓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人才公寓房源的有效供应。二是做好院士公寓等高端人才住房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做好服务。三是进一步鼓励区(市)政府根据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通过投资购买、租赁、团购市场存量商品住房等方式,筹集人才公寓房源。四是在需求集中的区域,适度加大人才公寓配建比例。在交通便利的地铁、轻轨沿线和站点上盖适量增配人才住房。五是在推进实物住房建设的同时,探索通过发放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方式,缓解人才住房困难问题。六是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住房相关政策,合理确定未来五年人才住房建设任务。
我就通报这些情况,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