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浏览:57

 

   主持人: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到市政府宣传办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学前教育一直是我们广大百姓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咱们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市教育局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深化第一、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取得的成果,市政府于近期印发了《青岛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为做好政策解读,我们特别安排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同志是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同志,同时出席的还有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基础教育处、计财处、人事处、民办教育与终身教育处的有关负责同志。

  我们对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请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同志就《青岛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作新闻发布。

  周民书:各位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新闻发布会我们分两个部分,第一是我先通报一下基本情况,然后我们一个交流的环节,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具体对话和交流。

  日前,市政府根据国家、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以及教育部要求,印发了《青岛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今天上午已经以市政府的名义正式印发,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旨在深化第一、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成果,加快建设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均衡化学前教育的需求。现在机会很难得,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各位媒体朋友交流以下内容。

  一、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背景

  2011年以来,我市组织实施了第一、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一个计划是三年的时间,两个正好是六年。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我市学前教育经过六年的发展,应该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6年,我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5%,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先后被教育部2013年确定为全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区、2015年确定为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验区,学前教育改革经验先后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推广。这六年我们回顾了一下,可能有这么几个亮点:

  (一)政府投入取得重大突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由2010年的2.7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12.8亿元,增长了3.7倍。在计划单列市中率先建立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我们的覆盖面很大,包括了农村的办园。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每年850元,这是我们最低的标准,像市南区达到了1500元。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标准达到平均每年2400元,一个学生一年补贴2400元,这是最低数,崂山区有一些补贴到3600元。2010-2016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累计达57亿元,应该说这是一个青岛的特色,青岛市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投入制度,青岛的特色是以政府投入为主。

  (二)幼儿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政府连续四年将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列入市办实事,累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29所,达省定办园条件标准幼儿园比例由2010年的37%提高到2016年的90%,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农村看一下,这几年特别是农村地区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中心园都投入到2000-3000万,一个村办园也投入几百万,应该说整个城乡幼儿园办园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入园难得到根本缓解。

  (三)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显著增强。学前教育现在国家是公益普惠,2016年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政府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比例达到80%,比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基本解决了入园贵和入园难的问题。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学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均资助标准达到每年1800元,免除幼儿园在园孤儿、残疾幼儿保教费。政府出资,为全市在园幼儿缴纳了校园意外伤害保险,去年列为市办实事,每年向2-3岁婴幼儿提供不少于4次的免费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四)园长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我们一个是投入,第二是队伍,第三是体制,有这么几个核心,其中院长和幼儿教师建设是最核心的问题。实施幼儿园园长、教师三年一轮全员培训,幼儿教师学历水平、专业素养大幅提升,2016年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达到83%,目前看不是很均衡,中心城区的比例很高,都超过90%,但是有一些农村地区比较低,比2010年提高24个百分点。幼儿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农村非事业编制幼儿教师工资大幅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

  (五)幼儿园办园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办园体制改革,通过名园办分园、集团化办园、镇域幼儿园一体化管理等措施,大幅增加优质幼儿园数量。2016年,全市被评为省、市级示范园的优质幼儿园达572所,占3个班以上规模幼儿园比例为35%,青岛市三个班以上的幼儿园是1642所,这样我们三分之一以上的幼儿园是省市级示范园,应该说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六)建立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体系。颁布《青岛市学前教育条例》,这在全国是地方法规的形式比较早的发布了这个条例,出台了学前教育设施布局的规划、经费投入、教师编制、配套幼儿园管理、信息化建设、幼儿资助、招生和收费、早教机构管理等20多个配套文件,为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外我们这几年在中心城区也推广免试就近入园,市内三区已经达到60%。

  从整体上看,近几年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受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外来人口流入、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2017-2020年我市将迎来新一轮入园高峰期,一期、二期都是三年,三期计划是四年,是2017-2020年。现有学前教育资源还不足以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一是六区资源供给不足。2019年,预计全市需新入园的适龄幼儿约13万人,今年是10.2万人,也就是我们三年以后增加3万人,六区至少需要增加2.5万个学位,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二是学前教育公益性有待增强,城区部分区域普惠性幼儿园不足。三是幼儿园园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农村地区。四是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区市办园质量存在一定差距。

  二、《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举措

  《行动计划》深入贯彻国家、省关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立足青岛实际,对2017-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做了全面科学部署,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13条主要措施、4项组织保障等部分。

  因为时间关系,我说一下重点几个内容。

  (一)主要目标。

  总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全面普及、公益普惠、城乡均衡、开放多元、具有青岛特色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5个具体目标是:

  一是学前教育高水平普及,学前3年入园率巩固在99%以上,2至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受指导率达到90%以上。二是学前教育普惠性显著增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不低于90%,到2020年十个孩子当中至少有九个是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三是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进一步增加,市、区(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不断提高,这里面有两个具体目标,举办高中的区(市)达到8%以上,不举办高中的区达到15%以上。四是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质量明显提升,90%以上的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这里面还有本科学历和教育家型的名师,其中40%以上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研究生学历人员达到一定比例,这是一个国际化城市的重要的标志,我们必须有高水平的园长和老师。培养早就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的名师和名园长。五是学前教育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城镇幼儿园中70%达到省、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是城镇,70%以上是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区域、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质量、均衡度大幅提升。

  (二)重点措施。我们文件当中提了13项,通过整合因为时间关系,有六个方面:

  1.加大政府的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新增教育经费优先向学前教育倾斜。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提高到1000元/年以上,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定额补贴标准提高到3600元/年以上,由2400元提到3600元,提高了三分之一。

  2.加快城乡幼儿园建设。优先建设城镇幼儿园,我们重点是不一样的,第一期、第二期重点是农村,第三期重点是城镇,积极应对城区入园高峰。一是以区市为单位编制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像提出来四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不少于400所,今年100所已经列入市办实事,我补充一下,列入实事以“两会”之后的正式公布为准,现在还没有定。二是加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确保配套幼儿园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纠正配套幼儿园挪作他用、长期闲置等违规行为。三是在入园需求集中区域,通过改扩建现有园舍、设置保教点等方式,增加学位供给。四是实施农村幼儿园标准化食堂建设工程,让农村幼儿在幼儿园吃上安全、卫生、营养餐。

  3.大力发展普惠优质幼儿园。一是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应办成公办幼儿园或者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二是深化办园模式改革,通过新建公办园、公办园办分园、集团化办园等方式扩大公办学前资源。三是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全普惠性民办园分级管理制度,通过收费减免、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优惠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举办民办幼儿园。四是深化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区幼儿园片区管理和农村镇域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机制,通过这两项改革增加优质幼儿园数量。

  4.加大学前教育特殊群体资助力度。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前幼儿生均资助标准提高到2000元/年以上。二是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各区(市)统一免除公办幼儿园残疾幼儿、孤儿、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的保教费,对民办幼儿园符合条件的幼儿按照同类型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予以补助。三是学前孤儿、城镇低保家庭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优先进入当地普惠性幼儿园。四是各区市特教学校设立学前特教班,我们倡导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合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招收学前残疾幼儿,实行正常儿童和残疾儿童的融合教育。

  5.进一步加强园长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加快建设幼儿师范高等学校,实施新一轮园长、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对民办园和农村园幼儿教师精准培训,培养一批教育家型的名师、名园长。二是按照省定标准,核定公办园教职工编制,加大幼儿教师补充力度。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待遇,这次提出来工资水平应该达到当地公办幼儿教师平均工资的80%以上,这个比例也是比较高的比例,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另外,各区市研究制定民办园教师工资指导线,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资金优先用于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6.进一步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一是加快学前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这是三期行动计划很大的亮点,通过信息化推进幼儿园保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大学前教育对外开放交流力度。二是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健全办园质量评估监测体系,现在评估体系义务教育已经建立起来,下一步我们学前教育也要建立起来。三是加强幼儿园现代管理制度建设。四是加强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实际上学前教育的家庭教育更重要,家长一定要参与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的过程当中来所以三期行动计划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很重点的工作。五是积极发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每年向2-3岁婴幼儿家长(看护人)提供不少于6次免费指导服务,由4次提高到6次。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国有句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各位继续关心青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开创青岛学前教育新的愿景和新的未来。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局长详细的介绍,全面的解读了行动方案。



 

   主持人: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到市政府宣传办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学前教育一直是我们广大百姓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咱们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市教育局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深化第一、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取得的成果,市政府于近期印发了《青岛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为做好政策解读,我们特别安排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同志是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同志,同时出席的还有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基础教育处、计财处、人事处、民办教育与终身教育处的有关负责同志。

  我们对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请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同志就《青岛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作新闻发布。

  周民书:各位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新闻发布会我们分两个部分,第一是我先通报一下基本情况,然后我们一个交流的环节,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具体对话和交流。

  日前,市政府根据国家、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以及教育部要求,印发了《青岛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今天上午已经以市政府的名义正式印发,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旨在深化第一、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成果,加快建设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均衡化学前教育的需求。现在机会很难得,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各位媒体朋友交流以下内容。

  一、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背景

  2011年以来,我市组织实施了第一、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一个计划是三年的时间,两个正好是六年。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我市学前教育经过六年的发展,应该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6年,我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5%,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先后被教育部2013年确定为全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区、2015年确定为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验区,学前教育改革经验先后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推广。这六年我们回顾了一下,可能有这么几个亮点:

  (一)政府投入取得重大突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由2010年的2.7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12.8亿元,增长了3.7倍。在计划单列市中率先建立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我们的覆盖面很大,包括了农村的办园。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每年850元,这是我们最低的标准,像市南区达到了1500元。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标准达到平均每年2400元,一个学生一年补贴2400元,这是最低数,崂山区有一些补贴到3600元。2010-2016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累计达57亿元,应该说这是一个青岛的特色,青岛市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投入制度,青岛的特色是以政府投入为主。

  (二)幼儿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政府连续四年将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列入市办实事,累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29所,达省定办园条件标准幼儿园比例由2010年的37%提高到2016年的90%,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农村看一下,这几年特别是农村地区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中心园都投入到2000-3000万,一个村办园也投入几百万,应该说整个城乡幼儿园办园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入园难得到根本缓解。

  (三)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显著增强。学前教育现在国家是公益普惠,2016年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政府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比例达到80%,比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基本解决了入园贵和入园难的问题。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学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均资助标准达到每年1800元,免除幼儿园在园孤儿、残疾幼儿保教费。政府出资,为全市在园幼儿缴纳了校园意外伤害保险,去年列为市办实事,每年向2-3岁婴幼儿提供不少于4次的免费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四)园长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我们一个是投入,第二是队伍,第三是体制,有这么几个核心,其中院长和幼儿教师建设是最核心的问题。实施幼儿园园长、教师三年一轮全员培训,幼儿教师学历水平、专业素养大幅提升,2016年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达到83%,目前看不是很均衡,中心城区的比例很高,都超过90%,但是有一些农村地区比较低,比2010年提高24个百分点。幼儿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农村非事业编制幼儿教师工资大幅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

  (五)幼儿园办园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办园体制改革,通过名园办分园、集团化办园、镇域幼儿园一体化管理等措施,大幅增加优质幼儿园数量。2016年,全市被评为省、市级示范园的优质幼儿园达572所,占3个班以上规模幼儿园比例为35%,青岛市三个班以上的幼儿园是1642所,这样我们三分之一以上的幼儿园是省市级示范园,应该说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六)建立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体系。颁布《青岛市学前教育条例》,这在全国是地方法规的形式比较早的发布了这个条例,出台了学前教育设施布局的规划、经费投入、教师编制、配套幼儿园管理、信息化建设、幼儿资助、招生和收费、早教机构管理等20多个配套文件,为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外我们这几年在中心城区也推广免试就近入园,市内三区已经达到60%。

  从整体上看,近几年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受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外来人口流入、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2017-2020年我市将迎来新一轮入园高峰期,一期、二期都是三年,三期计划是四年,是2017-2020年。现有学前教育资源还不足以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一是六区资源供给不足。2019年,预计全市需新入园的适龄幼儿约13万人,今年是10.2万人,也就是我们三年以后增加3万人,六区至少需要增加2.5万个学位,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二是学前教育公益性有待增强,城区部分区域普惠性幼儿园不足。三是幼儿园园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农村地区。四是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区市办园质量存在一定差距。

  二、《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举措

  《行动计划》深入贯彻国家、省关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立足青岛实际,对2017-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做了全面科学部署,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13条主要措施、4项组织保障等部分。

  因为时间关系,我说一下重点几个内容。

  (一)主要目标。

  总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全面普及、公益普惠、城乡均衡、开放多元、具有青岛特色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5个具体目标是:

  一是学前教育高水平普及,学前3年入园率巩固在99%以上,2至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受指导率达到90%以上。二是学前教育普惠性显著增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不低于90%,到2020年十个孩子当中至少有九个是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三是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进一步增加,市、区(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不断提高,这里面有两个具体目标,举办高中的区(市)达到8%以上,不举办高中的区达到15%以上。四是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质量明显提升,90%以上的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这里面还有本科学历和教育家型的名师,其中40%以上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研究生学历人员达到一定比例,这是一个国际化城市的重要的标志,我们必须有高水平的园长和老师。培养早就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的名师和名园长。五是学前教育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城镇幼儿园中70%达到省、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是城镇,70%以上是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区域、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质量、均衡度大幅提升。

  (二)重点措施。我们文件当中提了13项,通过整合因为时间关系,有六个方面:

  1.加大政府的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新增教育经费优先向学前教育倾斜。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提高到1000元/年以上,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定额补贴标准提高到3600元/年以上,由2400元提到3600元,提高了三分之一。

  2.加快城乡幼儿园建设。优先建设城镇幼儿园,我们重点是不一样的,第一期、第二期重点是农村,第三期重点是城镇,积极应对城区入园高峰。一是以区市为单位编制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像提出来四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不少于400所,今年100所已经列入市办实事,我补充一下,列入实事以“两会”之后的正式公布为准,现在还没有定。二是加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确保配套幼儿园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纠正配套幼儿园挪作他用、长期闲置等违规行为。三是在入园需求集中区域,通过改扩建现有园舍、设置保教点等方式,增加学位供给。四是实施农村幼儿园标准化食堂建设工程,让农村幼儿在幼儿园吃上安全、卫生、营养餐。

  3.大力发展普惠优质幼儿园。一是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应办成公办幼儿园或者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二是深化办园模式改革,通过新建公办园、公办园办分园、集团化办园等方式扩大公办学前资源。三是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全普惠性民办园分级管理制度,通过收费减免、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优惠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举办民办幼儿园。四是深化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区幼儿园片区管理和农村镇域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机制,通过这两项改革增加优质幼儿园数量。

  4.加大学前教育特殊群体资助力度。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前幼儿生均资助标准提高到2000元/年以上。二是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各区(市)统一免除公办幼儿园残疾幼儿、孤儿、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的保教费,对民办幼儿园符合条件的幼儿按照同类型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予以补助。三是学前孤儿、城镇低保家庭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优先进入当地普惠性幼儿园。四是各区市特教学校设立学前特教班,我们倡导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合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招收学前残疾幼儿,实行正常儿童和残疾儿童的融合教育。

  5.进一步加强园长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加快建设幼儿师范高等学校,实施新一轮园长、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对民办园和农村园幼儿教师精准培训,培养一批教育家型的名师、名园长。二是按照省定标准,核定公办园教职工编制,加大幼儿教师补充力度。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待遇,这次提出来工资水平应该达到当地公办幼儿教师平均工资的80%以上,这个比例也是比较高的比例,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另外,各区市研究制定民办园教师工资指导线,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资金优先用于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6.进一步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一是加快学前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这是三期行动计划很大的亮点,通过信息化推进幼儿园保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大学前教育对外开放交流力度。二是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健全办园质量评估监测体系,现在评估体系义务教育已经建立起来,下一步我们学前教育也要建立起来。三是加强幼儿园现代管理制度建设。四是加强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实际上学前教育的家庭教育更重要,家长一定要参与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的过程当中来所以三期行动计划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很重点的工作。五是积极发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每年向2-3岁婴幼儿家长(看护人)提供不少于6次免费指导服务,由4次提高到6次。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国有句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各位继续关心青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开创青岛学前教育新的愿景和新的未来。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局长详细的介绍,全面的解读了行动方案。